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集智能介绍
多智能体系统群集协同控制方法及应用
多智能体系统群集协同控制方法及应用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智能体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一种系统,应用广泛,在工业、军事、交通以及救援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是关键问题,如何使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实现群集协同控制,提高系统的性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集成促进控制策略的多智能体系统群集协同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介绍一下集成促进控制策略。
该控制策略利用了多个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整体性能的优化。
在该策略下,每个智能体都具有自主的状态和动态模型,同时也与群体中其他智能体保持联系,不断接收和传递信息,以实现群体中的协同行为。
基于集成促进控制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系统群集协同控制方法。
具体而言,该方法将群体控制问题分为两部分:全局控制器和局部控制器。
全局控制器主要用于定义群体的动态行为,并从整体上控制每个智能体的运动状态。
而局部控制器则通过控制每个智能体本身的状态和动态行为,实现了最终任务的完成。
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应用实例。
首先,针对无人机团队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结构和无人机聚类的群集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旨在最大化无人机团队的任务效能,实现更为准确和智能的目标跟踪。
其次,在救援领域中,本文将集成促进控制策略应用于地震救援任务中,通过优化准确性和响应速度,提高了救援行动的效能。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工业生产线控制、交通系统控制等。
综上所述,多智能体系统的群集协同控制方法在现代化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集成促进控制策略在其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和应用案例多样而广泛,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将继续跟进需求、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推动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群集智能技术简介
群集智能(Swarm intelligence, SI)是一种研究分散型的自组织系统中的集体行为的人工智能技术。
典型的群集智能系统由一群简单的主体构成,每个主体和其它主体以及它们的环境作局部的交互。
尽管通常没有集中控制机制来指示这些主体如何协作,但这些简单的局部交互行为通常能涌现出复杂的全局行为。
当前主要的几种群集智能方法包括蚁群算法和粒子群优化。
蚁群算法: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
它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初步的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针对PID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将蚁群算法设计的结果与遗传算法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具有一种新的模拟进化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预期的结果:各个蚂蚁在没有事先告诉他们食物在什么地方的前提下开始寻找食物。
当一只找到食物以后,它会向环境释放一种挥发性分泌物pheromone (称为信息素,该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挥发消失,信息素浓度的大小表征路径的远近)来实现的,吸引其他的蚂蚁过来,这样越来越多的蚂蚁会找到食物。
有些蚂蚁并没有象其它蚂蚁一样总重复同样的路,他们会另辟蹊径,如果另开辟的道路比原来的其他道路更短,那么,渐渐地,更多的蚂蚁被吸引到这条较短的路上来。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可能会出现一条最短的路径被大多数蚂蚁重复着。
原理:设想,如果我们要为蚂蚁设计一个人工智能的程序,那么这个程序要多么复杂呢?首先,你要让蚂蚁能够避开障碍物,就必须根据适当的地形给它编进指令让他们能够巧妙的避开障碍物,其次,要让蚂蚁找到食物,就需要让他们遍历空间上的所有点;再次,如果要让蚂蚁找到最短的路径,那么需要计算所有可能的路径并且比较它们的大小,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小心翼翼的编程,因为程序的错误也许会让你前功尽弃。
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
现代智能优化算法课程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学生姓名:学号:班级:2014年6月22日摘要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最优化求解问题十分普遍,在求解过程中,人们创造与发现了许多优秀实用的算法。
群智能算法是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智能优化算法具有很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全局收敛性好等。
群智能优化是智能优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人工生命,特别是进化策略以及遗传算法有着极为特殊的联系。
群智能优化通过模拟社会性昆虫的各种群体行为,利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合作实现寻优。
本文综述群智能优化算法的原理、主要群智能算法介绍、应用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群智能;最优化;算法目录摘要 (1)1 概述 (3)2 定义及原理 (3)2.1 定义 (3)2.2 群集智能算法原理 (4)3 主要群智能算法 (4)3.1 蚁群算法 (4)3.2 粒子群算法 (5)3.3 其他算法 (6)4 应用研究 (7)5 发展前景 (7)6 总结 (8)参考文献 (9)1 概述优化是人们长久以来不断研究与探讨的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领域。
很多实际优化问题往往存 在着难解性,传统的优化方法如牛顿法、共扼梯度法、模式搜索法、单纯形法等己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因此设计高效的优化算法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
随着人类对生物启发式计算的研究, 一些社会性动物( 如蚁群、蜂群、鸟群) 的自组织行为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这些社会性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个体的行为都很简单, 但当它们一起协同工作时, 却能够“突现”出非常复杂的行为特征。
基于此,人们设计了许多优化算法,例如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混合蛙跳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目前,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种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PSO)。
群集智能技术简介
群集智能技术简介群智能计算,又称群体智能计算或群集智能计算,是指一类受昆虫、兽群、鸟群和鱼群等的群体行为启发而设计出来的具有分布式智能行为特征的一些智能算法。
群智能中的“群”指的是一组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或间接通信的群体;“群智能”指的是无智能的群体通过合作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特性。
智能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和人工生命、进化策略以及遗传算法等有着极为特殊的联系,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群智能计算在没有集中控制并且不提供全局模型的前提下,为寻找复杂的分布式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基础。
对一般群智能计算,通常要求满足以下五条基本原则:邻近原则:群内的个体具有对简单的空间或时间进行计算和评估的能力;品质原则:群内的个体具有对环境以及群内其他个体的品质作出响应的能力;多样性原则:群内的不同个体能够对环境中某些变化做出不同的多样反应;稳定性原则:群内个体的行为模式不会在每次环境发生变化时都发生改变;适应性原则:群内个体能够在所需代价不高的情况下,适当改变自身的行为模式。
群智能计算现含蚁群算法、蜂群算法、鸡群算法、猫群算法、鱼群算法、象群算法、狼群算法、果蝇算法、飞蛾扑火算法、萤火虫算法、细菌觅食算法、混合蛙跳算法、粒子群算法等诸多智能算法。
下面对它们中间常用的一些重要算法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蚁群算法,受蚂蚁觅食过程及其通信机制的启发,对蚂蚁群落的食物采集过程进行模拟,可用来解决计算机算法中的经典“货郎担问题”,即求出需要对所有n个城市进行访问且只访问一次的最短路径及其距离。
在解决货郎担问题时,蚁群算法设计的虚拟“蚂蚁”将摸索不同路线,并留下会随时间逐渐消失的虚拟“信息素”。
虚拟的“信息素”会因挥发而减少;每只蚂蚁每次随机选择要走的路径,它们倾向于选择路径比较短的、信息素比较浓的路径。
根据“信息素较浓的路线更近”的原则,即可选择出最佳路线。
由于这个算法利用了正反馈机制,使得较短的路径能够有较大的机会得到选择,并且由于采用了概率算法,所以它能够不局限于局部最优解。
基于仿生学智能计算论文
基于仿生学的智能计算浅谈摘要:本文介绍了仿生学智能计算的自然及数学原理,同时分析了基于仿生学的智能计算的几种经典的算法,最后就仿生学智能计算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仿生;智能;算法;蚁群算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intelligent computing based on bionicszhang guangshun(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jiujianguniversity,jiujiang 332005,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bionics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natural,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based on bionic algorithm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everal classic,an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the direction of bionics made a personal opinion.keywords:bionic;intelligent;algorithm;ant colony algorithm;genetic algorithm;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一、仿生学智能计算的原理(一)自然原理。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出,大自然中的生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历万亿年的进化,在解决生存问题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智慧。
人类曾经根据鸟类的飞行发明了滑翔机;根据鱼类的游泳发明了潜艇等。
现在人们在智能方面也在向自然界学习。
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综述摘要:群集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 其理论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作为群集智能的代表方法之一,蚁群算法ACO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简称ACO) 以其实现简单、正反馈、分布式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蚁群算法是由意大利学者M. Dorigo 提出的一种仿生学算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蚁群算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在第一章里介绍了蚁群算法的思想起源及研究现状。
第二章详细的介绍了基本蚁群算法的原理及模型建立,并简要介绍了几种改进的蚁群优化算法。
第三章讨论了蚁群算法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展望。
关键词:群集智能,蚁群算法,优化问题1 引言1.1 概述人类的知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感悟,如天上的闪电,流淌的河流,挺拔的高山,汪洋的大海,人们从中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
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很多奇特的现象,水中的鱼儿在发现食物时总能成群结队,天上的鸟儿在迁徙时也是组成很多复杂的阵型,蚂蚁在发现食物时总能找到一条最短的路径。
无论鱼儿,飞鸟或是蜜蜂,蚂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看似庞杂的种群却又有着莫大的智慧,让他们能够完成一个个体所无法完成的使命。
整个群体好像一个社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对单个个体要求不高,诸多个体组合起来数量庞大,却极具协调性和统一性,这就是群智能。
群智能算法是利用其个体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单个个体的功能缺陷,使整个群体看起来拥有了个体所无法企及的能力和智慧。
单个个体在探索过程的开始都是处于一种盲目的杂乱的工作状态,因此这些个体所能找到的最优解,对于群体而言却并非是最优的而且这些解也都是无规则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体不断探索,单个个体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大量的个体却逐渐趋向于一个或一条最优的路线,原本杂乱的群体渐渐呈现一种一致性,这样整个群体就具有了寻找最优解的能力。
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
现代智能优化算法课程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学生姓名:学号:班级:2014年6月22日摘要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最优化求解问题十分普遍,在求解过程中,人们创造与发现了许多优秀实用的算法。
群智能算法就是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智能优化算法具有很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全局收敛性好等。
群智能优化就是智能优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人工生命,特别就是进化策略以及遗传算法有着极为特殊的联系。
群智能优化通过模拟社会性昆虫的各种群体行为,利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合作实现寻优。
本文综述群智能优化算法的原理、主要群智能算法介绍、应用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群智能;最优化;算法目录摘要 01 概述 (2)2 定义及原理 (2)2、1 定义 (2)2、2 群集智能算法原理 (3)3 主要群智能算法 (3)3、1 蚁群算法 (3)3、2 粒子群算法 (4)3、3 其她算法 (5)4 应用研究 (6)5 发展前景 (6)6 总结 (7)参考文献 (8)1 概述优化就是人们长久以来不断研究与探讨的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领域。
很多实际优化问题往往存在着难解性,传统的优化方法如牛顿法、共扼梯度法、模式搜索法、单纯形法等己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因此设计高效的优化算法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
随着人类对生物启发式计算的研究, 一些社会性动物( 如蚁群、蜂群、鸟群) 的自组织行为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这些社会性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个体的行为都很简单, 但当它们一起协同工作时, 却能够“突现”出非常复杂的行为特征。
基于此,人们设计了许多优化算法,例如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混合蛙跳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目前,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种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PSO)。
最新人工蜂群算法分析与实现毕业
人工蜂群算法分析与实现毕业人工蜂群算法分析与实现李林菲(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西安 710062)摘要:在了解蜜蜂采蜜原理和蜂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基本的人工蜂群算法,结合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将求解智力题的过程转化为蜂群寻找最优蜜源的过程。
针对智力题求解实例,用线程模拟不同角色的蜜蜂,模仿人工蜂群算法(ABCA)中各个蜜蜂并行地完成智力题求解。
在VC++6.0环境中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运算效率比单线程的算法明显高出十余倍。
关键词:人工蜂群算法;群体智能;组合优化1绪论群集智能优化算法起源于研究者们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和觅食行为的模拟。
它将搜索或者优化过程模拟为个体的觅食或者进化过程,使用搜索空间中的点模拟自然界中的个体;把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转化成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将个体的优胜劣汰过程或觅食过程类比为在搜索和优化过程中用较好的可行解取代较差可行解的迭代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生成+检验”特征的迭代搜索算法,是一种求解极值问题的仿生学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
1.1群体智能的产生针对自然界中一些社会性昆虫群体行为的不解,如蚂蚁和蜜蜂群体智能的来源,个体简单行为如何形成复杂的群体行为,成百上千的蜜蜂如何协调做出某个重要决定,是什么让一群鲱鱼在一瞬间改变行动方向,为什么蚂蚁数量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群体行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研究人员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图1 蚂蚁群体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黛博拉·M·戈登( Deborah M. Gordon)[9]博士在亚利桑那州沙漠对红蚁的观察和研究中发现,单个的蚂蚁并不聪明,聪明的是它们的群体。
蚂蚁通过触觉和嗅觉互相交流信息,后再做出决策。
对于下一步工作如何安排,则由整个蚁群决定,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个体。
这就是蚂蚁“群体智慧”的工作原理。
它们遵循简单的经验法则,个体以局部信息为行动依据,没有一个蚂蚁能够通观全局,也没有一只蚂蚁知道其他蚂蚁在做什么。
粒子群算法
智能优化计算
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1.1 粒子群算法的提出 ➢ 五年后,在国际上逐步被接受,并有大批不同 领域的学者投入该算法相关研究,目前已经成 为智能优化领域研究的热门
➢ 2003年,《控制与决策》第二期刊登国内第一篇 PSO论文——综述文章
8
历年发表论文的数目
2500
2328
2000
1500
xikd
)
c2 ra n d( ) ( p gbest
xikd )
xk 1 id
xikd
vk 1 id
i 1,2,, m; d 1,2,, D
惯性权重(续)
通过调节w值,可以控制PSO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
• w≥1:微粒速度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微粒发散。
• 0<w<1 :微粒减速,算法的收敛性依靠惯性权重c1和 c2 。
共性
(1)都属于仿生算法; (2)都属于全局优化方法; (3)都属于随机搜索算法; (4)都隐含并行性; (5)根据个体的适配信息进行搜索,因此不受函 数约束条件的限制,如连续性、可导性等; (6)对高维复杂问题,往往会遇到早熟收敛和收 敛性能差的缺点,都无法保证收敛到最优点。
PSO就是对鸟群或鱼群寻找食物这种群体行为的模拟。
单个鸟 整个鸟群
单个微粒
由多个微粒组 成的微粒群
一个微粒代表问题 的一个解
每个微粒都有一个 由被优化函数值决 定的适应值
鸟群寻找食 物的飞行策 略
鸟群行为
微粒位置和速 度的更新策略
PSO
13
每个微粒通过跟踪 自身找到的最好位 置以及邻域内其它 微粒找到的最好位 置,完成对整个搜 索空间的搜索
最大化问题
智能计算
智能计算也有人称之为“软计算”,是们受自然(生物界)规律的启迪,根据其原理,模仿求解问题的算法。
从自然界得到启迪,模仿其结构进行发明创造,这就是仿生学。
这是我们向自然界学习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仿生原理进行设计(包括设计算法),这就是智能计算的思想。
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如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技术和群集智能技术等。
1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理解基础之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行为的一种工程系统。
早在本世纪40年代初期,心理学家McCulloch、数学家Pitts就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第一个数学模型,从此开创了神经科学理论的研究时代。
其后,F Rosenblatt、Widrow和J. J .Hopfield等学者又先后提出了感知模型,使得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是神经元(神经细胞),它是处理人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
据神经生物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的一个大脑一般有1010~1011个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都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连接其他神经元的轴突和一些向外伸出的其它较短分支——树突组成。
轴突的功能是将本神经元的输出信号(兴奋)传递给别的神经元。
其末端的许多神经末梢使得兴奋可以同时传送给多个神经元。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来自其它神经元的兴奋。
神经元细胞体将接受到的所有信号进行简单处理(如:加权求和,即对所有的输入信号都加以考虑且对每个信号的重视程度——体现在权值上——有所不同)后由轴突输出。
神经元的树突与另外的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相连的部分称为突触。
2.1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神经元广泛互连而成的系统,它的这一结构特点决定着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速信息处理的能力。
人脑的每个神经元大约有103~104个树突及相应的突触,一个人的大脑总计约形成1014~1015个突触。
基于群体智能的自组织运动控制综述
基于群体智能的自组织运动控制综述张昭; 张天奇【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9(032)011【总页数】6页(P52-57)【关键词】群体; 群集; 群体控制; 群体智能; 协同控制; 群体优化算法【作者】张昭; 张天奇【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3; TP18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然界中生物群体的自组织运动现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研究群体内个体间的信息交互、高效的觅食行为以及较为省时省力的运动轨迹等群体特征。
生物群体的这种在种群演化过程中由环境选择遗传下来的个体之间通过交流协作达成群体行为一致性的能力,形成了与简单个体特性截然不同的群体属性甚至群体智能。
随着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逐渐揭示了群体自组织运动现象以及群体智能产生的奥秘[1],国内外学者将这种群体智能的思想应用于协同控制等领域推动了群体机器人以及群体控制系统的发展。
本文首先给出群体智能以及群集控制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国内外基于群体智能的自组织运动控制研究现状,最后给出了群体自主知运动控制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概念介绍从生态学上讲,所谓群体是指为了繁衍生息而集体存在于某一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集合。
群体是一种系统的表现形式,该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多个个体组成,通过相互之间的近距离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来形成某种统一的群体行为以及执行某种群体任务。
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合作,使得由行为简单且能力有限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涌现出个体所不具备的复杂的群体特征,如协调飞行的鸟群、共同抵御外部危险的鱼群、蚁群合作寻找食物、蜂群之间的觅食信息交互以及构建复杂度很高的蜂窝等。
鸟群和鱼群通过局部感知的间接信息交流最终实现一致性的群体运动行为。
由于没有集中控制,群体的结构更偏向于松散,使得个体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运动轨迹从而达到鸟群飞跃避障物、鱼群躲避捕食者甚至围猎食物等行为。
彻底明白Zigbee术语——群集(Cluster)、端点(EndPoint)等
彻底明白Zigbee术语——群集(Cluster)、端点(EndPoint)等在学习zigbee协议栈的时候经常看到应用程序、zigbee设备对象(ZDO)、节点、设备、端点、群集、属性、绑定、寻址等一下zigbee 术语,不知道这些zigbee术语是表示什么,是如何定义的,是如何区分的,是如何划分的以及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一切的一切全不知道。
网上也有很多zigbee术语的讲解,不知道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本身这个就是很难理解,太过于抽象呢?一、属性属性Attribute是一个反映物理数量或状态的数据值,比如开关值(On/Off)、灯的状态值(On/Off)、温度值、百分比等等二、群集,或称为簇群集Cluster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属性(attribute)的群集。
简单的说,群集就是属性的集合。
每个群集都被分配一个唯一群集ID且每个群集最多有65536个属性。
比如一个群集包含了不同情况下的开关、不同情况下的灯、不同情况下的温度值、不同情况下的百分比等等三、设备描述设备描述Device DescripTIon是指一个大型目标应用的一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群集四、端点端点EndPoint是协议栈应用层的入口,即入口地址,也可以理解应用对象(ApplicaTIon Object)存在的地方,它是为实现一个设备描述而定义的一组群集。
每个Zigbee设备可以最多支持240这样的端点,端口0用于整个Zigbee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端点0与Zigbee堆栈的其他层通信,从而实现对这些层的初始化和配置。
附属在端点0的对象被称为Zigbee设备对象(ZDO)。
端点255用于向所有端点的广播,端点241~254是保留端点。
五、配置文件配置文件Profile可以理解为共同促进交互式应用的多个设备描述项的集合。
定义了属性。
浅谈智能计算
– 一群蚂蚁随机出发找食物 – 遇到大食物, 先调整方向 使食物处在自己和目标之间 – 推动食物 – 群体推动,计算其合力……
例
•阿尔伯塔大学设计几个小机器人共同推盒子的实验
3.1.5. 任务分配问题 在蚁群中, 蚂蚁的职责分工明确 蚁皇 工蚁 设计了求解分配问题的蚂蚁算法 并应用于 用于求解任务分配问题 汽车喷漆问题
1. 证明规划算法与SVM算法的等价性 2. 给出求解最大边缘解的多项式算法和几何算法 3. 给出核函数存在性的证明 4. 给出求解核函数的 多项式 的算法 5. 研究支持向量认配核函数的关系 证明 样本集中的任何非空子集 D,均存在一核函数, 其 支持向量集恰等于 D 这个结论大大出乎意料 因为原先大多数人都认为支持向量集是样本集中相对稳定的子集. 我们的结论深刻揭示了核函数与支持向量集之间的关系 6. 给出构造性的核函数算法 以上的研究推动了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我们对群体智能的研究 别开生面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研究群体智能 提出生物进化观 点
3.2.2 进化的观点 我们别开生面,从进化的过程来理解群体智能的现象, 我们认为 1 人与蚂蚁都是从共同的 祖先进化来的 一支进化成高等动物 包括人及其大脑 一支进化成群居昆虫 如蚁群等,故 其中必有共同之处
2 人的智能是人的脑袋的功能的表现, 那么将群体 如蚁群 看成是离散的脑袋 脑袋 可看成是连接的群体 那么 它具有 智能 就不奇怪了
•一群蚂蚁由Α点同时出发 进行漫游 倾向选较近的城市 •把所有城市都游过后 返回 并留下外激素 其量与路程长度成反比 •所有蚂蚁都返回后 图上留下外激素的标志 •进行第二轮的漫游 倾向选激素多的路径 ……..
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
现代智能优化算法课程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学生姓名:学号:班级:2014年6月22日摘要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最优化求解问题十分普遍,在求解过程中,人们创造与发现了许多优秀实用的算法。
群智能算法是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智能优化算法具有很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全局收敛性好等。
群智能优化是智能优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人工生命,特别是进化策略以及遗传算法有着极为特殊的联系。
群智能优化通过模拟社会性昆虫的各种群体行为,利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合作实现寻优。
本文综述群智能优化算法的原理、主要群智能算法介绍、应用研究及其开展前景。
关键词:群智能;最优化;算法目录摘要11 概述22 定义及原理22.1 定义22.2 群集智能算法原理33 主要群智能算法33.1 蚁群算法33.2 粒子群算法53.3 其他算法64 应用研究75 开展前景76 总结8参考文献81 概述优化是人们长久以来不断研究与探讨的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领域。
很多实际优化问题往往存在着难解性,传统的优化方法如牛顿法、共扼梯度法、模式搜索法、单纯形法等己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因此设计高效的优化算法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
随着人类对生物启发式计算的研究, 一些社会性动物( 如蚁群、蜂群、鸟群) 的自组织行为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这些社会性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个体的行为都很简单, 但当它们一起协同工作时, 却能够"突现〞出非常复杂的行为特征。
基于此,人们设计了许多优化算法,例如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混合蛙跳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目前,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种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PSO)。
2 定义及原理2.1 定义群集智能优化算法源于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或觅食行为的模拟。
什么是群体智能(集群智能)?蜂群思维?
什么是群体智能(集群智能)?蜂群思维?群体智能(Swarm/collection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来自对自然界中昆虫群体的观察,群居性生物通过协作表现出的宏观智能行为特征被称为群体智能。
集群智能(Swarm Intelligence)在某群体中,若存在众多无智能的个体,它们通过相互之间的简单合作所表现出来的智能行为。
工作原理互联网上的交流,不过是更多的神经元连接(人脑)通过互联网相互作用的结果,光缆和路由器不过是轴突和突触的延伸。
从自组织现象的角度上看,人脑的智能和蚁群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单个神经元没有智能可言,单个蚂蚁也没有,但是通过连接形成的体系,是一个智能体。
集群智能主要表现为( 1) 邻近原则( Prox imityPrinciple) ,集群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和时间计算;( 2) 品质原则( Quality Principle) ,集群能够响应环境中的品质因子;( 3) 多样性反应原则( Principle of Diverse Response) ,集群的行动范围不应该太窄;( 4) 稳定性原则( Stability Principle) ,集群不应在每次环境变化时都改变自身的行为;( 5) 适应性原则( Adaptability Principle) 在所需代价不太高的情况下,集群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改变自身的行为。
这些原则说明实现群体智能的智能主体必须能够在环境中表现出自主性、反应性、学习性和自适应性等智能特性。
主要模式目前,集群智能主要有两种算法模式,分别是蚁群算法( Ant Colony System, 简称ACS) 和微粒群优化算法( Particle Sw arm Opt imization, 简称PSO) 。
基本特点( 1) 控制是分布式的,不存在中心控制。
因而它更能够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即不会由于某一个或几个个体出现故障而影响集群对整个问题的求解。
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和关键技术解析
0引言1903年莱特兄弟设计了第一架现代意义的飞机,并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飞行,自此空中飞行器的发展大幕徐徐拉开。
早期的飞行器大都需要飞行员驾驶,在恶劣环境或执行危险任务的场合,人们开始希望人无需驾驶飞机就能随意控制飞机按照既定航线飞行并完成特定任务,这也是催生无人飞行器诞生的最初动机。
无人飞行器也称无人飞行系统或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
从人机的位置关系角度出发,可以简单地将无人机定义为没有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最初的英文即是Pilotless Aircraft[1]。
2005年美国防部颁布的《无人机路线图2005~2030》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这一术语,此后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2]。
狭义上讲,无人机是一种可以在人为控制下自主飞行并能完成特定飞行任务的无人直接操控的飞行器[3]。
无人机的典型特征是[4]:飞行器上没有驾驶人员,并能完成人为指定的飞行任务。
由于很多遥控航空模型飞机只是通过人的操纵在视距内进行表演娱乐活动,因此普遍认为遥控航模飞机不属于无人机范畴。
1系统分类无人机是一种典型的自主式无人驾驶系统,主要包括飞行器平台、控制站、通信站与发射回收装置四大部分[5]。
无人机的起飞(发射)方式主要有滑跑起飞、轨道发射和空中投放。
无人机的回收方式包括自动着陆、降落伞回收和拦截网回收等。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无人机的演变和发展是全方位的,已形成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现代无人机家族。
目前,对于无人机的分类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
传统的分类方法中有按重量、大小分类的,也有按照航程、航时进行分类的,还有按照用途、操控方式和飞行模式分类的[5]。
无人机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其飞行操控方式的变化。
按照无人机飞行控制方式的不同,无人机大致可以分类为:遥控无人机、遥控半自动无人机、全自动无人机、全自动加局部自主无人机、全自主无人机。
目前,全自主飞行无人机仍处于开发实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Where i is the particle, • 1,2 are learning rates governing the cognition and social components • Where g represents the index of the particle with the best p-fitness, and • Where d is the dth dimension.
100
5000 最佳解
2014-1-3
837.911535
837.965771 837.9658
400 1 4 16 64 256 1024 4096
26
人工鱼
涂晓媛
获得了1996 ACM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2014-1-3
27
人工鱼
涂晓媛
2014-1-3
28
2014-1-3 4
研究意义-群体智能的特点
• 分布式:能够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工作 状态; • 鲁棒性:没有中心的控制与数据,个体的 故障不影响整个问题的求解; • 扩充性:个体的增加,系统的通信开销增 加小; • 简单性:个体简单,实现也比较简单。
2014-1-3 5
蚂蚁寻பைடு நூலகம்最短路径原理
外激素多的短路径 将吸收更多的蚂蚁, 反过来,更多的蚂 蚁在短路径上会留 下更多的外激素, 加上外激素挥发效 应,最后,蚁群都 选择了最短路径。 A)蚁群到达决策点。 C)下方短路径蚂蚁到达 相反方向的决策点的时 间早于选择上方长路径 的蚂蚁。 2014-1-3 B)一些蚂蚁选择上方路径,一些蚂 蚁选择下方路径。选择是随机的。
2014-1-3 13
速度更新
Vid w Vid c1 Rand() ( pid xid ) c2 Rand() ( p gd xid ) xid xid Vid Vid :每一Particle在第d维之速度
i:Particle之编号 d:维度
背景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成群的鸟、鱼或者 浮游生物。这些生物的聚集行为有利于它 们觅食和逃避捕食者。它们的群落动辄以 十、百、千甚至万计,并且经常不存在一 个统一的指挥者。
它们是如何完成聚集、移动这些功能呢?
2014-1-3
1
2014-1-3
2
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
2014-1-3
2014-1-3
11
特点
• • • • 分布式搜寻 具记忆性 组件较少,容易实现 适合在连续性的范围内搜寻
2014-1-3
12
演算法介绍
• 每个寻优的问题解都被想象成一只鸟,我 们也称为“Particle”。 • 所有的Particle 都有一个fitness function 以判 断目前的位置之好坏, • 每一个Particle必须赋予记忆性,能记得所搜 寻到最佳位置。 • 每一个Particle 还有一个速度以决定飞行的 距离与方向。
演算法流程
1.Initial
将群族做初始化,以随机的方式求出每一Particle 之初始位置与速度。 2.Evaluation: 依据fitness function 计算出其fitness value 以作为判断每一Particle之好 坏。 3.Fine the Pbest: 找出每一Particle 到目前为止的搜寻过程中最佳解,这个最佳解我们 将之称为Pbest。 4.Fine the Gbest: 找出所有Particle 到目前为止所搜寻到的整体最佳解,此最佳解我们 称之为Gbest。 5.Update the Velocity: 依据式(1) 与式(2) 更新每一Particle之速度与位置。 6. 回到步骤2. 继续执行,直到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或符合终止条件 为止。
2014-1-3
8
算法介绍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在随机的搜索食物。 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 食物在那。但是它们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距离食 物还有多远。
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 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 周围区域。
2014-1-3 9
算法介绍
抽象: 鸟被抽象为没有质量和体积的微粒(点),并延 伸到N维空间,粒子I 在N维空间的位置表示为矢量 Xi=(x1,x2,„,xn),飞行速度表示为矢量Vi= (v1,v2,„,vn),每个粒子都有一个由目标函数决 定的适应值(fitness value); 并且知道自己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好位置 (pbest) ;除此之外,每个粒子还知道到目前为止 整个群体中所有粒子发现的最好位置(gbest) (gbest是pbest中的最好值)。 粒子怎么样到达下一步的运动?
j allowedk otherwise
τ ij(t)为t时刻边e(i,j)上外激素的强度
算法介绍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一种进化计算技 术(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由Eberhart博士 和kennedy博士于1995年提出 (Kennedy J, Eberhart 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1995.1942~1948.)。源于对鸟群捕 食的行为研究。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群体中个体 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
24
搜寻过程-经过500代
2014-1-3
25
搜寻结果
移动次数 0 5 10 15 20 搜寻结果 416.245599 515.748796 759.404006 793.732019 834.813763
850 800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sample.dat"
人工鱼
涂晓媛
2014-1-3
29
人工鱼
涂晓媛
2014-1-3
30
人工鱼
涂晓媛
2014-1-3
31
THANK YOU!
QUESTIONS!
2014-1-3 32
2014-1-3
10
粒子群优化
• 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又称微粒群算法, 是由J. Kennedy和RC Eberhart等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演化 机制。 粒子(particle)”是一个折衷的选择,因为既需要 将群体中的成员描 述为没有质量、没有体积的,同时也需要描述它的速度和加速状态。 •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pplies to concept of social interaction to problem solving. • It was developed in 1995 by James Kennedy and Russ Eberhart [Kennedy, J. and Eberhart, R. (1995).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99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 pp. 1942-1948, IEEE Press.] (/members/payman/swarm/kennedy95ijcnn.pdf )
(1) (2)
w :Inertia Weight c1、c2:学习 Rand():一介于0至1的随机数 Pid :每一Particle到目前为止,所出現的最佳位置 Pgd :所有Particle到目前为止,所出現的最佳位置 xid :每一Particle目前之所在
14
2014-1-3
2014-1-3 17
搜寻过程-最初状态
2014-1-3
18
搜寻过程-经过5代
2014-1-3
19
搜寻过程-经过10代
2014-1-3
20
搜寻过程-经过15代
2014-1-3
21
搜寻过程-经过20代
2014-1-3
22
搜寻过程-经过25代
2014-1-3
23
搜寻过程-经过100代
2014-1-3
2014-1-3 15
粒子群优化:
Swarm Search
• Actually, we must adjust the v-vector before adding it to the x-vector as follows:
– vid = vid + 1*rnd()*(pid-xid) + 2*rnd()*(pgd-xid); – xid = xid + vid;
3
研究意义-群体智能概念
• 群体智能这个概念来自对蜜蜂和蚂蚁的观察。一 组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或者间接通信(通过 改变局部环境)的主体,这组主体能够合作进行分 布问题求解 。 • 任何启发于群居性昆虫群体和其它动物群体的集 体行为而设计的算法和分布式问题解决装置都称 为群体智能。 • 群体智能在没有集中控制并且不提供全局模型的 前提下,为寻找复杂的分布式问题的解决方案提 供了基础。
2014-1-3 16
Schwefel's function
f ( x) ( xi ) sin( xi )
i 1 n
where 500 xi 500 global minimum f ( x) = n 418.9829; xi = 420.9687, i = 1 : n
D)短路径上外激素以较高的速度 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