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实验方案(修改)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完整版)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几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
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
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
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
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国家给留守儿童关爱,研究了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学校、家庭建立了留守儿童联络网。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最终五篇)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最终五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
“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外出、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造成“留守儿童”人数增多,这些学生在校学习困难,厌学思想严重,生活无人照料,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改善,为此,我们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与对策》课题组,并对此开展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各方面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要求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我们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与对策”,目的在于:根据留守儿童学习的普遍性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影响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研究总结能够培养其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的对策。
3、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及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及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
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
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名词,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并不陌生。
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农民工纷纷外出务工,随之涌现出大批量的留守儿童。
随之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且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和出现的问题有深刻的体会。
我发现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主要存在身心发展和亲情饥渴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价值观扭曲。
由于孩子的父母们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生负疚感,不断增加给孩子的零花钱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2.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如行为自私、任性,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
3.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或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力或没有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心理不健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五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火马冲镇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
辰溪县地处大湘西的腹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
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在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我们火马冲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教学班级8个,学生319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火马冲镇的各个山村。
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26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2.13%。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
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 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 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 缺乏同情心。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 缺少父母的呵护, 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 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 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 “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 走上另一个极端。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要求,为完成预期的研究目标,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特制定本阶段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家要求:关心“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署和七部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是加快学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心培养下一代的系统工程。
二、研究时间: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三、主要工作
1、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确定课题实验小组,课题领导,实验负责人。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孙继武
副组长:杨铁钢
负责教师:吴继红王春雨
成员:曹珊珊陈雪孙秀丽吕彬
刘碧波钟艳丽张立波马微微
李凤艳李艳玉尚教彬刘笑鹤包志超
2、教师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教育。
四、研究措施:
1、课题组引导教师学习有关留守儿童心里和教育的有关知识。
鼓舞
教师认真学习,及时获取教育新信息。
2、组织教师及时进行交流、讨论和解决。
并和教师一起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注意观察留守儿童的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记录、分析和反思。
3、对实验班的留守儿童做分析,从而掌握了留守儿童的资本情况。
在实施的第一阶段中,定期向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利用“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及时为他们解开“心结”,对遇到挫折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安慰,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计划人:吴继红
王春雨。
上小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课题试验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课题研塞施方案合山市上塘小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
我们里兰矿区正处于资源枯竭期,附近农村也处于合山市的干旱区,村民们只靠单纯少量的旱地维持基本生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
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而大城市的生活费用成本高,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条件携带子女跟随到当地就读)导致大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我校是一所非常典型的无寄宿生的农村小学学校,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周围农村的农民家庭,少部分来源于里兰矿务局职工家庭。
我校本学期学生数330名,其中留守儿童88名,隔代寄养80名,亲属寄养8名。
占我样学生总数27%。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
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设计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案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大竹园镇大竹园小学"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组2010年8月30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衣食住行那样离得了经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发展极为不均衡的现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 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我们农村学校里,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离开了父母的孩子们,大多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或寄居在亲戚朋友家,甚至无人监护.随着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关心,办起了寄宿制学校后,他们才有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寄宿制学校管吃管喝管学习.然而他们内心的孤独又有谁能够来理解呢?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不愿意看到甚至嫉妒同龄儿童少年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接受父母的关爱.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承受现实.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所以在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全方位,各角度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祖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由于留守儿童人数过多,他们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了,他们就成为了"问题生"."问题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我们认为,"问题生"是指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而问题行为是"儿童扰乱他人或障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即那些经常引起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击型的,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窃.另一类是退缩型的,表现为羞怯胆小、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孤僻、对人对事冷漠、回避与他人接触等.攻击型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扰乱性、破坏性和对抗性,极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烦恼和厌恶.虽然退缩型问题行为对儿童身心的障碍要比攻击型问题行为严重得多,但从学校教育来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仍把攻击型问题儿童作为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它与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如需要、气质、情绪和性格等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如家庭状况、学习成绩、校外交友、社会风气等等,都可能成为问题行为的诱发因素.对问题行为的判定要特别注意,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经过教育能及时矫正的行为,不能定为问题行为;只有那些经常出现的、稳定的、扰乱性较大的、对学习影响较严重的、需要进行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才暂定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可以改善、矫正的,家长和教师对问题儿童应有正确的认识并做科学的分析.本课题主要从教育的角度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留守原因,家庭、学校教育现状,并且提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若干建议.1、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这是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状态,对症下药.2、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又要进行有效的班集体管理,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团队会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做每一位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对班主任教师而言,做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对学校而言,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养成需要班主任注意的问题.三、课题研究的条件: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均是专科以上学历,并且每位教师都是一线的教师.各位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数在不同程度获得过教学成果的奖励.有着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多数曾被授予区级、镇级优秀班主任称号.本次研究由学校的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林荣鹏、教务主任许玲负责,李应兵校长支持,充分体现领导亲自带头的优良传统.课题组成员年龄都在35岁以下,年轻有为,知识渊博,精通网络,积极上进,是学校的主力军.学校乘着新一轮课改的春风,经常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评课指导,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讨论交流新的教学理念.目前,我校的各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本课题研究,学校出资,各位教师全力以赴. 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在时间上,课题组每2周一次小型活动<可与业务学习结合>,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导处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经费保障: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必需经费实报实销.研究对象保障:我校地处山区,有学生365人,其中属留守儿童的平均每个班近30人,这为这个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此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价值性.我们将秉承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深入研究,以该课题的研究带动全校的教学科研,彰显园小的科研实力,实现科研强校,促使园小在腾飞!四、研究的组织学校教科室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组长:鄢帮会<大竹园小学理科教研组组长,小学一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课题组成员:林荣鹏<副校长,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李祥清<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许智强<小学一级教师,主要负责周边学校留守儿童资料的收集>唐梅<小学一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一二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杜文<小学高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三四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侯启锋<小学高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五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叶泽荣<小学高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六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五、课题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网络、图书、报纸以及各种论文等资源,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源,进行大量的搜集、系统的整理.总结在此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不足,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少走弯路,提高效率.2、实践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生活中的人所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从而能解决实际问题.3、案例研究法通过一个或几个留守儿童的实际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从而丰富研究资料与成果.4、教育观察法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通过对留守儿童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实际现状,为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5、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与留守儿童现状相结合,边研究边行动.六、课题的研究步骤:1、确立课题<2010年3月至6月>:提出初步构想,组建课题组,报上级科研部门批准.<1>.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2>.加强课题组机构,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制订研究方案.2、初探课题<2010年7月至8月>:设计前测题,进行前测并分析结果,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整理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3、实施课题<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第一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宣传发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讨氛围.<1>、利用橱窗、黑板报、致家长一封信等加大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2>、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课题组印发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材料.第二阶段<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注重实际,分析现状,不断总结更新关爱留守儿童的探究方法.<1>、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展开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总结,总结出造成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原因.<2>、找到典型学生个体,修改研究方案,进而展开实施.<3>、利用互联网络,通过QQ 视频,增添留守儿童亲子室,设立亲子开放日.<4>、要求各教师在学科课堂上渗透关爱留守儿童相关知识,张贴优秀作品,挖掘思品课等学科在教学中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点.<5>、家校互动,体验留守儿童的阶段变化.<6>、注意观察记录,加强对比研究,对研究成果要注意积累与总结.第三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汇总整理,对照目标,升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4、结束课题<2011年11月至12月>:根据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总结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发表研究论文,准备结题.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教育现状,并提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若干建议:1、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2、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养成需要班主任注意的问题八、参考文献:[1]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中国经济 2005.6[2]李陈续.《农村"留守儿童"[3]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培养》华东师范大学 2004.1[4]陈丽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sina. 观察与思考 2006.1[5]叶献忠詹姆斯·莫瑞[美].《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 2005.9[6]明庆华.《论教育中弱势群体子女爱歧视问题》载《中国教育学刊》 2003年第5期大竹园镇大竹园小学"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组2010年8月30日。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 .课题提出的背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农村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等问题,也成为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和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主要集中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父母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离,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他人照管。
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并且这一群体还在迅速扩大。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
父母亲作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监护次之,祖辈监护较差,而同辈或自我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最差。
2.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
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2)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
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课题概念的界定。
1、课题概念界定:(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实验方案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背景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进展,愈来愈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青壮年的离婚率也在增加。
如此就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多陪代教育,缺少父母的爱,疏于治理的缘故造成了他们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难治理等不良行为,是令大多数教师头疼的群体1.。
国家要求:关切“留守儿童”、增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署和七部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踊跃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是加速学校进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切培育下一代的系统工程。
2.进展趋势:在我国广大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人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进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
每一年春节一过,大量的农人工背着铺盖,背井离乡,一走确实是一全年,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抵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一些小孩误入邪路,他们逃学、缺课、不交作业,乃至有的小孩因得不抵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3.现实需要:对许多儿童来讲,爸爸妈妈确实是他们全数的情感和想念,长期的亲情缺失,代管不力,小孩在道德品质、学习适应、学习成绩、性格等方面产生偏离。
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
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走向,不仅阻碍新农村的建设,而且阻碍全社会的和谐稳固,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摆在了家庭和学校眼前,咱们必需足够重视,担当起教育的重任,为这批弱势群体带来希望的曙光。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由于长期同父母之间欠缺亲情,缺乏家庭良好的教育与治理,留守儿童大多是灵敏的、自卑的、孤僻的。
安龙学校《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体系研究》的课题工作方案
安龙学校《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体系研究》的课题工作方案第一篇:安龙学校《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体系研究》的课题工作方案《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体系研究》课题工作方案——都江堰市安龙九年制学校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体系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校是地处都江堰市的最南端的一所边远的农村学校,这里经济不是很发达,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给他们以温暖、约束和管理,大多数学生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极差。
(2)、“隔代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群体最为突出的问题。
这种状况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他们的心理健康、性格等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再加上这类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教育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不能在思想上给予引导。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2、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时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2)、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问题。
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育人网络,给孩子温暖和关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督促孩子自觉认真地学习,课外督促监护人共同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课题的界定与依据:(一)课题的界定1、农村留守儿童: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精选文档】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日,我校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数字故事《打开心灵的窗户》荣获市级一等奖,这一方面说明各级领导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留守儿童现象已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农村耕地有限,土地收入偏低的实际环境下,为提高收入,让子女们生活得更好,许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的初衷无可厚非,但随之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父母到外地打工,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们却不能带在身边到市内就读,他们继续留在家乡,暂由单亲、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
一个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双亲的关爱,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便逐一浮出水面。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弥补或尽可能减少社会大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近,我校对班主任教师和全校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班内留守儿童人数大多在二分之一以上,全校共有213名小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110多名。
其监护类型和教育现状如下:1、留守儿童监护类型(1)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上代监护。
上代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
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实施方案-完整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实施方案金山镇小学课题组一、教育科研组织及职责成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一)科研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日常管理、科研督导。
组长:李庆明副组长:李绍燕成员:王华周光友王少华陈学明杨清普学明刘璐普天俊(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负责组织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工作。
组长:李庆明副组长:李绍燕成员:王华周光友王少华陈学明杨清普学明刘璐普天俊二、目的任务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袋,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快乐、进步和发展,对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对象要求1、开发出适合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袋,并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从而探索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最佳模式。
2、让农村留守儿童体会到积累、提高、成长的乐趣、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五、课题申请、立项(一)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每年根据课题申报情况拟定《课题指南》。
教师依据《课题指南》填写《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完成课题设计,报学校科研课题审核小组。
(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对上报的研究课题进行审核和立题论证。
经确认和批准后确认为县级课题。
六、课题实施与管理(一)凡经学校或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必须根据《课题指南》和《课题设计》认真开展研究。
(二)科研课题考核小组及时跟踪课题研究情况,具体业务由教研组负责。
课题组教师应密切配合,积极接受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加强指导,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为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将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或选派实验教师参加专题学习。
(四)科研课题教师加强原始实践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课题考核小组对日常检查情况作深入分析,及时反馈,然后拟定阶段性指导意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福泉市第四中学孟信炎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选题背景:针对当今农村父母由于家里田地较少,种植单一,经济收入低等诸多原因,迫于生计,不得不进城务工挣钱养家活口,而自己的孩子大多只能在家里就读,委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代为照管,而这些亲人大多只能管这些孩子的吃住,而教育方面只能任凭孩子自由发展,即使想管,也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说教,孩子即使犯错,也是爱莫能助,对孩子没有威慑力,起不到较好的纠错作用。
因此有许多原来很优秀的孩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疏于照管,导致孩子早恋,吸毒,甚至沦为犯罪的例子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研究价值: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增加许多新问题有待于各位同仁作为更深入的研究,成为大家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期待我们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精密合作,研究出更有价值,更有创意的成果。
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今天就是农村的明天,若干年以后他们将是农村社会的主力军。
对这一缺少关爱、问题多多的特殊群体,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好,后果将不堪设想。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一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家庭的倾情参与,也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来齐抓共管。
我们必须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
通过研究为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团体.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他们的人生旅途与同龄人一样精彩。
研究内容: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教育问题有情感教育问题、学习教育问题、道德教育问题、家庭生理教育问题等。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实验方案(修改)
重庆市第一一五中学校《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实验方案修改稿重庆市第一一五中学校课题组2013年1月12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儿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加速,快速的城市发展急需大批劳动力。
许多农村同学的父母都纷纷进城务工、经商。
同时,农村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转移到城市务工,有的是夫妻同进城,他们的子女仍在家乡上学,这些儿童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老人文化水平低,想管而管不好,使儿童学习成绩下降。
有的旷课逃学,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失,导致他们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他们就像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许多孩子在个性特征上表现出这样的倾向:有的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有的过分淘气,放任自由,不求上进;还有的过早地流向社会,成群结伙、打架斗殴,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留守儿童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会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探索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策略,使留守儿童在特定的环境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心智健康的合格人才。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总结方案
适用文档“乡村小学留守学生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实行方案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校课题负责人:刘洪媛一、本课题研究背景近几年来,跟着社会飞快发展及经济地区性差别的拉大,大批乡村节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乡村“留守小孩”的数目不停增添。
这些小孩由祖辈或亲朋监护,父亲母亲长远在外,对儿女的行为质量、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
这部分小孩大多生活在听任自流和感情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民风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样。
因此,当前增强“留守小孩”的教育势在必行!我国此刻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赐予这些留守小孩好多优惠,但怎样填补这些留守孩子感情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作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当前,我们两江镇中心小学有535名学生,此中留守小孩136名,约占1/4。
这些留守小孩的父亲母亲不单遍及在全国各大城市务工,还因为我们地处延边朝鲜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最近几年来好多精通朝语的人开始大批的涌入韩国打工,这些出国务工家庭的留守孩子比起在国内务工家庭的留守小孩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他们的父亲母亲一旦出国,一年甚至几年都和孩子见不上一面,就连电话也难得通几回。
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为突出和亟待解决。
当前,我校这些留守学生,大多半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育,“隔代教育”问题十分突出。
因为长远缺乏父亲母亲关爱和感情交流,他们在心理上孤单愁闷,自我关闭;在学习上无人问津,行为习惯及学习成绩差;性格偏执,身心健康难以获得保障。
鉴于以上认识,我校提出了“乡村小学留守学生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打算在有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联合我们当地区的社会、家庭、学校等要素,从确实提高当地本校“留守孩子”的教育实效性出发,力争为乡村小学“留守孩子”教育活动的睁开供给确实可行的方法、门路及可操作的一般模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跟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连续迅速发展,愈来愈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走出国门,乡村留守小孩会愈来愈多,留守小孩的教育问题会越来越大。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研究中期活动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研究中期活动方案一、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研究中期活动方案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关爱和教育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制定了以下中期活动方案。
1.1 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足球、舞蹈等,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培养团队精神。
1.2 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我们要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
可以加强与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让农村的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完成学业。
二、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研究方法2.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们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2.2 实地调查法深入农村基层,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社区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我们的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2.3 访谈法通过访谈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教师等,了解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看法和建议,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三、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实施策略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
3.2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3.3 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定期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第一一五中学校《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实验方案修改稿市第一一五中学校课题组2013年1月12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儿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加速,快速的城市发展急需大批劳动力。
许多农村同学的父母都纷纷进城务工、经商。
同时,农村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转移到城市务工,有的是夫妻同进城,他们的子女仍在家乡上学,这些儿童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老人文化水平低,想管而管不好,使儿童学习成绩下降。
有的旷课逃学,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失,导致他们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他们就像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许多孩子在个性特征上表现出这样的倾向:有的性格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有的过分淘气,放任自由,不求上进;还有的过早地流向社会,成群结伙、打架斗殴,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留守儿童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在相当长时期都将会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探索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策略,使留守儿童在特定的环境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心智健康的合格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
中共中央领导人强调,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心理要正常、人格要健全、思想要向上、生活要独立的人才,让留守儿童成长为祖国坚强的一代。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一)研究的理论依据1.动机理论前联心理学家彼得洛夫斯基认为: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
托尔曼通过对动物的实验,提出行为的目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2.中学生心理特点理论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性格发展形成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旺盛,因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3. 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自我教育涉及学生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自我教育的作用比教育更重要。
(二)本课题研究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三、核心概念界定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未满14周岁以下的儿童。
调查表明:当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到城里,形成了近2000万的留守儿童群体,其中14岁以下占了86.5%。
这支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的很多孩子过着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亲戚代为抚养的“寄人篱下”的日子。
四、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研究,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也在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这些研究主要探索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日常行为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关的建议。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但是,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的还很多,特别是留守儿童自我教育方面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这让我们的研究站在更高的起点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一)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目前,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呼吁社会给留守儿童以关爱,是外部因素起作用的“输血”型的教育模式。
本课题是从留守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诱发留守儿童的潜能,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是部因素起作用的“造血”型的教育模式。
2.目前,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以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视野狭窄,研究成果有限。
本课题研究的视野更宽,研究的对象更广,得出的成果将更具普遍性。
3.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研究平台,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迅速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假设1.激发留守儿童的潜能,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
师大学心理研究所炳海认为:青少年要做自己的心理老师,人是有心理弹性的,人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2.留守儿童完全可以在逆境里健康成长。
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
留守儿童虽然要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困难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只要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断锻炼,就能健康成长。
在逆境中成长的留守儿童,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要比别人更有竞争优势。
六、研究目标及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在爱的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二)研究容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1)以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2)生活情况的调查;(3)校表现的调查。
2.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分析(1)以情感分析(2)态度分析(3)价值观分析3.留守儿童个案成长研究4.提升留守儿童亲情的有效途径及操作方法研究(1)如何用好和书信来往联系加深亲情(2)如何写成长日记,使亲情升华(3)学校和留守儿童联系,利用寒暑假让儿童到父母打工处团聚,增进亲情。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做好课题的研究总结和材料整理工作。
七、研究对象及围南桐镇全体农村留守儿童八、研究思路及方法(一)研究究思路本研究重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涵,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兴趣爱好等分析法:留守儿童个案成长研究行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
观察法:利用寒暑假,让家长把子女接到身边,参观父母打工的环境及劳动情况。
进一步升华亲情。
(三)研究措施1、开展问卷调查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3、开展结对帮扶4、成立成长教育中心5、组织留守儿童专项活动(十个一)6、建立联动机制(四)技术路线1、对我镇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找出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通过对本课题的大力宣传,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生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观念,明确本次研究的重要意义。
使留守学生能有意识地将学习和生活相联系,丰富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
3、针对留守学生“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的现状,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生活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关于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十个一”活动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1)、建成一个“留守儿童成长中心”由南桐镇政府在市第一一五中学校建立辖区“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室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料柜并分班存放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两部机、两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活动。
(2)、建立一个亲情交流平台。
学校开通两部亲情,将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每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他们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
代理家长每月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月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
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4、将课堂教学与留守儿童教育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容,利用学科特点对留守儿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深入钻研教材,沟通书本知识与他们生活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促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正常交流。
教师注意自己的角色,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成长的关爱,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5、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教师要努力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掘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素材,组织教学活动。
在第二课堂中,组织学生多参与有趣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
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让留守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尤其是生产劳动,积累生活经验,养成留心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的生活习惯,收集更多的生活材料。
6、多交流、多谈心,从生活上、学习上更好的关注留守学生。
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健康的心理。
人的具体情况,重点记录留守学生的性格、兴趣、思想、学习、生活状况。
教师根据资料对留守7、班级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档案袋记录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个人、父母以及监护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并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引导,指导,激发,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