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散文选修重点句子翻译
(完整word版)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完整word版)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https://img.taocdn.com/s3/m/d472149f01f69e3142329461.png)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8、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对此应当特别慎重。
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4单元 方山子传 Word版含答案 (1)
![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4单元 方山子传 Word版含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b8320c34763231126fdb113d.png)
推荐作品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注音庵.居(ān ) 矍.然 ( jué ) 勋阀.(fá ) 健啖.(dàn ) 拱揖.(yī ) 鼾.睡 (hān ) 觱篥.. (bì lì ) 仆.地(pū ) 二、解释词义1.适⎩⎪⎨⎪⎧过岐亭,适见焉 (副词,恰好)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动词,去、往)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动词,女子出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动词,适合)2.省⎩⎪⎪⎨⎪⎪⎧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读xǐng 。
动词, 探望、问候)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读shěng 。
名词, 行政区域)吾日三省吾身 (读xǐng 。
动词, 反省、检查)3.许⎩⎪⎨⎪⎧不知何许人 (名词,处所、地方)引之长丈许 (数量词,表示约计的 数量,左右)舆薪,则王许之乎 (动词,赞许、同意)杂然相许 (动词,答应、允许)4.数⎩⎪⎨⎪⎧吾数击杀响马贼 (读shuò。
副词,屡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读shù。
数量词,几)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读shù。
名词,天数)数罟不入洿池 (读cù。
形容词,细密的)三、古今异义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2.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人的配偶3.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义:窗户和门今义:单指窗4.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古义:请求客人今义:宴请客人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余既耸然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2.岁.得帛千匹 名词作状语,每年3.不冠.不袜.名词做动词,戴帽子;穿袜子4.而腰多..白金腰:名词做状语,在腰上;多:形容词做动词,多有5.夺其物,故仇.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仇6.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使动用法,使……快活7.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做状语,从四面五、分析句式类型1.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于”;状语“(于)山中”后置)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也”表判断)3.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省略句(“河南”前省略介词“于”)4.与遇宋将军家省略句(省略介词“与”的宾语“之”)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余谪.居于黄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一发.得之发:射箭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相似解析:B项,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8bc766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5.png)
第05课书愤1.诗人介绍陆游(1125~1210),字,自号_________。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_________著名诗人。
诗人终身“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理想生活内容,又有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抗金救国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构成没法统一的冲突,由此迸发出的火普通的激情和难以压制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
风格雄壮豪放,言语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陆游的诗今存约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写作背景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上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生在民族冲突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向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本人的抱负。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着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1.务观放翁南宋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对比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详细化。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高中语文选修名句默写与翻译
![高中语文选修名句默写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9c564005f0e7cd1842536ee.png)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与翻译专题训练名句默写1、回眸一笑百媚生,。
,两处茫茫皆不见。
玉容寂寞泪阑干,。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白居易《长恨歌》)2、酌酒以自宽,。
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3、金樽清酒斗十千,。
,拔剑四顾心茫然。
,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5、,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6、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李清照《一剪梅》)7、、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2、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3、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14、,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5、过春风十里,。
自胡马窥江去后,,。
渐黄昏,,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16、主人何为言少钱,。
五花马、千金裘,,。
(李白《将进酒》)17、,忽到庞公栖隐处。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18、天姥连天向天横,。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a579eaf856a561252d36fb3.png)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登高》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原文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鉴赏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完整word版)兰亭集序(原文对照翻译)附注释
![(完整word版)兰亭集序(原文对照翻译)附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22e7752280eb6294dc886ce3.png)
兰亭集序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3]于会稽[4]山阴[5]之兰亭,修禊事也[6]。
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dān)(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群贤[1]毕至[2],少长[3]咸[4]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5],茂林修竹[6],又有清流激湍[7],映带左右[8]。
注释:[1]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2]毕至:全到。
毕,全、都。
[3]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4]咸:都。
[5]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6]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
[7]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8]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译文: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
引以为流觞曲水[1],列坐其次[2]。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3],一觞一咏[4],亦足以畅叙幽情[5]。
注释:[1]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2]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文化经典选修教材重点翻译(附带重点字词和参考译文)
![文化经典选修教材重点翻译(附带重点字词和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9746b2f524ccbff12184a6.png)
要求:1.通读全句,划出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然后翻译。
2.翻译后,通读自己的译文,检查有无舛漏。
3.这里只是选取了课文里的部分重点句子以帮助大家复习,会考小本里的课外文言文段落还需大家用心温习。
《晋灵公不君》1.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赵盾)准备进谏,士季说:‚(您是正卿,您)去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
我请求先去进谏,假如国君不采纳,那么您再继续进谏。
‛2.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晋灵公)仍旧不改。
赵宣子多次进谏。
晋灵公很厌恶他,(就)派鉏麑(去)刺杀他。
3.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鉏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
(赵宣子)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
4.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大,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晋灵公唤出那条猛犬向赵盾扑去。
提弥明徒手搏击猛犬,把它打死了。
赵盾说:‚不用人而使唤狗,即使凶猛,又顶得了什么?‛一面搏斗,一面退出宫门.提弥明为赵盾战死(殉难)。
5.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当初,赵宣子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住了一晚。
6.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赵盾)要他吃光,并给他预备一筐饭和肉,放在袋子里送给他。
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甲士,却把戟掉过头来抵御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免于难。
7.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求谏》1.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惧,言语致失次第。
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
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
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怨恨。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选修下册注音加注释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选修下册注音加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c735b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7.png)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选修下册注音加注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和文言文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选修下册的注音加注释,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诗词部分1.《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注音:míng yuè jǐ shí yǒu,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jīn xī shì hé nián. 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gāo chù bú shèng hán. 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hé shì zài rén jiān.注释: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表现出行旅情怀和向往自由的心境。
2.《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也,悲来也,烦君不恋,玉鸾空翡翠。
注释:作者以惆怅之情来表达离别之苦,以雨声为比喻,描绘出离愁之切。
情绪伤感、深远。
3.《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注释:李白以豪迈之气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生死,也要豪情万丈,不枉此生。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 原文、翻译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 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83c5216941ea76e59fa04b1.png)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一天,他沿着小溪向前走,忘记走了多远的路程.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线。
(渔人)就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敞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都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重点语句翻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重点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fb24e9e680203d8ce2f2468.png)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重点语句翻译《庖丁解牛》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项羽之死》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军已经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啊!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3、项王于是再次带兵向东跑,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骑了。
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5、然而今天我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的)作战有过错。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即使江东父老怜惜(我)而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难道就不于心有愧吗?《阿房宫赋》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横卧在渭水上,天上出现云,怎么出现了龙。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
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忽然有一天,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
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满地狼籍,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
戍守边关的士兵一呼,函谷关被攻破。
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完整word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完整word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786a5c9a8956bec0875e30e.png)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1从:自,由。
2。
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
行:走。
5。
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
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
见:看见。
11。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用。
为:作为13。
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古代诗歌散文重点句子翻译
![古代诗歌散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a7006dbaaea998fcd220ea0.png)
《六国论》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sàng),率(shuài)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燕赵之君,始①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②速祸焉。
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伶官传序》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项脊轩志》1.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子路》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2。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种树郭橐驼传》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 重点语句翻译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 重点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d9727c989eb172ded63b7c9.png)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
者, 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 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 报仇的志向啊。 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 翻译: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 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 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7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 亭如盖矣。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 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
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 下了。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六、翻译
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戍守边关的士兵一呼, 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 成了一片焦土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
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 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
名句背诵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
1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文选修28篇古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
![语文选修28篇古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0a232a7700abb68a982fbf9.png)
选修2重要句子翻译答案一、《小石城山记》1.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少:稍;垠:边,界)译:另一条路稍稍向北走又折向东,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山路中断,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挡在路边。
2.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状语后置,以:把,用)译:探望洞里浓黑,把小石子投进去,咚咚地传来水的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很久才停止。
3.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山石上没有土壤,却生长着美好的树木和箭竹,显得更加奇特而坚实;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卧有立(或俯或仰),好像智者的有意安排。
(“嘉”,美好的;箭:箭竹;“益”,更加;“数”,密集;“类”,像;智者:有才智的人;偃,俯,倒卧)4.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我)又诧异(奇怪)造物者不在中原创造这些美景,却将它放置在偏远的永州,使它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赏识,这实在是劳而无功啊。
(或者是注释:(我)又诧异这么美的山石怎不会出现在中原,反倒是在偏远的永州,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这真是劳而无功。
)(“怪”,诧异(奇怪);“为”,创造;“列”,陈列,放置;“更”,经历;“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夷狄:指偏远的永州)5.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这儿永州的天地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造作)伟大的人物,却唯独造作了这些奇妙景致(这山石),因此楚地的南方人才少但怪石多。
二、《黄州快哉亭记》(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译:在靠近他的居所的西南处建造了一个亭子,用来观赏江流的美景,我的长兄子瞻给亭子取名“快哉亭”(即:靠近;为:建造;胜:美景;名:取名)(2)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译:在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在夜里能听见在亭子下鱼龙悲鸣,景象变化迅疾,令人触目惊心,不可久看。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27e84d453610661ed9f46c.png)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铭志之著于世。(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世”后置于“著” 后) 译文:_碑__铭__之__所__以__在__世__上__有__显__著__地__位__。__ (2)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译文:_这__大__概__是__它__和__史__书__不__同__的__原__因__吧__。__
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孰不欲宠. 荣.其父祖
而世之学者
..
古今异义
1.第二段叙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二段交代了写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铭后的总的感受, 接着叙及撰写墓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世,义 近于史”,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 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
后者强调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 的补充和发挥。碑志和史传有相通之处,好的碑志往往具有较 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但千百年来,在一些作者手中,碑志 成了一种应酬文字,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美化恶人,牟取重金。 欧阳修写碑志力求不虚美,不溢恶,这与作者提倡“公与是”的 写作态度和他对“立言者”徇私滥作“不实”之铭的批评是一 致的。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的影响之深。总之, 全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 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的铭文是幸运的。
(10)有名侈.于实(动词,_过__分__,_超__出__) (11)非畜道德者恶.①能辨之不惑,议.②之不徇.③(①副词,_用__在__
_动__词__前__作__状__语__,_表__示__疑__问__,_怎__么__、__哪__。②_评__议__。③_徇__私__情__)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第2课 黄州快哉亭记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第2课 黄州快哉亭记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34ccddc77da26924c5b053.png)
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唐风宋韵怀渑池寄子瞻兄①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②。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注]①公元1056年(嘉祐元年)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寄给其兄长。
②旧宿僧房壁共题:此为作者回忆。
公元1056年(嘉祐元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赏析:首联中抒发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中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
苏辙这首诗的主题既是怀旧,又是回忆,又是惜别。
作者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回忆“共题僧房”,数年光景恍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叹,又惜别哥哥“独游”,想必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摆在各个位置,实在身不由己,骓马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却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
所以这首诗真正体现的还是人生感叹!思考:苏辙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苏轼?哲言睿语张方平品评苏辙兄弟苏洵带苏轼、苏辙去拜谒张方平,张方平与兄弟二人谈论之后颇为惊奇赞赏。
第二天出了六个题目,让他们拟作,而自己偷偷在壁间窥视他们的反应。
两人得题后各自运思。
苏辙对某一题意有些疑虑,偷偷指着题目请示哥哥,苏轼也不答话,拿笔倒敲矮桌暗示语出《管子注》,苏辙疑而未决;后又指着下一题,苏轼用笔把题目勾去,马上拟作文章。
出来交卷给张方平,张方平读了他们的文章更为欣喜,而勾去的一题,并无出处,乃是他故意要测试这对兄弟才学的陷阱。
第二天,张方平见了苏洵,告诉他说:“两位公子都是天才。
大的聪明机敏,特别教人喜爱;弟弟谨慎持重,成就可能会超过哥哥。
”作者名片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完整word版)杜牧泊秦淮赏析翻译
![(完整word版)杜牧泊秦淮赏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908598725c52cc58ad6be61.png)
泊秦淮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一首关于:爱国的诗翻译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英译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courtyard flowers。
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⑶泊:停泊.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赏析赏析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3课 推荐作品 游沙湖 苦斋记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3课 推荐作品 游沙湖 苦斋记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ccae70ed630b1c59eeb580.png)
第33课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1.作家作品苏轼[见第二单元《新城道中》(其一)]。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是元末明初负有盛名的诗文作家。
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地揭露了历史的真相,不少篇幅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以及他们压榨掠夺人民的罪行,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强。
代表作:《诚意伯文集》20卷。
2.背景解读游沙湖元丰二年(1079)七月,正在湖州任上的苏轼突然被逮捕下狱,罪名是在诗文中攻击朝廷的新法,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后苏轼虽经营救出狱,但精神上却因这一场残酷的文字狱而受到沉重的打击。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次年二月,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
在黄州期间,他自号东坡居士,徘徊于山水之间,在老庄及佛禅中寻求解脱。
元丰五年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
苦斋记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
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
一般称为“斋记”。
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
这篇斋记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
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二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
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
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
记,记载事物的文章。
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游沙湖1.一词多义(1)相因往相.田(动词,观察)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辅助)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名词,丞相)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副词,互相)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代词,我)(2)疾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名词,病)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名词,痛苦)必为有窃疾.矣(名词,毛病)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痛心)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动词,痛恨)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动词,妒忌)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强,猛烈)是.日剧饮而归(代词,这)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动词,是,表判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动词,认为……正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正确)惟兄嫂是.依(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词类活用(1)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3)君看流水尚能西.(名词作动词,向西去)3.文言句式(1)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判断句)(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判断句)(3)是日剧饮而归(省略句)苦斋记1.通假字(1)覆之以茆.(通“茅”,茅草)(2)楛.竹之笋(通“苦”)(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通“茶”)(4)燕.坐于华堂之上(通“宴”)(5)籍.柔覆温之躯(通“藉”,垫)2.一词多义(1)焉剑溪之水出焉.(兼词,于此)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于是余有叹焉.(句末语气词)山去.人稍远(动词,离开)为汉家除残去.秽(动词,除掉)我从去.年辞帝京(形容词,过去的)(3)修倚修.木而啸(形容词,长,高)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动词,治理)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动词,修养)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动词,学习,研究)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动词,整饰)(4)穷一旦运穷.福艾(动词,完结,穷尽)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形容词,处境困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形容词,不得志) 穷.寇勿追(形容词,走投无路的)穷.山恶水(形容词,荒凉)3.词类活用(1)野蜂巢.其间(名词作动词,筑巢)(2)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名词作动词,筑室)(3)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形容词作名词,珍美的食物)(4)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劳苦)(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词作动词,有利,有好处)4.古今异义(1)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古义:就这样。
(完整word版)蜀道难翻译
![(完整word版)蜀道难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176881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5.png)
蜀道难噫吁戏,危(危险)乎高哉!蜀道之(不译)难,难于(比)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尔(那)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界限上险峻地方)通人烟。
西当(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横渡,横越)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而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的)高标(高耸山岳),下有冲波逆(转)折之(的)回川(大河)。
黄鹤之(不译)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附。
青泥何(多么)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 绕)岩峦。
扪(摸)参历(经过)井仰(仰头)胁息(屏气),以手抚膺( yīng )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高险的山岩)不行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令人忧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令人听此凋(凋谢,改变)朱颜。
连(绵延)峰去(距离)天不盈(满)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 tuān 激流)瀑流争喧豗 (hu ī轰鸣声),砯( pīng 冲击)崖转(转,转动)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为何)乎来哉。
剑阁峥嵘(高耸陡峻)而崔嵬( cuī wéi高大),一夫当(当:把持)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假如)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草菅人命。
锦城虽云(说)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痛惜)。
【译文】多么峻峭,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迷惑不清。
从那此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而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互相连接。
上边有即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巅峰,下边有冲激高溅的波涛逆折的旋涡。
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但是去,猿猴想过去,忧愁没有地方可以攀附。
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行程内要转很多弯,环绕着山岳。
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痛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4、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5、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
为迟。
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伶官传序》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
欤?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祭十二郎文》
1、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
穷期矣。
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春夜宴葱弟桃花园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项脊轩志》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庖丁解牛》
1、它同《桑林》的舞蹈节奏合拍,同《经首》的舞蹈节奏合拍。
2、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到这种程度呢?
3、现在(宰牛)的时候,我用精神去接触牛,却不用眼睛看,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精神意愿在活动。
4、(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
5、虽然如此,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看见那里难以下刀,十分警惧因为它而小心翼翼,目光因为这个原因而集中,动作因为这个原因而放慢。
6、提起刀站着,因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因为它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擦拭好了刀然后把它收藏起来。
《阿房宫赋》
1、六国灭亡,统一了天下。
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
2、(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
3、长桥横卧在渭水上,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没有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
4、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5、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只是哀叹如果不引以为鉴,又要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六国论》
1、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不是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2、有人问:“六国相继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3、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4、等到太子丹用荆轲的计策,才招致了祸患。
5、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呢。
6、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7、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伶官传序》
1、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3、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4、难道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5、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6、那祸患常常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才智勇气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祭十二郎文》
1、假如知道会这样,即使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2、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3、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4、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也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5、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难道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春夜宴葱弟桃花园序》
1、那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
2、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
3、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把一派锦绣风光提供给我们。
4、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
《项脊轩志》
1、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2、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事情值得高兴,也有许多事让人悲伤。
3、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