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中国人物画
旧梦重温——试论唐寅《自寿图》与《陶谷赠词图》所展现的画风意义
【古代美术】明武宗正德四年己巳(1509),唐寅四十岁,其年二月,唐写《自寿山水图》为己祝寿。
是年唐寅刚刚入住桃花坞[1]。
唐寅自提:“鱼羹稻衲好终身,弹指流年到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滕着,野店三杯石冻春”,题跋中唐寅对世事的厌倦和追求隐逸的心情显露无遗。
《自寿图》采用高远之法,画风清秀隽永,文人书卷气息浓厚。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景高山,此山及矾头石皆以斧劈皴法写出,采取后半段着墨,前半段留白,使得山石颇具立体感,显示了唐寅对南宋画风的发展。
细观画面,右边一条山泉蜿蜒流下,与后面远山山泉遥相呼应,给人无限遐想。
山泉左边的小路,迤逦从后山一路走来,其间山石树木以及云雾掩映,小路绵延不断,体现着画家的良苦匠心。
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分为两路流下,最终聚集于画面的前端,成为一条小溪。
小溪流经屋宇之前的湍急,与近处树屋的宁静形成一种呼应。
流水处,樵夫将欲渡河,居士屋中燕坐。
过桥的樵夫,流动的水,最终把屋中之人的安详洒脱的心情烘托得淋漓尽致。
此种安排不禁使人拍案叫绝。
唐寅生前在吴中颇具名气,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四大才子,后世画史中把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一起并为“明朝四大家”。
但在唐寅过世后的明清时期,画坛中对于唐寅的绘画评价一直不高。
董其昌在论及南宗画家和北宗画家时,虽以“非吾曹所当学”一句话排斥掉了仇英,但对唐寅却略过不提。
不独董其昌,许多有影响的理论家、评论家,对唐寅的态度,总是模棱两可,态度暧昧。
这无疑与唐寅自身的绘画风格密切相关。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唐寅的老师是沈周和周臣[2],这种师承关系不仅使其画风多样,而且也与当时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如沈周、文徵明等的绘画风格也有着很大差别,后世评论家敏锐地觉察出唐寅的画风与宋代之间的关系。
恰如唐寅的《自寿图》,其中虽透露出十分浓郁的文人气息,其技法却借鉴了南宋传统,尤其是对空间和真实感的追求。
他秉承了宋人优秀传统,在画面布置上,也符合郭熙所论及的要求[3]。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绘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艺术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唐寅的绘画风格独特,他在绘画中不拘一格,在画面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成为了一种令人愉悦的视觉艺术表达。
下面我们将浅析唐寅的绘画艺术。
一、唐寅的艺术生涯唐寅出生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去世于崇祯九年(1636),其艺术生涯只有短短的20多年,但他的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
他早年拜名画家王时敏为师,学习绘画,后来又师从张淑春、冯梦龙等人,不断地吸取他们的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唐寅的绘画作品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种类型。
他的山水画承袭了传统的宋元绘画风格,融合创新,具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人物画则以形态矫健、笔触奔放为主要特色,塑造了注意构图、基调洒脱的作品。
其花鸟画则栩栩如生,富于生命力,以假乱真受人称道。
二、唐寅山水画的特点唐寅的山水画继承传统的宋元画风,同时又融合了自己的创新。
他善于描绘大自然,用轻淡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的灵气,表现出自然界的千姿百态。
同时,他还注重画面构图的平衡和呼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例如他的《蒲江渔夫图》就描绘了一幅河畔风景,画面中的人物、房屋、船只等非常细腻生动,构图严谨到位,整幅画面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美感。
三、唐寅人物画的特点唐寅的人物画风格独特,把人物的神态、个性、气质统一起来,表现了他在画面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才能,同时在画面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使画作更富有感染力。
例如,《秋波无尽陆汉春》这幅人物画呈现了陆汉春处在思考的状态,通过轻灵的笔触表现了他的形态矫健,培养出一种浪漫、典雅而不失刚毅的形象。
四、唐寅花鸟画的特点唐寅的花鸟画描绘了自然界里面的各种生灵形态,毛鳞细致,细腻生动,让观者沉浸在自然的美丽中。
他的画作不仅考究形态,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例如《虚竹花瓶图》,他采用了不同色调的花卉,创造出浪漫而温馨的画面。
五、结语唐寅的艺术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_图文
《虚阁晚凉图》
远处山峦起伏,泉流折 叠于茂林烟雾间。近处浓荫 茂盛,深掩茅屋草堂。旁有 溪桥流水,意境清幽。盛暑 时节,两三老人,在此消暑 谈心,乐以忘忧。此幅皴法 学刘松年李唐,山石轮廓线 转折处不露锋芒,皴点齐下, 丰润华滋。作者善于把前人 的技法融会贯通, 自出新意, 自成面貌。
❖ 1505 弘治十八年乙丑 36岁 筑桃庵坞别业, 题沈周《匡山新霁图》,续娶沈氏 1507 正德二年丁卯 38岁 桃花庵别业及梦墨 亭竣工 1508 正德三年戊辰 39岁 六月,侄长名殇。 1511 正德六年幸末 42岁 是年左右生一女, 后许王庞子王国士为妻 1514 正德九年甲戌 45岁 曾应宁王之聘到南 昌。撰 《许牲阳铁柱记》、《荷莲桥记》 1515 正德十年乙亥 46岁 绘《梅枝图》
唐伯虎生平
1494 弘治七1年甲寅 25岁 父广德疫、 妹、母、妻相继而逝。撰《吴东妻周令 人墓志铭》 1497 弘治十年丁巳 28岁 因好古文辞, 科考几下第,经苏州知府曹凤立荐,得 隶末名 1498 弘治十一年戊午 29岁 乡试中第一 名解元,砖《送文温州序》,《金粉福 地赋》,《领解后谢主司诗》
❖ 1516 正德十一年丙子 47岁 作《长洲高明府过访诗 》、 《送徐朝咨归金华序》、 《吴德润夫妇墓表 》 1518 正德十三年戊寅49岁 有《夜梦草并记梦诗》 、作《吴 孺人墓铭》 1520 正德十五年庚辰 51岁 作《落花图咏》。弟子 重生子兆 民 1521 正德十六年辛已 52岁 绘《松涛云影图》 1522 世宗嘉靖元年壬午 54岁 有《元旦》诗。子重 生子阜民 1523 嘉靖二年葵末 54岁 有《自书诗翰册》。12月 2日病逝。葬苏州横塘王家村。
❖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史籍。喜爱绘画,稍长 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 岁参加童生试,经县、府、院试,高中第一名案 首。明弘治十一年赴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 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 愁,傲世不羁。
简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物画主要是为了刻画统治者、贵族和神仙等超然存在的形象。
这些画作以线条简洁,构图庄重为特点,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权力和威严的崇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描绘普通人民形象的艺术形式。
在汉代,人物画开始出现具体的个体特征,画家注重表现人物的容貌、身体特征和动作。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进一步发展,画家开始注重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和个性特点。
画作多以墨线为主,注重笔法的灵动和变化。
到了唐宋时期,人物画进一步繁荣发展。
唐代以“写意”为中心,追求形神兼备,画家开始注重描绘人物的气质和个性,表现了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
宋代则更加注重写实,画家努力表现人物的外在特征和细节。
明清时期,人物画逐渐趋于成熟。
明代的人物画大师如唐寅、文征明等,充分发挥了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技法,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清代则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画家,如石涛、李溥等,他们进一步发展了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人物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色,从线条简练到形神兼备,从写实到写意,不断追求着更高的艺术境界。
人物画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并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伯虎人物画特点
唐伯虎人物画特点人物画特点一、飘逸高雅的造型唐寅人物画的造型一是看人物画的笔墨。
唐寅非常的重视画面的笔墨情趣。
唐寅的笔墨用法集诸家之法。
其画风具有了某种“亦行亦利”的特征。
在唐寅的存世作品中,有部分是水墨人物画。
这类人物画用笔简练,墨法淡雅。
在《东方朔》、《牡丹仕女图》等,这类人物的衣褶都粗放有挫,并以浓墨勾勒,刚中含柔,表现出生动准确的形象。
唐寅晚年的《风木图》,他抓住人物掩面哭泣的动态,突出表现思亲士子的悲切心情。
老树枯枝用水墨法,以简括、典型的配镜,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思,这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用笔墨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以及简逸的笔墨,淡雅的色调,都带有很多的文人画的特色。
唐寅人物画的造型二是看其人物画中的用线。
在线条上有着细劲飘逸和简练淡疏两种风格,还有刚柔并济,工写并用的特色,表现出生动的形象。
唐寅笔下的衣纹描法较少受到传统线描的束缚。
在画衣纹时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精秀细劲,更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较南宋画家更为了洒脱灵活。
这也是受李公麟线描的影响。
同时在《秋风纨扇图》中,画面上仕女衣着用韭叶描和折芦描的线条,有劲挺的直笔,又有外柔内刚的曲笔,流畅自然,受到周臣和李唐的影响,形象简练传神,极富写意之韵。
其线描的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已有所变化和发展。
三是看画中人物的形、神。
唐寅笔下的人物画有着独特的造型手法,他笔下的仕女造型设计,水蛇腰、削肩膀、小眉小眼的,无论是工笔重彩还是水墨淡彩,都无法掩盖其内在的衰�之气,并不像唐代仕女画那样丰腴。
这也体现了唐寅坎坷的内心经历,唐寅并不富裕,在他的人物画中也就不会存在丰腴的美女。
唐寅笔下的众生便是游戏风尘的怜惜。
也正因为如此,唐寅的仕女比之前人有众多的不足,却显出通俗文化上的意义和价值,受到世俗的广泛欢迎和青睐。
二、布局简疏的构图中国绘画在整体效果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留白。
画面的空白是画家笔墨简约的结果。
在唐寅的画里也很注意的布白结构。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欣赏,共20幅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唐寅的山水画,博采众长,革新创造,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
1、《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
此图写山石悬岩陡峭,苍松虬曲,山泉飞下,石道围栏弯曲,伴着松涛阵阵,有高士正携仆观泉听风,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恋于此,画面既清润秀雅又浓重雄健。
《山路松声图》2、《骑驴归思图》,上海博物馆藏,纵77.7厘米,横37.5厘米。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
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
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骑驴归思图》3、《春山伴侣图》,上海博物馆,纵82厘米横44厘米。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
图中曲栏掩映,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
山峦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着意于水墨渲染,越发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画上题有: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此图位置经营,如树木偃仰,人屋安放,泉石错落,山路迂回,都别具匠心,和一般简易的文人山水画不一样,尤其是全图笔墨隐约可见宋代山水画的骨骼,真可谓“北人南相”。
《春山伴侣图》4、《步溪图》立轴,绢本,设色。
纵159厘米,横8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高士步溪赏景。
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
唐寅《秋风纨扇图》-唐伯虎仕女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品赏析
唐寅《秋风纨扇图》-唐伯虎仕女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品赏析《秋风纨扇图》,明代,唐寅,立轴,纸本墨笔,纵77.1厘米,横39.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点击下载:明代唐寅《秋风纨扇图》全图1489x2641高清大图】《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
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
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
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
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
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
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唐寅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美丽娟秀而成画中珍宝。
唐寅所作的仕女人物,在画法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笔重彩的仕女画,一种是白描淡彩的仕女画。
特别是白描淡彩,在造型和构图上,线条和设色上具备了优美生动、清新流动、简洁明快的效果。
唐寅的仕女画勾勒和用笔简洁明快、有刚有柔、有粗有细,刚柔相济、粗细结合。
用力或重或轻,速度时快时缓,线条适中。
墨线五彩,浓淡深浅相宜,更具质感和立体感。
而且,唐寅的画风在李唐的刚劲笔法之中注入了温文尔雅的气息,使他的山水、人物画从谨严的院体画风中透露出悠闲的文人修养。
《秋风纨扇图》用高度洗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
左上角有作者的自题诗一首:“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加深了主题的蕴意。
画中手执纨扇的仕女,高高地挽起发髻,美丽端庄,亭亭玉立,目凝远方,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显得无助和无奈。
美人可能从手中夏挥秋藏的纨扇想到自身青春难驻、世情可畏。
唐寅文徵明
• 唐寅,字子畏,又字 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苏州人,才艺过人。
沈周
•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 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苏州)人。生 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他是明 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传世作品有《庐山高 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庐山高图》纸 本、谈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今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 《庐山高图》祝贺老师陈宽70寿辰而创作的 巨幅山水。陈宽字盂贤,号醒庵,祖籍临江(今江西清江), 所以画家描绘江西庐山之高,象征老师的道德高尚,同时 表示对老师的崇高敬意(这种象征意义取自《诗经· 小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唐寅的山水画特色
•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 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让他的画 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 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 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 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画,大幅气势 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 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 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 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文徵明的山水画特色
• 文徵明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冰姿倩影图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 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 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 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 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 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 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 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文徵明传世画作有《雨余春 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等。 • 文徵明的山水画文秀清雅文徵明的山水画给人以强烈感受,表 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上的追求,是画家对生活、对人生 的一种感悟和体味,是画家审美和品格的艺术再现。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水墨人物画完整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水墨人物画完整全卷高清大图赏析《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明代,唐寅,长卷,纸本水墨,纵32厘米,横994厘米,中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完整全卷20674x794高清大图《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为唐寅临摹宋代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将八仙的风流倜傥表现的生动传神。
此长卷白描三十五位人物,以郊外山林为背景,各具神态。
衣纹线条用笔柔中带刚,静中似动,每位人物神情意态的刻画形象逼真,山石树木则以浓墨烘染而成,与白描人物形成对比。
唐伯虎以李公麟白描法,将杜甫《八仙歌》中称颂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琎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八位酒仙的风流倜傥表现得非常传神而生动,画中人物或三五成群,或对坐饮酒,或独自一人。
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1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2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3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4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5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6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7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8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09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0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1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2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3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4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5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6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7唐寅唐伯虎《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高清大图18明代/1517年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长卷纸本水墨白描纵31.9厘米横994.5厘米中国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为唐寅临摹宋代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将八仙的风流倜傥表现的生动传神。
唐寅工笔仕女画绘画语言解析--以《王蜀宫妓图》为例
一、创作背景唐寅是“明四家”之一,同时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铭》提到:“唐氏世吴人,居吴趋里。
子畏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岁舍庚寅,名之曰寅。
初字伯虎,更子畏。
”①唐寅幼时家境殷厚,早年意气风发、风流潇洒。
二十岁左右,妻子、妹妹、父母不幸身亡,唐寅备受打击,同时家道中落,使他早生华发。
在好友文徵明的劝说下,唐寅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他说:“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
若弗售,一掷之耳。
”②唐寅29岁时取得应天府解元,第二年进京赶考,结识富豪徐经,但唐寅因为科举舞弊案遭受祸端,非但没有取得功名,反而受到牵连入狱,在出狱后被贬为小吏,然而其不满足于小吏这一职位,便还乡作罢。
正德十年,唐寅经宁王叛变一事,彻底失去为仕的想法,以卖画度过余生。
唐寅生活于明代中期,当时社会发展缓慢,宦官参政、朝廷黑暗腐败。
同时,明代中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商品经济越来越繁荣,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商人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大众审美开始向风俗化、平民化转变。
能够满足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仕女画开始繁荣,以卖画为生的唐寅也牢牢把握住了这一题材的创作。
郑淑方将唐寅的人物画分为三个阶段,早期:30岁前,以《贞寿堂图》《对竹图》《双松飞瀑图》为代表;中期:30至41岁,唐寅因受杜荃、周臣、吴伟的影响,人物画的技艺开始精进和成熟,且画法面貌多样,如《秋风纨扇图》《陶谷赠词图》《李端端图》《王蜀宫妓图》等,兼有杜童、吴伟与郭诩之长,摹古法今,精妙地掌握人物体态;晚期:42岁后,代表作有《班姬团扇图》《牡丹仕女图》《仿唐人仕女图》《桐荫清梦图》《西洲话旧图》《高士图》等,刻画人物的内在情思、外在气质或神韵,亦无不精妙。
他所画的仕女画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风格,《王蜀宫妓图》属于精描细写的工笔画,此幅作品作于他人物画的第二个阶段。
此时的唐寅处于科考失利、人生失意阶段,以卖画维持生计。
在正德十年,唐寅46岁时依然去赴宁王的邀约,可以看出唐寅心中并没有对入朝为官这条道路彻底死心。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画家唐寅绘画作品赏析(下)唐寅(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又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
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
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
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
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
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明代中期唐寅《李端端落籍图》赏析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
此画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
画上居中坐着、头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当是崔涯,其倚坐姿势和面部神情显示出潇洒、儒雅的气息和风度。
身边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对比鲜明,有层次感。
在其右前的是来客李端端,她手持一朵白牡丹,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
四女围着主人,左右上下排列,错落有致,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了崔生的主要形象和重要地位。
这是此画构图特色。
唐寅对李端端的运笔如行云流水,更显她落落大方地立于崔面前,面目表情沉稳自若,又略露忐忑不安和迫切期盼的心态。
她正以白牡丹自比,据理评析。
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思流溢于眉目间,手按着一卷纸正拟写或已写成的新诗。
主客的“面目像一页书”(沃维提乌思《爱经》),堪可解读!明代中期唐寅《枯槎鸜鹆图》赏析《古槎鸜鹆图》纸本。
纵121厘米横26.7厘米,该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图以纯水墨写意法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鹦鹆形象。
画面中的八哥从用笔、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绘生动随意,仆造化不叮得。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
唐伯虎最优秀的十张名画1.落霞孤鹜图画中题诗:“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缈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说起唐伯虎最有名的画,怎么少得了这幅绢本设色画《落霞孤鹜图》,它是唐寅山水画的知名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画以千笔淡墨皴擦点染出山石轮廓,苍秀润淡,虽参南宋画法,但全无南宋气味。
整幅作品中清旷优美的意境,展现出浓郁的文人气息,既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又加强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对后世绘画有着深远影响。
2.秋风纨扇图画中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风纨扇图》画笔墨富于变化,含蓄有思致,画法兼工带写,人物的勾勒,湖石的渲染极其熟练,流利潇洒。
唐寅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对画中女子衣纹的处理,唐寅一反前人沿用的细柔长线条,而是用略带方折而不失流畅的细线表现衣裙的沉沉下垂,直到脚边才略微飘拽,以显示出人物的端秀和凝思的情绪。
全画纯用白描,以淡墨染衣带,衣带微微飘起,点出正是秋风已起的时候。
丛竹双钩用得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显出了色泽的丰富。
全幅图面气韵生动,美感十足,让人一见即有种被打动的感觉。
3.杏花茅屋图画中诗句:“绿水红桥夹杏花,数间茅屋是渔家。
主人莫推看花客,囊有青钱酒不赊。
”《杏花茅屋图》是唐伯虎风景画中一幅富有生气的作品。
画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
唐寅曾从苏州老师周臣学习,也受过沈周的指点。
他的绘画在基本技法上,是透过接受从李成、郭熙到李唐的传统,而在笔墨情趣和意境上,则是文人的素质,可以说是画匠士气俱有。
4.骑驴归思图:“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
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
”《骑驴归思图》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浅谈唐寅《王蜀宫妓图》人物形象特征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
124.7cm×6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唐寅生平经历及《王蜀宫妓图》创作背景
(一)唐寅生平经历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
如居士,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年
少有才名。
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考
中应天府乡试第一,高中解元。
绘画上与沈
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
“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
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修养
广博,才华横溢,诗书画俱佳,阅历较广,
入世较深,故题材范围宽广,山水、人物、
花鸟、楼阁无所不工。
”[1]唐寅尤擅长人物
画,其中的杰出代表作品有《王蜀宫妓图》
《秋风纨扇图》。
唐寅生活在明朝中期,在年少得意之
时,妻子、孩子、父亲、母亲、妹妹接连病
逝,唐寅大受打击,意志消沉。
后来,他在
好友的规劝之下,重拾学业, 弘治十一年高
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于当时备受
追捧。
然而第二年唐寅就卷入科考舞弊案,
被贬为浙藩小吏。
一时天堂,一时地下,让
唐寅感到世事无常,从此他对官场心灰意
冷,于是游于民间,卖画为生。
弘治十八年
(1505),唐寅住在苏州城北桃花坞,桃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他的春宫图,个个富豪都珍藏着!
他的春宫图,个个富豪都珍藏着!来源:央视鉴宝(ID:CCTVYSJB)他是⼀代风流才⼦,诗、⽂、画样样俱佳。
他笔下的仕⼥,端庄⽽娇媚,雅俗共赏;他留下的春宫画,在众多相同题材中脱颖⽽出,黄也不淫地表现出了时⼈的⽣活情趣。
他前半⽣风流倜傥,率性不羁,后半⽣随着仕途失意,从此与名⼭⼤川结缘在满腔愤懑与穷愁潦倒中,专攻绘事,⽤⾃⼰的创作揭露和反抗着整个官场和社会的丑陋与虚伪。
他就世⼈⼼⽬中的“传奇”艺⼈,被称为“江南四⼤才⼦”之⼀的诗书画⼤家与全才——唐伯虎⼤街上裸奔的仕途迷失意⼈世⼈笑我忒疯癫,我咲世⼈看不穿!明成化六年⼆⽉初四(1470年3⽉6⽇),⼩⼩的唐寅就在⼀户酒家呱呱坠地,那年刚逢虎年,⼲⽀庚寅,故得名唐寅;⼜因是长⼦,故字伯虎。
唐家虽不是什么⼤户⼈家,所幸还算富裕,唐家少爷从⼩便⾐⾷⽆忧,给的家庭教育也是最好的。
要说这⼩⼉学才平庸就罢,偏偏⽣来聪明伶俐,很⼩便才名显露,唐家世代从商,没出过什么达官贵⼈,唐⽗遂把这振兴门户的厚望寄予了他。
⼗⼏岁时他先后认识了祝允明、⽂征明、张灵等⼈,他们⼀起交游玩乐、谈诗论⽂,度过了⼀段⽆忧⽆虑的快乐⽣活。
《西洲话旧图轴》“醉舞狂歌五⼗年,花中⾏乐⽉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惭称学者,众⼈疑道是神仙。
些许做得功夫处,不损胸中⼀⽚天。
”——《西洲话旧图轴》题词⼗五六岁⾸次参加科举的唐伯虎,以第⼀名的优异成绩考上秀才,被乡⼈传为“神童”。
可好景不长,24岁这年,唐⽗去世了,唐家⼀下⼦失去了⽀柱,在莫⼤的悲痛中,唐伯虎的其他⾄亲也在两年内相继死去。
浩瀚⼈世,独留伯虎⼀⼈,可以想知,这对于他来说该是多么⼤的打击啊,⼆⼗⼏岁的唐伯虎就在这意⽓风发的年纪遭受着厄运的洗礼,沉默地承受了这来⾃⼈⽣的不可承受之重。
《松溪访隐图》设⾊纸本,纵41厘⽶,横29.8厘⽶家境衰败后,祝允明不愿看好友这样⼀直消沉下去,规劝他潜⼼读书,唐答应了,便打起精神,全⾝⼼地投⼊到了书本中。
明唐寅《王蜀宫妓图》
明唐寅《王蜀宫妓图》【名称】王蜀宫妓图【年代】明代【作者】唐寅【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尺⼨】124.7 x 63.6 CM【材质】绢本 纸⾊ 图轴《王蜀宫妓图》是唐寅⼈物画中⼯笔重彩⼀路画风的代表作品。
《王蜀宫妓图》原名《孟蜀宫伎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珊瑚⽹·画录》最早定名,沿⽤⾄今。
近经专⽂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
图中画了四个歌舞宫⼥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画中的仕⼥粉⾯桃腮,柳眼樱唇,下巴尖俏,并以⽩粉晕染额、⿐、脸颊,使其形象愈发娇媚可爱,为唐寅式的"三⽩"画法。
《孟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
画⾯四个歌舞宫⼥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
她们头戴⾦莲花冠,⾝着云霞彩饰的道⾐,⾯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娇媚。
蜀后主王衍曾⾃制“⽢州曲”歌,形容著道⾐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
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精神。
可惜许,沦落在风尘。
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蜀后主是个荒淫⽆度的君王,他的私⽣活占据了关注国事的时间。
他热衷于和⾝边⼀群奸佞之徒⽆拘⽆束地吃喝玩乐,嬉笑打闹,喝酒时喜欢⾏⼀种摇头⼀类的酒令。
喜欢出⼊烟花柳巷,为防别⼈认出⾃⼰,便下令全国的⽼百姓都戴上能遮住头的⼤帽⼦,时⼈谓之"泥⾸包羞"。
后唐的军队打来时,他仍在饮酒,兵⼠们都说:"没什么,再⾏⼀把摇头的酒令吧。
王衍平时喜欢宫妓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局部画⾯中间有⼀正⼀背两个宫妓,在近处的背向者⾝穿⼀件淡黄⾊的长褂,与其相对者则⾝穿⼀件颜⾊较深的花青⼤褂,这就在颜⾊上产⽣了强烈的对⽐,产⽣了⽣动的艺术效果。
其余的部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局部此画通过蜀后时期四名宫妓的描绘,讽刺了蜀后主荒淫⽆耻的私⽣活。
唐寅在描述这四位⼥⼦时,放弃了⼀切背景,只题了⼀⾸诗:“莲花冠⼦道⼈⾐,⽇侍君王宴紫微。
花柳不知⼈已去,年年⽃绿与争绯。
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命宫妓⾐道⾐,冠莲花冠,⽇寻花柳以侍酣宴。
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唐寅的痛苦探究其人物画的成因
I A n 。 。 . 。 + 艺 术 论 坛 + 2 。 3 4
— —
无心 插 l 】 l 】 成荫
从唐寅 的痛苦探究其人物画的成因 一T E X T /于 1 4 7 0 年3 月 6日, 这样 的古 代 文人 们解 不 开 的魔 咒 , 他 们既 要终 被 搁 弃 的命 运 , 既 抨 击 了世 态 的炎 凉 , 又 反 映 卒于1 5 2 4 年1 月 7日。 自幼聪 明伶 俐 , 并 在 其 极地 信 仰这 一统 治 秩序 , 又难 免在 实 际运 行 中 出 自己拥 有 无 尽 才 华却 得 不 到 施 展 的 不 幸 遭 好 友祝 允 明 的规 劝 下 潜 心 读 书 。年 轻 时 仕 途 因 制 度本 身 缺 憾 而 被 无 端 伤 害 。但 由于 他 们 遇 , 控诉 了 当时 的 封建 文化 制 度对 他 这 样 的古 曾 经一 帆 风顺 , 但 不 久就 因 上层 统治 阶级 的政 对代 表 “ 天道” 的 封建 制度 的思考 和努 力 方式 , 代文 人 的迫害 。 治 争 斗 而仕 途 遭 挫 , 遂对 功名 心 灰 意 冷 , 只能 受 制 于我们 民族 文化 性格 上 的局 限 , 所 以 当唐 尽 管 唐 寅 的人 物 画大 多 都 是 对 现 存 制 度 以作诗画来抒发 自己的情感 , 最终潦倒而死 , 寅的仕途理想遭受到 巨大打击后 , 仍然摆脱不 等进行讽刺和抨击 , 但是正如在上述 的其痛苦 年仅5 4 岁。 了“ 天道” 为代表 的封建制度的终极信仰, 只能 的原因探究中所指 : 他对封建文化制度本身的 痛苦的经历体验 一 味去痛恨和抱怨这一具体制度的运行偏离 终极信仰却仍旧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出丝毫的 唐 寅的一生 , 主 要 以书 画 成 就 令 世 人 称 其理想 的轨 道 , 并为 其 回归正道 而不 懈努 力 。 怀疑 , 他 的不 满 只是 针 对 当时 的具 体 的封 建 文 道 。然 而 , 和 中 国古 代 大 多 数 文 人 一样 , 真 正 其次 , 这 也 与儒 家 学说 过 早地 占据 了统 治 化制 度 , 所 以他 的这 些 暗含 讽 刺 的人 物 画其 实 令 其心 醉 的 却是 仕 途 功 名 , 在他 2 9 岁时 , 参 加 地 位 有着 极 大 的关 联 。 儒 家学 说 的形 成 是 基 质仍 然 是肩 负 起 了“ 文 以 载道 ” 的重任 , 其 目的 应天府公试 , 得中第 一名 “ 解元 ” 而名声大震 , 于残酷的战争对人 的生命摧残而感发 出来的 是维护和纠正现行的具体的制度对所谓终极 人称 唐解 元 。但 3 0 岁时 赴京 会试 时 , 却意 外遭 见 解 和 主 张 , 其 中不 乏许 多独 到 和 合 理 之处 , “ 天道” 的偏 离 , 希 望 当时 的 具体 制度 能 够 回到 受 考 场 舞 弊 案牵 连 而被 斥 为 吏 。唐 寅 以此 为 但 是 它 维 持 社会 的稳 定 与 和 谐 的 根本 方 式 是 理 想 的 轨 道 中 。所 以尽 管 他 初 次 在仕 途 上 遭 耻而未去就职。 “ 克己复礼 ” 。 《 礼记 ・ 冠义》 说: “ 凡人之所以为 受 了极 大的挫折 , 但仍对仕 途怀有 留恋 和向 经 历 这一 沉 重 打击 之后 , 唐 寅以 其文 人敏 人 者 , 礼仪 也。礼仪之始 , 在于正容体 , 齐 颜 往 。而 当他 一 有 机会 的时 候 便 立 即投 靠 宁 王 锐 的感 受 , 认 识 到 正是 自己所 向往 的仕途 造 成 色 , 顺 辞 令 … …君 臣 正 , 父子亲 , 长幼 和 , 而后 朱 宸 濠 , 而 一旦 当他 发 现 宁王 有 反意 时却 坚 决 了 自己人 生 的 巨大 不 幸 , 但 是 他 对封 建制 度 的 礼仪 立 。 ” 如果 谁越 出了“ 礼” 所 规 定范 围 , 则 如 不 与苟 合 , 以 表现 出对 封 建 文 化 制 度 的 忠心 。 可 靠 性 和持 久性 却 丝 毫没 有 怀疑 , 甚 至 是仍 然 圣人 所说 “ 人 而无 礼 , 虽能 言 , 不亦 禽 兽乎 ! ” 绞 其 实关 于这 一 点 在 其 人 物 画 中也 有 暗示 。 比 抱 有 极 大 希 望 。这 正 如 他 在诗 中所 云 : “ 人 言 杀 你 便是 合 理 的 。最 终这 种 “ 礼” 因迎 合 了 以 如 在 《 孟蜀宫妓图》 中他 所 用 印章 “ 南 京 解元 ” 死后 还 三跳 , 我要 生 前做 一场 。名 不垂 时 心不 天 子 为 代 表 的统 治 阶级 的需 要 而 “ 罢 黜百 家 , 就 间 接 表 达 出 了 自 己对 仕 途 的 留 恋 , 而 他 在 朽, 再挑灯火看 文章。 ” 他 对仕 途 的 渴 望 之 火 独 尊 儒 术 。 ” 儒 家 学说 过 早 占据 统 治地 位 的结 《 秋 风执 扇 图 》 中所 用 朱 文 印 中 日 : “ 龙 虎 榜 中 旦得 到机会便 迅速燃烧 。正德九年 ( 1 5 1 4 果 就 是切 断 了多 元性 文 化 的思 索与 发展 , 使得 第一名 , 烟花 队里 醉 千 场 ” 则 同样 证 明 了 他对 年) , 他 应 宁王 朱 宸 濠 之 邀 赴 南 昌半 年 有余 , 中 国古 代 文 人 只 能在 其 预 设 的 通往 “ 天道” 的 仕 途 功名 的 留恋 和 向往 , 也 间 接地 向我们 说 明 后察觉 宁王图谋不轨, 遂装疯直至在大街上裸 终极信仰 中奋进 , 因此唐寅这样 的封建文人在 了他对封建文化制度的信仰终极。 奔才得 以脱身而归。从此以后 , 他便对仕途功 自我实现的人生之路上 , 只能通过仕途 ( 治人 四、 结语 名彻底绝望 。 游历 于山林与红尘之间 。 靠作画 之术 ) 方式去维护这一神圣且高尚的封建统治 在儒家学说 占据统治地位 的情况下 , 中国 抒 发 情感 来 慰藉 自己 的心 灵 , 最终 在 痛 苦 中惨 方 式 。 而一 旦 官 场 失 意 则要 么通 过 自己特 有 古代 的文 人 不 得 不 通 过 仕 途 的 方式 去 维 护 封 度余生。 的 手段去 表达 自己 的痛苦 的情 感 , 要 么 消极 退 建制 度 而 自我 实 现 , 当这 种 自我 实 现 的希 望一 二、 痛苦的寻根探源 隐, 在道 、 释所虚设 的精神家园中获得个体 的 次次遭受打击 , 而沦为失望却 又没有其他道路 经历过这两次仕途挫折之后 , 唐寅才可谓 精神 自由。 可行 时, 才一步步转入对 自己的遭遇的深切体 真 正对 仕 途 功 名 心 灰 意 冷 。而 当 自己 的仕 途 三、 痛苦 的璀 璨花 朵 验中 , 去感 悟 到 当时 的封 建 文化 制 度 中存 在某 之路 由巨 大 的希 望一 步 步 沦为 彻底 的 绝望 时 , 作 为 当 时 的文人 , 唐 寅 在遭 遇 到仕 途 的挫 些 问 题 , 并用 绘 画这 一 特殊 的 方式 去表 达 自己 便 生 成 了 他人 生 的最 大 痛 苦 。那 么 究 竟 是什 折 之 后 , 并 没 有 完 全 的 自暴 自弃 和 彻 底 的绝 对 当时 的封 建制 度 的不 满 , 以更好 地 去 纠正 和 么原 因造成了他的这一巨大的痛苦呢? 望。而是凭借 自己超常 的敏感神经, 感知到造 维护封建文化制度。所 以说唐寅 的人物画作 首先 , 这 与 中 国的 生存 环 境所 孕 育 的文 化 成其 痛 苦 的深 层 的文化 原 因 , 并 以 自己特 殊 的 品是 其 自我 实现 的道路 上 “ 无 心插 柳 ” 的辉煌 , 性 格 有 关 。文 化 的 发生 , 不 仅 是 人 的 因素 , 更 方式 —— 绘 画 , 回应 了这一 具 体 文化 制度 对 自 它把 封建 文 化 制 度 下 的 中 国传 统 文 人 的痛 苦 重 要 的是 自然 环 境 对 人 的影 响 。学 者 汤 因 比 己的 伤 害 。他 的著 名 人物 画《 孟 蜀 宫妓 图》 表 展 现 的一 览 无 余 。但 因 中国 传统 文 化 中理 性 将此概括为: 文化 的发 生 导 源 于 自然环 境对 人 面 上 通 过描 写 了宫 妓 劝 酒 作 乐 的场 景 来 披 露 精神 的缺 乏 , 造成 了他 对 封 建文 化 制度 的感 知 的“ 挑战” , 以及人 在这 个 挑 战 中的 “ 反应 ” 。 “ 环 孟 蜀 后 主 的 糜烂 生 活 。其 实 是 以借 古 喻 今 的 和 思 考 只 能停 留在 较 浅 的层 面 。 所 以从 现 代 境 的挑 战 和人 的 反应 , 即是 人对 自然 的态度 与 方 式来 表现 自己对 当今 朝 堂的不 满与讽 刺 。 文 化 的高 度来 看 唐 寅 的遭 遇 和 人 物 画作 品 的 面对 自然环境所做的努力之方式, 这个 ‘ 态度 ’ 和《 孟蜀宫妓图》 类似, 唐寅的人物画作品 形成 , 既有它 自身命运中偶 然的因素 , 更是传 与‘ 努力方式 ’ 在 观念 上 的表 征 , 便是 ‘ 自然 观 大 多 都采 用借 古 喻今 的表现 手 法 , 其 内涵 紧贴 统 文 化 制 度 所 造 就 的必 然 。但 尽 管 其 人 物 画 民族 与 文 化 之 性 格 , 自然 观 是 最 重 要 的决 现实 生 活 , 常在 “ 陈 旧 的母 体 中翻 出 了崭新 的 作 品所 包 含 的 文 化 思考 并 不 非 常 深 刻 甚 至 还 定 因素 。 ” [ 1 】 正是 因为 良好 的气 候 和土 质条 件 , 时代 意义 , 也使 文人 画 托物 寄 情褪 去 了些 不食 带有 中国传 统文 人 宿命 式 的绝 望 , 这 终 归也 可 避免了中国接受严峻的外部 自然条件的挑战, 人间烟火的清高色彩 , 进入到世俗生活和社会 以算是 中国传统文人在没落 的封建社会 中不 因此我们不可能像 西方 一样在征服恶劣的 自 思潮的广阔天地中去 。 ” 【 2 ] 他 的《 陶谷赠词 图》 懈的探求真理而开出的璀璨智慧之花。 然 �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
《临李公麟饮中仙》赏析
总结词
此作品反映了唐伯虎对前人绘画的传承与创 新,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风格。
总结词
行草相间、刚柔相济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行草书作品行草相间,刚柔相济。他的书法既有 行书的流畅与自然,又有草书的奔放与豪迈。他善于运用 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表现出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总结词
温文尔雅、秀逸高洁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小楷作品温文尔雅,秀逸高洁。他的小楷书法结 构严谨,线条流畅自如,字形端庄秀丽,给人以清雅脱俗 之感。他的小楷作品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有个人独特 的艺术风格。
唐伯虎的家族背景
• 唐寅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上曾为官宦世家,但 到唐寅父亲一代已经没落。唐寅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 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经营布匹生意。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唐 寅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02
唐伯虎作品赏析
《桃花庵歌》赏析
总结词
此诗表现了唐伯虎的豁达与超脱,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追求。
总结词
笔墨淋漓、气韵生动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花鸟画作品笔墨淋漓,气韵生动。他运用灵活多 变的笔墨技法,描绘花鸟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画面充满 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唐伯虎的书法风格
总结词
俊逸挺拔、气韵生动
详细描述
唐伯虎的书法风格俊逸挺拔,气韵生动。他的书法作品既 有晋唐风骨,又有宋元意趣,笔法多变,线条流畅自然, 字形结构严谨,给人以美的享受。
吴门画派唐寅作品欣赏
吴门画派唐寅作品欣赏吴门画派:唐寅作品欣赏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江苏吴县人。
举乡试第一( 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个人的挫折促使他无奈地取狂放与玩世的生活方式,“任逸不羁,颇嗜声色”,实则常借诗画宣泄心中郁愤。
久而久之,民间缘其画,惜其才,又据传闻重新为他塑造了一个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形象。
唐寅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实也名不虚传。
他不仅诗才出众,画也独见功力,除高雅的山水画外,人物、仕女以至神仙故实,都极精到,写意花鸟洒脱真切。
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迈轶群,颇见功夫。
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晴色湖光》虽然近景最为繁复,全图重点仍在中景。
近写岩块突兀,用小斧劈皴,用笔森严挺劲。
岩间石罅老树四株,近树墨浓,远树轻盈。
后有茅屋,并以点簇成密林以相衬托,有木桥跨水通往。
中景自左侧陡起高耸山岩,岩头遍布林木,枝头新绿,红花怒放,看去一片红霞。
山间时现屋顶,岩前则一楼突出,有倚栏而观者,有坐而啜茗者,楼顶屋瓦,所围栏干,皆以界尺画成,极为精到。
远处一片湖山,洲渚时见,三数风帆,正载客远航。
题句为:“红霞潋滟碧波平,晴色湖光尽不成,此际栏干能独倚,分明身是试登瀛。
”由题句中点出画意来。
设色不多,但颇清明隽爽。
《赏菊图》此图用笔较不经意,山石皴法也较板重,但其潇酒之气,如同高士图般,非仿冒者所能得。
二株长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写出一片秋意。
长亭坡间石上,二翁并坐,一回面扬手欲语,一人穆坐似聆听然。
右侧右石桌,罗列杯盘,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则捧瓶灌溉。
数丛秋菊散植岸边,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
塘边巨岩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轻,墨气蕴藉,以苔点攒簇石罅暗处,更显苍劲。
远处化去,仅在松颠微露峰头,和色点出青峰三四,隐役云际。
诗云:满地风霜菊锭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 共21页
唐伯虎的人物画
龙虎榜中第一名,烟花队里醉千场。
王蜀宫妓图
花莲 柳花 不冠 知子 人道 已人 去衣 ,, 年日 年侍 斗君 绿王 与宴 争紫 绯薇 。。
图中自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 斗绿与争绯。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 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 无扼腕。唐寅。”
中晚年时期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 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 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 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 《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 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 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唐寅晚年,精神空 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 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 享年54岁。
画中喻意 此图原名《孟蜀宫伎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网·画
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伎图》,描绘的是 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 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 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 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 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 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山水画
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 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寅中国人物画
摘要:在明代“吴门四家”中,唐寅称得上是一位在多种艺术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
本文结合其生活境遇、绘画经历和艺术追求,对于他几幅典型的代表作进行了相关的论析,其主要目的在于阐明唐寅的人物画在题材、意蕴、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和贡献。
关键词:唐寅;国人物画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50-01
一、唐寅概述
(一)生平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江苏苏州人。
唐寅技艺全面,山水、花鸟、人物、书法、诗词无所不精,他的绘画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二)生平境遇
唐寅出身于平民之家,唐寅自幼聪明伶俐,才气奔放,能诗擅画,十六岁便高中秀才第一名,十九岁娶了苏州名贤徐廷瑞之女徐氏。
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南京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到
考场舞弊案牵连不幸被贬为吏。
唐寅31岁开始“千里远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
后来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晚年生活困顿,54岁病逝。
二、唐寅中国人物画艺术
唐寅的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他同时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独特画风,行笔秀劲缜密,具有潇洒清逸的气韵,尤其在人物画上有很高的造诣。
(一)唐寅的绘画风格
唐寅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他的山水早年跟随周臣学画,后来师法李唐、刘松年,并对其不断地加以变化,画中崇山峻岭,近景线条皴法拖泥带水皴,笔法纯熟,笔墨细秀;远景用淡墨披麻皴渲染,有淡墨轻岚的意境,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其早期以工笔重彩为主,用笔工细、劲利、设色艳丽,后又兼长水墨写意,洗练流畅,笔简意赅。
(二)唐寅的人物画题材和意蕴
一般来说,特定时代的客观方面和画家的主观因素制约着绘画题材的选择。
时代氛围特别是绘画接受者的审美趣味、画家本人的经历、际遇和自身性格特点等都会对创作题材的选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
唐寅的人物画自然而然的具备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他多取材于高人雅士、神仙故事、宫伎、歌伎一类。
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
如《王蜀宫妓图》。
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中脱胎出来,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
这类代表作品主要有《秋风纨扇图》、《李端端图》等,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
(三)唐寅中国人物画作品赏析
1.作品《王蜀宫伎图》
《王蜀宫伎图》(见附图一)又名《四美图》,是唐寅工笔仕女画中的精品,取材于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时宫皆衣道服、顶金莲衣冠结霞的历史记载,反映了五代时蜀国的宫廷生活。
图中仕女在造型方面: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姿势和攀连的手臂,无形间形成了多样化和此起彼伏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生动感和韵律感,使画面显得更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向世人展示出宫廷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瞬间画面。
2.作品《秋风纨扇图》
《秋风纨扇图》(见附图二)是唐寅人物画另一格调的代表。
这幅画的笔墨流畅洒脱,线描起伏抑扬,富有韵律感。
画中用高度洗练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容貌较好的女子徘徊在山坡之上,手执纨扇,眺望远方,衣带自热而然地随风飘动,画面布景显得十分空阔。
整幅画给人以清丽脱俗的感觉。
全画主要运用白描手法,以淡墨染衣带,浓墨染发髻,枯湿浓淡恰到好处,从而形成了生动了墨韵,令人感到丰富的层层墨色。
3.作品《桐阴清梦图》
传世的《桐阴清梦图》(见附图三),以写意笔法描绘了一位远离尘寰的世外高人,他闭目养神,悠闲地坐在桐阴下休憩的情景。
唐寅的这幅画的左上角配上这首清丽的诗文是将自己的作画情感注进
了艺术形象中,从侧面点出了画上人物的自我宣泄心情,整体上达到了诗画融通的新境界。
从画法上是用白描手法,又不完全照习李公麟的白描手法,应该是南宋时的手法,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是折芦描,画的非常流畅洒脱,线条精准到位。
三、唐寅人物画的新突破
(一)唐寅人物画的发展
中国人物画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到了唐代已经高度成熟,无论世俗人物画还是道释人物画都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而唐寅是在人物画创作呈现出衰退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创作的,他的人物画无论题材选择、作品意蕴和形式技法都比前代画家有所新突破。
(二)唐寅人物画的新突破
唐寅人物画的新突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综合南北两派,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第二,对传统价值体系的突破;第三,诗书画高度融合,形成了重个性、重独创的审美特征。
1.综合南北两派,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
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而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
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
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
2.对传统价值体系的突破。
唐寅常常以宫妓等底层人物入画,表现了唐寅大胆而独创性地对传统价值体系的突破、疏离。
在唐宋元三代以仕女画成名的画家不胜枚举,但他们由于受正统观念的影响,多以宫女、命妇为表现对象。
而在唐寅的笔下,大量以烟花女子为题材的画家,创作了许多世俗性较强、体现市民阶层审美趣味的绘画作品,开创了堪称“世俗美”的仕女画类型。
唐寅在直接以宫妓、仕女为题材的画作《王蜀宫妓图》、《陶谷赠词图》和《李端端图》中,把这一类会被前代画家所不齿的社会底层女子作为表现对象,并把她们画得端庄秀美、清高不俗、格调高雅。
无论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画面题诗所表现的情感,他都是以平等的欣赏的态度把她们当作可亲可敬的正面人物来加以精心描绘、表现。
3.诗书画高度融合,形成了重个性、重独创的审美特征。
唐寅天资聪慧、悟性极高加上他那狂傲不羁的奔放性格,诗书画对于他来说无所不通、无所不精。
四、结论
沈周、文徵明、仇英和唐寅合称的“吴门四家”中,唐寅称得上是一位无所不精的全能人才,本文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唐寅的生平概述、艺术追求、人物画新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唐寅的人物画将其绘画精神与画中人物做到了完美的融合统一,他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地位低下的女性和遭遇困蹇的士大
夫文人身上,通过自身丰富的文化涵养与广博的人生阅历,加之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使得画作中洋溢着独特新颖、清新自然的艺术韵味和鲜明的文人情怀,因此,他的画作对于我们今天来说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值得我们借鉴吸收的艺术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祖白.唐寅画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2]高木森.中国绘画思想史[m ]. 台北:三民书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