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书交流
2024年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体会阅读《少有人走的路》后,对作者派克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此书以其深邃透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趣味性,让人在宽慰中感受到挑战。
正如派克所阐述的,尽管我们可能认为自己的心灵之旅与众不同,但实际上,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共通之处,个人的感受并非孤立存在,他人亦可能有相似经历。
我们往往倾向于将一切困扰归咎于童年的创伤,但这忽视了自我责任的重要性。
所谓人性,并非固定不变的特质,而是处于持续的演变之中。
人们倾向于避免持续的思考,转而追求更为直接的精神满足,而忽视了心灵的需求。
当心灵长期被压抑,它将以其他症状的形式显现出来。
派克的卓越之处,在于他的智慧、通达以及平和的接纳态度。
他指出,寻求心理治疗并不总是有益,某些治疗可能仅是将个体塑造成社会认可的模式,反而丧失了自我。
这种观点在亦舒的小说中也有所体现,即现代心理治疗可能以牺牲个性为代价,使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心理健康并不等同于始终的乐观开朗。
实际上,抑郁带来的空虚可能成为思考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促使我们关注内心世界;对死亡的认识能深化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甚至生活的空虚感,也能成为心灵成长的契机;失去一部分的纯真,对心灵的成熟也有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派克以其深沉的智慧和包容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心灵的无尽奥秘,令人深受启发。
2024年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体会(二)在暑假期间,我受老师之荐,深入研读了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该书由美国知名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博士精心撰写。
阅读之后,我深感有必要撰写一篇读后感,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全书结构严谨,分为“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四大篇章,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与人生哲理。
其中,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自律”篇章中的“过时的地图”一节。
该章节通过讲述一位男性电脑技术员的故事,揭示了心灵地图过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这位技术员因妻子携子离去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但令他最为难以接受的却是失去孩子的现实。
读《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篇

读《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篇优秀的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的总结,更是对我们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发现,读后感提供了一个与他人分享见解的平台,促进思想交流,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读《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1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有点奇葩的人,明明可以活成像芸芸大众一样,却又活成了一个有点思想的独立作家。
在滚滚红尘中不断挑战写作的极限。
人生其实苦难重重。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
不过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
人生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就能使心灵变得更健康。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拓展了我的思维界限,打开了自己更多的人生地图。
此书的作者是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先生。
按照书中的逻辑,我是个不懂真爱的人。
m斯科特派克先生: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当我们能够有一个力量,为自己和对方的心智成熟带来不断地进步,让两个人不断地去实现亲密关系,这种努力的过程就是爱。
爱不会因害怕失去就放弃去爱。
爱是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
真正的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
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所有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都是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关系。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先简单介绍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像书名一样,少有人会选择走的路,需要花很大精力去读的书,现在物质越来越丰富,心灵越来越空虚,我们不想承受痛苦,但是成长是痛苦的,在这充满艰辛的道路上,避免简单化的思考,放弃以偏概全的冲动,不要寻找公式和简单的答案。
勇敢前行,超越自我,心智成熟的路程。
今天读了这章复杂人生的章节,它分为:拒绝简单思考,避免陷入极端,本性与人性,选择与人生,使命与人生,感恩与人生。
环环相扣,结合现在的我,做些解读。
我们要认清人生,什么是人生?人生苦海无边,而且复杂多变。
对!人生之路就是由一连串的难题组成,一个难题解决,又会有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我们面对难题和痛苦的时候,有的人是拖延时间,等着问题自行消失,有些人面对问题,逃避,选择忘记它们,等等回避问题,这些解决不了问题,如果真正要成长,必须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我们的心智也会越来越成熟。
---这是我们看待问题的初衷,有解决问题的想法使然。
人生复杂多变,我们要不断接受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
现在大部分人只会简单的思考,拒绝深度思考,因为思考是复杂的,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为了不去思考,麻痹自己,每天刷着抖音,看着快手,再浏览一下今日头条,让自己的时间一点点流逝,很多人习惯一个事情后就会机械重复,每天重复的事情越来越多,没有改进,时间占用越来越长,看上去很忙,其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挤占了自己进步的空间。
学习或者接受信息简单的只愿接受简单的第一步不愿意接受更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只听不说,只学不练,只看不写,感觉自己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只是浅层,遗忘很快。
还有一部分是混乱思考者,而这一切混乱的思考都源于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趋向,如果选择独立思考必须准备接受打击。
独立思考第一步就是坚持学习,我们思考能力主要依赖于学习。
第二步就是用于思考,勤于思考。
选择与人生,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
许多人在面临至关重要的决定--都是根据很少的咨询去做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跟谁结婚,周密思考与草率思考的结果,会完全不同,人生也会因为自己的思考改变。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1这半个月我阅读的书目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有名的心理医生,书中的内容几乎都是都是他在心理学治疗中患者的情况和他自己的理论总结。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主要包括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四个方面。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迄今为止这是对我心灵产生最大影响一本书,很多生活中自己的表现和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还有诸如童年环境会对人产生的影响这样的话题,书中也有所讲述。
这本书让我更明确了自己的一些固执的想法和做事风格可能都是过去经历里的一种映射,知道了来源就可以很好地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了,从而可以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
书中一共有四章,“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分就是本书的第二章《爱》,其实读书就是读自己的心里状态或生活状态,有所共鸣的部分其实正是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思考的部分,也有可能是母目前遇到的最迷茫的部分。
我自己也是处在一个对“何为爱”的思索状态,所以对这一章的观点有很多共鸣和反思。
书中对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作者指出“坠入情网”“浪漫爱情的神话”“依赖性”“精神关注”“自我牺牲”都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普遍意义上的“恋爱的感觉”,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爱,因为这些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成长,有些甚至会使我们心智退化。
比如像“坠入情网”,这只是爱的开始,还没有成熟为真正的爱。
虽然短暂的荷尔蒙刺激会激发我们愉悦的情绪,但其实成长带来的惊喜与愉悦是那种短暂的激情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的乐趣还比不上一个人,那我们为什么要拥有爱情?所以在选择爱情对象和爱的方式时、我不再追求短暂的欢愉,而是更在乎心灵的沟通和彼此的成长。
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少有人走的路》心得(4篇)

读《少有人走的路》心得(4篇)《少有人走的路》的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医生,里面争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拟本质性的问题。
书中提出,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全部的心理问题。
他所写的这本书很通俗,没有特殊浅显的语言,也没有特殊好玩动人的故事,仅仅是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叙述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道理。
使我们能够从书中体会到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
文章的开篇就提到了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中成长的,了解到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当我们了解到人生的苦难时,或许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欢乐。
在书的第一局部讲到了自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熟悉到人生的问题和苦痛是具有非凡价值的。
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消退人生苦痛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苦痛的重要原则。
而在其次章中我们就可以发觉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爱是一种极为神奇的现象,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忙他人完善,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中。
在书中讲到了自己童年的例子,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制定好了人生的道路,上了最好的学校,可是后来最终厌倦了这种生活,英勇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
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爱过于压抑了他的自身进展,这种过分的爱被称为依靠,它与真正的爱有着相反的作用,只有真正的爱才会成为自律的原动力,指引我们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三局部中讲到了成长与信仰,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熟悉,有着或宽阔或狭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虽然我们经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这里所讲的信仰,在我看来更多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有很多人称自己并没有信仰,只是准时行乐罢了。
或许是他们临时的没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假如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他将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

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在心理学的书籍中,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哪一本?那么在读完之后,你的读后感都是怎么写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仅供参考,欢送大家参阅。
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最近在读《少有人走的路》,引荐是本不错的心理学书籍,目前读到第四本,每一本都有它的特色。
从第一本开头的“人生苦难重重”,告知我们生活就是由各种困难组成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才智,激发我们的志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的成长,我们的心智得以成熟。
其次本书“让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缺乏,并且远离谎话与伪善”,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揭我们短的时候往往产生怨恨,并且进展报复以躲避成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在面对教育子女过程中,孩子是社会中最弱势、最简单受伤的群体,又完全没有自主权的生命体,父母对他们享有肯定的专制与权威。
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要求苛刻,另一方面自己却不够自律。
以自己的特权及谎话给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对孩子独立的思想进展压制。
因此须要建立在爱的根底上,协助别人进步和独立成长,同时拓展自己的心灵。
第三本书“成熟不在于你是否西装革履、谈吐文静,而在于你是否面对问题和苦痛而不回避”。
对我感受比拟深的是对于死亡的相识,你有没有跟死亡对话过?我初中的时候一个夏天得了伤寒,就是体温会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发热或者低温的状态,由于第一个医生的误诊,吃了一个多月的药始终没见好转,有一天夜晚高烧的我躺在屋顶的竹床上看星星的时候,突然特别胆怯,我抱着身旁的母亲问“妈妈,我会不会死?”那是我第一意识到死亡,并且给自己想象了各种死亡的过程及死后的场景。
学会坦然面对死亡,可以协助我们更好的活着,爱自己、保持独立思索、具备做出变更的实力。
第四本书原来是告诫我们如何克制现代生活的焦虑,我更喜爱的是作者对深度思索的阐述。
纵观我们身边的同事、挚友、亲人,哪些人能让你由衷的佩服?是那些思虑周全又能妥当处理人际关系的人。
2023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

2023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
派克写的。
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现在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
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着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
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
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
因此作者斯科特。
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
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
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例如:我现在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想最新5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想最新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下面给您带来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少有人走的路》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的起点,只有学会先苦后甜,才能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
如果你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这一点做起来可能会容易一点,因为你的父母会在你小时候就教会你接受痛苦。
如果小时候缺少这样的教育,那或许要走过一些弯路,才会回到正轨上。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
只有足够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人会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因为他们明白,这世上唯有自己和爱自己的人,不可辜负!直面自己的问题,不逃避,不推脱,勇敢地面对,大抵就是承担责任的意义吧!但是将责任强加于自己或他人,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反省和调整。
而忠于事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我们更明确自己的责任。
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调整自己过时的观念,都有助于我们承担责任,明智地解决问题。
自律是一件复杂而且艰苦的事情,而且需要把握好度。
我们需要承担责任,也需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但是又要过好当下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有放弃才会有新生,有放弃才会有成长。
就如同我们放弃不用承担责任的自己,才会变得成熟,才能融入成年人的世界。
固执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只会让自己每天都在重复前一日的烦恼,并且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烦恼。
最后,仍然要强调行动的重要意义。
为了能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我已经开展了适合自己的一些行动,比如健身,比如读书和冥想,比如学习理财等等,或许我并不能在一年两年内把这些事情做好,但是能开始就是一种进步。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16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16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000字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之后对所读内容的感受与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故事和道理,我觉得读完书之后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意义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有关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
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
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
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
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所谓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
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30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1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
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一温一饱问题,那么这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
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
一、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
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
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
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
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
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
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
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
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只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认真倾听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选取性第倾听。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这是一本关于心灵和精神方面的书,很多时候它让我不舒服,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会让思想和心智更成熟。
”我喜欢这句话。
平心而论,我是个害怕麻烦的人。
很多事情只要不影响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
至于,别人口中所说的热心的帮助别人如何如何,基本与我无缘。
我得承认很多时候,我是个冷漠的人。
为了躲避很多无谓的麻烦,我会尽量避免跟别人有更进一步的接触。
就我工作的环境而言,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你不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有时候话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啊!”或许,我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多和别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别人善意的邀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甚至,偶尔去请求一下别人的帮助。
当我选择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的时候,大脑就会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压力,潜意识里swot分析法就会运作,自动选择一条针对当前环境下的最佳答案。
当动力战胜惰性行动起来的时候心里更加有底。
久之,自信就会回来,而当精、气、神都有的时候,人离好运还会远吗?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从作者在写“先苦后甜”中,问到平时吃蛋糕的.习惯反映一个人是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感觉挺有意思。
如果一个人先吃奶油---好吃的先吃。
那么在工作中,他所表现的就是先干容易做的工作,最后再做有难度的工作,最难做的工作放在了最后。
然而,我们再做工作的时候已经知道哪个工作最难,哪个工作最容易,这样一来当我们做容易的工作时,始终惦记着还有个很难的工作在后面,所以在做容易工作过程中的这段时间里备受煎熬。
精编版《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三篇

精编版《少有人走的路》范文三篇《少有人走的路》1 今年暑期,我看完了一本美国作家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我印象特别深化。
这是一本心理书,讲述了如何自律、爱的定义等种种方面的知识。
如何去调解自己的心情,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他自己的从业经历写下了这本书,才会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了如此宏大的冲击。
这本书很深奥,甚至是很枯燥,但是假如你认认真真地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你也会永生难忘的。
以前我的自律很差,但是自从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自控力正在往好的方向改变。
文章中说到一种方法叫“推延满足感”。
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先苦后甜。
暑期过半了,我的暑假作业还是一拖在拖,原因就是我通常喜欢玩在前面回避作业,到开学前几天才急急匆匆地赶那些不得不交的作业。
但是自从理解到了“推延满足感”,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先要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才能享受更大的快乐。
于是,我强迫自己先去解决对我来说很头疼的作业,而且我先做我认为最难的科目,容易做的放在后面完成。
全部完成了再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就这样,剩下的暑期生活我过得比以往更自在,更快乐。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并不仅仅了我自律。
而且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籍,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这本书一样给我带来了这么多的观点和思想,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我。
因此我迷上了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2 先简单介绍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像书名一样,少有人会选择走的路,需要花很大精力去读的书,如今物质越来越丰富,心灵越来越空虚,我们不想承受痛苦,但是成长是痛苦的,在这充满艰辛的道路上,防止简单化的考虑,放弃以偏概全的冲动,不要寻找公式和简单的答案。
英勇前行,超越自我,心智成熟的路程。
今天读了这章复杂人生的章节,它分为:回绝简单考虑,防止陷入极端,本性与人性,选择与人生,使命与人生,感恩与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心得(精选30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心得(精选30篇)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1《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滋养心灵的书。
读完此书后,我并不试图转述此书的资料,只是提议每个人都去认认真真读它一遍,相信你必须会有所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
在必须意义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程度的心理问题,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去勇敢的应对和解决,而不能逃避,因为越逃避,随着时间的积累,问题就会越大。
心理疾病实际上比身体的疾患更严重,它不但影响自我的生活质量,还严重的侵扰自我周围世界,让自我的亲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我的命运,但每个人都要有改变自我命运的念力。
念力越大,你能实现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爱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是获得自身解放和成长的方法论。
爱则让我重新认识真我,找到完善人生的原动力。
人生就是不断地寻找平衡的过程,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寻找认识真我的可能,我们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也在发展自我。
不要轻易地向命运妥协,应当是在不断地抗争中去寻求心灵的解放。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
作者给出爱一个与众不一样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爱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这让爱不再是狭隘的和自私的,这让爱不再以占有为目的,这让爱能够全然的去理解。
爱不是纵容,但也不是出于善意的约束和纠正。
它一方面是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经过改变自我去改善别人,是渴望滋润对方的心灵,让对方获得成长、因自我而逐渐完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心得篇2一向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
可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可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应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应对苦,应对饿,应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应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
读《少有人走的路》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少有人走的路》的心得体会读《少有人走的路》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少有人走的路》的心得体会1这几本书被封存了近一年,书页有些湿润了。
但还是没有失去崭新的封面,也没有一点翻动的痕迹。
在这个新年,偶翻出这套书来,共四本,看看有点多,也没想能看完。
不知不觉翻动中,却就这样看完了。
我想主要原因就是这书值得一看。
第一本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看着里面的内容,我被吸引了,工作了近一年,心理难免有些趋向,而这书,直指心灵深处,剖析人性。
人生苦难无边,而我们应该去承受这些痛苦,逃避痛苦,逃避问题,都将是心理曲化,只有面对痛苦,面对问题,才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正确旅程。
然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没有面对,导致这是一个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生本是痛苦的旅程,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构成的人生,才能正视,才能解决,才能享受。
文中讲的规矩,并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人生尺度。
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是心理真谛。
第二本勇敢的面对谎言。
从案例告知我们面对心理最深的脆弱,直击内心的谎言,我们能否勇敢面对。
到这,必经的前提,那是一条爱之路,一条所有心灵末端的真实感知。
在第一本后部分探究的就是爱。
它让我们深刻领会内心的心智旅程,而不是简单的嘴角语言。
谁不说谎?谁能拆穿自己的谎言?读过这本,你将明白怎样去面对自己的谎言,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的不停编制,成就谎言的一生,导致心理阴影,影响自己,家人,孩子。
进入与心灵对话,讲述的各个我们所害怕的一些性格,愤怒,害怕,责备一系列多数人明明不停表现却还毅然否决的心境。
在这第三本书,让我们畅享心灵的不愿意。
很快书的完结本是一幅心灵地图,就像你所见的地图那样,有农村的乏味平淡,落后,贫瘠,同样有城市的繁华美丽,先进,富有。
高低不平的山脉,就是那时强时弱的心脉,一望无垠的水帘,就是那心灵开阔的视界。
只要认真面对心灵,认知这复杂错综的人生,哪里都一样美丽。
看完这套书,我曾一度萎靡的心灵,找到了出口,流淌着勇气,梦想,拼搏的力量。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悟(三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悟《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由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所著的心灵成长类著作。
这本书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困境,提供了一系列关于自我成长和个人关系的建议。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生活、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关系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下面是我个人的读后感悟。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将个人的心灵成长比作攀登一座山峰,这座山代表着一个人成为自己真正的自己的旅程。
每个人的旅程都是独特而不可复制的,没有人能代替另一个人去攀登自己的山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挣扎和成长,自己的道路也许与众不同,但我们应该坚定地走下去,相信自己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其次,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作者指出,人内心的痛苦来自于与现实的冲突和对自己的不满。
我们常常因为无法接受现实而感到痛苦,希望事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然而,作者告诉我们,接受现实是心灵成长的第一步。
只有真正面对自己的困境和痛苦,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作者还讨论了人内心的矛盾,指出人内心的斗争是成长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欲望和欲望,需要经历内心的矛盾和辩论,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观和信仰。
此外,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工具,帮助我们走上心灵成长的道路。
作者以“延伸意识”为核心概念,鼓励人们扩展自己的认知能力,为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
他还提到了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延伸意识、承认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和执行行动。
通过这些阶段,我们可以逐渐解决自己的痛苦和困境,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是心灵成长的关键。
作者强调了尊重他人和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人当作工具或对象,而应该将他们作为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看待。
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需要真诚、关注和理解。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分享自己的故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5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5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篇1最近有幸拜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当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带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
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
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
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
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
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
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
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
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较为通俗的心理学读物,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他一语道破了很多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不愿承认的想法和感受,逼迫我们面对真实的自己,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从而引导人们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书中提到一个伟大的真理那就是:人生苦难重重,之所以我们会喋喋不休的抱怨、哀叹无数麻烦,是因为我们没有正视这种苦难,一旦我们理解了、接受了也就不会再对它耿耿于怀。
人生的每个阶段中都有问题安静地存在并等待着我们去解决,学生时代的考试、择校,青年时期的感情、工作,中年时期的家庭、身体等,而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自律,派克将它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推迟满足感,在面对一顿你必须吃完的丰盛大餐时,你是先从喜欢吃的入手还是先将不喜欢的吃完?从这个小问题中可以看出自己是先享受型还是先吃苦型。
在一些小事中你可能慢慢开始加入到拖延症候群的行列,拖延的自己扪心自问是不是在逃避问题或者在妄想着什么都不做问题会自动消失呢?推迟满足感就是教我们重新设置一下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享受更大的快乐。
二是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如果我们能多对自己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方式、那是我自行选择的结果,虽然会有痛苦,但同时也会获得自由。
在工作的这一年中,我也体会到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与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是很重要的。
自律的第三个方面是尊重事实,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当与旧有观念发生冲突时,我们就会恐惧,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捍卫我们过时的观念,却不去考虑更新地图。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埋怨现在的学生难教,不像我们当年那样听话,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只会越发烦恼,与学生的矛盾加深。
其实仔细想想,成长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现在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与当年的学生相提并论呢?与其抱怨,不如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地图,改变我们的学生观。
最后一个原则是保持平衡,是为自己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保持好心态,学会过好当下生活,让快乐多于痛苦。
了解了自律只是走向心智成熟的一小步,因为在实践这一原则时会有痛苦的感受,唯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心灵以及精神上的成长。
作者还提及到自律的原动力:爱。
他将其定义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
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真正意义上的爱,是既爱自己也爱他人,可以使自己和他人都感觉到进步。
我们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正是如此,教师是在帮助他人同时也在帮助自己获得成长。
一个人的成熟、成长、成功可能并不是用外在的钱财、地位、成就去衡量,而是我们能否勇敢的诚实的面对自己的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