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八单元 第26课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
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两极格局 _______________ 。 6.中国 (1)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
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2)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 合作。
[特别提醒]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
(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 《巴黎条约》 ,决定建立欧洲 六国签订_________________ 煤钢共同体。 (2)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共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成立__________ 同体 。 _______ 3.作用
(1)经济上: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 大增强。 (2)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 ______________ 的外交政策。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2)新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 自身独立 ,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____________
2 .标志: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
自身独立 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 ______________ 举行。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教育 。 ②加强政府投资,重视__________ “出口第一” 的口号. ③提出“贸易立国”____________
2 .表现: 20 世纪 80 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 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 .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 政治大国 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__________
的目标。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考查走向联合的欧洲
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条件
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目 的 ① 摆脱美苏控制②维护自身独立
时间 地点
1961年 贝尔格莱德
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影响
①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② 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 标志着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冲击两极格局。
四、中国的振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 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1945年的日本
1980年的日本
如果你是这位美国老兵,你将如何介绍 日本经济崛起的经验?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材料2 二战后的西 欧,面临来自东方苏联 和东欧盟国的威胁,以 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 渗透和政治控制。
材料说明了什么?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③共同心理 —有渊源
④法德和解 —是关键
材料3 视频《欧洲先驱论 统一》
小结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中国的振兴 不结盟运动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二、日本的崛起
1、表现: 2、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内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意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的联合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
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
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
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
》(1950年)
④关键因素: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
材料四: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 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 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 陆。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 欧罗巴梦想。
美国 西欧
苏联苏联日本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中在经国济上 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不…结现盟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
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 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①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②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对欧洲
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精品
欧盟的统一货币[2]
•
100 欧元纸币的正、反面图案是巴罗克式和洛可可式风格的建筑, 147mm×82mm。
50 欧元纸币的正、反面图案是文艺精复选课兴件时pp期t 风格的建筑,140mm×77mm11。
欧盟的统一货币(3)
金融市场92000亿美元,是中国(9890亿) 的9倍,占全球比重28%(近1/3)
精选课件ppt
5
军费世界军费总额的三分之一,约 为欧、日、俄及中国军费总和的1.5倍, 总体实力超过排在它后面的世界10强的 实力总和。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消耗的 军费是每月五亿到十亿美元,再加上美 国对巴基斯坦承诺的经济援助和债务减 免,每个月则耗费十亿美元以上。
精选课件ppt
4
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已对国际事务的 垄断力不从心,惭失昔日的霸主地位;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第一进口大国。 美国的市场对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性是任何其他国家所 无法代替的。
高科技领域优势七大领域:航空航天、生 物遗传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通讯技术、新 型原材料、电脑芯片和核技术
日本从80年代开始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上最大 的债权国。尽管当前的日本经济困难重重,但其经济基础 条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没有动 摇。下列数据表明,日本仍具有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发 展潜力。
2000年度国内生产总值535万亿日元,相当于世界 第三位的德国的2.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约达35600美元至 2000年底,对外纯资产(纯债权)133万亿日元(约合 11000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盈 余国。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以及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理解经济不平衡导致政治不平衡;2.能力培养学习欧共体进程和日本的崛起,体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使学生懂得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日本、欧共体、不结盟的出现,从而看清国际目前形势和将来趋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学生认识当今世界要求发展就必须学会融合,学会合作。
从而体会出对中国当前出路的思考,加大力度改革开放,进而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定位:作为中国未来的栋梁,学好科技本领是基础,时刻把握世界与时代脉搏是关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西欧、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教学难点: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对世界格局影响。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教学方式:讲授法、谈话法、探究法、“学案”式教学法教学用具: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影视舞台上的主角与配角:周星弛是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影帝,他的幽默风趣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请大家找找在这两部电影中,星爷的戏中地位有何不同?同学们认为周星弛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大变身的?政治格局舞台上的主角与配角,并然后回顾本章的线索:本章线索:两极形成→多极化出现→两极瓦解→多极化加强(二战后)→(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目前)从而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多极化的出现(二)讲授新课:1.多极化的趋势的含义:在六、七十年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其中,在两极格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极政治力量主要包括: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 走向联合的欧洲。
材料: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雨果设问:雨果先生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你知道雨果先生为什么希望欧洲要走向联合吗?为什么欧洲要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从而引出: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共28张PPT)
4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的建立)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①政治原因: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中心的 优势地位,两极格局下与美苏相抗衡保障 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 ②经济原因: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经济 联系的加强 ③文化因素: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 感。
27
28
2、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许多 新兴独立国家,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②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 新高涨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③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相互团结支持,推动了运动兴起。
25
3、兴起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 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15
1995年,瑞 典、芬兰、 奥地利加入 欧盟;2004 年,匈牙利 等10个中欧 国家入盟; 现今欧盟共 27个成员国。
16
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个成 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历 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条约。
17
27个成员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英国、丹麦、爱尔兰、 希腊、葡萄牙、西班牙、 奥地利、瑞典、芬兰、 马耳他、塞浦路斯、波 兰、匈牙利、捷克、斯 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立陶宛、罗马尼亚、保 加利亚。
试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呈现怎样的发 展趋势
①单一经济领域→多种经济领域发展 ②经济一体化 →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19
3、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材料一:1973年,欧共体9国人口2.56亿,出 口贸易额为2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 民生产总值10650亿美元,远远超过苏联,为美国 的77.7%。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精品课件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意义
(1)推动了 民族解放运动 深 入 发 展 , 加 速 了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
(2)标志着
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
不结盟运动 的合作。
登
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两极格局 。 5.中国一贯重视与 事务中与之保持着 良好 的 关系 , 在国际
【特别提示】
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有哪些表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二战使欧洲丧失 位。 (2)在
世界政治经济中心
和
的优势地
经济的恢复
发展
过 程中 , 西欧国
家联系 日益密切
,逐渐走上 联合 的道路。
2.经过
(1) 决定建立 1951 年,法、德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 欧洲煤钢共同体 法德 ,促使 矛盾 化解。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成立。
【辨误析错】欧洲走向联合是历史的必然,要注意分
析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例1】 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精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欧共体主要是一个经
济组织,它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合,是建立在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联盟。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背景
(1)二战后, 民族解放运动 蓬勃发展。 和 维护自身的独立 , 广大亚非国家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不结盟运动 兴 (2)为摆脱 起。
美苏的控制
2.形成: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 1961 首脑会议在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 形成。 3.政策 (1)制止 新殖民主义 和 帝国主义统治 式和表现。 (2)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反对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的 霸权主义作为首要任务,将建立 为行动纲领。 国际经济新秩序 作 的一切形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欢乐颂(贝多芬《第9交响曲》)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欧盟盟歌
蓝天金星旗
1、欧洲联合进程
• 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 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 钢共同体。法德矛盾化解。 • 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 • 1967年,三个共同体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2、欧洲联合的原因 材料一 现在(注:二战后)欧洲是什么?它是 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材料二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 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 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 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 摘自课本(人教版)
——《舒曼计划》(1950年)
根据材料,请回答二战后西欧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①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 ②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③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3、欧洲联合的影响 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 独立自主 共同的外 交政策 政治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 掷原子弹
日本谋求 政治大国 地位 日本首相曾根康洪在一
次演讲中明确提出,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 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 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 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 大国的分量。”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正式形成的标志 3、作用
铁 托
纳 赛 尔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最全版
必修 1 第 26 课《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教课方案课标要求: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认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复兴以及不缔盟运动的盛行,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向在波折中发展。
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经过认识多极化趋向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由、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等基本史实,培育学生综合研究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以合作学习的“创建情境—目标显示—自学试试—合作学习—成就报告—总结评论” 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讲堂教课。
教师创建重要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研究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议,培育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依据自己的实质状况和外面环境,正确应付重要事件。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之外的各样政治经济力量增加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形成及影响,建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行阻拦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教课要点、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及影响三、教课方法:采纳多媒体课件教课,“创建情境—目标显示—自学试试—合作学习—成就报告—总结评论”法四、课时安排: 1 课时五、教课准备:教课前找寻各样视频、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部署学生预习,研究。
五、教课过程:课前播放《精忠报国》衬着氛围破题:( 2 分钟)跟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向,世界多极化即国际格局多极化,是指对国际关系有主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公司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必定历史期间形成的国际关系构造。
学生疏组:种类组长采集研读总结讲话人组别史料史料整理第一组(美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二组(法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三组(日本)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四组(苏联)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五组(中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种类组长采集研读总结讲话人组别史料史料整理第一组(美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二组(法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三组(日本)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四组(苏联)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第五组(中国) 1 人 6 人 6 人 2 人 1 人过渡:下边我们分红五个小组,分别代表美国、日本、法国、苏联、中国,此刻你们就是这些国家内的合法公民了,我们一同来研究几个政治经济公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以一个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具体包括:
1.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标出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竞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我将运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与协作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和发展。
2.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如美苏冷战、日本崛起、欧洲一体化等,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
1.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世界多极化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
必
修 ①
2.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前自主学习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_政__治__经__济_____中心的优势地位。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思考』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在出口方面的对比:
国家或组织 1965~1972 年出口增 1972 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
长率
总额中所占比重
美国
80%
13.4%
欧共体
150%
33.7%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欧共体与美国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① ·人教版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二十六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新课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诠解
3
课前自主学习
4
课堂探究研析
5
随堂达标训练
6
课时作业
·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课情境导入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
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
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
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1991
人教版 历史 必修一 第26课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小结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实力迅速上升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相对下降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课堂测试:
1、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矛盾开始化解的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D.欧洲共同体成立 2、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 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 化反映了欧洲( )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 军队一体化 3、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 A. 1951年 B. 1957年 C. 1958年 D. 1967年
D
6、 二战后,美日之间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 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D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
失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3)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4)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进程
(1)深谋远虑: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 德和解。 (3)更上层楼: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 同体(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5)不断扩大: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 2013年 28个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3
“极”原本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用它来指世界上具有强 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或在各国 关系中处于制约地位,对世界政治 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和国家 集团。
美国
西欧
苏联 日本
不结盟运动国家
中国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 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 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 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 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 当然还有日本。
4、中国的态度和策略?
①华态度:有条件的支持
②策略:联欧抗美 以美制欧 谋取利益 最大化
集体二探、究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先天不足 :岛国资源贫乏 市场狭小 三个世界交汇处 后天畸形:军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 封建残余势力 大国控制:战后美国 单独占领日本 日本策略 : 1 贸易立国 科教立国 2 民主化改革(美的帮助):消灭了军国主义和封建因素 3 日美同盟:甘做美国反共的桥头堡 4 历史机遇: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谢谢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1 世界本来就是多极的
2 世界的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 趋势
3 世界多极化取决于经济格局 的多极化
一、20世纪六七十年 代欧洲崛起
1、欧洲为什么需要统一?
①生存需要统一 (两极夹缝中生存) ②发展需要统一 (经济发展与市场) ③人民渴望统一 (文化和民族基础)
中 国
②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建 设取得很大成就
的 振
③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政治舞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3、影响
2006年9月15日第14次不结盟运 动首脑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开幕
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15 个观察员国、31个特约国和23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这次 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海地与圣基茨和尼维斯也在此次会议中加入不结盟运动, 使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由116个壮大为118个。中国代表 团作为观察员受邀参加此次会议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原因 进程 影响
扩大 欧盟的 盟旗、盟歌、 铭言、庆典 日、货币、 欧盟大厦、 主要机构、 主要体制等 简介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 表现 鉴览 会上 的太 阳神 塔, 象征 着本 日本 经济 的重 新崛 起
三位发起人他们分别是?
亚非拉的
的
3、影响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 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了国际舞台; 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③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④开始改变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西方国 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冲 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 向发展。
四、中国的振兴
五十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奠定社会主义 工业化初步基础。 1956年—1976年,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有挫折 但成绩很大。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济发 展迅速,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 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 关系
练习
3.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在 ( C)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C ) A.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 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谈 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召开 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6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四、再看中国 新发展
和平崛
改革开放
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合法席位
文革挫折
恢复发展
新中国建立
改革开放的总 —பைடு நூலகம்邓
课堂小结
西欧的联合
多
日本的崛起
实力迅速上升
极
不结盟运动
化 趋
中国的振兴
势
出
强大的美国
现
实力相对下降
强大的苏联
学习历史提升智慧 拥有智慧凝聚力量 担国家崛起之责 负民族复兴之任 在座的我们 应该做些什么呢
1964年东京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
塔”
探究合作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
(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1.自身进行民主改革
2.重视教育、科技
3.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
内
4.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 “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5.美国的扶持
6.抓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机会 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二)日本迅速崛起的表现
20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 世界第 二 经济大国。
(三)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8:“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
材 明 仅资确 增料本阵提 加9:主营出日1:本义98“作2要为年在经上世济台界大的美政国日治的本国中分首加量相强,中日而曾本且根6战的增0康、发加洪后7言其在初0权政演年
美国 36.2% 欧共体 17.5%
31.3% 18.7%
主的外交政策。 材料7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
3、冲击两极格 局,促使多极化 趋势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讲解为主,结合历史事件和实例,阐述多极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2.重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格局,以及随后多极化趋势的萌发和加强。
3.讨论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如中美关系、欧洲一体化进程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多极化现象。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如机遇与挑战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这对高中生的历史观念和视野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我们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多极化概念、掌握多极化发展历程,并培养其分析和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如毛泽东、邓小平等,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2.强调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6课
• ③『思考』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没有加 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 [答案] 提示: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 到1980年条约有效期满,在此期间,中国当然不能加入不 结盟运动。但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与之保 持着良好的合作。
•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1.原因
• (1)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 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
• (2)美国帮助:1948年后,随冷着战“________”加剧,美国开 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 (了3)大国门际。机遇:朝_鲜__战_争________为教日育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
• 1.背景
• (1)二战后,民__族_解__放_运__动________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
立。
亚非拉
• (2)新独立的广大__________国家主张团结起来贝,尔相格莱互德支持。
•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 ______________举行。
• 3.政策:非集新殖团民,主不义 结盟。
• (4)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________;提出“贸易 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美次国 于________的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
…………②
• 3.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政出治成为________大国的 目标。
•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③
中的地位。 • (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学习目标诠解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重点难点】
1.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性 质 不 同
问题1
问题2
不结盟运动 宗 旨 不 同 形 式 不 同 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 立自主、 不结盟、 非集团的基本原 则和宗旨,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 “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欧共体、日本 西欧与日本希望摆脱美国 的控制,并与之建立平等的 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 组织,与苏联进行“冷战”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仅供学习交流!!!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 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 经济上的斗争 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1:第26课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的出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导入新课导导入入教新新学课课新课新课教课学堂小课堂结小结课堂课堂练练习习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条件 目的 时间 地点 政策
影响
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①摆脱美苏控制 ②维护自身独立 1961年
贝尔格莱德
非集团、不结盟 ①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世界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
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观念
知识结构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课堂堂小小结结 课堂练习
线索梳理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 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3)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
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的要求。这表明( )
A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课堂堂练练习习
附:本册总结
附:
(2)“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导入新课导导入入教新新学课课新课新课教课学堂小课堂结小结课堂课堂练练习习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为什么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 史料解析:我为欧洲选择未来
(3)材料三说明“二战”后西欧面临怎样的危险?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填一填
2、过程:
1950年舒曼计划
欧洲国家是怎 样一步步走向 联合的?
煤钢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 1993年欧盟建立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3、影响:
①经济:使欧 共体经济实力 大增
材料1 美国与欧共体GDP占世界总额的比重
国家或 组织
1955年
3、影响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战后初期 60年代起……
美国
相 相 对 对 三足鼎立 日本 独 英 1967 建立 独 德 80年代第二 立 1986年发展为 立 经济大国 意 法 12 国 外 日 外 交 交 欧共体和日本的发展,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欧共体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
条 件 目 的 时 间 地 点 政 策 影 响
C
C
5.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 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 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C
势出现
材料说明了什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一位美国老兵的回忆录
1、原因: 20世纪80 年代,日本 成为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 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第一眼看到 这块土地时的情景,满街都是爆 炸后残留下来的残砖碎瓦,一片 满目苍夷,人们的眼神里除了绝 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业设备几 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 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接回家。 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照相机、松下 的空调……
C
3.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在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 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 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 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① 摆脱美苏控制 ②维护自身独立
1961年 贝尔格莱德 非集团、不结盟
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 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这两 极格局。
中国的振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课堂小结
世 界 主 要 政 治 力 量 的 发 展 变 化 世 界 欧洲的联合 政 日本的崛起 实力上升 治 不结盟运动 格 局 表现 中国的振兴 多 极 强大的美国 实力下降 化 趋 强大的苏联 势 出 影响:冲击着两极格局 现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③共同心理 —有渊源
材料3 总有一天,到那时, 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 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 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 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 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材料 4欧洲各国的联合,需要 从814年至1945年 材料 5 ④法德和解 材料说明联合的 1100年间,法德之间的大仗、 消除法国和德国之间长达几个 —是关键 前提是什么? 小仗加起来73次,这意味着 世纪的敌对与矛盾。 每15年就打一仗。 ----法国外长舒曼
外因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 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 A、对日本: 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 曾根康弘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 ①开始摆脱美 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自身和世 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 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 国控制 界带来什么影响? 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 ②谋求政治大 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 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 自主外交”。 国地位 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B、对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 出现三足鼎立 的局面,冲击 两极格局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材料3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 3、影响: 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 ①经济:使欧 “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 共体经济实力 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 大增 示对西欧的重视。 ②政治:摆脱 材料4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 美国的控制, 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 ‘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 冲击两极格局, 促使多极化趋 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 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1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 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 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材料2 二战后的西欧, 面临来自东方苏联和东 欧盟国的威胁,以及来 自西方美国的经济渗透 和政治控制。
材料说明了什么?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945年的日本
1980年的日本
如果你是这位美国老兵,你将如何介绍 日本经济崛起的经验?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原因: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经济崛起的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内因 ③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 (主要因素)
①美国的大力扶植 ②朝鲜战争的刺激
36.2%
1965年
31.3%
1974年
24.4%
美国
欧共体
17.5%
18.7%
20.1%
说明:欧共体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材料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的 出口方面对比
1965-1972年出 1972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出 国家或 口增长率 口总额所占比重 组织 美国 80% 13.4% 33.7% 欧共体 150%
1.欧共体成立时主要由下列哪些组织组成: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④欧洲货④ D.①③④ 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 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 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A. 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学习目标: 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 基本过程。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 原因及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4、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的表现,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欧洲为什么 要联合?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二战后的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