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
《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15期
一、近百年来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主要理念和方法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使盈利最大化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最初,企业经营者了解到,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有了相关的论述。后来,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对分工理论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后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泰勒主义(Taylorism)虽然有些“非人本”,但依照泰勒自己的话来说,这种方法可以“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那个时代,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确实发挥了巨大的生产力。
随后出现了以流水线生产、大批量生产(Mass Production)和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促进对产品的消费)为特色的福特主义(Fordism)。但福特主义不能对多样化需求进行实时反应,从而不能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于是便出现了以产品大规模生产与产品多样化相结合(即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为主要特征的新福特主义(NeoFordism)和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费根堡(ArnoldV.Feigenbaum)提
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Control),随后在美国、日本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推广和应用,并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引进了两个新概念:6 Sigma和BPR。
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率先提出6 sigma管理模式并在企业中推行。Sigma是希腊字符,代表标准差,在统计学中用来对变异进行测量。6Sigma意为“六倍标准偏差”。6 Sigma管理模式是尽最大量地检测并改正项目过程中的缺陷,从而使产品合格率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如果能达到6 Sigma,则只有3.4%的缺陷机会。摩托罗拉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是实施6 Sigma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BPR是“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缩写,意为业务流程再造,或称业务流程重组。此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于1990年在《改造工作:不要自动化,而要推倒重来》一文中提出的。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James A.Champy)在《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中给再造制定了一个目标,即“周期缩短70%,成本降低40%,顾客满意度和企业收益提高40%,市场份额增长25%”。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在600多家欧美大型企业中,有70%的企业在推行BPR计划,有15%的企业表示正在积极考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企业分工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
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全面质量管理、6 Sigma和BPR的出现是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市场需要相适应的,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
从BPR所改造的对象来看,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从BPR所改造的目的来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环境”;从适用BPR的企业的范围来看,包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企业。同样,商业银行也可以从BPR中获益。
其实,在BPR概念出现以前,即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国家许多商业银行已陆续进行了流程再造,同时也有了一些银行流程再造的理论,如在1988年,美国的汉克〃古德斯厅(HankGoodstein)便在其《通过重新设计工作系统来提升生产力》一文中,提出通过改善工作系统来提高经营绩效。1994年保罗〃H〃艾伦(Paul HAllen)出版了《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正式用“reengineering”来解释银行经营变革思想。艾伦对银行流程再造进行了界定:银行为了取得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引入我国银行界以后,便出现了许多关于银行“流程”的词汇,如“流程银行”、“业务流程”、“组
织流程”、“管理流程”等;同时也出现了“再造”的诸多名词,如“银行观念再造"、“银行管理再造”、“信贷流程再造”、“内部再造”、“组织间再造”、“技术再造"、“员工素质再造"、“企业文化再造”等,几乎所有与银行相关的大改革、小改进相关的事物都要用银行再造一词。笔者认为,银行再造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与我国经济市场化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再造。如四大国有银行由专业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再引人战略投资者,再公开上市等战略步骤的实施。我国某些政策性银行进行商业化改制也属于此类型。二是组织结构再造。如银行内部各部门的设置、裁减、合并、职能修改等。三是具体的业务流程再造(即BPR)。这是指具体的某项业务流程的再造。本文以业务流程再造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部分组织结构再造(因为流程再造必然会引起银行相关内部机构的增、减、合、拆、改等),不考虑治理结构再造。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行BPR的动因。
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银行界也陆续开始了流程再造。从国家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如长沙市商业银行),很多都在进行BPR。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BPR的动因如下:
1.我国商业银行的BPR是在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金融资产占比上升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以至于改革开放
初期,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相对较低,收人中很大比例用于吃穿等基本消费(即恩格尔系数较高),可用于金融资产投资(在当时主要是银行存款)的比例很低。而目前,全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加上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数字则有数十万亿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为抢夺这些金融资源,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以服务客户为核心内容的BPR。
2.我国商业银行的BPR是在我国金融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进行的。过去,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主要是四大国有银行。在这些银行改制前,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不大;在银行与客户的动态博弈中,银行处于优势地位,为客户服务的意识也不强。
自1987年交通银行恢复设立以后,我国陆续成立了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十多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另外,资产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较好的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也被批准可设外地分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也在顺利进行。各地方都有城市商业银行。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速度加快,使得国内的商业银行业务竞争更加激烈。
此外,金融脱媒现象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面对竞争压力,将银行原有的“以我为本”的业务流程转变为“以客户为本”的业务流程以便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是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