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一亚洲及其地区和国家日本教案
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一亚洲及其地区和国家日本教案

地理专题复习亚洲及其地区和国家(一)三亚市过岭中学周英【复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明某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2、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某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对该区域内典型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本节重点:1、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
2、日本的地形特点;经济发展和工业布局的特点。
★本节难点:日本的地形特点对其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都去旅游过,大部分同学都听过导游对旅游地的介绍,假设我们现在正搭乘一架飞往日本的飞机上,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你的团员介绍此行的目的地:日本的概况。
教师给出相应评价。
二二一、教师分别展示世界地图、亚洲地图、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亚洲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自行总结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河流特点、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特点。
1、展示世界地图,总结亚洲半球位置:地跨东西两半球,主体位于东半球;地跨南北两半球,主体位于北半球。
2、展示亚洲地图,总结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o S到80o N之间,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主体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北部濒临北冰洋,东部濒临太平洋,南部濒临印度洋;东北部是北美洲,西北部是欧洲,西南部是非洲,南部是大洋洲。
3、展示亚洲地形图,分析总结其地势特征为中部高四周低。
受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提示学生:这部分内容经常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出现)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总结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广布,季风性气候显着。
5、展示亚洲地图,总结其分区。
同时展示因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各区域的文化差异6、展示亚洲人口分布图,观察总结亚洲人口分布特点。
7、展示亚洲主要国家人均GDP图,引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
8、小结亚洲思维导图二、教师引导复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完成“日本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亚洲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归纳和总结亚洲的地域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亚洲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难点:亚洲的地域特点和主要国家的地理分布。
教学方法:1. 复习引导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
2. 读图剖析法:运用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归纳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对照剖析法:通过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地域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亚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请问亚洲在哪里?亚洲的范围有多大?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二、复习亚洲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提问:请指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东经25度至170度,北纬10度至80度,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亚洲的主要半岛、山脉、河流等地理特点。
三、复习亚洲的地域特点(10分钟)1. 提问:请总结亚洲的地域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亚洲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广阔的沙漠阿拉伯半岛,有世界最深湖泊贝加尔湖,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江等。
四、复习亚洲的主要国家(10分钟)1. 提问:请列举亚洲的主要国家?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亚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域特点和主要国家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认识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5.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提问:同学们对日本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日本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1. 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1.1 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1.2 讲解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有狭小的平原。
1.3 介绍日本的气候特点: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1.4 讲解日本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2.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1 介绍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2.2 讲解火山和地震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3.1 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加工贸易为主,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2 讲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请学生解释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 强调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环境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2、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深入探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例如东京、大阪等,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同时,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4、实践活动:提供一些东亚和日本的地图和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定位、数据解读等活动。
例如,让学生找出某个城市的位置,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或者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5、课堂讨论:就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日本历史中的侵略行为、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总结与作业: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例如绘制一个东亚地区的地图,或者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历史的短文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2、采用案例教学,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采用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包括学生的地图绘制、短文写作等。
九年级地理复习课教案.doc日本、东南亚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1课时
课题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日本、东南亚
课型
复习课
备课人
张永德
授课教师
张永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4、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2、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2)日本的北部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其名称是_________渔场。
(3)首都东京位于_________平原南部,临_________湾。
(4)本文化既有浓厚的_________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_________气息,是_________文化兼容的典型。
(5)将图中数字号代表的工业区填在下面相应空格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这些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

在讲授本课时,教师要充分、增强印象、加深理解;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如日本、朝鲜半岛和我我国季风气候的差异,不同地区表现出的艺术风格、风俗民情等的不同;运用综合法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两方面掌握亚洲的区域特征及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我们国家的周围建立有许多的过,他们都是我们的友邦国家,而日本,他和中国的关系更甚密切。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本内容,走进日本。
结合课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东亚与日本
教学目标
1.识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其主要城市、主要的工业中心及其工业分布,运用资料说明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理解日本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日本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特点。
2.日本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特征的形成。
环节二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点拔一
1.日本是一个多山地岛国;火山地震多发;季风气候明显,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征。
2.除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地热资源、硫磺矿等丰富外,日本自然资源匮乏。
探究点拨二
1.日本的经济是以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的加工贸易为主。
2.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多媒体展示日本在地图上的位置图,日本的文化艺术有关图片、日本的风土人情有关资料。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岛屿;(2)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熟知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及其原因;(4)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及对外经济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提高学生对日本地理位置的认识;(2)运用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的理解;(3)采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优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特色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2)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培养国际视野;(3)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1)领土范围及主要岛屿;(2)地理位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 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1)地形特点:山地、丘陵、平原;(2)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
3. 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2)城市分布特点:沿海地区集中;(3)原因分析: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等因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1)经济特点:加工贸易经济、经济发达;(2)主要产业:电子、汽车、造船等;(3)对外经济关系: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5. 日本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发展优势:人力资源、科技优势;(2)发展不足:资源贫乏、环境问题;(3)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2)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及其原因;(3)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及对外经济关系;(4)日本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2. 教学难点:(1)日本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3)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优势。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3. 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2.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1)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2) 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学生活动:(1) 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
(2)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2. 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质特点。
4. 介绍常用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同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防震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1

东亚和日本学案学习目的1,东亚的位置范畴;重要国家及都市,重要区域特性;2,日本的位置、范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性。
3.通过读“日本图”理解日本的领土构成、自然特性,并阐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
自主学习1、范畴和位置:解释阐明:某地地理位置的表述:涉及三个方面:①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②海陆位置(临海、岛国及内陆国);③相对位置(邻国及邻省)。
有时还要说上板块位置,但要灵活,由于普通状况下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要写,其它状况不用写)(阅读地图册102 和103 页东亚图)回答下列问题位置:相对位置:东面对洋,西邻亚和亚,北部与(国名)接壤,南部为亚和亚。
绝对位置:东亚的范畴大致从东经到北纬到。
(注意北回归线、北纬40 °、120°E、的位置。
)板块位置:东亚位于和两大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1、识记下列内容:①20º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ft)。
③40ºN 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④50º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ºE-120ºE,50ºN附近。
⑥朝鲜半岛:为35º N,128 ºE穿过。
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范畴:东亚涉及、、、、等国家。
是临海国,和是半岛国家,是群岛国家,是内陆国。
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带(五带)。
填图: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②;③;④;⑤;(2)边沿海:⑥、⑦、⑧、⑨、⑩。
(3)东亚最大半岛是,最大群岛是。
(4)图中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明显,并由①向⑤方向,气候特点含有由性向性气候过渡的特点,①③两国南部为气候,④国为气候,②国为气候。
七年级地理下册 《日本》复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日本》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地图归纳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够全面的评价日本的自然环境。
3、能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有利和不利条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导学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设计一、展示课题二、展示教学任务和目标三、梳理知识网络我们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主要从两个大方面研究,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1、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河流,多火山地震。
(一)地理位置链接出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找学生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二)领土组成链接展示“日本空白图”,找学生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在图上指指日本的四大岛屿;口头问题:纬度最高、面积最大、首都、著名渔场所在的岛。
日本37.7万平方千米却生活着1.27亿人,可见日本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国家。
(三)地形特点链接展示“日本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学生说说日本的地形特点(填空式)展示问题: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和对外经济联系)点析:多山-森林资源丰富平原少-耕地资源缺乏(四)气候特点链接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学生说说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
展示北京、东京气候比较表,找学生说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并出示答案。
点析: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容易发生台风。
(五)河流特点日本南北狭长,东西短,多山地,使日本的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发展航运业。
(六)多火山地震:日本火山地震的图片和日本的标志富士山。
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同时也是著名的活火山。
导入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展示板块交界图)并分析总结火山给人们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开辟为旅游地和地理科研基地。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3. 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其成因。
4. 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重点:解释日本气候、河流、火山地震等问题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
教学准备:课件、地图、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的国旗图片,简要介绍日本国旗的来历。
2. 引导学生找出日本的相对位置: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北部。
3. 让学生找出日本周围的主要海洋和海峡、濑户内海。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及成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解释其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的原因。
2.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强调其多火山地震的特点。
3.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课堂内容充分讲解。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第一章:日本地理概况1.1 地理位置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包括其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具体位置。
强调日本是一个由四个主要岛屿(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组成的岛国。
1.2 地形与气候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如高山、丘陵、平原等。
探讨日本的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解释其季节变化。
第二章:日本自然资源2.1 矿产资源讨论日本的矿产资源特点,如煤、铁、石油等,并探讨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2 水力资源强调日本丰富的水力资源,并解释其对日本电力供应的重要性。
第三章:日本经济3.1 经济发展历程概述日本自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包括其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2 经济结构分析日本的现代经济结构,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并强调其对外贸易的依赖性。
第四章:日本人口与城市化4.1 人口特点讨论日本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等,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2 城市化进程分析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包括城市分布、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等。
第五章:日本的政治与社会5.1 政治体制介绍日本的政治体制,包括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等,并讨论其政治稳定性。
5.2 社会文化探讨日本的社会文化特点,如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传统节日等,并强调其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六章:日本的农业与粮食安全6.1 农业特点分析日本的农业特点,如水稻种植、农业科技等,并讨论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6.2 粮食安全问题探讨日本的粮食安全问题,如耕地减少、农业人口老龄化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七章:日本的环境问题7.1 环境问题概述概述日本面临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
7.2 环境保护措施讨论日本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环保法规、绿色能源推广等,并分析其效果。
第八章:日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8.1 旅游资源介绍日本的旅游资源,如富士山、京都的寺庙、温泉等,并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8.2 旅游业发展分析日本的旅游业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地位,并提出未来发展策略。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日本 印度

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程内容]世界重要地区、主要国家的位置、范围[体系架构] 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素养考查]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某国家图文材料,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掌握世界某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发展措施。
课时81日本印度考点1日本1.经纬网:在上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答案2.填写(1)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北海道岛、D本州岛、E四国岛、F九州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在图中填绘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答案(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濑户内海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1.日本区域特征2.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因素具体分析水汽日本海提供充足的水汽风向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地形日本多山,山脉走向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风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冬季气温低,以降雪为主考向1通过“日本自然地理特征”考查“人地协调观”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位于日本的岐阜县白川村,为木造建筑,屋顶多以稻草芦苇覆盖,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一般,因此得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村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冬季多雪。
读图完成1~3题。
1.白川村冬季多雪的主要原因是()A.冷暖空气在此相遇B.湿润空气在此膨胀上升C.此地多台风天气D.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2.合掌建筑的优点表现在()①节约木材②节省劳动力③减少积雪积压④就地取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合掌建筑结构合理,稳定性强,主要可降低()A.地震危害B.旱涝危害C.山火危害D.沙尘暴危害答案 1.D 2.C 3.A解析第1题,白川村位于日本海沿岸一侧,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第一章:东亚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东亚主要国家的分布和人口情况理解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1.2 教学内容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东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东亚人口和经济情况东亚文化特点和交流1.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东亚地区的位置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亚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文化展示:让学生展示东亚国家的文化特点,如美食、传统服饰等第二章:日本地理概览2.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掌握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理解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2 教学内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等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岛屿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气候和经济情况视频观看:播放日本地理特点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第三章:日本自然灾害3.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掌握日本地震、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理解日本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等日本地震的特点和影响:地震预警、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等日本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日本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第四章:日本经济与社会4.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泡沫经济、恢复和发展等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汽车、电子产品、服务业等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教育、工作文化、家庭结构等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特点的视频资料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有关日本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资料第五章:日本政治与外交5.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掌握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理解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5.2 教学内容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天皇、Diet (国会)、内阁等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选举制度、政党政治、政策制定等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日本与邻国的关系、美国的关系、国际贡献等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模拟选举:模拟日本国会选举过程,让学生了解选举制度角色扮演:模拟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让学生参与其中第六章:日本文化与社会生活6.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掌握日本的传统艺术和节日理解日本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6.2 教学内容日本的文化传统:宗教、书法、茶道、武士道等日本的现代文化:动漫、流行音乐、时尚等日本的节日:樱花节、盂兰盆节、新年等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欣赏:欣赏日本的书法、茶道等传统艺术表演节日庆祝:模拟日本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体验日本文化第七章:日本教育与科技发展7.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特点掌握日本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理解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7.2 教学内容日本的教育制度:学制、学校种类、教育政策等日本的科技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技术等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生态系统等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发展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的视频资料案例研究:研究日本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案例第八章:日本旅游资源与特色8.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掌握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政策理解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日本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主题公园等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政策:温泉、滑雪、节庆活动等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旅游业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旅游市场的变化等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旅游规划:让学生设计一次日本旅游计划图片展览:展示日本的旅游景点和风光照片第九章:日本的国际地位与作用9.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理解日本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和影响9.2 教学内容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等日本参与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日本的合作项目和国际贡献:援助、投资、技术交流等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的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研究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贡献和影响第十章:日本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0.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掌握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策略理解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10.2 教学内容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环境问题等日本应对策略:政策调整、创新科技、国际合作等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经济发展、安全保障、文化交流等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和应对策略预测未来:让学生设想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发展前景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未来机遇和挑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解析: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理解整个区域的基础。
亚洲、日本、东南亚复习课

亚洲、日本、东南亚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巩固、熟知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情况。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深入了解亚洲、日本、东南亚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亚洲、日本、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归纳法、读图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亚洲1.自然环境: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跨热带、北温带、寒带海陆位置:①太平洋②北冰洋③印度洋地形:中间高,四周低,起伏大河流:呈放射状分布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分布广原因:①纬度:随纬度升高气温降低②海陆: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递减③地形:中部为高原山地气候2.人文和经济:人口:①数量最多,增长快②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域文化:由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条件影响,地域文化有较大差异。
经济发展:①差异巨大②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大,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大。
二、日本:1.自然环境:西隔日本海与亚洲大陆相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领土组成:岛国。
主要岛屿①本州岛②九州岛③四国岛④北海道岛位置赖户内海①③②④地形:大部分为山地,丘陵,沿海分布着狭窄平原气候: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2.人文和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与赖户内海沿岸加工贸易经济发达:原因:有利条件:①岛国多港湾,交通便利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丰富的高质量人力资源不利条件:①国内市场狭小,产品需要出口②资源贫乏,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需要进口文化:东西方兼容。
相应复习题1.亚洲的海陆位置与相互位置是()。
A.从海陆位置看,位于亚欧大陆西部B.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印度洋南部C.从相互位置看,与西部的欧洲相连D.从相互位置看,与东南部的非洲为邻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读”,回答2~3题。
2.从气候类型种类看,亚洲气候的明显特征是()。
初中地理《日本东南亚复习(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地理复习:日本与东南亚一、复习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了解日本工业发展水平,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加工贸易发达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
3、知道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4、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5、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6、运用地图找出主要的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
7、结合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二、考点梳理考点一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1.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以下地理事物: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朝鲜海峡2.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日本的四个大岛名称3 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日本的主要城市:4.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日本的邻国5.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日本最大的平原6.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考点二日本的经济特征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2.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3.日本工业的分布及原因:日本的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岸和沿岸考点三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东南亚的主要国家2.组成3.河流4.气候5.物产。
6.地形特点考点四:东南亚城市分布东南亚的大城市主要分布。
大城市这样分布的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考点五:日本和东南亚的人口、民俗与文化特点三、学效检测:1.(2016·泰安)日本河流短急的主要原因是( )①由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狭小②季风气候,气候干旱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较大④植被覆盖差,泥沙淤积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2017•广东模拟)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016 年11 月22 日04 时59 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北纬37.39 度,东经141.38 度)发生7.2 级地震,震源深度10 千米.图中字母代表本州岛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读“2014 年日本主要原料进口及工业产品出口示意图(图2)”。
完整版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教与学目标】1.东亚的位置、东西部地理特征.2、东亚的工农业开展、人口、居民等特 征.3.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4.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开展.5.学会 分析日本工业开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6.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 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1课时】 【教学过程】、东亚概况1、位置和范围东亚位置和国家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 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2、地形特征〔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 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北阿富f东♦盛七界上的QW海南aifi 加井黄河渤海人日本海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 黄海、东海、南海).(2)地势西高东低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 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以下列图)东亚地形太平洋沿40oN 纬线剖面7000 石闱 5 5nno, n 3 DOO. 5 0003、季风气候显著(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 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 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 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1 000米以上米-11用米[]200米以F〔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严寒的西 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图〕,受其影响,大局部地区气候寒 冷枯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图〕.降水由 沿海向内陆减少.〔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甲图〕和亚热带季风 〔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c 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1 月平均气温在0 c 以上,雨季较长.温带季风气候狂热带季风气候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和降水量的分配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 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 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 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 水能丰富.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 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山区优点:山区资源丰富,在开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①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 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②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③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等;④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开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⑤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 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开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5、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居民绝大局部是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兴旺,所以人口稠密.(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高原、山地较多,气候枯燥,人口较少,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6、经济活泼-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开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一向是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1)朝鲜: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2)韩国:较兴旺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兴旺.(3)日本: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兴旺的国家.(4)蒙古: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5)中国: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兴旺和新兴的工业区.7、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东亚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开展过程中,东亚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远在中国唐朝,日本曾屡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 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唐朝高僧鉴真渡海到日本,就是其中的一例.朝鲜、日本最早都曾使用汉字,至今日本文字中仍保存不少汉字.朝鲜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已传人中国附表东亚国家概况【2课时】、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1〕人多地狭的岛国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 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面积狭小〔37.78万km2〕,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 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人口稠密,平均密度达336人/km 2.〔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 2〕.〔2〕地形“四多〞:多山地、港湾、火山、地震关东甲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择捉岛微占if 国后岛值占七20a400 T•米什色丹岛俄占j吉舞诸岛多山地丘陵:占国土四分之三以上,平原狭小,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屡次〔即大约4次〕.〔3〕季风显著,海洋性强:日本位于温带,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4〕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5〕自然资源:森林和水能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2、兴旺的“加工一贸易型〞经济〔1〕开展条件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日本本国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99.7%,天然气96.4%,煤炭95.2%,铁矿100%,铜矿99.8%, 棉花100%,木材55.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②国内市场狭小有利: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2〕开展策略〔举措〕大力开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经济开展之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的工业地带〔3〕主要工业带日本拥有深水良港和便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颁户内海利的海上运输业, 沿岸的狭长地带〔图〕(4)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5)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开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6)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时速200千米)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筑波一一科学城种子岛一一宇航中央硅岛一一九州岛,电子工业中央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3、渔业兴旺,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除此之外还拥有远洋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的水产养殖业也较兴旺.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4、农业单产高(侧重生物技术与水利)日本的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到0. l公顷,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开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开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到达自给.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但仍需大量进口.5、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京、大饭、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极为紧张.为了解决建设工厂、车站、码头等用地缺乏问题,日本采取填海方法,人工造陆16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地区还向地下开展,兴建了地下街道、商店和铁路.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三、典型例题1、日本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曲折,甚至血泪.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1)描述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分)答案: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3分)影响因素:东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 西部:洋流的影响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4分〕〔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开展的条件.〔4分〕答案: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兴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2分〕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2分〕2、中、日俄三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 问题: 材料一:东亚局部图〔1〕图中A 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 远高于B 地,而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 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 〔10 分〕降水少,〔2分〕酸雨危害较轻;B 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洋性强,〔2分〕冬季降水较答案:A 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 陆性强,〔2分〕冬季盛行枯燥的西北风,多,〔2分〕且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地;〔2分〕酸雨危害较重.〔2〕C国在经济开展中积极东进,A国却大力开发西部,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原因.〔10分〕答案:俄罗斯人口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兴旺的西部〔欧洲〕地区,而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4分〕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兴旺的东部沿海,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4分〕俄罗斯的东进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是为了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缩小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的开展.〔2分〕。
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三地理复习

东亚与日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东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土构成情况,明确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识记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掌握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日本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和人口分布;掌握日本的地质灾害及成因;能力目标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能够运用气候因素分析日本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能够分析日本工业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能够以日本的地震为例,分析板块构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立人地和谐观念,并在教学中融入国情教育教学重点:日本地理位置及国土构成的意义教学难点地理要素的之间的关联性一、东亚的自然环境1. 位置:1) 纬度:绝大部分位于53°N—20°N;73°E—140°E2) 海陆:亚州东部、太平洋西部2. 范围(国家)临海国:中国半岛国:朝、韩群岛国:日本内陆国:蒙古3. 资源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二、东亚东、西部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差异三、日本1. 位置30°N—45°N;130°E—145°E2. 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和附近中国岛屿组成。
3. 面积、人口面积狭小,人口稠密(总人口超过1亿)4. 地形日本多山,占国土面积3/4,沿海有狭窄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山地成脊状分布于各大岛屿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成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
5. 灾害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6. 资源地热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7. 气候海洋性气候显著。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8月和2月,海洋性特征明显,春夏之间的梅雨期和秋冬之间的秋雨期两个雨季。
8. 工业1) 加工贸易型2) 工业发展条件有利:丰富的劳动力、较高的科技水平,以及优良的港湾等。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掌握日本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等经济地理特点。
3. 理解日本的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等人文地理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比较和地图阅读能力。
5. 提高学生对日本地理感兴趣,增强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日本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灾害3. 日本的资源状况和环境保护4.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5. 日本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化进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现象。
2. 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等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地图、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日本的地理特征。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地理的实际应用。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日本地理的兴趣。
2. 自然地理特征:讲解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
3. 经济地理特点:分析日本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等经济地理特点,提供相关数据和图表。
4. 人文地理现象:介绍日本的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等人文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地图阅读和分析。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日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日本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等经济地理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日本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等人文地理现象的认知水平。
4. 考察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一亚洲及其地区和国家日本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地理专题复习
亚洲及其地区和国家(一)
三亚市过岭中学周英
【复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明某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对该区域自然环境
的影响。
2、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某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关
系。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对该区域内典型人文环境的影
响。
【重难点】
★本节重点:
1、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
2、日本的地形特点;经济发展和工业布局的特点。
★本节难点:
日本的地形特点对其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都去旅游过,大部分同学都听过导游对旅游地的介绍,假设我们现在正搭乘一架飞往日本的飞机上,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你的团员介绍此行的目的地:日本的概况。
教师给出相应评价。
1、展示世界地图,总结亚洲半球位置:地跨东西两半球,主体位于东半球;地跨南北两半球,主体位于北半球。
2、展示亚洲地图,总结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o S到80o N之间,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主体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北部濒临北冰洋,东部濒临太平洋,南部濒临印度洋;东北部是北美洲,西北部是欧洲,西南部是非洲,南部是大洋洲。
3、展示亚洲地形图,分析总结其地势特征为中部高四周低。
受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提示学生:这部分内容经常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出现)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总结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广布,季风性气候显着。
5、展示亚洲地图,总结其分区。
同时展示因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各区域的文化差异
6、展示亚洲人口分布图,观察总结亚洲人口分布特点。
7、展示亚洲主要国家人均GDP图,引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
8、小结
亚洲思维导图
二、教师引导复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完成“日本思维导图”。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以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日本为例,以“地理体系图”为纲,以“日本思维导图”为线,教授学生复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日本思维导图
3、展示日本地图,观察总结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
4、展示日本地形图,分析总结其地形、河流、资源特点及其对日本工业的影响(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