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有什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
![科学《月相变化 》教案(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ec07b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74.png)
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出:低估儿童学习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
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和图表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
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特别是宇宙知识概念的建立需要借助一定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中的自然现象。
本课内容属于模型建构范畴,对于宇宙知识概念的模型建构需要借助相对准确的模拟实验以更具形象与直观的表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并激发学生对实地观察天体运动规律的好奇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06ad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f.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①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②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讲授新课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说一说图片的主要内容◆图中观察月球的工具分别是什么◆从工具的发展过程,你知道了些什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交流】1、从远古开始的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碳等来作观月记录。
2、1959年至1976 年,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向月球发射了80多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45取得成功。
3、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4、1959年9月,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全貌。
5、1978年,美国向中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只有1克的质量。
这是从月球表面带回的。
我们将这1克月球岩石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
6、2007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取回千克月壤。
【小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飞行器探索→登月考察。
这一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人类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精神的写照。
二、我的“月球卡”看图回答,并补充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懂得科学永无止境的道理。
根据收集、交流,整理有关月球资料,制作“月亮卡”。
三、合作探究为何月球体积比太阳小得多,但看起来却大小相似?明确: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比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小得多。
月地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400。
四、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宇宙只有地球有卫星。
()(2)中国宇航员已经成功在月球留下脚印。
()(3)月球上可以自由看书和通话。
()(4)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
()(5)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多摄氏度。
()(6)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68a7e46c1c708a1294a4478.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第一课时1.提出研究问题(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下来,然后实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
(3)板书根据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我们对于月球已经形成的共识我们对于月球还存有的争议…………(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准确的?怎样解决存有的争议?2.分析处理关于月球的资料(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如果有条件,能够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
(2)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你掌握的这些信息来自哪段资料?(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3.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1)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条件?)②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陨石坑的图片](从图片来看,环形山和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环形山和地球上的什么地形类似?地球上这些类似环形山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却没有?)③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重物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在月球上和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区别?)④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生存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2)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a041fe9a551810a6f52486c5.png)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模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观察月球公转过程中的月相变化并记录。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科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为生长点,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对于月相,学生已有的认识是月相是变化的,有时圆、有时缺,看到过的月相是零散的,对月相变化的周期、形成的原因和规律是缺乏认识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动画片中常见的月亮)。
月相的形状和农历的日期相关,学生最熟悉的月相是满月、峨眉月和半边亮的月相。
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本课的教学从三个层面去推动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知:一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模拟,通过对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公转,观察看到的亮面变化情况记录月相。
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和看不到月相的初一,来推断8个特定点的月相时间,从而理解每一天的月相都在变化,并探索其变化规律。
三是把学生在课内获得的认识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持续去观察、记录月相,保持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研究的兴趣。
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画剪月相,让学生回忆并画出印象中的月相,并剪下来;活动二:贴月相,让学生把自己剪下来的上半月的月相贴在黑板上初一到十五相应的位置上,一方面了解学生看到过的最多的月相,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有没有错误的月相,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活动三:模拟月相变化,让学生以小组模拟实验的方式,动态观察一个月内8个时间点(初一、初五、初八、十二、十五、十九、廿三、廿七)的月相并画下来,对比之前在黑板上贴的月相是否有错及纠错,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活动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2701e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a.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3.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亮面朝着太阳③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_____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④小圆里的几个同学_____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⑤太阳图______太阳2、模拟操作①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注意: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运转②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注意:要让亮面始终朝向太阳3、温馨提示:操作分工甲同学:①定位----从1号位到8号位②对黑板----每次定位后要核对亮的一面是否对着黑板这一面乙同学:①看----亮面大小、方向在“左”还是在“右”②画----在表格中记录月相,暗的一面用阴影表示注意:完成一遍观察记录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检验一遍,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4、月相模拟实验记录表5、讨论交流①在1~8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②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③通过模拟实验,你能说出月相的成因吗?明确: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活动记录讨论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月亮的样子就好像在不断地变化着。
总之,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在白天,上午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
让我们对白天的月相进行一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有关月相的情况。
1、观察白天月相,我们需要注意:①准备两张记录纸,画上15个大小相同的圆,并标上方向。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5bcc2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f.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具体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特征。
2.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球表面特征的模型或实物。
3.准备地球和月球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解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15163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5.png)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总体设计思路本教案是为了教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课《月球上有什么》所准备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月球上的一些特征和现象,并能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月球上的现象。
本节课从分析月球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月球表面的山脉、坑洞、火山和月球撞击,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索,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夜空中的月亮,了解月相的变化。
通过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描述月球上的一些特征和现象;–了解月球撞击的原理;–了解月亮的月相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导入活动导入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月球? 月球上有什么?–你们认为为什么会有山脉、坑洞、火山等?3.2 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特征,了解月亮的月相变化。
•活动一:观察月亮的表面特征–学生分小组,每组配备一个月球模型和放大镜。
–让学生观察月球模型,发现月球表面的山脉、坑洞等特征。
–学生能够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月球特征,并进行讨论。
•活动二:实验探索火山喷发–老师准备好瓶装碳酸饮料和些小颗粒(可以使用苏打粉)。
–展示一个小火山的模型,告诉学生这个模型代表了月球上的一个火山。
–老师将瓶装碳酸饮料和小颗粒添加到模型中,模拟火山爆发的过程。
–学生观察火山模型的喷发过程,讨论其中的原理和机制。
•活动三:观察月亮的月相变化–导师与学生一起在晚上观察月亮。
–学生通过不同时间观察月亮,记录下月相的变化。
–学生能够使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描述月亮的不同月相。
3.3 总结与归纳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已经对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进行总结和归纳。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8d37b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c.png)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特征、表面环境以及与地球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了解月球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图片等教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月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环境;–了解月球与地球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教学难点:–理解月球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0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实际情况,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了解月球吗?对月球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月球的特征和可能的环境。
2. 探究月球的特征与表面环境(3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张月球的表面图片,讨论并记录月球的特征和可能的表面环境。
•小组交流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补充阐述和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结果,对月球的特征和表面环境进行阐述,并纠正错误认识。
3. 使用实验模拟分析月球的环境(40分钟)•实验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小盆或碗作为月球的模型,填充一些灰土;–准备一些模拟月球环境的材料,如小石子、鸭蛋等;–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等。
•实验步骤:1.学生观察模型月球的表面,描述月球上的特征;2.一名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月球表面,记录观察结果;3.一名学生利用磁铁测试月球的磁性;4.学生合作完成其他实验步骤,如使用鸭蛋模拟月球表面对小陨石的保护作用等。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通过讨论或小组报告的方式,分析月球表面的特征和可能的环境,并与之前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7d0033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c.png)
二次备课
6、在星空中(一)
【教学目标】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4、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5、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3、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de6fcc7c1cfad6195fa774.png)
月球上有什么
嫦娥三号玉兔车
玉兔月球车
玉兔月球车
嫦娥三号玉兔车
玉兔巡月
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 不解之缘,皎洁的月光,富有变 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 念与感慨,让人兴起无限的探索 遐想:月球上有什么东西?
你月对球月是从球哪 都儿有来过的哪?上 些面西遐有?想什…么呢…东?
• 2、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比较明亮的 地方是高原,比较阴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
• 3、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大 的环形山直径有235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 火山口和陨星坑。
月球资料
• 4、月球表面引力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 • 5、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
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 是永恒 的。当 你痛苦 时,你 要想, 这痛苦 也不是 永恒的 。 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 做最坏 的打算 。 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 的能力 。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 么就应 该从今 天起, 以毫不 动摇的 决心和 坚定不 移的信 念,凭 自己的 智慧和 毅力, 去创造 你和人 类的快 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 难关的 人是不 多的。 ——雨 果一种 耗费精 神的情 绪,后 悔造物 之前, 必先造 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 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 是销售 的开始 。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 甜苦辣 ,相依 相随, 无须过 于在意 ,人生 如梦看 淡一切 ,看淡 曾经的 伤痛, 好好珍 惜自己 、善待 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 感千难 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小学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1940a3ca6c30c2259019ec0.png)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月球 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月球 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0d62a3543323968011c9220.png)
课案榆树市新民小学马洪波一课题名称:《月球、月相》二教学班级:六年级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3、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2、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3、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4、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有关月球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月相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开门见山)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宇宙首先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提问:(1)我们生活在哪个星球上?(2)那么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呢?生齐:月球关于月球的诗歌和故事有很多,谁能说一说?生A:我知道一个故事,传说。
师:很好,这位同学说的呀,是关于月兔的故事,月中有兔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屈原的《天问》中,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月亮呀,你有何功德,圆缺周始却始终长生不老,你清清静静,为什么还养了一只兔子呀?生B:关于月亮的诗句有很多。
师:从这些诗歌和故事中,我们不难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那些奥秘,人们都是怎么来探索月球的呢?(二)学习新课第一部分月球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6页阅读文中的插图部分,然后告诉老师,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们都利用了哪些途径和方法?(片刻)结合老师出示的幻灯片生A:首先人们用肉眼观察,然后利用天文望远镜,(师:是呀,就在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并运用到了天文观测中,从而,人类获得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信息)接着,利用探测飞行器,最后登上月球。
(说的实在太好了,谁再来说一说?)生B。
师:1969年,对于美国乃至全人类来说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因为就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上了太空,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上。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创新教案】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90dc27a2161479171128e6.png)
《月球上有什么》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旨在教会学生怎样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获取关于月球的资料,怎样从这些资料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以及怎样根据这些基本的信息分析关于月球的问题。
为此教材设计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一、学生相互交流关于月球的已经知道的情况。
课本直接揭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从古到今,人类对月球不停地进行着探索”,接着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关于月球的已经知道的情况。
二、指导学生分析整理提供的资料。
为了解决学生关于月球的疑问,首先就必须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材在这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段关于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其中介绍了月球的体积大小,月地平均距离,月球表面的地形、大气和水的状况、表面温度等等。
三、根据信息资料分析讨论一系列问题。
在介绍了月球上的一些基本信息资料以后,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问题: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你认为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一个小学生也能够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鱼虫鸟兽、花草树木吗?四、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
在教材的最后部分,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在农历十五左右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通过间接方法了解月球之后,直接借助仪器观察月球表面的情况。
由于需要使用望远镜,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这项活动。
学情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月球不停的进行着探索。
尽管如此,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采取的探索月球的手段却少得可怜,很明显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实验探究月球上有什么是不现实的。
但是,今天人类对于月球的了解已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使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识月球。
如今发达的信息交流手段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获取关于月球的基本情况的资料,这位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登上月球》教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登上月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5633f0011ca300a6c390f9.png)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登上月球》教案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学生质疑。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为后面的探究奠定基础。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话题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的资料分小组交流一下。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6、如果那一天实现了,请你想一想,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什么样的?生:……小组交流。
生:……生:……让学生经历表达、倾听、交流的科学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联系事实,通过推理,初步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
熟记1、同学们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此时,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吗?2、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完美版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9916173b3567ec112d8a1a.png)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完美版
“嫦娥玉兔”成功落月 传回月球表
面清晰图片
月球上有 众多的 环形山。 你认为 这些 环形山 是怎样 形成的?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完美版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完美版
“玉兔”落月如何探秘“广寒宫”?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完美版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完美版
•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 章,认 识了鲁 迅这位 伟大的 文学家 、思想 家和革 命家, 希望同 学们能 从他的 身上汲 取力量 ,超越 自我。
《月球上有什么》PPT课件-完美版
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 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 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 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 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 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
1、学生自读。指名读。
•
2、理解重点词语:
•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
趣味语文
•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 故事, 这节课 我们就 来读一 个鲁迅 巧对先 生的故 事。
•
2、学生自读。指名读。
•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 得好?
达127℃,夜晚最低温度可降到零下183℃.
《月球上有什么》 图文
![《月球上有什么》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b43a2fa26925c52cc5bf5b.png)
“嫦娥玉兔”成功落月 传回月球表
面清晰图片
月球上有 众多的 环形山。 你认为 这些 环形山 是怎样 形成的?
“玉兔”落月如何探秘“广寒宫”?
“嫦娥玉兔”成功落月后迎首个月圆夜
月球资料
• 1、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 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
辉是多麼的想见到莉啊,可世间总有那麼多的无奈 清弦坠满心事,弹落片片梦幻,我该如何用这弦、这韵去丈量你我天涯的距离,一滴泪上的墨香,如何画下你最爱的睡莲? 清影摇曳,眉眼如水,缓缓来到钢琴前为你弹一曲你最爱的《莫失莫忘》,让我借琴声悄悄告诉天涯的你:今夜,我想喜欢一句话:能让人生灿烂的不只有阳光,还有你的微笑。 每天早上醒来,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来,你的心中便会亮堂堂,既便是在任何季节,也不会觉得孤单寒凉。每天当你迈开双腿,将微笑挂在脸上,你的步伐便会走的轻松和稳当。携着阳光,带着微笑行走在人生路上,就能看见一路上的美好风光。在四季辗 能有丰盈的成熟,当见冬雪时,便能够净化灵魂。每天的生活虽然都过得普普通通,可每一段路上我们都能看到不同的美丽风景,生活也因此淡而生香,。 走在人生路上,最宝贵的是你的微笑。人的一生会遭遇许多坎坷,经历许多风雨,纵然前面充满荆棘,也必须走下去。微笑着,无论是在平淡的日子里,还是在迷茫低落的时候,都让自己内心尽量靠近阳光,只要心中有阳光,前方就会有希望。微笑着,证明了你对未 无比的坚强,既然确定了目标就去奋斗,一切的阻挠都显得可笑和无力,丝毫都不能让你停顿半步。你脸上的微笑,会让你在行走时浑身增添起无穷无尽的力量;你脸上的微笑,就像是那照亮天空的火炬,能使你的眼前永远闪耀着光明与希望;你脸上的微笑
达127℃,夜晚最低温度可降到零下183℃.
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 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 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 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 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 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1.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1.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c1f577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f.png)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会提出“地球、月球和太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会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个小组会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会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
在总结回顾部分,我会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我会强调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月球和太阳》这一章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规律,以及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当堂检测
1.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行星。(错)
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会先介绍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概念,如它们的形状、大小、运动特点等。然后,我会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这些天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形状和运动特点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地球、月球和太阳相关的实际问题。然后,我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演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原理。最后,每个小组会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对)
(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对)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对)
(5)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错)
月球上有什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月球上有什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72e5e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9.png)
月球上有什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月球上有什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准备: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提出研究问题(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
(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2.分析处理关于月球的资料(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
(2)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你掌握的这些信息来自哪段资料(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
3.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1)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条件)②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陨石坑的图片](从图片来看,环形山和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环形山和地球上的什么地形类似地球上这些类似环形山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却没有)③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重物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在月球上和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区别)④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生存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2)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月球上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准备:
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
(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
(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
2.分析处理关于月球的资料
(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
(2)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你掌握的这些信息来自哪段资料
(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
3.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
(1)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
些问题。
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条件)
②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陨石坑的图片](从图片来看,环形山和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环形山和地球上的什么地形类似地球上这些类似环形山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却没有)
③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重物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在月球上和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区别)
④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生存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
(2)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4)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介绍目前科学家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情况。
4.课后拓展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农历十五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把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月球上值得研究的东西又很多,作为上一节课的拓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探究月球上环形山大小不同的原因)
1.提出研究问题
展示月球上不同大小的环形山的图片,介绍比较着名的环形山。
教师提问: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
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大小不一呢
2.形成假设性解释
(1)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大小不一样(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在小组内来回巡
视,聆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2)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且简单地板书学生讨论的结果
3.制定研究计划
(1)把学生按照提出的假设性解释分成不同的小组,设计一个验证试验来研究自己的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中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在实验中用什么模拟月球表面的土壤用什么模拟撞击月球的天体
②为了验证假设,在实验中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应该保持不变
③怎样测量和比较模拟出的环形山的大小
④怎样记录实验中搜集的数据怎样减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重复试验)
4.进行验证试验
(1)让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试验中的数据。
(2)让学生汇报实验中搜集的数据,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
5.得出研究的结论
让学生根据不同小组的汇报总结:环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