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时体积显著缩小的黄土。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需采取特定的技术方案,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旨在明确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具体步骤和要点,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

二、现场勘测与设计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了解地基土的湿陷性、含水量、厚度等关键参数。

根据勘测结果,结合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路基结构,包括路基高度、宽度、排水设施等。

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换填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路基开挖与清理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路基开挖,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开挖后及时清理基底,确保无杂物、无积水,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四、路基改良材料选择根据地基土的湿陷性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改良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硬性,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五、路基改良施工将改良材料与地基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确保混合均匀度满足规范要求。

采用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法,每层填筑厚度不宜过大,确保压实质量。

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含水量,保持最佳含水率,以提高压实效果和强度。

六、路面铺设在路基改良完成后,进行路面铺设工作。

铺设前应对路基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铺设过程中要控制材料的温度、厚度、平整度等关键参数,确保路面质量。

七、质量控制与监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如含水量、压实度、平整度等。

对不合格工序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八、安全文明施工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实现绿色施工。

九、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如设置围挡、排水沟等。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是出现在黄土地区的一种常见问题,其特点是在雨水浸润或基
底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案。

1. 路基改良材料选择
首先,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基改良材料。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石灰、水泥、煤灰等材料进行路基改良,以提高路基的抗湿陷能力和承载力。

2. 路基处理施工步骤
步骤一:现场勘测与设计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前,需要对道路现场进行勘测与设计,确定路基改
良的范围和施工方案。

步骤二:路基开挖与清理
在确定了路基改良的范围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开挖和清理,清除路基表层的松
软土壤和水分,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

步骤三:路基改良施工
在路基开挖与清理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路基改良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改良材料进行投入,并结合机械设备进行均匀混合和夯实,确保路基改良效果。

步骤四:路面铺设
在完成路基改良后,需要进行路面的铺设,确保路面平整、坚实,提高路面的
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度。

3. 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可采用实
地取样检测路基改良材料的含水量、密实度等指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结语
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基改良材料和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提高路基的抗湿陷性和稳定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

希望以上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能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AAAA 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所在地地质情况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基本分为两类,对于大型构筑物的地基及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如仓库、办公楼等),拟采用强夯法。

对于跨度较大的车间厂房,拟采用CFG 桩进行地基处理。

1、强夯法强夯的设计、处理深度、范围和最终承载力符合图纸要求。

强夯法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案送交工程师审批。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要结合现场试夯或当地的经验确定。

强夯的单位夯击能,根据土基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取1000-3000KN•m/;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 m/。

夯点位置据建筑建筑结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网格布置。

强夯施工采用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强夯施工步骤如下:1.清理并平整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起重机就位。

3.将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若发现因坑底倾斜面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4.重复步骤3,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5.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

6.天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夯实。

7.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第一遍夯点间距取5-9 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与第一遍相同。

两遍夯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如果对于渗透性较差粘性土,时间间隔不少于3-4 周,如果渗透性较好可连续夯击。

夯击遍数一般情况为2-3 遍,最后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强夯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施工过程中记录每个夯点的夯沉量作为原始记录。

强夯施工完毕后,由具备相应资质证书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检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地基土压板竖向静荷试验三种检测方法进行。

检测结果交工程师审阅。

2、CFG 桩CFG 桩适用于用作软基处理,在CFG 桩施工完成后,按要求测试地基承载力达到160Kpa,检测合格后,进行清表与清除桩头浮渣。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的黄土。

在工程建设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

一、室内试验分析在进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前,首先需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确定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通过室内试验,可以确定湿陷性黄土的承载力、压缩性特征、含水量控制范围等参数,为后续处理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础加固处理对于湿陷性黄土的处理,首先要进行基础加固处理。

可以采用浇注混凝土加固基础的方法,增加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也可以采用灌注桩或钢板桩等技术,通过加固桩与黄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三、改良处理在基础加固处理完成后,可以进行湿陷性黄土的改良处理。

改良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常用的湿陷性黄土改良技术包括固化、掺充和排水等。

1.固化技术:采用固化剂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使其固化成坚硬结构,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石灰、石膏等。

固化技术需要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物理特性和改良目标进行合理配比和施工,以达到理想的固化效果。

2.掺充技术:在湿陷性黄土中掺入适量的掺和材料,如砂、砾石、粉煤灰等,改变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结构特征,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掺充技术需要掌握适量的掺和比例和掺充方式,以确保土壤的改良效果并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3.排水技术: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及时将土壤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土壤的含水量,从而降低土壤的可压缩性和变形性。

排水技术包括地下排水系统和表面排水系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以保证土壤的排水效果和工程的稳定性。

四、监测与维护在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掌握处理效果和土壤的变化情况。

可以通过安装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工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1、概述湿陷性黄土地基解决重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涉及压缩和湿陷性两种,当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时,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都在其上部结构的允许变形值范围以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忽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不管地基承载力是否达成允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解决,前者以消除湿陷为目的,后者以提高承载力为主,同时应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很广,各地区黄土的差别很大,地基解决时应区别对待,并结合以下特点:1)湿陷性黄土的地区差别,如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的强弱,承载能力及压缩性的大小和不均匀性的限度等;2)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如用水量大小,地基浸水的也许性;3)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其使用上对限制不均匀下沉的严格限度,结构对不均匀下沉的适应性;4)材料及施工条件,以及本地的施工经验。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解决措施是采用机械手段对基础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加固解决,或更换另一种材料改变其物理性质,达成消除湿陷性、减少压缩和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其中大多以第一个目的即消除湿陷为主。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解决,在解决深度和解决范围上区分:1)浅解决,即消除建筑物地基的部分湿陷量;2)深基础解决,即消除建筑物地基的所有湿陷量,这种方法涉及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穿透所有的湿陷性黄土层。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设计措施,重要有地基解决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三种。

地基解决的常用方法有垫层、重锤夯实、强夯、土(或灰土)桩挤密和深层孔内夯扩等,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或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使建筑物基础坐落在密实的非湿性土层上,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防水措施使用以防止大气降水、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浸入地基,其中涉及场地排水、地面的防水、排水沟和管道的排水、防水等,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1. 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特点是含水量变化较大,易于产生变形和沉降。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或桥梁的基础施工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包括前期调查与设计、桩基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2. 前期调查与设计在进行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与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质勘察:通过现场地质勘察,了解土壤层的结构和性质,确定黄土层的厚度、含水量等参数。

•桩基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桩基设计,确定桩的直径、长度以及布置方式。

同时,考虑到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需要采用一定的加固措施,如灌浆加固、地锚加固等。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桩基施工工艺、施工步骤、安全措施等。

3. 桩基施工工艺3.1 桩基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施工进度和资源计划,安排人力和设备。

•搭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包括工地办公室、仓库、工人宿舍等。

•检查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准备情况,确保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齐全,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

3.2 桩基施工过程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2.1 桩基的钻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钻孔机械进行钻孔。

在进行钻孔之前,需要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桩基的施工位置清晰可见。

钻孔过程中要控制钻孔机械的下降速度和旋转速度,以避免土体塌方和钻孔机械的损坏。

3.2.2 桩基的加固处理在湿陷性黄土中,为了增加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和地锚加固。

在进行加固处理之前,需要清理钻孔内的杂物,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检测。

3.2.3 桩基的灌注桩基加固处理完成后,进行桩基的灌注。

选择适当的浇注方式和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桩基的灌注质量。

在灌注过程中,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振捣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强夯法成为一种常用的地基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及其优势。

一、强夯法的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施加重物的重复冲击力,将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重锤通过自由下落或由机械设备提供动力,落下时对地面施加冲击力,使土体发生振动变形,然后在冲击力消失前收回,然后再次落下,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重锤的冲击力能逐渐使土体逐渐密实,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二、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先进行地基勘察和测试,了解地基的性质和湿陷特点,确定施工方案。

同时,还需要清理地表杂物,平整工地。

2. 施工设备准备强夯法的施工设备主要有重锤和夯杆。

重锤通常由较重的铸铁制成,夯锤头的形状可因土质而变化。

夯锤的重量和夯击频率需要根据地基的情况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3. 施工操作(1)夯击点布置: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在地基表面布置夯击点,并进行标记。

夯击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土体的不同特性和夯锤的工作效率来确定。

(2)夯锤操作:将夯锤举至一定高度,放开夯锤使之自由落下,击打地基。

夯击的力度由夯击的高度和重锤的质量来决定。

夯击后,夯锤回收至原高度,再次落下,反复夯击同一点位,直至地基密实。

(3)重复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夯锤的夯击次数和夯锤的布置顺序,对整个地基进行强夯施工。

正常情况下,重复夯击5-10次后会有较好的效果。

4. 后期处理施工完毕后,对地基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地基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地基仍存在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三、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1. 施工效率高:强夯法能快速对地基进行处理,施工速度快,能大大节约施工时间。

2. 提高土体密实度:通过强夯法施工,土体的密实度能得到显著提高,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案编制依据(1)G219线阿合奇县至八盘水磨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部工程一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G219线阿合奇县至八盘水磨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部工程一标段《招标文件》、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上、下册)及《补充技术规范》;(3)G219线阿合奇县至八盘水磨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部工程一标段《技术规范》、国家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013);(6)《公路勘测规范》(JTGeIO-2007);(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8)《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9)《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14)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详细踏勘、调查所获取的资料;(15)本单位现有的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及大型工程项目施工中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工程概况工程概述本合同为第二合同段,设计主要技术指标:本次第二分部K227+000~K274+000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 z全线采用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改建加铺混凝土路面相结合。

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为85%,目标可靠指标B=LO4。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2年,采用轴重为100kN的单轴一双轮组轴载作为设计轴载。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为8.969538×106辆,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重。

其余技术标准应严格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执行。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乌鲁木齐东二环公路工程第一合同段特殊路基施工方案中交二航局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二年四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说明 (1)第二章工程概述 (1)2.1工程概况 (1)2.2 主要工程数量 (2)第三章资源配置 (2)3.1人员配置 (2)3.2机械设备配置 (3)第四章施工准备 (3)4.1人员组织 (3)4.2技术准备 (4)4.3 试验准备 (4)第五章施工方案 (4)5.1处治原则 (4)5.2处治措施 (5)5.3施工准备 (5)5.4技术要求 (6)5.5试夯段布置 (6)5.6强夯施工流程 (7)5.6施工要求 (7)5.7施工步骤 (7)5.8施工注意事项 (9)5.9成品保护 (9)5.10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9)5.11质量保证措施 (10)5.11.1技术控制 (10)5.11.2施工过程控制 (10)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1)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 (13)7.1安全施工措施 (13)7.2文明施工措施 (13)7.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4)7.4 施工机械安全保障措施 (14)7.5现况地下管线与高空缆线安全保护措施 (15)7.6 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15)第一章编制依据1。

1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9、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投标文件》及总体性实施施工组织设计;10、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某标段湿陷性黄土处理实施方案_secret

某标段湿陷性黄土处理实施方案_secret

湿陷性黄土处理实施方案我标段承建过境公路起讫桩号为K5+600~K9+800,路线主要分布于湿陷性黄土地段,因此湿陷性黄土路段的填方、挖方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关系到路基的质量和安全,根据我单位与高管局签订《合同协议书》,湿陷性黄土处理实施方案已作为本标段提到的两个示范性工程之一的“亮点工程”,我部对此相当重视,在工程实施前,编写此“湿陷性黄土处理实施方案”,供审核。

一、本标段湿陷性黄土分布情况根据黄土湿陷等级、路堤高度和承载力等要求确定地基处理深度二、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一般的处理方法(一)、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地基处理方法1、换填土挖除一定深度湿陷性黄土,换以合乎要求的土或灰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2、强夯法用几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使浅层、深层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固,强夯施工法振动大,对附近建筑物有影响,施工中须注意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预浸法通过钻孔注水,使其预先湿陷。

可用于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量不小于50cm的地段。

4、挤密法通过冲击,振动或爆扩成孔,在灌以石灰或灰土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用硅酸纳溶液,通过有孔的注射管压入土中,使其与土中水溶液盐相互作用,产生硅胶,把土胶结。

(二)、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陷穴的处理方法1、灌砂法适用于小而直的陷穴,以干砂灌实整个洞穴。

2、灌浆法适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施工时先将陷穴出口用草袋装土堵塞,再在陷穴顶部每隔4~5m 钻孔作为灌浆孔,待灌好和土浆凝固收缩后,再在各孔作补充灌浆,一般重复2~3次,有时为了封闭水道也可灌水泥砂浆。

3、开挖回填夯实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

4、导洞和竖井适用于较大、较深的洞穴。

由洞内向外逐步回填,在回填前,将穴内虚土和杂物彻底清除干净。

当接近地面0.5m,将老黄土和新黄土加10%的石灰拌匀回填夯实。

5、处理好的陷穴,其土层表面均应用石灰:土=3:7的石灰土填筑夯实或铺透水材料加以改善。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是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特别关键的。

黄土区域常常出现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和黄土源边滑坡和崩塌等灾害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经常导致严重危害,因此使用合理的处理办法解决黄土的失陷性对项目具备关键的意义。

标签:湿陷性黄土;黄土地基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办法1.1灰土挤密法1.1.1处理方法灰土挤密桩是运用打入钢套管,或振动沉管或爆扩等办法,在土中成桩孔,之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素土域灰土拼夯实而成。

在成孔与夯实经过中,原处于桩孔位置的土所有挤入四周土层中,让距桩周必然间距内的天然土获得挤密,这样来根除桩间土的湿陷性并提升承载力。

在加固深度以下,将大大减少附加应力,灰土挤密桩对地基的加固处理结果,不但和桩距相关,还和所解决的厚度与宽度相关。

当解决宽度小时,也许让基础形成相对大的下沉,更甚是让稳定性丧失,依据《湿陷性黄土区域建筑标准))(GBJ25-90)需求,当为部分解决时,黄土在非自重湿陷性的场地,解决宽度两端要超过基础宽度的0.25倍,并不要小于0.5米;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如果需要完全根除加固后地基土的湿陷性,则要超过两边各0.75倍基础宽度的解决宽度,而且不小于1米。

1.1.2局限性存在必然局限性的灰土挤密法,在小于等于65%的饱和度,而且在地下水位以上的状况下,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处理,这种地基在5米到7米之间的厚度需求。

这种办法对含水量需求非常高,假如含水量非常高或者含水量非常低,经过实践证明都达不到设计的需求。

挤密法对土的含水量需求相对高,通常要求略低于最优含水量,含水量太高或太低,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挤密效果。

由于湿陷性黄土具备吸水性强与容易达到饱和状态的特点,这样导致施工经过中很难控制含水量的问题,假如对表层黄土实施洒水时,由于土质干燥,易饱和的上层土质,下层土质由于接受小到水处于干燥状态。

所以,在含水量相对低的土质中,不能使用这办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在湿润条件下,黄土地基会出现显著的变形和稳定性差的情况。

这种地基的处理方法可以从调查评估、加固改造和施工控制等方面入手。

首先,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工作。

这包括地基勘测、岩土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

通过对地基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确定地基的湿陷性程度和稳定性指标。

同时,还需要结合工程背景和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其次,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可以采取加固改造措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一般可以采用土石方加高、灌浆注浆、加筋等方法。

土石方加高是指在原有地基表面上加铺一层厚度较大的不良黄土或者砂石填料,通过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沉降能力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灌浆注浆是利用压力将建筑混凝土或水泥浆料注入黄土中,形成固结块体,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筋是在地基中设置钢筋网或者钢筋梁,通过钢筋与土体的共同作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最后,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控制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要根据地基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沉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含水量和压实度,避免土体过湿或过干造成的变形和沉降。

同时,还要注意施工设备和施工荷载的合理选择,避免过大的施工荷载对地基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最后,要进行施工的全过程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特点、工程的需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采取合适的加固改造措施和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一、前期调查与设计1.1 地形地貌勘察: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形地貌勘察,确定施工区域内的湿陷性黄土分布范围、厚度、湿陷等级等参数。

1.2 地质勘探:通过钻探、原位测试等手段,获取土层结构、地下水位、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等详细地质资料。

1.3 结构设计:根据勘察和勘探结果,设计桩基结构,包括桩径、桩长、桩间距等参数,确保桩基能够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

二、桩基施工工艺2.1 桩基选型:根据地质条件和结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如预制桩、灌注桩等。

2.2 施工准备:平整施工场地,确保施工机械能够顺利进出;准备桩基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2.3 桩基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桩身的垂直度、桩径、桩长等符合设计要求。

三、土壤加固与改良3.1 土壤加固:对于湿陷性黄土,可采取注浆加固、桩基加固等措施,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抗湿陷能力。

3.2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固化剂、换填等方法,改善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

四、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4.1 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施工区域内的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4.2 排水设施建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水设施建设,包括排水沟、排水管等,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

五、加固地基结构5.1 基础处理:对湿陷性黄土基础进行处理,如夯实、换填等,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5.2 桩基连接:确保桩基与基础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满足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要求。

六、合理施工工艺6.1 施工工艺优化: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调整,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6.2 安全施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结: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需综合考虑前期调查与设计、桩基施工工艺、土壤加固与改良、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加固地基结构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土,这种土壤的黏性非常强,含水量较高,是土壤中最具有危害性的类型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若不注意对其进行处理,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至关重要。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具有土壤黏性大、塑性大、含水量较高的特点。

黄土层中还会经常出现开裂、滑移等情况,使其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较强的难处理性。

土壤开裂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滑移则容易导致地基沉降、工程结构变形等问题。

二、处理方法1.加固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一定的强度,可通过加固处理来提高其抗压性能,防止土体沉降。

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土钉加固、加筋混凝土、搅拌桩加固等。

土钉加固是通过将钢筋固定在土壤中,利用钢筋的拉力达到加固效果。

因此,需要考虑到钢筋数量、穿越深度、预埋深度和拉力的大小等因素。

加筋混凝土则需要在黄土表面压制一层钢筋网,并在上面浇筑混凝土。

这样可以提高黄土在拉力状态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搅拌桩加固需要将钢筋网穿透黄土,然后向地下注入从混凝土搅拌机中生产的预先预制的混凝土,达到加固效果。

2.改良处理改良地基是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性质,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通常包括土壤加固技术、加硬剂加固技术以及夯实加固技术等。

土壤加固技术是向土壤中注入填充材料,防止土壤塌陷、开裂和滑移。

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水泥或灰浆注浆法、颗粒增强法和粉末加固法等。

加硬剂加固技术是将聚合物或钙基加固剂引入土壤中,通过化学反应促进土壤的固化和加固。

加硬剂加固技术可以提高湿陷性黄土的抗压能力。

夯实加固技术是利用夯实机为黄土地基施加静载的一种方法。

夯实技术除了可以增加黄土的密实程度,还可以提高黄土地基的抗压承载能力。

三、注意事项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固材料的选择根据土壤加固技术的不同而不同。

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可以提高加固效果和工程质量。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水量和可塑性的土壤,在路基工程中容易发生湿陷变形,给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方案,以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工程,总里程为X千米,路基宽度为X 米。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路线段落中存在湿陷性黄土层,约深X米。

为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需要进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

二、施工准备2.1选派合适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和操作。

2.2调集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

2.3采购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水泥、石子、砂土等。

2.4安排合理的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劳务人员等。

三、施工工艺3.1原地处理工艺将挖掘机在黄土表层进行剥离,剥离范围为X米宽,并倾倒到指定区域。

然后使用装载机将剥离的黄土进行堆放和转运,将黄土弄碎,形成颗粒度较小的黄土材料,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3.2搅拌桩法处理工艺根据勘察结果,选取一定的施工点布设搅拌桩,采用搅拌桩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

3.2.1搅拌桩施工前,需先进行桩位的标定和测量,确保桩位的精度。

3.2.2挖掘机开挖桩位,将搅拌桩机安装在挖掘机臂上,通过旋转和下压的方式将水泥和黄土充分混合。

3.2.3搅拌桩机沿着预定桩位进行搅拌,混合深度为X米。

3.2.4搅拌完毕后,使用挖掘机进行桩顶削平,并进行实验室取样分析。

四、施工安全措施4.1在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线,提醒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4.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4.3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

4.4操作施工机械设备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质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4.5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分析黄土地区广泛存在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给道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湿陷性黄土路基在遇水时易发生液化现象,会导致路基变形、路面沉降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是当前道路工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路基是指在受水分侵入时,黄土路基松动、液化、变形等现象。

主要特点包括:•由于黄土中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遇水后体积膨胀,导致路基变形;•黄土中粘土矿物颗粒容易分散,路基易发生流失现象;•路基容易软化、失稳,导致路面沉降、裂缝等问题。

2.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原则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处理时需遵循以下原则:•改善排水条件: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减少水分对路基的侵害;•加固路基: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路基的稳定性,防止发生液化和流失等问题;•强化路面: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路面耐水、耐久。

3.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3.1 排水系统完善在施工中,首先需要完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排水顺畅。

具体措施包括:•设置合理的排水沟和排水管道,加强路基边坡降水;•采用透水性较好的路基填料和排水层,提高排水效果;•对路基进行适当的压实处理,确保路基整体稳定。

3.2 路基加固措施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易发生液化和流失等问题,施工中需采取以下加固措施:•采用加筋土工布或钢丝格栅等材料加固路基,增强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路基表层,提高路基整体抗水性和抗渗性;•采用碎石、细沙等材料加固路基表层,提高路基面稳定性和耐压性。

3.3 路面设计与施工在路面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选择适宜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确保路面整体平整、耐水、耐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面施工,确保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

4. 结语通过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问题,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中国中铁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编制依据1、依据两阶段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灰土换填》变更设计图纸本合同段位于武都(两水)至罐子沟(甘川界)段两水〜洛塘段,线路起讫里程桩号K48+120〜K56+603,起点位于陇南市武都区三河乡,终点位于玉皇乡境内,线路全长8.483km,除隧道1720km处于三河乡境内,其余工程处于玉皇乡境内并沿玉皇沟分布。

本合同段路基工程特点为:大部分为山岭重丘区,高路堤段落较多,路基填挖高度大,线路主要分在玉皇沟两侧山坡坡角展布;沟内为砂砾石层,两侧为残留阶地及坡积土层,局部切割岩山咀,下伏地层为片岩及灰岩。

地貌属玉皇沟河谷堆积区二级阶地,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起伏较大,其上已被开垦为花椒地。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风积(Q3al+eol)黄土,(Q3al+pl)亚粘土、卵石,下伏泥盆系片岩(D?S ),自上而下分布。

本标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地基底大部分为黄土或松散冲洪积堆积物,主要集中在二单元路基土石方工程。

三、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原材料试验。

在石灰土换填施工前,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以下试验: 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磷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此外,还需检验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2、按照土壤种类及石灰质量确定配合比和石灰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重。

3、施工前进行100m〜200m试验段施工,确定机械组合效果、压实虚铺系数和施工方法。

(二)材料要求1、土:土以塑性指数10〜20的黏性土为宜;试验塑性指数偏大的黏性土时,应进行中国中铁----------------------------------------------------------------------- 粉碎,粉碎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土的有机质含量不超过10%,硫酸盐含量超过0.8%时不宜用石灰稳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1.概观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主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包括压缩性和湿陷性。

当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时,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多在其上部结构的容许变形值之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湿陷变形是地基被水浸泡后产生的附加变形,常发生在局部,具有突发性,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大,危害严重。

因此,无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允许承载力,都要进行地基处理。

前者以消除湿陷性为目的,后者以提高承载力为目的,同时要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黄土差异很大。

因此,地基处理应区别对待,结合以下特点:1)湿陷性黄土的区域性差异,如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承载力、压缩性和不均匀程度等。

2)建筑物的使用特性,如用水量、地基浸水的可能性等;3)建筑物对限制不均匀沉降的重要性及其使用的严格性,以及结构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4)材料和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施工经验。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是通过机械手段加固地基的湿陷性黄土,或者通过改变另一种材料来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达到消除湿陷性、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的目的,其中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个目的,即消除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可以从处理的深度和范围来区分:1)浅层处理,即可以消除建筑地基的部分湿陷量;2)深层地基处理,即消除建筑地基的全部湿陷量。

该方法包括使用桩基或深基础穿透所有湿陷性黄土层。

湿陷性黄土地区有三种设计措施: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土(或灰土)桩夯实法和深孔夯实法等。

,可完全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或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使建筑物的地基位于密实的非湿润土层上,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防水措施是用来防止大气降水、生产生活用水和地基浸水,包括场地排水、地面防水、排水沟和管道排水、防水等。

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一、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可塑性,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工程实践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湿陷性黄土的特点1.吸水性强:湿陷性黄土在遇水后会明显膨胀,导致地基变形。

2.可塑性好:湿陷性黄土易塑性变形,稳定性差。

3.容易流失:湿陷性黄土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发生流失现象。

三、处理施工方案1. 地基处理•挖土平整:在施工前,应挖土平整,清除表层有机物,确保地基均匀。

•加设排水系统:对于湿陷性黄土,可以设置排水系统,排除多余水分,降低黄土的吸水性。

•加设加固层:在地基上设置加固层,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变形。

2. 地基加固•灌浆加固:利用浆液灌注地基,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加设排水管道:设置排水管道排除地基水分,降低湿陷性。

•加设植被:在地基周围种植植被,稳定土壤,防止流失。

3. 施工措施•严格控制水源:对于湿陷性黄土的施工,要严格控制水源,避免水分渗入黄土中。

•及时排水:施工中遇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黄土流失。

•密切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密切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注意事项1.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地基的均匀性,避免不均匀沉降对工程带来危害。

2.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设计要合理,保证排水畅通,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

3.定期检查维护:工程完工后,要定期检查维护工程,确保施工效果持久稳定。

五、结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永续发展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 乌鲁木齐东二环公路工程第一合同段特殊路基施工方案中交二航局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二年四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说明 (2)第二章工程概述 (2)2.1工程概况 (2)2.2 主要工程数量 (3)第三章资源配置 (3)3.1人员配置 (4)3.2机械设备配置 (5)第四章施工准备 (5)4.1人员组织 (5)4.2技术准备 (6)4.3 试验准备 (6)第五章施工方案 (7)5.1处治原则 (7)5.2处治措施 (8)5.3施工准备 (8)5.4技术要求 (9)5.5试夯段布置 (10)5.6强夯施工流程 (12)5.6施工要求 (13)5.7施工步骤 (14)5.8施工注意事项 (17)5.9成品保护 (17)5.10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8)5.11质量保证措施 (18)5.11.1技术控制 (18)5.11.2施工过程控制 (20)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1)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 (24)7.1安全施工措施 (24)7.2文明施工措施 (25)7.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6)7.4 施工机械安全保障措施 (27)7.5现况地下管线与高空缆线安全保护措施 (28)7.6 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28)第一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9、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投标文件》及总体性实施施工组织设计;10、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原则。

2、遵循设计和验标的原则,正确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优良。

3、坚持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的原则,确保产品使业主满意。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施工组织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1.3编制说明认真学习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现场施工场地的特点,结合我单位的施工实力、特长、技术力量、机具配套等多方面因素,编制本方案,以满足强夯工程安全、高效、高质的完成。

第二章工程概述2.1工程概况我标段承建的乌鲁木齐绕城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路基K4+100~K5+350、K12+700~K13+640、K14+560~K15+600段属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夯实面积为230720m2。

湿陷性黄土是指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

它的这种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路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为消除本标段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应力条件,根据本标段湿陷性黄土的特点(该段落湿陷性黄土处于哪一种类别、等级,以及场地等因素,因为强夯的夯击能量,夯点布置,夯击深度,夯击次数和遍数等因场地而异,土的含水量、孔隙比及夯击的单位面积夯击能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试验段施工总结,掌握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在的气候条件按不同的施工工艺进行控制方法。

2.2 主要工程数量湿陷性黄土分别路段表第三章资源配置3.1人员配置根据东绕城施工经验,结合我单位施工组织能力,计划投入以下施工设备保证大面积施工顺利进行:拟投入的主要人员表3.2机械设备配置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第四章施工准备4.1人员组织1、技术员及主管人员及时进场,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人员配备及设备。

2、依据合同工期安排及施工队伍情况制定劳务用工计划。

3、审查施工作业队相关人员的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确保持证上岗。

4、依据工程进展状况及天气因素,制定特殊气候劳务人员数量。

5、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现场作业安全意识。

4.2技术准备1、进场后,技术员认真全面熟悉图纸、技术规范等文件,详细做好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技术员对各控制点进行仔细校对及复测,并进行通道细部施工放样。

3、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场地平整方案,提供良好的施工平台,并搞好施工用水、用电的供应。

4、将施工所需设备机具调配到位并做好保养工作,保证施工时能正常运行.5、在施工前,现场技术人员要向施工队各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驻地办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

6、施工机具设备应安全可靠,配备专业维修人员、电工,及时对设备机具进行维修及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4.3 试验准备1、路基施工前,对路基基底土样进行相关试验。

每公里至少取3个点,获得原始土样,作数据分析,为以后的检测提供对比依据,土质变化大时,按实际情况增加取样点数。

2、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的拟作为路堤填料的材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

土的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湿陷系数、CBR试验、颗粒分析、比重、有机质含量等,必要时应做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3、路基填料每5000m3或土质变化时必须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第五章施工方案5.1处治原则解决黄土湿陷性问题的关键是:完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有排水出口的位置,路基水通过边沟、排水沟流入自然沟。

无排水出口的路段,结合当地农田灌溉条件,将路基水引向路测。

边沟、排水沟须加强防渗。

(1)加强防渗及冲刷设计。

对路基范围和附近坑、穴回填夯实。

(2)根据湿陷等级、湿陷起始压力、湿陷土层厚度及层位分布,结合路基填土高度、地基渗水浸湿可能性大小,地基处治采用强夯、重锤夯实或冲击式压路机碾压等措施,消除处理黄土层的湿陷性和高压缩性。

5.2处治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对湿陷性黄土较厚(大于3m)地段,清表30cm后采用强夯处理,然后分层回填天然级配砂砾碾压至路面结构层底,碾压厚度及压实强度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1)强夯:填土高度大于4m的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夯击能为1500KN•m的强夯处置。

(2)冲击碾压:Ⅰ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填土高度小于4m的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采用25KJ的冲击碾碾压。

(3)重锤夯实:夯击能600~800KJ,适用于地形限制,冲击碾无法进场作业的路段或虽然能开展工作但单段长度小于100m,拖拉机加速受限,行驶速度不能满足设计冲击能量的路段。

采用逐点夯击方式施工,夯击后的地面整平后,采用小能量逐点夯击找平。

区内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多为冲洪积黄土状粉土。

针对图纸给出的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对Ⅱ级及Ⅱ级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方案适宜。

5.3施工准备1、应备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夯实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夯实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平整地表,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3、确保夯实场地所有障碍物已全部清除;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4、施工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并对夯实地基进行了夯前原位测试,通过试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5、对施工范围内原状土进行取样,做含水量及标准击实试验,上报中心实验室批准。

6、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5.4技术要求1、强夯夯实范围内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柱状图及物理力学指标勘察。

2、机械设备参数:锤重≥250KN,落距≥6m,夯击能达到1500KN •M及2000KN•M锤底面积3~6 m2;配有自动脱钩装置,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

3、强夯遍数:3遍,第一、二遍跳夯(每遍5~7次),第三遍满夯,夯击能采用700KN.M;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4、加固影响深度:3~6m。

5、夯击点的顺序和布置夯击时应先两边,再中间原则进行。

第一、二遍夯击点按梅花型或正文形布置间隔跳夯,间距为夯锤直径的1.2~2.2倍(4m),第三遍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

5.5试夯段布置设置1处试夯段,施工里程为K4+100~K4+110段,共计300㎡。

夯点布置如下:夯机就位时选择场地较为平坦的地方安放,确保机械施做时正常运行,点夯时由专人指挥夯锤的起落,夯锤初始落距以10m开始试夯,做好周围警示标志,夯锤落下后如出现倾斜情况及时调整夯锤,待起落正常后调整落锤高度,记录每次夯锤落距、夯锤下沉深度、周边土体隆起高度,待最后2击沉降差小于5cm时停止,记录夯击次数。

试夯结束后,应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m内深度,每隔50cm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性系数等指标。

试夯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调整落距或夯点间距重新进行试夯;在试夯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夯坑周围的土体是否出现隆起及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等情况,否则应及时调整夯击的击数;通过试夯确定夯实击数、夯实频率、各点平均夯沉量,用以指导全线强夯施工。

立面图强夯断面示意图夯点布置图第一遍按照 点进行夯击,第二遍按照 进行夯击。

5.6强夯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标高测量→夯点放样→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测量→满夯→整平→标高测量→场地整平。

第一遍夯点放夯机就位,夯锤对测量夯前锤顶起吊夯锤至预定5.6施工要求1、强夯夯实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夯实。

2、强夯夯实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夯实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

当强夯夯实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

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夯实措施。

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夯实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夯实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3、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

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4、干燥天气进行强夯夯实时宜洒水降尘。

5、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夯实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

5.7施工步骤(1)场地准备采用推土机和挖机将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