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四个步骤:看、放、读、记。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置刻度尺时要保持平行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垂直视线并准确读出分度值和估读值,最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并注明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包括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和观察者估读时的主观因素。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测量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等方式降低误差。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和等量代换法。
化曲为直法是将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滚轮法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累积法是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5、平移法是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将其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6、为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以使描述运动状态简单明了。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X10、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笆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 笆,分度值为 0. 1 笆。
8、焰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焰点即焰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矶、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焰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共涉及了以下几个章节:1.运动和力-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力的概念和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加速度的产生;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质量和重量的区别-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惯性与质量、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力的测量(弹簧秤、天平、测量仪器)2.压强-压强的概念(压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分布)-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力÷面积)-压强与液体压力(压力差、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3.浮力-浮力的概念和性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液体密度、受力物体的体积有关-离心力和重力的比较4.能量与功-能量的概念和分类(机械能、势能、动能、热能、电能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守恒定律)- 功的概念和计算(功=力×位移×cosθ)-功与能量的关系5.电学基础-历史和电学现象的发现(静电现象、导体和绝缘体、电场、电流等)-电荷的基本单位(元电荷)-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和电阻(电压的概念和计算、电阻的概念和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6.热学基础-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概念和计量、热量的概念和计算)-热学性质(热膨胀、热传导、热对流、辐射等)-物质的内能和相变7.光学基础-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全反射等)-光的色散(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公式)8.声学基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振动和传播、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声的特性(共振、回声等)-声音的利用(声学原理在乐器、扩音器等方面的应用)以上仅为初中物理的大致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还需根据不同教材的章节顺序和深度来确定。
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共73个考察的知识点,全部搞懂的人很有可能考满分)

考点
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
难点:是解释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有关现象。
5
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
②惯性的概念及解释惯性现象
6
二力平衡
(三)力和机械(5个考点)
1
弹力
弹力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工具
易考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读数。
易错点:是弹簧测力计原理中的“伸长长度”和“弹簧长度”分的不清楚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2
重力
四、电与磁(五大块)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
1
电路
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3
电流
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在电路图中利用其电流规律来分析做题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重点
5
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初中物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每章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以下是初中物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理初步- 物理学的定义: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 测量基础: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 误差和精度:误差的概念,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测量的精度。
# 第二章:机械运动- 描述运动: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运动的图形表示: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 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
# 第三章: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单位,以及基本性质。
- 力的测量:弹簧秤的使用。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第四章:压强和浮力-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连通器的原理。
-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 第五章:功和能- 功的概念: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
-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 第六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 声音的传播: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 第七章: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 光的折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
# 第八章:热现象- 温度的概念:温度的定义和测量。
- 热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 热量的计算: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 第九章: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定义:物质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的转变。
- 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熔化热和凝固热的计算。
- 蒸发和凝结:蒸发过程,凝结现象。
# 第十章:电流和电路- 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
-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其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
(超详)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ƒ)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
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
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大全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理解速度的计算和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本节重点是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加速度、力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在于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的掌握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速度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难点在于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的掌握。
第四节:测量本节重点是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难点在于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本节重点是了解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特性,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在于对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三节:声的利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如声波测距、声纳等。
难点在于对声音利用的掌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节重点是了解噪声的定义及等级,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在于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在于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本节重点是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等。
难点在于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掌握。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物理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开发应用。
2.科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3.计算误差的处理: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四舍五入法。
第二章:运动的描写1.位置、位移、路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与区分。
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区别。
3.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概念与应用。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5.转动的描写:圆周运动和角速度的概念。
第三章:物体的压强和浮力1.压强和压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浮力的概念与特点: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除掉的液体所产生的压力。
3.牛顿推导浮力定律的过程。
4.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的条件。
第四章:机械能及其转化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动能定理和势能转化定律的表达与应用。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与应用。
4.弹簧势能和弹簧力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能量与功率1.能量的概念与分类:机械能、内能和动能。
2.功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3.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4.功与能转化关系的体现与运用。
第六章:电的产生和电路基本知识1.静电电荷的概念与性质。
2.电的两种基本类型:导电和绝缘。
3.并列电路与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4.电流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5.电压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第七章:电的导通和电路图1.导体、开关和电路的概念。
2.电器符号和电线路图的绘制与分析。
3.导体中电荷运动的方向与判断方法。
4.电流的方向和电流强度的测量方法。
第八章:电场与电势1.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电势能转化与电势差的关系。
第九章:电流的产生和电磁效应1.电流产生的必要条件和方式:化学电池、光电池和发电机。
2.安培力的概念和特点。
3.洛伦兹力的概念和特点。
4.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计算方法。
第十章:电介质与电容器1.电介质的概念和分类:绝缘体、导体和半导体。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八九年级专用!第1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继续传播.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时一般有m>V 液> , 1 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2.人耳能听得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频率在20 Hz~20000 Hz 之间;③有传声的介质;④响度足够大,可以引起人耳鼓膜振动.三、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1.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2.常考乐器(包含自制乐器)类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四、噪声及其防治1.噪声的定义(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五、超声波与次声波六、声、光、电磁波的对比第2章光现象一、常见光现象辨识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三、平面镜成像特点(1)等大(像与物大小相等)(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对称(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3)垂直(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虚像(平面镜成虚像)四、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偏折程度最大的是紫光,偏折程度最小的是红光.五、实像与虚像类型实像虚像原理实际光线会聚形成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特点能用光屏承接不能用光屏承接举例照相机成像、投影仪成像、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六、红外线与紫外线红外线紫外线特性热效应、穿透能力强荧光效应、杀毒灭菌应用遥控器、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遥感卫星验钞机、灭菌灯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凸透镜与凹透镜类型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对光有发散作用三条特殊入射光线及光路图F③F③②①平行于主光轴——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②延长线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③过光心——方向不变①平行于主光轴——过焦点②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③过光心——方向不变应用举例放大镜、投影仪的镜头、照相机的镜头、远视眼镜等近视眼镜等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示意图1.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 时(如下图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v<2f), 应用为照相机.2.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2f) 时(如下图所示):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v=2f), 应用为测焦距.3.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 时(如下图所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v>2f), 应用为投影仪.4.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 时(如下图所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FF为放大镜.口诀:(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一倍分虚实,内虚外实;二倍分大小,近大远小;(2)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成实像):①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变大;②物远像近像变小——物体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像变小;③物像异侧——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三、眼睛的成像原理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及其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示意图视物特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因及成像位置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矫正办法配戴凹透镜(发散光线) 配戴凸透镜(会聚光线)记忆口诀近前远后——近视眼光线会聚于视网膜前,远视眼光线会聚于视网膜后近凹远凸——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第 4 章 物态变化一 、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 1.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示意图升华(吸热)熔化(吸热)汽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注: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 固态是放热过程. 2."白气"现象的辨识:“白气”不是气态,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如冬天口中哈出“白气”、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冰棒周围冒"白气”、深秋湖面出现“白气" .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烘干机烘干湿衣服;(2015.5 第 1 空)2.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如:吹风机吹 头发;3. 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晒粮食、衣服时将其 摊开.三 、熔化、凝固图像的理解晶体非晶体举例冰、海波、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液态固态气态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吸收热量图像T温度/℃DBCt2时间/min温度/℃0 时间/min图像解读AB段:温度升高,为固态;BC段: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态,熔点为T₁;CD段:温度升高,为液态B点:开始熔化;C点:完全熔化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放出热量图像.(温度/℃C BAt t₂时间/min温度/℃0 时间/min图像解读DC段:温度降低,为液态;CB段: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态,凝固点为T₂;BA段:温度降低,为固态;C点:开始凝固;B点:完全凝固持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第5章内能内能的利用一、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1.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如墨水在热水中散开得快,"花气袭人知骤暖"等.T3.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1)常见分子运动现象举例:闻到各种气味;墨水滴入水中后水变色;墙角放煤,日久变黑.(2)常见机械运动举例:风沙飞舞、树叶飘落、PM2.5、霾等.4.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3)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三、比热容的理解及应用举例1.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如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有关,与温度、吸放热、质量无关.2.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举例(1)做冷却剂,如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等;(2)取暖,如用水作为暖气片、热水袋的传热介质等;(3)调节气候,如人工湖等.四、热值的理解热值是燃料的固有属性,只与燃料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多少、状态、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五、汽油机冲程辨识及能量转化六、常见能量转化举例( 1)电动机(电动自行车、电风扇等):电能→机械能;(2) 热机:内能→机械能;(3) 火力发电: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4) 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机械能→电能;(5) 光伏发电:太阳能→电能;(6)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内能;(7) 给蓄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8) 蓄电池工作:化学能→电能.第6章质量与密度质量、密度的理解1.质量: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形状、物态无关.2.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状态、温度(如水在4 ℃时密度最大)等因素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第 7 章 机械运动一 、参照物的选取 1. 判断所选参照物2. 参照物选取的原则(1)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2)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 、运动状态判断示意图三、 - 1、s-1 图 像 的 理 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频闪示例s-t 图像s/m0 t/sv-t 图像v /(m · s')0 t/sv/(m · s ⁻ ')0 t/ss/m0 t/s分析 相对对象对象 运动对象 静止位置 改变位置 不变 参照物找个和研究对象有 位置变化的物体找个和研究对象没 有位置变化的物体研究对象运动研究对 象静止 确定研 究对象(1)利用:跳远前助跑,洗衣机脱水,撞击锤柄使锤头套紧等;(2)防范:安全带,安全气囊,保持车距,乘公交车时拉好手环等.四、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五、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判断1.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大小(1)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不受推力),不受摩擦力,摩擦力为0;(2)用力推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物体未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3)用力推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时,摩擦力大小不变.六、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1.不同点: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相同点:(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第9章压强一、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实例方法实例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飞镖的尖头很尖、推土机的铲刀、菜刀刀刃很薄、缝衣针做得很细等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压路机碾子的质量很大等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车轮、铁轨轨道的枕木等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货车严禁超载、现代建筑中采用空心砖等二、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1.根据公式p=p液gh,当液体密度p液相同时,深度h越深,液体压强越大;2.根据公式p=p液gh,当深度h相同时,液体密度p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注:“深度h”是指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方向的距离,如下图所示.hn=40cm三、连通器及应用举例1.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等的.2.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举例:水壶的壶嘴与壶身、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锅炉水位计、船闸、地漏、乳牛自动喂水器等.四、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013×10⁵Pa.第11章功和机械能一、做功的必要因素1. 做功的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2. 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形:(1)没有力,如人没有对空中飞行的篮球做功;(2)有力无距离,如搬石头未搬动;(3)物体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如对于水平行驶的汽车,重力不做功.二、功、功率大小的比较1. 功的大小比较:根据W=Fs,F 相同时,s越大,W 越大;s相同时,F 越大,W 越大.2. 功率大小的比较(1)根据,t相同时,W 越大,P 越大;W 相同时,t越小,P 越大;(2)物体在做匀速运动时,根据,牵引力F 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快,牵引力功率P 越大.三、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1. 机械能相互转化示意图(不计能量损失,质量不变)2. 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总和不变,如忽略空气阻力时自由下落的物体机械能守恒.第12章简单机械一、杠杆的分类及举例五、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 忽略绳重及摩擦)滑轮组斜面竖直方向水平方面示意图W看W x=G物h W=fs物Wr=GhW W =Gm h / Wm=fLWa W a=Fs =F ·nh Wa=Fs=F ·ns物W=FL机械效率(η)第13 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结构如下.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与质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的负电荷二、电荷、电流1. 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如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2)实质:电荷(电子)的转移.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如摩擦后的气球能吸起碎纸屑等.2.两种电荷(1)将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运动方向相反.三、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和超导体注: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当外加正向电压时有电流通过,加反向电压时电流不能通过.四、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2)同种材料的导体在同一温度下,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3)同一金属导体,温度升高时电阻一般变大,如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第14章 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规律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R₂₂S₂U₂S电压关系U=U ₁+U ₂(串联分压原理)U=U ₁= U ₂电流关系I=I ₁=I ₂I=I ₁+I ₂(并联分流原理)电阻关系R=R ₁+R ₂第15 章 电功率一、电热的利用和防止举例1. 利用: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2. 防止:散热窗、散热片、散热孔、电脑的微型风扇等.二、焦耳定律及其理解1.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 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为Q=P²Rt.2. 电热大小比较:(1)串联电路中I 、t 相等,R 越大,Q 越大;(2)并联电路中U 、t 相等,R 越小,Q 越大.R U I R第16章 生活用电一 、家庭电路组成及各元件的使用要点注:(1)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不能随意更换更粗的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2)试电笔可以分辨火线和零线,使用时金属笔尖接触待测导体,手接触笔 尾金属体;如果氖管发光,说明笔尖接触的是火线;如氖管不发光,说明笔尖 接触的是零线.二 、家 庭 电 路电 流 过大 的 原 因1.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如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或多个用电器同时使用.2. 短路:如改装电路时使火线和零线直接连通,电线绝缘皮破损、老化. 三 、安 全 用 电 原 则1.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 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切断电源开关;3. 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4. 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如湿手不摸用电器,不在电线上晾衣服;5.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6. 不能将三线插头改为两线插头使用;7. 如有人触电勿直接接触,应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使人体与带电体 分离 .火线 零线 地线开关和被控用 电器串联,接在 火线上,各用电器之间并联三孔插座左孔接 零线、右孔接火线、上孔接地线 (左零右火上接地)进户线二接在干路中,串 联在火线上,起 保护电路和用电 器的作用两孔插座左孔接 零线,右孔接火 线(左零右火)00 0螺旋部分接零线 火线通过开关接 到螺口灯泡的尾 部空气第17章 电与磁一 、磁性、磁场和磁感线1. 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真实存在的物质.3.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4. 磁感线:是人们假想的、用来描述磁场的曲线,不是真实存在的.5. 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 (北)极出发,回到S (南)极,如下图所 示.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条形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条形磁体蹄形磁体6. 地磁场: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并不重合,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如上图所示. 7.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 、安培定则如右图所示,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 的 N 极 .三 、电 磁 铁 磁 性 强 弱 的 影 响 因 素1.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2. 匝数一定时,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3. 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四、电磁继电器1.实质: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2.特点: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通断.五、四种电磁现象的辨识装置图第18章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电磁波的理解及应用1.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2.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v≈3.0×10⁸m/s, 等于光速.3. 波速(v)、波长(λ)、频率(f) 之间的关系:v=λf.同一介质中(速度一定时),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4.常见的电磁波举例:电磁波按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5.电磁波的应用举例:广播(收音机)、电视、遥控器、移动通信、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手机、微波雷达、Wifi、4G 网络、对讲机、微波炉等.二、常见的能源分类及举例1.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2.一次能源:化石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二次能源:电能.3.非清洁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清洁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注: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释放核能.三、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理解:(1)所有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2)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部分:声学部分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
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υ = 340 m/s ( υ固 > υ液 > υ气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 超”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的结石等第二部分:光学部分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直、光反、光折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2.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物理研究方法:模型法);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 5 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5.应用:激光引直挖掘隧道;“三点一线”射击瞄准;把队伍站直等。
三、光的反射:1.条件: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反射的种类:(1)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后想同一方向。
(2)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后向各个方向。
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以下是初中物理的所有章节知识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定义、物理量、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验和观察方法。
2. 运动和力:速度、位移、加速度、力的定义和计量、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图像和图表、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弹力。
3.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物质的三态、密度、表面张力、粘性、热量和温度。
4. 波动和声音:波的定义和特性、机械波和电磁波、波的传播、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
5.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物体、光的色散、光的成像。
6. 电学:静电、电荷和电场、电势差和电压、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电路的连接、电功和功率、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磁场的概念。
7. 热学:热量和温度、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量的转化。
8. 功和能量:功的定义和计算、机械能和能量转化、动能和势能、能量守恒定律。
9. 最后,也是重要的一个章节是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的步骤、科学实践和科学伦理。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初中物理的各个方面,并且是学习物理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逐渐扩展和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更复杂的物理问题。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可能会超过文本限制,请见谅。
以下是继续写的内容:10. 核能与原子物理: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同位素、放射性衰变、核能的利用与应用。
11. 力学:功、机械效率、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倾斜面、能量转化的因素。
12. 电磁学: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电磁波、电磁谱、电磁感应、远离的电荷相互作用、电场力线、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13. 材料与磁学:纯净材料和混合材料、磁场和磁性、磁场对物质的影响、磁场的应用、电磁铁。
14. 工作学科、能量资源:电能、热能、能量转换、能源消耗与可再生能源。
15. 泉涌:涡旋、漩涡、喷射、涡流。
物理每章知识点总结初中

物理每章知识点总结初中第一章机械1. 机械基本概念机械是物体相对运动时,随时间所发生的现象的一种总称。
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通过这些概念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分别是惰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定律。
4. 力和力的计算力的概念和计算是力学的基础,力是物体产生运动状态的原因,常用单位是牛顿。
5.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二章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在自然界中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反射是光线遇到表面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折射和色散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不同波长的光会发生色散现象。
3.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主要包括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
4.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特性。
第三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运动的平均程度,热量是一种能量的形式。
2. 物体的热传导物体的热传导是热学的一个重要现象,热传导可以通过导热系数和温度差来描述。
3. 物体的状态变化物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状态变化,包括凝固、融化、汽化和冷凝等过程。
4. 热机和热力学定律热机是利用热能做功的装置,热力学定律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第四章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中的一种基本属性,它可以产生电场,电场是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状态。
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力。
3. 电压和电功电压是描述电场的强弱程度,电功是电流通过电路时所做的功。
4. 电路和电磁感应电路是电流的路径,电磁感应是通过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
第五章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主要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引力和物质的结构引力是宇宙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物质的结构主要包括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提纲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提纲以下是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的提纲:第一章: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特性2.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表示3.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4.摩擦力和重力5.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第二章:机械能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2.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4.简单机械的应用第三章:相互作用力1.弹簧的弹力2.弹簧的变形与恢复3.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4.弹簧的串联和并联5.引力和普适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波1.机械波概念及其特性2.纵波和横波的区别3.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的计算方法4.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五章: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2.反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4.成像的公式和计算方法5.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第六章:电流电阻1.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方法2.电阻的概念及其特性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4.线路中的串、并联关系5.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第七章:电的化学效应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2.电解和电解质的电解程度3.电量和电荷的关系4.阳极和阴极反应5.电化学等式和电解方程式的表示方法第八章:动态学1.动力学的概念和基本量2.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3.冲力和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反作用力和动量定理5.质点和质点系的运动规律第九章:蒸汽和气体1.蒸汽的生成和热力学规律2.蒸汽压和饱和蒸汽压的计算方法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性质4.理想气体的变化过程及其计算方法5.气体的压强、密度和温度的关系第十章:热能与机械能的转化1.热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方式2.热能和机械能转化效率的计算方法3.热能和机械能的守恒定律4.热能传递和传导的方式5.热能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上是初中物理各章节的重难点提纲,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
物理九年级上每章的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每章的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4. 斜面上的力和运动5. 弹簧的力和弹性6. 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第二章: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 气体中的压强和气压3. 海底的压强和液压机械原理4.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原理5. 浮力的应用:浮力测量和漂流物体原理6. 飞船原理和空气动力学第三章:简谐振动与波动1. 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2. 弹簧振子和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3. 摆钟的简谐振动和摆长与周期的关系4. 波的概念和波的传播方式5.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与特点6.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音高和音量第四章: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2. 光的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3.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4. 透镜成像和光的成像原理5.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6. 相机和眼睛的工作原理第五章: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流强度和电流的计算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4. 电阻和电阻的变化规律5. 电压和电动势的概念6. 欧姆定律和功率计算第六章:电路的应用1.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特点2. 电流的分流和电阻的合并3. 电阻的色码识别和电路图4. 平衡桥和电桥原理5. 理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6. 电池、电荷器和发电机的应用第七章: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铁、磁场和磁力线2. 磁场的作用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3. 动生电动势和静生电动势的概念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5. 变压器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6. 电磁铁和电磁输送的应用第八章:光学仪器和眼科光学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2. 相位差和干涉现象3. 单缝和双缝干涉4. 衍射和波的衍射5. 波的多普勒效应和声纳仪6. 眼科光学和眼球成像机制第九章:原子和核能1. 原子结构和核子的组成2.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3.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4. 原子核反应和核能的释放5. 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6. 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能量转化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每章的知识点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第五章透镜及其作用】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原理);(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原理)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无法成像。
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1kg=1000g 1g=1000mg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ρ=M/V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4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七章力】45.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第八章运动和力】5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在同一条直线上。
52.平衡状态:(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
5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第九章压强】5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2)受力面积大小55.压强的计算公式:P=F/S56.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7.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58.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59.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6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61.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6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浮=G排=ρ液gV排。
注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63.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64.求浮力的几种方法:(1) 称重法:F浮=G-F拉(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第八章功和机械能】65.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66.功的计算:W=FS67.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8.功率的计算:P=W/t =UI=FV(W=P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69.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70.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7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7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7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7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钢丝钳、撬棒)(2)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3)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天平)75.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
76.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且物体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77.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第十三章热和能】78.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79.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80.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
8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8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
83.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84.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85.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最常见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86.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