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村支书带头致富促发展先进事迹材料
![村支书带头致富促发展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77f024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0.png)
村支书带头致富促发展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带头致富促发展先进事迹材料近年来,我所在的岭南乡小村庄迎来了一位年轻有为的村支书——彭国华。
他只有三十多岁,但他拥有着充沛的精力和高超的管理能力,带领全村村民打破了原来单一经济的局面,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下面,我将介绍他的先进事迹。
一、村庄的初展彭国华在2012年担任村支书,他发现村庄当时陷入一种单一的“农业经济”中。
村庄的初夜盲目地发展农业,而荒芜了其它产业。
由于缺乏新的操作思路,村庄经济日渐衰弱,村民们的生活状况也日益恶化。
针对这一情况,彭国华当即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联系了省、市政府寻求政策支持,为村庄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崭新之路。
然后,他开始向村民宣传调查田野,了解村庄的实际情况。
最后,他主动发起村民合作社,着手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二、发展多元化经济这些年,彭国华带领全村村民在禽畜养殖,果蔬种植,田地改造,以及旅游服务方面发力。
同时,他积极引进了送水上门公司进村开展水源加工,并率先尝试了电商销售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在全国市場推广了“蜂蜜红薯”。
在多元化经济的同时,彭国华还顾及到了群众的实际需求。
他大力推进社会事业,积极倡导爱国卫生情感,让大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治理,建立了小水库、健身动员场等社会设施。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彭国华在乡村工作之初,在许些村民看来,他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权威。
但他完全不屑这样的眼光,他反而以最实际的行动让人们知晓他的实力。
他用实际工作,为自己在乡村工作站稳脚跟。
处理好每件工作并能够完美地推动下去,从而在人们当中获得了众多的赞誉和支持。
当遇到无穷无尽的困难时,彭国华也仍旧坚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种植中,他选择种植久负盛名的蜂蜜红薯,并在推销中穿行业对手之中,始终坚持推广真材实料的品质,逐渐树立依托品质的绝对市场领导地位;在发展旅游中,彭国华始终坚持“水清山川美,食益健康强”的核心理念,一步步将岭南乡打造成对游客最为热门的国内旅游景点。
致富路上的“牛”书记-记大洼镇公安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志
![致富路上的“牛”书记-记大洼镇公安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志](https://img.taocdn.com/s3/m/0c94ae21192e45361066f5b2.png)
致富路上的“牛”书记——记大洼镇公安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志‚‘牛’书记就是‘牛’!‛在昌图县大洼镇,一提起公安村的拓荒者和领路人——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志,当地的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带领群众养牛致富的事迹赞不绝口,语气里满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憨厚的外表,朴实的衣着,黑瘦的脸庞上显出刚毅、稳健,炯亮的眼睛里藏着机灵、睿智。
没有华丽和闪光的语言,却有如诗如画的梦想和憧憬;没有丝毫的做作与张杨,只有实实在在的心血和汗水。
之所以说李文志‚牛‛,是因为他把公安村从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被传统生活禁锢的贫穷村、落后村,带成了一个交通便利、百姓富足的文明村、先进村。
近八年来,公安村人把这片昔日的穷土地闹腾得热火朝天,一栋栋牛舍整齐排列,一条条机耕路四通八达,一幢幢瓦房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公安村终于凌空飞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昌北肉牛养殖第一村‛。
上任横下一条心:‚拔掉穷根,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公安村有687户,2438口人,耕地面积10687亩。
多年来,村民们以种植玉米为生,生活水平始终没有大的提高,零星的几个养猪户,经济效益也不高,全村年人均纯收入总是在1000元左右徘徊,是远近出了名的穷村。
咋样才能摘掉穷村的厚帽子?以后咋干?路咋走?思路是啥?上任伊始的李文志在苦苦思索着:大伙儿整天泡在地里伺候庄稼,要是不干点家庭副业,啥时候也富裕不起来。
自己作为村支书,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法子带领群众摆脱贫困。
‚地薄,收入少,就先从养牛开始!‛自己有养黄牛的经验,不妨先从这里着手。
于是,他挨家挨户走访动员,可很多农户对于养牛项目不看好,都抱着观望的态度,没有几户报名。
但村民们迫切想发家致富的心情却被李文志看在了心里,这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在农村,老百姓不懂得太多的大道理,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他带领村班子身先示范,号召党员带头养牛,并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先后到西丰、开原、沈阳、梨树、长春等省内外养殖业发展较快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肉牛育肥养殖新技术。
最新-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材料 精品
![最新-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材料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b1e91441eb91a37f1115c81.png)
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材料真情献沃土——记界首市邴集乡邴集村党总支书记张文芝邴集村位于界首市西北部,西临河南省沈丘、郸城两县,全村人口5010人,党员96名,耕地5020亩,地理位置偏僻,素有“犬吠听两省、鸡鸣闻三县”之称。
正是这个偏远村,几年来以经济发展为龙头,突出农民增收,村里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先后获得阜阳市“小康示范村、科技兴农示范村”、界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基层优秀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等桂冠。
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全村人均经济收入5500元,达到了五年内翻一番的目标,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生态村,切实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些多亏了他们的创业带头人,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芝同志,张文芝,男,1963年出生在邴集乡西张村,1979年以三分之差中考落榜后,立志在农村开创一片新天地,1996年经村民选举和上级党组织的任命,他出任邴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张文芝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反复论证,确立了立足邴集抓农业,走出邴集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稳农强商兴林重牧抓劳务”的发展格局,带领全村人民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邴集村。
一、夯基础,打造两委“硬班子”农村要想富,主要靠支部。
堡垒要坚固,关键看干部。
多年来,张文芝十分重视总支建设这个基础工作。
选好配强村两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和议事规则,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及时做到查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助困难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做好意见户的思想工作,做到困难不上交,矛盾不出村,把意见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构建了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和谐邴集村。
二、谋发展,带领群众共致富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多年来,张文芝认准了这个理,靠科技致富,靠项目发展的观念,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
一是立足本村实际,发展科技型新农村。
早在1997年该村就在界首市率先突破了粮食亩产1000公斤记录,小麦单产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曾连续四年荣获阜阳市“小麦高产开发”奖。
记村党总支书记带头致富事迹材料
![记村党总支书记带头致富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16d0c01d1f34693dbef3e2b.png)
Word文档仅供参考Word文档仅供参考记村党总支书记带头致富事迹材料致富路上领头人——记XX镇XXX村党总支书记XXXXXX是一具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土生土长的高中生,自他从事村委会工作以来,就没有图私利,别计较个人得失,时间在与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为着全村委会经济和社会的进展,群众的脱贫致富而孜孜别倦的奋斗着,他为群众办事总是有着一颗酷热的心,在他所走过的人一辈子道路上,普写下了一道道金光闪闪的人一辈子辉煌。
几曾咨询时,XXX村由于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对森林进行滥砍滥伐,人民生产日子环境别断恶化。
面对这些,XXX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并进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多少个日日夜夜,X支书思找解决群众能源困难的有效途径,最后的想法是大搞沼气池和小水窖建设。
但是怎么样才干实现心中的愿望呢?固然是积极自上级党委、政府争取扶贫资金和货物,带领群众投工投劳搞建设,才干从全然上解决咨询题。
今年,乘着扶贫三项工程建设大会战实施的机遇,经过积极争取,今年全村委会建成沼气池131口,建设小水窖138口,建水浇池84口,所有工程全部经过县、镇检查验收,合格率均达100%,在沼气池的带动下,农户生猪养殖规模别断扩大,户均生猪存栏达6头以上,在水浇池和小水窖建设的带动下,农民主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进展三七、烤烟、经济林果等产业。
目前这些实施扶贫项目的村寨逐步驶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看到成绩,XXX书记没有沾沾自喜,他和班子成员清醒地认识到,XXX村委会需要解决的情况还不少,扶贫攻坚工程和需要探究的不少,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更加努力,经过努力,进展今年实现人均有粮375公斤,比上年增1公斤。
人均纯收入1100元,比上年增50元,这些指标都还属于贫困指标,村委会没有什么理由值得庆幸,他和班子成员也可不能妄自菲薄。
我们相信,在将来的工作中,X书记一定会与班子成员一道,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团结和带领全村6000多群众,在小康社会建设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记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致福的领头燕
![记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致福的领头燕](https://img.taocdn.com/s3/m/4164021fa8114431b90dd86b.png)
种养致富的领头人——记巴州镇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王怀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时尚与追求。
巴州镇杨家湾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怀祥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做出了榜样。
今年43岁的王怀祥原任杨家湾村委会主任,2007年4月起担任新组建的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他坚持依靠科技,勤劳致富,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天职,为实现全村百业兴旺、百姓安康、村富民殷而不懈追求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业绩。
先后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平安村、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受到县委、镇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王怀祥历来是拼打降苦,勇于创新思维的人。
他初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在原联合乡碳化镁厂上班,曾是村里少有的能人。
在担任杨家湾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后,一度认为,既然当上了村里的主要干部,任务就是做好行政工作,于是对勤劳致富的事有所忽视。
一次,一名村干部与一名普通村民的谈话,给了他深深的触动与启发。
某干部家中除了几亩责任田,什么副业也没有,他到一个农户家催收上缴,看到这户人家鸡多、猪肥,一片忙碌繁荣景象,带有几份嫉妒的口吻说他家搞得不错,那村民快人快语半开玩笑而又毫不客气的说,要是都象你家那样,除了养几个人,什么畜禽都不养,人倒是快活,但想花钱就没门了。
那名干部很是尴尬,这短短的一幕让他思绪万千,甚至辗转反侧,彻夜难眠,逐渐悟出了一条道理:新时期的村干部就是要由“行政型”向“经济型”“市场型”转变,不能带头致富,就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钱,在群众中就缺少了威信,到头来,就有愧于支书的职务和称号,有负于群众的期望。
从而他在深层次上感到了肩上的压力。
于是,王怀祥一方面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一方面起早贪黑,安排好家中的农业生产、如退耕还林地补植补种、小麦、油料作物、脱毒马铃薯等种植。
杨家湾村是山大沟深的边缘村之一,王怀祥动员妻子,刻苦钻研农业技术,在自家代销各类畜禽饲料,进行技术辅导,也能获取一定的服务费。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致富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17e58cbdd36a32d727581a9.png)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致富先进事迹材料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致富先进事迹材料蜜山市柳毛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翟友财先进事迹翟友财,男,汉族,黑龙江省密山市柳毛乡团结村农民,1970年7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带头创办粮食仓储加工企业,成为推动黑龙江省兴凯湖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
2021年,他怀着让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专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心带领乡亲们开始二次创业: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大雁特色规模养殖、新建粮食仓储加工项目等,走出了一条新的产业致富路,贫困落后的团结村成为远近有名的文明村、富裕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他本人2021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1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抓经济兴产业,他是带动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经过深入考察、对接专家,2021年他带领团结村利用村里三资清理收回的荒山,引进外地能人,投资220万元建设大雁养殖繁育基地,带动全村发展以大雁为主的畜禽规模养殖,带动全村7户贫困户实现户年均增收5000元。
基地孵化雁雏1万只,溜达鸡、野鸭、火鸡等5000只。
为带动产业发展,村里无偿提供荒山作为养殖场地,无偿投资6万元帮助安装动力电、打机井,翟友财个人提供了30万元无息借款作为启动资金。
为确保养殖项目做大做强,翟友财聘请专家进行了全程指导,并从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制定了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几年来,翟友财带领团结村发展订单农业1.5万亩,全村90%的耕地实现订单生产,农民年可增收60余万元;利用废弃土地引进投资2200万元的粮食加工项目,年加工玉米、水稻3万吨,带动3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
翟友财接任支书时,村集体账上一分钱没有,只有13.8万元外债。
围绕增收,翟友财不怕得罪人,组织对过去不合理的资产、资源发包开同开展清理,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
改善村容村貌,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热心人。
农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b1b8be3c1c708a1284a44b7.png)
农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镇寺**村党支部书记***,自20XX年5月上任以来,以改变寺**村落后面貌为己任,深入全村实际,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寻找出适合其村发展的路子,一年多来,带领村两委干部以为民办实事,带领群众致富,创建文明生态村为突破口,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走在全镇前列,起到了模范村的典型带动作用。
一、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曹书记上任尹始,寺**村干群关系紧张,村内混乱,于是在村干部中开展了“一整顿两提高”活动.一整顿就是整顿村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首先以身作则,时刻以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份,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方针,生活中严于律己,以“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抽村民一支烟”为自身的座右铭;两提高就是提高村干部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提高村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带头并要求班子成员切实履行村干部的职责,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利用上党课的时间,不断学习国家的政策方针,科学文化知识,以此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增强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为民所想干实事,无私奉献搞创建***带领干部、党员在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等不靠,结合本村实际,自筹资金25万元,发动义务工1500余人次,积极走自主创建之路,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收到较好效果。
1、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20万元,硬化村内路面5684平米,安装路灯30盏;栽植绿化苗木4000余棵;清运垃圾、杂物200多方,粉刷墙壁1300平米,设立垃圾点2个,建立垃圾集中填埋场1个;投资4000元重新整修了村两室。
2、制度建设。
制定了卫生保洁、绿化树木管理等制度,并成立了卫生保洁组织和专门的垃圾清运队伍,负责全村卫生的巡查和维护,消除了村内“六乱”现象。
履职尽责汗水浇灌致富花(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履职尽责汗水浇灌致富花(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e47938471fe910ef12df833.png)
履职尽责汗水浇灌致富花------记新源镇夏尔宗村党支部书记昂热项热,男,藏族,自2004年起任新源镇夏日宗村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该同志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及先富起来的人,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村民的挚爱,带领当地群众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走上富裕路,被当地牧民群众称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领头雁。
一、认真履职、团结干事,努力推进村域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带领群众致富,是他在基层来工作的目标。
在牧区生活成长的他,深知牧民最需要的是致富途径,需要的是引路人。
工作中,他把如何带领牧民群众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尺子,将心思放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他时刻关注群众的呼声,走家串户,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群众的心声,定时召集“两委”班子成员召开会议,研究村民致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在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同时,认真履行着人大代表极建言献策的职能,并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先后解决了村通电、通路、饮水管道维修、低保扶贫等项目建设,在村级基础设施发展建设中发挥了有力推动作用。
二、多措并举、普及科普知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帮扶群众致富的过程中,他深深感到掌握科技的重要性,牧业发展,科技先行。
必须让群众换脑子,增强致富本领。
为将科普知识灌输到全村每一个牧民群众之中,使他们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和理念,通过普及科普知识,提高牧民的科学素质,改变牧民的传统观念,增强牧民群众的养殖技能。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先后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开展科普工作宣传。
一是利用报刊栏,采取专期展览的方法,将科技报刊、科技有关数据进行专栏展传授饲养方法及饲喂技术,进行程序化防疫知识培训,重点抓防疫和检疫工作,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二是在镇政府的组织下,先后赴民和大通等地育肥基地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并将他多年来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饲养方法、养殖技术、防疫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周边的群众,带动全村村民科技致富。
支部书记的事迹材料 履职尽责汗水浇灌致富花(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精品
![支部书记的事迹材料 履职尽责汗水浇灌致富花(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b8223a0cc22bcd126ff0c92.png)
支部书记的事迹材料履职尽责汗水浇灌致富花(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认真履职、团结干事,努力推进村域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带领群众致富,是他在基层来工作的目标.在牧区生活成长的他,深知牧民最需要的是致富途径,需要的是引路人.工作中,他把如何带领牧民群众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尺子,将心思放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他时刻关注群众的呼声,走家串户,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群众的心声,定时召集两委班子成员召开会议,研究村民致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在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同时,认真履行着人大代表极建言献策的职能,并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先后解决了村通电、通路、饮水管道维修、低保扶贫等项目建设,在村级基础设施发展建设中发挥了有力推动作用.二、多措并举、普及科普知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帮扶群众致富的过程中,他深深感到掌握科技的重要性,牧业发展,科技先行.必须让群众换脑子,增强致富本领.为将科普知识灌输到全村每一个牧民群众之中,使他们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和理念,通过普及科普知识,提高牧民的科学素质,改变牧民的传统观念,增强牧民群众的养殖技能.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先后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开展科普工作宣传.一是利用报刊栏,采取专期展览的方法,将科技报刊、科技有关数据进行专栏展传授饲养方法及饲喂技术,进行程序化防疫知识培训,重点抓防疫和检疫工作,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二是在镇政府的组织下,先后赴民和大通等地育肥基地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并将他多年来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饲养方法、养殖技术、防疫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周边的群众,带动全村村民科技致富.三是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型牧民入手,以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学习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技普及,组织牧民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增强牧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加大实用技能、现代企业管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牛羊育肥、种马养殖、摩托车、汽车维修、服务技能等技术培训,邀请镇兽医站专业人员和镇畜牧干事到村里做关于牲畜防疫防病、国家惠牧政策和牧业发展方向等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全村广大牧民群众学文化、学科技的热情不断高涨.三、依托科学技术,为群众谋利益,为村民干实事要发展就要有目标,要发展就要团结.村民信任我,我也要对得起村民他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深知发展生态畜牧产业,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2001年他赴海南州共和县恰卜镇草原站学习育肥技术八年之久,回村后,利用所学知识,自己试行建起了育肥点,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育肥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他以自己为例不断鼓励和引导周围牧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2019年初他自筹10万元,带领3家特困户搞起了育肥养殖场,在政府的帮助下,当年养殖场纯收入达56982元.2019年10月在在昂热的带动下,以梅陇模式为学习榜样,依托原有的养殖场,第八牧业社25户牧民共同出资入股成立了天鑫畜牧业经销专业合作社.经过半年的努力,合作社现已建成了以藏羊、牦牛设施育肥为主导,奶牛、种马饲养、畜产品初加工、销售为附属的畜牧经销专业合作组织.在2019年推行生态畜牧业工作中,他积极宣传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好处,并带头加入合作社,推动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他经常深入牧户,实地了解情况,结合各牧户所处地理环境、气候、草场类型,调整畜牧业结构,重点在结构调整、抗灾保畜、良种引进等关健性措施的落实上下功夫,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大胆采取社、牧户各合一点的办法,从外地引进170只山羊下发给贫困牧户进行帮扶,对困难牧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并组织协调各牧户之间也进行调换优质种畜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使全社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山羊个体产绒量由2000年的250克增加强到450克.新源镇第八牧业社于2019年冬季遭受雪灾,面对灾情,牧业社先后向上级争取救灾资金2.8万余元,为牧民发放饲料草料3万斤,有效扶持了群众的抗灾保畜,减少了畜牧业和产的损失.四、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致富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在引导群众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在工作中,他以创十星文明户为切入点,积极倡导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弘扬社会正气,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了群众思想。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事迹材料(完整版)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事迹材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2e882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c.png)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事迹材料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事迹材料眼前的XXX身材瘦小,但让人更多地感觉到了她的干练,今年已过花甲的她,在农村基层工作岗位上走过了多年。
多年里,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一步一个脚印,甘为奉献,带领着村民一步一步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为工作,她心甘情愿而无怨言泸溪县潭溪镇大陂流村坐落在峒河岸边319国道旁,是苗族聚居地,全村有近00人,村情复杂。
1995年,XXX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此之前,她还担任过村主任。
当村干部,在处理村务的时候,总免不了要得罪一些人,为此,也会招来不少麻烦。
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历,其中的辛酸喜乐,XXX感慨万千。
00年,有人将她在山上砍好的多捆柴火全部烧掉,她知道这是有村民因为对计划生育认识不足,用这种方式来泄私愤。
她没有过多理会,只是更加仔细耐心地去做好这方面工作,争取早日转变村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
16年,因为库区淹没补偿款不能及时到位,许多村民情绪激动,纷纷指责是村干部无能,有的甚至说是村干部挪用了大家的钱。
不用解释,把事办好了再说。
在村支两委班子召开会议时,她这样告诫大家。
通过积极争取协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也取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信任。
我想搞这个工作,就是牺牲,也是为共产党牺牲,我心甘情愿。
多年来,她心中始终抱着这一信念,迎难而上,积极化解各种矛盾,一身正气,以身作则,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赖。
为村民,她愿牺牲个人的一切日常,XXX总爱到这家坐坐,去那家问问,谈农事、传技术、嘘寒问暖,时常忘记自家的活计。
但是,谁家有困难,哪一个村民需要帮助,她却是清清楚楚,一个也不会忘记。
今年70多岁的陈金花老人,丈夫因脑溢血瘫痪在床,自己又不慎摔断了腿,生活十分困难。
XXX 当即将她作为自己的帮困联系户,送钱送物帮助两位老人。
今年岁的向建好,因为困难,一直是靠租借他人的房子居住。
为了让向建好尽早有一个安身之所,XXX更是跑上跑下地为他忙碌,向县民政局打报告,帮助向建好争取帮扶资金,带头发动村民为他凑钱。
【榜样的力量】侯喜昌:强村富民路上的“领头雁”
![【榜样的力量】侯喜昌:强村富民路上的“领头雁”](https://img.taocdn.com/s3/m/7ea8ffc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1.png)
【榜样的⼒量】侯喜昌:强村富民路上的“领头雁”昔⽇的临夏县尹集镇⼤滩村是西南⽚出了名的后进村,这⾥的群众⼀直靠天吃饭、产业结构单⼀、群众收⼊低、村容村貌不整洁。
“⽕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近⼏年,⼤滩村的合作社办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腰包也⿎起来了。
发⽣这些变化,是因为村⾥有能⼲⼈的带动,这个⼈就是不计个⼈得失、全⼼全意为群众谋发展的原村党⽀部书记侯喜昌。
侯喜昌⾃2013年任尹集镇⼤滩村的村党⽀部书记,7年来如⼀⽇,他⼀⼼扑在⼯作上,以实际⼯作成绩,让⼤滩村⼀跃变⾝为脱贫攻坚先进⽰范村、⽂明村。
侯喜昌上任后,⼲的第⼀件事就是深挖村上致贫的原因,理清发展思路。
通过调查,他认为传统农作物种植已不再适应发展需求,想让全村加快发展,必须要调整种植结构,探索出⼀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那就是⼤⼒发展⾼原夏菜和秋菜。
2018年8⽉,村上成⽴了合作社,以“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流转300亩⼟地,配套现代农业节⽔灌溉设施,⼤⼒发展⾼原夏菜、秋菜等产业,带动群众转变观念,开拓增收路⼦。
村⾥的闲散劳动⼒都有了打⼯的好去处,也让村⾥的群众看到了发展前景。
在他的带动下,红根葱、荷兰⾖、西蓝花、莴苣等⼗来个品种推⼴种植,种植结构⼤调整,开启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渠道、⼈有⼀技之长的新局⾯。
⼤滩村四社村民胡增⽟是⼀名建档⽴卡户,合作社成⽴后,他流转⼟地,积极加⼊,在农闲时节去合作社务⼯,很快,他收到了加⼊合作社的第⼀桶⾦,尝到了种植⾼原夏菜带来的甜头,让他顺利脱了贫,说起村⾥的变化,胡增⽟不禁竖起了⼤拇指。
“这⼏年我们⼤滩村在侯书记的带领下在致富的路上⾛的很快,我们的⼟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开始种菜,收⼊也挺好的,拿我来说,我们家的4.4亩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了,⾃⼰不想⼲的话就不⽤去了,⾃⼰想去(合作社)打⼯的话也是可以的,还能挣点零花钱,我⾃⼰还在家安了⼀台饲料机,收⼊也⽐较好,(现在)⼉⼦们在拉萨开⽜⾁⾯馆,收⼊也⽐较好,我想以后在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滩村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越快。
村女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事迹材料
![村女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5eb4c3752d380eb62946da3.png)
村女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事迹材料2007年,XX市XX镇裕南村作为“经济发展先进村”受到了XX、CC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嘉奖。
全村人平GDP2.1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195元,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凝聚着村党支部书记XX的努力和奉献。
小桑树大财路,书记来引路张平自己就是个蚕农,她知道已经有50多年栽桑养蚕历史的裕南村其优势就在蚕桑,只要能做好这篇文章,农民的口袋一定可以鼓起来。
做活蚕桑文章,沿袭旧有的载养模式肯定不行,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来。
为此,张平与农业局、林牧业局的专家几番摸索,最终确定了新格局、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养模式。
新品种就是注重桑蚕品质的提升,提高单位面积的最终效益。
为此,张平先后奔赴苏州蚕桑学院、射阳特庸等蚕桑技术学院或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引进新的桑蚕品种,在全村启动了“精品工程”,逐步淘汰了村民普遍载重的老桑园,引进了“湖桑32”、“农桑8号”、“711”等桑树新品,而在蚕种上则引进了“青松皓月”等10多个新品种。
新技术就是走降本增效的集约化经营道路。
为了普及蚕桑种养技术,张平以村广播、村民会议、农民夜校等阵地和平台,亲自担任教员,给村民“洗脑子”、“换思想”。
如今的裕南村,一年要养四季蚕,全部采用大棚省力化养法,一个人抵上过去3个人。
更为可贵的是,一个全新的循环饲养模式在全村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这就是桑叶喂蚕、蚕渣养鱼、塘泥再肥桑。
当然,那桑园也不能闲着,张书记又带着大家搞起了立体套种模式,有的在桑园套种了银杏等树种,让两种植株利用空间差进行生长;有的则充分利用初冬11月至来年4月近半年的时间空隙,载上了低杆矮茎作物。
最近,张平又在谋划着和一些药材产销商合作,利用桑园空隙种药材,提供副产品的附加值。
现在,裕南村户平桑园面积5.7亩,一家人一季蚕的收入超10万元的有10多户。
小行当大收益,书记来铺路桑园的复种指数在张平的谋划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考虑到养蚕的季节性,张平决定在提高人的“复种”指数上再作文章。
【精品】优秀村支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事迹
![【精品】优秀村支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139714e502020740bf1e9b9c.png)
【关键字】精品脱贫致富道路上的领头雁XXX,男,现年53岁,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2011年当选中共XXX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2016年当选中共XX镇第十八届代表大会代表。
XX村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839户人还有近300户没有实现脱贫。
2013年底,XX村集体因为建设村食水工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欠债400余万元。
村集体所属的墩头水电站已承包给其他人,该电站一年的纯收入达20多万元,但是承包方每年上交给村的租金只有3.3万元,村委入不敷出。
村会计自发垫付了8000多元才维持了村委会的正常运转。
“还债和维持村委会正常运转是首先要做的。
”村党总支书记XXX上任后自带20多万元存在村集体账户上,首先还了会计的垫资,随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马不停蹄地与省对口帮扶单位沟通,加上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多方筹集资金使村委会能够正常运转。
XX村通过村集体自经营水电站、参股经营水电站,养殖XX氹仔鱼,开发乡村旅游等方式,到2015年8月已清除了村集体所欠债务的75%,还让村集体年收入从50多万元提高到230万元,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村民每人每年分红230元;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寨岗镇乃至全连南县,成为连南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典型。
提升“造血”功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要想全面脱贫,单靠上级单位的“输血”支持是不够的,关键还要靠自身努力“造血”。
XX 村在考虑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时,有村民向村委会提出“墩头水电站一年收入20多万元,上交村集体才3.3万元,村的收益太少,如果村集体能够收回承包经营权,那每年的收益就都是归村集体所有的了”。
但村“两委”干部了解到,水电站的承包人是2006年承包的,累计到2015年,对方先后投入资金共计113万元,承包期是50年,村集体想收回承包经营权难度是非常大的。
XXX通过召集村“两委”班子开会研究讨论,决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一定要收回墩头水电站的承包经营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在**西南边陲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大山,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满山遍野翠竹掩映着一个差落有致的小山村,因山上金竹遍地,因此得名金竹园。
昔日有这样一首顺口溜:“祖辈住穷窝,出门就爬坡,忙上一年多,吃穿无着落”。
这也曾是金竹园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又有一位默默无闻,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他就是金竹园村的支部书记徐达华。
立足村情解决温饱问题
徐达华自1996年11月担任金竹园村支部书记以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村人民苦干、实干加巧干,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金竹园是全乡典型的二高山村,平均海拔1050米,气候寒冷,山场面积广。
长期以来,村民都是靠刀耕火种式的传统农业为生,吃饭靠“两砣”(苞谷砣、洋芋砣),村民种苞谷和洋芋使用的都是老品种,下种季节晚,生长期长,产量低,遇干旱或低温连阴雨,更是颗粒无收。
面对现状,徐书记而没有退缩,他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首先要解决我们温饱问题。
现在提倡的科技种田,我们不能光使用老爷爷留下的那种搞法。
第一年,他率先从农技站购回苞谷良种和地膜,按照播种的时间和要求,实行地膜一律化,良种一律化,农家肥和化肥配合使用。
当年苞谷单产达300公斤比历史产量翻了6
倍,成功的经验源于实践,第二年春他召开全村群众大会,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他说:金竹园村只有广阔的秃山峻岭,除此之外就是我们种的薄壳地,我们只能就地论事,把有限地耕地利用起来,搞好我们的农业生产,搞农业生产,现在要相信科学,不能搞老一套,通过我的实践,我们要改换良种,因为良种下地时间早,再使用地膜覆盖,能保温、保湿、保肥效,缩短作物生长期,从而提高粮食单产和抗灾能力。
村民认真分析,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按他的要求一试,当年金竹园村人均粮食达400公斤,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家家还有余粮。
带领群众致富迈出奔小康的步伐
他说:“解决温饱问题是他上任后的第一步,现在工作重点要放在解决致富问题上。
有粮食仅仅解决吃饭问题,要让农民致富首先要解决农民手中有钱的问题,如何让土生金,这是摆在他面前的又一难题,金竹园劣势在山,优势也在山;致穷的根源在山,致富的希望也在山。
山场面积大,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为了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他立足村情,结合金竹园气候特点,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他坚持大调整大富,小调整小富,不调整不富的观念,认真制定本村长、中、短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长抓生漆和杜仲,中抓茶叶和板栗,短抓药材和畜牧的工作思路,几年来,发展生漆和杜仲、茶叶和板栗各200亩,药材400亩,达到人平2亩经济林,1亩小药材,户平2头猪,1只羊的目标。
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他都亲自参与,一步一个脚
印,逐项落实。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把小药材保住种植的金竹园村民有了致富的好门道,现在每年每户小药材纯收入XX余元,种植药材大户李行忠种植的黄莲、独活、川乌、冬花一年产值近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药材大王”。
畜牧养殖业也是金竹园村的传统习惯,由于品种老化,科学喂养方法不当,效益下低,徐书记亲自到外地购进良种牛羊进行殖养取得了成功,XX年金竹园村畜牧产值这一项达到36.5万元,人平900余元。
干农业,必须要把握市场,遵循价值规律,走产业化之路,才能发家致富,这是金竹园老百姓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落实好党的政策切实办好利民之事
XX年税费改革,他先后组织召开群众会十余次,认真宣传税改政策,并且到家到户测算新的税费,公示、对比表一目了然,群众明白、干部清楚、顺利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下半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落实下来,他又积极争取指标,技术人员到村后,他同技术员一起到地块,到农户,搞好设计,那一块面积多大,应该栽什么树种,他心里都有一本帐。
XX年他亲自安排村干部带着组长,分组交叉检查,到地块、到农户,对没有按要求栽树的,限期整改,补栽。
再检查、再督办,一直落实好为止,现在金竹园村的380亩退耕还林、块块苗齐、苗壮、已成绿荫。
有人不解的说:徐书记这个人真坏,退耕还林粮食又不要他出,他还要搞这么过硬。
而徐书记解释说:退耕还林政策落实下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珍惜好这个难
得机遇,不能不按政策,骗取国家的粮食和补贴,到时候该退的地块又没有退下来,该栽的树不栽。
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落实好党的每一项政策。
咬定目标不放松、绘制美好蓝图
XX年,金竹园村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面对荣誉,村党支部书记徐达华高兴地说:“我们当村干部、一不要图名,二不要图利,图的扎扎实实为民办事,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带领一班人竭诚奉献,坦诚为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带领全村人民经济发展成功的奥秘。
金竹园村党支部在他的带领下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以廉洁、奉献、勤政为民的精神在群众心中树起一座丰碑。
好班子带出好队伍,走出了好路子,走出一条勤劳致富的金光大道。
面对成绩,徐书记说:还有很多我还没有做到,今后我们要更好的为群众搞好服务,今年全村药材种植面积要达到1000亩,畜牧养殖、牲猪达到出栏1000头,牛40头,山羊500只,我们要以我们实际行动来保规划、保落实,全心全意地为百姓服务,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