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动态血压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少于 2针 , 主要部位在耻骨上端 约 2 c m 3 c m处 。随即进行腹 外斜肌 牵拉 , 采用间断缝合 的方式进 行处理 , 然后进 行平片上 端缝合 , 针数为 2针 , 最终进行切 口缝合处理 。 试验组在疝囊上 侧约 5 c m处进行缝扎 以及离 断 ,然后 把填充物的上段处与疝 囊进行缝合 , 针数 根据术 中具体 情况 而定 , 由环 口将 对应填充 物塞人 。在此操作过程 中 , 需确保环 口边缘和底面处 于相互 平
公 司的 Ca r d i o T e n s 1 I 型 动 态心 电 / 血 压 监 测 仪 ,对 1 2 0例 原
p r e s s u r e m o n i t o r i n g , A B P M)能对受 检者进行 2 4 h持续 血压 测 量, 其 测量的数值包括 舒张压 、 收缩压 、 日间平 均血压 、 夜 间平 均血压 、 2 4 h平均动脉压 、 2 4 h内血压最高值和最低值 、 血压负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胞结合 , 快 速形 成一 层致 密保 护层 , 起到治疗 的作用 ; 而后者所
使 用的主要填充物质 为聚丙烯 , 具有 较强 的融合性 , 人体对该 种材料基本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4 1 。本次研究 中, 我 院对 3 O例患
者 分别采用பைடு நூலகம்两种方 式进行治疗 , 在综 合疗效 、 术后 并发症等 方 面均无 明显差异 ,表 明这两种手术方式具有 同等治疗效果。
行 的状态 , 最后进行 固定缝合 , 采用相 同方式进行切 口缝合 。 1 . 3 疗 效评 价口 显效 , 即各种 临床症状 均消失 , 经 检测
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联合应用
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联合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应用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分为心衰组55例和无心衰组57例,对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无心衰组患者的SBP水平为(159.45±14.33)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低于心衰组的(178.45±9.4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心衰组患者的R波振幅综合(∑R)、QTC和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水平分别为(124.35±18.34)mV、(0.412±0.011)s、(0.023±0.015)mm·s,均显著低于心衰组的(132.87±8.93)mV、(0.435±0.022)s、(0.055±0.016)m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用于判断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合并心衰情况进行鉴别,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诊治效果动态心电图能记录被检者24 h内运动、坐立、睡眠等昼夜各种状态下的连续的心电信息,及时捕捉各种异常心电现象,对相关心脏疾病优于常规心电图,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动态血压监测能对受检者进行24 h持续血压测量,其测量的数值包括舒张压、收缩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动脉压、24 h内血压最高值和最低值、血压负荷、每小时平均血压等。
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因此,临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和血压的监测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
鉴于此,本文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从而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
③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 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二、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
①识别白大衣高血压现象; ②识别隐匿性高血压; ③识别清晨高血压; ④评估血压的昼夜变异; ⑤评估疗效(评估24小时血压控制情况、识别顽固性高血压等); 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筛查和随访。
● 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和诊室血压测量一样,大部分成年人通常选择标准袖带,如 果肥胖,上臂臂围较大,应选择大袖带,相反,如果臂围较小,则应选择小袖带;
● 监测前应先测量诊室血压,测量双侧上臂血压,如果两侧上臂血压相差>10mmHg,应 选择血压高的一侧上臂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 在装好血压计后,应手动测量血压2次,以测试血压计是否正常工作。监测结束后,在 卸下血压计之前,最好再手动测量血压2次,确认血压计正常工作。
清晨高血压
●平均清晨血压≥135/85mmHg; ●分为两型:“晨峰型”和“反杓型”或“非杓型” ●晨峰型的特征是凌晨血压突然升高; ●反杓型或非杓型在夜间和凌晨血压都持续升高。 ●两型清晨高血压都是心血管危险因素。
血压的昼夜变异
当夜间平均血压低于白天平均血压≥10%时,患 者被分为“杓型”;源自评估 疗效诊断疾病
●ABPM诊断高血压--100%特异性和敏感性; ●ABPM有效反应真实血压波动,有助于多种临床高血压诊断; ●有助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 ●ABPM有助于诊断夜间高血压。
预测风险
●ABPM中的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相关; ●夜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更高; ●夜间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卒中发生率显著更高; ●夜间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很大的价值。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原理1. 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通过将心电图仪器固定在患者身上,记录一定时间内(通常为24小时)的心电图变化,以便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律失常或缺血情况。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通过记录平时难以发现的短暂心电图异常,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病情信息。
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长时间连续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通常也是在24小时内进行。
相比于单次测量的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情况,尤其是在白天和夜晚的血压变化方面,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者是血压波动较大。
1. 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发现患者平时很难察觉的心律失常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有助于诊断高血压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2. 临床应用3. 临床价值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和血压异常,从而及时给予治疗。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动态监测,医生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轨迹,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日常生活和药物治疗。
三、未来发展方向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仪器的性能将会不断改善。
传感器的灵敏度、数据采集的稳定性以及对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程度都将会逐步提高,使得动态监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
14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 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 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 收缩时,血压升高。
➢ 血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参数,是诊断疾病、观 察治疗效果、进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但是,血压 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精神因素、环境条 件、生理韵律等,所以,单次测量血压存在较大差别, 同时当心律不齐时,采用断续的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比 较困难,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测可在每个心动周期测量 血压,在临床及医学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患者血压的 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17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130/80mmHg 白天≦135/85mmHg 夜间≦ 120/70mmHg
18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2、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10-20%:杓型 <10%:非杓型 >20%:超杓型 为负数:反杓型 超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过低,见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它可导
15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常用指标: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白天(清醒活动,早6点~晚10点) 夜间(睡眠,晚10~早6点)
2、阈值(血压负荷) >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的次数百分率
3、24h血压趋势图 4、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5、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血压晨峰)
(126+110)/2=118 (168+144+158+141+141+141)/6=149
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的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的应用谢晋湘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临床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非侵入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简称ABPM)的方法来评估高血压的病情。
人们认为了解病人24小时的血压变化比在诊室一次性测定的血压更具有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的参考价值。
一、监测方法:最常见的ABPM仪器有两类:肱动脉传声器检测柯氏第五音(Korotkoff Sounds)应用袖带示波法测定压力波动一般测量频率白昼为每20—30分钟一次,夜间30—60分钟一次。
可以按病人要求开始或停止记录,或显示测量结果,监测期间鼓励病人记日记,这样有利于分析血压突然改变的原因。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应注意以下情况:佩带袖带一般置于左上臂,左上臂应尽量保持静止状态,以免袖带松动或脱落影响测量结果。
袖带充气时应取坐位或上臂垂直不动,避免上肢肌肉收缩。
睡眠时上臂位置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正确性。
可采取以下舍弃标准:SBP>260或<70mmHg,DBP>150或<40mmHg,脉压差>150或<20mmHg;有效的血压读数次数应该达到监测次数的80%以上。
二、动态系统的准确性:目前国际上大约有30个工厂生产40余种动态监测系统供临床选用。
检测自动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并保证临床使用满意。
英国高血压学会(BHS)公布了综合评价动态测试系统的方案,要求仪器至少达到B/B级。
美国医疗器械联合会(AAMI)的标准为:在同一上臂ABPM与汞柱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平均差应<5,SD<8mmHg。
每次使用ABPM时应与汞柱血压计进行校对。
当病人的心律为房颤或发生频发期前收缩时,大多数的监测器测量则不可靠,测量血压的错误可达5—20%;准确性的下降可能容易发生在老人及血压非常高时。
当病人安装起搏器后,监测仪则利用QRS波来识别柯氏音,改善血压监测的准确性。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和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和应用血压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血管阻塞等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1. 动态血压监测的概念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在正常生活状态下,通过在24小时内实时监测血压的方法,以获取更加真实和准确的血压指标。
与传统的静态测量方式相比,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血压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2.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2.1 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传统的静态测量只能获取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情况,而动态血压监测则可以监测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以准确地了解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进行血压值的评估和判断,不至于只在测量时的短暂状态下测量,得出不全面、不够准确的结果。
2.2 降低误差率传统的静态血压测量存在很大的误差率,这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血压值变化,如心理、体育、环境等因素。
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消除这些干扰因素,真实反映24小时内的血压值情况,有效降低误差率。
2.3 方便观察和记录动态血压监测不仅可以实时获取血压值,而且易于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趋势。
而且与传统的血压测量相比,动态血压监测不必时时牵手示意,可以自由活动,不会受态度等人的测量影响。
3. 应用范围3.1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了解血压变化趋势,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相关措施来控制血压值。
3.2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压值的变化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异常,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发生不必要的高血压危机,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3.3 有心脏病的人心脏病发作时,很可能引发心脏骤停等危险事件。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地捕捉心脏病发作前的血压变化趋势,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动态血压的临床应用
---------------精品文档---------------动态血压的临床应用1、动态血压监测的几个概念和意义1.1 什么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评定患者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得方法叫做动态血压监测。
它包括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血压最高值和血压最低值、每小时平均血压、血压负荷、24小时昼夜节律及变异性等数据。
1.2 血压昼夜节律通常人类在一天内不同时段血压呈规律性变化,呈明显的昼夜(或醒/睡周期)模式。
动态血压得昼夜节律即血压的昼夜变异。
正常人血压在0:00-3:00处于低谷,以后呈上升倾向,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在上午8:00-10:00时达到高峰(第1峰);白天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下午16:00-18:00时可再次轻度升高(第2峰);从18:00起开始缓慢下降。
故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单谷”。
但有部分表现为“双峰双谷”(12:00-14:00时呈现午间谷)者,估计与睡眠习惯有关。
这种昼夜变异对适应机体的活动、保护心脑血管起着重要作用。
白天血压高于夜晚,夜间血压下降值大于白天血压的10%,呈勺型曲线。
多数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规律和正常人相似,但血压水平高于正常人。
此人节律性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血管紧张素2、肾素、醛固酮水平等神经体液调控有关,如夜间血压下降值小于日间血压得10%,称非勺型曲线,具有这种曲线的高血压病人预示心脑肾重要脏器损害及预后不良表现。
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意义在于它和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坏有着密切关系。
据研究:①在同一血压水平中,夜间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不降者,靶器官损害的进展加速,故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高发率;②节律消失者左室肥厚的检出率较高,左室重量指数与夜间收缩压呈明显相关;③夜间血压不降与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关系;④经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血压一样有明显和相似的昼夜节律关系,高发于上午6-10点。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本院规定的动态血压/心电监测仪对全部患者进行全天同步监测,对其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探究。
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有4例传导阻滞患者,15例心律失常患者,16例ST段压低患者,15例段压高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提示,有54例血压升高患者,6例血压降低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波动有着密切联系。
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动态血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可有效对其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探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可对人体整天的睡眠、坐立和运动等各种状态下的心电信息进行记录,将各种不良心电现象及时捕捉下来,在监测有关心脏病症上明显优于一般心电图,具有较高的的诊断成效。
而动态血压监测可随时监测血压水平,主要含收缩压、舒张压、昼夜平均血压、24h平均血压等。
近几年来,临床上两种方式被广泛应用[1]。
为此,本文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采取动态血压/心电监测仪进行监测,探究其成效。
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最小年龄为62岁,最大年龄为83岁,年龄均值为(75.32±3.62)岁。
全部参与本次研究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研究协议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功能不全和心理、精神疾病等患者。
全部研究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以及分析心脏状况的方法。
它通过在患者胸部、背部或手臂等位置贴上导电电极,并利用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记录仪上进行记录。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测量患者血压变化的方法,通常通过戴上血压计记录仪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测量。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监测患者的心脏和血压状况,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1. 心律失常的监测和诊断: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可以了解心律失常对血压的影响,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状况。
2. 血压波动的评估: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白天、夜间和活动状态等。
结合动态心电图,可以进一步了解血压波动与心脏电活动的关系,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3. 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不同药物治疗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
通过定期记录和分析数据,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4. 晕厥症状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晕厥发作时的心脏和血压情况。
结合其他检查,如头部录像脑电图(EEG)等,可以综合分析晕厥症状的原因和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脏和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脏和血压变化。
这对于评估患者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对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某些高强度运动或心脏手术。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心脏和血压监测数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这种联合监测方法能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指导药物治疗和手术决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准确、便捷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测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患者健康数据,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完善的健康监护。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理、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来探讨这两项技术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理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通过患者携带便携式心电图监测仪器,进行24小时的心电图监测。
该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心电情况,包括休息、运动、睡眠等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心律失常等病症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数据。
1. 心脏病患者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详细的心电数据,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绞痛等问题。
而动态血压监测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 高血压患者3. 儿童和老年人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传统的静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难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监测需求。
而动态监测技术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对于这两个群体来说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出现,为医学领域提供了更多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两项技术将更加便捷、精准和全面,能够对更多疾病进行监测和诊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要不断增加,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也将更加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未来还有望在患者远程健康监测、预防性健康检查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还将跟其他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紧密结合,构建更为完善和智能化的医疗诊断和监测体系。
未来,这两项技术有望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更多的福祉。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适应症:
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神 经功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脏移 植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 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者。
6.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传导阻滞:
主要是AVB,2-8%,多为I度、II度一 型;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 运动员更多,可有房室分离,逸搏等。
3、ST-T变化:
活动后常发生上斜型压低,发生率可高 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
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适应症:
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需安装心
脏起搏器治疗者;
已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访起
搏器功能和疗效者;
安装起搏器,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者。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 神经功能状态。
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 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
录 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
-→ST段分析-→HRV、起搏通道、 Q-T、晚电位分析等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临床应用: ------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
和定量分析
四大功能: 心律失常分析 心肌缺血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 起搏信号分析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1.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试验。
适应症:
怀疑或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Leabharlann 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
已确诊的冠心病人诊治前后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什么是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也称为Holter心电图,是一种连续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的方法。
它与传统的静态心电图不同,静态心电图只是记录患者体内电活动的一小段时间,而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电活动,能够捕捉到突发性心脏事件和心脏电活动周期性变化。
动态心电图主要由记录仪、电极、电缆和分析软件等组成。
记录仪通常是一种小型的移动装置,可以将其佩戴在腰部或胸部,通过将电极固定在身体表面,记录仪可以持续地记录心脏电信号,并将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
分析软件可以将存储的数据转换成心电图形,并为医生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
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动态心电图的典型应用场景:检测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
对于那些有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持续的记录和监控,有助于医生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治疗措施。
评估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冠心病。
由于冠心病患者处于心脏事件的高风险中,因此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评估结果,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调整心脏起搏器动态心电图可以用于调整心脏起搏器。
由于心脏起搏器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脏电信号进行调节,因此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更准确地确定如何调整心脏起搏器。
什么是动态血压?动态血压是指在24小时内连续测量多次的血压值。
它与传统的血压测量不同,传统的血压测量只是在特定时段内测量一次血压值,而动态血压可以在24小时内测量多次血压值,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血压状况。
动态血压通常使用自动血压计进行测量,自动血压计可以在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连续测量血压值,并将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
根据测量的血压值可以得出患者的平均动态血压值,同时还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压日内节律和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血压的变化趋势。
动态血压的应用动态血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动态血压的典型应用场景:诊断高血压动态血压可以用于诊断高血压,特别是早期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1. 引言1.1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的作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心血管健康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24小时内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包括心率、心律、心室率、心室起搏、传导阻滞等情况,对于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而动态血压监测则可以监测患者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包括白天和夜晚的血压波动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高血压、低血压等问题。
通过结合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医生可以得到更全面、准确的患者心血管健康状况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联合同步监测还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更早地发现疾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2 相关技术的发展背景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领域的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技术就是其中的翘楚。
早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监测主要是通过静态的方式来获取数据,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技术应运而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技术的发展背景是医疗领域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的结果,它为心血管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对临床医疗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和优势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能够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的监测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长时间监测:动态心电图能够监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心电活动,包括日间、夜间以及运动或休息状态下的心电变化。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的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临床高血压诊断、指导和评价降压治疗效果的重要
手段。
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情况,动态血压监测所提供24小时内数十次血压监测数据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
动态血压监测主要有以下作用:
了解全天血压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通过监测可以准确知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根据其提供的血压高峰低谷等情况,选择适合患者血压特点的降血压药物。
由于血压节律的改变是老年人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建议睡前一次给药可有助于恢复血压节律,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在低血压的时间段服用降压药而导致晕倒等症状发生。
识别白大衣高血压由于不少老年患者在医生检查时血压高,平时血压低,这就是“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
评价治疗的效果较多老年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经呼吸机治疗后,能有效改善其低氧血压而降低血压,而动态血压监测可及时了解血压情况以评价治疗的效果。
鉴别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老年人多为原发性高血压,而原发性高血压有其自己的昼夜节律,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病高血压等,其昼夜节律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利用动态血压监测可以鉴别相关疾病。
虽然动态血压监测还有些缺陷,如剧烈活动或运动会导致较大的血压误差,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夜间睡眠仍有影响、不适用于房颤病人的血压监测等,但其无创、简便、依从性好等优点,还是得到了许多老年人的认可,在控制血压、预防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的作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4月第14卷第12期China Prac Med,Apr2019,Vol.14.No.12・31・B型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0):1684-1686.[7]边召允•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T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心力衰竭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5):69-70,72.[8]周丽民,毛晓群•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与B型钠尿肽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中国乡村医药,2015(6):65-66.[9]孙晓燕,焦建丽,魏霞•B型脑钠肽与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9):80,82.[10]罗莫孺.N端脑钠肽前体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评价.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1):61-63.[收稿日期:2018-11-05]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卢华安王韵喃文翠【摘要】目的评估并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方法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
方法150例高血压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加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方法,观察所有患者的监测结果。
结果56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与血压改变存在关系,占37.33%,心电图明显变化时出现显著的血压波动占53.57%,出现心律失常现象占30.36%,出现传导阻滞现象占7.14%,同时发生心律失常以及ST段压低现象占&93%。
46例患者心电图变化时发生血压上升现象占82.14%,心电图变化时发生血压下降现象占&93%,表现临床相关症状时血压下降现象占&93%0结论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可呈现良好临床效果,可以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血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临床疾病诊治,呈现一定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步监测D0I:10.14163/ki.11-5547/r.2019.12.015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和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均存在无创性,相关操作比较便捷,花费比较少,相对经济,患者也易于接受,对临床疾病的诊治存在重要价值[1)。
动态血压监测与临床应用
正常组
罗素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8
正常组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一、诊断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
识别白大衣效应和检出白大衣高血压:轻型高血压假阳性率20%
诊断特殊类型高血压:如ISH、IDH、OSA、直立性高血压、夜 间低/高血压等
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98%EH昼夜节律存在,69%继发 性高血压无明显节律,以嗜铬细胞瘤较明显,可作为参考指标。
一种推荐的方案如下:白昼测量时间间隔为15或20min ,夜间测量时间间隔为30或60min。
白昼时间的界定
一般6:00~22:00为白昼,22:00~ 6:00为夜间; 或8:00~20:00为白昼。6:00 ~ 8:00和20:00~ 22:00为昼夜交替过渡时间。
动态血压监测方法
袖带置于左上臂 充气时取坐位或上臂垂直不动 睡眠时上臂勿受躯干压迫
动态血压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1
血压测量
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 诊所偶测血压 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
2. 自我测量血压(自测血压)诊所血压的重要补充
3. 动态血压监测(ABPM) 敏感、客观反映实际血压水平 血压变异 血压昼夜节律 与靶器官损害、预后关系密切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 南
ABPM正常值
血压负荷: 正常<10% 白昼阈值定为 140/90mmHg 夜间阈值定为 120/80mmHg
血压昼夜节律 正常血压在夜间2:00-3:00时处于最低谷,凌晨血压急骤上升,自 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多数人有双峰 (8:00一9:00和16: 00一18:00),18:00时以后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
缺点为: 依赖人的听觉、视觉以及协调程度,有一定主观性并难以标 准化; 电子仪器完全模拟人的行为比较困难,血压测量值易受环境 噪声干扰; 无法直接测量出动脉平均压, 只能用近似公式PM:(PS+ 2PD)/3进行估算。
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的研究应用谭学瑞
指标体系
• 血压呈昼夜节律性:一般昼高夜低,凌晨血压急骤上升,白昼 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多数人有双峰(5a.m.~9a.m.和 5p.m.~9p.m.)。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曲线也相类似。 昼夜指数(DI):即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值来表达动态血压的 昼夜节律状况。多将DI<10%定义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并以此 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和超杓型等血压节律类型。 清晨血压骤升速率:即晨起前后血压上升幅度/时间,反映清晨 血压的波动程度。
功率谱密度PSD
每20min计算1次频谱,24h 共72条PSD频谱图
非线性指标
• 定性指标:根据散点图形状来判断 HRV正常与否, 正常人 Lorenz 散点图呈慧星状,而自主神经受 损的病人散点图可呈鱼雷状、斑块状。 • 定量指标:包括散点图长度(Scp L)、宽度 (Scp W)和面积(Scp A),A=LW/4。
指标体系
•全览或缩微图、心脏搏动总次数、平均和最高、最低心率及 发生时间状态、视听叠加心电图、RR间期栅状图、心率及ST 段趋势图、异常心律的直方图或频率分布图、QRS形态分类图、 Q-T变化的定量分析及Q-Td、有选择的实时心电图、心律失常 总结表、心脏起搏器评价的相关指标和HRV指标等。 •HRV指标 时域指标:是对采集到的R-R(NN)间期按时间顺序排列, 直接进行统计学或几何学的描述。一般用于表达较长时间段 (如24小时)HRV,对ANS的概括性评估。 频域指标:将R-R间期的时间序列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转换 或自回归法,描述成频谱曲线,并对频谱曲线的形状进行分析。 利于形象地分析心血管自主神经张力变化及其平衡状态。 非线性指标:数学模型方法对HRV进行分析和描述的指标。
短程频谱分析频段的划分 定义 率 ≤0.04Hz 低频段的功率 0.04~0.15Hz 规一化的低频功率 高频段的功率 0.15~0.4Hz 规一化的高频功率 LF与HF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与动态血压的应用一、动态心电图的回顾与发展1、心电图先驱 A. WallerWaller是英国杰出的生理学家,1856年6月12日, 出生于法国巴黎,先后在法国、德国、英国就学,主攻生理学,在圣马丽医院教授生理学16年。
1902年任伦敦大学生理实验室主任。
1922年3月11日逝世于伦敦。
1887年, Waller应用毛细管电流计,在体表记录出首例心电图。
2、心电图之父 Willem Einthoven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10年后返回荷兰。
1885年任Leiden大学生理学教授,直到1927年9月28日逝世。
1913年,提出著名的“Einthoven三角”理论。
同年创造并确定心电图标准双极肢体导联记录系统。
1924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鉴于他对心电图理论和记录技术的开创性功绩,Einthoven 被誉为心电图之父。
3、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Holter技术问世三步曲(1933-1961年):动态远距离刺激及生物磁学;无线电心电图(远距离接收);动态心电图。
1933-1961年,历时28年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技术最终问世,Holter 给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Norman Jefferis Holter(1914-02-01—1983-07-21)。
1914年,N.J.Holter出生于美国西部Montana(蒙大拿州)的一个叫做Helena(海伦纳)的小镇,在当地从小学读到高中,1931年,Holter进入洛杉矶初级大学(Los Angeles Junior College)化学系学习,1934年毕业,获得化学AA学位,而后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卡罗尔学院(Carroll Colleg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193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问(Bachelor of Arts)。
同年还曾经短期到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Germany)学习,之后入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学习,1938年获得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1939年进入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生学习,1940年他又获得加州大学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断学业应征入伍,参加美国海军。
Holter没有进过医学院,但对生物医学却有着卓越贡献:早在1936年,Holter 在加州大学卡罗尔学院攻读文学学士期间,就协助Lawrence Detrick博士进行青蛙肌疲劳试验,1939年他又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Josep A.Gengerelli博士共同开展“间接不接触性机械活电刺激青蛙肌神经”研究,这样开创了生物磁学(Biomagnetics)开创了生物遥感和遥测技术(Biotelemetry),1954年发明了无线电心电图,1961年发明了动态心电图。
Holter在物理学很多方面也颇有建树,二战期间,为了对付德国和日本潜艇,他在美国海军曾经主持对潜水艇航迹追踪研究,颇有建树。
二战以后,他参加过美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多次试验,1951年,Holter的民间研究所根据追踪到的大气资料分析,居然发现了前苏联正在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秘密,令当时世界为之震惊。
他也是声学物理学家,研究成果在美国声学杂志发表,并写入高级物理教科书。
终其一生,他没有进过医学院,但是他对医学贡献良多;他没有获得博士头衔,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世界公认的伟大的科学家。
4、心电技术的里程碑—植入式Holter5、Holter与起搏器现代起搏器已具有植入性Holter功能,其能将随访期的各种心律资料汇总、分析、列表、制图,提供给医生,医生据此可对病人心律失常评估及相应处理,对心律(率)及传导系统功能的观察与评价。
6、动态心电图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197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的Holter应用,李天德教授撰写了第一部有关Holter的专著,对中国动态心电图的起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产高质量的动态心电图仪相继问世,并向世界多个国家出口。
7、动态血压的发展简介1961 年美国Skolow 首先提出动态血压监测的设想,认为多次测量比偶测的血压更有意义。
1969 年英国牛津大学的Stot 和Bevan 等设计了动脉内直接测压的方法.虽然1962年Hinman等最早应用的半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由袖带、充气球、传感器和记录仪组成仪器,但患者需定期充气测压,不能连续测量夜间血压,限于当时对血压认识和仪器的不完善等因素,此项技术未得到推广应用。
从1968 年至1975 年,Scheider 等增加有程序的电子定时器和电脑装置,使半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发展成为自动无创性血压测定仪。
1987 年动态血压监测仪产品进入市场,如1989 年美国Suntech 公司制造AccutrackerII型动态血压仪,利用心电图导联同步原理,充分利用R 波的域值及复杂的后信号处理以消除环境噪声影响,较精确地测定出患者正常活动时的血压。
尔后,各厂家生产出不同型号的仪器达5 0种以上,如美国伟伦公司制造成柯氏音法与示波法相结合的新一代24 小时动态血压仪,测量方法:听诊法/示波法,准确性符合美国先进医疗设备协会(AAMI )标准。
无锡中健科仪有限公司首创的C13 2300 全同步心电血压二合一仪,将24 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加心率变异性与24 小时全信息动态血压加血压变异性合二为一,进行同步观测。
二、动态心电图1、简介动态心电图(DCG)也称HOLTER心电图,是一种可以在活动的情况下,长时间连续记录的心电活动的方法。
它能1次记录24小时心电信息,为临床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的最大特点是非卧床连续记录,各时段的有关情况几乎无一遗漏记录下来,而普通心电图只记录了检查瞬时的情况。
2、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1)检查有或无心律失常:(1)无症状患者:短暂的心脏停搏,可以不引起明显症状;风心病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性早搏,房颤合并心长间歇,因长间歇多发生于夜间睡眠时,故可无症状。
(2)大多数心律失常为一过性,有的只在夜间出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
DCG对心律失常可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止时间与日常生活及自觉症状之间的关系。
2)评价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性(1)冠心病但无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的患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不论是否伴有症状,都具有较高的猝死危险性。
(2)预测阿斯综合症征及猝死。
(3)病窦综合征。
(4)预激综合征:尤其伴室性心动过速。
(5)Q-T间期延长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大约70%死于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中晕厥、猝死的重要原因,晕厥发作时DCG多显示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通过DCG检测,可以大大提高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频度、严重性。
3)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
主要以患者用药前后心律失常变化为依据。
3、心肌缺血的确定心肌缺血的诊断一直是心态心电图监测技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12导联Holter系统提供符合人性化设计的ST段趋势图对比扫描技术,可动态地根据ST段幅度趋势图、ST段斜率趋势图变化情况及ST段变化列表与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观察,能全面掌握12导联ST段变化,已较好解决了心脏前壁、侧壁、下壁及间壁等部位的观察盲区,也可观察到心肌缺血发生时各联之间ST段抬高或下降形态及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心肌缺血发生的部位和程度。
4、评定起搏器的功能随着永久起搏器安装人数增多,DCG已作为起搏器随访的一项检查。
它能判定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和起搏功能是否正常,可以连续记录心电图,能发现常规心电图未能发现的间歇性起搏器是否功能不良或感知过度。
对于无或有症状的间歇性起搏或感知障碍都能确切反应,同时能判断故障与症状的关系。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在心脏内植入具有自动控制室速和自动除颤功能的ICD(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治疗,明显降低了心脏猝死高危患者的病死率,ICD的检测也离不开DCG。
目前最新的全新系同步“12+1”起搏记录盒,硬件识别起搏信号,再结合优秀分析软件,真正解决了由于干扰波、融合波等无法用软件正确进行起搏分析的关键弊端,并能对单腔、双腔等不同种类起搏器进行分析。
5、HRV(心率变异)分析:1)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指心率节奏快慢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
HRV 是分析逐个心动周期的细微的时间变化及其规律。
这种变化在体表记录的常规心电图上常难以测出或因微小而略而不计,常规心电图上习惯描述的规则的窦性心律绝不等于心率没有变异。
心率的波动并非偶然而是受体内神经体液的调控,为适应不同的生理状况或某些病理状态而作出的反应。
HRV 是指心率或心动周期变化的程度,实质上它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张力变化而并不直接反映心脏的机能状态。
因此HRV 早己用在其他领域,例如产房内的围产期监护仪,当胎儿发生缺氧时HRV 就会下降;又例如糖尿病患者当病变累及神经系统时,HRV 下降的程度和病变程度的相关有显著性。
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当交感神经兴奋时,HRV 下降,心率加快,心肌的收缩力加强,耗氧量增加,此时心脏有病变的动物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甚至于死亡;反之当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时作用恰相反,它使HRV 增大,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副交感神经张力过低时,HRV 下降,也容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2)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等较好的反映了心脏迷走神经的功能状态。
其值降低,HRV缩小,反映迷走神经的功能减退,;其值增加,HRV,反映迷走神经的功能良好。
3)谱分析发现,心率变异性大体包括高频(HF)成分和低频(LF)成分,有些学者将LF进一步分为超低频和低频两种。
其中,高频成分和呼吸运动同步,HRV的HF成分反映呼吸活动最后通过心迷走神经纤维传导的调制作用而引起的心率波动变化,呼吸活动通过中枢机制与机械性影响两个途径对心率发生调制作用。
学者们认为其中的高频成分反映了副交感功能,而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的比值(LF/HF)反应了交感活动。
4)长时程时域分析正常参考值由于尚未进行大样本正常人群的HRV分析,同时由于全国各地区医院采用的仪器性能和分析软件均无统一标准,无法进行多中心协作研究。
为此,目前不可能提供有权威性的正常值。
以下为欧美HRV 专家委员会于1996年所提供的一组正常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