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前两章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前两章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前两章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一的学习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中的基础。

下面将对高一前两章涵盖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物体的运动描述方式
a. 位置和位移
b. 速度和速率
c.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b. 瞬时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运动的图像表示
a. 位移-时间图像
b. 速度-时间图像
c. 加速度-时间图像
4.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a. 运动合成的概念和方法
b. 运动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运动
1. 力的概念和特征
a. 力的定义和单位
b.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牛顿三定律
a. 第一定律:惯性法则
b. 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c.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
3. 弹力与重力
a. 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b. 重力的概念和特点
4. 摩擦力
a.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b.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5. 惯性和非惯性系
a. 惯性系的概念和特点
b. 非惯性系的概念和特点
综上所述,高一前两章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如上所示。

这些知识点是
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后续内容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
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主要学科,通过对物质、能量、力量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高中物理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的第一和第二章知识点,包括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三定律、平抛运动等内容。

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使物体的形态、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

力的单位是牛顿(N),符号为F。

力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用矢量表示。

1.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的话,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定律,即F=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该定律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1.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的力对分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5 物体运动的类型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类型。

其中,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包括匀速曲线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

第二章:平抛运动2.1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平抛运动是指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的抛体运动。

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受到其他力的影响。

2.2 平抛运动的特点平抛运动的特点是抛体在垂直方向上做加速度为g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3 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包括:- 纵向运动的位移公式:y = v0t - 1/2gt²- 横向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0xt- 抛体到达地面所需的时间:t = 2v0sinθ / g其中,y表示抛体的纵向位移,v0表示抛体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x表示抛体的横向位移,θ表示抛体的发射角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前两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前两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前两章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的科学,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知识点。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前两章是重要的基础内容,包括了力学和热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前两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部分。

1. 牛顿定律第一个牛顿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第二个牛顿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即F=ma。

第三个牛顿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平衡平衡有力学平衡和力矩平衡两种情况。

力学平衡:物体的合外力和合外力矩都为零时,物体处于力学平衡状态。

力矩平衡:物体的合外力矩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矩平衡状态。

3.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几何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用Δx表示。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位移的大小称为速度,用v表示,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称为加速度,用a表示,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第二章:热学热学是研究物理学中与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等相关的学科。

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快慢的度量,一般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焦耳(J)表示。

2. 热学性质热胀冷缩:物体随着温度的改变而产生体积的变化。

热传导:热量在物质中传输的过程。

热辐射:热能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播出去。

3. 热力学定律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第二定律:热力学系统自发的过程中,熵(系统的无序程度)总是增加。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物体的熵趋于零。

总结:高一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力学和热学两个部分,这两章为物理知识的基础,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一物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力、质量、运动和静止等现象。

在高一物理中,力学是必修的一部分,涉及以下知识点:1. 物体的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作为单位。

- 力的分类:接触力(摩擦力、弹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位移和位移图:位移是物体从出发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图是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速度和速度图:平均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即v=Δx/Δt;瞬时速度是即时的速度值。

速度图是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加速度和加速度图: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即a=Δv/Δt。

加速度图是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是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速度-时间图是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 牛顿运动定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为常数。

-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竖直方向上加速度恒定。

4. 物体的力学性质-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第二章: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规律的学科。

高一物理的热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粒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和开尔文(K)。

- 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物体间因温差而发生的能量传递,用焦耳(J)作为单位。

-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并位于相同温度时,它们达到热平衡,热量不再转移。

2. 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过程和条件: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固体到液体(熔化)、由液体到气体(汽化)、由气体到液体(凝结)、由液体到固体(凝固)等过程。

高一物理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一二章知识点总结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性质: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坐标系。

-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建立直线坐标系;在平面内运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空间中运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4. 时间和时刻。

- 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如第2s末、第3s初。

- 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前3s、第2s内(指1s的时间间隔,从第1s末到第2s末)。

5. 位移和路程。

-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例如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路程为圆的周长,位移为零。

6. 速度。

-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 公式:v = (Δ x)/(Δ t),单位是m/s。

-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平均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v=(x)/(t)。

它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快慢。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当Δ t非常小时,平均速度可近似看作瞬时速度。

7.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 公式:a=(Δ v)/(Δ t),单位是m/s^2。

高一物理前两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前两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前两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及分类-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形状。

- 按照作用对象和性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电磁力、引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 = ma 来表示。

4. 弹力与胡克定律- 弹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恢复力,与物体发生形变时的伸长量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 胡克定律公式:F = kx,其中 F 为弹力,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伸长量。

第二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合成原理- 力合成是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用一个合力来代替的过程。

- 力合成原理可以用几何法、三角法或解析法来求解。

2. 力的合成几何法- 力的合成几何法是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图纸上绘制合力的方法。

- 若力的作用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各力的矢量和;若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两者的矢量差。

3. 力的合成三角法- 力的合成三角法是利用三角函数来解决力的合成问题。

- 若力的作用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各力的代数和;若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两者的绝对值相减。

4.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部分力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力或任意方向的力。

- 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求解。

5. 斜面上的力分解- 对于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将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力。

- 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为受力分解的结果满足合力为零和垂直于斜面的合力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总结: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由力所引起的,而牛顿运动定律则为我们提供了解释物体运动的规律。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有位移、位移矢量、路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表示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 位移矢量:位移与方向共同构成的量被称为位移矢量。

(3)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被称为路径。

(4) 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是标量。

(5)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6) 瞬时速度:物体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每秒变化的量。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的变化量成反比。

4. 运动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和场力。

接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场力则是物体之间通过场作用产生的。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之间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

3. 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为边线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作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挑选出就是民主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恒定,但被指出就是恒定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就是,把物体精简为一个点,指出物体的质量都分散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作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搞对应状态)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备相对性,而不具备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加速度时间与时刻1.钟表命令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作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就是秒,符号为s,常用单位除了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加速度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存有向线段称作加速度,就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搞单向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的大小等同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相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阻攻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拿下一系列的城才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阻攻记时器——火花阻攻,电磁阻攻记时器——电磁阻攻);通常拿下两个相连的点的时间间隔就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2、质点(1) 概念:有质量的点 (2) 可看做质点的条件:A 、 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B 、 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虽然不能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但是可以取其上任意一点的运动来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于是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简化为一个点得运动。

(3) 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简化对物体运动的描述。

3、参考系(1) 概念: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 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3)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任何物体作为参考系;但是对同一运动来说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结果是不同的;所以一般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简化运动,且一般我们以地面或相对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4、时间与时刻:时间是指一段间隔,存在一个过程;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时刻是一个点,时间是一段线段。

5、路程与位移(1)概念: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短;位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从出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效线段表示; (2)区别: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联系:在大小上,路程大于等于位移;(3)位移相当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6、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一个矢量,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7、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一个矢量,精确的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某一时刻所对应的速度。

8、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这一变化对应的时间的比值,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二、基本公式(1)平均速度公式:ts v = (2)加速度公式:tv v a t 0-=3.基本运动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特点是运动的速度恒定。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速度均匀变化,特点是加速度恒定。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力1.重力:G=mg2.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v0+at①2.位移公式:s=v0t+at2②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4.平均速度公式:=④=(v0+vt)⑤=⑥5.位移差公式:△s=aT2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 n-1).(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物体平衡条件:F合=0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⑥.向心加速度2.(1)向心力公式:F=ma=m=m(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主要讲述了运动的描述和质点、质点做直线运动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两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运动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和时间上的变化。

根据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2 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物体的位置可以用参照物和运动方向来表示。

常用的位置表示方法有坐标法和图像法。

1.3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 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差矢,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内位移的比值,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 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速度变化的比值,即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 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第二章:质点2.1 质点的概念物体可看作质点的近似,质点可以用质点的质量来代表。

2.2 质点做直线运动对于质点做直线运动,可以使用长度、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质点在某个时间段内质点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2.4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质点在某个时间段内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是质点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2.5 直线运动的规律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不断变化。

2.6 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复杂,一般需要通过微积分来求解。

以上是关于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第一二三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二三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二三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

在高一物理的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有大小和方向。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改变或产生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合力)。

-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 可以利用三角法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4.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 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第二章:运动的描写与测量第二章主要学习了对物体运动进行描写和测量的方法及相关知识。

1. 位移与位移矢量-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

-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直线距离。

- 位移矢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2. 速度与速度矢量-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除以时间。

- 速度矢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3. 加速度与加速度矢量- 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改变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 加速度矢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4.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若物体匀速运动,则速度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 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速度和位移的方向相反。

第三章:力与运动第三章主要学习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力的性质对运动的影响。

1.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为一对力。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滑动前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滑动时的摩擦力。

物理必修一二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章总结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的介绍:⑴位移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发生的位置变化,它是一个矢量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并且有特定的方向。

⑵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是一个矢量量。

速度的大小即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速度的方向则指向物体的运动方向。

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同样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的大小为速度的增量,方向则指向速度的变化方向。

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相等,而速度保持不变。

⑵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图像呈现为相应的线性关系。

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⑴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均不相等,且其变化不是匀速的。

⑵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图像呈现为非线性关系。

4. 运动的规律:⑴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若无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⑶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运动定律的描述:⑴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若无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⑶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量的概念与定律:⑴动量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它是一个矢量量,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速度与质量的乘积。

⑵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3. 质点系的运动:⑴质点系是由多个质点组成的一个集合,质点系的运动状态由各个质点的运动状态共同决定。

⑵质点系的运动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即每一个质点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个质点也受到其他质点的相互作用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质点、坐标系、参考系(1)质点: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研究的问题,与具体的大小与形状无关;①大小与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将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②大小与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不可以忽略,但是能用一个点的运动代替一个物体的运动;例题:空中加油的飞机------不能看成质点,芭蕾舞演员的舞姿-------不能看成质点;火车过桥问题灵活处理;乒乓球旋转轨迹------可以看成质点;研究乒乓球如何旋转,不能看成质点提示:平动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不存在;质点有质量;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默认地面为参考系;①选谁为参考系,认为谁是静止的;②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其他物体为参考系必须作出说明;③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物体为参考系;例题: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的处理问题;(3)坐标系:一维坐标系:描述直线运动;点的坐标描述例如x=2m等,如x-t图像二维坐标系(x-y图像):描述平面内物体的运动;坐标(x,y);三维坐标系:描述空间内物体的运动;坐标(x ,y ,z );例如:火车的直线运动;------一维坐标系;粉笔抛出轨迹---------二维坐标系; 提醒:①二维坐标系: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②两点的连线表示位移的大小与方向;也表示平均速度的方向③某点切线方向表示:瞬时速度的方向;1.2时间、位移 (1)时间间隔:一个时间段,在时间轴上为一线段;与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相对应;(2)时刻:一个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与位置、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相对应; 例题:三秒内? 第三秒? 第三秒初? 第二秒末?考察方式1:大题中,求前三秒内速度?-平均速度;第三秒末的速度?指瞬时速度。

(3)路程:运动轨迹的长度;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 为标量(4)位移: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与运动路径无关,仅与初末位置有关; 矢量性:大小:初位置到末位置有向线段的长度; 方向: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考察方式1:大题求位移,务必指明方向。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子版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子版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子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 力的概念和性质1.1 力的基本概念1.2 力的性质: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2. 力的作用效果2.1 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2.2 物体做曲线运动2.3 力的合成和分解3. 牛顿运动定律3.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3.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4. 摩擦力4.1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4.2 滑动摩擦力和速度的关系4.3 摩擦力和面积、物体间连接方式的关系5. 动量和动量定理5.1 动量的定义和性质5.2 动量定理6. 力的合成和分解6.1 力的合成6.2 力的分解6.3 力的平衡第二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1.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1.2 热量的概念和测量2. 物体的热平衡和热传导2.1 热平衡的条件2.2 热传导的基本过程2.3 热传导的应用3. 绝热和等温过程3.1 绝热过程的特点和一些应用 3.2 等温过程的特点和一些应用4. 内能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4.1 内能的概念和守恒定律4.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5. 热机和热机效率5.1 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 热机效率和卡诺定理第三章:光学1. 光的传播性质1.1 光的直线传播1.2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2.1 镜面成像:平面镜的成像 2.2 透镜成像:薄透镜的成像 2.3 光学仪器的使用和原理3. 光的干涉和衍射3.1 光的干涉现象3.2 光的衍射现象4. 光的波粒二象性4.1 光的粒子性:光子的性质4.2 光的波动性:干涉和衍射的解释第四章:电学1. 电荷和电场1.1 电荷的基本概念1.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2. 电场中的静电场2.1 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测量2.2 均匀带点球壳电场2.3 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和运动轨迹3. 电流和电路3.1 电流的概念和测量3.2 电阻和欧姆定律3.3 并联和串联电路4. 电功和电功率4.1 电功的概念和计算4.2 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5. 静电场中的电能和电势5.1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5.2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总结:以上是高一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被系统地呈现出来。

高一物理第一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第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写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在物理中,我们需要精确地描述和测量运动的各个方面。

运动的描述包括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位置可以使用坐标系、参考物和位移来描述。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可以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可以是平均加速度或瞬时加速度。

2. 运动的图象表示为了更加直观地描述和分析运动,我们可以使用图象来表示。

常见的运动图象包括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

在位移-时间图中,位移表示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在速度-时间图中,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在加速度-时间图中,加速度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的情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分为正向运动和反向运动。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得到。

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当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因为物体的速度不变,任何一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瞬时速度。

4. 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象为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位移-时间图象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物体的平均速度。

5. 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位移,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同样地,可以通过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以上是高一物理第一第二章的知识点概述。

学好这些基本概念和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运动的规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通过练习和实践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
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
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
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
2
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