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CC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CC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word精品文档14页
![CC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word精品文档1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3bb0ecb7c1cfad6195fa794.png)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对于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的依据,它共包括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及理解要点见附件)。
一、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1、对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以确定工厂是否具有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产品的综合能力。
认证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对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厂应进行检测的项目及其频次等。
2、工厂应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文件化程序。
(1)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2)产品变更控制程序;(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6)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7)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8)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9)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3、还应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认证产品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4、工厂应具备生产相应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装备、符合规定检验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以及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
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5、工厂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体系,以保证认证产品的生产能够得到合格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6、为保证产品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已经的涉及产品一致性的文件的更改应符合人证规定要求。
7、应按程序严格控制不合格的产品,确保贴有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标准及相关的要求方可出厂。
8、为了确保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的一致性能够持续地满足认证机构的要求,工厂应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自我考核质量保证能力的符合性、有效性,并使之持续增强。
CCC检查要求
![CCC检查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02221f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8.png)
11 职责和资 1 质量负责人职责:见质量手册2 页 源 2 技术负责人职责:见质量手册 2 页3 认证标志如何管理(购买、保管、加贴、记录的要求)见-程叙文件 22 页 注:技术负责人职责的含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时,主开关(进线总开关 )、 铜排、绝缘支撑件的变更需报CQC 批准,其他关键件企 业可自己变更,技术负责人批准即可,不用报CQC 。
1 低压产品关键件范围:主要是一次线的的元器件: 断路器、 隔离开关、 接触器、 热继电器、 插座、 导线、 铜排、绝缘支撑件、壳体、电容器、补偿控制器2 变更关键件时的程序:填写关键件变更记录——附带变更件的相应资质 及其有效性结果——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填 写供方评价记录——填写合格供方目录3 技术负责人必须取得证书,方可有权变更。
证书只限于本人、本企业使用1 质量、技术负责人任命书见-质量手册 3 页 2 认证标志管理程序 见-程叙文件 22 页 3 岗位任职要求 见作业文件 57 页1 培训记录2 技术负责人证3 剩余认证标志4 认证标志使用记录注: ①使用数、剩余数对应; ②使 用记录不能有超范围、不一致等不 符合试验报告描述的产品; ③在证 书变更、暂停期间不能贴标志(无任何产品生产记录)有培训时填写标志购买、加贴时2 文件和记录3 采购和进货检验1 文件如何管理编制文件——经过签字批准——文件标识(版本、状态、编号、日期等) ——发放——更改——文件作废2 记录如何管理记录填写要清晰完整;记录要妥善保存;记录要标识检索;记录要规定保存年限;记录进行处臵1 供应商如何管理?(进行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2 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标准要求? (程叙文件 6 页)3 进货检验的要求、抽样的要求(作业文件 46 页)4 关键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的方法(作业文件 54 页) 注: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方法和频次——CCC 认证的元器件,要上网查询其证书的有效性(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导线、隔离开关、插座)。
CCC认证简介
![CCC认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470b1bf69dc5022aaea009c.png)
5号 60 56 47 13
五.CCC标志的规范使用
(2)非标准规格认证标志的规格与表一的规定可以不同,但必须与标
准规格认证标志的尺寸成线性比例。 (3)认证标志的颜色,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印刷的标准 规格认证标志(以下简称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认证标志)的颜色为白 色底版、黑色图案。 (4)如采用印刷、模压、模制、丝印、喷漆、蚀刻、雕刻、烙印、等 方式(以上各种方式在以下简称印刷、模压)在产品或产品铭牌上加 施认证标志,其底版和图案颜色可根据产品外观或铭牌总体设计情况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具有以下的特点:国家公布统一的目录,
确定统一使用的国家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制定统一的
标准,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凡列入目录内的产品,必须经过国家 指定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相关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才能出
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2003年5月1日起 强制执行。所有《目录》内产品须获得强制性产品的认证标志方可 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
⑥、年金
⑦、认证标志费
二、 CCC认证流程
1、3C认证流程:
型式试验 合 格
是
提出认证申请
CQC工程师受理
是 否
工厂审查
否
整改
提交检测报告
安排工厂审查(根 据需要,可与形式 试验同步进行) 工厂审核 提交工厂审查报告 中心综合评定 批准认证、发证 标志申请 获证后监督
二、CCC认证流程
2、认证周期:
五.CCC标志的规范使用
认证标志分为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和非标准规格认证标志。 (1)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分为五种,其规格标准见表一
表一 标准规格认证标志的尺寸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说明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1035b8687c24028905fc346.png)
CCC 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说明认证工厂的工厂现场检查是认证过程中主要程序之一,其依据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附件《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为使认证申请人了解认证机构对工厂检查的基本要求,请阅读本说明并依照执行。
一、工厂检查的依据:1、相应产品CCC 认证实施规则,主要依据附件“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2、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关于暂停、撤销、注销管理办法等公告文件;3、企业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强制性认证依据的国家标准以及企业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文件。
二、检查范围:1、对初次申请认证企业的工厂检查,是申请的全部认证产品。
2、对监督检查,是已获证的全部认证产品,以及从上一次工厂检查到本次检查期间已申报扩项产品和变更内容。
三、检查方法:抽样检查。
检查员检查中可通过现场查看、询问有关人员以及调阅企业相关文件和记录等方式取得认证发现。
四、企业应具备的文件体系: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企业至少应建立以下管理文件:1、工厂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1.1 )2、认证标志的保管和使用控制程序(1.1c )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2.2 )4、记录控制程序(2.3 )5、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3.1 )6、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以及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3.2 )7、关键生产设备及工装维护管理办法(4.4 )8、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5)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10、内部质量审核程序(8)11、认证变更控制程序(9)12、相关的操作性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已获得GB/T19001-2008(IS09001-2008)或GB/T18305-2003(ISO/TS16949-2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注意在体系文件和程序文件中应包含3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各对应条款的各项具体要求。
ccc认证的参考标准
![ccc认证的参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c84f1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9.png)
ccc认证的参考标准
CCC认证的参考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质量标准:这是CCC认证的核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包括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标准依据不同产品类别而有所不同,例如家电产品的国家标准为GB4706,电子产品则依据GB4943等。
生产能力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涉及到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品质控制等环节,企业需要证明其在这些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够确保企业持续地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测试要求:产品必须通过相应的测试,证明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测试机构需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认证,测试结果需真实可靠。
工厂审查要求:在申请CCC认证过程中,认证机构会对工厂进行审查,检查工厂的生产条件、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CCC认证还包括其他一些要求,例如对产品安全性能的长期稳
定性的要求、对产品安全性能的可靠性要求等。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和消费者的利益。
3C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3C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d317976ed630b1c58eeb533.png)
3C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目录0.引言··51.适用范围··52.术语和定义··52.1认证技术负责人··52.2认证产品一致性(产品一致性)·5 2.3例行检验··62.4确认检验··62.5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62.6功能检查··6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63.1职责和资源··73.2文件和记录··83.3采购和关键件控制··83.4生产过程控制··93.5例行检验和/或确认检验··103.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103.7不合格品的控制··123.8内部质量审核··123.9认证产品的变更及一致性控制··12 3.10产品防护与交付··133.11CCC证书和标志··130.引言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生产企业应控制获证产品一致性,其质量保证能力应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为规范指导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目录内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确保产品持续符合CCC认证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制定本实施规则。
在认证工作具体实施中,工厂应以保证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为目标,根据本实施规则及相应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细则的要求,针对产品特性和生产加工特点,建立符合本实施规则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
注:本实施规则中的工厂涉及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
1.适用范围本实施规则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认证机构实施工厂检查的依据之一。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cdcf99055270722182ef764.png)
编号:CNCA-00C-005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2014-01-02发布2014-09-01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目录0.引言··51.适用范围··52.术语和定义··5认证技术负责人··5认证产品一致性(产品一致性)·5例行检验··6确认检验··6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6功能检查··6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6职责和资源··7文件和记录··8采购和关键件控制··8生产过程控制··9例行检验和/或确认检验··10检验试验仪器设备··10不合格品的控制··12内部质量审核··12认证产品的变更及一致性控制··12产品防护与交付··13证书和标志··130.引言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生产企业应控制获证产品一致性,其质量保证能力应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为规范指导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目录内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确保产品持续符合CCC认证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制定本实施规则。
在认证工作具体实施中,工厂应以保证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为目标,根据本实施规则及相应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细则的要求,针对产品特性和生产加工特点,建立符合本实施规则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
注:本实施规则中的工厂涉及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
1.适用范围本实施规则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认证机构实施工厂检查的依据之一。
2.术语和定义认证技术负责人属于生产者和/或生产企业内部人员,掌握认证依据标准要求,依据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细则规定的职责范围,对认证产品变更进行确认批准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人。
认证工厂检查内容
![认证工厂检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f9af0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4.png)
认证工厂检查内容CCC认证时工厂检查是依据《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要求来检查的。
具体详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产品一致性检查的内容:(1)产品铭牌要和型式试验报告一致。
(2)产品的外观、型式、结构、内部的关键元器件要完全一致。
是工厂检查阶段里最重要的一项,也是工厂检查的“红线”,如出现产品不一致,将是严重不符合项,审厂将会直接不通过。
2. 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校准计量:(1)检测仪器要根据实施规则的要求对产品做例行检验,并做好记录。
(2)检测仪器要去当地计量局做校准和计量,并出校准计量报告。
(3)检验员要会使用仪器做产品例行检验。
3.工厂检查的方式:(1)工厂检查一般为两个审核员审核,通常检查一天。
每年监督审查为两个审核员根据实际情况检查,一般为半天即可。
(2)工厂检查两个审核员,一个审核员注重文件检查,另一个审核员注重现场检查。
3C认证的工厂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生产设备和环境:认证机构会检查工厂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确保设备符合标准要求,生产环境卫生、安全。
2. 生产流程:检查工厂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加工、制造。
3. 质量管理体系:了解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流程、检验和测试措施等。
4. 技术文件:检查产品的技术文件,包括产品规格、设计图纸、测试报告等。
5. 产品抽样:可能会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样品进行检测,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标准。
6. 员工培训:检查员工的培训情况,确保他们了解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合格要求。
7. 合规性文件:检查工厂是否具备合规性文件,包括3C认证证书、产品标识等。
8. 问题解决能力:检查工厂是否有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的能力。
工厂检查的目的是确认工厂能够按照3C认证的要求生产合格的产品,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进行工厂检查时,工厂需要积极配合认证机构的审核和调查,以便顺利通过这一重要环节。
如果您的产品需要3C认证并需要进行工厂检查,建议您提前准备并确保工厂符合相关要求。
CCC工厂审查指南-工厂产品质量检测要求
![CCC工厂审查指南-工厂产品质量检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5e0d8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f.png)
CCC工厂审查指南-工厂产品质量检测要求CCC工厂审查指南-工厂产品质量检测要求1. 前言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中国对进入国内市场的产品强制要求的认证标准,旨在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
CCC工厂审查是对申请CCC认证的工厂进行评估与检查,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质量、安全、环境等标准要求。
本指南主要聚焦在CCC工厂审查中的产品质量检测要求。
2. 工厂资质要求首先,工厂必须具备合法的工商注册资质,并需有生产设备、车间和员工等必要条件。
工厂应当保证其生产环境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并具备完善的质量体系和相关认证(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此外,工厂应具备完备的产品测试与检测设备,并确保设备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
3. 产品质量检测要求工厂在进行CCC产品质量检测时需遵守以下要求:3.1 测试计划工厂应制定详细的产品质量检测计划,包括测试项目、方法、标准、样本数量以及测试方案等。
测试计划应根据产品类型和CCC认证范畴进行合理设置,并确保所有的产品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和准确的检测。
3.2 检测项目工厂应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监控。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材料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电气性能测试、耐用性测试、安全性能测试等。
3.3 检测标准工厂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选择适合的产品检测标准,并确保产品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检测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
3.4 检测合格标准工厂应明确产品质量检测的合格标准,即产品在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时的判定依据。
合格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与相关标准相吻合。
3.5 检测设备和试验方法工厂应确保所使用的检测设备和试验方法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以准确、可重复的方式进行测试。
同时,工厂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记录相关数据。
3.6 检测报告工厂应及时生成产品检测报告,报告应包含检测的详细信息,如检测项目、样本编号、测试结果、合格/不合格判定以及检测机构信息等。
CC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CC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2cc8c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f.png)
CC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质量管理体系:CCC认证要求工厂建立并实施符合国际标准
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厂必须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确
保产品从设计、采购、生产、检验到交付的全过程均符合质量要求。
2.人员素质: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工厂拥有一支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队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CCC认证相关要求,并能够有效运用质
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3.检测设备:CCC认证要求工厂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能够准确、可靠地对产品进行检测。
工厂必须建立并实施检测设备的定期维护和
校准计划,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产品质量控制:CCC认证要求工厂建立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包括原材料的抽样检验、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检验、成品的抽样检验等环节。
工厂必须能够对每批产品进行可追溯的质量记录,并进行产品质量问题的
分析和处理。
5.供应链管理:CCC认证要求工厂对供应链进行管理,确保所采购的
原材料和配件符合质量要求。
工厂必须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审核机制,并与
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提升产品质量。
6.持续改进:CCC认证要求工厂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质量保证能力。
工厂必须建立和实施质量目标,并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和对不良事
件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CC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涵盖了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素质、检测设备、产品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符合这些
要求的工厂能够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有力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消防产品CCCF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与解读
![消防产品CCCF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c305aa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a.png)
消防产品CCCF认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与解读(一)职责和资源规则条款:A. 1职责和资源A. 1. 1职责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无论其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负责建立满足本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变更后未经评定中心确认的获证产品,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理解:1.与认证要求有关的各类人员包括:质量负责人,认证技术负责人,设计、工艺、采购、检验/试验、校准/检定人员,内审员,质量管理人员,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与产品防护相关的人员,CCC证书和标志的管理和使用人员等。
以上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应明确规定形成文件。
这种规定可以集中在一份文件中,也可以分散在相关文件中。
2.质量负责人应是工厂内部人员,一般情况下是最高层管理人员,至少是能就强制性产品认证事宜直接同最高管理者沟通的人员。
质量负责人可以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可以在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中分别指定质量负责人,也可以同一工厂的不同产品类别指定不同质量负责人。
一组质量负责人时职责应该能覆盖条款对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全部要求。
必要时工厂可以指定质量负责人代理人,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履行被授权的职责和权限。
3.质量负责人及代理人的指定及职责和权限的赋予应以文件形式体现。
4.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限的理解:(1)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负主要责任;(2)对认证产品和标准的符合性和产品一致性负主要责任;(3)对CCC证书和标志的正确使用,及施加CCC标志产品的证书状态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5.质量负责人应有充分的能力胜任被赋予的职责和权限,主要基于质量负责人的教育、培训、经验、经历,对有关认证法律法规、程序、实施规则/细则的熟悉程度等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尤其应关注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符合性、适宜性,实施的有效性及认证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和产品一致性。
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6b3ba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1.png)
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强制性产品认证(Compulsory Product Certification,简称CCC)是中国国家质量认证制度,适用于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的产品。
CC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强制性认证产品时,必须满足的一系列质量管理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相关内容。
1. 产品制造规范:CCC认证工厂应具备一定的产品制造规范和工艺流程。
制造过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能对产品进行追踪和管理。
工厂应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生产不合格的产品。
2. 原材料采购管理:CCC认证工厂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制度,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工厂应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建立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3. 生产设备和管理:CCC认证工厂应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并建立相关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厂还应建立生产线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
4. 工艺和质量控制:CCC认证工厂应制定详细的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计划,制定检验和测试项目,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符合标准要求。
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应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控制、成品的检测等环节,以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5. 产品检验和测试:CCC认证工厂应具备一定的检验和测试能力,能够对产品进行必要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方面的检验和测试。
工厂应建立检验和测试记录,确保产品的质量数据真实可靠,以供生产过程的改进和问题的解决。
6. 记录和档案管理:CCC认证工厂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产品的生产和检验过程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后续追溯和管理。
工厂应确保记录和档案的完整性、可访问性和保密性,并能够提供给相关部门检查和复核。
7. 内部培训和管理:CCC认证工厂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操作生产设备和执行工艺控制。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7afb95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8.png)
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以下简称认证实施规则) 中,对于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价的一个重要部份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作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的重要依据,是申请3C 认证的企业必须理解和实施的要求。
它包括10 个要素,可划分为两大部份:体系管理要求(第1、2 、7 、8 条)和实施步骤(第 3 、4、5 、6 、9 、10 条)。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提出了体系运行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规定人员职责和配备相关资源;保证与认证产品相关的文件及记录受控;按规定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建立内部质量审核机制。
这些要求与大家所熟悉的ISO9000 的要求类似。
以下就10 个要素的要求并结合ISO9000 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例子来看企业如何满足该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1 职责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⑴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⑵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⑶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⑷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理解要点:⑴工厂,创造商自己拥有的或者受创造商雇佣委托进行生产、组装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员、场地、设施和设备。
⑵影响认证产品质量的人员,至少包括: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活动相关的各级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如果有)、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人员、按创造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的人员、检验或者试验人员、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计量人员(如果有)、内部审核人员(无论其他职责如何)、从事包装或者搬运和储存的人员。
各类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职责,且各职责的接口应清晰、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CQC/CP018-2002)
1. 引言
本文件是CQC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包括对认证产品的检验要求及制造厂质量体系的要求,以保证其生产的认证产品符合国家认证标准并与型式试验样机在规定程度内的一致性。
本文件是产品获得产品安全认证证书和允许使用认证标志应具备的条件,是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若有特殊要求的,按《自愿性产品认证特殊要求》中有关规定执行。
2. 定义
2.1 申请人
申请产品认证注册的组织。
2.2 持证人
持有产品认证证书的组织。
注:取证前称为申请人,取证后称为持证人。
2.3 生产者(制造商)
实施质量体系,控制认证产品生产的组织。
2.42.4 生产厂/制造厂/加工厂(场)所
指对认证产品进行最终装配和/或检验以及使用认证标志的地点。
3 总则
生产者应建立满足本文件第4章所要求的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地运行,且具备批量生产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对认证产品生产者的审核每年至少一次(根据认证产品类别和生产的稳定状态而定),以保证将必要的日常工作和程序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对生产者进行监督复查期间,要抽取认证产品样机和/或零部件进行检验,以验证其与认证标准的符合性并与型式试验样机一致。
当发现可能危及到产品与认证标准的符合性的情况时,可增加监督频次。
4 质量体系
4.1 职责和资源
4.1.1 职责
生产者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在其组织的内部指定一名质量保证负责人和一名认证联络工程师(或联络员)。
质量保证负责人应是组织管理层中的一名成员,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不论其在其他方面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及时向认证机构申报涉及获证产品安全性能的变更;
d)负责与认证机构联络与协调认证方面的事情;
e)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f)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
强制性认证标志/认证标志;
认证联络工程师(或联络员)应熟悉认证业务,其职责是协助质量保证负责人与认证机构联络认证事宜。
4.1.2 资源
生产者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4.2 文件和记录
4.2.1生产者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
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其中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
4.2.2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4.2.3 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生产者至少应保存下述记录:
●采购物资检验/验证记录
●例行检验记录
●选定型式试验记录
●检验和测试设备校准记录
●检验和测试设备功能检查记录
●顾客投诉及纠正措施记录
●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的记录
●内部质量审核记录
●标志使用情况的记录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的保存期限,上述记录的保存时间应不少于两年。
4.3 采购和进货检验
4.3.1供应商的控制
生产者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4.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生产者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
当由供应商检验时,
生产者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生产者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应有其组织内部负有质量职责的检验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4.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4.1生产者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生产者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4.4.3可行时,生产者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4.4.4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4.4.5生产者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4.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生产者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
并应保存检验记录。
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自愿性产品认证特殊要求》的规定。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而进行的在经例行检验后的合格品中随机抽取样品依据检验文件进行的检验。
4.6.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与所要求的检验、试验能力一致。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
4.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校准或检定,。
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对自行校准的(例一些专用的测试设备),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建立检验设备的台帐并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
4.6.2 运行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
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
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
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
4.7 不合格品的控制
生产者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
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4.8 内部质量审核
生产者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
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对生产者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4.9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生产者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生产者应制定关键元器件、零部件的清单,明确它们的供应商,材质
生产者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向认证机构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4.10. 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附件: 电信终端设备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确认检测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测。
(2) 确认试验应按标准的规定进行;
(3) 例行试验允许用经验证后确定的等效、快速的方法进行;
(4)确认检测时,若工厂不具备测试设备,可委托试验室试验。
*1 1次/批不应少于一次/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