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课件
学校教育的新课程改 革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与意义 • 新课程理念及特点解读 •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实践 • 评价方式改革及其实施策略 • 教师专业发展与角色转变 •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配套措施
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与意义
时代发展与教育变革需求
01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系。
更新教材内容
及时反映社会、科技、文化等方 面的新进展,将新知识、新技能 、新思想融入教材中,保持教材
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强化实践环节
增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实 践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
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示例
案例教学法
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 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求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具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02 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当前教育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质 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新课程改革旨在促进教育公 平和提升教育质量。
03 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 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02
新课程理念及特点解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01
02
03
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育过 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 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
学生参与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 评价,培养其自主选择和 决策的能力。
关注学生情感
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 的学习氛围。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与意义 • 新课程理念及特点解读 •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实践 • 评价方式改革及其实施策略 • 教师专业发展与角色转变 •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配套措施
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与意义
时代发展与教育变革需求
01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系。
更新教材内容
及时反映社会、科技、文化等方 面的新进展,将新知识、新技能 、新思想融入教材中,保持教材
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强化实践环节
增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实 践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
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示例
案例教学法
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 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求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具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02 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当前教育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质 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新课程改革旨在促进教育公 平和提升教育质量。
03 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 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02
新课程理念及特点解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01
02
03
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育过 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 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
学生参与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 评价,培养其自主选择和 决策的能力。
关注学生情感
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 的学习氛围。
新理念及课程教学.ppt
2. 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 需要的新技能
• 第一,课程参与的能力。
• “课程参与指的是教师全程性地、主动地、 批判地、合作地介入课程开发、决策、实 施、评价等过程的一种活动。 • 它意味着教师带着自己对学生和课程的理 解、经验来体认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 (从课程决策到评价)”。 • 因此,课程参与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参与 课程开发、决策、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所必 备的综合性能力。
(6)评价观。
• 传统的评价观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率, 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导致学生的片面 发展。 • 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 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 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的 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 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功能。
3.课文分析与鉴别欣赏(选做) (7)你认为这部作品的文字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哪些 语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推敲、体味重要词句) (8)你觉得这部作品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特点? (9)这部作品表达上的这些特点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 发?你认为它可借鉴的表达技巧是什么? 4.反思评价与亲身实践(选做) (10)对这部作品你是否有修改建议,文中哪些语句 你想替换成新的语句? (11)你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类似主题,如果让你来写 这个主题,你会怎么写(有什么不同写法) (12)分享了同学与老师的观点和材料后,再读一遍 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体验和想法想与同学们交 流?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可以就某一个方 面,也可以综合地说)。(此题必做)
4、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 式的转变
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 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 习、合作学习。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 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 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精品PPT课件
2021/2/3
10
(二)教育理念的特点 1、教育理念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 2、教育理念具有对实践反思、规 范和指导的特性 3、教育理念具有历时性 4、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
2021/2/3
11
• 研究型教师在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时, • 应从四个层面上来考虑: • 第一,教育改革的时代发展,定位要高; • 第二,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方向要明; • 第三,学生发展空间的建构,视野要宽; • 第四,学生的发展,责任感要强。
2021/2/3
14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 形成明确的教育观念,能自觉地将改革目标与 道德目标结合起来;
• 具有探索的能力,在观念冲突的困难环境中, 在充满疑问时,敏感、理性地利用信息,试验、 思考、行动;
• 具有调控自己行为的能力,不断地澄清改革的 目标,分析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清楚地认识现 实并调整自己的行为;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
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 ——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2021/2/3
4
●英国
四项发展目标: ——精神方面的发展 ——道德方面的发展 ——社会方面的发展 ——文化方面的发展
六项基本技能: 交往、 数的处理、 信息技术、
2021/2/3
7
●中国台湾的十种基本能力 ——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欣赏表现与创新。 ——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 ——表达沟通与分享。 ——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 ——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规划组织与实践。 ——运用科技与资讯。 ——主动探索与研究。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2021/2/3
8
新课程理念 PPT课件
创造性)
35
二、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
个性的发展。 两个层面的开发:
1、对既有的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 (体现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诠释) 2、开发出新的校本课程。
36
三、教师作为研究者 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实践的
提高
一方面,“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 转化为更加谦虚的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 反思与行动。
21
3、 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 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
4、 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 者。
5、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 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正统性。
22
起初是恶言相向,拳打脚踢,然后是 拿出斧子和锤子,对着受害人头部猛砸。 顿时,受害人血肉模糊,当场死亡。而两 名凶手则收起凶器,不慌不忙地在附近的 水池边洗掉手上的血迹,若无其事地走开 了。
9
发生在三个十二三岁孩子身上的惨剧。 受害者田田(化名),是河南省长垣县某中学 一名初一学生, 痛下杀手的则是他的两位同学。 事情起因很简单:田田此前把自己的500元压 岁钱借给他的同学程程(化名),但此后多次讨要 都被程程以各种理由推托。今年5月4日,田田再 次找程程讨要,结果发生口角,把程程惹怒。随 后,程程找来另一名同学,带着斧子和锤子,将 田田叫到男厕所,对田田痛下杀手,悲剧就这样 发生了。
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
以往课程改革比较关注课程内容的增加或减少,即教材的改编。 而新课程结构的调整主要围绕增加或减少何种课程要素,以及确定各 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如新课程增加了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价 值和地位。
35
二、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
个性的发展。 两个层面的开发:
1、对既有的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 (体现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诠释) 2、开发出新的校本课程。
36
三、教师作为研究者 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实践的
提高
一方面,“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 转化为更加谦虚的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 反思与行动。
21
3、 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 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
4、 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 者。
5、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 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正统性。
22
起初是恶言相向,拳打脚踢,然后是 拿出斧子和锤子,对着受害人头部猛砸。 顿时,受害人血肉模糊,当场死亡。而两 名凶手则收起凶器,不慌不忙地在附近的 水池边洗掉手上的血迹,若无其事地走开 了。
9
发生在三个十二三岁孩子身上的惨剧。 受害者田田(化名),是河南省长垣县某中学 一名初一学生, 痛下杀手的则是他的两位同学。 事情起因很简单:田田此前把自己的500元压 岁钱借给他的同学程程(化名),但此后多次讨要 都被程程以各种理由推托。今年5月4日,田田再 次找程程讨要,结果发生口角,把程程惹怒。随 后,程程找来另一名同学,带着斧子和锤子,将 田田叫到男厕所,对田田痛下杀手,悲剧就这样 发生了。
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
以往课程改革比较关注课程内容的增加或减少,即教材的改编。 而新课程结构的调整主要围绕增加或减少何种课程要素,以及确定各 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如新课程增加了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价 值和地位。
新课程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课件
开展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 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真实场景 真实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 识,并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01
02
03
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性学习、问题解决 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具备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 交流和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总结词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理念二: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了解学生的需求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认知 能力,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教学进度等,确保教学计划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内容和评价标准。
注意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避免标签 化,不要让学生产生自卑或优越 感,同时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 够在自己所在的层次中得到最大
的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价值 主动探究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 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真实场景 真实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 识,并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01
02
03
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性学习、问题解决 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具备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 交流和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总结词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理念二: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了解学生的需求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认知 能力,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教学进度等,确保教学计划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内容和评价标准。
注意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避免标签 化,不要让学生产生自卑或优越 感,同时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 够在自己所在的层次中得到最大
的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价值 主动探究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 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育理念》课件
。
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 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04
新教育理念面临的挑 战和问题
师专业素养的挑战
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新教育理念,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 力。
教师培训不足
教师培训内容与新教育理念不匹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 求。
化包容性,提高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推动各国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02
跨国教育兴起
跨国教育将逐渐兴起,通过跨境教育、海外办学等方式,提供更多元化
、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满足人们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03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将更加受到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
实施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深入了 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
学习潜能。
个性化教学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 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自信
心。
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需要合理分组,明确任务目标,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合作学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领导力和责任感。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 探究精神,通过提出问题、收集 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
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 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04
新教育理念面临的挑 战和问题
师专业素养的挑战
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新教育理念,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 力。
教师培训不足
教师培训内容与新教育理念不匹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 求。
化包容性,提高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推动各国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02
跨国教育兴起
跨国教育将逐渐兴起,通过跨境教育、海外办学等方式,提供更多元化
、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满足人们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03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将更加受到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
实施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深入了 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
学习潜能。
个性化教学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 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自信
心。
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需要合理分组,明确任务目标,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合作学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领导力和责任感。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 探究精神,通过提出问题、收集 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PPT课件
第5页/共46页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首先要明确的两个概念:
课程 理念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 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 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理念”是一个具有能反映一类事物每个个体或一类现 象每种个别现象共性之能力的普遍概念,具体说它是诸 理性认识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既包含了认识、思想、 价值观、信念、意识、理论、理性、思想、理智,又涵 盖了思维产品的表现物,如目的、目标、宗旨、原则、 规范、追求等,而后者使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具有了直 观的形象
践。
◆广大教师通过与本书进行对话,以本书为基本平台掌握更多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并且把自己置身于鲜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与之进行交流互动,一定能够 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第2页/共46页
二、本书的特点
◆理论性比较强。本书概要性地阐述了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所关注的各种理论层面的问题。 其中,既有课程理论方面的问题,又有教学理论方面的问题,更加侧重于教学理论。
综合化二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的关系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五我国新课程中的综合课程设计阅读35第三节综合课程的教学一综合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一般研读二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重点36第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重点37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程序三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定位四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38第三节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三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活动四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精英化五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学科化六不能把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割裂开来七教师不能把越俎代庖一手包办八研究性学习不可千篇一律九研究性学习不能忽略双基训练39第一节校本课程的涵义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二校本课程的历史发展三校本课程的模式一般研读40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41三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组织者42一校本课程评价应借鉴的模式与方法二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二解决校课程开发中各种问题的对策43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二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与方法44一对教师学科教学的评价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首先要明确的两个概念:
课程 理念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 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 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理念”是一个具有能反映一类事物每个个体或一类现 象每种个别现象共性之能力的普遍概念,具体说它是诸 理性认识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既包含了认识、思想、 价值观、信念、意识、理论、理性、思想、理智,又涵 盖了思维产品的表现物,如目的、目标、宗旨、原则、 规范、追求等,而后者使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具有了直 观的形象
践。
◆广大教师通过与本书进行对话,以本书为基本平台掌握更多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并且把自己置身于鲜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与之进行交流互动,一定能够 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第2页/共46页
二、本书的特点
◆理论性比较强。本书概要性地阐述了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所关注的各种理论层面的问题。 其中,既有课程理论方面的问题,又有教学理论方面的问题,更加侧重于教学理论。
综合化二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的关系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五我国新课程中的综合课程设计阅读35第三节综合课程的教学一综合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一般研读二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重点36第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重点37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程序三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定位四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38第三节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三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活动四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精英化五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学科化六不能把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割裂开来七教师不能把越俎代庖一手包办八研究性学习不可千篇一律九研究性学习不能忽略双基训练39第一节校本课程的涵义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二校本课程的历史发展三校本课程的模式一般研读40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41三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组织者42一校本课程评价应借鉴的模式与方法二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二解决校课程开发中各种问题的对策43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二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与方法44一对教师学科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PPT课件 2
崇尚个性 课程范围
儿童
科学主义
强调科学本 身的价值和
力量
提倡推崇 科学
方法和形式 同样讲究科
学讲究效率
教师的科学人文素养
·教师的文化底蕴
广博 整合 时代感悟
·教师的爱
同情 宽容 赞赏
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 学会生存 • 学会关心
学会尊重、理解与宽容
• 学会共同生活 • 学会创造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将从小学3年级起开设,内容 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实践增强 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 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 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 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案例 : 让学生学会探究
这是安徽芜湖市27中方宁老师的一节物理课 “密度与浮力”。上课了,老师把一杯水放在 桌子上,然后一脸神秘地说:“你们听说过人 能躺在水中悠闲的阅读吗?你知道巨大的潜艇 能够上浮吗?你见过气球载人腾空而起吗?那 么,你能不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看谁的 橡皮泥里放的钢珠多?”
目标之二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 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 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 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课程观比较
人文主义
课程目的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充分地尊重
重视人, 提倡广泛的 儿童,热爱
案例:
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 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 (语文标准) 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 把握历史发展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 背繁杂的历史知识。(历史标准) 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 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 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数学标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 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
3
• 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 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
• 要认真思考,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 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 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 服务。
4
•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 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 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 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 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 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 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
5
• 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 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 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 树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都是培 养学生的主渠道的新观念。
15
2、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 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
• 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 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
• 21世纪,知识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 淘汰、人类社会现有的知识,只代表过去 的认识水平,可能陈旧,可能将由于新的 发现而更新。
•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 的大课程观
• 三、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 的平等
•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 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
• 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 • 六、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
• 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是编订素质教育课 程体系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 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 只有摒弃了学科本位主义才能树立科 学的课程观。
14
• 课程问题在任何国家教育体系中都是居于 中心地位,它集中具体地体现了一个国家 的教育要求。
• 因此,在知识经济这种新背景下,为了克 服学科课程的缺点,一方面要加强学科课 程内部有关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另一方 面应加强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 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 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教学 改革实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 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 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跳出学科 看教学",应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了 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 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能力、 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
• 因此要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首 先要实现课程观念的现代化。
7
• 如果说对课程本质由从知识发展到经 验的认识,这在课程体制和课程理论 的发展史上是完成一次重要的变革, 实现了一场革命,那么同样,把课程 看作是育人的媒体,进而构建一套符 合我国国情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素质 教育课程体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 重要的历史性的课程观念和课程体制 的大变革。
• 从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来看,我们这 个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由于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 有读书高”,读书为了科举应试、跳 龙门、谋高官的思想观念已根深蒂固, 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观尤为困难。
10
• 直至今日,作为适宜"应试教育"的 学科知识为本的课程,在教育界和 课程观念领域依然严重存在,课程 即教学科目的观念似乎成为一种没 有必要改革的公理。
• 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 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 活泼、主动地发展;
• 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 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 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6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 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 课程体制是由课程观决定的,有怎 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课程体制。
16
• 教育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更 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与创新活力。
• 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 学任务服务。
• 在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应该读什么、看什 么、做什么却没有读、没有看、没有做, 这是终生的缺失、终生的遗憾。
17
• 我们的教育代替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多,导 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感悟,也很难有震撼 心灵而刻骨铭心的东西。于是不得不花费 大量时间复习旧东西,而不是学习新知识。
• 因此,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 现代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新型课程体制,就必须进行"课程概 念再变革",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程体制。
11
这个课程体制共包括四大类课程:
• 学科课程 • 综合化课程 • 实践活动类课程 • 潜隐形课程
12
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 学科本位主义就是片面地强调自己所从事 研究或施教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 地位,贬低或忽视其他科目的作用,为自 己的本门学科争取过大课时比重的片面观 点和行为。
• 学科本位主义是课程变革活动中的"大敌", 从课程发展史来看,在中外历次重大课程 改革运动中都难以避免。
13
•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者既要熟悉本门学 科的知识,又要了解教育教学的全局。
8
• 从课程体制来看,具有普及功能的 素质教育课程体制和具有筛选功能 的"应试教育"课程体制是两种根本 不同的体制。
• 前者"以学习者特性、社会变化和 需要、学科内容为设计基础,课程 组织以综合为原则";
9
• 后看"以学科结构为课程组织的原则, 实行分科设计",强调学科体制。
• 从课程体制本身来看,我国课程改革 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 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
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 八、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应该有健康
的心理,敢于批判的精神
2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 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 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 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学校教育工作 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 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而 不能仅仅考虑着学生的分数、大学的入门 要求,甚至教师的名与利。
3
• 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 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
• 要认真思考,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 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 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 服务。
4
•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 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 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 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 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 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 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
5
• 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 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 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 树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都是培 养学生的主渠道的新观念。
15
2、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 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
• 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 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
• 21世纪,知识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 淘汰、人类社会现有的知识,只代表过去 的认识水平,可能陈旧,可能将由于新的 发现而更新。
•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 的大课程观
• 三、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 的平等
•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 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
• 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 • 六、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
• 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是编订素质教育课 程体系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 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 只有摒弃了学科本位主义才能树立科 学的课程观。
14
• 课程问题在任何国家教育体系中都是居于 中心地位,它集中具体地体现了一个国家 的教育要求。
• 因此,在知识经济这种新背景下,为了克 服学科课程的缺点,一方面要加强学科课 程内部有关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另一方 面应加强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 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 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教学 改革实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 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 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跳出学科 看教学",应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了 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 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能力、 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
• 因此要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首 先要实现课程观念的现代化。
7
• 如果说对课程本质由从知识发展到经 验的认识,这在课程体制和课程理论 的发展史上是完成一次重要的变革, 实现了一场革命,那么同样,把课程 看作是育人的媒体,进而构建一套符 合我国国情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素质 教育课程体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 重要的历史性的课程观念和课程体制 的大变革。
• 从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来看,我们这 个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由于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 有读书高”,读书为了科举应试、跳 龙门、谋高官的思想观念已根深蒂固, 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观尤为困难。
10
• 直至今日,作为适宜"应试教育"的 学科知识为本的课程,在教育界和 课程观念领域依然严重存在,课程 即教学科目的观念似乎成为一种没 有必要改革的公理。
• 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 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 活泼、主动地发展;
• 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 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 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6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 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 课程体制是由课程观决定的,有怎 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课程体制。
16
• 教育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更 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与创新活力。
• 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 学任务服务。
• 在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应该读什么、看什 么、做什么却没有读、没有看、没有做, 这是终生的缺失、终生的遗憾。
17
• 我们的教育代替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多,导 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感悟,也很难有震撼 心灵而刻骨铭心的东西。于是不得不花费 大量时间复习旧东西,而不是学习新知识。
• 因此,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 现代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新型课程体制,就必须进行"课程概 念再变革",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程体制。
11
这个课程体制共包括四大类课程:
• 学科课程 • 综合化课程 • 实践活动类课程 • 潜隐形课程
12
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 学科本位主义就是片面地强调自己所从事 研究或施教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 地位,贬低或忽视其他科目的作用,为自 己的本门学科争取过大课时比重的片面观 点和行为。
• 学科本位主义是课程变革活动中的"大敌", 从课程发展史来看,在中外历次重大课程 改革运动中都难以避免。
13
•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者既要熟悉本门学 科的知识,又要了解教育教学的全局。
8
• 从课程体制来看,具有普及功能的 素质教育课程体制和具有筛选功能 的"应试教育"课程体制是两种根本 不同的体制。
• 前者"以学习者特性、社会变化和 需要、学科内容为设计基础,课程 组织以综合为原则";
9
• 后看"以学科结构为课程组织的原则, 实行分科设计",强调学科体制。
• 从课程体制本身来看,我国课程改革 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 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
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 八、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应该有健康
的心理,敢于批判的精神
2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 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 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 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学校教育工作 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 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而 不能仅仅考虑着学生的分数、大学的入门 要求,甚至教师的名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