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全文翻译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语文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语文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语文教案及原文《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4、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1、《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授新1、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掌握下列实词:仞冀箕畚孀龀匮亡厝雍陇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八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原文+译文 7.愚公移山

八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原文+译文 7.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列子》原文展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全文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北山下有个叫愚公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放置挖下来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湾上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岁月、剩下力气连山上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阅读理解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①两座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移山人少且老老、小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工具简陋运土石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态度是不同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态度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支持、质疑)河曲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嘲笑、讥讽)操蛇之神: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恐惧、害怕)天神:帝感其诚(敬佩、感动)3试结合语言具体分析智叟对待愚公移山态度持反对态度智叟话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加重是讥笑愚公无能4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面对智叟嘲笑愚公驳斥了他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思想愚公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修辞显得气势十足5如何理解本文神话结尾?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神来实现征服自然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量来实现愚公宏伟抱负是通过想象方式解决人和自然矛盾反映是古代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它跟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不同。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读读《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吧,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浏览,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纭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禁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简直太笨拙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的心真固执,固执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恳切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译文太行山和王屋山,宽七百里,高七八千米,原位于冀州南部和黄河北部。

北山下有个叫愚公的人。

他快90岁了,住在山对面。

他在山区北部受阻,不得不绕道而行。

于是,他召集全家人说: 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革除险峻的高山,让这条路一直延伸到禹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好吗? 每个人都同意了。

愚公移山解析及译文

愚公移山解析及译文

愚公移山解析及译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愚公移山》译文: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呀,方圆有七百里,高得那叫一个吓人,有好几万丈。

原本就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有个住在北山的老头叫愚公,都快九十岁啦,就面对着大山住着。

他特别烦大山挡在北边,出去进来都绕老远去了,就把全家人召集起来商量说:“咱全家一起使把劲,把这大山铲平了,一直通到豫州南边,到达汉水南岸,咋样?”大家纷纷点头同意。

他老婆却提出疑问说:“就凭您这点力气,连魁父那小山丘都搞不定,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咋地?再说啦,挖出来的那些土石往哪儿放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边去。

”于是愚公就领着能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石头挖土,用簸箕装着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个小男孩,才刚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地跑去帮忙。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趟。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话愚公,还拦着他说:“哎呀呀,您可真够傻的!就您这点岁数剩下的那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毁不了,能拿那些土石咋办?”愚公长叹一声说:“你这脑子咋这么死性呢,顽固得没法开窍,还不如寡妇家的小孩呢。

《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那么《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全文译文

愚公移山全文译文

愚公移山全文译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虽复有子,孙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腹子,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课文和翻译

愚公移山课文和翻译

愚公移山课文和翻译愚公移山课文和翻译《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课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课文和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这句成语大家都知道,那么愚公移山的文言文你又看得懂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住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3、汝:你。

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愚公移山_文言文的翻译

愚公移山_文言文的翻译

昔者,愚公者,燕人也。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与子幼子负畚锸,出入于山,年深月久,山石崩颓,道路崎岖,心欲移之,然力不足。

愚公曰:“吾与子幼子,虽老且病,然志不已,欲移此山,以利行旅。

吾闻天者,无难必成,人者,有志必遂。

吾宁移山,不辞劳苦,终当有成。

”邻人笑而应曰:“公年已耄耋,子幼力弱,岂能移此大山?且山之大,非一日之功,子虽壮健,亦难移也。

公何不罢休,以待天命?”愚公怒曰:“吾闻大禹治水,疏川导滞,九年而成。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终成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吾岂不能以移山为志,而俟天命哉?”邻人曰:“公虽志坚,然力不足,徒劳无功。

不如以智取之,何如?”愚公曰:“吾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吾志积久,虽无大舟,必能负此山。

”于是愚公乃发徒属,操畚锸,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闻而相与笑,以为不祥。

孔子闻之,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愚公移山,非独乐山,亦乐水也。

夫水者,智者所乐;山者,仁者所乐。

愚公移山,其志可嘉,其行可敬。

虽未成其事,其志已远矣。

”岁余,邻人复往观之,见愚公父子,箕畚运石,不知其几千万万。

邻人感其志,乃相与叹曰:“愚公移山,吾辈之羞也。

吾辈不如愚公之志,乃何以为人?”于是邻人皆发徒属,助愚公移山。

邻国之人,闻而相告,皆曰:“愚公移山,吾辈之助也。

”于是天下之士,皆愿助愚公移山。

十年之后,山移一篑,愚公之力,亦竭。

而山犹未平,然愚公之心,不以为倦。

邻人曰:“公之力,固已竭矣,山犹未平,吾辈何以为助?”愚公曰:“吾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吾辈虽不能尽移此山,然积德累功,亦必有成。

”又十年,山移一篑,愚公之力,亦竭。

而山犹未平,然愚公之心,不以为倦。

邻人曰:“公之力,固已竭矣,山犹未平,吾辈何以为助?”愚公曰:“吾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吾辈虽不能尽移此山,然积德累功,亦必有成。

”又十年,山移一篑,愚公之力,亦竭。

而山犹未平,然愚公之心,不以为倦。

邻人曰:“公之力,固已竭矣,山犹未平,吾辈何以为助?”愚公曰:“吾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愚公移山文言文及其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及其翻译

古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临汉阴,出人往来,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欲铲平此山,以为通途。

于是,愚公召集其子,共议移山之策。

子曰:“吾父之志,固已坚矣。

吾将效先人之志,助父移山。

”愚公曰:“善。

”于是,愚公与其子,以及邻人,共负畚锸,操镢斧,以备移山。

愚公每日携畚锸,早出晚归,不懈于劳。

邻人见之,皆曰:“愚公年迈,移山之志何其坚也!”愚公闻之,笑而不答。

曰:“吾虽老,志在移山,非为劳也,为后世子孙造福耳。

”岁余,愚公移山之志未衰。

一日,有智叟过而问之,曰:“老丈,子之移山,何其难也?吾观山之高大,非一日之功,子何故不待之自然,而欲强行移之?”愚公答曰:“吾闻之,山有志者,终成其事。

吾虽老,志不移,必成其志。

”智叟笑曰:“子之志诚坚,然吾恐子之子孙,不能继此志也。

”愚公曰:“吾虽老,尚能为之,子何疑吾子孙之不肖也?吾子孙若能继吾志,移山之业,必成于世。

”智叟无以应,然心中窃笑愚公之愚。

愚公归,终日思智叟之言,欲与邻人商议。

邻人曰:“智叟之言,不足为虑。

吾等虽不能移此山,然能助愚公成其志,亦吾辈之幸也。

”于是,愚公与邻人共议,选其壮者,以备力役。

又求助于邻村,得壮丁数百人,共襄盛举。

愚公与众人力战不懈,寒暑易节,移山之志益坚。

岁月如梭,不觉十年。

山虽未移,然愚公之志未改。

一日,天降神石,自山而出,愚公以石击山,山为之裂。

于是,愚公与众人力运神石,填于山谷,山遂平。

移山之事,传至国君,国君闻之,叹曰:“愚公移山,志之坚也,世无其匹。

”遂命左右,封愚公为“移山侯”,以表彰其志。

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非一己之力,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终成其事。

此乃古之明训,后世子孙,宜效此志,以成大事。

翻译:古时候,有一位住在北山的愚公,年纪已经九十岁了,他的家面对着山而建。

山的那边靠近汉水南岸,出入的人们都苦于道路的险阻。

愚公对此感到忧虑,想要把这座山铲平,以便开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

于是,愚公召集他的儿子,共同商议移山的策略。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读读《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一起来学习吧。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最新)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最新)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译文太行山和王屋山,宽七百里,高七八千米,原位于冀州南部和黄河北部。

北山下有个叫愚公的人。

他快90岁了,住在山对面。

他在山区北部受阻,不得不绕道而行。

于是,他召集全家人说:“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铲除险峻的高山,让这条路一直延伸到禹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好吗?”每个人都同意了。

他的妻子质问他说:“以你的力量,即使是王父太后的山也不能被夷为平地。

太行和王府呢?”再说,土和石头是从哪里挖出来的呢?他们说:“把它丢在渤海边,隐地的北边。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困难重重的任务,以及大家团结合作,努力坚持,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愚公移山》的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形如插几,连绵不断,自秦以来,几为阻隔西北之路,劳而无功。

每岁雪融水涨,必有土石崩裂,河泥泛滥,祸及于下,远近骇动。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之北,有神人也,状颜若卢,顶戴皆黑,白耳垂长。

一日,前来晓谕愚公曰:“汝家北有二山,阻隔人间,吾欲为汝移之。

” 愚公辞谢曰:“二山虽小,人力所不能服,扰之而无益,不若止已。

” 神人不怒而笑,令同去,日夕刨凿,垒石于海中,倾二山于渤海之口,以镇东海之波涛,北冥之鳐鱼。

愚公乃大喜曰:“得闻天仙之语,足见日月之明,运至若此,嗟乎胜人者有之。

”翻译:太行山、王屋山二山,连绵不断,方圆七百里,海拔万仞。

这两座山自秦朝以来就阻隔了西北的大道,劳而无功。

每年春天,雪融水涨,土石崩塌,河泥泛滥,给下游带来了无穷的灾害和恐慌。

有一天,太行山和王屋山北面的神仙来到了愚公家,他长相面目俊秀,黑色的头发耸立着,两只白色的耳朵垂在耳边。

他对愚公说:“你家北面是两座大山,为人所阻,我想帮你搬过去。

”愚公谦虚地说:“两座山虽然不大,可是人的力量无法胜任,闹来闹去也无济于事,还是算了吧。

”神仙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让愚公同他一起去。

他们日日夜夜地挖掘、敲打、建造,将两座山改造成了海中的一堆石头,并倾倒在渤海之口,以镇住东海的巨浪和北冥的鳐鱼。

愚公非常高兴地说:“我听了仙人的话,不但见到了日月的明亮,而且也想到了不可胜人的地方!”总结:《愚公移山》是一则关于人的力量与人的智慧的故事,是一则象征着奋斗不息、不居于已的精神摆动的故事。

传说中与愚公一起挖山的人数不一,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着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百万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只有冬夏换季,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又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小孩子。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之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相传是列御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愚公移山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禺公移山文言文译文

禺公移山文言文译文

禺公移山文言文译文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
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全文翻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愚公移山
——列子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
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
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
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作者简介】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
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

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

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