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生产过程危害因素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3d98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1.png)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工艺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机械因素是工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例如,操作机器时可能发生机械碰撞、夹伤等意外事故。
此外,机械设备的不良运行也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这些危险,应该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安装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其次,化学因素是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一些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中毒,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这些化学物质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另外,物理因素也是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噪音、振动和高温等物理因素可能对工人的听力、神经系统和皮肤造成伤害。
因此,在工艺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降低这些物理因素的危害。
例如,可以通过隔音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噪音的影响,通过减少振动源的使用和使用防振设备来减少振动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来降低高温对工人的危害。
此外,人为因素也是工艺过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人为错误和疏忽可能导致工艺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应该建立完善的工艺过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人为错误和疏忽的发生。
最后,心理因素也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影响。
工作压力、工作负荷和长时间的重复工作可能导致工人的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因此,应该注意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人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工艺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对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是确保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才能保护好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bd44c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0.png)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制药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制药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对策措施。
一、物理因素1.高温在一些制药生产工艺中,需要使用高温条件来进行反应或干燥等操作,高温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烧伤等事故。
因此,制药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安全对策措施:-选择耐高温材料,确保设备和管路的安全性。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产生的热量。
-建立相应的火灾和爆炸预防措施,如喷雾装置、自动灭火系统等。
2.高压在一些制药过程中,需要使用高压来进行反应或提取等操作,高压可能导致设备破裂、泄漏和危险物质扩散等事故。
制药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安全对策措施:-选择合适的制药设备和器材,确保其承受高压条件的安全性。
-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泄漏。
-建立紧急处理措施,如紧急关闭阀门、隔离危险区域等。
3.噪音和振动制药生产工艺中的机械设备和设施常常会产生较高的噪音和振动,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危害。
制药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安全对策措施:-选择低噪音和低振动的设备,并采取隔音和减振措施。
-制定有关噪音和振动的作业规范和操作程序,进行员工培训和防护措施宣传。
二、化学因素1.有害气体制药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如有机溶剂挥发物、气体氨、气体氯化物等。
这些有害气体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
制药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安全对策措施:-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有害气体及时排除。
-工作场所需设置安全标志,明确有害气体的存在。
-提供防护装备,如呼吸器、护目镜等,确保员工的安全。
2.防爆制药企业中往往存在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和气体,如溶剂、酒精等。
为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制药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安全对策措施:-使用非火源起因的设备,避免产生火花和静电。
-建立防爆区域,使用防爆设备和工具。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三、生物因素1.细菌和病毒制药企业中的一些工艺涉及到细菌培养、病毒扩增等操作,存在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风险。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fab0546195f312b3069a54d.png)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
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
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1.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
2.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办法。
3.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某复合肥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某复合肥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3949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c.png)
某复合肥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害h刺等形式的伤害。
机械的伤害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本身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
该项目中涉及使用的机械设备有粉碎、搅拌、混合、包装等,若各种机械传动设备的传动部位裸露,无防护罩、套、护栏,作业人员不慎触及裸露传动运转部位,会发生绞入、卷入等机械伤害。
如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操作失误、设备缺陷、检修不当、缺乏良好的安全距离防护措施等,均可能引起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绞、碾、害h刺等机械伤害事故,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D安全操作规程、制度不健全或未严格落实,对操作人未进行培训,缺乏操作技能的训练,人员违规操作,疲劳作业或精力不集中,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2)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长发员工未戴帽子或头发裸露在外、工作服穿戴不合乎要求,衣服袖口或衣角部位容易被旋转的机械部件卷入,造成机械伤害;3)操作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例如旋转或运行着的机械设备不停机就进行润滑或维修、人员有造成机械伤害的可能;4)设备裸露的转动部位或快速移动部分,若没有可靠的安全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挡板,有造成机械伤害的可能;5)在设备检修过程中,未挂牌、无专人监护,若突然有人开动,传动部位无防护罩,有被运动机械绞捻的可能;6)工作场所照明不良,温度、湿度不适宜,设备噪声过高,地面环境脏乱有油污或泄露的润滑液以及设备布置不合理,都有造成机械伤害的可能。
2触电触电伤害主要发生在配电线路、机柜间和用电设备等部位。
伤害方式一般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等。
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有电气设备或带电设备,出现以下情况会发生触电事故:1)设备漏电、安全距离不够(如架空线路、室内线路、变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绝缘损坏、老化、保护接地、接零不当人;2)建筑结构未做到“五防一通”(即防火防水、防漏、防雨雪、防小动物和通风良好);3)手及人体其它部位、随身金属物品触及带电体,或因空气潮湿,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电击穿;4)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如电焊机无良好保护措施,外壳漏电、接线端子裸露、更换电焊条时人触及焊钳或焊接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损坏,利用金属结构、管线或其它金属物作焊接回路,或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5)电气设备检修时违反安全工作规程,误入带电间隔,或电工工具配备不全或不完好、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电器;6)带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7)其他安全设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备,或违章作业,则有可能发生电击、电灼伤的触电危险。
生产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生产工艺过程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fbe2ad5901020207409ccd.png)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我公司安全风险评价小组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经分析后认为,下表中的生产工序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有火灾爆炸、触电、中毒和窒息、灼(冻)伤、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噪声、车辆伤害、粉尘、淹溺、起重伤害等。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一览表1、火灾爆炸火灾是可燃物质燃烧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爆炸是物质发生变化的速度不断急剧增大,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火灾和爆炸事故都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后果。
1)乙炔生产装置中,使用丙酮为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乙炔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电石属于第4.1类易燃固体,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氮气及成品乙炔所用的包装容器属于带压设备,容易造成物理爆炸。
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的主要因素有大量泄漏,如各类储罐、泵、反应器、管道等处;控制失灵,如阀门、仪表损坏或安全装置失效、年久失修,使生产工艺过程失去了控制;误操作,由于操作工的工作失误,造成物料跑损、泄漏、容器内压力升高等。
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原料碳化钙是一种遇水易燃品,原料丙酮也是易燃、易爆物品;尤其是发生器、气柜、压缩机、充装器和乙炔管道内部以及乙炔气瓶均有乙炔气体存在,如果操作、控制不当,将十分危险。
乙炔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遇卤素会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要加强管理,严格操作规程,确保气体保护和生产紧急连锁制动设施、连锁保护设施、紧急泄放装置等的良好运行,杜绝明火,避免任何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在输送丙酮、乙炔气等易燃易爆化学品时,若流速控制不当,易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装卸乙炔瓶、氮气瓶时,未轻搬轻放,碰撞产生火花或者造成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乙炔发生器投用前放入足量的清洁水,以满足电石发气需要。
如果乙炔发生器的水量不足,或未按规定及时换水,致使水质混浊,结果电石分解产生的热量,使反应区的温度迅速上升,超过200℃时发生下列反应:CaC2 + Ca(OH)2 = C2H2 + 2CaO在这种情况下,电石因夺去Ca(OH)2所含的水分而分解,熟石灰形成密实的外皮包覆着电石块,造成电石剧烈过热,当温度超过580℃时,就会引起乙炔的燃烧和分解爆炸。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f40014227916888486d73e.png)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
山东双麒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甲醛.多聚甲醛,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有***甲醇等危险化学品,由于该危险化学品具有有毒、腐蚀、易燃等特性,因此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另外还存在压力容器爆炸、机械伤害、触电伤害、雷电静电危害、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高温危害、噪声及车辆危害等。
1.驾驶员违章驾驶;2.驾驶员精力不集中;3.酒后驾驶4.疲劳驾驶5.驾驶员心境差、激情驾驶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Ⅱ
临界的
1.生产区禁止无关车辆入内,必须严格执行公司机动车辆管理规定;2.设置交通标志(包括限速行驶标志)3.保持路面状况良好;4.设备、管线尽量不设在道路旁;5.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驶和行驶;6.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管理7.行驶的车辆应保证车况良好;8.正确装卸货物做到不超载、不超高、不超宽、不超长9.厂内车辆限速10-15公里行驶;
3、严禁用钢制工具敲打设备管线;
4、按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安装避雷装置,并进行定期检验,保证完好;
5、加强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
6、加强岗位责任制和巡回检查制度;
7、加强电器安全管理。
8、现场安装泄漏报警仪和电视监控仪
3、电器火灾
1、电气设备、材质选用不当,或质量有问题;2、电缆隔热散热不良;3、电缆在运输、安装及运行过程中受损伤;4、电气设计存在缺陷、或负荷过载,引起电气设备或电缆发热;5、电缆绝缘老化,接触不良;6、引出线间距过小;7、电缆沟被车压坏,造成套管破裂损坏,潮湿或积水引起短路;8、安装施工质量不好,电缆接头接触不良,选材不当,接头氧化、脱焊发热。
人体伤害
Ⅱ
临界的
1.转动设备应安装防护罩、防护栅栏等安全防护设施;2.工作时要集中注意力、注意观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消除隐患;3.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女工必须戴好工作帽,将长发盘入帽内;4、严禁用手或工具直接接触转动部件;5.设备检修时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安全标志,,防止发生误操作;6.机械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知识交流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知识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e99fde4402020740bf1e9b06.png)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药厂生产过程,使用到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等危险有害物质,通过本文的辨识,对药厂生产工艺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安全评价措施提供依据。
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会造******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保障安全生产,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中的原辅料很多是危险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
且在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加热、冷却、加压等复杂工艺,这就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通常会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
1.火灾火灾是原料药生产企业中常见的危害。
例如:1.1在原料药合成生产中大多会用到乙醇、丙酮、甲醇等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料具有闪点低,易挥发等特性,遇到明火或静电,很容易发生着火事故;1.2在设备改造、检修过程中,违章动火,或防范措施未落实到位,极易发生火灾;1.3由于电气设备老化、短路,造成过载、过热现象,很容易发生火灾;1.4雷击也是造成建筑物、配电设施火灾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2、爆炸爆炸是制药企业危险性较大的危害,其破坏作用主要来源于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波。
爆炸主要有两种类型:2.1物理性爆炸—例如锅炉压力容器由于压力过高,安全阀失灵,当压力大于其强度极限,就会造成爆炸。
2.2化学性爆炸—当可燃物挥发,并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在遇到明火或静电时,就会产生化学爆炸。
如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在灌封工序要用液化石油气或丙烷等燃气,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5%~9.5%时,且遇到明火时所发生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乙炔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安全生产
![乙炔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安全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21ae6328aa00b52acec7ca54.png)
乙炔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1、生产车间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有哪些?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2、安全生产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预防措施(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1、不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设备等。
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忘记关闭设备等。
2、使用带病的机器设备、工具等。
3、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等。
4、预防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自觉遵章守纪。
(二)不采取安全措施1、不防止意外危险,机械部分的固定不稳妥。
2、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未设置必要的标志、信号等。
3、预防措施:安全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有关部门和每个员工都要认真对待。
操作前,要严格检查,做到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不操作。
操作过程中,要坚守岗位,并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三)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1、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或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工艺危害分析报告
![工艺危害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4a04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d.png)
工艺危害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工艺过程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其潜在的危害及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工艺危害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 背景工艺过程是指根据特定的工艺流程和方法进行生产或加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因素,例如化学品的暴露、物理性危害、安全设备不完善等。
因此,对工艺危害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3. 危害分析3.1 化学品危害性分析在该工艺过程中,存在大量化学品的使用和接触。
根据对相关化学品的安全数据和毒理学知识的分析,发现以下潜在的危害性:•气味刺激性:某些化学品可能具有刺激味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眼睛、鼻子和喉咙不适甚至过敏反应;•皮肤刺激性:接触某些化学品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导致红肿、瘙痒、甚至灼伤;•毒性:某些化学品可能具有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如致癌、生殖毒性等。
3.2 物理性危害分析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物理性危害:•高温:某些工艺要求高温操作,工作人员需要注意防止烫伤和火灾的发生;•高压:一些工艺中会使用高压气体或液体,需要严格控制压力,以避免爆炸等事故;•机械伤害:工艺设备中的旋转部件、锐利边缘等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噪声:某些工艺可能会产生高噪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听力受损。
3.3 安全设备不完善分析在工艺过程中,安全设备的完善程度对于事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该工艺设备的检查和评估,发现以下不足之处:•缺乏紧急停止装置:在紧急情况下,若无法迅速停止工艺过程,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无防护罩:一些旋转部件和机械装置缺乏防护罩,增加了工人受伤的风险;•安全开关失效:部分安全开关使用时间较长,可能存在失效的风险。
4. 风险评估与控制基于对工艺危害的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4.1 化学品危害的控制措施•做好化学品的标识和储存,确保正确使用;•加强化学品的泄漏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减少直接接触的可能性。
示例(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示例(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工艺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2b3a8c1ef18583d049645919.png)
表 3-1
示例:铸件打磨喷漆车间
生产工艺流程图
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铸件砂轮打磨 砂轮机:8 台
铸件整形
铸件钻孔与孔位 丝攻钻床
喷漆
职业病危害因素:砂 轮磨尘、噪声
职业病危害因素:甲 苯、二甲苯、高温
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① 打磨:砂轮磨尘、噪声
② 铸件整形:噪声
③ 铸件冲孔:噪声
Hale Waihona Puke ④ 喷漆:甲苯、二甲苯、高温
注:1)本图为生产工艺流程图示例。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绘制工艺流程图,注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或部位; 2) 生产工艺流程图按产品或车间流程绘制; 3)生产工艺流程用方框标明工艺、装置和设备的名称,用箭头标明工艺流程; 4)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及时更新生产工艺流程图,并将变化前工艺流程图一并归档。
工艺生产过程危害因素
![工艺生产过程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5b43aba65ce0508763213df.png)
3.3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3.1火灾(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乙酸为乙类易燃液体,遇明火、高热等又发生火灾的危险。
双氧水为爆炸性强氧化剂,其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保险粉为遇潮易燃固体,是有易燃特性的危险化学品,并且是强还原剂,在使用过程中与禁忌物氧化剂或强酸碱在一起,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火灾。
(2)乙酸、双氧水、保险粉泄漏或散落处理不当,与可燃物接触,又发生火灾的危险。
(3)在各车间存在着大量的可燃线和织物,并且还存在着一些高温设备,又发生火灾的危险;有一些工序还有可有粉尘的存在,如果未及时清理产生的可燃粉尘,沉积在高温物的表面,遇明火又发生火灾的危险。
(4)电气火灾: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设计、选型不合理,设备缺陷,安装质量差等反面的原因;而是在运行、检修过程中,电气设备绝缘失效、短路电流、电火花、电弧等原因;三是操作失误,雷电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电气火灾爆炸。
(5)检修时动火作业为及时清除周围可燃物品,气焊作业、高处动火未采取防火花溅落措施及动火前未设监护人、未准备灭火器材等,均可引发火灾或是火灾扩大。
(6)未对烘干机的电机风罩上的棉絮及时处理,电机在高速运转中产生热量,风扇、风罩、棉絮摩擦易造成火灾事故。
(7)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误操作或安全防护不到位可造成火灾事故。
3.3.2爆炸(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乙酸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双氧水属爆炸性强氧化剂,其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气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2)锅炉爆炸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控制失效、操作不当,会发生爆炸、锅炉受压部件严重损坏、附件损坏或炉膛爆炸等事故,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1)锅炉缺水由于司炉工误操作,水位计或自动给水装置失灵,以及省煤器渗漏大量跑水或排污阀关闭不严、止回阀故障等原因造成缺水事故。
严重缺水事故可导致受热面过热烧毁,降低受热面钢材的承载能力,金相发生劣化,炉管爆破,甚至造成锅炉爆炸。
职业危害因素一览表1
![职业危害因素一览表1](https://img.taocdn.com/s3/m/83f66f1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4.png)
XXXXXXXXXXXX公司
职业危害因素一览表
一、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
化学有害因素:镍及其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炭黑粉尘、氟化氢、铝合金粉尘、甲烷、硫酸、过氧化氢、碳酸钠、氢氧化钠;
物理因素:高温、噪声。
二、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
三、各岗位劳动者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四、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XXXXXXXXXXX公司(告知人)已将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各岗位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向从业人员进行了告知。
从业人员(被告知人)已熟知以上一、二、三、四项内容,接受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告知人(盖章):XXXXXXXXX公司年月日被告知人(签字):年月日。
工艺生产及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法介绍ppt课件
![工艺生产及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法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c9d79c284ac850ad024249.png)
1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及物质的危险 性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工艺生产及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危险 有害因素分析方法介绍
2
1.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及物质的危险性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容主 要 内
1.2危险辨识 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3
1.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2透水矿山地下开采隧道开挖过程中意外水源造成的伤害事故10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11危险辨识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并识别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以及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采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治理并持续提升控制手段的方法和过程
13
2、危险辨识的内容
1)辨识物质物化特性
与安全有关的物质物化特性包括毒性、
蒸气压、闪点、自燃点、燃爆范围、气
味、腐蚀性、溶解度等。毒性分为急性
和慢性作用,这对于有关火灾、爆炸和
急性中毒等应急计划很重要。计划者还
必须考虑有关运动速率、挥发性、流动
性和蒸气密度等物理性质。其它危害如
腐蚀性,在预防时也要考虑,因为它可
临界压力锅炉
24
锅炉与压力容器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锅炉压力容器内 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 失效等三类(种)。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的 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谓泄漏是指工 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 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 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 污染。所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承 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 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314a7d5700abb68a982fb45.png)
•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网
分组讨论 • 1、本案中的小伙子了解职业病的成因与危害
吗? •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学生甲:一股刺鼻的油漆味呛得从此经过的行人不自觉 地掩上鼻子,加快脚步。但是调漆的小伙子却像没事人
一样,不紧不慢地用一根木棍搅动着桶中的漆。
• “这么难闻怎么不戴口罩?”记者问。他憨憨地笑笑: “习惯了。”
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 作业。
• ④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 视力紧张等。
• ⑤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 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①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的
太阳辐射。 • ②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
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 • ③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
的空间,昏暗的灯光,刺• 1.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患者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 疾病?
• 2.对于案例中的情况,该如何进行避免?
看一看
“苯中毒”杀手
皮鞋行业
油漆行业
装饰家居行业
知识链接 苯中毒可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 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可 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 (2)物理因素 • 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等。
• ②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3)噪声、振动 • (4)非电离辐射 • 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
激光等。
• (5)电离辐射。 • α、β、γ、X射线等。
•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①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 ②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 ③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
• 3、电镀作业的职业危害电镀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接 触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 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 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刺激腐蚀作 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引起 灼伤。铬电镀时镀槽周围空气中铬酸浓度较高,长期接 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 可发生支气管哮喘。镀镍时接触硫酸镍也可引起皮炎和 湿疹。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 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 毒甚至威胁生命。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f379a80f78a6529657d535d.png)
制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药厂生产过程,使用到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等危险有害物质,通过本文的辨识,对药厂生产工艺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安全评价措施提供依据。
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会造******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保障安全生产,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中的原辅料很多是危险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
且在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加热、冷却、加压等复杂工艺,这就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通常会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
1.火灾火灾是原料药生产企业中常见的危害。
例如:1.1在原料药合成生产中大多会用到乙醇、丙酮、甲醇等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料具有闪点低,易挥发等特性,遇到明火或静电,很容易发生着火事故;1.2在设备改造、检修过程中,违章动火,或防范措施未落实到位,极易发生火灾;1.3由于电气设备老化、短路,造成过载、过热现象,很容易发生火灾;1.4雷击也是造成建筑物、配电设施火灾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2、爆炸爆炸是制药企业危险性较大的危害,其破坏作用主要来源于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波。
爆炸主要有两种类型:2.1物理性爆炸—例如锅炉压力容器由于压力过高,安全阀失灵,当压力大于其强度极限,就会造成爆炸。
2.2化学性爆炸—当可燃物挥发,并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在遇到明火或静电时,就会产生化学爆炸。
如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在灌封工序要用液化石油气或丙烷等燃气,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5%~9.5%时,且遇到明火时所发生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5d8d1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4.png)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分析编制:审核:批准:XXXX化工有限公司目录1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及依据说明------------------------------------------------------------------------------------------ 11。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说明 ----------------------------------------------------------------------------------------------- 1 1.2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 1 1.3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 2 1。
4物料贮存、装卸、输送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 1.5公用系统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7 1。
6工艺过程所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 --------------------------------------------------------------------------- 7 1。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82 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结果及理由说明 ------------------------------------------------------------------------------------------102.1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结果--------------------------------------------------------------------------------------------------------10 2.2安全评价单元划分的理由说明 -------------------------------------------------------------------------------------------------103 评价方法的选择及理由说明----------------------------------------------------------------------------------------------------------113.1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11 3。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ac37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5.png)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一、火灾、爆炸(1)氯化单元以氯原子取代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氯化反应。
氯气的毒性很大,要防止设备泄漏。
本项目用以氯化的原料是黄磷,属于易燃固体。
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一定要控制好反应温度、配料比和进料速度;反应器要有良好的冷却系统;设备和管道要耐腐蚀,因为氯气和氯化产物的腐蚀性极强。
①氯在常温下为气态,氯在空气中不燃烧,但能助燃,氯气能与许多混合物反应发生爆炸或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管道中的氯气呈液态,冬天气化甚慢,有时需加热,以促使氯的气化。
加热应用温水,切忌用蒸汽和明火,以免温度过高,液氯剧烈气化,造成内压过高而发生爆炸。
停止通氯时,应在气化器尚未冷却的情况下关闭出口阀,以免温度骤降,氯气体积缩小,造成物料倒灌,形成爆炸性气体。
②液氯储罐至氯气缓冲罐部位属液氯气化区,操作不当、气化器中积存大量液氯,气化温度过高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③氯气缓冲罐没有定期进行排污,导致溶解在液氯的三氯化氮积聚在缓冲器底部,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④氯气缓冲罐压力显示仪表失灵,导致氯气缓冲罐压力过高,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⑤氯气计量器失灵,氯气缓冲罐显示仪表失灵,违反操作规程,如果反应物料进料比例不正确,氯气过量,将会反应生成五氯化磷,进而五氯化磷与黄磷急剧反应发生危险,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因此生产中应防止氯气过量,生产中不能断黄磷供应。
⑥黄磷计量错误,三氯化磷回流控制不当,导致氯化釜中氯气过量,生成五氯化磷,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⑦冷却水水温过高、冷却水流量不足、冷却水中断,导致氯化反应釜的反应热不能及时移走,引起反应釜超温、超压,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⑧三氯化磷本身不燃,但遇水猛烈分解,会引起冲料或爆炸。
所以要防水。
如氯化反应操作失误,使水进入反应釜,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⑨氯化反应釜温度、压力显示失灵,导致氯化反应釜超温、超压,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熔磷单元①黄磷是一种高度易燃物质,在30℃时,直接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火灾和爆炸。
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与安全教育
![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与安全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1ad42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6.png)
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与安全教育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达方式,不仅在室内装饰、礼品赠送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也是一种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的方式。
然而,对于从事工艺品生产的工人而言,他们常常面临危害与安全问题。
本文将对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与安全教育进行展开详细分析和说明。
首先,工艺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危害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物理危害。
例如在雕刻工艺品的过程中,使用的刀具可能导致切割伤害;在陶瓷制作过程中,接触高温物体可能导致烫伤。
此外,花艺、编织等工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如安全百合花、有毒染料等,也可能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教育十分关键。
其次,工艺品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化学危害。
许多工艺品的制作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和化学药剂,比如接近剂、胶水、颜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存在着挥发性和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损害。
因此,必须严格引导工人正确使用和储存这些化学物质,以降低危害风险。
此外,工艺品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火灾和电气危害。
例如,在木材雕刻的过程中,加工过程中的摩擦和磨损可能导致火花,进而引发火灾。
同时,还需要使用电动工具等设备,对电气安全进行控制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降低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风险,应加强安全教育。
首先,雇主应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装备,确保工人了解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并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加强标识和指导,明确标明危险区域和使用方法。
此外,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防演练和应急预案制定也很重要。
在提高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方面,社会各界也应发挥作用。
比如,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增加监督力度,以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和安全规定。
同时,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推动工艺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与安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可以降低工人在工艺品生产过程中的伤害风险。
工艺技术危害因素
![工艺技术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9e233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b.png)
工艺技术危害因素工艺技术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技术的不完善或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的安全、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危害因素。
下面将从材料选择、设备设计、操作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材料选择的不当是一个重要的危害因素。
在一些工艺过程中,需要使用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如果选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例如,选用了不耐高温的材料进行高温工艺处理,材料可能会熔化或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工人中毒或火灾等事故。
其次,设备设计的不完善也是一个工艺技术危害因素。
设备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工艺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压力、温度、流速等。
如果设计不合理,设备可能会发生泄漏、爆炸、损坏等问题,从而对生产环境和工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例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设备没有足够的密封措施,可能会导致有害物质泄漏,造成工人中毒。
此外,操作管理的不当也会带来很多危害。
操作管理包括操作规程的制定、操作人员的培训等。
如果操作规程不科学、人员培训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误、事故发生。
例如,在化工工艺过程中,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程操作,使用了不当的化学品或操作方法,可能会引发爆炸、火灾等严重事故。
此外,缺乏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危害因素。
如果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对工艺过程中的潜在危险不重视,可能会忽视安全操作规程,从而引发事故。
同样,如果缺乏责任心,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误,给工人的安全带来威胁。
总之,工艺技术危害因素有很多,包括材料选择、设备设计、操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降低危害因素带来的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自律性。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工艺技术带来的危害,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
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7eae9c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4.png)
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按来源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
如与生活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尖、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
2、劳动过程: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3、作业环境:主要是作业场所的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按性质分类:(一)环境因素1、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气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
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能存在某些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二)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三)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
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3.1火灾(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乙酸为乙类易燃液体,遇明火、高热等又发生火灾的危险。
双氧水为爆炸性强氧化剂,其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保险粉为遇潮易燃固体,是有易燃特性的危险化学品,并且是强还原剂,在使用过程中与禁忌物氧化剂或强酸碱在一起,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火灾。
(2)乙酸、双氧水、保险粉泄漏或散落处理不当,与可燃物接触,又发生火灾的危险。
(3)在各车间存在着大量的可燃线和织物,并且还存在着一些高温设备,又发生火灾的危险;有一些工序还有可有粉尘的存在,如果未及时清理产生的可燃粉尘,沉积在高温物的表面,遇明火又发生火灾的危险。
(4)电气火灾: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设计、选型不合理,设备缺陷,安装质量差等反面的原因;而是在运行、检修过程中,电气设备绝缘失效、短路电流、电火花、电弧等原因;三是操作失误,雷电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电气火灾爆炸。
(5)检修时动火作业为及时清除周围可燃物品,气焊作业、高处动火未采取防火花溅落措施及动火前未设监护人、未准备灭火器材等,均可引发火灾或是火灾扩大。
(6)未对烘干机的电机风罩上的棉絮及时处理,电机在高速运转中产生热量,风扇、风罩、棉絮摩擦易造成火灾事故。
(7)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误操作或安全防护不到位可造成火灾事故。
3.3.2爆炸(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乙酸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双氧水属爆炸性强氧化剂,其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气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2)锅炉爆炸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控制失效、操作不当,会发生爆炸、锅炉受压部件严重损坏、附件损坏或炉膛爆炸等事故,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1)锅炉缺水由于司炉工误操作,水位计或自动给水装置失灵,以及省煤器渗漏大量跑水或排污阀关闭不严、止回阀故障等原因造成缺水事故。
严重缺水事故可导致受热面过热烧毁,降低受热面钢材的承载能力,金相发生劣化,炉管爆破,甚至造成锅炉爆炸。
2)锅炉满水司炉工失职,水位计故障、自动上水装置失灵也会造成满水事故。
蒸汽大量带水会降低蒸汽质量甚至发生水击,损坏管道,破坏用气设备。
3)汽水共腾水质不符合要求,锅炉水含盐达到临界量,或超负荷运行,用气量突然增加,压力降低太快可造成汽水共沸,破坏水循环,恶化蒸汽质量,水击振动,影响用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4)炉管事故锅炉钢材或焊接质量低劣,角焊结构,水质不良严重腐蚀、结垢,水循环故障还可造成炉管爆破甚至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5)锅炉超压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失灵或运行超过锅炉最高允许工作压力,钢板(管)应力增高超过极限值同时安全阀与超压锁失灵也会造成超压爆炸。
6)缺陷导致爆炸缺陷导致爆炸指锅炉承受压力并未超过额定压力,但因锅炉主要承压部件出现裂纹、严重变形、腐蚀、组织变化等情况,导致主要承压部件丧失承载能力,突然大面积破裂爆炸。
(3)染色机爆炸如果染色机安全阀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易造成染色机容器爆炸。
3.3.3灼伤主要来自乙酸和液碱的腐蚀性,其产生原因和危害性如下:(1)装卸乙酸和液碱的过程中如发生泄漏,可造成人员化学灼伤。
(2)配置过程中手工加料,如发生泄漏或喷溅伤及人体,可造成化学灼伤。
(3)人员意识差、误操作或安全设施失灵可引起上述事故。
3.3.4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主要来自高速运转或往复运动部件。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刺等伤害。
操作中转动装置高速旋转,如果操作人员操作意识薄弱;没有设备操作规程或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转运部分未安装合格的防护罩;设备检修不及时;作业场所照明不够,作业场所杂物太多,影响操作,则存在着运转设备潜在的机械伤害,可能造成操作人员伤害事故。
3.3.5触电伤害通常所说的触电是电击。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如缺少安全防护接地措施(保护接触、保护接零),电气设备的金属壳体、金属框架正常时不带电,而发生故障时带电,人体接触时,即发生触电事故。
违章维修电气和违章操作电气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操作过程中如带电部位破损、漏电、静电产生、雷电侵入、电气火花存在,均会导致操作者受到电危害。
3.3.6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在检修工程中,由于工具使用不当或交叉作业,造成工具、器件从高处落下造成物体打击危害。
3.3.7高处坠落在检修过程中如爬梯、围栏、平台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可造成高处坠落危害。
3.3.8中毒(1)在储存危险品的库房中,物料发生泄漏或处理不当,操作人员接触后可发生中毒事故。
(2)在锅炉操作间处理废弃物时,燃烧可能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处理不当有中毒的危险。
3.3.9振动和噪声振动本身除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构筑物造成破坏外,对长期工作与生活在强烈震动环境中的人也会造成危害。
噪声是人们再生产活动中一切不愉快和不需要的声音。
通常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的。
如果作业环境中噪声太大,除了影响作业人员间相互传递信息和机械运动中发生的异常现象,掩蔽报警信号,可能导致错误操作而发生事故外,对作业人员的身心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事故。
该单位使用的锅炉风机、甩干机等均会对人造成振动和噪声伤害。
3.3.10粉尘伤害(1)在棉纱漂染过程中,拆包、串纱、烘干、卷筒、包装岗位产生棉尘,在巾被漂染生产过程中,烘干、包装岗位产生棉尘,长期吸入棉尘可引起棉尘病。
(2)在烧锅炉、卸煤、添煤作业时产生煤粉,清渣时产生灰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矽肺。
3.3.11高温(1)染色机、烘干机在使用中处于高温状态,如果阀门泄漏、操作人员误操作、热物料泄漏、人体直接接触热物料易造成高温灼烫事故。
(2)在锅炉操作间,高温压力管道保温层破坏或者通风不畅,会造成高温坏境,夏季降温措施不当,有中暑的可能。
3.4储存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4.1火灾爆炸(1)储存过程中保险粉加热或接触明火能燃烧;遇水、酸类或与有机物、氧化剂接触,都可放出大量热而引起剧烈燃烧,并放出二氧化硫。
(2)乙酸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3)双氧水为爆炸性强氧化剂,其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4)棉织物均为可燃物质,在存放过程中如保管不当,遇明火可造成火灾。
3.4.2灼伤主要来自乙酸和液碱的腐蚀性,其产生原因和危险性如下;(1)装卸乙酸和液碱的过程中如发生泄漏,可造成人员化学灼伤。
(2)人员安全意识差、误操作或安全设施失灵可引起上述事故。
3.4.3中毒醋酸泄漏后,会有大量的醋酸气体向四周散开,经皮肤或呼吸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
保险粉为4.2类自燃物品,与少量水或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分解发热,引起冒烟甚至燃烧并放出有毒的二氧化硫,也会引起中毒。
双氧水蒸汽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一次大量吸入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误服可引起中毒。
液碱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3.4.4车辆伤害在装卸燃煤、原材料和成品时,由于回车场地狭窄,停车。
倒车不到位、或车辆停放不稳、或司乘人员失误以及非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等,均可造成车辆和建筑物、设备、人员相撞的车辆伤害事故。
3.5自然条件危害、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或不利影响,一般包括地震、不良地质、雷击、洪水等因素,各种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各异,其出现和发生的可能几率大小不一,危害作用范围及造成的后果均不相同。
(2)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地震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他尤其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明显,破坏作用范围大,进而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不良地质不良地质(如泥石流、塌陷等)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甚至影响人员安全。
3)雷击雷击能破坏建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是够的发生,雷电出现的机会会因工程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作用时间较短。
4)暴雨、洪水暴雨洪水也会对该项目施工和生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其作用范围大,但出现几率小;洪水可浸渍设备,影响生产,对人的危害相对较小。
5)气温人体有适宜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产生不舒服感,气温过高会发生中暑;气温过低,达到0℃以下,则可能发生冻伤,同时也会冻坏设备。
气温对人的作用广泛,作用时间较长,但其危害后果较轻。
3.6安全管理不当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从业人员没有经过适合自己工作的装业培训、安全意识差、不具有安全操作的专业技能,存在巨大的潜在危险。
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或管理不到位,存在潜在的危险。
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制度,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蛮干,违规操作,是引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未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或有应急器材不注意维护,如灭火器无压力、个体防护器失效等,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扑救,会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没有科学合理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环境应急预案,或有缘没有进行技能培训,发生事故时处理方法不当,延误处置最佳时间,会是事故进一步扩大。
3.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3.7.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特性及其数量,分生产场所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
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位重大危险源。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切边远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级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位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依据被评价项目系统中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规定,辨识并确定被评价项目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单元内存在的多种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位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吨)该单位使用的的保险粉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中规定的危险性属于4.2项目包装为Ⅰ或Ⅱ类的物质,其临界量为200t;双氧水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中规定的危险性属于5.1项目包装为Ⅱ类的氧化性物质,其临界量为200t;乙酸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中规定的23℃≤闪点<61℃的易燃液体,其临界量为5000t,保险粉的最大储量为2t,乙酸的最大储量为2t,双氧水的最大储量为5t.代入公式;2/200+5/200+2/5000=0.0354<1故该企业未构成重大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