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史学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论述题

史学概论论述题

一、简答题:1、简述希腊、罗马的历史观念在对历史学性质和功用的研究方面,希腊人缺乏历史观念思想,当成一种垂训作业而罗马人注重实用主义,但两者都没有吧历史当成一门科学:历史写作的方法上,古希腊史学著述,绝大部分都是“叙述体”,而传记体的出现和流行则是罗马人的贡献;时空观念的变化上,希罗多德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但只是一种地理统一性,罗马人有着历史连续性的“通史”观念;撰史的思想倾向上,体现宿命论,人本主义,写实求真,还有古希腊缺乏时间观念,古罗马则有了历史连续性的思想。

希腊罗马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罗马史学批判性地继承了希腊史学的优秀传统,正是因为这一传承,才使得古希腊光辉灿烂的古典史学传统得以流传并传扬四方。

2、简述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上帝之城》前十卷是护教性的在後十二卷中,奥氏主要阐发他的两城理论。

中将历史视为上帝信徒与魔鬼“撒旦”的信徒、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之间的斗争史,而最终胜利的是上帝之城,发展了进步的历史观念;根据属灵的特性,上帝之城的进步历程是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分为七个时期,发展了中世纪的时间观念;认为人类历史是上帝编导的一场戏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冲突是推动力,标志着历史哲学的发端;形成了普遍统一的整体史观与大一统的世界史意识。

3、简论西方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1 写作历史的人和以前不同,人文主义史学都是俗界人物。

2 写作的内容中,世俗的、政治的重大事件占主要地位,而不以宗教教会占主要地位。

3 治史方法上,始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历史资料的考辨,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4 史学体例上,恢复了古典时代遗留下来的叙述体,取代中世纪前期的年代纪和编年史,文字表述流畅、优美。

补充5 对过去附庸神学的年代纪史学进行挑战,把史学中心转向世俗统治者的活动斗争,把僧侣主义史学的神学观点转变为历史的因果关系4、简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概括起来,启蒙时代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一理性主义史学成为史学思想的主流,成为对旧时代进行批判的一柄利剑。

浪漫主义运动与浪漫主义史学

浪漫主义运动与浪漫主义史学
浪漫主义运动与浪漫主义史学
目录
01 引言
03 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02 浪漫主义运动 04 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
目录
05 浪漫主义史学的定义 和特点
07
浪漫主义史学的重要 意义和启示
06
浪漫主义史学的研究 方法
08 参考内容
引言
浪漫主义运动和浪漫主义史学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对全球文化与艺 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演示将探讨浪漫主义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浪漫主义 史学的影响,并阐述浪漫主义史学的定义、特点、研究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史学观念从后现代主义向浪漫主义回归的趋 势。这种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回潮,而是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结果。后 现代主义虽然打破了传统的客观历史观念,但也使得历史解释变得过于相对化和 主观化。在这种情况下,浪漫主义史学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它强调历史的 理想化和美化,可以纠正后现代主义的偏颇之处。
卢梭,作为18世纪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他的浪漫主义思 想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尚,对情 感的赞美以及对个体自由和尊严的捍卫,这些元素都体现了卢梭的浪漫主义理念。
背景介绍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对当时启蒙运动时期理性至 上的反叛。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个体情感、自由以及自然之美。卢梭作为浪漫主 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文学思潮的特点。
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它推崇个人情感、灵感、 自由和自然,主张打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的自由表达。浪漫主义运动在文学、 音乐、绘画、雕塑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它通过反抗工业化和现代化,强 调原始、自然和民间文化,试图重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整理版)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以“如实直书”为基础2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3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

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西南大学《西方史学通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西方史学通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605)《西方史学通论》复习思考题、填空1在西方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4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世纪,第二次发生在公元()世纪,第三次发生在()时期,第四次发生在20世纪中期,即当代新史学的诞生。

2、()、()、()通常被认为是古希腊三大史学家。

3、()、()、()通常被认为是古罗马三大史学家。

4、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学者()所著《》被认为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开山之作。

5、理性时代《》一书的作者、意大利学者()被认为是近代历史哲学的创始人。

6、在近代西方史学史上,被誉为“文化史之父”的是()国学者(),著有《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等。

7、19世纪前期英国史学家的突出代表是《论英雄与英雄崇拜》的作者()和《希腊史》的作者()。

8、最能代表近代欧洲史学成就的,是英国学者()所著《》和()国学者()所著《教皇史》,它们被誉为近代史学“双璧”9、近代欧洲学者在史料整理方面成果斐然,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分别是德国史家集体编著的长达126卷的《》,英国学者集体编著的《》以及德国学者()主扌寸编著的《拉丁铭文集成》。

二、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2、波里比阿 3 、基督教史学4、人文主义史学5、浪漫主义史学6、托马斯•卡莱尔三、简述题1、简述古罗马史学主要特点。

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史学主要成就。

3、简述理性时代英国史学主要成就。

4、简述理性时代法国史学主要成就。

5、简述19世纪前期英国史学发展状况。

四、论述题1、比较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在史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2、比较李维和塔西佗的史学思想和方法。

3、评述兰克和兰克学派及其对国际史学的影响。

(0605)〈〈西方史学通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1、5; 4 -5;文艺复兴(或者14- 15、16世纪)2、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或者波里比阿)3、萨鲁斯特(或者恺撒)、李维、塔西佗4、波丹、《理解历史的方法》5、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新科学)、维科6、法国、伏尔泰7、 T. 卡莱尔、 G. 格罗特8、E.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德国、兰克9、德意志史料集成、不列颠史料集成、 T. 蒙森 、名词解释485-424 年)。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一:历史学1.历史的定义a、历史:独立于史学家意识之外的、已经消失了的、人类社会的客观运动过程,也就是说,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

b、第二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不仅仅包括文字记录。

二是指历史是一门学问,即历史学-乃是指研究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程的学科。

2. 历史学包含的三个层次a.历史的叙述,古人对历史留下的记录,反映史实,是历史学最基础的层次。

b.历史的理解和阐述,可以称为史学(不是古代史学,是学的层面。

),是对第一个层面的阐释。

c.历史诠释学,是对第二个层面的进一步阐发。

3. 历史学历史学的产生,是由人类对于本身社会活动的记忆行为,经过外化而形成。

4.中国史学的产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与王室都有了历史记载,现存《春秋》一书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记录经修订而成的。

战国时期产生了完备的编年史《左氏春秋》,即《左传》。

中国史学已奠定了基础。

5. 西方史学的产生西方早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是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又称《希波战争史》,赢得了西方“历史之父”的称号。

6. 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历史学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科群,它包括了一些更为具体、更为细密的分支学科。

1.中国历史学科内部结构划分(1)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a.按研究的空间范围划分:中国史、世界史。

b.按研究的时间跨度划分:通史、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辽金史、元史、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暗含以中国历史的状况为依据。

c.按历史的活动领域来划分,如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等专门史。

这是其他学科“蚕食”历史学内容的“边境地区”。

(2)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风俗资料等等,历史文献学、历史器物学、历史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年代学等。

(3)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史学评论等。

西方史学上的流派

西方史学上的流派

西方史学上的流派第一节:古典史学(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1、希罗多德与“社会文化史”传统的开创。

人本意识、世界史眼光和存真存疑的批判原则,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2、修昔底德与“政治军事史”传统的确立。

将人类历史独立于天神之外的历史观念,成为西方建立科学的历史学的基础。

3、古典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1)倒退的、循环的历史观念。

(2)人本主义思想。

(3)“世界主义”思想。

(4)尚未取得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

第二节:基督教史学(公元5世纪——14世纪的黑暗时代)基督教史学理论的价值:1、系统提出了历史“统一性”和世界史的观念。

2、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历史直进观”和“历史进步论”。

3、提出善恶冲突推动历史进步的“历史动力观”。

3、创立体现历史线形发展的公元纪年法。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攸西比厄斯。

第三节:近代资产阶级史学(14世纪——19世纪末)一、人文主义史学(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人文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1)恢复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2)重新强调历史的垂训意义。

(3)重视历史叙述的体例。

重要流派:“修辞学派”、“博学派”。

二、理性主义史学(启蒙时代17世纪——18世纪末)理性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1)强调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2)主张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和评判历史。

(3)提倡突破狭隘的政治军事史,注意广义上的社会文化史。

(4)提出系统的历史进步理论。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伏尔泰《论世界各国的民族精神、礼仪和风俗习惯》、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纲》、康德《从世界主义者角度看世界历史观念》、维柯《新科学》三、浪漫主义史学与历史主义(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1)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2)关注历史发展的个性和独特性。

(3)提倡用情感来取代理性,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来概括历史。

(4)注重伟大人物和政治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历史主义是浪漫主义史学的一个最重要内容。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1、古典史学:称古希腊古罗马史学,追溯神话与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到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大约有1千多年。

史学代表有希罗多德、俢昔底德、波里比阿,形成了对后世颇具影响的史学传统。

2、中世纪史学:从5世纪到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被称为中世纪史学。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古典时代的结束。

特点:古典史学传统中断,基督教神学史观大放光芒,但这种神学史观严重禁锢了西方史学的发展,西方史学在这一时期显得迟缓与落后。

3、近代史学:14世纪到19世纪,特点:史学流派众多,史学家辈出,史学后备军强大,史学研究基础坚实,史学研究手段更新。

考古学诞生,于是西方史学独立,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学派:兰克学派。

4、现当代史学:20世纪初到至今,西方的现当代史学,新史学思想萌芽,20世纪50年代成形,至今中西史学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发展。

代表学派:年鉴学派。

5、奥古斯丁:(公元354年-430年),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全书共二十二卷,历十四年才完成。

该书发展并确立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异端学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体系,构建了神学体系的基础。

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6、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经历三个阶段,即创建(29—45)以费希尔、布洛克为创始人,发展(46-68)即布罗代尔时代,转型(68年之后)。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7、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1]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1]

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

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希腊罗马名人传》又称《对传》(简称《名人传》或《传记集》。

它是罗马帝国早期希腊传记作家和伦理学家普鲁塔克的传世之作,也是西方纪传体历史著作之滥觞。

本书以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广阔的历史舞台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书共有50篇,其中46篇以类相从,是名符其实的对传。

尽管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专著,但因作者以其独特的风格,以古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详尽地描述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保存了许多已散件的文献材料和难得的传说佚事,至今仍是研究希腊罗马历史所必不可少的典籍。

《英吉利教会史》是中世纪英国历史上的卓越学者、历史家比德最重要的成果,此书除以开头的半卷篇幅追记罗马不列颠时期外,下余部分叙述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以后的历史,直到731年为止。

全书五卷,主要是依据教会的重大事件来划分的。

在字里行间人们可以朦胧地看到这一时期不列颠社会经济的变化,可以看到岛上一些早期封建国家的统治和斗争,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罗马教廷的振兴。

比德的《教会史》成为5世纪中期到731年这段时间唯一的记录,为英国保存了这段珍贵的历史。

这部史书长期以来被视为英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比德长期以来受到英人的尊敬,被称为“英国历史父”。

《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此书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作者是马可波罗,意大利人,是西方世界第一个遍游东方而又留下历史记载的人,此书介绍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科学文化及商业贸易等内容,此书的介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人世界观上的转变,又为西方世界向东方扩张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些叙述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精选文档】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精选文档】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在讨论西方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时,我们也很有必要将西方的史学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以利于分析和讨论的进行。

在这里,我主要根据陈启能研究员的观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第二阶段为西方中世纪史学。

第三阶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直至19世纪末,历时600年.第四阶段包括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现当代史学.1这个阶段又可以二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

古典史学第一阶段是古典史学,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包括了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是西方史学的开创时期.西方古典史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1、求真探索精神。

2 、人文主义观念.3、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中世纪史学西方史学的第二阶段是中世纪史学。

欧洲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

圣·奥古斯丁(354-439)和托马斯·阿奎那(1255-1274)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在这一时期,基本上没有出现著名的大历史学家,但与古典史学思想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必须加以关注,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中世纪史学的几个特点:1、完全摒弃了古典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2 、由于基督教是一个普世性的宗教,重视统一性和传教的神圣性,因而在世界史的体系上,其任务便是阐明上帝之命在人类各地区、各民族的实现过程,而不再限于某一地区。

这无疑是受了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的影响。

3、强调神意,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人对上帝旨意的服从,压抑了人性。

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丧失殆尽。

4、在史观上,基督教史学打破了古典史学的“循环论”和“灾变论",提出了“千年王国"的说法,是一个单线不断发展的历程。

人文主义史学第三阶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直至19世纪末,历时600年。

在这一时期,首先登场的是人文主义史学。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整理版)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以“如实直书”为基础2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3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

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⒊ 兰克与兰克学派⑵
●客观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德国:
魏茨 《德意志史料集成》《德意志法制史》 吉泽布雷希特 《德意志皇朝时代史》 英国:阿克顿勋爵 法国:莫诺及其创办的《法国历史评论》 中国:傅斯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⒊ 兰克与兰克学派⑵
●历史贡献

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


没有让任何有主见的人臣服,却刺激了他们的 思考力,引起了对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
⒉ 文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卡莱尔(1795~1881)

The French Revolution: A History. 1837. 《法国革命史》

On Heroes, Hero-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 . 1841. 《英雄与英雄崇拜》 提出“英雄与群氓”的谬说

《欧洲文明史》
《法国文明史》

总体史观:不局限与政治相
关的事件
⒈ 19世纪法国阶级斗争史学
⑶米涅(Mignet,1796-1884)

1824年,《法国革命史》 用阶级观点来阐述历史。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在于社会各 阶级之间的物质利益冲突。
⒈ 19世纪法国阶级斗争史学
⑷梯也尔(Thiers,1797-1877)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
⑷史学方法日趋科学化

史学家主张把历史学当作一门严格的、独立的科学来 对待,力图运用科学研究的实证方法来处理史料和分 析史实; 客观主义的态度:必须摒弃个人的好恶之情,做到不 偏不倚、如实直书;写出来的历史不仅要使各类读者 都能满意,而且还要不表现出作者自己的个性特征; 一切从史料出发:19世纪的史学家们强调:史料是历 史研究的出发点,是确立史实的前提。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观念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

2、(伏尔泰)被称为近代的“文化史之父”,(傅斯年)被称为“中国的兰克”。

二、问答题:1、简述西方史学发展的历程。

答:(1)古典史学,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包括古希腊史学和古罗马史学两个部分。

(2)中世纪史学,这一时期的史学是神本史学,它以《圣经》为指导思想,包括基督教史学、拜占庭史学、神本主义史学和意大利城市史学。

(3)近代史学,这是进入资本主义以后的西方史学,包括: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等。

(4)现代史学,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年鉴学派。

第二章古典史学(I)古希腊史学一、填空题:1、古希腊神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论”),古希腊神话在多方面反映了整个自然界和古希腊的社会生活。

2、(赫西俄德)在其代表作(《因功农时》)中叙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经历的五个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

它也是古希腊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诗,风格简洁朴素,清新自然。

此外,他还著有(《神谱》)一书。

3、西方世界第一部经济专著是(色诺芬)的(《经济论》)。

二、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古希腊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学童启蒙的教科书。

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既独立又有联系的姊妹篇。

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古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的战争,是这两部史诗的主要来源。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的。

它颇具史料价值,是研究希腊古史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

此外,《荷马史诗》中还隐含着一种历史的探究精神,而这种精神正式导致历史学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

他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

第六章 浪漫主义史学

第六章  浪漫主义史学

“我分析我自己,七分之四是政治 活动家,七分之三是教授”。
3、德罗伊森
Droysen,1808—1896年
《亚历山大大帝传》、《普鲁士政治史》,普鲁士人依 靠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打败了拿破仑,所以统一德意志是 上帝赋予普鲁士的神圣使命。 历史著作要体现出历史上个人意志的作用,要论证君 主和政治家肩负的责任,维护国家的权威,历史学家应当 歌颂过去的君主、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光辉业绩。
2、聚贝尔
Sybel,1817—1895年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歪曲法国 大革命,反对激进主义,拥护秩序和纪律。 他把法国人描写成好斗的和浅薄的疯子, 奥地利人是自私的,俄国人是贪婪的,只 有德国人是善良的化身。《威廉一世创建 德意志帝国史》。竭力歌颂霍亨索伦王朝, 为俾斯麦的内外政策辩护,吹捧威廉一世 诋毁劳动群众。
• ③思辩历史哲学发展到顶峰,黑格尔将全世界融于一炉 的历史哲学。
二、历史哲学的高峰——黑格尔( Hegel 1770 年— 1831年)
1、生平 1770年,出身于德国斯图加特城,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 1831年死于霍乱。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亚特一个官吏家庭。 1788 年 10 月 去 图 宾 根 神 学 院 学 习 , 主 修 神 学 和 哲 学 。 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 ─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 1801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 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 《精神现象学》。 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 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31年死于霍乱。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3-史学观与学派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3-史学观与学派

阶级斗争史观: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史学思想之一,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也尔等倡导以“阶级斗争”不断创造历史的阶级史观。

在解释历史时,运用了阶级斗争的学说,把阶级斗争视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动力,认识到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对立,宣扬资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客观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坛百余年,由兰克学派倡导。

主要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其最大的“失”过分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理性,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

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普鲁士学派:活跃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史坛的政治史学派,以达尔曼为精神之父,主要代表有聚贝尔、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主要是鼓吹民族主义,通过历史著述论证普鲁士统一德国这一政治使命的学者。

他们崇尚强权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义。

但他们在德意志统一中也成为一批文化先锋,对后来德意志的历史甚至于哲学都留下了非常深的积累。

实证主义史学:近代西方史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哲学之基础,并将之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去,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

主要代表有巴克尔、布克哈特、泰纳等。

他们看来,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自然科学没什么两样,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却陷入了将历史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的困境。

文化形态学:又称社会形态学、比较形态学,现代西方史学最为重要流派之一。

西方史学史 复习整理

西方史学史 复习整理

西方史学的发展阶段、研究对象和内容发展阶段:1.古典史学时期(BC5世纪------5世纪):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

特点是神话和史诗盛行,以及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有意识地历史学者。

形成了西方史学优良传统,影响深远。

2.基督教史学时期(5世纪-----13世纪):即中世纪史学。

特点是古典史学传统中断,受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发展缓慢。

3.近代史学时期(14世纪----19世纪):特点是发展进程加快,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相继发展。

并在兰克时代形成独立学科。

4.现代史学时期(20世纪以来):特点是新史学思潮萌发,冲击传统史学。

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出现。

对象:史学史是研究历史科学发生发展历史,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

主要任务为探讨历史学。

西方史学史主要针对西方历代史家的史学思想、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史观及史学理论构成等。

内容:1.史学思想(史观和史学理论) 2.西方史家所处时代和历史环境以及史家作风。

(历史思想家、历史著作家、历史编纂家、历史文学家) 3.西方史学流派荷马史诗(名词解释)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社会情况,实质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特点为追求英雄主义和英雄史观,保留大量资料,反映了历史观念和人本主义观念。

希罗多德对西方史学的贡献及其史学特色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西方首部史著《历史》一书作者,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史学之父。

贡献:1.他创造了一种历史记述新体裁----历史叙述体。

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核心,记事连贯,叙事生动,有较大灵活性。

这对于西方史学影响深远。

2.《历史》为西方最早的史书,在西方史学开创了作史传统。

他本人亦为史学之父。

3.创建了社会文化史传统。

其特点为宽宏丰富,广采博收,《历史》即西方史学最早的社会文化史著作。

4.对历史的探究、存疑和批判精神。

书中多为作者亲身调研,并初步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采用客观主义态度,辨别史料真伪。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论(一)史学史概念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1、过程(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4)现代史学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

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

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3)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者复兴了古典史学的传统模式,并在新时期中发展了古典史学传统,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置于历史发展的在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史学的出现,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

麦考莱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简析

麦考莱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简析

麦考莱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简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托马斯·麦考莱( Thomas Macaulay,1800 - 1859) 是19 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成名作《自詹姆士继位以来的英国史》( 下文简称《英国史》) 讲述了光荣革命前后十余年的英国历史,史实详尽,文笔优美,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被誉为“自吉本以来在英国语言中的最伟大的历史著作”。

最近,麦考莱的《英国史》被译介到国内,已经有两个版本的中译本问世,足见学术界对其重视的程度。

大多数学者对麦考莱的认识限于他是一位辉格史家,这固然不错,但从其历史著述的表现方式而言,麦考莱也是一位浪漫主义的历史学家。

对于麦考莱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的研究和评价,国内学界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国外学者的观点则存在明显的分歧。

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弗斯( Charles Firth) 是批评麦考莱的科学派史家的代表,他指责麦氏“走向了极端,忘记了历史学的科学因素,只考虑到文学因素”; 另一些学者如赛耶( Thayer) 、格里芬( Griffin) 则为麦考莱作为历史学家的声誉辩护,与弗斯的严苛评价相反,格里芬认为麦考莱的历史著作具有科学和理论的内涵,其学术性是他名声的保证; 还有一派学者的观点较为综合,以普朗布( Plumb) 和詹恩( Jann) 为代表,他们认为麦考莱的史学著作兼有学术性和文学性或者说科学性和艺术性。

笔者倾向于最后一种看法,但笔者认为,麦考莱在历史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不是没有偏向的,他更为强调史学的艺术性,麦考莱是一位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历史学的艺术性为主要追求目标的浪漫主义史家。

为了阐明这一观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司各特对麦考莱的文学影响,然后着重阐述了麦考莱浪漫主义史学的理论主张和表现手法,随后探究了其历史著述中事实与想象的关系,最后说明麦考莱浪漫主义史学的地位和影响。

7.1__浪漫主义史学

7.1__浪漫主义史学

2、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
⑴ 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强 调个性。
•①史学家的个性,充分表现史学家自己的思想情感 ②史学作品的个性,强调充满情感的文字表达,即 •优美的文学描写
•③民族主义的思想情感,普鲁士学派。
⑵ 史学研究方式的巨大变化
• ①史学与民族国家的集合更为紧密。 • ②史学协会的成立 • ③史学期刊的出版
五、法国史学的阶级斗争学说
1、梯叶里Thierry A.,1795—1856年。
出身平民之家,曾任圣西门秘书,参加7月革 命。同情人民,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诺曼人征服英国史》,《墨洛温王朝的历 史》,《第三等级的形成和发展史》。 用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解释历史,征服产生了 阶级: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 1、麦考莱 (Macaulay T.,1800—1859年) • • 史学是诗学和哲学的结合,是艺术。 强调史学的文学技巧,不惜牺牲史学的真实性。美
化辉格党,诋毁托利党。
2、卡莱尔(Carlyle,1795—1881年)
政治立场多变,《论历史》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法国革命史》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英 雄与英雄崇拜》英雄创造历史,群众只是一群群氓。 妙笔生画的文学笔调,缺少史学求真,《腓得 烈大帝传》使其成为英国“最伟大的肖像画作者” (古奇语)。
“阶级斗争”之父
2、基佐Guizot,1787——1874年。
巴黎大学近代史教授,资产阶级温和派,在7月王 朝任外交大臣、内政大臣、教育大臣,最后任首相8年。 《法国历史研究》,《英国革命史》,《欧洲文明史》, 《法国文明史》。
肯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同时加以发展,认为应把社 会阶级、政治制度、财产关系结合起来考虑,要先研究 土地关系,从财产关系认识阶级关系的核心。

浪漫主义史学

浪漫主义史学

浪漫主义史学1、浪漫主义史学兴起的背景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然而,浪漫主义最初却是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浪漫主义历史思想的奠基者们都是反封建的斗士。

如果说18世纪初维科在其《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出的历史连续性思想当时还不为人们熟知的话,那么卢梭、康德、赫尔德等人的浪漫主义历史理论却是在当时就曾经引起过极大反响的。

可以说,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史学,主要就是在赫尔德的历史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浪漫主义史学从19世纪初开始就取代了理性主义史学而占据西方史坛的主导地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简而言之,它反映了欧洲社会各阶层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和反感,同时又是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

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法国革命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与革命后的冷酷现实,粉碎了18世纪理性主义者许下的“理性国家”、“博爱社会”、“持久和平”等美好诺言,使得对现实深感绝望的各界群众普遍产生了对理性主义及其宣扬的民主制度的怀疑和厌恶,唤起了人们对中世纪宗法生活的怀念之情。

与此同时,大革命中过火的非基督教运动也激起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所有这些都为浪漫主义思潮的传播与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开始于1792年的法国革命战争、而后在拿破仑时代扩大到整个欧洲全境的长期战争,导致了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使得人们不再相信18世纪理性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世界主义”,于是浪漫主义的民族情绪得以迅速取代流行于18世纪的“世界人性一致”的观念。

最后、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形势的瞬息万变、以及它所引起的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促使了人们思想方法的转变。

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形而上学的、缺乏历史感,它是社会历史发展速度相对平缓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极大地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消灭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得整个欧洲的社会面貌大为改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史学1、浪漫主义史学兴起的背景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然而,浪漫主义最初却是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浪漫主义历史思想的奠基者们都是反封建的斗士。

如果说18世纪初维科在其《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出的历史连续性思想当时还不为人们熟知的话,那么卢梭、康德、赫尔德等人的浪漫主义历史理论却是在当时就曾经引起过极大反响的。

可以说,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史学,主要就是在赫尔德的历史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浪漫主义史学从19世纪初开始就取代了理性主义史学而占据西方史坛的主导地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简而言之,它反映了欧洲社会各阶层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和反感,同时又是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

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法国革命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与革命后的冷酷现实,粉碎了18世纪理性主义者许下的“理性国家”、“博爱社会”、“持久和平”等美好诺言,使得对现实深感绝望的各界群众普遍产生了对理性主义及其宣扬的民主制度的怀疑和厌恶,唤起了人们对中世纪宗法生活的怀念之情。

与此同时,大革命中过火的非基督教运动也激起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所有这些都为浪漫主义思潮的传播与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开始于1792年的法国革命战争、而后在拿破仑时代扩大到整个欧洲全境的长期战争,导致了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使得人们不再相信18世纪理性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世界主义”,于是浪漫主义的民族情绪得以迅速取代流行于18世纪的“世界人性一致”的观念。

最后、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形势的瞬息万变、以及它所引起的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促使了人们思想方法的转变。

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形而上学的、缺乏历史感,它是社会历史发展速度相对平缓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极大地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消灭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得整个欧洲的社会面貌大为改观。

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们第一次得以目睹社会大变革的始末,亲身体验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性”和“联系性”,而这正是18世纪的人们所根本无法想像的。

正如梯叶里所言:“我们19世纪的每个孩子都比……伏尔泰更明了什么是起义和征服,什么是帝国的瓦解、王朝的倾覆和复辟,什么是民主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反动”。

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抛弃理性主义者的那种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开始注意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从而更加重视对具体的历史过程展开研究。

由此可见,进入19世纪以后,浪漫主义思潮之所以来势凶猛、迅速席卷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它适应了欧洲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需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就是对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的反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第一、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理性主义史学对教会统治、宗教迷信和神学史观进行了深刻而无情的揭露批判,将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开始的史学世俗化进程推向了高潮;但是它却在鄙视中世纪的同时,对中世纪采取了非历史的态度,全盘否定了中世纪的存在价值及其客观性。

而浪漫主义史学则肯定了中世纪的存在价值,强调了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连续性和联系性,浪漫主义史学家们甚至都不同程度地将中世纪理想化,而且都还带有比较强烈的宗教情绪和神学史观,以致于造成了宗教思想的一度回潮。

第二、强调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

理性主义史学崇尚理性的绝对力量,强调对历史过程进行理性的和批判性的思考,力图揭示出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究历史哲学的主张。

而浪漫主义史学则崇尚历史学家个人的直觉和情感对历史研究的必要性,夸大历史人物个人的作用,热衷于对历史情景进行形象性的描绘以抒发个人的激情,反对研究历史哲学,不屑于对历史过程作冷静分析,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第三、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

理性主义史学在“世界人性普遍一致”思想的指导下,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主张写人类史和文化史,试图建立一套包括各个民族在内的世界历史体系。

而浪漫主义史学则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否认世界历史的共性,热衷于写作民族史和国别史,并开始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种族主义的倾向,完全漠视非欧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3、浪漫主义史学的代表浪漫主义史学虽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但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统一体。

由于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差异,因而它的内部派别丛生,而且不同流派的政治倾向和具体史观差异极大、甚至于针锋相对。

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大流派:①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大约形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于神圣同盟统治欧洲的时期。

这个派别的史学家基本上仇视法国大革命,他们提出的历史思想是出于反对大革命的需要。

1790年,英国第一位浪漫主义历史学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7~1797年)发表了《法国革命论》一书,以极大的激情对法国大革命以及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专制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从而成为欧洲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也因而被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家称为“浪漫主义史学的精神之父”。

伯克在书中一再强调: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历史地形成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许多代人的“合作事业”,不能用颠覆的方式对之进行改革;法国大革命是以启蒙思想家鼓吹的抽象理性为依据的,并没有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基础,因而它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进程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且它还将导致更加变本加厉的专制主义强权的出现;与此同时,每个国家都是民族性的、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特征,因而决不能盲目地模仿外国的事例、随意地改变本国现存的法律制度和既有的社会秩序。

1797年,法国青年贵族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1768~1848年)发表了《论革命》一书,对法国大革命以及历史上一切革命及其带来的破坏性结果进行了批判,重申了革命的“不合法性”。

进入19世纪以后,他又相继出版了被称作“浪漫主义的圣经”的《基督教真髓》和《殉道者》二书,将基督教及其统治下的中世纪社会描写成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在欧洲文化界掀起了一股颂古非今的思潮。

后来,随着拿破仑的垮台,这股怀古思潮迅速在欧洲各国蔓延开来,并形成了保守的浪漫主义史学流派。

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贵族官方史学、德意志的耶拿学派和“法的历史学派”、俄国的“正统学派”和斯拉夫学派等等,就是这个时期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的突出代表。

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家反对理性主义史学的历史思想,以“信仰至上”来否定18世纪的“理性至上”;他们对“民族精神”进行了神秘主义解释,将它说成是“天赐神授”的东西;他们赞美中世纪的基督教会,重弹上帝干预历史的神学史观。

这派史学家热衷于撰写中世纪史,无限美化中世纪的封建统治和社会等级秩序,将它描绘成了一幅美妙的、牧歌式的、和谐的彩色画卷,并以此来攻击和否定由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建立起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这派史学家还抓住理性主义史学中的非历史观念,以历史有机发展理论和民族特性理论为武器,否定历史上所有社会变革的历史合理性及其普遍意义,并从现实政治需要的角度对“民族精神”进行了别有用心的解释,在尊重历史的口号下,极力为历史上(尤其是中世纪)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辩护。

我们必须看到,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内部的不同集团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严格地说来,只有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和沙皇俄国的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是封建贵族的意识形态的反映,旨在为复辟或巩固封建制度服务。

英国的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家虽然也攻击法国大革命、并否定所有革命运动的合理性,但并不是要恢复中世纪的封建制度,而是为了否定法国革命的普遍意义、反对任何效法法国革命的行动、从而维护英国现存的政治制度和统治秩序;他们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才与欧洲的封建势力联手反对法国大革命的。

德意志的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家也不同于法国和俄国。

他们几乎全都是非贵族出身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年都热烈拥护过法国大革命和自由平等原则;只是随着后来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拿破仑入侵德意志,他们才转而仇视大革命的;他们对现状不满,却又害怕任何社会变革;他们并不想回到中世纪去,却又竭力想在旧制度和旧传统中、尤其是在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盛世中寻找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他们希望实现资产阶级与贵族的联盟,并在贵族的领导下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结果自己却成了封建势力的帮凶,在他们身上,明显地反映出了当时德意志资产阶级的保守性和软弱性。

②激进派浪漫主义史学大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保守派利用浪漫主义历史观念美化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以否定法国大革命。

与此同时,广大小资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也在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表达了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现实社会中各种不平等现象的愤懑之情,从而形成了激进派浪漫主义史学。

这派史学家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米什莱、瑞士的西斯蒙第、德意志的戚美尔曼、英国的卡莱尔(前期)和科贝特等人。

激进派浪漫主义史学家力图站在劳动大众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

他们同情人民群众的艰难处境和反抗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揭露。

只是由于他们找不到改革现状的正确道路和方法,而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也缺乏足够的信心,于是就寄希望于恢复中世纪的宗法生活,以至于将中世纪理想化。

然而,他们撰写的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历史,他们歌颂的是中世纪的劳动群众(实际上就是理想化了的小生产者)、而不是封建统治阶级,他们着力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情操及其反抗暴虐统治的斗争精神,并且按照小资产阶级的理想模式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的人民英雄的形象(如圣女贞德、闵采尔、丹敦等人物),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及其享受各种社会权利的历史依据。

米什莱的《人民》、戚美尔曼的《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等书,都是反映这种历史观点的非凡之作。

在激进派浪漫主义史学家的著作中,虽然存在着颂古非今的倾向,但是他们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贵族专横所进行的批判也是最为激烈的。

从思想体系上来看,他们仍然属于资产阶级的阵营,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史学中的极左派。

他们这种向过去寻求斗争武器以对抗现实社会的做法,反映出小资产阶级的妥协立场和革命的不彻底性。

正因为如此,当历史进程中发生急遽转折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往往就会变得动摇起来,从而投入大资产阶级的怀抱,并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卫道士。

③自由派浪漫主义史学这派是浪漫主义史学的主流,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主体意识和观念。

浪漫主义思潮从一开始就带有批判资本主义的倾向,似乎与资产阶级自由派是格格不入的。

实际上,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欧洲政治格局的重新组合,人们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进行了日益理智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