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及生命体征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养老平台结构
2.1 智慧养老平台的特点——5.开放性
养老机构智慧养老平台重要系统模块可以做到既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共享运行,提 供其它模块和外部调用的函数、动态库、中间件、HL7等接口。系统采用开放式的 系统软件平台、模块化的应用软件结构,系统可灵活地扩充其业务功能,并可与其 它业务系统进行无缝互连;提供必要的辅助临床接口(如医保等);提供丰富的外 联接口(如条码、磁卡、IC 卡、公共显示装置等);能方便地进行软件模块的修改、 增减、合并与分拆等,满足业务种类增加和业务流程变化的需求。系统对无法预见 的业务增长提供足够的可扩展性,并且能够快速部署。系统所有功能菜单可按用户 角色的需求进行随时调整和组建。
2.3 安全设计
安全管理 与
安全标准
整个平台的安全体系设计如下图:
应用安全:
进不来
看不到
改不了
赖不掉
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数据保密与完整,日志审计
系统安全:数据灾备,病毒防范,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检查......
网络安全:链路冗余,防火墙,入侵检测......
物理安全:机房安全,硬件安全,电源安全,防火防雷......
历史服务查询 GPS定位监控
2.3 安全设计
智慧养老平台信息系统完整的安全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层次:最底层的是物理级安全, 其包括机安全、硬件安全等; 其次是网络级安全,主要包括链路冗余、防火墙等等; 再次是系统级安全包括数据灾备、病毒防范等;最后是应用级安全包括统一身份认 证、统一权限管理等。而贯穿整个体系的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标准,以实现非法 用户进不来、无权用户看不到、重要内容改不了、数据操作赖不掉。
2.2 智慧养老平台的结构 ——2.养老服务综合平台 养老服务综合平台
智慧养老服务系统
医院一体化急诊救治解决方案(卒中、胸痛、新生儿、危重孕产,创伤五大中心)
创伤性灾害
l 自然灾难 l 人为事故 l 社会安全事
核辐射灾害灾害
l 群体性疫病 l 传染病疫情 l 重大食物中毒 l 职业中毒
化学性灾害
l 危险化学品事故 l 化学品中毒
国家政策
“大急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卫办医函 [2019]588号文件《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试点 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末,完成 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建立 急救中心与区域内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 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儿童及新生 儿救治中心。
交班系统 急诊叫号 急诊电子病历 急诊医生工作站 急诊科室 质控统计
自行来院的患者,先分诊后 挂号、先挂号后分诊流程均 可。(依据就诊卡、身份证 、医保卡等方式登记建档)
实现工具: 全过程时间同步系统 时间自动采集系统
患者进入分诊台,护士给其 进行三区四级分诊、如分诊 本科抢救、留观、诊疗室这 些工作站同步信息,同时相 关人员APP同步提示。
广东省政策
解决方案
总体目标:构建智能一体化协同应急救援体系
急救SaaS云平台
标准化急救电子病历
SaaS
数据分析与挖掘
移动协同救治终端 远程急救与监护
生命体征传输 GPS定位与跟踪
标准接口
患者就医轨迹与跟踪
区域时钟同步
心电AI
胸痛AI
影像AI
知识库 预警分析
辅助决策 质量控制
云120
急救调度
电话管控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解决方案
区域协同急救与紧急医学救援—与死神赛跑 时间就是生命
• 急救 平时对个体的紧急救治,以保存生命恢复呼 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防止病情恶化 、处理伤口、固定骨部,促进复原。分院前 急救和院内急救。
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设计及其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
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设计及其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刘坤尧① 杜一华① 郝泽余①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SZ0110)①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46000,摘 要 诸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信息的采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
传统的采集方式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目前,只有少数的应用系统与重症监护系统结合,才能实现全院的生命体征的自动采集。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医疗的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介绍了关键技术,对其进行了架构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并在移动医疗中进行了全院部署应用,实现了生命体征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数据共享。
有效的优化了采集流程,进一步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生命体征、数据采集中间件、移动医疗、无线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技术正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平板电脑的普及及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移动医疗已在医院逐渐成为一种应用趋势[1,2]。
借助移动医疗平台,实现了无纸化查房和床旁检验、检查信息电子化传输,患者生命体征采集也由传统的手抄再转录,转变到了利用手持设备床旁录入方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概率。
而直接录入方式又分为手工录入和自动录入两种,目前,除重症系统外,只有极少数移动应用产品能够做到自动采集数据,大多数基于移动医疗的生命体征采集还是采用护士床旁手工录入的方式。
受平板电脑尺寸的限制,人工床旁录入效率还是相对低下且容易出错。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采集效率,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受到了医院管理者、信息技术人员的极大关注[2,4,5]。
2012年,我院依托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开始了移动医疗系统平台建设。
本文介绍的一种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作为移动医疗平台的子系统,已在我院临床实际应用。
1关键技术——数据采集中间件中间件[3,6]是一种位于操作系统之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它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技术难度和技术成本。
基于物联网数字化院前急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166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活动质量的要求也持续上升,这需要现代医院不断完善医疗体系,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救服务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服务可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但是院前急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通堵塞、病情急剧恶化、病症复杂、学科交叉性等,都会影响到急救质量,使院前和院内的治疗活动难以有效衔接。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输技术水平不断改善,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传输技术,能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传输,通过在院前急救平台中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将患者的信息及时传输给院内,从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现场急救人员进行指导,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为院内抢救工作准备提供数据基础。
1 国内急救医疗发展现状1.1 缺少完善的急救医疗设施国内医疗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医疗设施的不断改进和优化,虽然院内诊疗设施先进性有所提高,但是在急救方面仍然存在着医疗设施不先进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急救工作质量,容易出现延误患者病情的问题。
急救医疗设施主要表现在救护车配置落后,抢救型救护车和专业性救护车可以为某一类患者提供专业的急救干预,但是普通救护车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从而使得部分患者在进入医院内出现了病情恶化的现象[1]。
在软件配置方面主要表现在医疗人员急救技能水平良莠不齐,缺乏急救经验,难以灵活应对在急救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患者病情极其容易出现变化,急救人员和上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沟通或者数据信息传递,导致在患者进入医院时难以为其提供及时的救治服务。
1.2 接诊流程过于繁琐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衔接环节,即使患者进入医院后主治医生也需要再次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在了解患者情况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智慧体征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体征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体征采集系统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和收集个体的健康状况的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将个体的生理指标和健康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个体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与分析。
下面是一个智慧体征采集系统设计方案的简要介绍。
1. 系统架构设计智慧体征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端、数据传输端和数据处理端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协同工作来实现对个体健康状况的监测与分析。
传感器端:采用多种传感器来监测个体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传感器通过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端。
数据传输端:接收传感器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并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传输给数据处理端。
数据传输端需要具备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个体的健康信息,并根据事先定义好的规则和算法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数据处理端还可以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个体或医护人员,辅助诊断和健康管理。
2. 传感器选择与部署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个体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和采集是智慧体征采集系统设计的关键。
常用的传感器有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体温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选型需考虑响应速度、精度、功耗等因素,并根据个体的健康需求进行合理的部署。
3. 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传输端应具备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
可以使用蓝牙、Wi-Fi、移动网络等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从传感器端传输到数据处理端。
同时,数据传输端还需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策略,确保数据可靠性和隐私安全。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端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出个体的健康状况信息。
数据处理端还可以配置合适的规则和算法,实现对个体健康状况的实时评估和预警。
5. 用户与医护人员界面设计智慧体征采集系统需要为用户和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界面,以便他们可以方便地查看和管理个体的健康信息。
生死时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的重要意义
为医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临床数据收集
生命体征监测和记录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大量的临床数据 ,有助于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效果 。
疾病规律探索
通过对大量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分析,科研人员可以发现 疾病的某些规律和特点,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治疗方法改进
基于对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可以不断 改进和优化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治疗方案调整 提供依据。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实时监测挽救生命。一位重病患者因实时监测设备及时发现生命体 征异常,医护人员迅速采取干预措施,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案例二
精准记录助力诊断。一位疑难病患者因病情复杂,医生依据详细、 准确的生命体征记录,成功分析出病因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03
操作不当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导致设备设置错误或测量不准确。提供充分的培
训和指导,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是避免误差的重要环
节。
患者不配合或情绪波动
沟通不畅
患者可能因为恐惧、焦虑等情绪不愿意配合监测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 通,解释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03
团队协作加强
在生死时速的救治过程中,团队协作 至关重要。本次汇报强调了各科室、 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 得到全面、有效的救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监测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生死时 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实 时监测、自动分析和预警。
《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范文
《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命体征检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中,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因其高精度、非接触、抗干扰等优点,在医疗、安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的原理、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
二、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原理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测距和测速原理,通过发射毫米波并接收反射信号,实现对目标生命体征的检测。
该技术主要利用人体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引起的微小动作引起的毫米波信号变化进行检测。
多通道技术则能够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检测,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系统通过发射高频毫米波信号,扫描目标区域。
当这些信号遇到人体时,由于人体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引起的微小动作,导致反射信号的相位、幅度等参数发生变化。
系统通过接收这些变化信号,结合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提取出人体的生命体征信息,如呼吸频率、心跳速率等。
三、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的应用1. 医疗领域: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可用于病房监护、手术室监测等场景。
通过非接触式测量,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提高医疗质量。
2. 安防领域:该技术可应用于智能安防系统,对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和警戒。
通过检测人体的生命体征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 体育训练: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可用于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运动员的心率、呼吸等生理信息,为教练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四、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的优点与挑战优点:1. 高精度: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准确提取出人体的生命体征信息。
2. 非接触式:该技术通过发射毫米波信号进行测量,无需与人体接触,方便快捷。
3. 抗干扰能力强:毫米波信号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工作。
基于微波雷达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缪宇航刘敏
基于微波雷达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缪宇航刘敏发布时间:2023-05-10T07:11:01.28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5期作者:缪宇航刘敏[导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以及人体体征进行检测是保障老年人人身安全的重要方式。
在此过程中采取基于微波雷达的人体体征检测系统,可以借用微波雷达的数据通信与传输,借用手机端和电脑端等进行老年人人体体征的实时监测,并且在被检测人出现剧烈运动时自动发出警报来提醒身边人员以及监测人,有效保障被检测人的人身安全。
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临沂大学 276000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以及人体体征进行检测是保障老年人人身安全的重要方式。
在此过程中采取基于微波雷达的人体体征检测系统,可以借用微波雷达的数据通信与传输,借用手机端和电脑端等进行老年人人体体征的实时监测,并且在被检测人出现剧烈运动时自动发出警报来提醒身边人员以及监测人,有效保障被检测人的人身安全。
本文逐渐对基于微波雷达的人体体征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微波雷达;人体体征;监测系统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中独居老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独居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逐渐地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并且随着现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青壮年人的身体也处在亚健康的状态,对人体健康状态的监测已经成为现在人们的关注点。
近期发展迅速的可穿戴医疗监测系统,为解决健康状态监测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可穿戴设备用以人体生命体征参数监测。
但是这些产品监测的生理指标比较单一,不能同时监测心率、心电、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浓度以及血压等基本生理参数。
一些医疗公司推出的医用多参数监测设备则不满足可穿戴需求,在系统功耗方面也具有比较大的缺陷。
除此之外,虽然有学者在生命体征参数融合推理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体征参数融合的研究是对人体静止状态下体征参数融合进行健康状态推理。
养老院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养老院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步入老龄化,子女的养老责任日益艰巨。
子女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家中,因而选择让入住养老院。
当前的养老院管理系统多集中在业务管理层面,监管人员不可能顾及每个角落里的每位,因此急需一套满足养老院看护管理需求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本文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设计了一套养老院管理系统。
通过RFID、传感器、ZigBee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对养老院进行实时定位和监控服务,在为老年人营造高质量养老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养老院的监护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物联网;养老院;管理系统;RFIDZigBee1需求分析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子女常常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家中的,因而选择让入住养老院。
大家普遍认为传统养老存在四大痛点:传统化电器设计,对腿脚不方便的非常不友好;安防监护缺失,失踪频繁; 发生意外或突发疾病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儿女无法直观了解父母的动态等。
针对以上痛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养老院管理系统,在保证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系统总体设计本设计分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两块:硬件系统负责信息的实时采集、监控与信息发送,软件系统负责对信息的存储、处理与反馈;硬件系统分为腕带和读写器,软件系统分为数据库和web终端,通过通信网络将硬件与软件融合在一起。
3系统各组成部分需求分析3.1定位服务需求虽然养老院内安装有摄像头进行监控,但总会存在死角区域,无法及时找到每位;例如患有老年痴呆的,可能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而离院出走,造成失踪,因此定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3.2生命体征监控服务需求生命体征包括了体温、血压、心率等参数,这些参数是人体状态的反映。
传统体征监测会有延迟性,对于生命体征异常的,错过了救治时间,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因此需要实时生命体征监控,若发现异常,则自动拨打紧急电话,争取治疗时间。
物联网医院智慧定位看护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技术
01
数据采集:通 过传感器、摄 像头等设备实 时收集数据
02
数据处理:对 数据进行清洗、 整理、分析, 挖掘有价值的 信息
03
数据可视化: 将分析结果以 图表、图形等 方式直观展示
04
数据应用:根 据分析结果, 优化医院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 质量
应用场景与功能
病房管理
实时定位:通过物 联网技术,实时掌 握患者和医护人员 的位置信息
02
03
配备应急物资 和设备,确保 应急响应及时 有效
04
加强应急知识 培训,提高员 工应急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05
建立应急信息 通报机制,确 保信息畅通和 及时反馈
06
实践与展望
成功案例
某医院采用物联网医院智慧定位看护解决方案,提 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率。
某医院通过该方案实现了对患者实时定位和追踪, 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
数据安全保障
采用加密技术,确保 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 全性
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 机制,限制非授权人 员访问敏感数据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 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 漏洞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 数据泄露等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设立应急指挥 中心,统一协 调指挥
01
制定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响应 流程和职责
定期进行应急 演练,提高应 急处置能力
物联网医院智慧定位看护解决方案
演讲人
01
概述
04
部署与实施
02
核心技术
05
应急处理措施
目录
03
应用场景与功能
06
实践与展望
概述
方案背景
物联网 技术的
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2.7 综合服务系统 ——1.系统功能
4.
统一安全 认证应用体系
企业内各项应用的安全是管理者非常关心的, 在前面提到,通过该系统的建设为企业或者园 区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身份管理平台后,下一步 要做的是建立一套立体的安全认证应用体系。 它的范围既包括应用了门禁、通道和人员查验 等终端设备,同时也包括了视频监控、消防管 理以及周界探测等安防管理设备。
2.7 综合服务系统 ——1.系统功能
5.
统一消费和 支付应用体系
养老机构内的食堂、餐厅、便利店、养老机构 是与员工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设施。同时也是一 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以一个 6 万人左右的企业 为例,仅负责食堂的饮食中心每 10 天的结算款 就有几百万。如何运营好这么大的一个消费市 场无论对于商家还是管理者都充满了吸引力和 挑战。建设以卡片为载体的消费系统,可以帮 助企业或是园区建立一套科学的消费和支付应 用体系,从而有效管理消费市场,服务消费群 体。
• 系统采用“平台+子系统+第三方接口”的结构化设计,所有应用系统基于该平台进 行建设和扩展,并通过标准的第三方接口规范,实现与相关系统的对接整合、数据 共享。
2.7 综合服务系统
一卡通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1
1.一卡通系统中心平台;
10.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2.密钥管理系统;
11.人员查验系统;
3.卡片初始化系统;
6起Βιβλιοθήκη 活动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追踪病患的在床时间来监视需要日常活动的康复 疗程;
7
睡眠呼吸暂停监视 通过监视患者的呼吸率来判断呼吸暂停状况并即时向医护人员报警;
8 夜间离床监视
通过监视患者夜间离床的时间点和长短来确定患者的异常离床情况 并即时向医护人员报警;
《物联网 生命体征感知设备规范》标准征求意见稿
ICS35.040CCS L7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XXX物联网生命体征感知设备规范Internet of things—Specifications for vital signs sensing devices(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GB/T XXXXX—XXXX目次前言 (II)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与定义 (3)4 要求 (4)4.1 外观和结构 (4)4.2 功能和性能 (4)4.3 电源适应能力 (6)4.4 安全 (6)4.5 环境适应性 (6)4.6 电磁兼容性 (8)4.7 可靠性 (8)4.8 限用物质的限量 (8)5 试验方法 (8)5.1 试验环境条件 (8)5.2 外观和结构检查 (8)5.3 功能和性能检查 (8)5.4 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9)5.5 安全试验 (9)5.6 环境试验 (9)5.7 电磁兼容性试验 (10)5.8 可靠性试验 (11)5.9 限用物质的限量试验 (11)IGB/T XXXXX—XXXX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笛乐护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曙光易通技术有限公司、华米(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一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思美科技术有限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裕成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跃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龙腾半导体有限公司、苏州寻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博高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控制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杭州医锐联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华宇织造有限公司、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福建东方物联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工信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GB/T XXXXX—XXXX物联网生命体征感知设备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命体征感知设备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解决方案2015年7月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3)第二章总体设计 (4)第三章系统优势 (5)第四章系统功能介绍 (6)第五章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7)第六章典型客户案例 (7)第七章系统配置方案 (8)第八章实施计划 (9)第一章项目背景《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时,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不同,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当前国内外大部分医院都是要求病人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移动,要求测量时护士必须到病人的身边去测量,记录每个病人的具体数据,然后再录入到护士工作站。
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体征信息采集效率低下,涉及的人工操作使得护士的工作量增加。
2、传染病交叉感染几率变大。
3、采集过程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以体温为例,如遇病人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等情况此时就无法正常采集;为了改变这种效率低,移动性差的情况, 医惠科技推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RFID技术,结合无线生命体征监护仪,能实时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随着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
护士无需在影响病人休息的情况下就可以立即监测到病人当前生命体征,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其他任务;同时,系统中间件平台输出的病人生命体征感知信息也可以以标准接口和服务的方式,共享给医院其它临床信息系统,比如移动护理、医生查房等,让医护人员工作更加简便可靠。
第二章 总体设计系统架构图医惠患者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采用目前物联网最成熟稳定的RFID 技术方案,能实时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目前已实现体温自动采集和动态监测,即病人只要随身佩戴内置温度感应器的标签,就能够实现病人体温数值的动态采集,对于其他的体征如脉搏、呼吸、血压等通过无线生命体征监护仪或者生理参数匝道器,实时采集后,通过医院无线网络写入系统。
【全文】智慧消防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精品
公务车辆管理
消防救援车辆
道闸管理
停车管理
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 功能 3 消防力量管理---车辆管理
建立公务车辆、消防救援车辆调度追踪全流程管理,及道闸、停车管理,并为车辆提供监测保养等服务。
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 功能 3 消防力量管理---物资管理
完善“互联网+政务”工作机制,推进新媒体下消防宣传手段转型
KVM座席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融合通讯系统
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硬件支撑
智能服务中心
服务总线
数据服务
应用服务
……
专题层
主题层
明细层
缓冲层
业务专题
通用专题
配置专题
数据治理中心
数据接入
数据共享交换
数据治理中心依托省总队、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调整优化整合市消防数据,提升消防共享交换能力,主要包括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资源池、数据服务、数据管控和数据共享交换等建设内容。
突出火灾预知预警,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诱发火灾的异常数据,提前进行预警,提前排除隐患。
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 功能 2 消防实战指挥调度---消防大型活动安保
微型消防站
企业消防队
维保单位
消防特勤
消防物资
消防营区
天眼系统
危化品监控
市政水源
信息接入
信息化管理
统一 联合调度 作战
社会救援力量
消防数据引擎基础设施
支撑
感知节点(支队)
感知节点(隶属单位)
数据汇聚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
视频解析
物联感知
视频感知
……
视频解析
物联感知
视频感知
生命体征监测
多模态化
将多种生理参数进行整合,实现多模态的生命体征监测, 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生命体征监测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远程医疗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使患者可以在家中接受专业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
医院病房监测
总结词
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
详细描述
在医院病房中,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 体征数据需要进行实时监测。这些数据能够反映患者的生理 状况,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家庭健康监测
总结词
方便家庭成员在家中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 样本,通过实验室仪器进 行检测,以获取各项生理 指标。
现代监测技术
无线监测
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监 测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 实现远程实时监测。
传感器技术
利用各种生理传感器,如 光学、电学和声学传感器 ,采集生理参数并进行实 时分析。
智能穿戴设备
利用智能手表、手环等可 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和记 录用户的生理参数。
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医疗 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应用 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误 差、信号干扰等,数据准确性难以保 证。
解决方案
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算法,提高设备 性能和稳定性;加强数据预处理和校 准,降低误差;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 系,对数据进行定期检测和校验。
数据隐私保护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生命体征监测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生命体征监测的方法 • 生命体征监测的应用场景 • 生命体征监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展望
医院远程监控解决方案样本(三篇)
医院远程监控解决方案样本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逐渐成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和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远程医疗作为一种避免交叉感染的安全可行的医疗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提出____年医院远程监控解决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远程医疗的效能和安全性。
一、远程监控概述远程监控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医疗设备和医患之间的远程交互和监控的方法。
通过远程监控,医生可以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不必亲临现场即可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远程监控应用场景1. 院内监控:医院内部各个区域的监控设备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集中管理,包括病房、手术室、药房等。
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室的情况,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决策。
2. 远程诊断: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观察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排队时间,加快诊断速度。
远程诊断还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疫情期间。
3. 远程护理:监护病房的患者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与护士进行远程沟通和交流,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患者在家中或康复中心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接收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4. 远程培训: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培训,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与其他医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医疗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三、远程监控解决方案1. 建立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远程监控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传输和交互,因此医院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准确交互。
2. 远程监控设备更新升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高,医院需要及时更新和升级现有的远程监控设备,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
3. 数据隐私保护:远程监控涉及大量的个人医疗数据,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隐私保护机制,确保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养老机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建设方案建立基于云平台的养老服务系统,包括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系统、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报警系统等。
机构养老综合应用平台示意图图1 机构养老综合应用平台功能结构图1.1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系统1.1.1人事管理对机构人事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建立员工档案、员工请假管理、员工奖惩、员工生日提醒、部门信息维护、考勤统计等功能。
1.员工档案建立机构中所有人员信息档案,并对信息进行维护,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更。
图2 员工档案图3 员工档案维护2.员工请假对员工请假进行管理,包括员工本人发起请假的请求、上级领导的审批,以及最终所有员工请假数据的统计等。
图4 发起员工请假请求3.员工奖惩对员工的奖惩进行管理,包括受奖励的员工姓名、奖惩日期、奖励类型、奖惩原因。
图5 员工奖惩统计表图6 新增员工奖惩4.员工生日对所有员工的生日进行管理,包括查询指定月份、日期所有过生日的员工信息。
图7 员工生日列表5.部门信息维护维护机构中所有部门信息,包括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
图8 部门信息列表图9 新增部门6.考勤统计对机构中所有员工的考勤进行统计,包括出勤、请假、迟到、早退、外出、加班、出差等数据。
图10 考勤统计1.1.2老人管理对机构中所有入住的老人进行管理。
包括健康评估、试住管理、入住管理、退院管理、老人信息管理等功能。
1.健康评估对登记入住的老人进行健康评估,并对评估的数据建档。
图11 健康评估档案2.试住管理对试住的老人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新增、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
图12 试住管理列表3.入住管理对老人入住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登记老人基本信息以及入住日期、房间、床位、护理级别、伙食基本等数据。
图13 入住管理4.退院管理对退院的老人进行管理,包括费用是否结算、退院日期、房间、床位等数据。
图14 退院管理1.1.3访客管理访客管理主要包括探访登记、访客统计等功能。
应急救援综合定位系统
应急救援综合定位系统一、系统概述应急救援过程中,高层地下建筑、超大综合体建筑、隧道及洪涝、泥石流、地震等大范围自然灾害救援现场内攻定位难、通信覆盖难、指挥秩序乱等“两难一乱”难题一直未有效解决。
综合定位系统依托室内测距定位、北斗/GPS定位、窄带及宽带自组网融合等先进技术与手段,结合消防救援现场作战指挥流程,实现内攻快速登记、精准室内外人员定位、空呼及生命体征监控,利用窄带、宽带自组网及有线+无线中继传输技术,提高复杂环境通信覆盖能力,大幅提升了现场安全管控指挥效能,为打造现代化指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综合定位单兵终端、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综合定位信标、内攻登记装置、综合定位平板终端以及智能空气呼吸器组成。
三、系统优点1、优化现场安全管控手段利用室内精准定位技术,将救援人员内攻定位精度优化到1米以内,利用生命体征监测、三维快速建模、快速扫描登记等技术手段,使现场指挥员实时掌握单兵和班组的所在位置、生命体征、行动轨迹,有效降低了作战安全风险。
2、提高复杂环境通信覆盖能力综合运用自组网、公网融合技术,采用无线+有线中继信号方式,使用消防通用设备消防救生照明线作为有线通信线缆,建设内外配合、灵活铺设的应用模式,打通了地下及复杂建筑内部的通信盲区,实现信号屏蔽环境通信全覆盖。
3、现场指挥作战效能大提升破解“内攻定位难、通信覆盖难、指挥秩序乱”等现场联合作战难题,充分发挥消防通信装备效能,将窄带、宽带自组网、综合定位等技术与作战指挥机制有机融合,大幅提升了现场联合作战指挥效能。
四、系统各终端功能特点1)综合定位单兵终端1、定位精度:可以准确测量人员相互间的距离,水平、垂直测距精度≤1m,可显示和播报实时测量数据;2、方向定位:可通过数值引导,准确辨别人员所在方向;具有抗强磁干扰的指南针功能,依靠指南针功能辨别自身的行动方向;3、高度定位:在人员处于不同楼层的情况下,准确测量人员间的高度差,辨识正确楼层,通过屏幕显示和语音播报实时测量数据;4、室外定位:支持北斗和GPS,可定位人员所处经纬度,误差≤10m;5、配置可手写记录消防员姓名、血型等信息的内攻登记专用身份铭牌;6、自动开机:人员携带设备出警时,拔下身份铭牌插入内攻登记装置登记身份时,终端自动开机;7、定位数据可实时同步至消防综合定位系统;8、防护性能:≥IP68,防爆等级≥Ex ia IIC T3Ga,9、重量:≤220g;10、显示:2.4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可以中文显示使用者姓名等关键信息;11、符合GB27900-2011《消防员呼救器》标准,连续强报警时间≥10小时,具有消防员呼救器的消防产品认证证书和国家消防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型式检验报告,可代替消防员呼救器使用。
基于北斗RDSS远程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北斗RDSS远程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李政清;关晓磊【摘要】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经常发生探险旅游人员伤亡走失的事件,故急需一种能够实时监测人员行踪和生命体征信息的远程监护系统;结合我国当前推广的北斗短报文服务,设计了基于北斗RDSS远程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该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生命体征传感器包含脉搏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皮温传感器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可以对人员的脉率、皮温、血氧饱和度以及体动系数进行综合监测;经测试,该系统能够准确测试上述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6(024)005【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北斗RDSS;STM32单片机;生命体征传感器【作者】李政清;关晓磊【作者单位】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0200;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98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比于国外技术,该系统除定位导航、精密授时功能外,还可通过星载通信中转站,在用户终端实时进行双向短报文文字通信。
系统包括空间卫星、地面收发基站、用户终端三部分(如图1所示),基于上述优点,本文利用北斗RDSS(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ystem无线电测定业务)设计远程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该系统由生命体征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模块、通信定位模块构成,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生命体征传感器包括脉搏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皮温传感器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其中脉搏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脉搏波信号,得到脉率数据;血氧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血氧饱和度数据,监测人体血液中的氧含量;皮温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皮肤温度信号;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人体的运动情况,得到体动系数。
GPS用于获得人员的位置信息。
传感器采集数据后,经过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采用STM32F107FV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背景xxx老年社区将按照“全国一流、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优质”的标准计划建成一所“环境园林式、服务宾馆式、管理医院式”,集“养老居住、医疗保健、休闲养老、康体娱乐”为一体的老年社区。
为此所以需要有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和高品质的服务质量,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全面建设,以实现高效的管理模式和提升服务品质。
(二) 需求分析1. 子系统需求根据xxx老年社区的定位,需要打造一个具备先进管理水平和高品质服务能力的高级老年活动社区,本子系统主要作为社区内人员及老人定位、老人生命体征监测的相关功能的解决方案,子系统应具备各种数据接口功能,可遵循一定的接口规范与其他子系统和平台完美融合。
2. 角色需求根据养护中心信息化系统总体角色需求,定义五种角色类别:基础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养护中心日常管理,如客户日常行为监控,如定位、轨迹回放、生命体征监测、应急告警及人员调派等。
养护管理医师:主要观察日常行为轨迹数据、生命体征数据,制定养护方案、监测养护方案执行效果。
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如账户、权限、组织架构、通讯录、地理信息数据、静态值等进行基础维护。
系统维护人员:提供对系统底层数据和功能的维护,定期拨测、修复BUG等。
客户亲属:通过Web远程登入查看客户一定时间段内行走轨迹及生命体征监测数据。
3. 功能需求3.1、客户精确管理功能3.1.1、无线人员定位要求在整个养护中心内实现无线信号的覆盖,能对持有集成在腕表上定位求助器的客户实时准确定位,对异常活动状况作出判断并报警,对所有的定位和报警信息要求保存记录,并且持有腕表定位器的客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定位器无线发出求助报警信号,监控人员可以联动数据库直接在中心地图上显示报警地点和报警人各类资料等数据,通过发送信息给工作人员及时施展救助。
主要功能要求:实时定位客户的位置,并将客户的位置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反映到监控部门;轨迹回放功能,实时记录客户轨迹,可通过设定条件对客户日常活动轨迹进行查看;危险区域设定功能,在客户接近中心划定的危险区域时,及时通知监控部门,监控部门可通过语音及时提醒客户;具备一键式报警功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客户可以非常方便的发出报警信号,并在监控终端立刻显示出报警客户的具体位置和个人信息;设备低电压提示功能,客户随身定位设备低电量时可以将低电量提示信号发送到监控终端通知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具备通过web网页远程访问功能,客户的监护人可以通过网页实时观察到客户在中心内部的行动轨迹。
3.1.2、生命体征监测主要功能是为了实时监控客户生命体征,采用腕表形式,能够在客户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能够及时向急救和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号,便于能够及时发现窒息、心脏骤停等容易引起客户死亡的突发情况。
具体功能:生命体征监测阀值设定,例如在多长时间下无震动启动报警,或剧烈运动时告警等;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感知客户比较微弱的活动;有完整的管理终端可以单独设定客户携带设备的灵敏度和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间隔等参数,实现个性化管理;低电压告警功能,当腕带电池电压过低,腕带将自动告警;离网告警功能,如腕带离开监控网络覆盖区域或因故失去信号,系统将自动告警。
3.1.3、数据接口与共享主要作用是为了遵循一定规范实现与其他子系统和平台的无缝融合,其应具备以下数据接口:账户权限数据接口,以实现单点登录功能;客户数据接口,通过该接口自动与平台客户数据交互,实现定位数据与客户数据相匹配;告警数据输出及日志记录接口;移动短信接口,用于应急情况下短信自动发送;标准化的数据库接口;定位系统硬件接口。
4. 安全需求4.1、系统安全需求为使系统能持续稳定的运行,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系统应具备相应的安全机制:权限体系管理:对系统进行账户权限分离,各账户登录人员只能行使各自职权范围的职责,无法对非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查阅及修改等;分权管理:服务器硬件管理和系统管理分权管理,服务器硬件管理人员无权管理系统数据,系统管理人员无权登录服务器硬件,防止因个人行为导致的安全事件,如删除某些工作失误日志记录等;事件记录:对系统所有操作进行日志记录,对重要事件进行流转及审核等;数据备份:定期自动对系统数据进行全面备份,防止系统崩溃引发灾难;热备份及热切换:应提供服务器群设计,在一台服务器崩溃或损坏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避免服务因此中断;5. 扩展性需求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扩展能力,以方便后期扩容和功能扩充,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网络扩容能力:为了后期更好的发展,应具备足够的网络带宽,并能提供方便的扩容,项目工程设计内应考虑足够的网络接入能力,如端口、服务器机架等;服务器扩容能力:服务器建设应考虑后期容量的扩展,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系统扩展接口能力:系统应提供足够的数据接口,方便后期与各子系统的接口,方便数据的共享;后端服务扩展能力:系统应提供标准的接入界面,为后续后端配套服务引入打下基础,如各种服务提供商等,方便后期提供更多增值业务服务;数据深度挖掘扩展:可实现后期深度挖掘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扩展能力;1、安全性原则由于系统业务涉及不同权限的部门、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系统的安全保密性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
系统将采用权限控制和网络控制两种方法,保证整个软件系统不会出现非法访问和各子功能的非法使用。
2、稳定性原则系统建成后将成为xxx老年社区的核心应用系统,这就要求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时,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软硬件平台、技术服务和维护相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系统较高的性能和较低的故障率。
系统建设将采用先进和高度商品化的软硬件平台、网络设备和二次开发工具。
在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确保系统交付使用后能持续稳定地运行3、规范性原则整个系统规范标准的制订将完全遵照国家规范标准和有关行业规范标准,根据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开发平台的基本要求,完成标准化的系统设计。
4、实用性原则作为一个应用型系统,实用性是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系统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使得软件功能设计合理、全面、实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xxx老年社区管理工作需要。
具体包括做到界面设计人性化(尽量模拟人的工作习惯,随时提示);业务处理的操作功能“傻瓜化”,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也应提供复杂但功能强大的管理操作功能,供系统维护人员使用。
5、先进性原则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和技术方法的先进性。
硬件设备的先进性:硬件设备应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并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软件的先进性:软件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并符合发展趋势的软件,为以后的功能扩充打下基础;技术方法的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论,设计实用、可靠、具有先进理论水平的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
6、可扩展原则其主要包括三类:业务扩展:随着xxx老年社区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类数据库以及业务管理模式都可能发生变化;同时各种业务流程以及相关表格也可能发生变化,系统应能够适应变化,进行动态更新、修改和扩充。
功能扩展:为了满足用户今后系统扩容和扩大应用范围的需求,系统应充分考虑从系统结构、功能设计、管理对象等各方面的功能扩展,针对养护中心信息化系统特有的数据挖掘及分析需求可持续扩展。
软硬件升级:系统应充分考虑软硬件平台的可扩展性及软、硬件的负载均衡机制。
具有灵活和平滑的扩展能力。
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
新添置的设备以满足使用为原则,同时保证系统的平滑扩容。
6. 总体设计系统将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构建,采用统一平台结构和分布式应用系统构建模式,对使用用户采用统一的B/S界面,最大限度简化操作和降低维护成本;7. 系统组成子系统架构老人定位及数据传感器的数据传输采用无线方式,数据经由老人携带的腕表,经数据传感器无线传递到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通过有线方式传输到定位及生命体征监测子系统,通过子系统硬件数据采集模块进行数据分发,定位数据分别分发到定位模块及轨迹模块,生命体征数据分发到生命体征监测模块,几大模块一旦确定数据有异常,将会传输告警数据到告警模块,由告警模块统一输出告警信息。
整体模块将所有数据均记录于数据库,并对系统操作进行日志记录。
8. 数据库设计因采用统一数据库接口标准,其数据建库主要有以下分类:人员基本信息标识数据库:与客户数据进行一一对应标识,以将定位及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有效识别;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提供对社区平面、各楼层二维立体的GIS数据存储,各区域设定数据存储;人员定位及轨迹数据库:提供基于人员标识的定位及轨迹数据的存储,根据设定的采集频率,其数据库更新将会较快;客户监测数据库:提供对客户生命体征监测的数据存储,根据设定的采集频率,其数据库的更新将会较快;告警数据库:提供各类告警信息输出的数据存储;9. 权限设计系统权限设计为系统安全、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系统权限设计将采用以下设计方式:系统登录设计:系统登录是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安全,也是账户权限控制的基础,本子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权限数据接口,实现与养护中心信息平台的统一登录,所需权限信息全部由信息平台统一同步提供;功能模块表设计:通过对功能模块的列表设计,可使权限控制达到最大灵活,即使同一权限范围的用户,也可通过功能模块表定制,使其实现各种不同模块的访问能力,避免权限设计过多导致账户分配混乱;账户权限体系设计:本子系统账户权限设定完全参照社区信息平台统一设定,统一鉴权。
10.定位及监测系统设计定位及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功能:人员定位功能:可提供实时定位和周期定位功能,例如实时查询位置和周期检测是否在规定时间到某一特定场所,如房间、治疗室等;轨迹记录及回放功能:提供人员轨迹记录及按时间段查询和回放功能;GIS地图数据制作及编辑:提供GIS地图展示和地图制作及编辑功能;危险区域设定:可提供区域划定、限制出或入等触发条件功能;应急呼救:客户用呼救器进行呼救时,可及时显示及提供告警,并可联动短信或声光报警等;定位抢救:在接到呼救的时候,可快速定位呼救源位置,并组织抢救;生命体征监测:对客户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通过先进科技对人员的动态进行判断,例如是否活动,是否运动剧烈,根据设定阀值,如长时间没有活动或活动过于异常即会自动告警提示;自动报警:提供对所有信号源的自动化告警,对老人跌倒、低电压等也会听过告警,系统提示、声光告警、短信、电话等手段;监控中心提供统一的B/S架构的UI,用于对养护中心人员的定位和告警监测;11.安全体系设计系统安全按社区信息化平台设计设定基础权限管理系统;数据实现定期自动备份;设定系统功能表控制,对同一权限实现不同模块访问控制;所有操作将通过日志记录备案;信息安全系统在设计时将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控制页面数据下载和复制;对远程接入访问将通过养护中心信息平台统一身份识别和访问控制;12.扩展性设计服务器软件设计采用分布式系统设计,数据库、应用、WEB接入均采用分离式设计,系统扩容将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本项目将会开发及定义各种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以供后期扩展使用;系统将设计统一的服务接入界面,可直接嵌入社区信息平台以及后期其他系统;(四) 建设方案基础硬件建设4.1 人员定位子系统;人员电子腕带每隔一定时间(0.5s~1s)向外发送一次ID信息,附近3~4个读卡器收到人员电子腕带信息,并生成无线场强信息RSSI,根据预先现场测量结果读卡器将人员电子腕带信息和距离范围信息送入由物联网网关组成的Zigbee无线数传子系统,无线数传子系统通过以太网将人员信息送入中心数据库定位监控系统进行计算,并在监控终端电子地图显示人员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