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七年级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精选10篇)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精选10篇)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的: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了解两个问题:(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

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

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七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篇2根据我班学生和实际情况,制订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计划。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七年级资料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七年级资料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阅读名著是汲取文化精粹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有序、高效,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特定本学期阅读计划如下:一、阅读内容:三月:《骆驼祥子》四月:《海底两万里》五月:《童年》暑假:《三国演义》《名人传》二、阅读时间:1、每周从作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学生阅读课,教师引导阅读,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实施方法1、分解整本书,划定每日或每周阅读范围。

2、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四、阅读要求1、识记名著中出现的生字词。

2、把握名著内容,识记作者。

3、了解故事情节,对主要人物形象能作以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4、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记诵经典片段。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名著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精神情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七年级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简答题一、简答题《你我同行》1、明明想参加一个游戏,但伙伴儿不让他参加。

答:只要这个游戏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我们自己又感兴趣,就可以说服小伙伴去参加,切不能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正确的决定。

2、小刚打坏了教室的玻璃,没向老师说,小洁告诉了老师。

答:小刚应该向老师勇敢地承认错误。

同时,小刚不应该怨恨小洁,因为小洁的做法是正确的。

3、春游时,强强不愿和倩倩分在一组活动,嫌她太娇气。

答:强强的做法不对,因为男生、女生之间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4、小强和小国在一块儿足球,小强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小国帮助小强包庇错误,还对小强说:“请放心,我什么也没看见。

”答:小国的做法不对,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真诚对待的基础之上,应勇于指出朋友的错误。

小强也应该积极向老师承认错误。

5、小兵经常欺侮小同学,他的好友小明多次劝阻他,可他就是不听,所以小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 1.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运用精读和跳读等方法来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快速阅读,通过运用精读和跳读等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速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背景音乐: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进入课题.西游记知识大比拼,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新知讲解1.作者简介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

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几十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2、名著简介:(出示PPT学生自主观看)看完后(请生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并了解文学地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4.《西游记》故事梗概(-)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空的故事(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 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合作探究西游记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你都知道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他们的性格特点与相关故事。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质。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3. 阅读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分享、讨论、写作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名著选择与推荐(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名著,并解释选择这些名著的原因。

三、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如速读、精读、批注等方法,并示范一些阅读技巧。

四、阅读活动设计(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如名著分享、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名著。

第二课时:一、名著阅读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名著阅读分享,介绍自己阅读的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二、讨论与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名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进行评价。

四、创新与实践(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将名著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个人品质。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或课堂讨论来评估。

2.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提问或写作来评估。

3. 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生的阅读记录和分享来评估。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名著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者斯诺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把握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

2.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指导资料,包括作者斯诺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 学生准备《红星照耀中国》原著,做好阅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斯诺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悟和收获。

二、自主阅读指导(15分钟)1.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中的感悟和收获。

三、欣赏文学作品(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精彩片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片段,谈谈阅读感受。

四、理解红色精神(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如坚定信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色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以上教案旨在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还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名著阅读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名著阅读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名著阅读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练优名著阅读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1.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融和与统一,同步渗透与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性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为初中三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引用中,提高学生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正确朗读,熟记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基本篇目,理解思想内容,能从课内向课外迁移。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有真情实感。

学写记人叙事的文章、掌握一些常见的应用文格式。

初步接触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5.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

了解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6.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把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的人文知识:如待人接物的良好仪态,为人处事的正确心理,关注自然,关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七年级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目标: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但学生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就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以上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写法。

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情分析: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但学生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就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以上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作者介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电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精神的觉醒。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增强阅读的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一个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那么,虽死犹生的“他”究竟是谁呢?(鲁迅)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生死存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严酷的环境下,鲁迅为了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写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像投枪,像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让当时的政府官员和许多反动文人看了闻风丧胆。

林语堂先生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 鲁迅先生自己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要认识鲁迅其人,我们需要研读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人生经历。

前段时间,大家已经粗略的读过这本书,今天,我们一起来透过《朝花夕拾》,认识鲁迅笔下的人物。

二、走近人物,理解形象:(一)考考你1、《朝花夕拾》的体裁是什么?原名叫什么?“朝花夕拾”的含义是什么?2、你知道《朝花夕拾》包含哪些文章吗?3、这10篇散文是一次写成的吗?你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吗?(二)讨论: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总结)长妈妈--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又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一.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作过的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钟头,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0字。

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

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

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为了不让这一点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们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

“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

如果合理利用时间,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的带动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

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

怎样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呢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

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初中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特点。

2. 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体会作品所表达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批判。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名著概况:介绍作者老舍、《骆驼祥子》的出版背景及作品特点。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的主人公祥子及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情节梳理:通过讨论和思考,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矛盾冲突。

4. 主题探讨:探讨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不公。

5. 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三、教学过程1. 名著概况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情节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讨论和思考,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和发展脉络。

4.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出发,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主题思想。

5. 阅读感悟: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任务,如阅读其他老舍的作品、查找相关资料等,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基本情况了解程度,包括作者、作品背景等。

2.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骆驼祥子》这部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初中读名著课教案

初中读名著课教案

初中读名著课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骆驼祥子》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内容:1. 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

2.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介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时间背景和地域特色。

二、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介绍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性格、命运和生活状况。

2. 分析祥子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引导学生探讨祥子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三、故事情节梳理(15分钟)1.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祥子的买车、失车、再买车等。

2. 分析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变化。

3. 引导学生理解情节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关系。

四、主题思想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如贫困、压迫、道德沦丧等。

2. 分析小说对人性的探讨,如祥子的善良、坚定、绝望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五、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语言风格,如北京话、俚语、成语等。

2. 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如倒叙、插叙、描写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审美价值,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情况。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红色经典文学的认识。

2. 通过阅读,了解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知。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深入剖析主人公形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红星照耀中国》原著。

2. 相关历史资料。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即中国革命历史。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色经典文学。

2. 学生自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三、交流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主人公形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书中的其他人物和情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学习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学生了解红色经典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通过课堂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科幻小说的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名著概况: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

3.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引人入胜的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名著概况: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了解。

3.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4.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思考。

6.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及阅读感受。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4.结合学生的阅读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四大名著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四大名著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四大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情节及相关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古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况,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如原著、解读书籍等。

学生预习《西游记》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成书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和阅读体会。

二、自主阅读(10分钟)1. 学生选择《西游记》中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自主阅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问。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及其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游记》的基本情况及作品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撰写《西游记》读后感,字数不限。

2.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使学生对《西游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在合作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此外,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对作品寓意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记》。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计划范文

七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计划范文

七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计划范文
一、教学目的
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并借出各种适于七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图书。

2. 组织学生每个月周末到图书馆进行阅读活动,指导他们阅读方法和内容选择。

3. 组织阅读后讨论,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4. 安排每月一期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图书阅读报告。

三、教学方法
1. 阅读导读法。

教师通过阅读导读介绍推荐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报告法。

学生阅读完成后撰写阅读报告,记述阅读体会。

3. 阅读讨论法。

组织阅读小组讨论,进行论题引导,解决阅读难点。

4. 阅读竞赛法。

组织阅读竞赛,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四、教学环节
1. 预习阶段:教师推荐书单,引导学生选择自主阅读内容。

2. 阅读运动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指导解答读后难点。

3. 读后应用阶段:学习方法性读后总结,完成阅读报告任务。

4. 总结检测阶段:组织学习节奏检测,满意效果检测。

五、教学效果检查与评价
1. 检查阅读报告质量实施周测检测阅读理解能力。

2. 随堂检查和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的学生。

3. 统计阅读作业完成率考察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4. 兼顾过程评价和终极评价,给予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名著书目初中阅读教案

名著书目初中阅读教案

名著书目初中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理解小说主题。

2. 学生能够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4.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知识介绍。

2. 人物分析:祥子、虎妞、刘四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刻画及其相互关系。

3. 情节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4. 语言特色: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如北京话、口语、幽默等。

5. 主题探讨:对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长篇小说,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情节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情节、语言特色等,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写作练习:以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为对象,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社会现象。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讨论、写作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或问答题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通过主题讨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 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评价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的变化。

五、教学资源1. 《骆驼祥子》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老舍作品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老舍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3. 相关论文、评论: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资料。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情节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参考文本)

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参考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参考文本)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3、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整体感知: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附录:阅读世界名著提高文学素养》教案

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附录:阅读世界名著提高文学素养》教案

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附录:阅读世界名著提高文学素养》教案导读:(一)教学目的1、明确阅读一定数量名著的重要性。

2、举十部世界名著作为阅读的切入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十部名著的全方位介绍,尤其是版本问题。

2、难点:阅读外国名著时的一些方法技巧。

(三)课时安排6课时(四)教学内容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教育部曾规定中学生课外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世界名著,谁能说出几个?(生答)不错,诸如《悲惨世界》等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著,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要有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知识储备,而今天开始,我们要提及的名著,先只界定为外国文学名著。

2、分析:怎么读?首先,耐心是前提。

阅读作品,尤其是外国文学作品,由于年代,环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阅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

如《红与黑》,一个环境是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前夕,写于1829年,而成书时间是1831年,如果不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像1814年法国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的社会矛盾冲突的话,很多内容你便无从理解。

所以在阅读名著前首先还是要对名著所提及的背景进行必要了解;其次是人名的问题,老外的名字又长又拗口,尤其是苏俄文学。

如《罪与罚》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等。

怎么办?一个字,忍!先忍耐三十到四十页再说,过了这个“坎”,就有“柳暗花明”的时候;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趣味。

(问)权威与自我感觉孰重???(明确)都重。

但两者有矛盾时,选择“自我”感觉。

一些名著公认地位极高,艺术成就也高,但自己就是“不来电”,怎么办?是自己水平有限?不全是,不要过分怀疑自己,不喜欢主要是和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气质、经历有关。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福楼拜、雨果就不喜欢司汤达,托尔斯泰也不喜欢莎士比亚。

包括获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一开始也被数次退稿,最后被人民文学社一眼相中。

名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这个时候,你如果还想攻破,那就要先去了解一些相关背景。

(师)简要介绍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外阅读推荐的十五部书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复习资料及学习规划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复习资料及学习规划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复习资料及学习规划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原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 10 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2.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人物)。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和长妈妈送的。

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阿长、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3.《狗•猫•鼠》中,猫是暴虐残忍的象征“狗”是指鲁迅一样的激进爱国的文人。

4.《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5.《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作者在文中重点叙述自己心情的变化,暗含着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以及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6.“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五猖会》一文。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 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 背书,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7.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无常是一种具有人情味的鬼。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部分。

其中提到儿时的玩伴是闰土。

文章抨击了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

9.《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我”与几位“名医”打交道的过程,蕴含着有力的讽刺,在文章中他比较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态度,提示了所谓医道和孝道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
阅读名著是汲取文化精粹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有序、高效,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特定本学期阅读计划如下:
一、阅读内容:
三月:《骆驼祥子》
四月:《海底两万里》
五月:《童年》
暑假:《三国演义》《名人传》
二、阅读时间:
1、每周从作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学生阅读课,教师引导阅读,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实施方法
1、分解整本书,划定每日或每周阅读范围。

2、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四、阅读要求
1、识记名著中出现的生字词。

2、把握名著内容,识记作者。

3、了解故事情节,对主要人物形象能作以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4、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记诵经典片段。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名著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精神情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计划
七年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