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典型生态系统及其分布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03
生态系统的功能
CHAPTER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它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物质循环包括水、空气、土壤和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物质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和再利用。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来源。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它驱动着生态系统的运行和演化。
消费者
主要是指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蚯蚓等,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分解者
包括水、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
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维持生命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维持系统,它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水和氧气等基本生活物资。
可持续发展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措施
01
02
03
04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物种栖息地,防止人类活动破坏。
采取措施恢复退化、受损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
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0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CHAPTER
自然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生态平衡。
城市化、农业开发等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栖息地丧失。
土地利用变化
资源过度开发
环境污染
过度捕捞、采矿等行为导致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等污染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3.东亚系列(大陆东部):
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 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世界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经向地带性:
1.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 :
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 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2.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世界植被举例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 替为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3、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原因: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内陆腹地。 冬季盛行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形成寒潮向南运行,干而寒冷;
图14-3 植 被垂直带 性与水平 带性的关 系示意图
(引自孙濡 泳、李博 等,1993)
14.1.3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南向坡 的植被通常比所在平地的植被更具南方的特征(更 阳性、更喜热);而北向坡的植被,有比平地具有 更北方的特征(更喜阴、更喜冷)。
我国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格局
纬向地带性: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
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 依次出现温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 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 分布着针叶落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西部从 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 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经向地带性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1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3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1. 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规律 • 2. 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规律 •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7
ÖúÖÖÖ±ÖÖ
8
2. 生态系统的垂直 分布规律
地球上陆地生态系 统还表现出因高度不同 而呈现垂直分布现象 (垂直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的变化是 由于水分和热量的组合 变化而引起。在山地植 被中植物群落的随海拔 变化引起的带状变化成 垂直带谱。
9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 除了由于纬度、经度、高度引起的生态系 统变化之外,还有些类型不受此影响,分 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条件相似,在不 同区域都可以出现,如草甸、沼泽等。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特点
物种非常丰富 层次特别复杂 有许多其他生态系统没有的特点
板状根(plank buttresses root) 茎花现象(cauliflory) 藤本和绞杀植物 附生植物等 特别的动物类群等等
15
雨 林 的 板 根
16
2.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常 绿 阔 叶 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又称 樟叶林(Laurilignosa)生态系 统,主要处于欧亚大陆东岸 北纬22 ~40 之间。此外 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 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等地也 有少量分布。中国的常绿阔 叶林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 发育最好的林子。
10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因受地理位置(纬度、经度)、气候及下垫 面的影响,地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它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 部分。
至1985年,森林面积下降到41.47亿公顷,占
陆地总面积的31.7%,仍为地球上最重要的 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是目前 地球上面积最大,近17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 球上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对维持人类生存环 境起作用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 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生态 系统。 它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下的产物,主要分布 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40℃之间。 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发育最 好的一片。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 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 垂直交替。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垂直带谱:随着海 拔的升高而依次出 现的植被带的具体 顺序。
台湾玉山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天山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
此外,在西藏自治区
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 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 林分布的最北边界。

生态系统概述 PPT

生态系统概述 PPT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2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成分必备成分重要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生态系统各成分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3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态系统概述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3、这个生态系统中,除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分等
2、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 中有哪些成分?
3、水族箱中又有哪些成分呢?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的物质
和能量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还有:硝化细菌和蓝藻。

系 统
生物 成分
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生态系统各成分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主要成分)
消费者
(重要成分)
分解者
(必备成分)
紧密联系 不可或缺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生产者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提

供物质和能量)
部 消费者 —— 动物(直接或间接以
生 态 系 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①绿色植物
除了绿色植物外,还有其它生产者吗?
有。 化能自养的生物也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②蓝藻、光合细菌 (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 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如红螺菌、紫硫细菌、 绿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等)。
蓝藻
③化能合成细菌 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
硝化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利用NH3和 HNO2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 绿藻 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 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 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 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 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 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 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 “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 对应)。
鹿

②非绿色植物、食虫植物 (菟丝子、猪笼草、捕蝇草,食虫植物属于绿色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上扮演生产者的 角色。捕虫时则属于消费者。)
菟丝子
③某些微生物、寄生生物、病毒
(根瘤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酿脓链球 菌、肺炎双球菌、虫草属真菌等,蛔虫、线 虫、猪肉绦虫、大肠杆菌等)。
根瘤菌
病毒
(6)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 环境的两大 “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 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注 意
细菌
生产者: 硝化细菌 光合细菌
消费者: 寄生生活 分解者: 腐生生活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捕食
分解作用
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分解成无机物,归还 无机环境,保证物质循环的通畅进行,也是生态系 统的重要成分。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 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物自北向南分 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2.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 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 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 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10
11
• • • •
地带性植被 显域地境 非地带性植被 每一地区既有地带性植被,也具有非地带性植被
• Brookman-jerosh和Rubel(1933)编制了理想大陆植被分布 模式。 • H.Walter(1964,1968)根据C.Troll的工作加以修改,得到 “平均大陆”的植被模式图。
5
我国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经度地带性分布: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 气候变化:
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
相应植被变化:
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6
东 部 湿 润 森 林 区
7
中 部 半 干 旱 草 原 区
8
西 部 内 陆 干 旱 荒 漠 区
9
中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13
14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 型及其分布
生科10 蔡曼
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 型及其分布

初中地理生态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生态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生态知识点整理地理是一门研究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科学,其中生态学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科学时,会接触到一些与生态有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生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生态环境几个层次。

1. 生物群落: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由生物种群构成的群落。

2. 生物种群:相同物种个体的总体。

3. 生物个体:物种中的个体。

4. 生态环境:指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二、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状态。

而生态失衡则指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组成部分发生了异常变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有利于维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促进能源的循环利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生态失衡的影响:生态失衡会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丧失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城市绿化:增加城市内绿地面积,植树造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 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3. 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4. 自然保护区建设: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5. 控制工业污染: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减少环境污染。

四、气候与生态气候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长期统计得到的天气变化的一种总体表现。

气候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下面是气候因素对生态的几种影响:1. 温度: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有着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件

典例研析 【例 1】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 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A 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等, 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 错误;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 正确;食物链和食 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 正确。
1.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实例
作用
非生物的物 阳光、热能、水、空 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
质和能量 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 绿色植物
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 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物、肉食性动物、杂 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
菟丝子)
营腐生生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
分 解 者
活的微生 物及腐食 性的动物 (如蚯蚓、
遗体、排泄物分解为 无机物,供生产者重 新利用(有机碳变成二 氧化碳的过程通过呼
蜣螂)
吸作用实现)
异养 型
最活 跃的 成分
异养 型
物质 循环 中的 关键 成分
3.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 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答案:B
(2)食物网。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 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 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 种肉食性动物捕食。 (3)意义。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教案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教案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 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分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态系统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生态系统。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并分析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分布。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特点的分析能力。

3. 生态环境保护短文:评价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生态考察,实地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现状。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保护策略。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系统介绍生态学的教科书,用于学生自学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 图片资料:收集各类生态系统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

初中生态系统知识点

初中生态系统知识点

初中生态系统知识点生物生态系统考试知识点整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名词: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语句: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定,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4、草原生态系统: 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结构一般不稳定。

5、农业生态系统: 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结构单一而不大稳定,植物主要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态系统: 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 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m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7、淡水生态系统: 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词: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语句: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

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

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6.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解表示一个________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光是它的________来 源。
(2)蛇占有________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解 的。 【解析】 由于图解中含有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所以这是一个生态系 统,而阳光是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动植物的遗体等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 用分解,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答案】 (1)生态系统 能量 (2)2 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3)增多 黄雀 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4)细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①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 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 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 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②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 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_食__物__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实例
2.食物网 (1)概念 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_相__互__交__错__连接成的复杂的_营__养__结__构__。 (2)形成的原因 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_多__种___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多__种__植物,也可能被_多__种__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__养__结__构__,是_物__质__循__环__和_能__量__流__动__的渠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地带性植被:分布在显域地境上的植被类型,最能反映地区
的气候特点。

如我国夏绿阔叶林是温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

显域地境:具有壤质土活粘质土(非砂土),非盐渍化,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地。

◆非地带性(隐域)植被:分布不是固定在某一植被带,而是
出现在两个以上的植被带。

如盐生植物(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带)
/Article/UploadFiles/200412/20041211002913197.jpg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水平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2.垂直地带性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 1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
◆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
◆取决于气候条件(水,热条件)
◆北半球从低纬度到高纬度: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极地荒漠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 2 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
内陆发生更替的分布格式
◆我国温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
夏绿阔叶林—草原—荒漠
我国植被的经向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的纬向地带性规律:
1)东部湿润森林区
自北向南:
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2)西部
自北向南:
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理想大陆植被分布模式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地带性植被:分布在显域地境上的植被类型,最能反映地区
的气候特点。

如我国夏绿阔叶林是温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

显域地境:具有壤质土活粘质土(非砂土),非盐渍化,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地。

◆非地带性(隐域)植被:分布不是固定在某一植被带,而是
出现在两个以上的植被带。

如盐生植物(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带)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2.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
一定的垂直厚(宽)度。

◆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
迭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矮曲
林→高山冻原。

http://202.116.28.12/dili/07/tupian/04/16.jpg
二、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和静水两大群落类型
包括湖泊,池塘,河流等群落。

从水平方向可分为浅海和大洋两部分
1)浅海区( Neritic Province):
指大陆架海域,水深不超过200m。

◆潮间带
◆潮下带
2)大洋区(Oceanic Province):
大陆架以外的全部海洋区域
◆水层部分从垂直方向:上层,中层,深层,深渊层◆底层部分从水平方向,根据海底地形和所处深度:陆架海底,半深海底,深海海底,深渊海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