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
[橘颂原文及翻译]橘颂翻译
[橘颂原文及翻译]橘颂翻译第一篇橘颂翻译:《九章·橘颂》原文以及译文《九章·橘颂》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缘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
纷第二篇橘颂翻译:感遇二首张九龄赏析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春天的兰草葱郁繁茂,秋天的桂花皎洁净洁。
欣欣向荣充满着生机,各自适应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那些林中隐士,闻到芳香深加爱悦。
花木的芬芳出于本性,何求于美人赏识攀折。
其二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还绿叶葱茏。
哪里是因为地气温暖,全凭自己有耐寒本性。
本可以献给贵客嘉宾,无奈阻隔着崇山峻岭。
命运决定了这种遭遇,循环的道理难以追寻。
世人只是说栽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评点:唐开元末年,玄宗沉迷声色,荒废朝政,贬黜张九龄,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与只会溜须拍马的牛仙客。
牛、李结成党羽,专揽朝政,排除异己,致使朝政愈加腐败。
张九龄对此甚为不满,便以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下感情朴素真挚的《感遇十二首》这里的第一首即《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哲理诗,是诗人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所写。
诗一开头,用工整的偶句,突现了兰草、桂花这两种植物的高洁性情。
由‘葳蕤’二字,可见兰草逢春萌发的勃勃生机;由‘皎洁’二字,可见桂花遇秋吐蕊的湛湛风华。
接下来,‘欣欣此生意’一句总起来说,兰、桂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自尔为佳节’又分开来说,一个‘自’字,除指出兰、桂均能应时节而绽放外,还表明了它们虽繁盛却不谄媚、不求人知的高尚品质,对下文的‘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进行了铺垫。
诗的前面四句只写兰桂而未写人,第五句,诗人则用‘谁知’陡然一转,自然地引出了深居山林的美人,他就是那些兰心桂质的隐逸之士。
屈原《橘颂》读后感
屈原《橘颂》读后感。
屈原《橘颂》读后感1 《橘颂》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对《橘颂》写下这样的译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种美丽的树木生长着;那树上载负着能服习于我们水土的橘果。
你,橘果,秉受这坚定的意志,繁生在绚丽的南国。
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转变的素质,正表现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颜色,洁白的内在,正暗示我们对人处事应该如何去做。
你具有多种多样的美好的风姿,简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么完美!《橘颂》实际上述说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对自己故土深沉的爱。
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物来表现的,他缘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恶草、丑草比作小人。
因此,他总带着花环,歌颂花,歌颂生命。
他不愿让花凋零。
全诗正是寄托了这样的情感,通过对橘树的歌颂,说明自己的坚贞,洋溢着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精诚。
《橘颂》是对一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是对一个坚贞美丽灵魂的歌颂。
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怀沙先生毕生研究屈原,”骚音铮铮”,为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但爱国之却心始终不变。
这正是我们为之讴歌的屈原精神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古老的华夏再度腾飞,而蕴含在历史深处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汲取的伟力之源。
今天,我们重读《橘颂》,旨在从古老的诗篇中获得新的启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铸民族之魂。
屈原《橘颂》读后感2 我成长在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更有流传千古的爱国诗人屈原。
翻开《经典诵读》,细细品味,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美丽的江陵地带是橘树的故乡,这里出产的橘子汁儿甜个儿大,色泽鲜艳。
每到秋天来临成片的橘子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乐呵呵的向远方的客人打着招呼。
偏偏这样可爱的橘子到了北面就变成又苦又涩的枳实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橘颂》课件 鄂教
7、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⑵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8、翻译下列句子。 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⑵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9、概括上面这一段的段意。
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 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 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 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 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 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 祖”。
home
拓展延伸
1.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追求崇 高人格的诗人.借橘的特性表达 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 国情感。那么,古今中外还有哪 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质?
home
1.后皇:皇天后土。
BACK
嘉:美,或释为生育。 2.徕:同“来”。服: 服习南国水土。
BACK
曾(céng):通“层”。 曾枝,层层枝叶。 3.剡(yǎn)棘:尖刺。 橘枝有刺。
BACK
4.圆果:指橘子。抟 (tuán):通“团”,指 橘子长得圆美。
BACK
5.青黄杂糅:橘子皮色 有青有黄,相互错杂。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பைடு நூலகம்home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 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 “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 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 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 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 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 境遇。
home
后皇嘉树1, 橘徕服兮2。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橘颂》简析
《橘颂》简析《橘颂》是《九章》中的一篇,《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忆住日》、《橘颂》、《悲回风》九首诗。
这九首诗也并非屈原一时一地之作,而是后人辑集起来,总题为《九章》的。
《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所以在句法上还没有打破《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
屈原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特色。
《橘颂》是篇咏物诗,在《九章》中篇幅最短。
这首诗通过咏橘,展示了诗人意气风发,热爱祖国,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境界。
橘是楚地的特产,“颂”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和赞美。
通篇就橘的特性和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作了细致的描写。
《橘颂》所写的这种性格,实际上就是屈原自己的性格。
屈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于客观事物而凝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诗中橘树的“受命不迁,生南兮。
深固难使,更壹志兮”,显然是以橘喻人。
赞美橘,实际上寄寓着自己人格的修养。
表现了屈原热爱楚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节操。
全诗分前后两章。
前章共十六句,论述橘树的品质和栽培,是颂橘。
诗一开头,作者就以满腔的激情赞颂了橘树的性质,表明橘树生长在楚国的沃土上,根深蒂固,不容迁徙。
接着紧扣橘树的特征,写橘树的各个部位。
绿叶白花,纷然披垂,橘树的外形是相当的优美。
“曾枝剡棘”四个字突现了橘树的刚强、严肃的性格。
那一层又一层的枝条上,长满了锐利的刺,它象征着屈原的铮铮铁骨。
最后写橘树的果实,成熟的和未成熟的子挂满了枝头,它们青黄相间,色彩艳丽。
“糖色内白,类可任兮”二句是屈原寓情于物因物寄情,把橘树的果实比作仁人志士,说它就象一个可负重任的人。
后章共二十句,是屈原托喻自已,是颂人。
作者由橘联想到人,认为人的品格应与橘相类。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二句是赞扬橘树从小就胸怀大志,与一般的树木不同。
接着表述橘树的高尚品德,“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乘德无私”等句就是对这种品格的最好概括。
此处是以橘喻人。
战国时期,游说之风很盛,屈原对于当时游说之士的没有国家观念很不满,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品行。
屈原《橘颂》:咏物诗之祖
橘颂⽅圆 - 思美⼈电视剧原声带路英朗诵《橘颂》来⾃古诗词⽂欣赏 00:00 02:15深固难徙,廓其⽆求兮。
苏世独⽴,横⽽不流兮。
闭⼼⾃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伯夷,置以为像兮。
译⽂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来就适应这⽅⽔⼟。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志是多么地专⼀。
叶⼉碧绿花⼉素洁,意态⼜何其缤纷可喜。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精纯内瓤洁⽩,正如堪托⼤任的君⼦。
⽓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志就与众迥异。
你独⽴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所欲求。
你疏远浊世超然⾃⽴,横耸⽽出决不俯从俗流。
你坚守着清⼼谨慎⾃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
你那⽆私的品⾏哟,恰可与天地相⽐相合。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
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坚挺的枝⼲纹理清纯。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你的品⾏堪⽐伯夷,将永远是我⽴⾝的榜样。
注释⑴后皇:即后⼟、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长在楚国的⼤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在南⽅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
壹,专⼀。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意。
⑷素荣:⽩⾊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尖尖,果实圆圆。
⑹⽂章:花纹⾊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青黄相杂,⽂采斑斓。
⑺精⾊:鲜明的⽪⾊。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道⼀样。
《橘颂》作品赏析(1)
《橘颂》作品赏析《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一篇作品。
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所作,按王逸《楚辞章句》为《九章》第八篇。
《橘颂》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橘”与诗人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等。
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
作者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达。
题解《橘颂》即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是屈原组诗《九章》之首篇,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
全篇基调乐观开朗,色彩绚丽明快,句式以四言为主,借物抒志,以物写人,即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
《橘颂》一篇,虽以“兮”字为叹,但为严格工整的四言体制,一反楚歌体制,一反楚歌之风,一反屈原诗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格,先铺陈写实,咏物托志,后直抒胸臆,直歌述志,颇有中原诗歌之风。
内容赏析《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
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
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
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屈原《橘颂》原文和翻译
屈原《橘颂》原文和翻译1、屈原《橘颂》原文和翻译屈原《橘颂》原文和翻译橘颂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译文: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由青而黄。
色彩多么美丽!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
赋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的人,你与众不同。
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
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
你谨慎存心,决不胡思乱想。
你至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
我愿和你,永做个忘年的朋友。
不屈不挠,为真理十到尽头!你年纪虽小,可以为世楷模。
足比古代的伯夷,永垂万古!2、苏轼《屈原庙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屈原庙赋》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
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
赋《怀沙》以自伤兮,嗟乎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①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
历九关②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屈原《橘颂》赏析
2200多年前一位面容憔悴头发散乱的老人徘徊在如今湖南境内的汨罗江畔,他为自己的祖国奋斗毕生确遭到陷害,被流放到荒远的乡野,现在楚国终于遭到了覆亡的命运,无限的痛苦和悲愤淹没了他。
他决然投入了涛涛的江水,为不幸的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在坎坷不平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放射着爱国主义光辉的诗篇,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优秀传统。
他的作品收集在汉代人编著的《楚辞》一书中,主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橘颂》是《九章》中的一篇,现在文学史的研究者多数认为,它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因为屈原的其他诗篇大多是被流放以后写的,充满了一种悲愤的情绪。
而在《橘颂》中这种激烈的感情色彩不那么突出,可能就是因为当时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
其次,《橘颂》以四言句为主,在形式上和《诗经》比较接近,这也说明他的写作时间比较早。
而屈原的其他诗篇大多以六言和七言句为主,句法参差高错,更富于变化。
屈原早年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参与了楚国历政外交等重要决策,他的理想是要通过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等政治变革,使国家不断强盛发展,但是在楚国统治阶层中,顽固保守旧贵族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用种种卑劣的手段诬陷和排斥屈原,在《橘颂》中诗人通过对橘树的赞美,热情赞颂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坚持正义绝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斗争精神。
过去人们常常把《橘颂》看作是屈原对自己的歌颂,这是不够准确的,《橘颂》所赞颂的是一种性格,一种精神。
而诗中的橘树形象,坐着是明确把他作为自己的师长和榜样的。
这和自我歌颂的说法显然就是自我矛盾,当然诗中所歌颂的精神品格和屈原自身的精神品格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从诗歌中看到诗人的自我形象,但作为一个艺术典型,它所包含的更广泛一些。
屈原为什么要用橘树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讴歌赞美呢?这是因为,橘树原是楚地的特产,是南方人民祖祖辈辈精心培育出来的优质作物。
屈原《九章·橘颂》原文译文赏析
屈原《九章·橘颂》原文|译文|赏析《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章·橘颂》原文先秦: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译文及注释译文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立志是多么地专一。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
你疏远浊世超然自立,横耸而出决不俯从俗流。
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
你那无私的品行哟,恰可与天地相比相合。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
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坚挺的枝干纹理清纯。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我要把橘树种在园中作为榜样。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导读:【原诗】: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⑽。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⑾。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⑿。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⒀。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⒁。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⒂。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⒃。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⒄。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⒅。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对世事清醒,独立不羁,不媚时俗,有如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
⒀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
失过:即“过失”。
这两句的意思是:橘闭心弃欲,谨慎自守,所以终无过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优秀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欣赏优美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3、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积累1、回忆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到生命的永恒。
诵读、_______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生活,不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3、将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与同学讨论。
4、课前热身: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亲戚〔〕波光粼粼〔 ) 分歧 ( 〕酷冬〔〕霎时〔〕熬过〔〕桑树〔〕嫩芽〔〕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a、散步的人有:b、散步的地点是:c、散步的季节是: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答复〕e、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叙事线索是。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再读课文〕1、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如此和美?b: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2、细读品味,感受亲情之美。
a、从词语的运用和表达的感情方面品味:“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b、从句式和表达的感情方面去品味下面5个句子。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四、通读全文,互动探究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2、你怎样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3、本文表达的是初春时节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4、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五、用自己的话来小结课文的内容。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南国多橘,而触底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生源地了。
在《汉书》中记载,这橘树唯有生长在南方,才能结出甘甜美味的果实。
如若将橘树迁移至北方,得到的果实则又苦又涩不得食。
屈原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木,不仅仅因为它的外形漂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常珍贵的内涵,例如它的不可移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一生只愿在南国生长结出甘甜的果实。
在屈原可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秉性,正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相同。
所以屈原在郢州赋闲期间,将橘树作为了自己宁愿死去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而写下了这篇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橘颂》。
《橘颂》是一首咏物的叙情诗,此时可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以描写为主,重在描述橘树的外在美,缘情咏物,以咏物为主。
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从对橘树的外在美转入了对橘树内在精神和内涵的歌颂,缘物抒情,一抒情为主。
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极富感染力。
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
作为一首咏物抒情诗,首先要对所咏之物进行描绘,使其形象鲜明、生动。
屈原正是用拟人化的手法,从橘树的外形和内质两个方面作了细致的描绘,把一个形象美好、品质高洁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开笔就不同凡响,从“后皇嘉树”至“生南国兮”就写出了橘树的出生地,南方,橘树从一开始就习惯了南方的水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移。
这正赞美了橘树的正直秉性,专心致志,坚定专一,热爱自己的国土。
接着又描述了橘树的形态,从“绿叶素荣”至“文章烂兮”写出了橘树绿叶缀着白花,可爱无比,让人欢喜;夏天枝儿层层,刺儿锋利,护卫着橘树,圆满的果实,让人满足;而秋天树叶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无比绚丽;屈原从不同侧面,不同时间描绘了橘树的外形,展现了橘树的外在美。
【名师讲题】张炜《橘颂》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橘颂①张炜劈柴燃烧的声音真好。
在这个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内暖和得多,特别是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
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
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点什么。
“我要写一张大字了。
”橘颂跳到铺好的宣纸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边去。
蘸饱了墨,想想要写的字。
最后他写了八个字:“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②。
”署上名字,盖了印章。
贴在墙上,退远些看。
意犹未尽,再写一张:“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橘颂站在刚贴好的大字下面,仰脸看着。
老文公念了两遍,对它说:“这是战国大诗人屈原的诗啊,他在赞美一棵橘树。
”夜深了。
难以入睡。
老文公发现橘颂今夜像自己,毫无困意。
他知道这是为什么——明天就是那个大日子,河两岸的槐花要开了。
“我们早些睡吧,攒足精神,去看那片槐花。
我们不是一直在等这一天吗?”他率先躺下,拍拍橘颂。
老文公睡着了。
醒来太晚。
他对睡眼惺忪的橘颂说:“咱们得抓紧点,今明两天有重要的事情啊!”早餐过后,他去书架上取来请柬。
看过槐花后有一个重要事项,就是要亲自把它们交到两人手中。
他在请柬上填写具体时间:明晚七点。
“走吧,今明两天有我们忙的哩。
”他将请柬放进内衣口袋,按了按。
一出门就是熏人的花香。
“这可非比寻常啊!河边的槐花是有名的,听说那些采蜜的人,每年春天都来河岸搭帐篷。
当然了,这是从前,时代已经发生了变迁。
”他揪着橘颂的两只胖爪,迈下石阶。
上午十点,多好的太阳,天上没有一丝云彩。
河北岸,那一片树冠一夜间变得雪白,银色披挂,堆积得像小山,又像浪涌。
他站在最后一级石阶上,屏住呼吸。
“颂啊,你该从背上下来了,你要就近看,好好看。
这是春天的高潮!一个连一个的高潮!前些天咱们看过了迎春、连翘、桃李、山樱、丁香、梧桐和紫藤!顺着石墙哗哗流下来的紫藤啊!你得记住!”橘颂一边走一边嗅,眯起双眼。
它轻手轻脚,像惧怕,像害羞,走到一棵高大的槐树跟前。
它仰脸,纵身一跳,向上爬去。
它一口气爬到了树顶。
《橘颂》朗诵稿
《橘颂》节选
古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白话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这一方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立志是多么专一,
绿叶衬着白花儿,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古文: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白话文: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外表精纯,内瓤洁白,正如堪当大任的君子,
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古文: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白话文: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古文: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白话文: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可与天地相比啊!
1。
屈原《橘颂》优秀课件PPT
屈原主要作品
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 研究者多认为有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等。
《橘颂》的来历
选自组诗《九章》。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早在汉代以前, 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 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深 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 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 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 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问题
如果要你写橘树,你会怎么写?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徕:同“来”)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 地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
弗朗索瓦·拉伯雷 《巨人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
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被喻为“人类文 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屈原
《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 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 “平”,字名叫做“原”。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 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 “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 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 字“原以法地”。“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 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 征。
《悲回风》则流露了一种低徊缠绵的忧苦之情。
诗经
说《橘颂》赏析
说《橘颂》赏析说《橘颂》林庚《九章》里以《橘颂》的体裁最为别致,《九章》之名本是后起的,所以它们原不必有一致之处。
《橘颂》非特在《九章》里体裁特殊,而且这个体裁又正是最近于《诗经》的一体,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岂不同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所不同的,这里《诗经》要两句才合得《楚辞》一句。
其实在《楚辞》里即使最短的句子与《诗经》相较也往往会长出一倍来。
如: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岂不相当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岂不同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吗?而关于《九章》里屈原作品的辨证,《橘颂》又正是其中的一个难题。
因为真正屈原的几篇作品,如《抽思》《涉江》《哀郢》《怀沙》都有标题,有乱辞。
而被认为是摹仿屈原的几篇作品,如《惜诵》《惜往日》《思美人》《悲回风》,都既无标题,也无乱辞。
而《橘颂》恰好介于这两者之间,它是有标题而无乱辞的。
那么,它到底是否屈原的作品呢?以有无标题来说明是否屈原的拟作,本不失为一种见证。
《诗经》里若《正月》《抑》之类都可以算是长篇作品,然而都没有标题。
可见屈原乃是第一个人改变了《诗经》无标题的方式为《楚辞》有标题的方式。
屈原之创造了标题的方式,正如同屈原之创造了《楚辞》的形式。
屈原之后,标题的方式比《楚辞》的形式采用得更广泛,直到晩唐才偶有所谓《无题》的诗篇,那又是另一番意义了。
屈原之所以采用标题的方式也正如它采用《楚辞》的形式,都是受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而屈原则是第一个人把它运用到诗篇上。
屈原之后,诗篇几乎便都有了标题,如《荀子》的诡诗等,我们因此自然不能说有标题的便是屈原的作品,但是却无妨说没有标题的便不是屈原的作品。
何况从另一方面说,我们所认为可靠的屈原的作品事实上都有标题。
标题的意思原在指出全篇文字的主题,屈原每篇文章都有新的意思,所以自然也就有了新的标题。
屈原《橘颂》读后感范文
屈原《橘颂》读后感范文屈原《橘颂》读后感1《橘颂》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对《橘颂》写下这样的译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种美丽的树木生长着;那树上载负着能服习于我们水土的橘果。
你,橘果,秉受这坚定的意志,繁生在绚丽的南国。
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转变的素质,正表现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颜色,洁白的内在,正暗示我们对人处事应该如何去做。
你具有多种多样的美好的风姿,简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么完美!《橘颂》实际上述说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对自己故土深沉的爱。
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物来表现的,他缘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恶草、丑草比作小人。
因此,他总带着花环,歌颂花,歌颂生命。
他不愿让花凋零。
全诗正是寄托了这样的情感,通过对橘树的歌颂,说明自己的坚贞,洋溢着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精诚。
《橘颂》是对一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是对一个坚贞美丽灵魂的歌颂。
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怀沙先生毕生研究屈原,“骚音铮铮”,为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但爱国之却心始终不变。
这正是我们为之讴歌的屈原精神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古老的华夏再度腾飞,而蕴含在历史深处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汲取的伟力之源。
今天,我们重读《橘颂》,旨在从古老的诗篇中获得新的启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铸民族之魂。
屈原《橘颂》读后感2我成长在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更有流传千古的`爱国诗人屈原。
翻开《经典诵读》,细细品味,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美丽的江陵地带是橘树的故乡,这里出产的橘子汁儿甜个儿大,色泽鲜艳。
每到秋天来临成片的橘子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乐呵呵的向远方的客人打着招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写法特点
►
(1)托物言志。 《橘颂》是中国诗歌 史上第一首咏物诗。诗人巧妙地抓住橘树的 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 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既沟 通物我,又融合古今,正如清人林云铭所云: “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 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 有镜花水月之妙。”
►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
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 的政治家和浪漫主义诗人。自幼勤 奋好学,胸怀大志,曾任楚国左徒、 三闾大夫等职。主张举贤任能,彰 明法度,联齐抗秦,限制贵族特权。 他的主张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和 诬陷。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 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 南。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痛心于 国家衰败,终于在秦国攻破楚国都 城后,投汨罗江自尽。 他开创了新诗体“楚辞”。代 表作有:《离骚》、《九歌》、 《天问》、《九章》《招魂》等。
►
一、描绘了橘树了俊逸动人的外形。
第二层:精描细绘,橘树的根、叶、花、果。
叶
第一层:整体介绍: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绿 素
花
枝 棘
曾 剡
圆抟、色精、内白
果
二、热情讴歌橘树的内在精神和表达
自已向他学习的愿望。
c、抒情句子:
纷缊宜修,侉而不丑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的思想品格 及精神:
►
“深固难徙,受命不迁”的坚定意志和 爱国情怀。 “秉德无私,廓其无求”的政治品格。 “闭心自慎,淑离不淫”的政治修养。 《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现了屈原对 “受命不迁”、“秉德无私”、“闭心自慎” 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 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
但是,就在他禀命起草宪令时,享有既 得利益的楚国贵族群起对他进行诋毁、打击和 排斥。昏庸的楚王受贵族集团的左右而疏远了 他,进而又流放他,最后将他放逐到了荒僻的 江南(即今湖南沅、湘流域)。屈原遭放逐后, 楚国国势如江河日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 起攻拔楚国郢都。次年,白起入洞庭而掠江南。 屈原深感祖国无可挽救地衰落了,其理想彻底 地破灭了,即于这一年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国难,以死来保全人格的完美和节操的 高尚。
► 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屈原热爱乡土的感情
和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那么橘与这些品质 有什么相同点呢? ► 1. 橘“受命不迁”、“深固难徙”,屈原生 在楚国,长在楚国,日夜为楚国操劳,一心 只希望楚国发展、希望家乡繁荣,从无二心。 ► 2. 橘子“精色内白”“纷緼宜修”,屈原也 是形貌昳丽,内心高洁。 ► 3. 橘树“独立不迁”,“苏世独立”,“横 而不流”。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皆醉我独醒”,宁葬鱼腹,也不以皓皓之身 蒙世俗之尘。 ► 所以说,橘树实质上就是屈原人格的写照。
橘颂屈原
►
►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 旨; 二、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 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文重要实词,积 累文言词语。
收集屈原的名句及与屈原有关的故事
► ►
► ► ►
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故事: ①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②屈原与划龙舟的故事 ③屈原与香草的故事
►
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 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 “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 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 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 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 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 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 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 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 赞美之情。
朗读要求: ①字字饱满;②把握基调。 朗读方式: 点读、小组读、齐读 。 小组合作: 逐句翻译课文。
检查重点字词 : 徕服 受命 壹志 曾枝 剡棘 抟 文章 类可任 侉 廓 参 淑离 师长
检查重点句翻译: 1、纷缊 宜修,侉而不丑兮。 2、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3、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4、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5、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6、愿与并谢,与长友兮。
赏读,感受橘的内外美。
►
《橘颂》实际上述说了一个爱国主义者 对自己故土深沉的爱。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 通过物来表现的,他缘物寄情,用美人、芳 草比喻君子,把恶草、丑草比作小人。因此, 他总带着花环,歌颂花,歌颂生命。他不愿 让花凋零。全诗正是寄托了这样的情感,通 过对橘树的歌颂,说明自己的坚贞,洋溢着 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精诚。《橘颂》是对一 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是对一个坚贞美丽 灵魂的歌颂。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激起人 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检查通假字 :
曾—通“层” 抟—通“团” 徕—通“来” 离—通“丽”
译文
►
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 赋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的人,你与众不同。 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 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 你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 你谨慎存心,决不胡思乱想。 你至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 我愿和你,永做个忘年的朋友。 不屈不挠,为真理十到尽头! 你年纪虽小,可以为世楷模。 足比古代的伯夷,永垂万古! (郭沫若译)
►
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 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 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 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 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 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 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 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 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 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 在历史天幕上了!
►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
地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 啊。 ►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却信而见疑、忠而 被谤,以致报国无路、壮志难酬,屈原那一 腔孤愤无从宣泄,满腹哀怨无从倾诉,只好 “发愤以抒情”、赋诗以述怀。于是,“国 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时代和 社会玉成了屈原这位伟大诗人,苦难和传统 孕育了屈原的不朽诗篇。
►
―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全文367 句、2486字的《离骚》,是历史上公认的屈 原代 表作,是屈原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政治 抒情诗,是中国古代抒情诗中“百世无匹” 的鸿篇巨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体诗作,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名垂罔极,永不刊灭” 的艺术杰作 。
►
解题
►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 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 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 正可与自己矢之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 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难迁的 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 首咏物名作–––《橘颂》。
a、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橘的外形美? b、橘具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 c、作者对这样内外兼美的“嘉树” 抒发了怎样感情? d、诗中两处用了“深固难徙”和 “不迁”,这样重复使用目的 何在?
e、文章只是在颂扬橘吗?若不是, 又是写什么?
a、外形美:
叶——绿 花——素 枝——曾 棘——剡 果——型抟、色精、内白
►
►
►
深入认识屈原
►
奇文郁起——屈原的诗歌
战国中期,长江之滨诞生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又因屈原的诗歌创作 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 独特艺术风格的新诗体——楚辞。
►
►
►
屈原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由分裂到统 一的趋势日益明朗的时期。当时的楚国,内有腐 朽的贵族统治集团营私误国之忧,外有因变法而 强盛的秦国咄咄相逼之患。革新则兴,守旧则衰, 是楚国面临的选择。“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 其势不两立。”屈原因“博文强志,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在青年时代深受楚王信任,得以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受楚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时代精神 的感召,他形成了深沉的爱国激情和进步的“美 政”理想,矢志于辅佐楚王,通过变法革新、举 贤授能来振兴楚国,由楚国来统一天下而最终建 立一个民生安乐、德泽流彰的大中国。
《离骚》全诗抒写了屈原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和 思想历程,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揭露了楚国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阐述了他追 求真理、坚 持真理,勇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百折 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展示了他高尚竣洁的志行 和光辉伟大的人格,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 它在创作精神、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上都有着 创造性的开拓,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艺术 成就将中国先秦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并且奠 定了“楚辞”这种新诗体。“不有屈原,岂见《离 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山川无极,情理实劳。 金相玉式,艳溢锱毫。”《离骚》因屈原而杰出, 屈原因《离骚》而永垂。《离骚》是屈原最辉的作 品,它既成为屈原作品的统称,也成了“楚辞”这 种诗体的 代称。后人即称屈原作品为“骚”、“屈 骚”,称“楚辞”为骚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