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邓中亮

合集下载

邓中亮:羲和计划发力「室内定位」十年,开启万亿级消费市场

邓中亮:羲和计划发力「室内定位」十年,开启万亿级消费市场

邓中亮:羲和计划发力「室内定位」十年,开启万亿级消费市场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羲和”系统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

从推出首部能够实现1米级定位的国产智能手机,到带动大众化应用的万亿产值,“羲和”被社会寄予厚望。

不过,现实情况中我们每个人的手机是否真的能够达到米级的定位精度?又是否能够真的在室内进行定位和导航?我们不禁想问,室内定位对于大众而言到底有什么作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认为,通过通导融合的系列关键技术,室内定位已经取得了高精度、广覆盖和低成本的关键突破,并已经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上万个大型商场、20多个航站楼得到应用。

随着通导融合在5G标准中的推进,高精度室内定位将迎来“无所不有、无处不在”的广阔应用场景。

邓中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长期致力无线网络定位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是无线导航与通信领域知名专家,我国地面导航工程——“羲和计划”的室内无线导航系统主要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

他在建立建筑空间无线定位导航基础理论、解决国际上通信网增强室内高精度三维导航关键技术难题、构建我国空天地一体化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标准及应用系统、推动产业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主持完成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二十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3项。

发表论文三百余篇,专著6部,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超百项。

2016年获光华工程科技进步奖,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01.泰伯网:目前室内定位技术是否已经成熟?邓中亮:就目前的市场应用情况来说,通过通导融合的系列关键技术,室内定位已经取得了高精度、广覆盖和低成本的关键突破,能够实现广域米级定位和导航,并已经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物联网、场馆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应用,而室内定位的大众应用仍需要市场进一步培育。

一方面是由于基础的民用室内陆图存在缺失,一旦室内陆图能够快速生成,室内定位技术应用将可得到快速“复制”推广模式。

实验室简介邓中亮(一)2024

实验室简介邓中亮(一)2024

实验室简介邓中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简介邓中亮(一)是对邓中亮实验室的介绍,该实验室是邓中亮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的基础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推动学科发展。

本文将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实验室组织架构、实验设备与设施、研究成果和团队合作等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

正文:一、实验室的研究方向:1. 研究方向一:XXX2. 研究方向二:XXX3. 研究方向三:XXX4. 研究方向四:XXX5. 研究方向五:XXX二、实验室组织架构:1. 领导层:邓中亮教授2. 学术委员会:成员及职责3. 研究小组:组织方式和成员4. 实验室助理:角色和职责5. 管理团队:负责协调和管理实验室内部事务三、实验设备与设施:1. 实验设备:列举部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2. 实验室设施: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和环境3. 数据处理与分析设备:列举部分主要设备及其用途4. 共享设备与设施:开放给其他实验室使用的设备5. 设备维护与日常管理:保证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四、研究成果:1. 概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2. 主要研究论文:列举部分重要成果的相关研究论文3. 科研项目:列举实验室近期承担的科研项目4. 学术交流与合作成果:与其他团队合作取得的成果5. 获奖情况:实验室在学术和科研方面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五、团队合作:1. 实验室内部合作方式:实验室成员间的合作与协作模式2. 外部合作伙伴: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与模式3. 学生培养与合作:实验室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和合作机会4. 学术会议与讲座交流:举办和参与的学术会议和讲座活动5. 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实验室和研究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总结:实验室简介邓中亮(一)通过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组织架构、实验设备与设施、研究成果和团队合作等五个大点的阐述,全面介绍了该实验室的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展示了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1847有机(药物)合成技术创新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1847有机(药物)合成技术创新实验室
● 重大 医 药化工 产品的核心 技术攻关 、 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 ● 基本技 术 与基 本产 品 的技 术扩展 与产 品 链开 发 。 ● 基 于 新反应途径和新合 成原 料等的重 要的有机化学 ( 老 ) 产品 的 ( 绿色 ) 经济规模化合成新工 艺 。 ● 专家级高级实验人员的交流与培训 。
热点研 究领域及 产 品 :
0 活 性 药 物成 份A P I ( A c t iv e P h a r m a c e u t ic a l In g r e d ie n t s ) 的创 新经 济合 成 及 专利 挑 战 ( 如 他 汀 类 、 培南 类、 抗抑郁等类药物 ) 。
0 手 性药物及 中间体的化学与生物合 成 ( 如奥利 司他 、 抗爱滋药物等 ) 。 J 手性药物及 中间体的化学与生物拆分 ( 如氯 吡格 雷 、 舍 曲林 、 普瑞巴林 、 度洛西 汀 、 萘普生等 ) 。
维普资讯 固 Βιβλιοθήκη 对称合成与手性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 究所
184 7 有机 ( 药物 ) 合成技 术创新 实验室
我实验室拥有2 5名职 业研发专家与数量 变化的在读研究生及其他科研 人员 , 是 “ 不对称合成 与手性技术 中心 ” 的核心 组 成部分 , 是 完全依靠市场机 制 与企 业合 作求 得生存和发展 的科研 团 体 。 通 过在市场上10 多年的 艰苦创业及 与国 内众多医药化工 企 业通 力合作 , 有数十个具 有重大创新 ( 专利 ) 知识 产权的医药产品 已 经或 即 将陆续进入 生产和市场 , 逐 渐建立 了 自己 的特 点与品牌 。
其不 对称催化工 业反 应研究 ; 拆分 ( 消旋 ) 新方法和 分子 手 性识 别研究 ; 手 性有机功 能材 料设计 、 合 成 及 其 性 能 研 究 : 具 有 生理 活 性 的化 合 物 的不 对 称 合 成 和 新药 设 计 及 手 l生药 物 的制 备研 究 。

广域室内定位

广域室内定位

广域室内定位“高精准”来源:科技中国作者:徐玲时间:2012-11-14“每个人都在思考,都在选择,为人类作贡献,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时代对我们的召唤。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通信、导航与微系统实验室主任邓中亮如此感慨。

回国之后,邓中亮专心致力于导航定位工作,为国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

目前,他带领团队着力研究操作广域室内高精度定位这个项目,以求提升公共安全应急救援能力。

战略型新兴产业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位置服务已开始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

尤其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特殊人群服务等领域,室内定位十分重要。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首科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卫星空移动多媒体网络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导航关键技术研究与原型系统研制”项目,该项目由邓中亮教授负责。

针对城市室内复杂环境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难于定位,现有室内定位技术成本高、能力弱等问题,邓中亮带领通过构建天地一体的室内外无缝定位体系架构、研制新型定位与通信融合的信号体制,突破多项室内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首次基于L波段高速移动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了高精度的室内外无缝定位。

该成果大幅提升了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能力,也提高了我国北斗系统的竞争力。

邓中亮介绍说,该项目结合我国卫星通信和拥有海量用户的地面移动通信资源,根据应急救援、公共安全、公众海量位置服务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天地一体化的TC-OFDM定位与通信融合的信号体制,基于L波段移动高速数据通信网实现了室内外定位信号的低成本广域无缝覆盖和高精度的无缝定位,定位精度突破3米,高度方向精度达到1米。

有效解决了城市室内外定位与移动数据通信等多网融合与共享,为提升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的能力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邓中亮及其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移动网络和气压测高的联合定位技术,形成了北斗地基室内外增强系统,解决了城市高楼遮挡下卫星定位难题。

利用移动高速数据通信网辅助北斗定位系统,构建成A-北斗广域室内外定位系统,提高了北斗系统的定位速度、定位精度与定位能力,使北斗系统在与国外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优势。

精准定位,引领科技潮流

精准定位,引领科技潮流

精准定位,引领科技潮流作者:杨扬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年第01期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并长远发展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我国要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维护我国信息安全的根本命脉,能否更加精准定位,引起业内专家学者的思考。

就目前全球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还是中国的北斗而言,也都只能提供室外定位服务,难以在室内进行定位。

而现有室内定位技术WLAN、UWB等系统存在成本高、运维难等缺陷,不利于向广域推广使许多诸如大型建筑精细化管理、场馆应急疏散、矿井救援、医疗监护、灾后救援等工作难以展开,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突破技术瓶颈,创新室内定位系统北京邮电大学智能通信、导航与微纳系统实验室主任邓中亮教授多年来—直致力于卫星导航、无线定位、毫米波RF MEMS、相控阵雷达天线等方向的研究,尤其是在室内精准定位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提出“室内精准定位是我国北斗在技术上超越GPS的关键之一”的观点,并牵头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TC-OFDM定位与通信融合的新型信号体制。

依靠这种技术,节约了室内定位成本,把现在的移动通信网变成既是一张通信网又是一张高精度定位网。

该技术将室内定位精度提高了数十倍,突破了室内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瓶颈,是我国在室内位置服务科学研究技术的重大突破,将有效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国际市场需求,邓中亮教授为研究室内定位系统倾尽全部精力和心血。

“十—五”以来,他承担了“863”计划目标导向类课题“大型建筑物复杂环境室内定位系统关键技术与示范”,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了大型建筑高精度的室内定位与室内外无缝定位,研制成功了大型建筑导航与应急综合管理终端、基于位置的物品管理终端和基于智能手机室内定位导航终端,开发了面向大型场馆应急管理的高精度室内外导航定位服务平台,在国家大剧院、八大机场等开展了应用示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室简介--邓中亮

实验室简介--邓中亮
研究成果
大型建筑物复杂环境室内定位系统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成果——部分已完成的项目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数字化识别技术软件开发,横向合作,2009年完成 昆虫翅脉识别,横向合作,2009年完成 视频会议,企业合作项目,2009年完成 基于BD/GPS/GALILEO兼容的导航通信软件接收机半物理仿真平台研究,北大为 新基金,2008年完成 室内外无缝定位与导航关键技术研究,数字中国为新基金项目,2007.1-2008.1. 基于“数字校园”的LBS服务体系研究,数字中国为新基金项目,2007.1-2008.1. 数字法庭管理软件,横向合作,2008.10-2008.12. 存储卡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2007.6-2008.6. 基于H.324的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终端开发,企业合作项目,2006-2007. GPS移动地位管理系统,企业合作项目,2006-2007. 移动存储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企业合作项目,2005-2007. RF MEMS器件及其系统的设计、仿真和实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2004-2006. 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环境开发工具,国家863计划项目,1999-2001. ……
基带通道
SIN
I 载波剥离 Q 相关阵列
RI RQ
通信接口
E sin cos
P
L
RQ
RI
RQ
RI
DSP
比特同步
码鉴别器 本地 载波 生成器 本地码 生成器
载波鉴别器
Dout_code
Dout_car
帧同步
ARM
RF 射频前端
码环滤波器
载波环滤波器
观测量提取

浙大计算机学院各大实验室介绍

浙大计算机学院各大实验室介绍
1)数字图书馆(图书馆 2 楼):............................................................................ 10 2)跨媒体组(曹主 608 和 525 两个地方).............................................................11 3)动画组(曹主 404)..........................................................................................11 网络与媒体实验室 .......................................................................................................11 来自师兄师姐的介绍:.......................................................................................... 12 实验环境............................................................................................................... 13 CCNT 实验室 ............................................................................................................. 14 1)实验室概况 ...................................................................................................... 15 2)中间件小组 ...................................................................................................... 16 3)实验室环境 ...................................................................................................... 16 数据库实验室 ............................................................................................................. 17 Eagle 实验室............................................................................................................... 19 1)曹东 402 .......................................................................................................... 20 2)实验环境.......................................................................................................... 20 VIPA 视觉交互与图形学 ............................................................................................. 21 道富--浙江大学 VLIS 实验室....................................................................................... 22 浙江大学电子服务研究中心 ........................................................................................ 25 软硬件协同实验室 ...................................................................................................... 26 产品创新设计与信息智能处理..................................................................................... 26 二:联络导师教教程 ...................................................................................................... 27 三:浙江大学复试交流会 ............................................................................................... 29 四:更多的资料,你可能还会喜欢:.............................................................................. 30 这份资料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写下各自实验室的介绍。没有你 们,不可能有这份资料的呈现,在这里说一声谢谢,To all of you!!

中国首创羲和系统,室内外联合定位迎刃而解--专访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

中国首创羲和系统,室内外联合定位迎刃而解--专访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

中国首创羲和系统,室内外联合定位迎刃而解--专访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贠敏;靳颖【摘要】2014年4月25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及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主题专家组和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在北京共同组织召开了羲和系统科技成果合作对接会,此次会议也宣布羲和系统正式面向社会提供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信号的播发。

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是羲和系统核心技术“TC-OFDM广域实时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的负责人,并对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卫星应用》期刊记者就羲和系统的若干问题,专访了邓中亮教授。

【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4页(P7-10)【作者】贠敏;靳颖【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4年4月25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及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导航主题专家组和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在北京共同组织召开了羲和系统科技成果合作对接会,此次会议也宣布羲和系统正式面向社会提供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信号的播发。

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是羲和系统核心技术“TC-OFDM广域实时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的负责人,并对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卫星应用》期刊记者就羲和系统的若干问题,专访了邓中亮教授。

邓中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智能通信、导航与微纳系统实验室主任。

近年来,致力于卫星导航、室内外无缝融合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媒体应用、微电子设计、RF MEMS等方向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防预研及基金、地方合作等各类课题数十项,如国家863项目“大型建筑物复杂环境室内定位系统关键技术与示范”、“城市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关键技术与服务示范”等。

“星地—体”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引领导航科学创新

“星地—体”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引领导航科学创新

“星地—体”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引领导航科学创新作者:邓中亮,林文亮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第12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是指综合使用卫星导航、地面通信、空间显示等技术手段,正确提供客观世界时空位置与关联信息的现代新兴信息化技术。

室内外高精度位置服务是主要大国战略优势与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攸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是继互联网、移动通信发展最快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美、俄卫星导航比我国早起步三十年,但目前仍无法实现对室内的定位与导航,不能满足人们80%时间在室内的位置服务需求。

美国高通、瑞典爱立信公司利用地面通信网的室内定位精度仅能达到40米。

但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这一国际难题,抢占国际尖端科技竞争制高点。

历经十多年潜心攻关,北京邮电大学空间导航与通信实验室邓中亮团队研发了世界上首个“羲和”室内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攻克了通信网建筑内“反散射”传播的三维“米级”定位国际难题,提出了共频带通信网增强、反散射聚合三维定位理论方法与架构,填补了传统视线传输定位在室内的局限性,实现了广域定位室内外精度1—3米,垂直l米,比国外公开精度高5~10倍。

创新了移动通信、广播、无线网和卫星导航等多资源融合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我国导航服务探索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的建设之路。

“羲和”室内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的成功研发和广泛推广,率先解决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公里’瓶颈,为国家“一带一路”、城镇化、“互联网+”发展战略,以及军事斗争准备提供现代室内感知位置基础。

预计到2020年,“羲和”系统将打造上千亿元的产业链,从而牵动上万亿的经济发展动力。

“互联网+”与“一路一带”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室内外高精度位置服务的爆发式增长需求“互联网+”与“一路一带”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通信与导航技术在相互融合中迅速发展,导航系统与通信系统紧密结合,使导航定位信息产生更直接的应用价值,发挥出更广泛的效能,实现单一定位导航向监控、管理、交通、救助、娱乐等综合位置服务的转变。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贡献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贡献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贡献】序羰基合成是有机合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反应类型,它在药物合成、材料合成以及天然产物合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则是我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重要研究机构,致力于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与创新。

本文将通过对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贡献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全面、深刻地呈现这一主题内容。

一、羰基合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在有机化学中,羰基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它主要是指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合成反应。

羰基合成可以通过酰基化、羟醛缩合、卡宴-瑞乐梯这些常见的反应来实现。

该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香料合成、高分子合成以及化学工业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传统的非类固醇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都是通过羰基合成方法合成的。

另外,在农药合成、天然产物合成以及有机合成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羰基合成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羰基合成这一主题词,突出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二、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介绍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是我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与创新中心。

实验室主要围绕氧化物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展开研究工作,包括固体电子器件、催化剂、新能源材料以及环境净化材料等方面。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突出其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三、羰基合成在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贡献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羰基合成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对新型载体、催化剂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实验室为羰基合成提供了一系列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

实验室团队利用稀土掺杂氧化物材料设计了一种新型催化剂,成功实现了对芳香酮类化合物的选择性羰基化反应。

这项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率,还减少了副反应产物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现代“夸父”邓中亮: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现代“夸父”邓中亮: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现代“夸⽗”邓中亮:乃命羲和钦若昊天2019-10-16《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象⽇⽉星⾠,敬授⼈时。

”“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之母,掌握着时间的节奏。

她也是⼀种温暖的象征,她的光辉洒满⼈间的每个⾓落;她亦是⼀种美好的期许,愿世间没有⿊暗,只有光明……如果将“羲和”⽐喻为太阳的母亲,那北京邮电⼤学邓中亮教授就是室内导航技术领域的“夸⽗”,他⽤⼗年的追逐使得移动⽹络的⼴域室内外定位关键技术⽅⾯取得了重⼤突破,跨越了最后⼀公⾥的局限,完成了“羲和”系统。

现代“夸⽗”邓中亮将神话变为了现实。

让我们从美好的神话故事回到现实: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千余个⽕车站,单⽇客流量可超700万⼈,北京西站⾼峰达40-60万/天;我国160余个民⽤机场,2012年客流量由2.9亿上升⾄3.2亿⼈次,全球2014年将达33亿⼈次;我国2011年地铁客运量愈50亿⼈次,北京突破18亿⼈次。

在⼈流密集的室内,⾮常需要成熟的定位技术。

另外我国年均灾害死亡近万⼈,年失踪愈20万⼈;全国上万家煤矿,6754万矿⼯,2011年矿难死亡约1973⼈。

灾害的频发使得室内定位技术的研发刻不容缓。

2012年12⽉27⽇,国家16项科技重⼤专项之⼀的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此,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达到四个: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GLONASS系统、欧洲GALILEO系统,以及我国⾃⾏研制的北⽃卫星导航系统。

被寄予⽆限期待的“羲和”系统伴随着“北⽃卫星”应运⽽⽣,它使得北⽃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室内⼀⽶,这⼀技术成功应⽤于全国16个省和3100⼤型商场和场馆,赢得18个国家的采购订单。

2014年12⽉12⽇,在中央电视台⼗⼤科技创新⼈物颁奖典礼的舞台上,我们认识了“夸⽗“邓中亮,通过⼀个简短的采访,让我们了解了他科研道路上的⼀些点滴。

跨越最后⼀公⾥2003年,邓中亮从美国回国,他发现了⼀个问题:⽆论是我国的北⽃卫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 系统,还是欧洲的GALILEO系统,这全球四⼤定位导航系统都只解决了室外定位问题,⽽室内定位却仍是空缺。

邓中翰:创新“两弹一星”

邓中翰:创新“两弹一星”

邓中翰:创新“两弹一星”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0年第4期再次见到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是在其驻地附近的德宝饭店,而其最近也增加了两重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多媒体芯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去年12月,邓中翰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之一,这是中国对科技人才的尊重;而中星微获准承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则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得到进一步落实的体现。

《新经济导刊》:现在关于鼓励自主创新的法律很多,如《科学技术促进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

当然,我们知道法律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应该避免法律的重复建设,您现在提出制定的《自主创新法》,与前者有什么区别?有哪些亮点?邓中翰:今年两会,无论是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在参加天津代表团审议中,胡总书记都强调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我提出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创新法》的议案,这是连同30多位代表共同提出的。

《科学技术促进法》是基本大法,《知识产权保护法》是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考虑,我想《自主创新法》可能是针对自主创新,对于国家公民应尽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的资源的调配和法律权利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自主创新法》应该是在科学技术这个基本法之下,围绕着自主创新而专门制定的。

比如说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是否可以针对如何保护自主创新的成果有相应的支持性条款?包括像政府采购,那么对于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成果,在国家的优先采购方面能不能有一些明确的法律上的保障?原来各地政府提出的激励性的政策,能不能赋予法律的效力,从而有法可依?另外也避免别人用各种贸易保护的方式,来指责我们,为什么?我们是依法走的。

我觉得围绕自主创新应该有一个法律,对于政府采购、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很多激励性的政策,都要有法可依,所以我想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说,它是自主创新的一个关键,也是一个保护。

我觉得比较难的,最主要是如何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今年两会我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在新时期下,在未来的30年中,需要实施新的“两弹一星”工程。

一种基于LVDS高速传输的接口优化设计

一种基于LVDS高速传输的接口优化设计

一种基于LVDS高速传输的接口优化设计鄢玲玲;文丰;李辉景【期刊名称】《电测与仪表》【年(卷),期】2016(053)020【摘要】针对目前LVDS(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 )在高速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码和丢数现象,分别从硬件和逻辑两方面对传输接口进行了优化设计。

硬件方面,在发送端增加高速驱动器,驱动双绞线电缆,同时在接收端采用均衡器,补偿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出现的衰减;逻辑方面,通过增加标志位避免失锁,减少数据发生误码和丢数问题。

优化后的LVDS接口,相比于RS-232和RS-485接口,具有更高的通信速率,同时达到更远的通信距离,该接口设计简易,低功耗,性能稳定,无误码和丢数现象,经测试,优化后的LVDS接口,能以120 Mbps的通信速率实现48 m双绞长线稳定可靠传输。

【总页数】4页(P80-83)【作者】鄢玲玲;文丰;李辉景【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33【相关文献】1.一种基于LVDS接口的高速并行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冯晓东;杨可;2.一种基于 LVDS 接口的高速并行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冯晓东;杨可3.一种基于LVDS接口的数字图像处理模块硬件设计 [J], 赵海波;梅员;郝红宇;蒋林伸4.一种基于lvds接口的时钟恢复电路实现 [J], 邓中亮;张仡;刘雯5.一种基于LVDS长线传输的高可靠性优化设计 [J], LI Jin;JIAO Xinquan;WANG Shuqin;LIU Donghai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随梦前行 构建“天地一体”

随梦前行 构建“天地一体”

随梦前行构建“天地一体”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4年第10期文|胡敬热爱旅游的朋友一定对类似高德导航、百度地图等软件耳熟能详。

其实,导航还可能有另外一种用法——在停车场快速找到合适的车位,在陌生小区里方便地找到朋友的家门,在展览馆中定位最感兴趣的展品……“有了‘羲和’系统,这一切都有望成为可能。

” 说这话的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中亮。

他告诉记者,由于受到卫星定位信号强度弱、易受遮挡等环境因素干扰,室内定位难度很大,现有室内定位技术如WLAN、UWB等系统虽然实现了局域室内高精度定位,但需布置大量节点,信号覆盖成本较高,不利于向广域推广。

但是,室内定位的作用重之又重,除了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对于地震火灾、矿井事故等灾害应急救援都至关重要。

2012年,“羲和”系统在此背景下正式上马,成为《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邓中亮,就是系统核心技术“TC-O F DM广域实时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的负责人。

突破“最后一千米”瓶颈20 12年12月27日,国家16项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的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至此,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达4个: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GLONASS系统、欧洲GALILEO系统和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然而,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都只解决了室外定位问题,室内定位领域仍是空白。

“北斗和G P S的室外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 m乃至5 m,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达到这种精度难度很大。

10 m的定位精度,都有3层楼房那么高了,怎么能在楼里找到一个人?”邓中亮说。

假如在一间3 m×3 m的房间内定位某个人或物品,精确度至少要达到1~3 m;而对于车道导航、农业跟踪等应用来说,精确度要求至分米级;至于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要求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也毫不为过。

“这对导航系统的定位精确度提出了质的跨越要求。

一种硅基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

一种硅基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

一种硅基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
吴志军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29)3
【摘要】本文制作了一种硅基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采用紫外表面处理的金属银作为阳极;超薄的铝/银作为半透明的复合阴极;4,4′,4″-tris{N,-(3-methylphenyl)-N-phenylamin}triphenylamine(m-MTDATA)作为空穴注入层;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作为空穴传输
层;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ium(Alq)作为发光层.器件在3 V下开启,开启亮度为3 cd/m2;在11 V达到最大亮度19 610 cd/m2;在6 V时达到最高效率2.7 cd/A.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吴志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信息学院,福建,泉州,362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383
【相关文献】
1.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概述 [J], 张汉壮;纪文宇
2.高效高亮度硅基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 [J], 陈燕;陈星明;胡胜坤;金玉;吴志军
3.CdSe/ZnS量子点下转换膜的红、绿、蓝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 [J], 尹茂军; 潘腾; 刘士浩; 谢文法; 张乐天
4.微腔效应对顶发射串联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J], 张娟; 焦志强; 闫华杰; 陈福栋; 黄清雨; 康亮亮; 刘晓云; 王路; 袁广才
5.超低效率滚降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 于荣梅;濮春英;殷复荣;纪文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
❖ 1. 基于卫星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导航系统 主要研究导航系统的信号体制与设计,系统结构与安全性,接
收机天线、射频的设计,高动态/高灵敏度接收机技术,抗 干扰接收机技术,GNSS互操作信号接收机技术,高精度差 分伪距测量技术,GNSS与其他无线网络的融合定位技术, A-GNSS技术及其他接收机产品应用等。
研究成果
结合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中国之星”数字中国原型系统, 开发“数字校园”平台实用系统,并在校园重要区位(大门、图书 馆、行政办公楼等)设立信息亭,为全校师生和来访者提供全方位的 信息查询、三维可视化浏览、校史重现与校园变迁回放等等。
数字校园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成果
INS/GNSS / 地形匹配/重力场等组成复合制导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该开发平台主要由射频前端和基带部分构成,射频前端用于 接收BD2/GPS信号,同时完成A/D转换;基带采用FPGA+ARM 的设计,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信号的相关运算、C/A码 生成、捕获、跟踪、频谱分析以及PVT解算、修正等。
RF 射频前端
基带通道
SIN
载波剥离
I Q
相关阵列
RI RQ
通信接口
sin
cos
本地 载波 生成器
EP L
本地码 生成器
RQ
RI
码鉴别器
RQ
RI
载波鉴别器
Dout_code
Dout_car
DSP
比特同步 帧同步
码环滤波器
载波环滤波器
观测量提取
ARM
FPGA
载波修正
码修正
通信接口
可选
加速度传感器
高性能GNSS接收机硬件平台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成果
该软件平台基
于 matlab 仿 真 软 件
新基金,2008年完成 ❖ 室内外无缝定位与导航关键技术研究,数字中国为新基金项目,2007.1-2008.1. ❖ 基于“数字校园”的LBS服务体系研究,数字中国为新基金项目,2007.1-2008.1. ❖ 数字法庭管理软件,横向合作,2008.10-2008.12. ❖ 存储卡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2007.6-2008.6. ❖ 基于H.324的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终端开发,企业合作项目,2006-2007. ❖ GPS移动地位管理系统,企业合作项目,2006-2007. ❖ 移动存储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企业合作项目,2005-2007. ❖ RF MEMS器件及其系统的设计、仿真和实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图像识别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等,并对相关多媒体通信芯 片的设计与验证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音视频编解码芯 片设计技术,智能通信芯片设计与验证技术,在此基础上研 制了高容量多媒体智能卡控制芯片及有线电视HFC双向改造 的EOC(Ethernet over Cable)芯片组。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室简介
❖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 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一项、二等奖一项,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国 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 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第46届国际尤里卡 发明奖一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
• 基于特征匹配的地图图像自 动配准技术研究
• 水下运载体基于INS的重力数 据实时修正
水上
• 图像的同名点的匹配算法
• 低速运动载体在参考地图上 的定位研究
组合
导航
水面
水下
• 基于辅助惯性导航的数据地 图特征分析
水下导航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成果
GPS车载导航监控系统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内容
❖ 6. 智能通信 主要研究基于不同平台的通信协议与通信技术,包括紫外光通
信技术、智能化协同作战技术(地磁匹配导航、数据链组网 技术等)、卫星编队组网技术(星间通信)、深空通信技术 (太空探测)等。
提纲
实验室简介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队伍 人才培养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开发,主要用于辅
助上述硬件平台的
研发并对各算法进
行验证与改进。同
时具有较强的可扩
展性,适用于
GNSS 系 统 的 组 合
分析与仿真。 GNSS互操作软件接收机平台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成果
大型建筑物复杂环境室内定位系统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成果——部分已完成的项目
❖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数字化识别技术软件开发,横向合作,2009年完成 ❖ 昆虫翅脉识别,横向合作,2009年完成 ❖ 视频会议,企业合作项目,2009年完成 ❖ 基于BD/GPS/GALILEO兼容的导航通信软件接收机半物理仿真平台研究,北大为
主要研究内容
❖ 3. RF MEMS系统及其军事应用 主要研究生物芯片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基于RF MEMS和电
磁带隙的微带天线可重构技术,基于MEMS技术的新型毫米 波传输线,基于RF MEMS技术的滤波器,小型化多模卫星 接收天线等。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
❖ 4. WSN/WLAN/RFID 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媒体控制协议、路由算法、
定位算法和数据融合算法,研究无线局域网(WLAN)定位 算法和自组网协议,研究射频识别(RFID)通信协议和中 间件,以及WSN/WLAN/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为定位导 航、智能仓储、食品溯源、精细化农业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
❖ 5. 多媒体技术与通信集成电路设计 主要研究各种多媒体协议与应用,H.263/H.264/AVS关键技术,
提纲
实验室简介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队伍 人才培养
实验室简介
❖ 近年来,北京邮电大学-智能通信、导航与微纳系统实验室 一直致力于卫星导航、WSN/WLAN/RFID、高精度室内外无 缝定位、多媒体与集成电路、RF MEMS以及智能通信等方 向的研究。已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被SCI、EI及 ISTP检索数十篇,获国家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十余项。出版专 著三部、译著一部。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
❖ 2. 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 主要研究移动广播与通信网网格化定位技术,特征数据采集技
术,移动广播网定位信号抗干扰设计,定位信号室内增强与 转发技术,基于网格聚类的WLAN和WSN室内精确定位技 术,以及基于移动广播与通信网的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技 术等。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提纲
实验室简介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 研究队伍 人才培养
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
❖ 基于卫星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导航系统 ❖ 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 ❖ RF MEMS(射频微电子机械系统)系统及其军事应用 ❖ WSN(无线传感器网络)/WLAN(无线局域网)/RFID ❖ 多媒体与集成电路 ❖ 智能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