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津乡初级中学校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津乡初级中学校志

简称关津中学,(它的前身是建于1938年的关津小学),位于106国道的东侧,新蔡县城南5公里处,风景秀丽的汝河之滨。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先哲孔子曾在这里留下足迹,那“子路问津处”的古迹至今犹存。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关津教育人,不顾“路漫漫其修远”,为百年大计之本而上下求索,殚精竭虑,奋斗了愈半个世纪。关津中学自从伴着母亲的阵痛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在困苦中挣扎,在挣扎中求索,在求索中开拓,在开拓中前进的艰辛历程。一路走来,他越过崎岖,踏荆棘,穿越迷雾,走出风雨,终于走进一个春光明媚而又生机盎然的春天。

一、坠地

关津中学的前身——关津小学,建于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它犹如一个在母亲劫难状态产下的畸形儿,限定营养不良,校舍简陋,师资匮乏,学生也参差不齐。以后,更是单板请帖,心被无偿,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全县文盲充斥,少数富家子弟也多到外地求学。

二、新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当家做了主人的关津乡人民,也着欣喜的心情,并关津小学进行了重建。关津小学也获得了新生。在“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精神的指导下,全乡大批贫下中农子女走进了学校的大门。1949年到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学校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改造旧式教育到创建新式教育,为发展大规模国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贯彻上级教育工作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实行“五分记分法”,探索新教法,建立了听课、观摩、备课制度,继续采用苏式教学理论。1954年至1960年,因“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学校由校长纳入各级党委领导,办学方向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学校教育受到一些影响。1961年至1965年期间,是关津小学建校以来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纠正了““我”的错误,围绕着一“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学质量很快回升,学校各方面都呈现一派生机的景象。

三、劫难

正当关津小学稳步发展的时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关津教育工作也遭到了空前的浩劫。1967年学校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68年小学改为5年制,中学改为“二·二制”,学校课程门类减为一半。1969年,提出学制要缩短,关津小学在原来基

础上增设了初中班,随后又增设了高中班,随即关津中学、小学分开。学校更名关津高中,初中班称“初中部”,直至1982年取消的高中班,学校正式更名为“关津乡初级中学”,简称“关津中学”。关津中学在10年动荡中,历尽劫难。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掀起高潮,教师停教,学生停课,学校停办。1970年至1972年,根据上级精神,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一打三反”文件,交待问题。随后又取销升学考试制度,招生实行了贫下中农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

四、崛起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在“抓纲治国”精神的指引下,这个任务是抓纲治校,拨乱反正,学校的教育工作很快走上正轨。1977年学校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指引下,贯彻执行了知识分子政策会议一批教师平反昭雪并恢复了考试招生制度。1978年学校恢复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组织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注重质量的提高,但由于当时“左”的思想尚未肃清,学校发展仍较缓慢。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学校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三个面向”指示,开门办学,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频繁,并且加强了外语教学。1984年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关津中学在人事上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任用了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教师入领导班子。周新民同志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主抓学校教学业务,狠抓校风、学风、校风建设,更以前瞻的眼光,明确提出了“在新蔡县当先进,在地区争位子”的阶段性目标,狠抓质量建设,我校的教学质量迅速发展,1984年至1987年连续4年获得初中升学全县第一名。1992年元月校长崔卫华因病离职,周新民同志任校长。继任以后,我校更是沐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春风,从“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使命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精会神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创立校长领导下的“分段管理,年级组负责制”,及对教师的“量化考核积分制”,对领导的“民主评议制”,并成立了学校“中心教研组”与“学科组”结合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鸿志、奋为、创新、求精”的关津中学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奉献”的关津中学教风,“专心、勤学、善思”的关津中学学风。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自1992年至1995年,连续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中和评估中居前三名。96年、97年、98年连续三年在全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居全县第一名;并于1997年在我县提前完成了“普九”任务。于1999年被授予“地区示范性学校”的称号。狠抓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的同时更是想方设法,多方争取,筹集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1994年,由关津乡人民集资60万元人民币,由港商邵逸夫先生捐资80万元兴建的一座建筑面积达4026平方米的集

办公、教学、实验于一体的综合性“逸夫楼”落成并投入使用,突破制约我校办学规模扩展的瓶颈,学校由原来的10个班扩大到24个班,在校生一由原来的800余人增加到近2,000人。并先后两次取得乡政府支持,征地28亩、16亩,扩大了校区面积,改善了操场条件。学校同时从自身挖掘,开源节流,对校园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美化,的教师住房进行了扩建与修缮。1997年,又取得政府支持,用世行贷款70万元和关津乡人民集资60万元,建“崇礼楼”一座。至1998年关津中学已发展到校区面积达80余亩,27个教学班,图书近万册,2320余人,教职工愈百人的大学校。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硬件领先,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农村中学教育新体系。

五、继往开

1998年关津中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周新民校长积劳成疾,因病离任。耿芳同志继任校长。我校更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抓牢机遇,深化改革,完善措施,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在新蔡县乃至驻马店市农村中学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1998年连年居县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前二位,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并筹集资金充实了实验室,建起了一座可容纳96人同时上课的微机室,一座可容纳2,0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如今关津中学这朵新蔡教苑的奇花,正以她独特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关津中学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在我国素质教育的阳光大道上阔步前进。

师德巍巍孕名校,校风谆谆育栋梁

------解析新蔡县关津中学的名校发展之路

新蔡县关津乡初级中学位于汝河之滨,与文化古迹“子路问津处”紧傍相依,形成一股容古纳今的文化氛围.占地八十多亩的关津中学美景如画,校内绿树婆娑,鲜花竟放;广阔的运动场上更是芳草霏霏,,间或繁星般点缀着红黄等各色小花,其情其景似诗如画,令人陶醉!典雅大气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餐饮楼突兀于浓荫之上,如一座座巨大的雕像俯视着奔流不息的汝河.这座始建于1968年,历经风风雨雨近半个世纪的名校,用她那巍巍师德和谆谆校风,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记者关注关津中学是从一起“名誉纷争”开始的,新蔡县县城某中学在一份招生简章中声称:我校一举超过了多年位居全县前列的关津中学!后来县教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