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进一法去尾法教后反思
进一法去尾法教后反思
进一法去尾法是求商的近似数的特殊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是四舍五入。
今天在课堂上,关注细节,让学生写出得到整数商后余数表示的意义,发现有两个学生不仅写出了余数表示的具体数量,而且进一步解释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
如下题:
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18.5元,她可以买回几本词典?
列式:100÷18.5≈5(本)
竖式:
5
、
1851000
925
75 7.5元(不能再买一本)
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用进一法和去尾法,直接写出结果就行了。
今天看来,学生究竟明白不明白,从作业上只是看了个表面。
现在学生这样在竖式中表示出来,清晰的显示了思维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能得到检查。
注意观察学生,向学生学习,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
《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
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
我认为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
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本节课是求商的近似值的两种变式,是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比较偏重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以学生讨论为主解决。
内容以”生活中的近似数”展开。
课前我精心做了个课件,因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实用。
一对谈话引入正题后,我抛出一题:天剑服饰公司进了270米布,每套西服用布4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西服?学生开始算了:270÷4=67.5有取近似数67.68的。
这时,我一本正经的说:”67.5,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68,所以做68套,数字还真吉利啊!”底下开始唧唧喳喳了,好多人不同意我的意见。
我开始摆出老师掌握了”真理”的架势,招兵买马般拉拢和我意见一样的`。
可惜啊,只有几个想忠于我的。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我怂恿着,结果还没看到墙头草。
”那你们说服我啊!”我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彭老师,你不可能只穿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吧?那可不是一套啊?!”还有人说:”彭老师,你不可能穿一半西服,穿一半休闲装吧?”顿时哄堂大笑。
恩,有点道理啊,但67.5按四舍五入是68吧啊,我想让学生更透彻的明理,又问了一遍。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小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
1、我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中要把
2.5千克香油装到玻璃瓶中,每个瓶子装0.4千克香油,学生计算得出需要6.25个瓶子,然后让学生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得出需要7个瓶子才能装完。
我把这种问题情境看作是在完成一个任务,只有7个瓶子能装完,也就是完成了任务,这里的小数部分需要向整数部分近一,得出取近似数的方法为“进一法”。
“进一法”解决的问题情境就是完成任务,保证整体的完整性。
2、在情境(二)中,25米长的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想清楚能包装几个礼盒,学生融入生活情境,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只能包装16个礼盒。
我做一适当引导,每个礼盒的包装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再包装不了一个,在这种问题情境下,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这节课小结达到了教学的高效,每个情境教学完一个知识小结,两个情境问题教学完成后做了一个对比小结,练习题完成后再进行归类小结,最后进行了全课小结,通过这些小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不足之处:
课前用“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引入新课,意在让学生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而学生对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我在处理这个问
题的过程中,没有点破,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习题设计量较大,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紧迫,习题的设计上也出现了重复现象。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1一、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2、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二、教学重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四、新授(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求商的近似数时,运用的是什么方法?生:四舍五入法练习复习求以下商的近似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9.4÷12≈ 1.62 1.55÷3.9≈ 0.40 319.46÷5≈63.89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同5作比较大于或者等于5 进1,小于5舍去。
师: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PPT展示例题)(二)情景导入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师:找同学读题生:读师:找同学列式生:2.5÷0.4师: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练习本上演算,一会儿找同学汇报(老师巡视发现问题,找典型同学)生:说师:板书演示通过你计算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靠单纯的四舍五入法,接着继续出示类似练习再由同学自己计算(三)经典练习(自己列式,自己算)明明买了一瓶1.3升的饮料,把这些饮料倒在小杯子里,每个杯子可以装0.4升,倒完所有饮料,需要多少个小杯子?1.3÷0.4≈4(个)答:需要4个小杯子。
规律:通过两个习题由学生总结出来结合实际问题,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有些情况虽然商的小数部分第一位,比五小但仍须进1,相这样的方法叫“进一法”。
(四)情景导入2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 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找同学列式,自己先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找错误典型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演示。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九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
很多学生都会茫然不知所措。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这节课中既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还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并且学生也知道了在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想让学生通过以前的知识迁移转化过渡到小数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
开始出示孩子熟悉的题目:五年级共62名同学准备到公园里玩“太空飞车”已知一辆“太空飞车”最多能坐18人,全班同学每人坐一次,至少要几辆车?解答:62÷18=3(辆)……8(人)答:至少要4辆车。
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题目,不用过多解释。
然后我说:“我们学过了小数,用小数表示商是多少?”学生回答:“3.44...。
”按过去学过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该是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自然得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本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讲完例题,又出大量类似题目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取近似数。
整堂课的学习气氛浓,讨论、交流积极,学习情绪高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较好。
讲授新课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尝试计算。
(二)激发学生交流讨论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再针对两个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而明白为什么例题用四舍五入法不行了呢?为什么结果是6.25个,但正确答案是7个呢?抓住这个矛盾展开讨论交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知道这种方法叫“进一法”。
从而知道“四舍五入”法在此例题中显然用不上,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结果。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一、借助生活,理解情境
本节课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由于客观实际的需要,在计算一些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就产生了小数,而有些小数不能得到整数结果时,就需要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道理。
这样
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部分内容。
先让学生尝试解决例6的题目,
通过反馈总结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再通过做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练习。
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使他们在练习中也能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时,
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以致于在完成练习时出现了错误。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_1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商的近似数》这堂课我没有上成功,课后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分析、反省,找出了原因。
一、小数除法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很多学生做尝试练习时,不会计算“19.4除以12”。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
(1)备课不够认真仔细,没有深钻教材,没有灵活运用教材。
(2)没有认真备学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
三、教学方法老一套。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于学生不与我配合,我就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
把这节课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
总结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时,也被我代替了。
这节课的一切都被我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的权利,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做的一切都由老师包办了,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四、自身素质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差。
由于本人胆子小,一看见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我的心就砰砰直跳,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甚至还说错了几句话。
遇到学生不与我配合时,我就更加紧张,乱了阵脚,乱了思路,不知如何是好。
“头发长,见识短”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因为自己平时业务学习较少,积累的经验也少,像一只“井底之蛙”,所以不能巧妙、机智的驾驭课堂,出现了本节课由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总之,不足之处很多很多,一言难尽。
以后我会多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取长补短。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2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
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
进一法和去尾法课后反思:
今天上了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一课,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取近似值。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问。
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参与热情高涨。
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要比我想象的好,通过展示自学心得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去尾法”、“进一法”的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去尾法”、“进一法”的例子,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展示自己的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李枝蔚把原本该用去尾法的理解成要用进一法。
班上同学指出她的错误后,我马上说:“究竟什么时候用进一法、什么时候用去尾法,看来够让人迷惑的?谁能总结一下,怎样才能不混淆?”孩子们马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面红耳赤。
最后集合全班同学的发现,大家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在准备材料上要用进一法,就是要准备充足一点,比如装香油时准备瓶子的数量,做衣服准备的布料等;在生产产品和购物时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就是不能有残缺,比如用丝带能包装几个礼品盒,用面粉能做几个蛋糕等。
进一法和去尾法说课稿
进一法和去尾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数”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一个例题。
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解决问题。
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
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主要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展示,整节课都是以学生自己展示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新知;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展示。
三、说说教学过程。
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导学案进行的,以下为导学案的具体内容:【知识链接】一、复习旧知、开门见山、谈话导课、自然过渡今天要学习的新知。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分饮料给小朋友喝的例题,提问:说说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追问: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并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问:你认为这题应该保留什么数?为什么?除到什么地方就可以不除了?质疑:根据以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为什么这题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是6,应该用五入法,应该是7,怎么你们同意是6个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叫做“进一法”。
(板书:进一法)说明:像这样的题目,直接用约等于几即可。
通过老师买作业本的例题,你获得什么信息?怎么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也就是不管后面的数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进一法)三、合作学习。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12 商的近似值(进一法、去尾法)
商的近似值(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体会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的必要性。
2、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整理除法中商的不同取值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播放海底世界小视频,让学生感受海底动物的神奇与美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活动。
)课件出示:小华花了22元买了一板酸奶,共6瓶。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后独立计算,师引导出示三种结果,复习“四舍五入”法。
二、探究新知(一)“去尾法”课件出示:海洋公园的门票每人45元,300元够买几张门票?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师巡视指导,并收集不同结果。
②组织学生进行汇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
课件展示学生的“四舍五入”解题方法,指名说说不同意见。
师同时板演计算过程,请学生说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说明余数“够不够”?重点分析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怎么处理。
③师生共同小结: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无论小数点后面是多少,都要舍去。
(二)“进一法”课件出示:每辆观光车限乘12人,一共有40人,至少需要几辆这样的车?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师巡视指导。
②组织学生进行汇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
请生说说解题过程,师同时课件展示并板演。
师:得数为什么要进一呢?③师生共同小结: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无论小数点后面是多少,都要向个位进一。
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三、深化方法、巩固应用。
(一)课件出示:下面各题怎样取近似值比较合理,先想一想,再解答。
1、小海豚平均每次吃1.2千克食物。
现在有10千克食物,至少几次才吃完?2、海洋公园的工作制服每套用布2.2米,9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3、海洋公园的三只海豚分别重79.5公斤、108.5公斤和102公斤。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商的近似数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商的近似数“商的类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履历用“四舍五入”的要领求商的类似数的历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精致德惯。
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优良的传授效果。
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计谋多样。
我在传授《商的类似数》一课时,对课本举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产生活资源。
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发起要求时,发觉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
我并没有阻止,而是连续让学生在谋略中发觉标题。
算了一会后,发觉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
当标题产生以后,办理标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
但由于我没有提供办理标题的联合要领,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
学生既可以连合已经有的知识阅历办理这一标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要领来办理,在办理标题中表现了计谋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讲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
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抵要几多钱?并以自学的方法引出数学标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同时表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谋略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听后,同砚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原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类似数。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觉标题,合作学习,让学生履历求商的类似数的历程,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发觉标题,办理标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了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练习。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0篇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0篇《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本节课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我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再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对比、归纳讲解总结。
在自我检测后当堂训练练习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学以致用。
2、在做一做环节中,由于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出现断层,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接受本节的新知识即明白求商的近似数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存在的问题:1、教学设计比较流畅,但个别环节处理欠妥。
如在让学生自学时,自学指导设计太简单,笼统,指令不明确,对学生来说要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比较模糊,以至于此处教学中学生没有紧张的学,有的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将书浏览了一遍;另外在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直接算出保留三位小数的方法会更好,这样还能巧妙的把该题目简单化,让学生容易自我完成。
还有有的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老师在后教时过于强调计算的错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研究取商近似数的方法上来,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题我有意识的设计为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力求通过多角度使学生掌握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做题的速度相差甚远,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而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最终没有使课堂达到高效、最优化。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
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习当堂训练没有完成。
再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组织和在必要时帮助学生,但是在授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无效问题应可稍加引导或者告诉学生我们这节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方法会灵活应用就行,而不应纠结于计算之中。
4、板书布局欠合理、美观。
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会模仿或学习教师的言行特点,而此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巩固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美观、大方、简练、整齐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和书写格式的重要性。
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进一法)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国中心小学:陈晓红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具准备:相关配套的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入。
我们学校的体育特色是什么?(篮球)那你们知道做篮球操时,我们使用的那种篮球多少钱一个吗?老师去了解了一下,大概100元钱就能买到9个,每个多少钱怎么算?(生口头列式)师:物品的价格一般用两位小数表示,所以要求取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可以列竖式算也可以利用计算器算)。
谁来说说是多少?你是按什么方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保留两位小数计算时只要算到商的哪位?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师出示“小贴士”: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情况下都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 [板书:一般四舍五入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商的近似值的知识。
二、结合实际探究。
1、引入“去尾法”最近为了篮球比赛我们学校决定要添置一些质量较好的篮球,(按图中所示排球单价)老师带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1)算式怎样列?(300÷45)结果多少你会算吗?(2)请同学们在自助本上试做。
(3)师巡视,有意识抽取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板演。
请学生汇报想法可能有:a:300÷45≈6.67(个)(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篮球只能一个一个买,商只能保留整数)b:300÷45≈7(个)(保留整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个)c:300÷45≈6(个)(因为300÷45=6(个)……30(元),30元不够买一个,所以最多买6个)d: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位数是一位或比一位多的……[(可让学生展开辨论)。
小学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师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生汇报完后老师把两个算式写在黑板上。
2、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生活中礼盒个数用什么数表示?
②能包装17个吗?你能计算验证吗?
③剩下的不够包装一个礼盒,怎么办?
请把你的思考结果和同桌讨论一下。
3、师小结:
师:其实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整数,且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一律去掉小数部分的情况,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让你给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板书去尾法)
7、举例:
8、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用“进一法” 取近似值的例子?
9、
(二).教学例10(2),学习“去尾法”。
师:像生活中这样的问题,我们都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那小强妈妈接下来遇到的难题,是不是可以借助上面“瓶子问题”的解题经验解决呢?
1、出示例题,自主探究
2、(课件)出示:小强妈妈在超市买了一根25米长的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米长的丝带,这些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课件出示:6瓶饮料17元,帮小强妈妈算一算平均每瓶饮料大约多少元?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根据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去灵活处理计算的结果。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下面小强妈妈遇到的问题该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计算结果呢?
学生尝试解决后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小数部分保留不同位数的结果或者,让学生说明理由。
师根据学生汇报完善板书:2.5÷=(个) ≈7(个)
强调:用约等号连接。
师:同学们用验算的方法证明需要7个瓶子,我们再来用演示的方法寻找正确的答案。(课件演示分装香油)
5、教师归纳:
6、香油是值得珍惜的油品,我们要做勤俭节约的好孩子。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在这里,装满6瓶后,不管余下多少,只要有剩余,都需要多准备一个瓶子。也就是: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整数,且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精选12篇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1这几天教学了国标五上《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教学中困惑多多。
第三单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方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基本概念。这两种方法是在进行近似计算时常用的技巧。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实际问题中,快速而准确地估算结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计算,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近似计算方法,准确进行数值计算,提高解题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适用场景。
-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近似计算。
-能够灵活Leabharlann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购物、面积计算、长度测量等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方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学科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近似计算。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及适用场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近似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时价格带有小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近似计算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小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
1、我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中要把
2.5千克香油装到玻璃瓶中,每个瓶子装0.4千克香油,学生计算得出需要6.25个瓶子,然后让学生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得出需要7个瓶子才能装完。
我把这种问题情境看作是在完成一个任务,只有7个瓶子能装完,也就是完成了任务,这里的小数部分需要向整数部分近一,得出取近似数的方法为“进一法”。
“进一法”解决的问题情境就是完成任务,保证整体的完整性。
2、在情境(二)中,25米长的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想清楚能包装几个礼盒,学生融入生活情境,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只能包装16个礼盒。
我做一适当引导,每个礼盒的包装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再包装不了一个,在这种问题情境下,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这节课小结达到了教学的高效,每个情境教学完一个知识小结,两个情境问题教学完成后做了一个对比小结,练习题完成后再进行归类小结,最后进行了全课小结,通过这些小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不足之处:
课前用“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引入新课,意在让学生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而学生对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我在处理这个问
题的过程中,没有点破,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习题设计量较大,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紧迫,习题的设计上也出现了重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