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通识课程
武汉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2011级、2012级用)
武汉大学文学院简介文学院中文学科发端于1893年建校之初的自强学堂。
起初开设“华文”课,后改称“汉文”。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期,于1917年设立国文史地部。
1922年正式成立国文系,中文学科从此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
1927年改称中国文学系。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设置文学院,闻一多先生出任首任院长。
1953年,兄弟学校中文系并入武汉大学组建了新的中国语言文学系。
1997年改建文学院。
1999年与其他学院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
2003年7月恢复文学院建制至今。
文学院暨中文学科创建以来,名流云集,代有传人。
在1928 年以前的初创时期,著名学者王葆心、黄福、黄侃、廖立勋、郁达夫、杨振声等等,筚路蓝缕,开启先路,奠定了文学院的坚实基础。
其中,黄侃先生与章太炎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文学院的学风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8年之后的数十年是文学院的发展壮大时期。
杨树达、闻一多、刘博平、刘永济、刘异、游国恩、苏雪林、叶圣陶、沈从文、朱东润、高亨、冯沅君、袁昌英、陈西滢、徐天闵、朱光潜、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等先辈,鞠躬尽瘁,不断开拓,使文学院的中文学科迅速发展壮大、走向辉煌,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尤其是五十年代,以“五老八中”为代表的学术中坚声名远播。
改革开放以来,是文学院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时期。
这一时期,刘禹昌、吴林伯、王启兴、陆耀东、王文生、吴志达、何国瑞、蔡守湘、易竹贤、罗立乾、陈美兰、李希贤、夏渌、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龙泉明等学者,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为文学院再铸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等常设机构,还与“国家汉办”合作建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建有海外孔子学院。
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
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6人。
武汉大学通识选修课选课攻略
很受欢迎,手抄报比较麻烦要求手写文章自写有课堂讨论朗诵等活动课选择自愿参加
《四库全书》与中国传统文化
1
人文
二区
不会
没有
普通话不标准,很难听清。只是看一些视频。
考试,需要教材。
不建议,还不如自己找书看。
《汉书》导读
2
人文
一区教五
点了三次
无
两个老师讲,都讲得很认真。但是其中一个普通话很不标准,比较难理解。
三次
都还不错
论文
生物恐怖与生物安全
1
数自
一区教四
无
2次
……
论文
偏低
大学化学实验
1
数自
一区
每节
每节
好
取各次实验报告平均成绩
较高
作业较多。比较有趣。
自然计算方法导论
1
数自
三区附三
不点名不签到
课堂可讨论,不强求
相当精彩,只是比较高端
自己出题自己考
较高
建议大一不要去听,听了也听不懂,还是大二大三专业知识稍微多一点了再去好了,老师教授知识也教做人,虽然有点喜欢吹牛皮
程名称
学分
类别领域
上课地点
点名情况
课堂作业情况
教师授课评价
结课考核方式
给分情况
备注
科学技术史
2
数自
三区
无
无
较好
开卷考试
较容易
90+
可能要买书,人较多
急救医学
1
数自
三区
不点名
无
老师讲的不错,各有所专
中间有操作测试,期末闭卷
较高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1
通识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气工程 与 自 动化 ; 蜜 ( 9 - ,女 ,湖北 浠水人 ,武 汉 大学文学院 本科 生 。( 北 武汉 涂 1 0) 9 湖 4 07) 502
一
、
通 汉 课概 述
种不同分析方法,了解这 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以及其价值所在,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 已进人大众化 阶段 。教育部 门和教育 它 主要强调能力、方法和性情 的培养。然而,如何实现这 些 目 工作者 都应该认 清形势,转变观念 ,大力提 倡和高度 重视复合 标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究的课题 。
竭动力” 自主创新 能力成 为国家核心竞 争力的基石,综 合国力 学生 在 教 师 指 导下 研 究 探 索 的过 程 ,以在 研 的科 研 课 题 为 蓝本 , , 的竞争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 精神和能力 的人 才’ ㈨因此在单片机 向学生 介绍一些最 新的设 计技术和先进 的电子器件 的应用,开 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 。 阔学 生的视野,并可将部分研 究内容 作为设计 制作的题 目供学 创新精 神源于学 生兴趣 之上 的奇思妙 想 ,甚至异想 天开。 生 练习,锻炼学生思 维的广 阔性 ,培 养其创新能力。引导学生 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 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在教学 中引导学 积极 主动地 参与科研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科 技立项,积极参与 生运用已掌握 的知识和经验 , 通过观察 和分析, 产生联想、 想象 , 学校 的创新大赛 , 锻炼学生综 合科研能力。 改变视 野, 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 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 , 获得 新的收获和成功。教学 中通过一题 多变、多 问、多解这 样
育,0 6() 2 - 2 . 2 0 , : 4 15 51
武汉大学探索课程共建共享平台
程度较高 的网站 。 对于这些课程 , 采取分配
l p 精 品课程建设 , 教师是关键 , 资源是核 f 空 间 和相 应 管 理 账 号 ,由教 师 进行 远 程 管理 。这些课 程网站中有许 多都有后 台管 制作和资料上网 ,以最大程度发挥精 品课 心 。 只有教师热心参 与 , 品课程建设才能 精
立 课程 网站 ,并 在学 校精 品课 程平 台上 课程平 台的基础设施 ,一 台用 于存放 We 结果公 布等方 面的信息 ;政策文件用于发 b
集 中发布 。
页面 , 一台专门用 于存放课程录像 。 由于国 布精 品课 程建 设 的指 导性 文件 和相关 标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以及教 务部等有关 家精品课程要求在 2 年 的时间内完成全 准 课程 申报用 于发布年度 准立项 的课 程 , 学校精 品课程平 台的构建作详细介绍。 学 校 给 予 3万 元 建 设 经 费 ,建 设 周 期 为 硬件环境 2~3 ,明确 要求在项 目完 成前必 须建 年
评审 、 检查 、 学校先后购置 了两 台服务器作为精品 公告用 于发布精品课程 申报 、
部 门的 认 真 组织 下 ,武 汉 大学 精 品课 程 建 程 录像制作并上 网共享 ,并且课程录像 资 级的课程信 息 ;建设成果用 于展示被评为
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截至 目前 ,已有 5 料非常大 ( 2 省级 的精 品课程 分院系课程浏览 一门课程录像资料所需 存储 容 国家级 、
极 申报教育部与 国际著名I企业 , T 如微软 、 器 , 课程录像资 单独存放课程录像 。 这样 , 使得每门课 中发 布课程 的教学 录像 资料 ( IM、ne 的共建课程项 目,已有 4门计算 程网站可以仅包含 We B It l b页面 ,所需容量 大 料存放于另一台服务器上 相关链接用于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的网络教学研究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的网络教学研究汤盛文1,何真1,蔡新华1,陈娥2(1.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武汉430072;2.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瑞典哥德堡41254)[摘要]“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是武汉大学两门基础通识教育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和学习与社会相处的哲学。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知识传授,已成为现阶段高等学校教育实践的大趋势。
充分利用多平台网络信息技术,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时空上的难题,同时也缓解了学校解决教学资源硬件条件不足的困惑。
该文针对目前“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网络教学要求,介绍了一种利用多平台网络通识课教学方法。
该方法采用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提供了思考批判的机会。
根据两年的跟踪反馈信息,该方法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不仅培养了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也培养了高雅情趣,塑造了人格。
[关键词]自然科学经典导引;通识课;网络教学;深度阅读[基金项目]2018年度武汉大学规划教材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materials”(201840)[作者简介]汤盛文(1985—),男,广东清远人,工学博士,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06-0005-04[收稿日期]2020-09-10一、引言大多数高校大一新生初次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陌生的校园,如何与他人、环境和自己相处?如何认知人的天性、理性和悟性?如何养成人的博雅、美感和自由?这些问题专业教育并不能回答,因此需要通识教育。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是两门大一新生必修通识课之一,该课程的开设旨在引领学生步入大学通识教育的大门,对于大学生的博雅弘毅和成人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史(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开设的在校课)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中国古代史(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5学分,90学时。其中, 新生军训2周10学时,课堂教学80学时(含课堂讨论3学时)。
中国古代史(下):五代、辽、宋、金、元、明、清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3学分,54学时(其中 课堂讨论3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该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教学,辅以经典阅读、课堂讨论、撰写课程小论 文。
学习预备
学习方法
1、该课程主要讲授从上古至清朝前期的中国历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的发展和历代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中国国内外学术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武汉大学和历史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教学 实习等方式,传授历史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掌握系统的中国上古至清朝 前期的历史进程、发展大势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吸收并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成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课程教学强调教学间的互动,在授课过程中将定期举行课堂研讨会,每期事先设计一些论题,学生自行准备, 然后集中研讨。研讨中,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商榷。
该课程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两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有三至四次的科研训练,并作为判定平时成绩 的主要依据。形式是写作三至四篇课程作业(小论文),由教师提供论文主题或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论题, 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读书、写作。小论文要求言之有据,并且符合学术规范。优秀文章将推荐到学术刊物发 表。
该课程共分上下两册教学,上册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下册讲 授五代、辽、宋、金、元、明、清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武大新传培养方案
武大新传培养方案1. 引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传学院”)是中国内地最早创办的新闻传播学科之一,历史悠久,享有盛誉。
新传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媒体素养、传播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闻传播人才,女强人展翅飞翔。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新传学院最新的培养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院对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具体安排,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2. 培养目标新传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备媒体素养、传播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具体来说,学院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核心能力:•全面了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掌握中英文写作与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
•具备媒体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技能。
•具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具备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3. 课程设置新传学院的培养方案包括两个层次的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
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广泛知识和综合素养。
而专业课程则主要涵盖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新传学院培养方案中的一些重要课程:3.1 通识课程•文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学概论•新闻写作与编辑•大众传播理论•媒体与社会3.2 专业课程•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报道与编辑•新媒体与社交媒体•媒介与社会变迁•数据新闻与数据分析•跨文化传播•媒介管理与创新4.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新传学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实验等。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院还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项目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新闻传播的工作环境。
此外,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院七年制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硕人才培养方案二、培养方案主要内容(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00401专业名称:口腔医学(七年制)Stomatology(二)专业培养目标口腔医学七年制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口腔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发展潜力较大、综合素质较高达到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高级临床医师。
(三)专业培养特色和培养要求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支撑,又要有许多相关学科的支持,且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它融医学、工艺美术学、社会学、心理学为一体,创造人类美好、健康、和谐的崇高境界。
培养基本要求如下:1.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严谨求实,创新进取,执着追求,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适应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为祖国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身心健康而奋斗。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熟练掌握英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5.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6.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7.熟悉国家规定的有关卫生法规、政策和医师法。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七年2.学分要求:总学分279学分。
武汉大学七年制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1专业名称:临床医学(七年制)Clinical Medicine二、专业培养目标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厚实的理化和生物学基础理论,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富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临床医师。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道德、态度目标1.以人为本,具有优良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关爱病人,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客观的记录和科学的分析能力。
6.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作出贡献的意识。
7. 始终将病人及社会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8.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9.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知识目标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医师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4.熟练掌握人体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汉大学通识3.0的核心理念与实践
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汉大学通识3.0的核心理
念与实践
武汉大学通识3.0的核心理念是培养拥有“有知、能用”的素质教育,即素质教育+实践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毕业生,迎接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素质教育: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担当,从教授知识到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的结合,注重能力培养,强调习题解答、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实践素质教育贯穿整个课程体系。
(2)实践教育:强调实践、思考与创新,从实验学习、案例分析、模拟仿真、服务学习等模式融合,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以实践教育铸就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深化教学:以小班为教学单元,强调教师跟踪交流、记录跟踪、反馈与改进,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质量引导,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把思维、情感、行为技能等融入,以达到衔接知识、能力与未来责任感的教学效果。
综上,武汉大学通识3.0的核心理念是要培养拥有知识、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毕业生,迎接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此来体现“何以成人,何以知天”的核心观念,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知识、能力素质的深入挖掘,
构建丰富智慧、综合思维和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作为一个可以习得知识、解决问题、拥有世界视野和责任感的成人。
引大入秦工程
成绩________________武汉大学通识课《工程实践》课程考核论文引大入秦工程院(系) 名称专业名称:学号:学生姓名:二○一二年四月引大入秦工程胡小龙摘要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是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公里,引到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盆地的一项规模宏大的自流灌溉工程,实现甘肃人民的梦想,使部分大通河水改变流向,按照人的意志,驯服地穿越千山万壑流进并滋润干渴的秦王川大地关键字大通河秦王川水利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工程背景干旱缺水,是制约甘肃农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特别是中部干旱地区,缺水成为贫困的主要根源。
自古便有“陇中苦瘠甲天下”的说法。
省会兰州以北6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就叫秦王川。
在未通水之前,亘古荒原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千百年间守着广袤的干旱土地,种砂田,吃窖水,“拉羊皮不沾草,风吹石头满滩跑”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生存条件的艰苦令老百姓难以安居乐业。
而在秦王川西南方向,横隔着1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便有发源于祁连山脉木里山的大通河。
河水滔滔日夜不息,由青海流经甘肃境内汇入湟水,成为黄河的二级支流。
年径流量25亿多立方米,水量丰沛,水质良好。
从近代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就不断在勾画引水蓝图。
距今100年前的1908年3月(清光绪34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允升,就提出了引大入秦的设想,并派皋兰绅士王树中率人勘察,提出方案。
1940年,民国时期的甘肃水利公司,也曾提出过引大入秦的设想,并组织过勘察,但因国力衰败、民不聊生,只能望水兴叹。
工程目的引大入秦工程是为解决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由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00公里以外,跨流域调至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引大入秦工程”。
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程渠线长,费用殊巨,被赞颂为当代的都江堰,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
武汉大学空间定位与导航工程研究所课程
·卫星轨道基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卫星轨道的分类;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二体问题下的卫星轨道理论与初轨计算方法;卫星的摄动轨道;卫星的轨道机动和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基本掌握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卫星轨道确定和卫星轨道设计做准备。
第四学期开设教材:卫星轨道基础(讲义),待编。
参考书目:[1]近地航天器轨道基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郗晓宁、王威、高玉东,2003年;[2]航天器轨道理论,国防工业出版社,刘林,2001年6月。
·组合导航课程简介组合导航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最优滤波原理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系统、多功能、高可靠性的导航系统。
目前组合导航系统已在国内外航空、航天、航海和陆地车辆的导航定位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导航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和了解组合导航技术,对它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及最新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对组合导航系统的应用有更深入理解。
本课程包含以下内容的知识:组合导航系统的基本思想、组合导航系统的最优估计方法(卡尔曼滤波)及其特点、GP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
课堂教学采用以PowerPoint 课件授课为主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注重设计和开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课堂实践项目。
通过课堂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采用网络答疑。
现代网络信息的发展,为学生的远程教学和答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比如布置作业、网上讨论,网上解答疑问。
通过email形式师生相互间进行交流。
课程安排开设在第七学期,这时前导课程:《GPS原理及应用》、《GPS测量数据处理》、《Matlab》、《导航学》等都已学完。
教材:组合导航,武汉大学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1]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秦永元、张洪钺、汪叔华编著,1998年;[2]导航系统,,航空工业出版社,袁信,俞济祥等著1993年;[3]Integrated Navigation and Guidance Systems,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Inc,Daniel J.Biezad,1999。
武汉大学推进通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通识教育实践的探索 。到 2 0 世纪 8 O 年代中期 已经
编 号: 2 0 1 2 0 2 8 ) 阶段性成果之 一。
The Re le f c io t n s a n d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f o r Pr o mo in t g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p r a c i t c a l a b i l i t y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W u h a n Un i v e si r t y ma k e s g r e a t e f f o r t s t o b u i l d h i g h q u a l i t y g e n -
武汉大学关于通识课选修的一些知识总结
关于通识课选修的一些知识总结除了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是要求4分外,其他每个领域要求2分(大学四年),总的来说工学部的课比较容易选上,也比较容易蹭。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去上课,并且做到老师说的基本都会拿到个很不错的分。
而文理学部的课就比较火了,选的人很多,比较难选上。
而且大一大二的基本选不上什么好课,大三大四的毕业生优先。
获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获自然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类至少修满4个学分。
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水安全与水管理李可可数学与自然1分:大一下时上的,老师比较有气质;经常签到,可以代签的。
快期末时,有个分组做PPT展示;考试是现场写论文。
成绩8X,几个同学也都80多。
地下空间与未来世界曾亚武数学与自然1分:大一下时上的,好象要签到的,也都是同学帮签的。
中间好象没有作业,最后交一篇论文。
成绩80+。
材料科学方鹏飞数学与自然2分:签了五次到,但签到的前一节课,老师会告诉同学。
考试开卷。
成绩8X植物世界汪小凡数学与自然:标本、ppt,90宇宙新概念,赵江南,数学与自然科学,2 分:好像没有点名签到,2—3次课堂作业,开卷,分数80+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张滨,数学与自然科学,2分:经常点名,差不多每次课都点,3次作业,开卷,分数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数学与自然1分很容易蹭 2次论文分数80以上生命科学导论数学与自然2分很容易蹭随堂作业较多,比较专业,考试是一张试卷,分数80以上水务管理数学与自然科学1分很容易蹭,很容易过,分数80以上跨学科领域当代科学文明樊友平跨学科1分:非常好拿学分的一门课,点过名,但老师说不算在期末成绩里,最后交一个PPT,交一个论文,是写自己专业当今成就。
成绩85+摄影技术与赏析乔瑞亭跨学科1分:老师很负责,但感觉讲的东西偏理论的多,不给拷PPT,要自己记笔记,每节课都签到,有三次实习,一次是用老师给的单反拍照,一次是把拍的照洗出来,一次是用PS做图。
网络信息素质课程的互动教学探索——以武汉大学通识课《网络信息资源处理》的教学为例
1 教学 设计 突 出交 互教 学成分
11 在课 程 内容 设计 上 。需要 重 点转移 .
在 于帮 助 学生 提 高 人 文素 养 、获得 人 生 指 导 、获 得
大 学通 识 教 育 重 点是 在 宏 观 理论 上 ,培养 学 生
实用 知 识 、发 展 学科 兴 趣 。在 步人 网络 信 息 时代 的 今 天 。每个 人 都 不应 是 网络 信 息 的被 动 接 收者 .而 更 应 是 信息 的积 极 运用 者 和 制 造者 , 《 网络信 息 资
课 程 目标 重 点 转 移 为把 课 堂 的 知识 转 变成 自己的 知
源处 理 》课 程 就 是 面 向全 校 学生 运 用 和 制作 网络 信
息 而 开设 的一 门通 识 课 。面对 不 同专 业 ,不 同年 级 的教 学对 象 ,如何 能 学 会 利用 计 算 机 技术 和 网络 技
— — _
Ta igt eCa e’ t r no mainRe o r e f u a iest 1D h s ' wokI fr t s u c ”o W h nUnv ri c Ne o yLirr 8a E a l ba ya l x mp e l
Z H0U u.W ANG i o L Ha — b
网络信 息素质课程 的互动教 学探 索
— —
以武汉大 学通识 课 《 网络信息资源处理》的教学为例
周 露 , 汪 海 波
( 汉 大 学 图 书 馆 ,湖北 武 武汉 407 ) 3 02
摘 要 :主 要 从 理 论 教 学 和 实 践教 学相 结合 ; 师 生之 间互 动 ; 多元 性 教 学评 价 等 三 个 方 面 来 论 述 网络 信 息素 质 教 学 中应 该 具 有 的创 新性 ,得 出只有 坚持 创 新 ,信 息 素 质 教 学 才 能 取 得 良好 的 教 学 效 果 的 结论 。 关 键 词 : 信 息 素 质 ; 互 动 ; 多元 性 教 学
论中国梦语境下高校通识课的人文关怀
其一, 学生主体论 。在任何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教和学 是 彼此不 可分 割 的。诚 然 , 没有教 的一方 , 就没有学 的一 方 , 但是 , 教 的 目的在 于 学 , 教 学 过 程如 果 忽 视 了学 的一 面 , 教 的 目的就会 失去 其应 有 的实 然性 。 总体 教学 法 以学生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的能 动性 为前 提 , 将“ 教学 观 点 ” 由固定 不 变 的 教 本 转 向灵活 多变 的对 象 这一 学 习主体 ,引导 学生 主动 投 入
一
开拓 思维 , 积极参 与教 学 活动 ,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 主体 性 和学 习过 程 中的能 动创 新性 ,在 教 学实 践 的诸环 节 中提 升学 生
的理论思维水平 , 实现通识课的教学 目的。提出这一教学方 法 的基 本 出发 点就是 要 在教 学 中做 到 以人 为本 ,尊 重论 、 多元 传播 论 和学 科
2 Ol3 年 12 月 第 5 2期
教 育教 学论 坛
E DU C ATI ON TE ACHI N G F ORU M
De c. 2 01 3 NO . 5 2
论 中国梦语境下 高校通 识课 的人文关怀
杨 乐 强
(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
学习过程, 达到有效教学 的目的。换言之, 总体教学法改变
了以往 教学 中 以教师 为 中心 的教 学模 式 ,将教 学 观点 转 向 教 学对 象学 生 的活动 ,注 重接 受 学生 在完 整 的教学 活 动 中 的主体地位。这种位置的变化 , 将接受对象推向教学活动的 中心 , 使之 最大 限度 地 发挥 出潜 在 的学 习热情 , 以主动 接 纳 的姿 态去 面对教 学 。 其二 , 多元传播论。从现代传播学角度看 , 教学活动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通识课程
《电与电能》考试卷(2015.05.05~05.20)
学院 学号 姓名 成绩
** 一些题你可能不能马上回答出来,没关系的。
上网、上图书馆啊!
学习需要考试,考试也是学习。
一、 (10分)某三相星形电气设备的机端线电压为0sin(31430)u t =+
(千伏),线电流为0sin(31415)i t =-(千安)。
求该设备的
①功率因数;
②相电压、相电流有效值;
③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的大小。
二、 (10分)列出并简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论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产生背景、对电气科学的杰出贡献,对现代电气工程发展起到什么样
推动作用。
三、 (10分)采用三相交流电比单相交流电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并进行原理分析。
四、 (10分)电能质量如何衡量?列出三个以上国内、国外有关电能质量的相关标准并作简介。
电能质量不合格对电力系统、对电力用户有哪些影响
和危害?
五、 (10分)为什么现代电力系统一般都为交流系统,但同时,在系统中有些情形下又采用直流输电方式呢?
六、 (20分)填空:
① 城市民用电压的额定值为 伏,其最大电压值为 伏。
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最高额定电压等级为 伏。
② 到2014年底,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 万千瓦,
居世界第 位。
③ 异步电动机的转子转速总是 同步转速,异步电动机启动时
的电流
大约是其正常工作电流的倍。
④截面积相同,截面形状不同的导线的直流电阻大小;交流电阻大
小,这是由于被称为“”的缘故。
⑤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出的是电,因此将其接入电力系统时必须经
过。
⑥雷电过程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其中
时间过程最短,大约只有微秒。
⑦人体的电阻大约在欧姆之间,我国规定的交流安全电
压等级最高为伏。
⑧电磁场基本理论是由在定律、
定律、定律、和定律的基础之上建立的。
七、(30分)以《电与电能》教材为基础,收集互联网及专业期刊相关文、
图信息,围绕“电力(电能)发展”与“节能减排(低碳)”、“环境保护(雾霾)”等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综述论文,从电力生产输送和电力用户两个方面论述国内外在电力发展与消费(用电)中的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要求:
(1) 文字、图表并茂,数据资料详实;附相关参考文献,及参考网址。
(2) 有自己的文笔和认识见解,不能直接照抄。
(3) 按科技期刊论文格式整理。
(4) 小四号字,1.25倍行距,文、图篇幅不少于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