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docx
《呼兰河传》导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呼兰河传》导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并理解《呼兰河传》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2.培养学生领悟课文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锤炼意志,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故事的理解和把握;3.在阅读《呼兰河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4.在理解《呼兰河传》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故事的本质含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分析:1.导入采用引发学生对生命力的思考,寻找有关生命力的词语,比如坚强,努力,挑战,拼搏,抗争等。
2.呼兰河传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霍达,并简要介绍霍达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3.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并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找出蕴含其中的意义和独特的精神力量。
(2)教师默读原文,并注重肢体语言、声调、语速等方面,鼓励学生模仿,体会原文的节奏感和语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理解每个词语所表达的含义。
4.讨论(1)对于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历史所经历的动荡与苦难,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于今天的启示?(2)对于人物造型:杨志、陶妈、奎章等人物形象,用什么词语来描绘他们的性格特点?(3)对于主题反映: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观,它们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5.书写针对教材中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书写,并注重体现出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重点内容。
6.总结通过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所表现出的核心理念进行总结,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呼兰河传》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对本人及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四、作业:1.仿写短文:以其中一个人物为写作对象,仿照呼兰河传中,自己将其人生经历和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写成一篇自传。
《呼兰河传》整本书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推荐《呼兰河传》详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激发学生对《呼兰河传》的阅读兴趣。
3.制定读书计划。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学情同学们,一篇课文能给予我们美的启示与享受,但整本书能给我们的,却是魂牵梦绕般的回味无穷。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整本书的阅读,感受更深层次的美。
这本书她的名字是——《呼兰河传》。
关于这本书,你对她了解多少呢?是啊,小学阶段有两篇课文都选自于这本书。
还记得单元预习课中,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吗?谁来给同学们读一读?当时你们的答案是?那么读过了这本书,你的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了解作者,奠定基调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萧红。
双休日大家做了预习,说说你所知道的萧红吧!()深入地了解了作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她的文字。
【板书:作者】老师让大家梳理了关于萧红的时间轴,大家看一看,这些都是同学们的作品,总体来说大家做得都很不错。
下面请看老师做的时间轴,你能发现什么呢?()萧红一生为家庭、爱情和命运颠沛流离、漂泊无依,她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幻灭与悲凉。
除了陪伴她到十八岁就去世了的祖父——那个在童年时代给过她最多温暖的老人,就再也没有让她觉得温暖的人与事了。
那么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她笔下的文字会是什么样的呢?三、循“疑”渐进,激趣导读《呼兰河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生活。
主要描写了呼兰河城的风貌、“我”的童年生活以及小城内一些小人物的悲惨故事。
关于这本书,你最想知道什么呢?请五位同学把你的疑问写在黑板上。
预设:呼兰河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请看老师摘抄的这一段话,你来读一读: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听了这样的描述,你觉得呼兰河这小城里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老师给你剧透一下,这小城里还有一个能“吃”动物的大泥坑呢,这里就需要你自己来一探究竟了。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呼兰河传》,了解作家萧红快乐童年,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二、解读封面1.看封面(出示书的封面),引导观察,你看到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2.认识作者(出示萧红照片与作者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1)出示著名作家矛盾对这本书的评价“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导学案
《呼兰河传》读书指导课教案教学内容呼兰河传共课时数 1课型新授第几课时 1教学目标1、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2、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3、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二次修改活动一: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1、你们喜欢看书吗?看了哪些课外书呢?那你是怎么看这些书的?2、小组内交流,每组推荐一人班级交流。
3、全班交流。
一.导入: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看到了儿时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在《幼时记趣》中,我们看到了儿时沈复的“物外之趣”的神异世界;在《呼兰河传》中,我们会看到儿时的萧红又有怎样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幻灯出示课题及作者)二、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1、你们喜欢看书吗?看了哪些课外书呢?那你是怎么看这些书的?学生讨论、交流。
2、总结:听了大家的介绍,各有千秋。
其实,看书也是有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以手中的书为例学习怎样完整的看书。
我们带来的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奇书,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
(屏幕出示)活动二: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你拿到这本书,认为应该先看什么?在看什么?最后看什么?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师:读着这条信息,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它到底具有什么神奇的魅力呢?就让赶紧我们走进它吧!三、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你拿到这本书,认为应该先看什么?板书(作者简介)1)师:我们怎样去读呢?(粗读就是粗粗地看一遍,了解一些大概就行。
不必逐字逐句读。
)作者简介一般是在书的最前面,请大家打开书粗粗地看一遍。
2)从作者简介中你了解到一些什么?简单介绍一下。
书中有一个主人公,她虽集盲聋哑于一身,但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她是美国的骄傲。
(完整版)呼兰河转转阅读、指导、汇报课.docx
课题《呼兰河传》阅读推荐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呼兰河传》的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初步了解作家萧红的故事。
3、初步品悟文章的情节。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呼兰河传》的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书本、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本书就是《呼兰河传》。
二、出示图片(萧红),简介作者。
萧红,1911 年生于黑龙江呼兰。
著名女作家。
被誉为“ 30 年代文学洛神”。
一位传奇性人物,在极端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三、文章内容《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1940 年写于香港,1941 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7 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四、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夏志清认为“《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
”并予《呼河》很高的价,称她二十世中国最秀的作家之一。
2、茅盾曾价它的成就:“它是一篇叙事,一片多彩的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呼兰河传教学案.doc
呼兰河传教学案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呼兰河传教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教学案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
体会这种感情。
一、导入: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以此来感叹自己已经失去童年,无法追寻了。
每一个人在回想童年时,总觉得美好。
同样,每一位作家,无论他的个性如何,他作品的风格如何,对童年的描写也总是欢喜的,天真的。
如鲁迅的童年:好奇、淘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再随着女作家萧红,也是鲁迅的好友的笔迹回到她那美丽的后花园再次领略乐土”的真正含义。
二、检查预习:⑴作者:⑵字词:三、课文研读(1 )作者在自己童年时代的后花园里欣赏了哪些自然景物?(大花园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花果树榆树风雨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太阳鸟虫子玉米白云等)(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3)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幺多的事物,这本不多见,并且你也不觉得很枯燥乏味,这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来写的。
共同特点是什幺呢?请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自由)(4)园里的动物植物是自由的,那幺置身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的人,也会怎样?你能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吗?(和祖父锄地,随便乱弄,祖父也不责备;不仔细听祖父的话,又去吃黄瓜没吃完黄瓜又去追蜻蜓;祖父浇菜,我反把水往天上抛,嘴里还嚷嚷着下雨了;玩累了就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与席子)(5)小的时候,你会有这样调皮的举动吗?自由发挥,锻炼学生短时间内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提高与拓展(1)作者笔下园子里的一切包括人与动植物都是活泼的、自由的,健康的,请思考一下,人在什幺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合理即可与同伴聊天时听到一首熟悉的歌曲时)(2)萧红一生坎坷,9岁丧母,在暴虐的父亲和继母那儿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享受到些许温暖。
呼兰河传导读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呼兰河传》是萧红写于生命之尾的一部作品。
她以悲剧性的生命体验,着力于故土的景物人的书写,表达了她对呼兰河小城的追忆与怀念。
它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
她以成年人的身份追忆童年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文中充斥着两种叙事的眼光和声音。
一个是成人的视角,代表着理性与成熟的一面;另一个是儿童的视角,代表着感性与天真的一面。
两种不同视角的交织,在文中构成了不同的话语系统的对话,这是文本产生叙事张力的基础。
在成人的理性思维与儿童的感性思维的双向交织中,在热闹之景与凄凉之情的映衬中,在阴暗与明净的反复对比下,三组看似矛盾的元素在文中既相互碰撞又互相整合,给予人们无限阐释的可能性,这也是《呼兰河传》文本价值和艺术魅力之一。
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呼兰河传》这本书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对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老师常常会想到童年的自己。
记得那个时候,我常常喜欢在熟睡的哥哥的额头画上一个大大的王字,嘴的两边还画上长长的胡须。
当哥哥睡醒时,出去玩耍,路上的旁人看到他哈哈大笑时,他才反应过来。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童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请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回答)2.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呢?也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让我们来猜一猜你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说故事,其他学生猜性格)3.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祖父的园子》中的小女孩吗?她是谁呢?(板书:萧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课件出示)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③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指名读)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小时候的萧红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自由、快乐)<二>导读1.课件出示萧红图片(感动中国的作家:萧红)2.课件出示作者名片(齐读)人物: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
小学四五年级阅读导读课教案
《呼兰河传》整本书导读课1.师:今天老师也要带着大家读一本长篇小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地方(板书:呼兰河城)。
2.师:有人知道在哪吗?(生答:不知道)那这个呼兰河城什么样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3.师:今天老师要讲的这本书呢,名字和呼兰河城有关系。
(学生小声说《呼兰河传》)哦!可能有人读过这本书哎,你说——(生说《呼兰河传》)没错,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呢,名字叫——《呼兰河传》。
4.那我想问问大家,你认为呼兰河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你说——(生: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还有其他不一样的吗?(生: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可是,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叫——(生齐读:呼兰河传)。
谁来大胆地猜猜?这座城里发生了什么?你猜一下——(生:惊奇的故事)什么惊奇的故事?(生:凶杀案)好,你来猜。
(生:不知道,可能是神仙故事)两个答案了,还有继续要猜的吗?你猜?(生: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故事),哎!这个是对的。
现在,我们发现作者在这里成长——宁静,舒服,自由,悠闲。
生活得很好。
那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呢?(板书:大大的问号)当然,刚才我们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假想,留到我们看书的时候再来解开这个谜。
那这本书讲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
6.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出图)。
你们喜欢拿到书以后仔细看封面吗?你从封面上能都懂什么呀?你说——(能看到这本书写了什么),哦,哎,哪能告诉你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呢?(看他的标题,有的地方会有一些介绍),嗯,在哪儿会有简单的介绍呢?(标题的左面或是右面)你发现没有,这儿有一段话哎!(介绍作者的)介绍作者的,那有没有的书会在这个地方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呢?(有)主要内容还有的时候会在哪儿介绍呢?(书的后面)7.那我们看看,对这个作者了解,了解。
(出示作者资料)自己默默地读一读,看看这段话都告诉你什么啦?作者是谁?看懂了吗?他叫什么名字?(生:萧红)她是哪里人?(北方人)没错,这本书呢是她写的,她是美国人。
(完整word版)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2.初步解读《呼》,引领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初步领会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音乐,营造读书氛围。
一、课文引入,初涉主题1、还记得课文《祖父的园子》吗?那是一座怎样的园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顽皮天性的体现。
总而言之,作者在园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
)作家用儿童的视角,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那些诗意的、快乐的文字.(出示PPT1、2)2、从这些些灵动的文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喜好模仿)她就是———3、老师小结:对了,写下这样热烈抒情、潇洒干净的文字的就是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后来成为了作家的-—萧红.(出示PPT3,简介萧红: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
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寄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
1942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4、《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5、评作品:那么《呼兰河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茅盾大作家的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出示PPT4)是什么样的作品让茅盾这位大师给予如此的评价呢?让我们试着去走近文本品读、感受。
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
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XXX《呼兰河传》作者信息:XXX(1911-1942),原名XXX,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XXX 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XXX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XXX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XXX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XXX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
主要内容: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XXX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XXX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三章: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呼兰河传》导读单
《呼兰河传》导读单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人文主题:难以忘记的童年往事北方小城的冷暖故事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次数阅读内容阅读任务完成情况第一次导读课、封面、序、导读、目录观看导读课第二次导读、第一章P13-P51完成导读单第三次第二章P52-P80完成导读单第四次第三章P81-P115完成导读单第五次第四章P116-P136完成导读单第六次第五章P137-P188完成导读单第七次第六章P189-P218完成导读单第八次第七章、尾声P219-P255完成导读单第九次《呼兰河传》整本书回顾完成导读单第十次评测题、交流课完成评测题观看交流课每完成一次的任务,你可以这样做:在“完成情况”栏里画一个“√”1、《呼兰河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她的故乡是______ _______。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被誉为“_____ _______”。
2、《呼兰河传》这部自传体小说诞生于20世纪的战乱之中,萧红漂泊在遥远的南方而追怀着北方的故土。
著名作家____________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找一找】【阅读内容】导读、第一章P13-P51仔细阅读“导读”部分,提取信息【环境金字塔】体会“场景”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呼兰河传》从严冬起笔,冬天把大地都冻裂了,突出了呼兰河城的极度严寒,让我们感到一片荒凉。
可是,在这样荒凉的一个小城中,作者始终记得那绚丽多姿的火烧云……请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场景”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之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P51)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
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那自然的结果不太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呼兰河传》(1-2章)导读教案
《呼兰河传》(1-2章)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及萧红的生平。
2.通过作品导读,熟悉小说的大概内容。
3.精读1-2章,赏析呼兰河小城精彩的人景风俗画面。
4.通过朗读活动,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多方位、多角度赏析文中精彩画面。
2.在读书的过程中,能结合内容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
3.让学生有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设置情境,导入:阅读经典,智慧人生。
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名著经典阅读之旅,让一起走进萧红的《呼兰河传》。
二、走近作者。
1.说说你知道的萧红。
作者萧红,原名张西莹,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
2.聊聊你对她的印象。
(人生坎坷、英年早逝、童年生活悲惨等)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鲁迅语)“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3.出示萧红生平,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
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
1932年,在哈尔滨结识萧军,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1934年6月,为躲避迫害,萧红到达青岛。
1934年10月,萧红来到上海。
1936年7月,萧红离开上海,只身东渡日本。
1937年9月,萧红与上海的一些文化人撤往武汉。
1938年1月,萧红到山西临汾民族大学任教。
1940年1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
1942年1月22日,萧红在香港寂寞地离开了人间。
于是萧红创作了《呼兰河传》,所以,《呼兰河传》承载了萧红太多太多的情感,那是她在用灵魂浅唱。
(聆听,寂寞灵魂的浅唱!)三、走近作品。
1. 当你翻开这部小说的时候,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可以从语言、人物、情节、描写方法等角度)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在《呼兰河传》中回忆了些什么?(教给学生用好小说导读。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呼兰河传》教案设计.docx
九年级—班—教案课题呼兰河传课型新授课节数备课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阅读散文体小说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童真童趣,善于发现人性的闪光点。
教材分析重点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难点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模式三疑三探课时共1课时学法自学合作探究主案副案(修改栏)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板书:呼兰河传萧红。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1>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
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10分钟)自探提示1、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
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3、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
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作者笔下的祖父是怎样的祖父(归纳祖父的性格特)?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完整word版)《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样例第一部分:整体框架第二部分:阶段设计一、通读指导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
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精妙处。
3。
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
阅读完第一章,呼兰河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是什么?请摘抄在下面,试着用关键词表达你的感受.,使用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三)第二章阅读任务1.请分别为书中第 40 页和第 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2。
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
”结合第一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
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1。
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录下你的阅读感受。
(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
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重点能力指向】借助表格,有针对性地完成摘抄.结合人物相关描写、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解释。
(五)第四章阅读任务1.通读这一章,本章重复出现“荒凉”一词,请圈画出这些句子。
2.这一章中作者写了一些没有名姓名的人,请摘抄其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写一写这些呼兰人给你留下的印象。
(完整版)《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二、亲近文字(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B、小城盛举小城人都干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小结: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完整版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完整版【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2.了解呼兰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3.了解呼兰河的传统农业和渔业以及它们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2.教学难点:了解呼兰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多媒体投影仪、图片展示、视频展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呼兰河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呼兰河,了解呼兰河有关的一些传说及故事。
二、呼兰河的地理位置(10分钟)1.利用地图,向学生介绍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的省份、流经的城市等。
2.向学生展示呼兰河地区的地理特点,如山川、湖泊等。
三、呼兰河的历史渊源(1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呼兰河的历史渊源,如呼兰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等。
2.向学生讲解呼兰河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农业、渔业等。
四、呼兰河的文化特色(10分钟)1.向学生展示呼兰河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如民俗、文物保护等。
2.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呼兰河的传统文化。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进行简单回顾。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呼兰河的生态环境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呼兰河的生态环境(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呼兰河的生态环境,如水质、植被、动物等。
2.让学生思考呼兰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三、呼兰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5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本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呼兰河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水污染治理、植被保护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到呼兰河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四、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呼兰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进行简单回顾。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呼兰河地区的农业和渔业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选修《呼兰河传》word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案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萧红生平和创作。
2、了解《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阅读节选部分《小团圆媳妇之死》,并赏析其场景描写、叙事风格、表现主题及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温暖和悲凉两极叙述中所体现的悲悯情怀与国民批判。
一、导入新课•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中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
萧红是悲天悯人的,她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戕害。
她一样能把握世情世态,一样能细致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注、融入对于故乡邻人的描绘中,尽管语言偏冷,但处处可见她的悲悯情怀。
二、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
黑龙江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
同年从青岛到上海。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
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
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
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
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
《呼兰河传》教案
《呼兰河传》教案《呼兰河传》教案《呼兰河传》教案综述一、萧红与《呼兰河传》萧红,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鲁迅为书作序,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从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
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
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
1942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但这并不妨碍冯歪嘴子对生活的执著,他依然努力拉磨,卖年糕,最终王大姐在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中抑郁而亡,冯歪嘴子和他的儿子们却坚强地活着……茅盾在给《呼兰河传》作的序中这样描写呼兰河城的生活状态: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也是刻板单调的。
一年之中,他们很有规律地过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日娘娘庙大会……这些热闹、隆重的节日,而这些节日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多么单调而呆板。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可又不是没有音响和色彩的。
大街小巷,每一茅舍内,每一篱笆后边,充满了唠叨,争吵,哭笑,乃到梦呓,一年四季,依着那些走马灯似的挨次到来的隆重热闹的节日,在灰黯的日常生活的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初步解读《呼》,引领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初步领会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营造读书氛围。
一、课文引入,初涉主题
1、还记得课文《祖父的园子》吗?那是一座怎样的园子?我们一起来回
忆一下。
(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顽皮天性的体现。
总而言之,作者在园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
)
作家用儿童的视角,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让我们
再来读一读那些诗意的、快乐的文字。
(出示PPT1、 2)
2、从这些些灵动的文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天真活泼、顽皮
可爱、喜好模仿)她就是---
3、老师小结:对了,写下这样热烈抒情、潇洒干净的文字的就是生活在这座小
城里的,后来成为了作家的——萧红。
(出示PPT3,简介萧红: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
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
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寄居香港,在艰苦的生
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
1942 年 12 月 20 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
)
4、《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5、评作品:那么《呼兰河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茅盾
大作家的评价: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出示PPT4)
是什么样的作品让茅盾这位大师给予如此的评价呢?让我们试着去走近文
本品读、感受。
二、走近文本(人物)
1.过渡:我们知道,《呼兰河传》主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原型,书
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天真烂漫,热爱生活的小女孩,你一定可以从她身上勾起对自
己童年的回忆。
事实上,每个人童年时期都会遇到一个影响很深的人物,你们说
说:陪伴她成长的爷爷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借助更多的文字去认识这位祖父吧。
(出示 PPT5)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
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
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
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
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
放在袖口里头。
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
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
2.评祖父。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你喜欢哪些句子?哪些句子吸引你呢你就多读两
遍?
(2)学生个别读,领悟爷爷的人物形象。
小结:这个片段细节描写非常形象,仿佛在我面前出现一个慈爱而又充满童心
的老人他带来欢乐、带来温暖,也让我们时时去对照自己的长辈,平淡却又感人
至深。
《呼兰河传》还有很多祖父与“我”的故事。
祖父教“我”念诗,给“我” 烧小猪、烧鸭子吃。
而“我”在祖父的庇护下,无忧无虑,活泼任性。
“我”只
是玩,“ 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和祖父开玩笑,“我
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 祖父让萧红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所以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
这个大园子及其里面的一
切,是她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
(出示 PPT6)正如作者所说:“从祖父那里,
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
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所以尽管萧红在漂泊寂寞中走完了
她短暂的人生,却在最艰难的时候,用她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了满溢着阳光的童
年画卷。
(出示 PPT7)
3、读“小团圆媳妇”
阅读小说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邂逅各式各样的人,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奇人异事,接下来,我们一起跟着萧红去认识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不同的人物吧。
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
看到这些名字,你脑海中
仿佛出现一个怎样的人?那书里是不是这样描写的呢?(出示PPT8)猜想与试读: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腰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院子里的人,看过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不过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周三奶奶说:“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
隔院的杨老太太说:“那才不怕羞呢!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
”)看看,这是写的谁?(出示PPT9)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
(2)讨论交流:她是个怎样的人?
(小团圆媳妇刚到胡家来的时候单纯、活泼、健康,却因为“吃得多”“走
得快”被认为“不知羞”“不像个团圆媳妇”)
(3)老师每次读到小团圆媳妇,心中总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你们知道为何?
(4)出示团圆媳妇结局的句子:(出示 PPT10)
第二天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昏沉
沉地睡着,眼睛似睁非睁的,留着一条小缝,从小缝里边露着白眼珠。
(5)师:这之后,小团圆媳妇就死了,在经历了挨打、跳神、热水烫驱鬼到奄奄一息却无人问津这四个阶段,最后静静迎来命归黄泉这一惨痛的现实。
小团圆
媳妇的死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封建传统的风俗画卷,小团圆媳妇成了这种陋习的牺牲品。
(出示 PPT11、 12)
(6)过渡:这就是那个特定年代“我”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他们“只是为
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
”萧红用她的文字倾吐了一曲最凄凉最悲怨
的歌谣。
三、走近文本(提要)
引:尽管年幼的有很多不解、、有悲,人是那麻木地、
地、无聊地活着。
那些人,那些故事充她幼年的,“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美的故事,只因他充我幼年的却忘不了,以忘却,就在
里了。
”那么下的除了祖父的园子,可悲的小媳,有哪些以忘却
的?
1、目一,激趣
《呼河》全由七章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地展
了小城情,第二部分(第三、四章)意地抒写了我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第
五、六、七章)生地述了小城故事——小媳、有二伯、歪嘴子的故
事。
(出示 PPT13)
几部分,你哪部分充期待?
2、呼河城印象(出示PPT14)
故事生在一座灰色的城市——呼河城
“ 冬一封了大地的候⋯⋯”
小城印象。
3、小城盛(出示PPT15)
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你猜猜小城人都干些什
么?
(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看火云、吃瘟猪肉、救、逛会、当看客)
四、布置作,拓展。
曾住在呼河的,最后眠于那千里之外寂寞的浅水湾。
可是,在《呼河》里,她竟是回到了那童年的呼河小城,回到了那个倭瓜爬玉米、蜂蝶舞的后园里,把思念融化在了祖父那笑盈盈的眼里。
我外找到部
非同常的小,用心聆听部叙事、串凄婉的歌,欣幅多彩的土
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