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二一 风筝
《风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风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风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风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风筝》是一篇描写友情和成长的小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必读之一。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友情的真挚、理解成长的不易,更懂得如何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一、课前引导1. 请谈谈你最好的朋友是怎样的人?2. 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被帮助过吗?说说你的经历。
3. 翻开《风筝》,看看书中的封面和标题,你能猜测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吗?二、课堂阅读1.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风筝》的故事梗概:《风筝》主要讲述了两个年龄相仿、性格迥异的男孩——胡巴和阿米尔之间的友谊与成长。
胡巴是一个风筝高手,阿米尔则是一个书呆子。
在阿富汗风筝比赛中,胡巴和阿米尔一起战胜了所有的对手,成为了冠军。
但是,这个胜利却让阿米尔失去了胡巴的友情。
因为在一次比赛中,胡巴替阿米尔去捡飞落在地上的风筝,结果被对手阿西夫追上追打,阿米尔在关键时刻胆怯逃走,并且还背叛了胡巴。
从那以后,胡巴离开了阿米尔的生活,一直到阿米尔成年后,才得以再次见到胡巴,和解和回归。
2.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风筝》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第一章:儿时记忆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环境,和自己和胡巴之间的故事。
主要情节:阿米尔和胡巴小时候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在阿富汗,经常一起玩耍。
胡巴是一个非常擅长飞风筝的高手,曾经带领阿米尔赢得过风筝比赛的冠军。
不过阿米尔嫉妒胡巴的天赋和英勇,内心很不满足。
第二章:过往时光背景介绍:作者描述了阿米尔和胡巴的奇特经历。
主要情节:有一次阿米尔和胡巴在街头上捡到了一个巨大的风筝,他们一起把风筝飞得非常高。
接着,胡巴开始追着那个风筝跑,阿米尔则在他身后紧随其后。
他们追到了别的孩子手中,抢了风筝,便丢掉了。
而这个惨重的事故深深地影响着阿米尔的成长和心灵。
第三章:过去与现在背景介绍:卡巴尔是胡巴的故居,也是阿米尔的家乡。
七年级上21.风筝 导学案
21. 《风筝》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2、通过精读,学会揣摩品味文章中富有哲理和语言优美的语句,提高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3、感悟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激情导入播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回到童年……”引发回忆,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鲁迅、作品《野草》及背景知识(学生自主展示)2、生字词的读音及解释(全班必做)3、读课文,谈感受:提示:(1)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的故事。
(2)略说人物:说说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主展示)合作探究4、理清文章结构,说说作者精巧的构思。
5、提到风筝本是快乐的事,但文中却有着深沉的感慨。
试找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6、表演课本剧——“精神虐杀”一幕,了解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联系生活,讲述故事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写一写、讲一讲。
课堂检测1、本文选自散文诗集,作者,原名,字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词语。
丫杈.惊惶.恍.然大悟可鄙.憔悴..伶仃..点缀.堕.落荡漾.瑟.缩苦心孤诣.掷.什.物惩.罚虐.杀3、第一段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悲哀”是因为。
4、结合课文填空是最正当的行为,是的天使。
5、阅读课后练习《满天的风筝》与本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篇名异同风筝满天的风筝谈感受、体会、启发或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风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风筝》导学案第二十一课风筝【基础演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丫杈()吐蕾()点缀()瑟缩()虐杀()堕()风筝()憔悴()嫌恶()苦心孤诣()2.下列各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 1)久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改为()(2)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渐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改为()(3)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即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改为()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2)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 4)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综合运用】4.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
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5.阅读下面的消息,为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潍坊传媒网讯2019 年 4 月 12 日上午,第 28 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潍坊风筝大赛在潍坊浮烟山国际放飞场举行,共有 86支参赛队、 1000 余名选手参加,比赛时间为12 日— 14 日。
本届风筝大赛采用团体报名的办法参赛。
参赛项目分为巨型类、龙类、软体类、板式串类、翅类串类、翅类、板类、立体类等八项。
大赛将分资格选拔赛(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决赛将于 4 月 17 日在浮烟山放飞场举行。
标题:【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023年《风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3
2023年《风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收拾课题:《风筝》课型:学-议-评-练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编号:学习目标1.勾勒出文中重点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感悟亲情的含义,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3.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学法提醒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被实践证实的行之有效的主意,要养成阅读时手上拿笔的好习惯。
是自己的书,就可边读边想,不时地圈画批注,于精妙处反复地品读。
写读书笔记,内容普通包括:篇名(或书名)、、好词、佳句。
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概括其主要内容,写些感悟和赏析。
第一课时【基础堆积】1、在课文中标记出“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弄清它们的音形义,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诀别()宽恕()虐杀()伶仃()模样()点缀()什物()嫌恶()憔悴()可鄙()2.解释下面的词语。
苦心孤诣:恍然大悟:3.文学常识填空《风筝》的是,原名,人。
我国伟大的、、。
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杂文集、。
《风筝》选自。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普通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整体感知】与【专题提升】4.这篇散文诗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简要概述。
5、为什么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奇和悲哀”?(联系下文)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详细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7、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什么样的感情。
【当堂达标】基础训练中的随堂演练、小试身手、语文运用第二课时【抽测】1、听写词语及注音、释义。
2、默写课外古诗文【基础堆积】1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修辞的正误。
(对√,错×)A“还有孤单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
”这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而我的心也宛然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
人教版语文—学年七年级上册《第21课 风筝》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学年七年级上册《第21课风筝》生本
课堂导学案
21《风筝》.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3.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2、文学常识课堂探究3、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幺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4、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提示:为什幺“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幺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幺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幺不同?小兄弟为什幺全然忘却,毫无怨恨?5、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6、为什幺“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7、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幺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8、为什幺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5分)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荡漾()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6分)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⑶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幺?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幺?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幺说是“不幸”?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 风筝》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风筝》导学案 第二十一课风筝【基础演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丫杈()吐蕾()点缀()瑟缩()虐杀()堕()风筝()憔悴()嫌恶()苦心孤诣()2.下列各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久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改为()(2)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渐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改为()(3)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即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改为()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4)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综合运用】4.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
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5.阅读下面的消息,为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潍坊传媒网讯2011年4月12日上午,第2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潍坊风筝大赛在潍坊浮烟山国际放飞场举行,共有86支参赛队、100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时间为12日—14日。
本届风筝大赛采用团体报名的办法参赛。
参赛项目分为巨型类、龙类、软体类、板式串类、翅类串类、翅类、板类、立体类等八项。
大赛将分资格选拔赛(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决赛将于4月17日在浮烟山放飞场举行。
标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风筝》导学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风筝》导学案新人教版一、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字词的积累与运用。
3、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936)本名____,浙江___人,伟大的____、____、____。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初》,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三闲集》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____集____。
该集共收作品23篇。
1932年,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风筝》就是作家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在新发现的鲁迅的一首散文诗《我的兄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感想。
《风筝》的寓意比《我的兄弟》更为深刻,体现了作家几年来的思想进程和严肃认真自我解剖的态度。
3.《我的兄弟》原文及评介我的兄弟神飞(鲁迅另一笔名)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
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
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
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
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
阿!我的兄弟。
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唐弢同志形容得好:“正如色彩鲜艳的油画先画一个简朴的素描草稿”,他认为《我的兄弟》便是《风筝》成功前的一幅“素描草稿”,一个“雏形”。
《风筝》(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_1
《风筝》(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班级姓名一、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补过”的行为,熟悉在“补过”行为中的“惊异和悲伤”。
2、熟悉鲁迅的知错必改、一丝不苟的自省精神和济世情怀。
3、了解散文中叙事中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课堂研讨1、阅读5到12段,思索:①、熟悉到了“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后,想到了哪些“补过”的方法?①、找到贯穿“补过”过程中最能概括情感的一个词,并说说这种情感表现在哪些语句中。
2、鲁迅的“补过”后,得到宽恕了吗?为什么?3、在现实中,鲁迅为什么看到北京冬天空中的“一二风筝浮动”而感到“惊异和悲伤”?他的这种“悲伤”能“躲”过去吗?4、这篇散文,以()为线索,全文贯穿了人物的()描写,借第1页/共4页助了(因事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的()的情感。
资料:1925年1月24日,正值春节,大年初一,在喧闹的爆竹声中,鲁迅独处一室,连续20年无爱婚姻的妻子朱安也在隔壁一室,空荡寂寥的房屋里死气沉沉。
万家团聚之时,夜阑人静之际,鲁迅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受,想到自己的家庭(鲁迅兄弟三人在北京聚族而居,之后却反目成仇,家庭分裂。
三十多年的兄弟亲情,在顷刻之间轰然烟消云散,代之以不行恕的仇恨。
)想到自己所处的社会,感到“寒威和冷气”。
其次课时二、课堂研讨1、阅读5到12段,思索:①、熟悉到了“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后,想到了哪些“补过”的方法?一、陪弟弟一起放风筝。
二、讨得弟弟的宽恕,在弟弟的不责备中,宽松了心情。
①、找到贯穿“补过”过程中最能概括情感的一个词,并说说这种情感表现在哪些语句中。
“悲伤”“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第2页/共4页“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现在,家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伤。
语文:第21课《风筝》导学案(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
21《风筝》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3.学习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4.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学习重点】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学习难点】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课时】2课时【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丫杈.()可鄙.()虐.待()笑柄.()瑟.缩()点缀.()宽恕.()苦心孤诣.()嫌恶.()什.物()2.解释下列词语。
尘封:肃杀:傲然: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4.把文中你读不懂的句子写在下面。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检查预习:1.见预习1.2. 见预习2.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四、质疑探究: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3.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五、学生齐读前四段六、课外作业:以“风筝”为话题,回顾自己童年时有关“风筝”的故事,记述自己曾经的经历,不少于300字。
《风筝》——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风筝》——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及写作背景2、熟悉字词,扫清阅读障碍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前预习《风筝》选自散文诗集,作者,原名,字,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
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野草》鲁迅周树人豫才文学思想革命《呐喊》《狂人日记》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嫌恶()瑟缩()什物()苦心孤诣()宽恕()丫杈()惊惶()huǎng()然大悟mú()样nüè()杀jué()别伶dīng()wù sè shí yì shù chà huáng 恍模虐诀仃三、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划线,将正确地字写在括号内。
A、绝别笑柄尘封惊慌失措(诀)B、什物糊涂宽怒苦心孤旨(恕诣)C、肃杀虐杀点辍恍然大悟(缀)D、吐雷堕落惩罚毫不忆及(蕾)四、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修辞的正误。
(对√,错×)A、“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底,伶仃地显出僬悴可怜的模样。
”这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B、“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 )C、“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D、“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采用了反复的修辞。
(√ )课堂练习读课文,回答问题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理清课文结构,给课文分段(现实——回忆——现实),并写出段意第一部分(1-2)由北京的春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第二部分(3-11)叙述风筝事件(虐杀风筝梦—醒悟懊悔—补过不得)第三部分(12)由景衬情,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课后拓展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100字左右)课后反思:风筝——导学案七年级班姓名(朋友,字如人生,请认真书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再读课文,体会亲情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课前预习课文第四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交待得很清楚,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人教七年级21《风筝》导学案2
第21课《风筝》导学案课时:第二课时(共二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反馈练习一、学习目标:1、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
2、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鲁迅的精神。
二、课堂环节和内容:独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学和群学时提出来别人帮你解决,群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堂大展示时别人帮你解决,不懂的一定要多多请教、虚心倾听,并在书上做好相应的笔记补充。
独学(8)对学和群学(15)课堂大展示(8)1、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文中运用了﹙﹚描写、﹙﹚描写、﹙﹚描写。
并在文中找出例子证明。
2、《风筝》一文能让我们体会到下面几层意思:(1)____________之情。
(2)_______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
(3)鲁迅的____________精神。
(4)鲁迅对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深感慨。
3、亲情是和煦的春风;亲情是血脉相连的思念;亲情是父母温暖的怀抱。
我也来写亲情是:1、小组内展示独学内容。
2、阅读第2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说春天“久经失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3、阅读第7—11自然段,讨论:“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4、阅读第12段,讨论:为什么作者认为“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指什么?1、记叙的顺序主要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并谈谈你所知道的关于记叙文的知识。
2、对待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从“我”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3、“我”爱弟弟吗?4、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或启发、收获)?随堂检测(9)1、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并说说“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指的是哪一幕?3、作者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阻止小兄弟放风筝?为什么后来又称之为“精神虐杀”?4、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关于亲情的好句:亲情是风,她吹面不寒;亲情是雨,她沾衣欲湿。
人教七年级21《风筝》导学案
第21课《风筝》导学案课时:第一课时(共三课时)课型:展示+反馈主备:艾明焜修改:汤文龙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字词的积累与运用。
3、初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骨头最硬的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中篇小说:《阿Q正传》杂文集16部。
鲁迅的性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善于自我解剖。
三、课堂环节和内容:独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学和群学时提出来别人帮你解决,群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堂大展示时别人帮你解决,不懂的一定要多多请教、虚心倾听,并在书上做好相应的笔记补充。
独学(8)对学和群学(15)课堂大展示(8)1、找出并掌握字词的读音、写法。
(艾)2、掌握以下词语的意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文中指风筝少。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艾)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嫌恶:厌恶、讨厌。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瑟缩: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3、查阅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并笔记到书上相应位置。
(艾)4、阅读全文,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艾)1、凭记忆在黑板上默写音、形、义(艾)和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
2、对子之间讨论左边独学(预习)的成果,笔记补充你没有预习出来的问题。
3、小组讨论:本文写了三件事,是哪三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艾)4、阅读1、2段,讨论: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说“惊异”?又为什么说“悲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谈谈你所知道的鲁迅或者他的名言。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条线索,文章以此写了哪些内容?请作简要复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二一风筝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阅读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学习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学习难点】
阅读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鲁迅先生的《风筝》这首散文诗,回忆的是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2、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
3、相关资料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
1927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
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
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4、、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5、、关于风筝的诗歌
风筝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怀潍县
郑板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回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蜈蚣
..( )()诀.
..( )()憔悴
..()()伶仃
别( )
点缀.()嫌恶.()瑟.缩( ) 苦心孤诣.( ) 虐.杀( ) 堕.下去( ) 宽恕.( )
2、文学常识填空
《风筝》的作者是,原名,字,人。
我国伟大的、、。
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杂文集、。
《风筝》选自。
3、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
(2)这样苦心孤诣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3)失了色瑟缩
..着。
(4)又有什么宽恕
..之可言呢?
【合作探究】
4、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5、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6、我懂得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7、“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8、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
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精读精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
..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
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的时代的胡涂。
“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指的是哪一幕?
2、第一段中加点的字“不幸”可以换成“有幸”吗?为什么?
3、小兄弟记不起这件事,可“我”为什么“心只得沉重着”?
4、对于学生上网玩游戏,说法也是不一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主题阅读】
风筝
当春风吻醒沉睡的大地,我总是忆起黄河岸上的那一角碧蓝的天空,和那一隅一地。
天空,被浅灰色的云揩得洁净透明,扑面的风像绵软的羽毛在额上颤抖,一只燕子形的风筝在天上游荡,哨音顺着我的手,手中的线升到云层中去。
我放飞的是童年的欢乐,童年的幻想,童年的梦。
那根长长的细细的线,在我手中时紧时松,我的眼睛在空中巡行,那风筝挣扎着盘旋着向高空挺进,跟空中的飞鸟混在一起,但它飞得再高再远我也能将它看清。
我长大了,在那片蓝天、那片蓝天下那片土地的眼睛里,我成了一只风筝。
那崎岖的羊肠小道,那被拓宽的公路,那闪闪发光的钢轨,那平坦的高速公路,那在蓝天上肉眼望不见的航线,将我越放越高,越放越远。
但愿忘不了那片蓝天,那片蓝天下的土地。
那里有我童年的情趣,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爱,是爱的故土哺育了我最初的幻想与纯真的眷恋。
如果我失去了这种爱,抛弃了那片蓝天,那片蓝天下的土地,我将会从我拥有的飞翔的空间跌落下来。
我不愿做断了线的风筝。
1.从文中第一段中的“忆”字,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的文章。
2.试概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两层意思。
3.全文点题的句子是:
4、试与课文比较,它们所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能力提升】
1、名句填空
(1)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2),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2、名著阅读
(1)《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是哪位好汉?他帮助的人是谁?
(2)《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过的人是谁?
3、属对练习
(1)清风有意难留我
(2)饱读诗书
【教(学)后记】
《风筝》
【自主学习】
1、略
2、鲁迅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二心集》《热风》《坟》《野草》
3、(1)指冬季草木枯落的天气。
(2)费尽心机寻求做好风筝的办法。
(3)这里指因受惊吓而身体抖动的样子。
(4)宽容饶恕。
【合作探究】
1、鲁迅小时候对小兄弟玩风筝这一爱好的虐杀。
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
风筝抓断踏扁了。
3、鲁迅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4、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
5、“我”要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
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
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
头的悲凉。
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
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
【精读精练】
1、粗暴地摧毁小兄弟快要做好的风筝。
2、不能。
换成“有幸”,我良心遭受到谴责,心灵受到惩罚的沉重心情就表现不出来。
3、无从补过,也就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只得沉重着”。
4、可以说有利,或有弊,或利弊兼有,要求言之成理。
【主题阅读】
1、往事(思乡之情)
2、第一层,我离家乡越来越远;第二层,我忘不了我的家乡。
3、我不愿做断了线的风筝
4、课文表现的是作者悔恨、自责、悲哀的情感和严于解剖、知错必改的品格;选文则表现的是思乡之情。
【能力提升】
1、(1)城春草木深(2)大漠孤烟直
2、(1)鲁智深林冲(2)蒋门神
3、明月无心自照人勤耕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