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数学衔接 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
2024年初高中数学衔接讲座4
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 期性等,掌握判断函数性质的方法。
函数的应用问题,如最值问题、方程 根的问题等,理解问题背景,掌握问 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
10
03
几何部分衔接要点
Chapter
2024/2/29
11
平面几何知识点回顾
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和性质,以及其在几何证明 和计算中的应用。
重新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条件, 找出正确的解题方向。
反思总结
在解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充分理 解题意和要求,避免因为理解不准 确而导致解题方向错误。
25
拓展延伸题目挑战尝试
挑战题目一
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同一命题的正确性
挑战目标
通过尝试不同的证明方法,加深对逻辑思维和证明方法的 理解和掌握。
挑战建议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多种证明方法的经典命题进行尝试,如 勾股定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
18
05
逻辑思维与证明方法培养
Chapter
2024/2/29
19
逻辑推理能力训练
2024/2/29
命题与推理
01
了解命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推理的基本方法,如直接推理、间
接推理等。
逻辑联结词与复合命题
02
理解逻辑联结词(如且、或、非)的含义,掌握复合命题的构
成及真假判断。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初中数学问题通常较为直接,高中数 学问题则需要更多的分析和思考。
2024/2/29
5
学习方法与习惯调整
• 初中数学可以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成绩,高中数学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 总结。
• 初中数学可以依赖老师和课本,高中数学则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
2024年暑假初升高数学衔接讲义
2024年暑假初升高衔接数学讲义拓展初中-衔接高中-精准定位-强化练习快人一小步,领先一大步。
充实一个暑假,领跑高中三年。
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青春韶华!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联系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进入高中数学殿堂继续学习。
在经历了三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后,大家对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学思维有了一定的雏形,在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这也是我们继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
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点,近年来,高考压轴题都以函数题为考察方法的。
高考题中与函数思想方法有关的习题占整个试题的60%以上。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
“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
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5)把概念回归自然。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3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3重、难点:不等式的性质【典型例题】[例1] 29.0=a ,︒=46tan b ,︒-︒=44cos 44sin c ,试比较a 、b 、c 大小。
解:b a c <<<<10 ∴ c a b >>[例2] 比较2、33、55的大小。
解:∵ 8)2(6= 9)3(63= ∴332< ∵ 32)2(10= 25)5(105= ∴552> ∴ 35325<<[例3] 设50≤<a ,b 、0>c ,且c b a a 222+=-和322-=+c b a 同时成立,试比较a 、b 、c 大小。
解:易知03242>--=a a b ,故1-<a 或3>a ∴ 53≤<a ,342+=a c∴ 0)3)(1(44>--=-a a a c ,a c >012)3(442<--=-a a b ∴ b a c >>[例4] 已知1)1(22+<+m a 对任意实数m 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2+m 的最小值为1 ∴ 1)1(2<+a ,21-<a[例5] 给出四个条件:① a b >>0 ② b a >>0 ③ b a >>0 ④ 0>>b a 问其中哪些条件可以推出结论b a 11<? 解:①、②、④[例6] 解不等式:m x ≥+1(m 为字母系数)解:(1)0≤m 时,只须01≥+x ,1-≥x(2)0>m 时,有⎩⎨⎧≥+≥+2101m x x ∴ 12-≥m x【模拟试题】 1. 比较大小:︒=89sin a ,︒=45tan b ,︒=1cos 1c 2. 已知a x ≤对任意43≤≤-x 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3. 解关于x 的不等式:a x ≥-12(a 为系数)4. 解不等式① 011<+-x x ② 03>+xx 5. 已知:1>ab ,1>bc ,1>ca ,求abc 的取值范围。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一 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一重点、难点: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典型例题】[例1] 判断对错:1. 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全体实数一一对应〔 〕2. 横坐标为0的点在x 轴上〔 〕3. 纵坐标小于0的点一定在x 轴下方〔 〕4. 到x 轴、y 轴距离相等的点一定满足横坐标等于纵坐标〔 〕5. 假设直线l //x 轴,那么l 上的点横坐标一定相同〔 〕解:1. × 2. × 3. √ 4. × 5. ×[例2] 函数x y 6=与函数3+=kx y 的图象交于点),(11y x A ,),(22y x B 且52221=+x x ,求k 值及A 、B 的坐标。
解:由⎪⎩⎪⎨⎧+==36kx y x y 消去y 得0632=-+x kx ∴ ⎪⎪⎩⎪⎪⎨⎧-=⋅-=+kx x kx x 632121由52221=+x x 解52)(21221=⋅-+x x x x 即51292=+k k∴ 31=k 532-=k 〔0<∆ 舍〕∴ 当3=k 时 ⎪⎩⎪⎨⎧+==336x y xy解得⎩⎨⎧==6111y x ⎩⎨⎧-=-=3222y x ∴ )6,1(A )3,2(--B[例3] 在函数)0(>=k x ky 的图象上有三点:),(11y x A ,),(22y x B ,),(33y x C ,3210x x x <<<,那么以下各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321y y y << B. 130y y << C. 312y y y << D. 213y y y <<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选C[例4] 比较大小:2x 21-x 解:2x —〔21-x 〕=041)21(2>+-x , 所以 2x >21-x [例5] 以矩形ABCD 的顶点A 为圆心作⊙A ,要使B 、C 、D 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A 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A 外,如果12=BC,5=CD ,那么⊙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 。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4
2 2
sin C cos C 1 得:
2 2
∴ 17 cos 2 C 32 cos C 15 0
0 C 180
15 17
∴ cos C 1 或 ∴ cos C 1
15 17
又∵ ∴
cos C
【模拟试题】
1. 口算cos 135
2
1
②若
tan
; , 150 3
3
③ 若 sin ⑤ 若 tan
45或 135
2
3 ; ④ 若 sin ,则 5
cos
4 5
;
,则 2
sin 5。
5
3. 已知 R为
ABC外接圆半径,求证:面积 S
abc 4R
提示:利用公式 4.
1 2
1 2
3
2 2
-
0
∞
1
1
3
3 3
∞
1
-
-1
-1
-
3
3 3
3
重点、难点
2. 三角形面积公式
海伦公式: S
S 1 2 ab sin C 1 2 bc sin A 1 2 ca sin B abc 2
p ( p a )( p b )( p c ) 其中: P
ABC 中面积 S
S
1 2
ab sin C
2
和
2
c sin C
2R
1 4
(a
2
b c ) ,求 C大小。
提示:利用公式 解得 C 45
2024年暑期初升高衔接数学-上课讲义资料
目录1.1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1.1.2乘法公式1.1.3二次根式1.1.4分式1.2分解因式2.1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2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2.2.3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2.3.2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1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形3.2三角形3.2.1三角形的“四心”3.2.2几种特殊的三角形3.3圆3.3.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3.2圆幂定理及其应用1.1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解得x <0,又x <1,∴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解得x >4.又x ≥3,∴x >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练习1、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a b =,则a b =(B )若a b >,则a b>(C )若a b <,则a b <(D )若a b =,则a b=±3.求值:|x -5|-|2x -13|>5.1.1.2.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2)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5)两数差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例1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33(1)(1)x x +-=61x -.例2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解: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练习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2)(4m +22)164(m m =++);(3)2222(2)4(a b c a b c +-=+++).2.选择题:(1)若k mx x ++21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A )总是正数(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2a b 等是无理式,212x ++,22x y ++例1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20)a ≥;(30)x <.解:(1=;(20)a ==≥;(3220)x x x ==-<.例2(3-.解法一:(3÷=33393+-=1)6+=12+.例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和.解:(11--==,11101==,+>,-(2)∵1==又4>22,∴6+4>6+22,<.例4化简:20172018⋅.解:20042005+⋅-=20042004+⋅⋅=2004⎡⎤+⋅-⋅⎣⎦=20041⋅-.例5化简:(1;(21)x <<.解:(1)原式===2=2=-.(2)原式1x x =-,∵01x <<,∴11x x>>,所以,原式=1x x-.例6已知x y ==,求22353x xy y -+的值.解:∵2210x y +=+=,1xy ==,∴22223533()1131011289x xy y x y xy -+=+-=⨯-=.练习1.填空:(1=_____;(2(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3)-_____;(4)若2x ==________.2.选择题:等式22-=-x x x x成立的条件是()(A )2x ≠(B )0x >(C )2x >(D )02x <<3.若1b a =+,求a b +的值.4.比较大小:2-35-4(填“>”,或“<”).1.1.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B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0B≠,则称AB为分式.当M≠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A A MB B M⨯=⨯;A A MB B M÷=÷.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abc d+,2m n pmn p+++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若54(2)2x A Bx x x x+=+++,求常数,A B的值.解:∵(2)()2542(2)(2)(2)A B A x Bx A B x A xx x x x x x x x++++++===++++,∴5, 24, A BA+=⎧⎨=⎩解得2,3A B==.例2(1)试证:111(1)1n n n n=-++(其中n是正整数);(2)计算:111 1223910+++⨯⨯⨯;(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有1111 2334(1)2n n+++<⨯⨯+.(1)证明:∵11(1)11(1)(1)n nn n n n n n+--==+++,∴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2)解:由(1)可知1111223910+++⨯⨯⨯11111(1()()223910=-+-++-1110=-=910.(3)证明:∵1112334(1)n n +++⨯⨯+=111111(()()23341n n -+-++-+=1121n -+,又n ≥2,且n 是正整数,∴1n +1一定为正数,∴1112334(1)n n +++⨯⨯+<12.例3设ce a=,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解:在2c 2-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2e 2-5e +2=0,∴(2e -1)(e -2)=0,∴e =12<1,舍去;或e =2.∴e =2.练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112n n -+);2.选择题:若322=+-y x y x ,则yx=()(A )1(B )45(C )54(D )563.正数,x y 满足222x y xy -=,求x yx y-+的值.4.计算1111 (12233499100)++++⨯⨯⨯⨯.习题1.1A 组1.解不等式:(1)13x ->;(2)327x x ++-<;(3)116x x -++>.2.已知1x y +=,求333x y xy ++的值.3.填空:(1)1819(2(2-=________;(2)2,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B 组1.选择题:(1=,则()(A )a b<(B )a b>(C )0a b <<(D )0b a <<(2)计算等于()(A (B (C )(D )2.填空:(1)12a =,13b =,则2223352a ab a ab b -=+-________;(2)若2220x xy y +-=,则22223x xy y x y++=+____;3.已知:11,23x y ==,-的值.4.解方程22112()3()10x x x x+-+-=.5.计算:1111132435911++++⨯⨯⨯⨯.1.2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1)x 2-3x +2;(2)x 2+4x -12;(3)22()x a b xy aby -++;(4)1xy x 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x 2+4x -12=(x -2)(x +6).(3)由图1.2-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1-2x x 图1.2-1-1-211图1.2-2-2611图1.2-3-ay -byx x 图1.2-4-11x y 图1.2-5(4)1xy x y -+-=xy +(x -y )-1=(x -1)(y+1)(如图1.2-5所示).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例2分解因式:(1)32933x x x +++;(2)222456x xy y x y +--+-.解:(1)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2(3)(3)x x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22[(1)2][(1)(1)22]x x x +++-+⨯+=2(3)(3)x x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或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22)(3)x y x y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3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2)2244x xy y +-.解:(1)令221x x +-=0,则解得11x =-+21x =--,∴221x x +-=(1(1x x ⎡⎤⎡⎤--+---⎣⎦⎣⎦=(11x x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x y =-+,1(2x y =--,∴2244x xy y +-=[2(1][2(1]x y x y +++.练习1.选择题:多项式22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A )25x y -(B )3x y-(C )3x y+(D )5x y-2.分解因式:(1)x 2+6x +8;(2)8a 3-b 3;(3)x 2-2x -1;(4)4(1)(2)x y y y x -++-.习题1.21.分解因式:(1)31a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4)2235294x xy y x y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253x x -+;(2)23x --;(3)2234x xy y +-;(4)222(2)7(2)12x x x x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4.分解因式:x 2+x -(a 2-a ).2.1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x a a-+=.①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x 1=x 2=-2b a;(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2b a;(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2)x 2-ax -1=0;(3)x 2-ax +(a -1)=0;(4)x 2-2x +a =0.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12a x =,22a x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a 2-4×1×(a -1)=a 2-4a +4=(a -2)2,所以,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1;②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1,x 2=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22-4×1×a =4-4a =4(1-a ),所以①当Δ>0,即4(1-a )>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1x =+21x =②当Δ=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1;③当Δ<0,即a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 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 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12b x a -+=,22b x a--=,则有122222b b b bx x a a a a----+=+==-;22122244(4)42244b b b b ac ac cx x a a a a a-+----====.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a-,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例2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1,则2x 1=-65,∴135x =-.由(-35)+2=-5k,得k =-7.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1+x2=-2(m-2),x1·x2=m2+4.∵x12+x22-x1·x2=21,∴(x1+x2)2-3x1·x2=21,即[-2(m-2)]2-3(m2+4)=21,化简,得m2-16m-17=0,解得m=-1,或m=17.当m=-1时,方程为x2+6x+5=0,Δ>0,满足题意;当m=17时,方程为x2+30x+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1.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2)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4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则x+y=4,①xy=-12.②由①,得y=4-x,代入②,得x (4-x )=-12,即x 2-4x -12=0,∴x 1=-2,x 2=6.∴112,6,x y =-⎧⎨=⎩或226,2.x y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 2-4x -12=0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6.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例5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求|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3)x 13+x 23.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252x x +=-,1232x x =-.(1)∵|x 1-x 2|2=x 12+x 22-2x 1x 2=(x 1+x 2)2-4x 1x 2=253()4()22--⨯-=254+6=494,∴|x 1-x 2|=72.(2)22221212122222221212125325()2()3()2113722439()9()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x 13+x 23=(x 1+x 2)(x 12-x 1x 2+x 22)=(x 1+x 2)[(x 1+x 2)2-3x 1x 2]=(-52)×[(-52)2-3×(32-)]=-2158.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12b x a -+=,22b x a--=,∴|x 1-x 2|=||||a a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x 1-x 2|=||a 中Δ=b 2-4ac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例6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则x 1x 2=a -4<0,①且Δ=(-1)2-4(a -4)>0.②由①得a <4,由②得a <174.∴a 的取值范围是a <4.练习1.选择题:(1)方程033222=+-k kx x 的根的情况是()(A )有一个实数根(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 )m <14(B )m >-14(C )m <14,且m ≠0(D )m >-14,且m ≠02.填空:(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1211x x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3.已知|1|0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x 2-3)的值.习题2.1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A )-3(B )3(C )-2(D )2(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④方程3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A )0(B )1(C )-1(D )0,或-12.填空:(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则|x 1-x 2|=.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B组1.选择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A(B )3(C )6(D )9(2)若x 1,x 2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1221x x x x 的值为()(A )6(B )4(C )3(D )32(3)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2(1-m )x +m 2=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A )α+β≥12(B )α+β≤12(C )α+β≥1(D )α+β≤1(4)已知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 2+(a +b )x +4c=0的根的情况是()(A )没有实数根(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5)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A )1,或-1(B )1(C )-1(D )02.填空:(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1)|x 1-x 2|和122x x +;(2)x 13+x 23.5.关于x 的方程x 2+4x +m =0的两根为x 1,x 2满足|x 1-x 2|=2,求实数m 的值.6.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x 1-x 2)(x 1-2x 2)=-32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3)若k =-2,12x x λ=,试求λ的值.7.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a =0的一个大于1、另一根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2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和性质问题1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先列表:x …-3-2-10123…x 2…9410149…2x 2…18822818从表中不难看出,要得到2x 2的值,只要把相应的x 2的值扩大两倍就可以了.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同学们也可以用类似于上面的方法画出函数y =12x 2,y =-2x 2的图象,并研究这两个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问题2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图2.2-2xyO -1y =2x 2y =2(x +1)2y =2(x +1)2+1y =x 2y =2x 2图2.2-1xO y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 x a+224b a )+c -24b a =ab ac a b x a 442(22-++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a-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例1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y =-3x 2-6x +1=-3(x +1)2+4,∴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坐标为(-1,4);当x =-1时,函数y 取最大值y =4;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A (-1,4)),与x 轴交于点B 3(,0)3和C 3(,0)3+-,与y 轴的交点为D (0,1),过这五点画出图象(如图2.2-5所示).说明: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根据配方后得到的性质画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选出关键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图象更精确.例2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求b ,c 的值.解法一:y =x 2+bx +c =(x +2b )224b c +-,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22(4)224b b y xc =+++-+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 =x 2的图图2.2-3图2.2-4xO yx =-1A (-1,4)D (0,1)BC图2.2-5像,所以,240,220,4bb c ⎧--=⎪⎪⎨⎪-+=⎪⎩解得b =-8,c =14.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由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4)2+2的图像,即为y =x 2-8x +14的图像,∴函数y =x 2-8x +14与函数y =x 2+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b =-8,c =14.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则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3已知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 的取值进行讨论.解:(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2)当-2<a <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a 2;(3)当0≤a <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4)当a ≥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a 2;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 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练习1.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A )y =2x 2(B )y =2x 2-4x +2(C )y =2x 2-1(D )y =2x 2-4x(2)函数y =2(x -1)2+2是将函数y =2x 2()(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B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D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2.填空题(1)二次函数y =2x 2-mx +n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 =,n=.(2)已知二次函数y =x 2+(m -2)x -2m ,当m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当m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 轴上;当m =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3)函数y =-3(x +2)2+5的图象的开口向,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x =时,函数取最值y=;当x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①图2.2-6②③3.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随x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1)y=x2-2x-3;(2)y=1+6x-x2.4.已知函数y=-x2-2x+3,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1)x≤-2;(2)x≤2;(3)-2≤x≤1;(4)0≤x≤3.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a≠0);2.顶点式:y=a(x+h)2+k(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当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2+bx+c=0.①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2-4ac存在下列关系:(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则Δ=0也成立.(3)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则Δ<0也成立.于是,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则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所以x 1+x 2=b a -,x 1x 2=ca,即b a =-(x 1+x 2),ca=x 1x 2.所以,y =ax 2+bx +c =a (2b cx x a a++)=a [x 2-(x 1+x 2)x +x 1x 2]=a (x -x 1)(x -x 2).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若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x 1,0),B (x 2,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a (x -x 1)(x -x 2)(a ≠0).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 =a (x -x 1)(x -x 2)(a ≠0),其中x 1,x 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例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 =x +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在解本例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最大值、顶点位置,从而可以将二次函数设成顶点式,再由函数图象过定点来求解出系数a .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而最大值一定是其顶点的纵坐标,∴顶点的纵坐标为2.又顶点在直线y =x +1上,所以,2=x +1,∴x =1.∴顶点坐标是(1,2).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1(0)y a x a =-+<,∵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1),∴21(32)1a -=-+,解得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2)1y x =--+,即y =-2x 2+8x -7.说明:在解题时,由最大值确定出顶点的纵坐标,再利用顶点的位置求出顶点坐标,然后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最终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所给的条件,并巧妙地利用条件简捷地解决问题.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分析一: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所过的两点实际上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于是可以将函数的表达式设成交点式.解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3)(x -1)(a ≠0),展开,得y =ax 2+2ax -3a ,顶点的纵坐标为2212444a a a a--=-,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2,∴|-4a |=2,即a =12±.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322x x +-,或y =-21322x x -+.分析二: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所以,对称轴为直线x =-1,又由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可知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设成顶点式来解,然后再利用图象过点(-3,0),或(1,0),就可以求得函数的表达式.解法二:∵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对称轴为直线x =-1.又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1)2+2,或y =a (x +1)2-2,由于函数图象过点(1,0),∴0=a (1+1)2+2,或0=a (1+1)2-2.∴a =-12,或a =12.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12(x +1)2+2,或y =12(x +1)2-2.说明:上述两种解法分别从与x 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的坐标这两个不同角度,利用交点式和顶点式来解题,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该二次函数为y =ax 2+bx +c (a ≠0).由函数图象过点(-1,-22),(0,-8),(2,8),可得22,8,842,a b c c a b c -=-+⎧⎪-=⎨⎪=++⎩解得a =-2,b =12,c =-8.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2x 2+12x -8.通过上面的几道例题,同学们能否归纳出:在什么情况下,分别利用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练习1.选择题:(1)函数y =-x 2+x -1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A )0个(B )1个(C )2个(D )无法确(2)函数y =-12(x +1)2+2的顶点坐标是()(A )(1,2)(B )(1,-2)(C )(-1,2)(D )(-1,-2)2.填空:(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x 轴交于点(-1,0)和(2,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y =a(a ≠0).(2)二次函数y =-x 2+23x +1的函数图象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3.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图象经过点(1,-2),(0,-3),(-1,-6);(2)当x =3时,函数有最小值5,且经过点(1,11);(3)函数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0)和(1+2,0),并与y 轴交于(0,-2).2.2.3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一、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与对称变换1.平移变换问题1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具有这样的特点——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问题时,只需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式研究其顶点的位置即可.例1求把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经过下列平移变换后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2)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分析:由于平移变换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即不改变二次项系数),所以只改变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位置(即只改变一次项和常数项),所以,首先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形为顶点式,然后,再依据平移变换后的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位置求出平移后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解析式.解:二次函数y=2x2-4x-3的解析式可变为y=2(x-1)2-1,其顶点坐标为(1,-1).(1)把函数y=2(x-1)2-1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3,-2),所以,平移后所得到的函数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就为y=2(x-3)2-2.(2)把函数y=2(x-1)2-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2),所以,平移后所得到的函数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就为。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典型例题】[例1] 判断对错:1. 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全体实数一一对应( )2. 横坐标为0的点在x 轴上( )3. 纵坐标小于0的点一定在x 轴下方( )4. 到x 轴、y 轴距离相等的点一定满足横坐标等于纵坐标( )5. 若直线l //x 轴,则l 上的点横坐标一定相同( )解:1. × 2. × 3. √ 4. × 5. ×[例2] 已知函数xy 6=与函数3+=kx y 的图象交于点),(11y x A ,),(22y x B 且52221=+x x ,求k 值及A 、B 的坐标。
解:由⎪⎩⎪⎨⎧+==36kx y x y 消去y 得0632=-+x kx ∴ ⎪⎪⎩⎪⎪⎨⎧-=⋅-=+k x x k x x 632121 由52221=+x x 解52)(21221=⋅-+x x x x 即51292=+k k ∴ 31=k 532-=k (0<∆ 舍) ∴ 当3=k 时 ⎪⎩⎪⎨⎧+==336x y x y 解得⎩⎨⎧==6111y x ⎩⎨⎧-=-=3222y x ∴ )6,1(A )3,2(--B [例3] 在函数)0(>=k xk y 的图象上有三点:),(11y x A ,),(22y x B ,),(33y x C ,已知3210x x x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321y y y <<B. 130y y <<C. 312y y y <<D. 213y y y <<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选C[例4] 比较大小:2x 21-x 解:2x —(21-x )=041)21(2>+-x , 所以 2x >21-x [例5] 以矩形ABCD 的顶点A 为圆心作⊙A ,要使B 、C 、D 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A 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A 外,如果12=BC ,5=CD ,则⊙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 。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座及中考题word
初四专题研讨课初高中知识衔接的一点看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更何况数学本身是一个知识体系,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初高中数学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从内容上来说,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内容多、抽象程度高。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等,不仅要象初中那样熟记,更要求学生对其本质要理解,并且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注重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谈的主要内容一初高中有哪些衔接知识点二关于衔接知识点命题趋势及初中教学的一点想法三在对待渗透高中数学知识的中考题时要注意方面四中考阅卷反映出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一:初高中链接知识点1 三维目标的衔接2 课程内容的衔接2、课程内容的衔接(一)立方和与差的公式的衔接(二)因式分解的衔接(三)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的衔接(四)二次函数的衔接(五)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的衔接(六)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的衔接(七)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衔接(八)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外心、内心等)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等)的衔接二:衔接知识点的命题趋势:新课标实施以来,不少地方的中考题渗透了高中数学的知识,这样的试题背景新、设问巧,它们或以高中数学知识为背景,或体现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推理方法.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和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解题者的观察分析、辨别是非、类比操作、抽象概括、数学归纳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中考的选择功能,这类试题往往倍受命题者的青睐。
下面两个表说明了目前初高中需要衔接的几个地方。
这些地方很有可能就是命题者出题的出发点。
表1.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表2.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初中存在但已降低要求的内容以中考题为例 新课标实施以来,不少地方的中考题渗透了高中数学的知识,这样的试题背景新、设问巧,它们或以高中数学知识为背景,或体现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推理方法.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和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解题者的观察分析、辨别是非、类比操作、抽象概括、数学归纳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中考的选择功能,这类试题往往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成为中考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就以近几年来年全国各地中考题为例,说明这些试题的几个主要特征.1.语言叙述渗透高中知识数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等的有机结合.有些中考试题中的语言叙述有浓烈的高中数学色彩.例1大庆.2011.12已知下列等式:1=12,1+2+1=22,1+2+3+2+1=32,….根据以上等式,猜想:对于正整数n (n ≥4),1+2+…+(n -1)+n +(n -1)+…+2+1= .例2.(绍兴市中考题)如果一个序列{}n a 满足n n a a a n n (2,211+==+为自然数),那么_________100=a .解析:,12,,982,99212989999100⨯=-⨯=-⨯=-a a a a a a 各式相加得),9921(21100 ++=-a a 从而.9902100=a点评:已知条件是数列的递推公式,本题的叙述方式采用了符号语言,具有高中代数的特征;另外解题方法也是数列问题中常用的方法,是整体思想的运用.这道试题的得分率极低,原因是学生看不懂题目的意思或解题方法想不到.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适当接触用简洁的符号语言表述的题目以及一些需要创新的解题方法.2.知识背景渗透高中知识有一些中考试题以中学数学知识为载体,而设计直接来源于高中数学,有高中数学的背景.例3.(玉溪市中考题)对于正数x ,规定f (x )= x 1x +,例如f (3)=33134=+,f (13)=1131413=+, 计算f (12006)+ f (12005)+ f (12004)+ …f (13)+ f (12)+ f (1)+ f (1)+ f (2)+ f (3)+ … + f (2004)+ f (2005)+ f (2006)= .解析:,显然不可能将2006,,20051,20061⋅⋅⋅代入求解,但是若注意到其中的对偶性,进而构造对偶式)1()(x f x f +的话,则易知)1()(xf x f +=1,从而结果为2006.点评:该函数的表达形式是高中函数的表达形式,是超越函数.要求学生用分析的态度、探究的目光,通过赋值尝试及数学化活动等实现知识原理、方法的迁移.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规则,然后运用归纳与类比的方法,使问题获得解决,此类试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例42012.大庆.1010.(3分)(2012•大庆)如图所示,将一个圆盘四等分,并把四个区域分别标上I 、Ⅱ、Ⅲ、Ⅳ,只有区域I 为感应区域,中心角为60°的扇形AOB 绕点0转动,在其半径OA 上装有带指示灯的感应装置,当扇形AOB 与区域I 有重叠(原点除外)的部分时,指示灯会发光,否则不发光,当扇形AOB 任意转动时,指示灯发光的概率为( )A .B .C .D .考点:几何概率。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四 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四重、难点:1. 钝角、直角的三角函数值2. 三角形面积公式C ab S sin 21=3. 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4. 余弦定理A bc c b acos 2222-+= 【典型例题】[例1] 计算:︒-︒+︒︒-︒+︒-150cot 120cos 135sin 150cos 135tan 120sin 2 解:原式︒+︒-︒︒+︒-︒-=30cot 60cos 45sin 30cos 45tan 60sin 2321)22(231232+-+--= 3331-=-= [例2] ABC ∆中2==BC AB ,面积为3,求B ∠大小。
解:由B ac S sin 21=,得232sin ==ac S B ,故=∠B ︒60或︒120 [例3] ABC ∆中,︒=∠45B ,4=AC ,︒=∠75A ,那么ABC ∆外接圆半径为 ;=AB 。
解:由正弦定理,R C AB B AC 2sin sin ==,即R AB 260sin 45sin 4=︒=︒ ∴ 22=R 62=AB[例4] ABC ∆中,c AB =,a BC =,b AC =,假设a 、b 、c 满足222c ab b a =++,求C∠大小。
解:由ab c b a -=-+222可知2122cos 222-=-=-+=ab abab c b a C∴ ︒=120C[例5] ABC ∆三边a 、b 、c 与面积S 满足22)(b a c S--=,求C ∠的余弦值。
解:依题意,C ab ab ab b a c C ab cos 222sin 21222-=+--= ∴ )cos 1(4sin C C -= 代入1cos sin 22=+C C ,得:1cos )cos 1(1622=+-C C∴ 015cos 32cos 172=+-C C ∴ 1cos =C 或1715 又 ∵ ︒<<1800C ∴ 1cos ≠C ∴ 1715cos =C 【模拟试题】1. 口算=︒135cos ;=︒150sin ;=︒120tan ;=︒90cos ;=︒+︒150cos 120sin ;=︒+︒150cot 135tan2. θ为ABC ∆的一个内角① 假设21cos -=θ,=θ ; ② 假设33tan -=θ,=θ ; ③ 假设22sin =θ,=θ ;④ 假设53sin =θ,那么=θcos ; ⑤ 假设2tan -=θ,那么=θsin 。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1重点、难点: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典型例题】[例1] 判断对错:1. 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全体实数一一对应( )2. 横坐标为0的点在x 轴上( )3. 纵坐标小于0的点一定在x 轴下方( )4. 到x 轴、y 轴距离相等的点一定满足横坐标等于纵坐标( )5. 若直线l x l × 2. × 3. √ 4. × 5. × [例2] 已知函数xy 6=与函数3+=kx y 的图象交于点),(11y x A ,),(22y x B 且52221=+x x ,求k 值及A 、B 的坐标。
解:由⎪⎩⎪⎨⎧+==36kx y xy 消去y 得0632=-+x kx ∴ ⎪⎪⎩⎪⎪⎨⎧-=⋅-=+k x x kx x 632121 由52221=+x x 解52)(21221=⋅-+x x x x 即51292=+k k∴ 31=k 532-=k (0<∆ 舍) ∴ 当3=k 时 ⎪⎩⎪⎨⎧+==336x y xy 解得⎩⎨⎧==6111y x⎩⎨⎧-=-=3222y x ∴ )6,1(A )3,2(--B [例3] 在函数)0(>=k xky 的图象上有三点:),(11y x A ,),(22y x B ,),(33y x C ,已知3210x x x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321y y y <<B. 130y y <<C. 312y y y <<D. 213y y y << 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选C[例4] 比较大小:2x 21-x 解:2x —(21-x )=041)21(2>+-x , 所以 2x >21-x [例5] 以矩形ABCD 的顶点A 为圆心作⊙A ,要使B 、C 、D 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A 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A 外,如果12=BC ,5=CD ,则⊙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 。
2024年初升高教材衔接衔接讲义
第1讲初高衔接-计算衔接模块一绝对值知识梳理一、初中知识回顾:1、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叫做该数的绝对值.2、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3、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4、绝对值不等式:∣x∣<a(a>0);∣x∣>a(a>0).5、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b∣表示.二、高中知识对接:1、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若M、N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表示的数分别为x 1、x2,则M、N之间的距离为MN=2、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和函数:(1)含有绝对值的方程要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再求未知数的值;(2)绝对值函数的定义:y=∣x∣= ,绝对值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
题型精练题型一、利用绝对值性质化简:例1、化简:|3x+1|+|2x-1|.例2、解不等式:|x-1|+|x-3|>4.变式训练:1.解不等式:|x+3|+|x-2|<7题型二、化简求最值例3、已知0≤a≤4,那么|a-2|+|3-a|的最大值为()A. 1B. 5C. 8D. 3变式训练:1、已知实数x、y满足|x+7|+|1-x|=19-|y-10|-|1+y|,则x+y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 .秋季延伸探究已知-1<x<4,2<y<3,则x-y的取值范围是(),3x+2y的取值范围是()若将条件改为-1<x+y<4,2<x-y<3,求3x+2y的取值范围题型三、绝对值方程和函数例4、解下列方程:(1)|2x+3|-5=0 (2)4|x-1|-6=0 例5、做出y=|x-2|-1的函数图像。
变式训练: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x+3|+2秋季延伸探究1、求函数y=|x-1|+|x-3|的最小值;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3|=a,试着根据a的取值,讨论该方程解的情况。
模块二乘法公式知识梳理一、初中知识回顾:1、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2、实际应用中经常将公式进行变形:(1)a2+b2=(a+b)2-2ab (2)a2+b2=(a-b)2+2ab(3)(a+b)2=(a-b)2+4ab (4)(a-b)2=(a+b)2-4ab(5)(a+b)2+(a-b)2=2(a2+b2)(6)(a+b)2-(a-b)2=4ab二、高中知识对接:1、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2、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3、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2ac+2bc;4、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b3+3a2b+3ab2;5、两数差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公式1】(a+b+c )2=a 2+b 2+c 2+2ab+2ac+2bc 例1、计算:(x 2-2x+13)2【公式2】(a+b )(a 2-ab+b 2)=a 3+b 3(立方和公式) 例2、计算:(2a+b )(4a 2-2ab+b 2)【公式3】(a-b )(a 2+ab+b 2)=a 3-b 3(立方差公式) 例3、计算:(2x-3)(4x 2+6xy+9)变式训练:1、已知a+b+c=4,ab+bc+ac=4,求a 2+b 2+c 2的值.例4、已知x 2-3x+1=0,求33x1x 的值.1、已知a 、b 是方程x 2-7x+11=0的两个根,求:(1)a 2b+ab 2; (2)a bb a +;(3)a 3+b 3; (4)(a-b )4.变式训练2:1、已知x (x+1)-(x 2+y )=-3,求2y x 22+-xy 的值。
2024版年度初高中数学衔接讲座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座目录CONTENCT •数与代数基础回顾•几何图形认知升级•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提升•解题方法与策略转变指导•过渡期心理调适建议•考试技巧与备考策略分享01数与代数基础回顾整数、分数和小数运算规则整数运算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理解运算的优先级和结合律。
分数运算熟悉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了解通分和约分的概念及方法。
小数运算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及近似计算。
80%80%100%代数式与方程式基本概念了解代数式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代数式的值和运算。
理解方程式的意义和解法,熟悉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函数初步:线性函数与二次函数线性函数掌握线性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解斜率和截距的概念。
函数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二次函数熟悉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解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的概念。
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数列概念数学归纳法数列的应用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方法。
了解数列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期付款、人口增长等问题。
030201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思想02几何图形认知升级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性质角的概念及分类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的性质平面几何图形性质梳理理解并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端点个数、延伸性、长度等特性。
了解角的定义、分类(锐角、直角、钝角等),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掌握相交线的夹角、对顶角等概念。
熟悉各种多边形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判定方法。
了解三维坐标系的概念,培养空间定位能力。
认识三维坐标系基本立体图形的认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组合与切割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基本立体图形的性质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掌握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三视图的画法及相互转换。
08855_初高中数学衔接讲座课件
6
代数基础
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 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代数式的化简和因式分解
2024/1/25
分式的运算和化简
根式的概念和性质,包括 开方运算和根式的化简
7
几何基础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 质,如点、线、面的定义 和性质
2024/1/25
相似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和判定
02 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引入解析几何,通过坐标法研究几何问 题,需要学生掌握直线、圆、椭圆等图形的方程 及其性质。
03 向量与矩阵
高中数学引入向量与矩阵,为解决几何问题提供 新的工具,需要学生掌握向量的基本运算和矩阵 的初步知识。
2024/1/25
17
概率与统计衔接点
2024/1/25
概率初步知识
初中数学中的概率初步知识在高中阶段将更加深入,涉及 到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等,需要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 思想和方法。
统计初步知识
初中数学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在高中阶段将更加详细,涉及 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分布等,需要学生提高数据处 理和分析能力。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高中数学引入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为描述随机现象提供数 学模型,需要学生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连续 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等知识。
18
05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需要学生提高代数运算能力。
函数与数列
初中数学中的函数与数列知识在 高中阶段将更加深入,涉及到函 数的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 和等,需要学生掌握函数与数列
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024/1/25
16
几何衔接点
01 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
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几何知识在高中阶段将扩展到 立体几何,需要学生掌握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证 明方法。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2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2重、难点:1. 求二次函数最值。
2.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典型例题】[例1] 已知16)(2+-=x x x f(1)当22≤≤-x 时,求)(x f 的最值;(2)当64≤≤x 时,求)(x f 的最值;(3)当52≤≤x 时,求)(x f 的最值。
解:配方得8)3()(2--=x x f(1)最小值为7)2(-=f ,最大值为17)2(=-f(2)最小值为7)4(-=f ,最大值为1)6(=f(3)最小值为8)3(-=f ,最大值为4)5(-=f[例2] 已知x x x f +-=221)(,当n x m ≤≤时,)(x f 取值范围为n y m 22≤≤,求m 、n 值。
解:∵ 2121)1(21)(2≤+--=x x f ∴ 141<≤≤n m ∴ m m f 2)(=,n n f 2)(=解得:2-=m ,0=n[例3] 已知122)4()(2--++=m x m x x f 与x 轴交于两点,都在点(1,0)的右侧,求实数m 取值范围。
解:令0)(=x f ,可得21=x ,1)6(2>+-=m x ,即7-<m又 ∵ 21x x ≠ ∴ 8-≠m综上可知7-<m 且8-≠m[例4] 一元二次方程042=+-a x x 有两个实根,一个比3大,一个比3小,求a 的取值范围。
解一:由⎩⎨⎧<-->∆0)3)(3(021x x 解得:3<a解二:设)(x f[例5] 解不等式:x 解:设)(=x f 察可知2<x 或>x[例6] 值范围。
解:如图,设f 则只须⎩⎨⎧)2()0(f f1. 已知x x x f 2)(2+-=,试根据以下条件求)(x f 的最大、小值。
(1)x 取任意实数(2)01≤≤-x(3)32≤≤x(4)40≤≤x2. 解不等式(1)0122<--x x(2)0822>--x x(3)022>++-x x(4)0202<+--x x(5)22)3()12(->-x x(6)012≤-x(7)042≥+-x(8)0122≤++x x3. 求证:方程2)2)(1(k x x =--(0≠k )有两个实根,一个比1大,一个比1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3讲
高中数学入门(三)
重、难点
不等式的性质
【典型例题】
[例1] 29.0=a ,︒=46tan b ,︒-︒=44cos 44sin c ,试比较a 、b 、c 大小。
解:b a c <<<<10 ∴ c a b >>
[例2] 比较2、33、55的大小。
解:∵ 8)2(6= 9)3(63= ∴
332< ∵ 32)2(10= 25)5(105= ∴ 552> ∴ 35325<<
[例3] 设50≤<a ,b 、0>c ,且c b a a 222+=-和322-=+c b a 同时成立,试比较
a 、
b 、
c 大小。
解:易知03242>--=a a b ,故1-<a 或3>a ∴ 53≤<a ,342+=a c ∴ 0)3)(1(44>--=-a a a c ,a c >
012)3(442<--=-a a b ∴ b a c >>
[例4] 已知1)1(22+<+m a 对任意实数m 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2+m 的最小值为1 ∴ 1)1(2<+a ,2
1-<a
[例5] 给出四个条件:① a b >>0 ② b a >>0 ③ b a >>0 ④ 0>>b a 问其中哪些条件可以推出结论
b
a 11<? 解:①、②、④
[例6] 解不等式:m x ≥+1(m 为字母系数)
解:
(1)0≤m 时,只须01≥+x ,1-≥x (2)0>m 时,有⎩⎨⎧≥+≥+2101m
x x ∴ 12-≥m x
【模拟试题】
1. 比较大小:︒=89sin a ,︒=45tan b ,︒
=1cos 1c 2. 已知a x ≤对任意43≤≤-x 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3. 解关于x 的不等式:a x ≥-12(a 为系数)
4. 解不等式① 011<+-x x ② 03>+x
x
5. 已知:1>ab ,1>bc ,1>ca ,求abc 的取值范围。
【试题答案】
1. c b a <<
2. 4≥a
3. 解:即a x +≥12
(1)1-≤a 时解集为全体实数
(2)1->a 时解集为a x +≥1或a x +-≤1 4.
(1)11<<-x (2)3-<x 或0>x
5. 提示:三式相乘得1)(2>abc ,故1>abc 或1-<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