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合集下载

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新挑战

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新挑战

试析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新挑战新课程标准在培养目标、方向、教学任务等方面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确立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水平,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教学理念等等,这些都对我们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与创新实践1.如何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过去性”,首先要搞清作为“知识本体”的历史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历史则是凝固的现实。

要明确现实社会的历史支撑点,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

由于历史本身不可重复性的特点,人们要理解历史,就必须在学习时做到“进入”历史,只有站在特定环境和角度去思考才有资格去评说历史,才能形成真正的历史认同感。

2.如何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历史新课标要求通过创造情境,使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现象、人物、事件等历史知识的认识。

有的老师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完全可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把新课改反对死记硬背看作是反对记忆和背诵。

这也是一种误解。

课程改革并没有否定也不可能否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的记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离开了基础知识谈能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课堂教学不能淡化历史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要避免出现课堂精彩、考场无奈的现象。

二中学历史新课改对学与教的挑战1.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改变旧的教育机制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苟病早已被大家所认识和批判,都渴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重塑历史课堂的价值和活力。

然而长期以来以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为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已习惯于按教材篇目,对教材知识进行精细化的处理,然后组织程序化的教学和操练,以达到教材知识落实的目的。

新课标-新教师-新挑战-新蜕变

新课标-新教师-新挑战-新蜕变

开发区中小学优秀教研论文评选推荐表新课标,新教师,新挑战,新蜕变总书记在师大学参观第三是个教师节主题展时说道:“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实施,对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刚走进工作的新教师精力充沛,思想开放,对新课改理念更易承受,也能很快的适应新课改的模式,熟悉多谋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理念。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教师拥有大量的时间去积累经验,快速成长,所以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新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课程改革生力军由于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面对新课程出现的一系列的突发问题,往往是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这时我们迫切的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化解心中的疑难和困惑。

所以新课改对新教师更是巨大的挑战!一、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困难新教师大多数都是刚走出大学校门,同时又迈入新的中学校门。

一方面尚未摆脱学生的稚气,另一方面又要以一名教师的身份重新走进校园,踏上讲台,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

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对新教师在心理上是一次大的跳跃。

对同事关系、教学工作、师生关系、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都觉得不太适应。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发展的互动过程。

这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所以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教师教育,而且还改变了新教师已经承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模版(四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模版(四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模版一、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学模式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人格发展;2. 推动教学态度的根本性转变,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积极对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3.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由传统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4. 加速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精心设计教学情节,营造相互讨论、平等对话、深入研究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执行为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校需建立健全以下四项制度:1. 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至两次会议,邀请镇级领导及教育助理参与,共同研究经费投入、教师配置及阶段性实验成果;2. 专家咨询制度:每学期至少邀请一次课程改革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深入课堂听课,为课程改革提供宝贵建议;3. 月报分析制度:每月最后一周召开课改分析会议,及时掌握实验进展,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校际互动制度:与周边兄弟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加强村小听课与备课辅导工作。

三、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1.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施动态评价,关注其在课改过程中的理念、态度与行为变化,促进其专业成长;2. 推行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依据市局要求,开展“五会一友好少年”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特长,促进师生在课改中的共同发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第一阶段:培训先行,走近新课程组织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班,让教学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先行接触、了解新课程,树立课改理念。

第二阶段:校本培训,深入解读新课程通过集中培训、学专辑、听讲座、看录像、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全体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论支撑,构建新理念。

第三阶段:实践探索,体验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通过听课评课、一人两课、每周一课、专家讲座、校际互动等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的魅力。

新课程下化学教师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

新课程下化学教师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

新课程下化学教师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垫江县第一中学校孙建【摘要】目前,全国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直面新课改,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素质,把握这次机遇,应对新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应对新挑战今秋,我市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广大化学教师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构建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然而,课程实施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理念、课程意识、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很多教师无所适从,最后选择逃避、怨天尤人,甚至放弃,这些消极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施。

其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

如何把握这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教师除应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认真领会教育理念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化学教师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将产生重要影响。

实践表明,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只有教师主动的专业发展,才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只有教师的业务质量的提升,才能有教育质量的提升,只有教师角色转变的成功,才能取得课程改革的成功。

新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也将孕育出新一代的教师。

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教师的历史重任,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和舞台。

因此,化学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就应不断地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去迎接挑战。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新课程需要的不是“死死板板”的“教书匠”,而是“博学多才”的“教育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挑战

二 、 由 重 结 果 向 重 过 程 转 变
“ 结果 轻 过 程 ”是 传 统课 堂 教学 中的 突 出 问题 ,也 是 明显 的 教 学弊 端 。所 谓 结 果 就 是教 师 在 教 学 重 中 ,只 重视 知 识 的 结论 ,教 学 的结 果 ,忽 略知 识 的 来 龙 去脉 ,有 意 无 意压 缩 了学 生 对 新知 识 学 习 的思 维
1 7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过 程 , 而 让 学 生去 重 点 背 诵 “ 准 答案 ” 所 谓 重过 程 就 是 教师 在 教 学 中 把教 学 的重 点 放 在过 程 ,放 在 标 揭 示 知 识 形 成 的规 律 上 , 让 学 生通 过感 知— — 概 括— — 应 用 的 思维 过 程 去 发现 真 理 ,掌 握 规 律 。这 既 是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又 是发 展 能 力 的过 程 。 没有 过 程 的 结果 足 无源 之 水 ,无 本 之术 学 生 对 概 念 、原理 、定 理 、规律 的掌握 如 果 不是 通过 自己思维 过程 获得 的 ,那 只 能是死 记 硬背 和 生搬 硬 套的 机 械 学 习 。 我 们 知 道 ,学 生 的 学 习 生活 往 往经 历 ( 体 )感 知— — ( 象 )概 括— — ( 际 ) 应 用 ”的认 识 具 抽 实 过 程 ,而 在这 个 过 程 中有两 次 飞 跃 ,第 一 次 飞 跃 是 由 “ 知一 概 括 ” ,也 就 是 说 学 生 的认 识活 动 要 在 具 感 体感 知 基础 卜,通 过 抽 象概 括 ,从 而得 出知 识 的 结论 第 ¨次 飞跃 是 由 “ 括 一 应 用 ”,这 是 把 掌 握 的 | 概 知识 应用 于 实 际 的过程 。显然 ,只有 学 生在 学 习 过程 中,真 正 实现 丁这 l 次 飞跃 ,学 习 目标 才 能 实 现 。 曲 从 教 学 的角 度 讲 ,重 结论 、轻过 程 的教 学 只 是 一种 形 式 J走捷 径 的 教学 ,把 形 成 结 论 的生 动 过 程 变 成 r单 调刻 板 的 条文 背 诵 ,它 从 源 头 L剥离 r知 识 与智 力 的 内 在联 系 。重 结论 、 轻 过 程 的教 学 捧 斥 了学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摘要】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师留下很大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新挑战和新课题。

教师必须以教学智慧,借助于教学反思,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探索对于新课改这个新生事物来说,它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其中教师对于新课改的态度显得尤为突出。

俗话说:“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

”教师的课改态度对新课改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说到底,新课改的实施要靠所有一线的教师去执行。

一、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教师对于新课改的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固执不改型:对新课改充满抵触情绪,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愿主动的去进行教学改革,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新课改中出现的困难,不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而是一味的埋怨,这类教师主要以一部分中老年的教师为主。

②犹豫观望型:由于师资培训没有到位,或是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或者是学校的改革措施没有齐全配套等等原因,不少教师对新课改是将信将疑,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充满了畏难和观望的情绪。

生怕自己积极地投入课程改革,会在中考中吃亏,所以还是按原来的老办法保险一些,先看看再说,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穿新鞋走老路,用新瓶装陈酒”的现象,这部分教师在新课改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种态度上的犹豫和行动上的观望,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③积极响应型:对新课改热烈响应,并积极行动,能很快的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新课程理念付诸实施,对于改革中出现的困难,想方设法的解决并积极的探索新办法;对于取得的经验,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部分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是新课改的主力军,一般也是新课改的领军人物。

2.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的不协调性一方面,面对学校教育发展对教育新理念的呼唤,“专业”教学设计者十分不解,为什么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不愿意采用他们出色的设计理论和模型?另一方面,面对瞬息万变、推陈出新的专业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学校教师和管理者更为困惑,研究者为什么不能提供出实用的、可操作的、用教师们可接受的、可理解的形式表达的、能指导日常教学活动的知识?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专家们的教学理论似乎并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理论高高在上,下面的一线教师却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极大的阻碍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浅谈新理念下数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浅谈新理念下数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开 展 学生 研 究 性 和 探究 性 的学 习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创 造 力 , 学 充 使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 。 学们会认 真思考 、 同 自己探 索 、 自我 解读 、 自我 理 解 , 而 使 学 生 不 仅 学 会 了数 学 知 识 , 掌 握 了一 从 还
定 的学 习方 法 , 营造 出 了学 生 积 极 学 习 的心 理 气 氛 。
倍。
( ) 什 么 会有 这 个 规 律 呢 ? 据 日历 的特 点这 9个 数 有下 2为 根
图规律 :
态 度 . 去 了学 习 的 能力 和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 习变 成 了一 种 痛 失 学
苦 和折 磨 。
所 以 ,1 6 + n 6 + n 7 + n 7 + n 8 + n 8 + n 1+ ( 一 ) (+ ) (一 ) ( + ) (一 ) (+ ) ( 一 ) q (+ ) n 9 n 1+ = n

530) 634
( 州 省 绥 阳 县 旺草 镇 尹 珍 中 学 贵州 绥 阳 贵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章编号 : 6 2 1 7 ( 0 8 1 - 1 3 0 17 - 5 8 20 )1 0 2 - 1
课 堂 教 学作 为数 学 教 学 的核 心 ,它 主 要 是 培养 学生 的基 本
生 的 个性 得 以充 分 发展 和创 新 。 从 而 使学 生 变 的 敏 感 、 活 、 灵 积 极 、 松 、 习 有激 情 , 学 生能 够 培 养 成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 握 轻 学 使 掌
l 2 l 9 2 6
第 三 .要 解 决 以上 问题 在 上 面 的 日历 表上 马上 就 能 得 到 结 果 , 察 上 面 日历 表 同学 们 还 会发 现 什 么 规 律 吗 ? 过学 生 探 究 观 经

新挑战,新机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策略

新挑战,新机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策略

新挑战,新机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策略摘要: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有哪些表现呢?下面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高效教学引言新课改赋予了课堂教学全新的内涵。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内容并积极践行这一理念,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思考教材改革的内涵,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蕴含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流程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

一、积极探索新课改,更新教学理念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习惯于只依靠教材上进行知识讲解,忽略了教学模式对物理课程带来的影响。

新课改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种全新的模式下—自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使得教学趋于多样化。

教师要利用自主学习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科组或者教研组老师的教学资源,对这一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其次,要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其他资深教师进行请教。

教师都非常清楚通过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知识带来的乐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还要有很强的专业素养。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这样才能使老师真正做到“教有所乐”,不是单纯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而教学。

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将重心放在能力提升方面而不是单纯地强调“考什么”。

只有真正从学科自身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迎合新挑战,优化教学设计新课程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方面有许多改进,而优化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新课改教师观

新课改教师观

新课改教师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便是新课程改革,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教师的角色与观念提出了新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对教师观的影响,并展望未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形象。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新课程改革是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新技术革命为背景的,对传统的功利性教育观念进行颠覆与重构的一项教育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主张挑战了传统教育观念,也给教师的角色和使命重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

二、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在传统课程中,教师被赋予了一种传授者的角色,主要目的是传递知识给学生。

然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源泉,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念转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和职责。

然而,新课改中的教师观念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成长的伙伴和引路人。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实践中。

其次,教师需要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

此外,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展望未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形象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更加积极、开放和多元的特点。

未来,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将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陪伴者,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

生 的 管 理 者 转 变 为 学 生 的 引 导 者 ,从 教 室 中的 权 威 者 变 为平 等 的 合 作 者 , 课 程 的执 行 者 变 为 课 程 的 开 发 者 , 终 , 从 从 最 要 被 动 的 学 习 者 变 为 主 动 的 研 究 者 。 就 目前 新 课 程 改 革 的运 行 状 况 而 言 . 师 面 临 的挑 战是 巨大 和 持 续 的 , 师 专 业 发 展 问 教 教 题 构 成 新 课 程 改 革 成 功 的 不 可 或 缺 的 主要 方 面 。 那 么 。 师 在 新 课 程 改 革 中要 应 对 哪 些 挑 战 ? 当前 改 革 教 从 的 迫 切 性 和 未 来 发 展 的 持 续 性 分 析 ,新 课 程 对 教 师 的新 挑 战
解 、 会 和能 够 运 用 新 的教 学 理 念 和 方 法 , 高 新 课 程 的实 施 领 提 能 力 ; 是 教 师 课 程 开 发 能 力 的发 展 , 种 课 程 开 发 能 力 对 大 二 这 部分 教 师 来 说 。 其 职 业 生 涯 中新 要 求 和 新 发 展 方 向 ; 是 课 是 三
神 州 教 育
对州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 的新挑 战
韦云 霞
西 华师 范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四J
摘要 : 新课 程改革为 中小学课程 与教 学带来 了新的理念 ,
( ) 二 理解 新 的教 学 关 系
对 教学 过 程 的新 的理 解 带 来 了 新 的 教 学 关 系 .随 着 新 课 也 给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提 出 了新 的 方 向和 新 的 挑 战 。一 是 教 师教 学能力的提升 ; 二是教 师课程 开发 能力的发展 ; 三是课程 与教 程 改革 的深 入 . 师 和学 生 最 终 应 该 建 立 起 平 等 、 主 、 教 民 自由 、 学评价能力的发展 。 同情 、 正 、 容 、 励 和帮 助 的交 往 关 系 和 “ 伴 ” 系 。 是 公 宽 鼓 伙 关 但 关键词 : 师专业发展 : 学能力; 教 教 课程开发 ; 学评价 教 新 的教 学 关 系 的建 立 受 到 文 化 传 统 和 制 度 的 制 约 ,在 课 堂 空 间 和人 数 没 有 改 变 的 情 况 下 ,很难 期 望 教 师 能 够 自动 放 弃 在 新 课 程 改 革 为 中小 学 课 程 与 教 学 带 来 了新 的理 念 。 也 给 历 史 和 现 实 中 已被 我 们 的 文 化 传统 认 可 的权 威 地 位 。 比如 , 在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提 出 了新 的方 向。 年 多 来 ,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到 当前 的大 班 教 学 背 景 之 下 ,教 师要 与 学 生 建 立起 新 课 程所 要 三 从 还 学 活 参 与 改 革 的 专 家 学 者 .不 断 呼 平 等 关 系 。 存 在 制 度 性 的 困 难 ; 生 的 课 堂 中 的 “ ” 还 转变 。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 的传授者转变为学 习的促进者 , 从学 学 . 常 常被 教 师 视 为 对 教 学 秩 序 的 挑 战 而 被 制 止 或 扼 杀 等 。

中小学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中小学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中小学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新挑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极其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以适应国际国内教育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科新教材逐渐进入广大中学生的书包,摆在了广大中学教师的案头。

各科新教材所属课程体系从内容到形式,从课程标准的确定到教材的编写,都是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展开而形成的。

新教材增强了本身的针对性、实效性、人文性,突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了教育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改革思路。

因此,在以往形成的以教师为本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要打破,惰于常规教学的教法单调的问题亟待解决,教师个人素质必须提高。

因此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广大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面临如下新的挑战。

对教师知识容量的挑战一般而言,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能备好教材和教参,加上自己拥有的知识,应对课堂教学是不成问题的,因为问题和答案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了的。

但是,21世纪是知识信息的世纪,知识、信息的产生与传播极其迅速,师生在拥有知识、信息上是平等。

新教材里信息容量大,教师必须掌握它;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穿插了许多边缘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师必须了解它们。

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信息、新的问题,教师必须对其进行筛选、辨别、修正、化解或归纳总结……因此,教师要应对这种挑战,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实践学。

唯有如此,才能在使用新教材中,保证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教师和新教材应有的作用,体现“生本教学”的理念。

对教师备改能力的挑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备教材、备知识体系要多一些。

但是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要准备的不是单项的,而是多项、多重的。

因为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很多的不同,如有些传统的内容,篇目删去了,有的知识跨度大,衔接比较困难,有的学科因淡化知识体系和框条教学而使教材内容显得杂乱无章(实际上有章可循),学生作业反映出的问题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所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对教师的备改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一)备好新教材新教材的“新”首先表现为内容新。

解读新课改迎接新挑战

解读新课改迎接新挑战
区成为新课改实验区 ;教育部要求 2 0 1 0年以前高中新课程在全 国全面推开: “ 新课改 呼唤新教 师” ! 三年 来 , 我 省将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 改革 : 这次课程改革被称为新 中国成立 以来 改革力度最大 、 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 ; 新课改涉及教育理念 、 培 养模 式、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评 价考试制度等等一系列改革 ,受到广大学生 、家长和社会 的高度 关注 ; 新课改意味着什么? 为什 么要实 行新课 改?新课改到底 新在 哪里 ?新课改后学生上课与以往有什么不 同?带着这 么多 的问题去认真学习、解读新课改理论 ,是对新课改的高度重视 。 关键 词 : 认识
导学生质疑 、调查 、探 究。 第三是课程管理变化
新课改 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强调课 程对 地方 和学校 的适应性 ;实现 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关注社会 、经 济科学和生活 问题 ,并且通过 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过程 的综合 、运 用 已有的知识 ,学会学 习、学会 做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 学
具有综合性 、选择性和 科学性,实现从单科考试到 学分 管理以及模 块学习的转变 。模块 学习主 要是区别于文化类与艺术类两个方 面: 包括语文与文学 、数学 、人 文与社会、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 与 健 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 学习领域 ; 比如 “ 艺术 ”领域开设音 乐、 美 术、舞蹈等 ,外语就包括英语 、 日语、俄语等等 以便选修 ;多种 学科让学生具有选择性实行 自 主选择 ,防止学生偏科 ,也避免学 习 科 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实现 “ 个性特长 ”发挥 。 第二是教学方式变化
首先 , 教师 要转变观念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全新 的 “ 学 生观 ” 、“ 教学观 ” 、“ 质量观 ”和 “ 评价观 ” ; 其次 ,教师要 自觉、积 极、主动去钻研,精通相关知识 ,树立 终生学 习的意识 ,博览群书 ,不断 了解新事物 、学习新知识 ; 最后 ,教师要积极探索 、创 新教法 和学法;先进 的教育理念要 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 出来 ,这个主 体只有 两个:一个是教师另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生活。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可以说,新课程为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一、教师应具有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从过去整齐划一的强调技能目标,转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这就需要老师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得到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培养,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物质世界美的享受,激发起终身学习或探索的乐趣,建立自信心,从而促使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二、教师应具有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意识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是获取知识的关键。

所以,这就需要学生主动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去生成学习,激发学生学会生成。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自主建构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自主:这里特指学校条件下的学习自主,他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主要是由教师事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但学习的方法是由学生选择的,学习过程是调控的,学习的结果包括有学生自我评价,建构: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方式交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统一的信息储存过程,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知识,再同化,顺应融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的过程,即建构的过程。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师生乃至生生之间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善于促进、启发、引导、组织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就动机、竞争意识,为学生创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条件,让学生有活动时间和空间,是学生愿意思考,动口、动手,交流和表现,让学生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喜悦,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

基础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基础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的到重新确立,也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特点,教师专业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所改变。

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契机,表现在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

首先,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角色的拓展,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激活了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

传统意义的教学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程中,教师须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从知识权威拓展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传递者拓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化的教师形象。

其次,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知能结构的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支持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

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课程改革使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表现: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同时,课程改革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推动着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素质。

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挑战和应对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挑战和应对方法

学评 价等方 面 的变 化也 给基础教 育数学新 课程教 师的数 学教 育 提 出 了挑 战 。
1 、课 程 目标
育所提 出的要求 。学 生在 掌握数学 知识 和技 能的过程 中 ,情感 教育也会受到数学 的影响 , 激发学 生学 习数 学的兴趣 ,他们依 靠 和依赖 于他们 的情感 因素发挥作用 ,者的高度 重视 ,一定要注意培养数学
的政策 ,在学 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除 了要理解数和代数的概
念 ,学会 运用 ,并且要 在学 习上 掌握更 多的经 验 ,锻炼 自己的 意志和 品格 ,增强 自己的 自信心 。因此 ,新 的数学课程提 出学 生体验数学知识并产生 经验 ,形成积极的情感 态度 。教师必须 具 备 发 现 数 学 活动 的经 验 ,相应 的情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 然 而 ,
教 学 改 革
高 中 数 学 课 程 改 革 的新 挑 战 和 应 对 方 法
周 学俊
( 安 徽 省 临 泉县 第一 中学 安 徽 临泉 2 3 6 4 0 0)

要 :在 高中数 学新课 程和 旧课程 的比较 中可以看 出,新课程具有其 突出的特 点 ,并对其 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 ,指
2 1 世纪将是高科技 、高技术的时代 , 是基于应用科学的飞 速发展的时代 ,是基 于应用科学 和数 学科 学的综合 体 ,数学学 科对提高全 民族 的科学文化起着重要 的作用 。 这是一个面向 2 1
学教学 的方式方法 。然 而 ,当前的数学教育 ,“ 填 鸭式 ”教学 法 的现象依然突 出,教学过程 沉闷 ,缺乏调查 。学生未能做到 积极参与 ,相互合作 和交 流 ,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 行教学 。 研究表 明: 8 9 . 7 %的正常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挑战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挑战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挑战作者:张会芳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3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对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此次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这一改变,自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

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是有差距的。

课程标准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还增加了体验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每一阶段都有具体要求,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

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而在探究性课程中,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阳光透过树阴成像的探究》的具体步骤是:1.提出问题,观察阳光透过树阴产生的现象,你看到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2.猜想与预测,可能是透光的孔近似为圆形,可能是阳光透过水孔形成的光斑(像),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3.收集事实依据,学生分组观察阳光透过纸片上的小孔在屏上所成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陶然亭小学杨立玲老师们,大家好,这学期我很荣幸地来到礼贤进行支教,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与老师们进行交流,我将尽我最大努力把我在陶小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向老师们进行汇报,由于是第一次单独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发言,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希望老师们能用掌声再鼓励我一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在这一点中,我讲的理念性的东西比较多。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对第三点稍作解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三)、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

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二、课堂实例给我们的启发(主要结合语文教学来谈)(一)、启发一:树立人文思想,人本位思想;树立生命意识,善待和关爱生命,尊重人格。

人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生成的文化。

例:《聪明的华佗》华佗看到两只羊打架,顶牛,于是想办法解决,他找来青草,两只手各拿一把,于是化解了这场争斗。

老师问学生:“华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华佗十分聪明。

”老师又问:“你们是从哪看出来的呢?”有的学生说:“华佗知道羊爱吃青草,所以就找来青草引羊吃,可以看出他很聪明。

”还有的说:“他两只手各拿一把也体现出他特别聪明,这样两只羊都会吃各自的草而不再争斗了。

”老师觉得学生说的很有道理,自己也很满意,大加表扬。

其实,学生说的是没错,但是老师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手段上,华佗的聪明之处还在于他树立了生命意识,他的这些方法都是在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基础上想出来的。

学生可能达不到这个高度,但我们是老师,在理解和把握教材时我们应该做到周详地考虑、认真地分析,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渗透,作为教师,只有我们站得高了,学生才能够看得远。

再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内容略)文中只描写了一句诗人让彼浩勒对盲老人说的话,这句话是这样的: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我们都知道,这篇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是诗人的善良和对盲老人的同情。

但是,就从“老人家”三个字当中,从诗人对盲老人说话的态度来看,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善良和同情,还体现出诗人对盲老人人格的尊重。

再如《诚实的孩子》一课,(内容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列宁的行为,更多的停留在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这个层面上,但是我们还应该关注的是,姑妈的做法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还有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老舍的《趵突泉》和巴金的《鸟的天堂》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都有非常强的生命意识。

《趵突泉》一课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而自己却显得如此渺小,小泉如此地神秘而自己却是如此的浅薄,显出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尊重。

《鸟的天堂》一课写了暮归晨飞的鸟儿,让我们看到的是一曲生命的赞歌,看到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歌颂。

从以上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人文思想的理念,这样才能把课文上深入。

(二)、启发二:语文教学内容常常带有主观色彩,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给学生创设多元理解的机会。

例如:《跳水》一课,(内容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把落脚点放在船长的当机立断上,是赞扬船长的机智、果断。

其实,学生的理解决非我们想象的只有一个固定答案。

有一位老师这样问学生:“学了课文,你懂了什么?”有的孩子说:“我懂了人不要和动物逗气。

”还有一个孩子说:“人要学会控制情绪。

”由于猴子的挑逗和水手们的嘲笑,这个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没有被尊重,因而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认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当然,并不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都要珍视,这个时候就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了。

教师心里要明确独特的感受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比如:《麻雀》一课,(内容略)有的学生说是歌颂了母爱,我们应该明确指出这是不对的。

首先这只老麻雀是公是母根本无从考证,其次,联系本文的作者屠格涅夫和他当时的写作背景,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母爱这一层面上,而是歌颂了弱小的力量敢于抗争,麻雀不怕牺牲敢于向强暴反抗的民族精神。

也许我们心中会产生疑问:究竟是谁救了小麻雀?我想这样一个答案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是不畏强暴的精神震惊了猎狗、感动了猎人。

再如:《狼来了》这篇课文我们都很熟知,(内容略)老师问学生学后有什么收获,一个孩子说:“我明白了说谎只能说两次,说第三次就不管用了。

”这的确是孩子真实的想法,这也的确是他独特的感受,但我们不能珍视,而要正确的引导。

这里我强调了是“正确”的引导,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位老师在讲《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可谓是慷慨激昂,整堂课的教学氛围特别好,学生确实和文本产生了共鸣。

这时,有一个孩子激动地说:“英法联军实在是太可恶了,等我长大了,我也去抢他们的凡尔赛宫,烧他们的白金汉宫。

”这个时候讲课的老师也激动了,他说:“好啊,你太有民族正义感了,你什么时候走,带着我一块去。

”这个老师的引导非但不正确,简直就是跟着学生跑了。

我们总强调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要“顺学而导”,但决不是“顺势而跑”。

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但不能漫无边际的想象,要围绕内容向外延伸,要有度,真理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

再比如:《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也是我们熟知的(内容略),狐狸长久以来一直是批判的对象,所以很容易给学生灌输一种错误的思想:不要听好话。

好话为什么不能听呢?好话我一句都不听,我就听坏话,说我越坏越好,神经有问题。

好话是完全可以听的,应该是不要听奉承话,不要听别人故意说的好话。

其实,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问学生:“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乌鸦回窝后,它的孩子会对它说些什么呢?下一次再碰到狐狸,乌鸦会怎么做呢?”等等,这样又为学生创设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

(三)、启发三:抓好重点词语的理解、品味。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不可脱离训练。

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内容略)陈赓对小红军的称呼发生了变化,先是小红军,然后是小兵,而后是小鬼,最后是小兄弟,这种称呼上变化体现出的是什么呢?再如《无声的竞赛》一课(内容略),最后那个法国同学找到徐悲鸿,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徐先生,在我们的竞赛中,你胜利了。

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我是有眼不识泰山。

”这个法国学生为什么说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而不说你是很有才能的呢?还有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罗盛教》这篇课文,在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就崔莹时,第一次是摸,第二次是托,第三次是顶,那么“摸、托、顶”这三个动词的运用能否调换顺序?再如:《司马光砸缸》这课,可以这样设计:司马光用()砸缸(石头、劲、智慧、爱心……)再比如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老师说用“跳”组词,学生组“跳绳、跳远、跳高”等等,老师说这些都是用脚跳,所以是足字旁,那不用脚跳谁还能组词?(心跳、跳棋)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一些训练的点,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所以决不能忽视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越深刻,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教育、人文精神也就越深刻。

(四)、启发四:防止形式主义,根除浮躁作风,不能放弃“主导”作用走向另一极端。

一般情况的形式主义有以下几种:1、小组讨论风。

如:《海滨小城》一课,结构很明显,一部分写海滨,另一部分写小城。

有一位老师却在此处让学生小组学习:请你们讨论一下,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写了哪两个地方?很显然的,这是一次无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互动性和互助性,发扬的是团队精神。

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任务,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重难点部分的内容和有争议的问题,同时每个组员有明确的分工。

合作时间是学生有愿望、有要求、有期盼时才合作。

2、表演风。

主要指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非语文的活动,追求课堂上的所谓活跃。

如:有一位老师上《美丽的田野》就让学生唱歌,唱不好老师就反复地教,用了近30分钟的课堂时间,还有一位老师教《王冕学画》就让学生画画,一画就是二三十分钟,学生还没画完。

3、资料满堂飞。

新课程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有的老师把握不好度,过于追求形式,整堂课成了资料介绍课。

4、满堂读。

不是说课堂要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吗?有的老师就让学生满堂读,读的目的、读的层次、读的方法都不考虑,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认为这样就是尊重学生了。

如果有这样一堂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学什么呢?打开语文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内容学吧。

怎么学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学完以后写点什么作业呢?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就留点什么。

如果课都这么上了,那教师在课堂上还干些什么呢?这种所谓的自主、所谓的尊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取的。

自主不是自流、自发,不能忽视教师的“导”。

语文是甜的,我们应该引领学生细细地咀嚼语言,用心地品味语言,把语文课上出文化味,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真实、朴实、扎实。

我们平时在听课时,尤其是听一些名家的好课的时候,常常会发出感叹,这个教学设计真是巧妙,那个教法真是两全其美。

两全其美的意思是: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都试图能够找到三全其美甚至于四全其美的方法来实施我们的教学,那么,如何能做到呢?三、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