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科渗透是比较公认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一:浅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里深受关注与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中学生心理现状对于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必要。

文章从挫折适应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学习问题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成因。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94-02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然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如何呢?对定西市安定区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32%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有43.5%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有15.18%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挫折适应问题中学生的挫折来自多方面,有学习、人际关系、兴趣和愿望以及自我尊重等方面。

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面对挫折造成的反应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消极的挫折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景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

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

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并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胜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教育对策》【摘要】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并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胜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与此同时,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因素,学生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学校方面,竞争激烈使学生陷入无休止的紧张、焦虑等不平衡状态之中;家庭方面,离婚率上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社会方面,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在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迫在眉睫。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1.1 学习类问题(1)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1.2 人际关系问题(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希望在同学间有归属感,寻求同学的理解与信任。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1试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需求。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言必谈中考、高考,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

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

从家庭到学校,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被认为是没有“正事”的表现。

有的学校评“三好学生”基本上也成了“一好学生”。

我们的德育工作很多时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

致使有的学生厌恶学校,逃避学习,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我们学校亦有类似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健康心理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篇一《学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摘要:健康心理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

文章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逆反等心理问题较严重,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与以前的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现代社会的光怪陆离,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国外思想的不断冲击,直接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他们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对教师的尊重也有所减弱,学习的意志和兴趣薄弱,不少青少年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对挫折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原因等。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抓住一切教育机会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育人先育德。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但它的标准是以德育内容为基础的,健康的心理更有益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际效果的取得。

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健康的心理可以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他人的德育科学灌输,如果学校德育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一定能解决德育工作中的许多难题。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德育是重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心理策略,激发学生的灵感、上进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潜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切入点,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一样的教学环节,让课本中的教学素材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良好认知。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在慢慢萌发,他们会逐渐开始探究自我以及自我的存在价值。

有的学生会过度评判自己,从而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有的学生则会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自我认知态度,会阻碍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融入生活。

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这一点上深化对学生的引导,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一个有效手段。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为例。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可引导学生用文字为自己“画”一幅小肖像。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的教学活动。

从文字中能够非常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态度。

教师要从学生的“自画像”中充分认识学生在自我认知上的各种问题,并且要意识到学生之所以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自己被认同、被关爱、被理解。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自己、认同自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巨大意义的二、让学生以坚毅的态度面对困难初中时期的学生会慢慢遇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无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带来的困扰,还是和其他同学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生活中看似琐碎的问题,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懂得正确地面对与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障碍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体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内容。

对此,教师同样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在难关面前以坚毅的态度来面对。

以《人格不可辱》一课的教学为例。

我了解到,班上有一名学生因为长相不佳,被同学戏称为“猴子”,该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于是从心理上排斥同学,随后性格变得孤僻,再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第1篇: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据中国的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的调查表明:约1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同时16%的中学生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全国有3000万中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害人害己,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第一,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树立全面健康观的要求。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与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这一概念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功能异常,免于疾病的单一概念,明确概括地指出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并在1978年初级卫生保健(PHC)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加以重申。

所以全面的健康观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出现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让中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

第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它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心理素质与遗传素质同属于基础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生来就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德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

德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档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向前迈了一大步,我们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下了很大精力,而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往往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成长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我们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应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许多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

曾经在报纸上登过这样的一些新闻:一些学生因为考试不合格,或因为和父母,同学有了小矛盾,或被老师批评了,或者考试成绩和自己预定的目标有距离,然后就选择了自杀。

如浙江金华市中学生徐立因其母的“专横”“唠叨”而杀母;黑龙江七台河高二学生王洋因追求本校一个女生不成而跳楼自杀;记得我读高三那年,有一个高考没考到大学的19岁的男孩子跑到我们宿舍楼自杀。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为那些早逝的花一样的生命而感到痛惜,为那些孩子仅仅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轻生感到震惊。

孩子们的心怎么变得那么脆弱,孩子们怎么会如此轻易地放弃生命,孩子怎么会变得那么残忍?在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中,不难看出当代中学生心理存在着严重失衡和错位。

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青少年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个别学生还相当严重,这种问题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上升的趋势”;有专家认为,中小学生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现象,其比率高至50%。

各种严重的精神失常如精神分裂症等当然很少,情况较多的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忧郁症、焦虑症,还包括神经衰弱等,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着比如迷茫、失落、孤独等心理脆弱的问题。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快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首先要在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资料和迹象表明,农村素质教育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1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1.1现状调查 .对部分农村中学进行调查的数据表明,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1.1.1学习积极性不高有近41%的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

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初中有24%、高中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初中为70%,高中仅为50%。

可见,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1.1.2意志不够坚强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强,生活中贪图享乐,害怕吃苦,不思进取,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相反只有退缩,轻易放弃。

特别在学习上,更表现出了意志力缺乏,懒惰思想严重,识记的东西太少,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难题。

1.1.3自信心不足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家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较高,总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1.1.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早恋问题”日益普遍,初中生陷入恋爱的困惑中,高中阶段就更为突出,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种种心理病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推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它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互相配合。

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

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的、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其中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

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

如何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推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再次,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物化环境、规章制度、教育活动等外部条件和学生心理内化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包括各科教学、德育、班主任及团队工作、社会实践等载体和途径的作用,形成心理教育合力。

一、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

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

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据一些心理调查的资料显示,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问题,比如冷漠、任性、自私、偏激、嫉妒、孤独等等。

而随着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发展,导致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上和习惯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或者错误,甚至严重的会出现犯罪的倾向,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一、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中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健康的发展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对于导致心理不健康发展的原因了解清楚,才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1、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素质品德、家庭背景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好坏决定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里经常会受到家长的斥责,学生对于家长就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无法和家长形成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有的家庭因为双亲的情感问题导致家庭破裂,使得学生从小缺乏安全感,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甚者,家长本身的素质品德就比较低下,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多么的不利和危害。

因此,家庭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校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影响,学校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上存在着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忽视了其在课余时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较为重视;课堂教学千篇一律,使得学生产生无趣、乏味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产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

3、社会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一些消极的或者是颓废的事物的发展。

网络,影视等各种传播媒体不断发展,中学生所接受的事物也是日新月异,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又恰恰是一个“危险时期”。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摘要:随着事业的迅速,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重。

面对时下中学生频频出现的心理问题,门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目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

中学教育“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盲点。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弱。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不高等。

4、人际关系不协调。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情绪变化剧烈。

二、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父母教养方式、青春期亲子冲突、家庭状况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自立、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孩子容易形成消极、懦弱、依赖、服从,做事缺乏主动性;在溺爱型教养方式下,孩子多表现为任性、自私、惟我独尊、蛮横无礼等;在忽视型教养方式下,孩子则表现出最低的能力水平和最大可能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从其中一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

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4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摘要〕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

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

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匡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匡助中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业进步。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情绪波动较大。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匡助中学生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此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社交发展的关键期,人际关系问题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匡助中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技巧,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但现实中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专业心理教师数量不足、教育经费不足等。

其次,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但目前教育内容往往只注重学业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最后,教育方法不够科学有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问题。

为了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6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6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关键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一度居高不下,国家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先后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实施意见。

尽管国家重视、专家呼吁、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加强,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这样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如一个小学生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时,一气之下骂了几句,打了几下。

这个学生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自己的母亲说:“你骂你的,反正是你自己受,你不可能把我打伤打死,打伤了你们要拿钱来医,打死了你们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个别中小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内外沟接,强制收取部分学生的所谓之“保护费”,有甚者更是通过实施一系列强制手段来达到目的;一些中小学生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方式简单、粗暴——不是采取语言和情感的沟通,而是动手动脚,有甚者是舞刀弄棒;在处理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有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与要求,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诚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缺乏方法方式——方式简单、甚而是粗暴,但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更多的是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遇事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能清楚自己应当承担的各种责任,严重缺乏责任感。

等待事情严重了,才知道后悔和遗憾,流着伤心和痛苦的泪水求助于父母、老师和社会。

社会的进化速度与我们的教材不成正比,以致造成未成年人在生理上发育上接近成年人,但内在的心理却非常贫瘠,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更不要说使之约束自己。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走在生理成熟前面,至少应该保持同步。

只有水到了渠才会自然成,否则会是渠成了而无水,使之失去意义。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明显,自闭、焦虑、恐惧、紧张,有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出现心理疾病。

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青少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弑父杀母,杀害教师学生的事件比比皆是,且年龄之小、手段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

每每看到这些血淋淋的事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无欠缺,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成长?这是摆在我们农村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曾对我校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占16.2%。

笔者认为这是近几年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

大家都知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心理健康,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讲,就是人格健全、智力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成立的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可是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单亲家庭越来越普遍,而家长和社会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在家庭中他们得到四个老人的溺爱和呵护,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再加上部分学生沉溺网络,使得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那么,在以网络为主流的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强化意识,明确责任,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生心灵扭曲甚至变态,我们一线教师虽不能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否则有朝一日,心理扭曲学生的砍刀也会架在我们的脖子上,这就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了,于学生、于家长、于社会,我们都无颜以对,更有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

伴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其心理上也在发生一系列变化:性意识觉醒、个性心理逐渐成熟、社会兴趣激增、自我意识增强等。

为了能使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就必须重视初中生的心理问题,积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欢迎阅读。

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1初中生是所有青少年中最为特殊的群体。

因为初中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少年和成年人的交界处。

刚从父母的宠爱中挣脱出的初中生还未处于思想的独立期,有着叛逆的想法,却缺少可以支撑的能力和思维,这样很多初中生走上了歧路。

这些问题乍看可能是叛逆的表现,但深层次的是心理问题出现的征兆,严重了会导致初中生自残、自杀,甚至伤害别人,走上不良的道路,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

那么,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导致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都有哪些?作为初中生的教育者和监护人应该如何引导初中生?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学习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家长的期望、老师的教导、优秀同学的对比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几种思绪纷扰着初中生的大脑,让初中生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压力。

2.人际关系不和谐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娇生惯养,未经历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更不懂与人的相处之道。

等他们进入学校和其他学生相处时,就产生了一定的问题,使他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初中生的期望过高,而且往往将成绩作为评价初中生的唯一标准,偏爱一些学习好、在班里担任一定职务、性格外向的初中生,使一些不是表现很突出的初中生变得非常不自信,进而对心理产生了影响。

4.独立意识增强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养成,这使他们在很多时候会对家长、老师的话语和思想干预产生抵触心情。

这样会使得初中生开始产生叛逆心理,此时如果不进行正常的疏导,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21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

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

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

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

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

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

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

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 和24% ;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 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 学习焦虑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生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实际上,许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已经产生焦虑.生活挤压型: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名"的高期望下,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思想封闭型: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多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剥夺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度过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情感自卑型: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因素有:(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一是许多家长忙于事业,对子女的关注不够,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材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许多地区,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 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三)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于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四)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极限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刑达70086人,比2003年上19.1%,2000 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那么,学校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容忽视。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了日程化的位置•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针对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为学校,我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一)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自我认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 学习了注意力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认识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有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认识.综合各种观点,我认为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四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2. 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境愉快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愉快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 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3. 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社会一分子,学生也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由于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能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4.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5. 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情绪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三)注重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老师给予心理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心理引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引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引导了.心理引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引导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引导•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引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引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引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引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引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引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自身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德育部门或者是班主任的工作,无形中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剥离开来,阻碍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现代心理学表明,尽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仍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非智力因素(或者说心理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至于学得好不好,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培养也是当前学校素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1. 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学生"尊其师"方能"信其道".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给我很多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某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读这个老师教的那门课,也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喜欢他教的那门课.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例如,不久前刚毕业这届初中毕业班,是我从初一一直带到初三,师生感情很深,我从没有让他们在数学上多花时间,但他们都喜欢做数学习题,他们数学也学得很好,在各种竞赛和升学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对学生要有颗"爱心",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以唤起学生的进取心.我们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要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2. 利用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树立远大理想,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我常利用阅读教材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所学内容的发展史,数学发展史往往伴随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无疑会引起同学们探索和联想的心理.同时结合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研究数学的伟大成就,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且能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发奋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学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明确学好数学是今后生活,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并且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好数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 展示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例如,数学-- 使用文字,图形以及大量独特的符号构成了它的特定形式,这种形式就像一堵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墙,挡住了数学的光彩,使一些人感到神秘莫测,甚至觉得数学是受冷酷无情的法则统治的王国.其实数学是一个充满生气的瑰丽多姿的大千世界是人类思维高原上开出的灿烂花朵.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讲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为了体现数学高度的抽明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符合美学中的统一,简单,和谐的原则,我通过教学中数学语言的精练恰当,准确严密,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来展示数学的美.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字母,符号的数学用语.表达正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来引导学生创造美,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这些心理素质.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用例题,总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如讲授新课时,我经常设计某个问题的引入,这个问题用以前的知识是没办法解决的,或是解决起来非常繁杂的,这时我总是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困难是不可怕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四)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开展心理疏导,就是要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张扬人本思想,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醒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希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既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识系统的心理平台,又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开展心理疏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学知识学技术活动中回归群体,真正成为自我人生的主宰.1. 心理疏导渠道的构架是多维交错的,常常是多管齐下: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心理疏导当然要自觉地服从民主精神的引导.惟有如此,心理沟通发生时,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因而心理疏导才具有效力.张扬民主精神,就是要摈弃蔑视学生人格尊严,置学生于依附地位的做法,确保心理疏导能够被学生接受.2. 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主体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回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此,教育要有足够的民主精神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真诚的交友,平等的对话,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不再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其心灵深处敞开的同时,心理疏导就获得了教育的契机.3. 心理疏导之初,要坚定不移地破除"教师中心论",变屈从关系为民主平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以解决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或障碍.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 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只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此家长,教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心锁很难打开,沟通也就很难进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心理疾患的受治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心理素质教育即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同时要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善于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