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用法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初中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用法

初中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用法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琵琶行重点实词虚词意思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琵琶行重点实词虚词意思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琵琶行重点实词虚词意思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1.重点字词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六、实词言: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数: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轻: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七、古今异义词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部编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部编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马说》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安居而天下熄。
往之女家。
“熄”通“息”,停止
“女”通“汝”,你
《孟子•生于忧患,死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于安乐》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豕拂士。
“衡”通“横”,堵塞,不通
“拂”通“弼”,辅佐
《愚公移山》
寒暑易节,始反焉。
“反”通“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一厝维南。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代词,指愚公)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代词,这件事,指愚公
移山这件事。)
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词,哪里)
寒暑易节,始反焉。(句末语气词,呢)
而:
河曲智叟笑而止曰(连词,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
《礼记•虽有嘉肴》
学学半
“学”通“敩”,教导。
《兑命》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礼记•大道之行》
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寡,老而无
皆有所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目录一、一字多义 (4)1、虚词 (4)而 (4)尔 (4)盖 (4)夫 (5)以 (6)故 (7)乎 (8)何 (9)或 (10)者 (10)之 (11)哉 (12)已 (12)因 (13)于 (13)则 (14)为 (15)惟 (16)焉 (17)也 (17)且 (18)然 (19)若 (19)虽 (20)所 (20)即 (21)既 (21)莫 (22)乃 (22)其 (23)2、实词 (24)安 (24)卑 (24)备 (24)被 (24)鄙 (24)毕 (24)薄 (24)策 (24)长 (24)称 ....................................................................... 24 惩 (25)驰 (25)出 (25)辞 (25)次 (25)箪 (25)当 (25)道 (25)得 (25)等 (25)敌 (25)度 (25)端 (25)恶 (25)发 (26)凡 (26)方 (26)分 (26)奉 (26)扶 (26)拂 (26)福 (26)富 (26)更 (26)苟 (26)固 (26)故 (26)顾 (27)观 (27)冠 (27)光 (27)归 (27)过 (27)好 (27)号 (27)患 (27)惠 (27)或 (27)极 (27)寂 (27)加 (27)间 (27)见 (28)将 (28)1借 (28)尽 (28)就 (28)居 (28)举 (28)具 (28)决 (28)绝 (28)开 (28)可 (28)苦 (28)乐 (28)类 (28)利 (28)隶 (29)良 (29)临 (29)鳞 (29)令 (29)名 (29)谋 (29)奇 (29)骑 (29)强 (29)且 (29)清 (29)情 (29)请 (29)穷 (29)屈 (29)去 (30)阙 (30)容 (30)乳 (30)善 (30)少 (30)舍 (30)甚 (30)胜 (30)食 (30)使 (30)始 (30)市 (30)是 ....................................................................... 30 适 (30)书 (30)数 (31)所以 (31)通 (31)图 (31)徒 (31)屯 (31)望 (31)为 (31)谓 (31)文 (31)闻 (31)下 (31)鲜 (31)贤 (31)相 (31)效 (31)屑 (32)谢 (32)信 (32)行 (32)许 (32)寻 (32)焉 (32)艳 (32)夷 (32)遗 (32)已 (32)义 (32)异 (32)易 (32)诣 (32)益 (32)意 (33)因 (33)引 (33)盈 (33)用 (33)友 (33)余 (33)与 (33)欲 (33)援 (33)2缘 (33)杂然 (33)再 (33)曾 (33)争 (33)指 (33)至 (33)志 (34)质 (34)致 (34)诸 (34)属 (34)缀 (34)资 (34)子 (34)自 (34)足 (34)卒 (34)作 (34)坐 (34)二、初中通假字 (35)三、所有通假字 (37)四、初中成语 (41)五、词类活用 (45)六、古今异义 (48)3一、一字多义1、虚词而⑪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赤壁之战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总结

赤壁之战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总结

赤壁之战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总结《赤壁之战》字词梳理一、通假字:①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通“驻”驻扎。

②将军禽操──禽,通“擒”捉拿,擒拿。

③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

④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⑤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张,同“涨”,弥漫。

⑥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

二、词类活用: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形容词→名词,老交情)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礼,名词→动词,礼遇,以礼相待)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忧郁之计(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备[南]走 .名——状:4、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蹶,本义跌倒,引申为挫折,使动用法,使…挫败)5、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从,使动用法,使……跟从)6、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使动用法,使……逃跑)7诸人持议,甚失孤望(失,使……失望)8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介词,在)9.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形--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10除残去秽(形-名,残暴、丑恶的坏人)三、古今异义: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古:恳切慰问今:热情周到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中原地区今:中国大陆及台港澳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古:态势形成今:形成、造成4、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古:土地方圆今:地方、地区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丈夫的配偶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万一一旦今:偶尔遇见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古:面北朝拜今:北面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他实际上今:表话题转换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不超过今:表转折关系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刚刚一今:表年级或日期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a.刘备天下枭雄b.我,子瑜友也c.子瑜者,亮兄瑾也d.田横,齐之壮士耳e.荆州之民可以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f.曹公,豺虎也g.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h.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2.被动句: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行将为人所并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e.操军破,必北还f.羸兵为人马所蹈藉3.省略句:a.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b.交游(于)士林c.避乱(于)江东d.裹(之)以帷幕e.权以(之)示群下f.操当以(吾)还付乡党4.宾语前置:a.豫州今欲何至b.卿欲何言c.何以言之(介词的宾语前置)5.状语后置: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豫州虽败于长坂c.裹以帷幕6.定语后置:a.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荆州之民附操者五、文学常识:1、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2、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战的委婉说法)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上厕所的委婉说法)六、一词多义:1、卒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乘犊车,从吏卒(士兵)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促)2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几)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量)3 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4、治:a.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率领)5、足:a.岂足托乎(值得)b.兵精足用(充足,动词)65、次秦伯素服郊次停驻列坐其次处所引次江北驻扎余船以次俱进次序7、烈:a.兼仗父兄之烈(功业)b.火烈风猛(大,形容词)8.事:a.北面而事之(侍奉)b.不足与图大事(事业)c.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形势)9.计:a.今为君计(考虑、打算,v.)b.备用肃计(计策、谋略,n.)10难:a.今操芟夷大难(灾难)b.五万兵难卒合(困难,难以)11略:a.略已平矣(大致)b.助画方略(策略)12方:a.操军方连船舰(正在)b.地方百里(方圆,面积)c.助画方略(办法,谋略)d.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正,正要)e.挟天子以征四方(方向)13.济:a.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成就,完成)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c.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渡)赈济百姓帮助,接济14.引:a.引次江北(退却)b.引军北还(率领)15.众:a.众士仰慕(众多的)b.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士兵)七、文言虚词。

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要虚词

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要虚词

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要虚词《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重要虚词如下:一、通假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发”通“赈”,开仓赈济。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二、古今异义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古义:黄河。

今义:指一般河流。

河内,古义:黄河北岸的郑国地域。

今义:指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的地区。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凶恶,残忍。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国”,古义:国都、首都。

今义:国家。

“耳”,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暮暮将来而相货。

“暮暮”,古义:将来,每每。

今义:傍晚。

直不百步耳。

“直”,古义:只是、不过。

今义:一直;笔直;直系等。

三、词类活用则修文德以来之。

“修”,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修明”,“文德”指的是礼乐教化。

“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朝”。

既东封郑。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封”,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

“肆”,动词使动用法,“开拓其西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桑”。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制”,动词使动用法,“规定……产量”。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名词作动词,“吃”。

“检”,形容词使动用法,“制止、约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归顺称王”。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刺”,动词使动用法,“使……被刺”。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否定副词作动词,“不要”。

“多”,形容词作动词,“增多”。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养生丧死”,动词作名词,“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始”,名词作动词,“开始”。

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虽)……何……表示反问,意为“即使……怎么能……”。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7。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

飨土卒(飨;犒劳)2。

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

从沛公(从:跟从)5。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

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

具言 (具:详细,完备)11。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

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

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

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

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

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通假字、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通假字、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

D.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近朱者赤 ……的人
D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饮于河渭 到 C.化为邓林 成为 D.思则得之 重于泰山 比
B.臣是以无请也 因为 以讹传讹 把
碌碌无为 作为 不进则退

勇攀高峰
五、课外拓展
背景: 晋朝的都城原来在洛阳,后被匈奴攻 占,向东迁到了南京,史称东晋。
D 2、下列词语中红色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B.及其日中如探汤 狐假虎威 借助 固若金汤 热水
C.可谓好学也已矣 D.日知其所亡
通“无", 不知道的东西。
叶公好龙 喜好 亡羊补牢
丢失
3、下列词语中红色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问其故
平白无故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这 此起彼伏 B.此不为远着小而近者大乎 C.居十日 过 居无定所 居住
火齐之所及也 更重问之
桓侯故人问之
假人之长
火齐之所及也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 假人之长
心之官则思
晋明帝: 机智聪颖,有爱国之心的人。
以 何以致泣
以补其短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是以无请也

以补其短 具以东渡意告之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是以无请也

以补其短 告以此意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是以无请也

火齐之所及也 具以东渡意告之
桓侯故人问之
假人之长

元帝异之
学而时习之 火齐之所及也 假人之长
一、通 假 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惘,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日知其所亡 亡通“无”,不知道的东西。 汤熨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 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 文通“纹”,花纹。 文首 鲧复生禹 复通“腹”,肚子。 孰为汝多知乎? 为通“谓”,说。 知通“智”,智慧。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的考点就是对它的解释。

通假宇的答题格有一定的格式:"XX”同“XX”,“XX"的意思。

七年级通假宇汇总课文原句通假字原字通假字程义课文出处尊君在不不表小否XE《陈太丘与友期行》枷兑乎说悦愉快《典》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同上止有剩骨止只仅,只《狼》身亡所寄亡无没有《杞人忧天》其人舍然大喜舍释解除、消除卿今当涂掌事涂途《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耶语气词对镜帖花黄帖贴粘贴《木兰诗》但繇尔尔耳罢了《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勺勺子可爰者甚蕃蕃繁多应说》亭亭净植植直竖立一词多义,指一个词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而在另一个句子中又有了新的意思,而这些意思又有一定的关联。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七年级上册一词多义归类实词义项例句舍舍弃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解除、消除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去消失意与日去《诫子书》离开一狼径去《狼》时当时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按时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日天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太阳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岁月意与日去《诫子书》为给、替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亘担任、做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被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成为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乐以...为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乐趣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行出行与人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行走三人行《论语》十二章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童领悟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意神情意暇甚《狼》想、企图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敌胁迫、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敌人盖以诱敌《狼》止同"只"仅、只止有剩骨《狼》停下一狼得骨止《狼》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狼》上前狼不敢前《狼》闻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使知道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消息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用法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用法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壮也 烛之武退秦师
2、的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
二、之——代词
1、子犯请击之 烛之武
三、之——动词
1、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一、而——连词
1、连词,表承接,不译 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2、连词,表修饰,不译 夜缒而出
5、卒其不意 “卒”通“猝”,突然 6、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7、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8、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显露 10、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鸿门宴
1、皆为龙虎,呈五采 “采”通“彩”,彩色 2、具告沛公 “具”通“俱”,全、都 3、距关 “距”通“拒”,把手 4、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9、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同意 今义:有做某事的意愿 10、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胳膊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11、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考虑
鸿门宴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亡去不义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3、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嫁娶的事
一、其——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 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2、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或第二人称 可译为“我的”“我 自己 ”“你的”“你” 失其所与 烛之武退秦师
3、指示代词,“这”“那” 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二、其——副词
1、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相当于“还是”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2、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 副词,似乎,好像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如果 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及,比得上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获 鸿门宴 代词,你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地位低,见识浅
可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适合
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 不过:不超过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不能走路
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部署:分部安排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文言实词之
——通假字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 径。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 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 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 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诡辩:骗人的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饱的样子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土地方圆
东面而视
东面:脸朝东
常见古今异义词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多谢:多多劝告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反复:扭转并恢复 反而:返回,从而
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方面:独当一面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方丈:一丈见方
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 (还,通“旋”)
举酒属客
(属,通“嘱”)
于嗟鸠兮,无与士耽 (于,通“吁”)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之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如:夫君子之行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如:何陋之有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作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格式:动词+之。

“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如:曲肱而枕之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念天地之悠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他(射箭)但微颔之他(射箭)康肃笑而遣之他徐以杓酌油沥之它,指葫芦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它,指石兽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它,指石兽当求之于上流它,指石兽求之下流,固颠它,指石兽以上都作人称代词以我酌油知之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以上作指示代词。

这个道理,这件事附:七上课本所有“之”水陆草木之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反激之力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布局助词,的孔子云:何陋之有?布局助词,是宾语提早的标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求闻之若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布局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自力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文言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文言知识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智而为愚者也 睿而为愚者也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邦无道则愚 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能兴云雨
一词多义 愚溪之上,买小丘,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 愚池之东,为愚塘 是,动词
叫做, 叫做,动词 筑成, 筑成,动词

智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故凡为愚者 假装, 假装,动词 算作, 算作,动词 称作, 称作,动词

夫水, 夫水,智者乐业 乐而不能去也 名之以其能 而名莫能定 或曰: 或曰:冉氏尝居也 得泉焉, 得泉焉,又买居之
爱好、喜好,动词, o 爱好、喜好,动词,yào 快乐、高兴,动词, 快乐、高兴,动词,lè 命名, 命名,动词 名称, 名称,名词 居住, 居住,动词 积蓄、储存, 积蓄、储存,动词
语气词
灌水之阳有溪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

予得专而名焉 代词, 代词,它,它们 咸以愚辱焉 兼词,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兼词,于之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土之居者犹龂龂然 土之居者犹龂龂然 龂龂 形容词词尾, 形容词词尾, 则茫然而不违 ……的样子 的样子 昏然而同归 代词, 代词,这样 夫然,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然则虽辱而愚之, 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虚词用法 特殊句式
通假字
纪于溪石上 :
通假, 通假,“纪”通“记”,记载
古今异义
牢笼百态: 包罗,囊括。今为关住鸟兽的东西。 牢笼百态: 包罗词活用作动词 东流入于潇水 盖上出也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合流屈曲而南 今予家是溪 得其尤绝者家焉 名之以其能 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 故姓是溪为冉溪


代词,在句中作主语, 代词,在句中作主语, 而名莫能定 寂寥而莫我知也 没有人, 没有人,没有谁 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表比喻,表态度 《荆轲刺秦王》 箕踞以骂曰
《鸿门宴》 常以身翼蔽之 吾得以兄事之
2、名词作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荆轲刺秦王》 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 非有诏不得上
《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沛公奉卮酒为寿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若入前为寿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5、亦去之 古义:离开 今以:到、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能够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医生
荆轲刺秦王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荆轲刺秦王》 使使以闻大王
《鸿门宴》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内
3、动词意动用法
4、动词为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以鄙远 共其乏困
《荆轲刺秦王》 丹不忍以己之私 其人居远未来
《鸿门宴》 其志不在小 沛公今事有急 君安与项伯有故
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6、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古义:谢罪,道歉 今义:感谢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北省、河南省
8、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古义:逃跑 今义:步行
2、形容词作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邻之厚君之薄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荆轲刺秦王》 则秦未可亲也
《鸿门宴》 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鸿门宴》 拔剑撞而破之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荆轲刺秦王》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5、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一 词 多 义
1、鄙
①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形容词,鄙漏,这里指目光短浅
3、名词的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
《鸿门宴》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名词的意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
5、名词的为动用法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烛之武退秦师》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鸿门宴》 此亡秦之续耳
2、动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词 类 活 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表时间方位 《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
《荆轲刺秦王》 进兵北略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秦兵旦暮度易水 发尽上指冠
《鸿门宴》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日夜望将军至 头发上指
②表工具、方法 《荆轲刺秦王》 函封之
《鸿门宴》 间至军中
1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古 今 异 义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古义:不能 今义:没有能力,不能干什么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6、如
①固不如也(《鸿门宴》) 动词,比得上 ②杀人如不能举(《同上》) 动词,唯恐 ③沛公起如厕(《同上》) 动词,去
7、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 形容词,尽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形容词,美丽的 ③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禁得住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虚词用法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 “以”同“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回来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5、卒其不意 “卒”通“猝”,突然 6、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7、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8、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显露 10、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9、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同意 今义:有做某事的意愿 10、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胳膊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11、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考虑
鸿门宴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亡去不义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3、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嫁娶的事
鸿门宴
1、皆为龙虎,呈五采 “采”通“彩”,彩色 2、具告沛公 “具”通“俱”,全、都 3、距关 “距”通“拒”,把手 4、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5、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背叛 7、明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点 8、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隙 9、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否则
2、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副词,似乎,好像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如果 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及,比得上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获(《鸿门宴》) 代词,你
3、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 秦师》)
否定副词,没有,表否定的假设或 条件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 副词,稍微,略微 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副词,隐约 ④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形容词,微小 ⑤微言大义 形容词,精微的
4、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副词,只是
②终以不顾(《同上》)
动词,回头
③三顾茅庐(《同上》)
动词,拜访
5、举 ①愿举国为内臣(《荆轲刺秦王》) 形容词,全部的 ②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形容词,尽 ③孙叔敖举于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动词,选用 ④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动词,攻克 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动词,举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