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合集下载

【精品】生药学复习资料(药学专业).doc

【精品】生药学复习资料(药学专业).doc

生药学复习资料(药学专业)2013-06-19一、填空题1、参考前人记载,根据现代炮制经验,炮制方法大致对分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它制法五类,其中水制包括洗、润、漂、泡、淋和水飞。

2、朱砂药材商晶规格通常分为:朱宝砂、镜面砂、豆瓣砂三种。

3、屮草药的贮存屮易发生雷变、虫蛀、变色、泛油等变质现彖,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

4、麻黄的生物碱主耍存在于麻黄的一草质茎髓部5、彩响生药晶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降水量、十壤。

6、动物药全竭性平,味辛,有寿,能熄风镇惊、攻毒散结和通络止痛,英镇痛的活性成分为蝎毒素等。

7、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二杠”每年采收两次, 所得锯茸习惯上称为头茬茸和茬茸。

8、一般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可用70-9(TC迅速干燥,含挥发油的生药一般不超过35°Co9、地黄以产于河南质优。

10、川乌的炮制目的是一降低毒性,何首乌的炮制日的是缓和药性。

11、清炒分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12、菊花的药用部位为I:燥头状花序:丁香的药用部位是丁燥花蕾。

13、进口沉香来源于瑞香科门木香,药用部位是含树脂的木材。

14、斑螫含斑螫素,具抗癌作用。

15、具有“乌金衣”特征的生药是牛黄,具有“蚯蚓头”特征的生药是阴风。

16、蚩查的入药部位是成熟雄体香囊的千燥分泌物,蟾酥的药用部位为耳后腺或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二、写出下列药材的来源:1、马钱子:马钱科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2、龙胆龙胆科条叶龙胆、龙服、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3、柴胡:伞形科柴胡、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4、大黄:蓼科掌叶大黄、牌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5、黄连:毛莫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

23.糅质遇 Fe3+ 生成蓝(黑)色或绿(黑)或沉淀川乌 Kedde 试验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6、厚朴:木兰科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生药学重点(浓缩版)

生药学重点(浓缩版)

浓缩版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药鉴定的方法一般包括:来源(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DNA分子标记鉴定。

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烘干法(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灰分测定:总灰分测定—指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的无机成分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成分总和。

温度500~600℃。

酸不溶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

生药性状鉴定包括十个方面:(考十要素)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色泽: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表面特征:是药材性状特征的主要部分。

质地:质硬,质软;致密,疏松;质重,质轻;粉性,纤维性;角质性,颗粒性断面: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平坦、纤维性、颗粒性、胶丝、裂隙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味感,如乌梅,黄连,黄柏,甘草,党参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完整word版)生药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生药学知识点总结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1、一般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叶类和全草;树皮和根皮;花类;果实和种子;菌、藻、孢粉类;动物类。

2、产地加工——发汗: 是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加快干燥速度。

【厚朴、杜仲、玄参】生药的变质——泛油: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 以及某些药材变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 当归和肉桂含挥发油, 天门冬、孩儿参和枸杞等含糖质, 这些药材会“泛油”】。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三级标准: 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各论植物生药1.冬虫夏草:【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2、【性状】虫体似蚕幼虫、表面棕色、纹络明显、足8对、中间四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淡黄白色;头部子座呈褐色、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气微腥, 味微苦。

3、【显微】虫体横切面:呈不规则形, 四周为虫体的躯壳, 其上密生长20-40微米的绒毛,躯壳内有大量菌丝, 其间有裂隙。

子座横切面:子囊壳近表面生, 卵圆形至椭圆形, 基部陷于子座内, 中间充满菌丝, 有裂隙。

灵芝: 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主要成分: 灵芝多糖。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4、猪苓: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二者区别】(水试)猪苓浮起来, 茯苓下沉。

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分体中柱: 环状维管束细胞内: 间隙腺毛5、海金沙: 海金沙科海金沙干燥城市的孢子。

6、【火试】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 无灰渣残留。

裸子植物胚珠和种子裸露, 没有果实。

麻黄: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细长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有细纵棱;体轻质脆易折断;髓部红棕色;气微香, 味涩, 微苦。

【显微】粉末呈淡棕色;气孔哑铃型、下皮维管束;嵌晶纤维、草酸钙晶体。

生药学复习总结提纲

生药学复习总结提纲

药学生药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次生代谢产物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晶鞘纤维指纤维束周围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的显微构造。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块根皮部环列的类圆形的异常维管束,其呈“云锦花纹”状。

星点大黄根茎髓部有多数环列或散在呈星点状的异型维管束,习称为“星点”。

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二杠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的花鹿茸习称“二杠茸”过桥黄连根茎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芦头与芦碗人参的根茎较短细,习称为芦头。

人参根茎上交稀疏互排列的凹窝状茎痕,习称为芦碗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习称“鸡爪黄连”。

钉角附子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纹,上端具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小支根或支根痕,习称钉角。

朱砂点茅苍术呈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众多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挂甲:质松脆,易分层剥离,断面黄色,有排列紧密的环状层玟,色深浅相间重迭,两层间有时可见小白点。

气清香:味先苦后回甜,放舌上有清凉感,不粘牙,能将舌及唾液染成黄色;其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五、简述题1、采用性状鉴定的方法如何区分松贝、青贝和炉贝。

2、黄连、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答案:相同:都有石细胞鲜黄色和草酸钙方晶不同:黄连:1.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2.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可见纹孔;3.木纤维众多,鲜黄色,可见纹孔。

4.鳞叶表皮细胞绿黄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5.螺纹或孔纹导管;黄柏: 1.石细胞有的分枝,枝端锐尖(川黄柏)或钝尖(关黄柏)。

2.纤维成束,晶鞘纤维周围的含晶细胞壁不均匀木化增厚,方晶密集。

3.黄色粘液细胞多单个散离,遇水渐膨胀3.黄柏药材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二者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哪一种质量最佳?川黄柏:外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断面深黄色,纤维状,呈片状分层。

19009_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19009_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概述: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发展、资源、利用、生物学性状及药用价值的科学,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生药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本文就对生药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药学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植物的资源利用1.植物的药材部位划分分类原则:药材部位按功能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等。

药材部位的药用价值: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药用部位的选择需要结合药材的特点和用途。

2.植物资源的采集和加工采集原则:选择品质良好、适当生长期的植物进行采集;采集时要注意保护生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炒制、蒸制、煮沸、浸泡等,不同的加工方法有助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性状1.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外部形态:包括植物的高度、枝条形状、叶片特征等。

内部结构: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结构特征,对于鉴别和选用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2.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照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有些植物则喜欢半阴湿的环境。

温度要求: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植物耐寒,有些则耐热。

水分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则适应于干燥的环境。

3.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播、授粉和种子发芽等。

无性繁殖:包括茎叶切割、块茎增殖和植物器官再生等。

三、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1.主要化学成分分类生物碱:包括单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生物碱混合物等。

鞣质:包括单宁鞣质、黄酮鞣质等。

挥发油: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等。

2.化学成分与药用活性的关系化学成分的作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在药用活性上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镇痛、抗炎、抗菌等。

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萃取、色谱技术等。

四、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1.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类型镇痛作用:如罂粟壳、夏天麻等。

广药生药学重点

广药生药学重点

生药学复习资料绪论概念生药:天然、未加工或简单加工的药材。

生药学:以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本草著作1.《神农本草经》最早;载药365种;汉代以前,药物知识总结。

分上、中、下三品。

2、《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年代: 梁代(502-536年)载药:730种内容:对药物产地、采收、形态、鉴别等有所论述,记载了火烧试验、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

3、《新修本草》(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药典。

4、《本草拾遗》年代:唐( 741年) 特点:各药记有性味、功效、生长环境、形态、产地和混淆品种考证等。

5、《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今天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的最完备的参考书。

6、《本草纲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生药的记载大纲:1、名称2、基原(来源)3、植(动)物形态4、采制5、产地6、性状7、显微特征8、化学成分9、理化鉴定10. 检查11、含量测定12、药理作用13、功效14、附注生药拉丁名生药拉丁名的类型:1、药用部位名+原植(动)物的属名2、药用部位名+原植(动)物的种加词 3. 药用部位名+原植(动)物的种名 4.药用部位名+原植(动)物属名+其他附加词5、直接以属名或种名或俗名命名6、矿物类药材一般采用矿物所含化学成分性状鉴定的内容(十要素):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显微鉴别定义: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进行真实性鉴定的方法显微鉴别内容包括:组织鉴定、粉末鉴定、显微化学反应各类药材的显微鉴别要点:1、根类:组织特征,粉末特征2、根茎类:组织构造,粉末特征生药中各类成分黄酮类:盐酸-镁粉反应:醇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及二氢黄酮多呈红-紫红色,黄酮类呈橙色,异黄酮和查耳酮无变化。

蒽醌类:升华性与碱反应:溶于碱呈红、紫红色,加酸后消失。

生物碱类:一般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碘化铋钾:桔红色或红棕色沉淀,灵敏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检测方法:重金属总量测定: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显色反应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农药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C)生药质量影响因素:1、物种与生药质量。

生药学复习大纲备课讲稿

生药学复习大纲备课讲稿

生药学复习大纲备课讲稿生药学复习大纲生药学习题辅导2011级制药工程专业用各章复习提要,并附练习题,供复习参考。

第一篇总论Ⅰ绪论掌握生药、生药学、中药,草药,道地药材等的概念。

注意明确生药与中药概念的不同。

明确生药学研究内容与任务。

了解生药学的历史,熟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等重要本草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生药学的贡献。

了解生药科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1.熟悉常用的生药分类方法(自然分类、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

2.了解生药的记载事项。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明确鉴定生药真实性和质量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

了解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生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

熟悉各种鉴定方法所包含的内容。

第四章生药采收、加工与贮存生药采收的原则,方法。

产地加工方法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等。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了解生药炮制的目的及常用生药的炮制方法。

掌握黄芩、乌头、马钱子生药的炮制对其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篇植物类生药一、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生药基本内容:藻类、菌类生药的特点;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

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区别。

基本要求:1.掌握藻类、菌类生药的特征、分类和主要化学成分。

2.掌握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冬虫夏草混淆品状况。

3.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4.掌握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

生药学重点最全

生药学重点最全

生药学重点最全生药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分支, 研究植物药材的起源、性状、组成、药效以及提取、纯化和分析等相关内容。

下面将概述生药学的几个重点领域。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和性状特征药用植物按其药材部位分类,分为全草、种子、茎叶、根和果实等。

药材的性状特征如形态、颜色、气味、味道、质地等是进行鉴定和鉴别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药师正确辨认和使用药材。

二、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甾醇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医药价值,对研究药材的功效和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用植物的炮制和制剂研究药用植物需要通过炮制和加工制剂才能形成实用的药物。

炮制工艺包括洗净、晒干、炙烤、蒸煮等,能改善药材的质地和稳定性。

制剂研究则是将药材制成丸剂、颗粒剂、浓缩液等形式,更方便携带和使用。

四、药用植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是生药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在提取过程中,可以使用溶剂、超声波和微波等技术来增加提取效率。

分离技术则包括色谱、电泳和质谱等,能够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五、药用植物的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了解药材的药效和药理作用是合理应用药物的前提。

药效评价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来评估药物的生理和药理效应。

药物药理研究则是深入探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六、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在临床应用前,药用植物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对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鉴别、纯度、含量测定等,以确保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安全性评价则关注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七、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和开发生药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应用和开发药物,以满足人们的临床需求。

药用植物的合理应用包括剂量、给药途径和配伍等方面的考虑。

开发新药物则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分子改造和药理学研究来提高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总结:生药学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性状特征、有效成分、炮制和制剂研究、提取和分离技术、药效评价和药理研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以及合理应用和开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色网状纹理, -“锦纹”。 •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状。皮部
极狭,根茎髓部大,环列或散在, 有多数 “星点”。 • 质坚实 •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有沙粒感,唾液 染成黄色。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显微——大黄粉末 • 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
大多短钝。 • 导管多为网纹导管和具
缘纹孔导管。 • 淀粉粒大多圆球形,脐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肉桂,桂皮醛
吸取氯仿液2滴
肉桂 氯仿液
滴加10%盐酸苯肼液1滴
生药学复习桂重点皮(广醛药药苯学) 腙的杆状结晶
川乌、附子化学成分
主含生物碱
水煎煮
• 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
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毒性成份)
• 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
如: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等
• 其它生物碱
木贼麻黄 节不明显
无粗糙感
鳞叶
裂片2,稀 3,锐三角 形,反曲
裂片3, 稀2,锐 尖,反曲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裂片2, 稀3,短 三角形, 多不反曲
➢表皮细胞含颗粒状晶体。 ➢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 面观电话筒形。 ➢纤维胞腔不明显,与砂 晶及小方晶成嵌晶纤维 ➢红棕色色素块。 ➢螺纹、具缘纹孔导管可 见,导管分子端壁有麻 黄式穿孔板。
草麻黄粉末图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杜仲
• 板片状。 • 外表面灰棕色,皱纹或纵裂槽纹明显,皮孔可见,斜
方形。 • 内表面暗紫色,平滑 • 折断面具细密银白色富有弹性的胶丝相连。 • 嚼之有胶状感。 • 气微、味稍苦
木脂素及其苷类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降压),杜仲素等
环烯醚萜类 桃叶珊瑚苷(aucubin)、杜仲苷等
排列呈U形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麻黄药材性状的共同点
• 细长圆柱形。 • 淡绿至黄绿色,具细纵棱。 • 节明显,节上生膜质鳞叶,基部筒状,
上部裂片三角形。 • 断面略纤维性,髓部红棕色。 • 味涩、微苦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三种麻黄性状的区别点
节间 表面
草麻黄 节明显 略有粗糙感
中麻黄 节明显 有粗糙感
不断发展 的学科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一、性状鉴定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 试的方法,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也叫经验鉴定.ຫໍສະໝຸດ 十要素:形状 大小 颜色 表面 质地
断面 气
味 水试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火试
冬虫夏草




虫体
冬虫夏草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茯苓
赤茯苓 茯苓块 茯神块
• :天然、 未加工或简单加工的 药材。
天然药物
有生货原(料)药之意。
中药
药物 草药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生药学
• 生药学(Pharmacognosy):以现代科学 的方法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 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是一门应用本草学、中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 药理学等学科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 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品质评价、资源 开发、药效药理、毒性与临床医疗用途等的综合应用学科。
茯苓皮
茯神木
茯 苓 个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茯苓片
鉴别
显 微:粉末类白色 (1)斯氏液装片: 呈颗粒状及分枝状团块 (2)5 %KOH 装片: 无色菌丝细长,稍弯曲,
略分枝;偶见隔膜。
颗粒状或 分枝状团

菌 丝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绵马贯众
叶柄基部切面: • 类圆形 • 分体中柱5~13个,
杜仲胶(硬性橡胶) 绿原酸、氨基酸、多糖生等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何首乌
• 团块状或纺缍形。 • 表面红棕色,有纵沟和横长皮孔。 • 断面淡红棕色,粉性,中心有较大的木心
状环纹,皮部有如云朵状花纹环绕—“云锦 花纹” • 质坚实而重 • 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显微-粉末特征
◆石细胞:众多,壁 厚,多呈分枝状。 ◆油细胞:椭圆形 或类圆形,壁厚, 木化。
• 筛管,筛域大,筛 孔明显
◆纤维:多成束,壁 极厚,木化。
◆木栓细胞:呈多角 形,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肉桂 性状
• 形态:呈浅槽状或卷筒状。 • 外表面:灰棕色,有灰白色斑纹和不规则细皱
纹,皮孔横向突起。 • 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指甲刻划显油痕。 • 断面:外层棕色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中
间有一条黄棕色线纹(石细胞环)。 • 质硬而脆 • 气味:香气浓烈而特异,味甜、辣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石细胞
肉桂粉 末
纤维 油细胞
• 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 三面增厚一面薄。
• 纤维:长梭状,壁极厚,木化。 • 油细胞:众多,类圆形。
草酸钙针晶 •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射线细胞中。
木栓细胞• 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质。
排列呈马蹄形。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蛾眉贯众
叶柄基部: • 类三角形 • 分体中柱2个排
列呈八字形 • 中心有暗点 • 边缘有刺突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荚果蕨贯众
叶柄基部: • 类三角形 • 分体中柱2个排列
呈八字形 • 中心无暗点 • 边缘无刺突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紫萁贯众
叶柄基部: • 新月形 • 分体中柱1个,
• 棕色 • 草酸钙簇晶多 • 棕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含淀粉粒 • 淀粉粒多,单粒类球形,脐点常呈星状,三叉状,复粒由
2-9分粒组成 • 木纤维多数 • 导管、木栓细胞、棕色块可见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大黄性状-根茎
• 形状:圆柱形,马蹄行、圆锥形或块片状。 • 表面:黄棕至红棕色,除掉外皮者可见类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厚朴 性状
• 外形:多呈单卷筒、双卷筒状;或呈耳状、 靴筒状等形状。
• 外表面:呈灰棕色,有明显皮孔和纵皱纹。 • 内表面:平滑,紫棕色,划之显油痕,具
细密皱纹; • 断面:颗粒性,可见多数小亮晶。 • 气味:气香,味辛辣,微苦涩。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厚朴粉末特征
点常呈星状,十字状。 复粒由2~7分粒组成。
生药学复习重点(广药药学)
大黄 理化鉴别:
• 粉末稀乙醇(45%)浸渍液,滴于滤纸上再滴 加稀乙醇扩散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 呈棕色 至棕红色荧光(检蒽醌类);不得显亮蓝紫 色荧光。(与土大黄的区别)。
• 粉末微量升华物为菱针状或羽毛状结晶,遇 碱液(KOH或NaOH),或氨熏后变成红色。 (检查蒽醌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