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点调查提纲

合集下载

田野作文之田野调查报告提纲

田野作文之田野调查报告提纲

田野调查报告提纲【篇一:田野调查报告模板】解读陕北山村——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

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

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

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

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

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

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

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

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

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

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

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

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

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

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

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

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调查田野调查提纲和内容

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调查田野调查提纲和内容

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调查田野调查提纲和内容
田野调查提纲:
1.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及其特点,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调查对象:大学生群体。

3. 调查时间和地点:在校园内(如教学楼、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进行。

4.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

5. 调查内容:
a. 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有哪些?如听音乐、看电影、看书、运动、玩游戏等。

b. 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都是怎么安排的?
c. 大学生在选择休闲娱乐方式时,最看重的是什么因素?如方便性、价格、消遣效果等。

d. 大学生在进行休闲娱乐时,是否考虑与朋友一起行动?是否愿意尝试新的娱乐方式?
e. 大学生在消遣方式中有哪些与学业相关的活动,如学术讨论、参与社团等?
f. 对于喜好互联网、电子产品的大学生,他们的休闲方式有哪些?如打游戏、看网剧、直播等。

g. 大学生会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休闲娱乐活动的信息?如网络、社交媒体、广告等。

h. 大学生对休闲娱乐方式的未来发展有何期望和建议?
以上是田野调查的大致提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田园调查提纲

田园调查提纲

田野调查提纲设计一、调查目的及意义至今生活在大兴安岭西北麓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是鄂温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支,历史上被称作“使鹿部”,有“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和“世界级的狩猎部落”之称。

他们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我国唯一的以使用驯鹿和狩猎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

他们创造的森林狩猎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的遗存,在世界上已经很难看到。

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的变化,了解并比较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文化、习俗、传统与现代生活习俗的差别,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田野调查时间、地点及对象时间:2015年11月1日——12月10日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乡调查对象:敖鲁古雅乡鄂温克人三、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实地田野调查法,进乡入户,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相结合,深入到具体调查点与受访者面对面交流,结合“深度访谈”的有关方法论要求,按照作业规程亲自完成调查访谈,并做好纪录,在记录过程中做到忠实记录、认真记录。

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要采用“参与法”,参与到当地群众的生产活动中,和他(她)们同吃同住,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要采用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尽可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田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为自己积累宝贵的田野调查经验。

四、调查项目(一)使鹿部落鄂温克人发展简史1、方位边界2、自然环境3、人口概况4、社群聚落(1)民族起源当地族源?从哪里迁移过来的?最初来此时是通过什么途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迁移?(2)民族乡特点是单一民族还是多民族聚居?居住状态是密集型还是散居型?是单姓乡还是主姓乡或者杂姓乡?(二)使鹿部落鄂温克人的生产方式1、游猎:狩猎工具,守护和捕采方式,管理规约和禁忌,保护神崇拜及祭祀;狩猎方式和禁忌、猎物分配,神祗信仰等。

2、畜牧:驯鹿的饲养、使役及屠宰方式,保护神崇拜及祭祀,禽畜禁忌及预兆等。

田野调查方案提纲

田野调查方案提纲

田野调查方案提纲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有关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的详细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 调查背景详细介绍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历史、发展、目前状况等,以及为什么对该对象进行调查的原因和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2.1 调查对象明确调查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并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调查对象的名称、地理位置、组织结构等基本信息。

2.2 调查范围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调查时间、地点、调查人员等相关信息。

三、调查方法3.1 实地观察详细描述在调查过程中进行实地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比如,观察对象的外观特征、工作状态、人员组成等。

3.2 访谈说明调查过程中进行访谈的方式和目标,包括采访对象的选择、采访问题的准备等。

访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调查对象的观点、经验和意见。

3.3 数据收集介绍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案例研究等手段。

说明数据收集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3.4 数据分析说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分析数据的步骤和流程。

重点强调对数据的合理利用,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调查计划4.1 调查时间安排详细说明本次调查的时间安排,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间等。

确保调查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调查工作。

4.2 调查地点安排确定本次调查的具体地点,并说明调查人员在该地点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确保调查人员在指定地点进行调查、观察和记录。

4.3 调查人员安排说明调查人员的数量、能力和责任分工。

确保每个调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清晰的认识,以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4.4 调查工具和设备准备列出需要准备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包括问卷、相机、录音笔等。

确保调查人员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调查工作。

五、调查结果分析和总结5.1 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之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提取有关调查对象的重要信息。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

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田野调查的方案

田野调查的方案
-使用录音设备记录访谈内容;
-利用照相机、摄像机记录实地场景;
-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六、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
1.调查团队结构: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全盘工作;
-专业研究组:负责具体调查内容的设计与执行;
-数据处理组:负责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
-行政支持组:负责后勤保障、协调沟通。
2.人员配置:
2.经济发展:
-当地产业结构、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居民收入来源、就业情况、创业环境;
-企业发展现状、产业链条、市场状况。
3.社会事务:
-教育资源、教学质量、教育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状况、医疗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社区服然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
-制定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
-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冲突。
九、成果交付与评价
1.成果交付:
-提交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包括调查方法、数据分析、结论与建议;
-提供调查数据光盘,包含原始数据及分析结果;
-根据调查成果,编制政策建议报告。
2.评价:
-成果的实用性:调查报告对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参考价值;
-成果的科学性: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的严谨性;
3.分析总结阶段:
- XX年XX月至XX年XX月: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成果提交。
八、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质量控制:
-采用双盲法进行数据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
-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标准;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交流调查进展,解决遇到的问题。
2.风险管理: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调查对象隐私;
-气候变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生态旅游发展潜力与挑战。

田野作文之田野调查报告提纲

田野作文之田野调查报告提纲

田野调查报告提纲【篇一:田野调查报告模板】解读陕北山村——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

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

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

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

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

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

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

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

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

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

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

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

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

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

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

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地点。

我们选择了某市的城乡结合部作为调查地点,该地区既有城市化的特点,又保留了一定的农村风貌,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状况比较多样化。

三、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涵盖环境保护知识、行为习惯、对环境问题的看法等方面的问卷,然后选择了100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居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访谈,以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和看法。

四、调查结果。

1. 知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知识水平较为薄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正确回答有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问题。

这表明在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2. 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很多人在购物时并不注意环保标志,随意丢弃垃圾,浪费食物等行为比较普遍。

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环境问题看法。

在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面,对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办法缺乏深入的思考。

很多人认为环境问题与自己无关,对环境保护缺乏积极性。

五、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发现了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环境保护知识普及不足,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

其次,居民的环保行为习惯有待改善,需要引导和培养居民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最后,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他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六、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篇一:田野调查方法论田野调查方法论田野工作的方法论,即调查者不论信奉何种理沦,服膺哪—学派,在调查中都必须遵循的程序,每—步骤中应奉行的原则和应注意的事项。

一、调查课题的选择选择一个课题,即到什么民族或社区之中调查什么问题,一般说来应根据自己研究工作的需要而提出。

它是长期考虑的结果,不能是“灵机一动”的产物。

按文化人类学调查可分两种类型:全面调查——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作全面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

定向调查一一对一个或几个群体或地区作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

例如,刀耕火种农业是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还是破坏?某地毒品泛滥屡禁不止之原因何在?如何抢救日趋消失的某种传统文化?等等。

你选择课题时,先要决定是做—次全面调查抑是一次定向调查,这二者必居其一。

一般说来,本世纪30年代以前,流行全面调查;而近几十年来,从事定向调查者多。

但这是西方人类学界的情况,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已建立起系统的人类学档案。

而在中国,由于过去基础薄弱,近几十年又受干扰,很多民族尚无全面详细的民族志,对汉族社区所做工作也少,全面调查仍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青年学者若能不趋时髦,不避艰苦,决心从事这一费时较久的枯寂工作,将能为中国人类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当然,课题的选择是自己的事,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来决定的,不能只看这一课题是否重要。

当前中国有些人类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多迎合“潮流”,从易于申请经费出发,题目名称响亮动人,如“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山区改革和开发”之类,但调查者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调查成果是否真的能为现代化服务,全不考虑。

一旦经费到手—,多半不了了之,亦无人追问和检查。

而在一个正常社会中,若提出自己力所不及的课题来申请基金,必然失败。

因为基金会的决策者若不是官僚,是不易乱花钱和被蒙混的。

二、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课题既定,把你的考虑和打算写下来,这就是调查方案。

田野调查大纲

田野调查大纲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田野调查提纲设计课程名称:田野调查方法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13年3月—6月学号:*************姓名:苑鹏专业名称:民族学所在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田野调查提纲设计一、调查目的以及意义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东北满族村落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了解并比较满族遗留的文化、习俗、传统与现在村庄中生活习俗等的差别。

通过对比,深入了解,保留更多更有意义的满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田野调查的地点及周边环境状况时间:2013年7月17日——8月20日地点: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赫尔苏门满族村调查对象:以四社村民为主要的调查主体,向外延伸。

环境状况: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孟家岭镇位于吉林省梨树县东部半山区,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

而本村随受梨树县管辖,但地理位置与公主岭市极近。

本村毗邻东辽河,全村4200亩地,1400余人,288户,约有850左右满族口满族户村民。

三、调查项目一、对村落概况的详细了解(一) 地理与生态村落的详细自然环境、聚落形态、公共设施与标志建筑等(二) 历史与现状1.村落起源关于边壕、柳条边、赫尔苏河、赫尔苏城、赫尔苏门、赫尔苏门满族村的来源2.村落类型本村作为后形成的村子,怎样形成的村落形态,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样子 3.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4现在的人口状况二、生产生计(一)农作习俗主要关于田作、林产、畜牧、渔猎、园艺、水利等方面,大致有一下方面。

1. 备耕的时间。

主要做什么事。

2. 春耕、整地、选种、试犁、播种等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

3. 夏天有哪些农活。

4. 怎样抗灾、驱害。

5. 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的不同。

6. 不同庄稼施肥有什么不同,肥料的种类、来源怎样。

如何加工使用。

7. 秋收都有哪些农活?收割、打场、摊场、扬场、扇谷、囤粮等如何进行。

8. 农产品加工的俗。

田野调查方案(一)

田野调查方案(一)

田野调查方案(一)第一篇:田野调查方案(一)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传承调研方案以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为例一、调查地点和对象。

地点:大理州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

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市银桥镇,地处银桥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3公里。

东邻洱海,南邻下鸡邑,西邻大丽路,北邻阳波。

辖14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 929 户,有乡村人口3685人,其中农业人口3675 人,劳动力232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44 人。

村支书、村主任:杨腾雷电话:***对象:马久邑村村民二、调查日期和时间长短调查日期:12月—2月。

调查时间主要在寒假期间,具体时间要等村中有人结婚之前跟村主任联系。

到达调查点后,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具体调查时间和具体活动安排。

三、调查人员的组成摄影1人、记录4人、当地村民向导一人。

联系人:杜丽花摄影:朱林坤访问记录:杜丽花、杨辉、李梦晓、陆春香财政与后勤:陆春香四、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大理马久邑婚宴文化。

意义:了解婚宴文化的传承,了解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与人文风貌的联系。

五、调查地点的典型性大理州马久邑婚宴实行宾主为宾客每家备一桌饭菜。

邻近宾客无论到与否,宾主都会把预备的饭菜送到宾客家。

六、调查的主要内容大理州马久邑白族的婚宴文化(1)、婚宴的传承(2)、村民对婚宴的态度(3)、从婚宴中体现的人文风貌(4)、为民族对白族婚宴的看法七、详细的调查提纲。

(一)婚宴起源、传承1、请问你知道你们这样的待客方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2、这样的晚宴方式有什么渊源?3、与以前相比,现在有那些改变?4、是你们自己一直保持着这种方式还是政府曾提出过要求?(二)、本民族对子婚宴的态度5、你是否思考过你们待客的晚宴与别的地方不同?6、你觉得你们的待客晚宴方式好吗?7、与别的地方相比你觉得这样的晚宴有哪些优点、缺点?8、如果这样的婚宴慢慢汉化,你会怎样感想?9、相比较让酒店包办与自己家中以传统的方法办婚宴,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三)、婚宴体现的内涵10、你觉得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表现些什么?11、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传承着那些传统美德?12、还有别的哪些方式来表现这些传统美德?13、对一家人一桌婚宴的方式你们有什么看法?14、你们办婚宴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你觉得这样的方式好吗?与你们办婚宴的方式相比较,有什么优点?15、它主要表现了些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四)、食物的传承16、婚宴中哪些食物是必须有的?他们各自都体现哪些特别意义?它们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17、信任是否需要吃一些特定的食物来庆祝新婚?如果有是哪些食物?他们各自体现什么意义?18、这些有特定意义的食物流传至今是否有所改变?是怎样改变的?八、自己具备的条件以及前期准备。

乡村伦理30年变迁田野调查提纲

乡村伦理30年变迁田野调查提纲

1、大量阅读相关文献2、形成问题意识3、构思调研的主要内容4、制定详细的调研计划与访谈提纲1、笔记本、笔2、相机或者录相机3、录音笔1、确定访谈地点2、动用人际资源,根据代表性、典型性选择调研对象主要是采集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

包括地理、历史人文、人口、姓氏、耕地、作物、经济、村落格局、周围环境、当地人的性格、主要家族分布等基本情况。

1、田野调查非常辛苦,须有思想意志力的必要准备2、随身携带必要的药品1、调研前一天,确定明天调研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细化访谈提纲,特殊是推敲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并做好预约;准备好笔记本、录音笔、相机等基本工具。

2、调研时,要礼貌对待访谈对象;要尽量创造“拉家常”的方式,使谈话气氛轻松。

访谈前,可以闲聊一些无关的话题,再慢慢涉入正题。

3 、去访谈,最好有熟人一起前去先打招呼或者介绍最好。

4 、访谈中,如果能邀约到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这个工作最好。

5 、要认真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态度要真诚,打消对方的顾虑。

6 、访谈中,笔记和录音纪录要同时进行。

7、访谈要尽量征求对方意见,是否对其工作有打搅。

要善于察言观色,把握谈话的时间长短,以免引起尴尬或者对方的不快。

8 、提纲中列出的问题要尽量全部问到,也要尽量使对方能够准确完整回答问题。

9 、要善于敏锐发现问话中透的新信息或者新问题,要及时抓住,深入问下去。

10、对于对方可能比较敏感的话题,要注意问话的方式。

11、如果要对主人的家居包括他本人照像,要征求对方的允许。

12、访谈结束后,一定要表示感谢。

13、一天的访谈结束后,要根据笔记、录音进行详细整理。

根据整理文稿,对照访谈提纲,看看要了解的情况是否都了解到了,如果有些重要的问题疏漏或者不是很清晰,要准备补充的访谈提纲和进行补充访谈。

然后,要写访谈调研日记,主要是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感受,记下自己的心得或者发现的新问题。

14、在调研中,除了访谈法以外,还要学会用眼睛认真去观察、体味。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

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田野调查大纲

田野调查大纲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田野调查提纲设计课程名称:田野调查方法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13年3月—6月学号:*************姓名:苑鹏专业名称:民族学所在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田野调查提纲设计一、调查目的以及意义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东北满族村落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了解并比较满族遗留的文化、习俗、传统与现在村庄中生活习俗等的差别。

通过对比,深入了解,保留更多更有意义的满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田野调查的地点及周边环境状况时间:2013年7月17日——8月20日地点: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赫尔苏门满族村调查对象:以四社村民为主要的调查主体,向外延伸。

环境状况: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孟家岭镇位于吉林省梨树县东部半山区,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

而本村随受梨树县管辖,但地理位置与公主岭市极近。

本村毗邻东辽河,全村4200亩地,1400余人,288户,约有850左右满族口满族户村民。

三、调查项目一、对村落概况的详细了解(一) 地理与生态村落的详细自然环境、聚落形态、公共设施与标志建筑等(二) 历史与现状1.村落起源关于边壕、柳条边、赫尔苏河、赫尔苏城、赫尔苏门、赫尔苏门满族村的来源2.村落类型本村作为后形成的村子,怎样形成的村落形态,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样子 3.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4现在的人口状况二、生产生计(一)农作习俗主要关于田作、林产、畜牧、渔猎、园艺、水利等方面,大致有一下方面。

1. 备耕的时间。

主要做什么事。

2. 春耕、整地、选种、试犁、播种等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

3. 夏天有哪些农活。

4. 怎样抗灾、驱害。

5. 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的不同。

6. 不同庄稼施肥有什么不同,肥料的种类、来源怎样。

如何加工使用。

7. 秋收都有哪些农活?收割、打场、摊场、扬场、扇谷、囤粮等如何进行。

8. 农产品加工的俗。

田野调查提纲

田野调查提纲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一、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1、历史沿革:村落名称的由来和含义,是否还有其他名称。

2、行政区划:行政划分的变迁情况,隶属关系。

二、村庄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1.地理位置:范围或方位和四至2.自然地理特征3.地形、地貌与地势:平原、高原、丘陵、山地、河谷、河流、海拔高度4.土壤与气候:土壤类型,最高、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温差,降雨量,日照,湿度,霜期,落雪,自然灾害。

5.自然资源:a.土地资源:耕地、牧地、林地、荒山。

b.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泉水等c.矿物资源d.植物资源:哪些可以利用,使用、药用、牧草类。

e.家庭使用的传统器皿,来源,制作技术,名称。

第二部分物质文化一、居址1、村庄的位置,选择水源,地势,避风、防湿与信仰、习俗的关系,座向习惯的含义。

2、房屋的选址、方位、设计、材料、建造方法(如地基、墙),屋顶各部分所用材料,建造全过程和细节、石砌地基、夯筑、砖砌。

3、住宅建筑位置。

4、其他建筑的位置(如:雕、围墙、谷仓、栅栏)5、居址的布局,如:厨房、储藏室、客房、祭祀神灵的室内布局、全家使用的起居室、家庭成员的卧室。

6、建造房屋的泥水匠、石工、木工的工具,基本技艺。

7、木工、树木砍伐、选料、修整、用斧劈,木容器怎样制作,复合工具怎样结合……8、石工,石头的来源,使用的工具,使用的石制工具。

二、交通1.主要的交通,道路,近几十年的变化。

2.桥梁:石桥、木桥、吊桥、浮桥、溜索3.水上交通工具:木船、皮船、独木舟4.路上交通工具:骑牲畜、驮畜、乘骑5.人力负载工具:担子、背篓、原料来源。

三、劳动工具1.敲击工具:如锤等2.切割工具:刀、斧、锲等3.钻孔工具:锥、针、钉等4.取物工具:夹、镊、钳等5.修整工具:雕刻器、刮削器、刨等6.挖掘工具:掘土棒、锄、犁等7.器物测量、名称、绘图、摄影8.来源、制作工艺。

四、农业1、农作物的种类:主要农作物是什么:水稻、小麦、青稞土豆、玉米、园根等。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田野调查必备指导手册(doc 11页)

田野调查必备指导手册(doc 11页)

田野调查指导手册(2)来源: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作者:蒋立松第二部分田野调查一般问题大纲本田野调查大纲并不能作为具体的调查提纲来使用。

该大纲是编者基于对于文化整体性的理解,力图说明在调查中应该注意的相互关联的各个方面,为调查者制订具体的调查提纲和在实地的调查中提供参考。

(编者)一、基本情况(一)民族称谓1.本民族的自称。

不同民族对于本群体都有自称,如西部方言苗族自称“蒙”(Hmong),大小凉山彝族自称“诺苏”,等等。

在调查中应该详细记录。

2.他称。

调查中应了解不同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许多他称包含了别的民族对该民族的认识、态度等信息。

调查中还应当了解不同时期汉语对该民族的称呼。

(二)自然生态与经济文化类型特定的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系统相互影响、适应的过程中生成的。

其中,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内在地规定了该文化的基本走向。

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组合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决定了文化是多样性的存在。

对于某一文化的特征的理解,应当将该文化置于当地人与自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生计方式、经济文化类型等基础上。

1.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征。

在调查中应详细记载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山脉、平均海拔高度、最高处、最低处、河流、湖泊、土壤、气候等相关信息。

2.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们是如何认识与处理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例如:有没有培育专门的“风水树”、“风水林”?有没有对于树木、山岩、水等自然物的崇拜?人们对当地动物、植物是如何认识的?有没有关于利用自然物的特殊风俗和习惯法?(举例而言,有的民族在小孩出生活老人过世之时要种植特别的树种;有的民族对于砍伐和买卖树木有一套习惯法进行约束,以保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生计方式与经济文化类型。

特定的生计方式构成了特定文化的生成基础。

生计方式有很多,如狩猎、采集、畜牧、农耕等等。

每种生计方式又有许多的变异形式、过渡形态,并形成了多样性的经济文化类型。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目前田野考察工作站的建立,就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特点(关于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请参见第三部分的附录)。

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

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一)准备阶段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

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

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

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都是很有特色。

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

我早在80年代就发现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与纳西族的阿注婚类似)很有特色,并初步判断这种婚俗不是本民族固有的,但自己一直没有时间去调查。

2000年,我让一位硕士研究生去调查,调查结果证明了自己的假说,并写出硕士论文。

所谓“有代表性”,就是说该地在该民族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典型。

例如,1983年我在调查阿尔泰乌梁海人(又称图瓦人)时,选择新疆哈巴河县白哈巴村作调查,因为该村在中俄边界上的原始森林之中,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保留了较为典型的图瓦语和图瓦人的生活习俗。

1993年,我们选择新疆北部地区的富蕴县作为哈萨克族的调查点,也是考虑到该县较有代表性,较为典型,一是哈萨克族人口占60%以上,以牧为主,传统文化保留较多。

而且又是矿产十分丰富的地区。

该县名称“富蕴”就是因为蕴藏丰富矿产资源而得名。

所谓“有特殊关系”的社区,也就是有自己的亲戚或好朋友居住的村庄,亲戚或朋友对你准确了解社区的情况大有帮助。

1883年我到新疆白哈巴调查时,不仅该村较为典型,而且还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新疆阿尔泰中学教师)住在该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与彝族土主信仰对比研究》
田野点调查提纲
本主和土主是村社保护神、地域神。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本主是白族特有的一种信仰,土主是彝族特有的一种信仰。

在大理地区,本主被称为本境之主、本境福主,而土主又被称为土主老爷。

笔者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在对本主和土主的研究上,前人研究成果丰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学者们研究本主和土主是以族群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跳出这一研究模式,从地域空间的角度出发,整合历史上彝族和白族的政治、经济、地理分布和文化上的差异,从地域差异的特点来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基本内容
1.本主与土主起源对比研究。

1.1探究本主的起源,收集整理本主的神话传说等;
1.2了解二者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本主和土主各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
1.3阐述田野点的本主或土主的历史沿革,整理历史史实,并分析二者起源的异同。

2.本主与土主神灵体系对比研究。

2.1比较本主与土主神祇来源的异同;
2.2弄清主神与配神在历史上的变化情况在本主与土主二者中如何体现;
2.3探究本主神灵体系与土主神灵体系的特点。

3.本主庙与土主庙建筑格局对比研究。

3.1查阅有关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历史文献,明确田野点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历史沿革,并分析本主庙和土主庙的选址、总体布局的联系及差异等;
3.2本主庙和土主庙内部布局、内部摆设的区别;
3.3本主庙和土主庙的建筑材质和装饰风格的区别。

4.本主与土主仪式对比研究。

4.1调查二者仪式情况的异同,制表总结田野点本主崇拜的仪式种类分类、时间时长、参与者人数及其个人信息、仪式法器、禁忌等总体概况;
4.2调查分析本主崇拜的仪式与土主信仰仪式在前期准备、活动过程以及仪式结束之后各自的特点,对比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差异;
4.3根据田野调查解析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仪式异同,看其是否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和差异。

5.本主与土主信众及组织对比研究。

5.1对田野点白族“莲池会”进行调查,列表分析莲池会创会时间、组织情况、活动日期、活动进程、活动场所等;以及调查田野点彝族土主信仰信众,看其是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并列表分析其组织活动、运作情况等等;对比分析二者的联系。

5.2其各自的信众组织他们存在的社会功能又是怎样;
5.3对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的信众情况和组织进行对比,看其是否存在多重信仰心理等等。

6.本主与土主文本对比研究。

6.1收集整理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的相关文本:金石碑刻、仪式经文、对联匾额等;
6.2分析其二者经文是否受其他的宗教的教义影响,其差异与区别何在;
6.3文本记录方式如何,其差异性如何等。

7.本主与土主社会功能对比研究。

7.1结合神祇的功能变化,制表明确田野点神祇的变化情况。

增加或减少的神祇情况,这些神的神名、造像、时间、材质、神位、来源、功能等如何;
7.2分析比较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的信众是根据什么样的观念来增加或减少神祇,它对村落或社区的影响如何;
7.3分析本主和土主其社会功能的异同,以及信众认为二者“造福”的界限范围,其原因是什么。

二、预计突破的难题
1.在大理地区宗教信仰形式复杂,且本主没有统一的神系,增加了调查的难度;对于在大理地区土主信仰其信众不仅仅局限于巍山的彝族,其他民族也信仰土主。

而且在本主与土主的关系问题上,要从族群研究的模式里跳出来,研究地域上的联系,是本课题想要突破的难题。

2.由于本主崇拜和土主信仰都是民间信仰的一种形式,所以想要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田野调查,并结合相关资料,或许才能进行深入分析。

这也要求调查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工作,长期的田野调查时间和人力消耗,是本课题面临的实质性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