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与旅游开发
浅析旅游开发中的佛教文化资源保护
浅析旅游开发中的佛教文化资源保护作者:杨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7期摘要:我国的佛教文化,是外来的佛教与固有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
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破坏。
而文化资源的破坏,则是不可重塑的。
本文就我国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保护作者简介:杨燕,1975年出生,女,职称文博馆员,中文本科学历。
[中图分类号]:K8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230-01一、佛教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关系1、佛教文化资源我国的佛教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我国佛教的传入主要分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三种。
这三个流派由于学说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使得每一个派别在与地区内的固有文化融合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引发出的衍生物也各有特点。
例如北传佛教的雕塑造型与南传佛教的雕塑造型就不同,而北传佛教在与儒家文化的融合方面,对文人的思想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佛教建筑的整体形态。
在我国,佛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我国各个朝代均有具有时代特色的寺庙、佛塔、石窟等,也有佛教题材的碑文、雕塑、壁画、法器、书画作品等。
2、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刺激点佛教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随着地域和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色。
例如寺庙建筑,北传佛教较多采用八角的佛塔,南传佛教则钟爱六角或双檐的佛塔。
而佛教中的出世、崇尚自然的思想观念,也使得大多数的佛教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在一起,较多的寺庙、佛塔、佛堂都在深山之中,有着人文和自然的双重观赏价值,形成了对游客的双重吸引。
佛教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神秘气息,且源远流长。
如同中国的陶瓷、丝绸这些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一样,对不了解或者接触较少的游客而言,是异域别样的文化吸引,吸引着各方游客进行观赏、探究与了解。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 建设。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酒店、餐饮、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 施建设。
运营及维护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项目的日常运营、维护管理等。
06
社会效益与风险评估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传承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佛教文化旅游开 发,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佛
综合效益显著
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 益得到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 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THANKS
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环境友好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 ,不破坏自然环境,实现旅游
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文化传承
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还需将佛 教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作为重要 目标,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赢。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项目管理, 提高当地居民对项目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促进项目与社区的 和谐发展。
创新发展
根据游客反馈和市场变化进行产品的更新 与优化。
项目实施步骤
规划编制
邀请专家团队,结合市场需求 ,编制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规 划。
开发建设
按照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景点开发、资源整合等工作。
资源评估
对现有的佛教文化、历史、自 然等资源进行详细的盘点与评 估。
资金筹措
确定投资规模,寻找合作伙伴 或投资者,确保项目的顺利实 施。
生态环境应对策略
加强游客管理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景 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不会对当地的生 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提高游客和员工的 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管,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旅游 的顺利进行。
平顶山香山寺佛教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开发
观音信仰在印度最早以救难的观念 唐,这是观音女性化发展的酝酿时期。其 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山
出现,随后被吸收到佛教诸多经典之中,而 中主要的表现就是从外观表象上向女性 东北乃往,过去有国王名庄王,有夫人名宝
其中重点专讲该内容的则是后来的《法华 的靠近和发展。从考古发掘的佛教造像以 德,王以信邪,不重三宝,王无太子,惟有三
在转为男身之后才能实现的观念背景下 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一个印 妙善故事的过程中,道德教化的色彩也越
产生的。古印度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 度来的威猛菩萨变成了一位中国化的女 来越浓厚。这反映出妙善故事在传播中,随
会,存在着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 性菩萨。
着佛教世俗化的传播趋势,也逐渐褪去浓
之成为爱情和肉欲的俘虏。”释迦牟尼创 等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代著 马,妙善宁死不从,决心一生出家。妙善乃
立佛教之初的佛教徒都是男性,他们出家, 述、历代方志、历代碑刻,以及当地流传久 入香山,登顶四望,即自念言:此处是吾化
割断和家庭、社会的一切联系,过禁欲行乞 远的佛缘民俗,都可以得出,平顶山是观音 缘之地。她来到香山下修行得道并精通医
巩固、宣扬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吸收婆 所谓本生故事,叙述的是佛或菩萨在得道 善公主得知后把自己的双眼双手割下来,
罗门教的观音信仰创造了自己的菩萨,名 之前的事情,观音故事是观音文化的重要 救治父亲的病。庄王病愈后到香山拜谢,方
叫“马头观音”或“马头明王”。此时的观音, 组成部分,它在平顶山地区的传播过程中, 知就他的是女儿妙善,悲痛万分,于是,求
管理科学
技术协作信息
平顶山香山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被誉为“第一观音道场”“、观音祖庭”。2008 年,平顶山启动了“中国观音 文化之乡”的申报工作,为支持党政这一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开始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奔走呼吁工作。2010 年,在平顶山 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下,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命名平顶山为“中国观音文化之 乡”,并批准平顶山市建立“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打造平顶山市又一国家级文化品牌。
浅谈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施 海 燕
( 江信 息工程 学校 浙
中 图分 类 号 :5 2 F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浙江 ・ 州 330 ) 湖 100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9)5 2 4-1 17 — 842 0 0 — 3- 0
摘 要 佛教 文化旅游在推动我 国旅游业发展过程 中发挥过 重要作用, 此以中国佛教名 山九华山为例 , 在 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旅游产 品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对其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提 出具体构想。 关键词 九华山 佛教文化旅游 旅游开发
1对 文化 旅 游 资 源进 行 整 合
一
2 充分利用九华 山高 品位 的生 态环境及 周边地 区纯朴 的民风 ) 民俗 , 建设农业生态观光旅 游基地 , 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家园 、 生态 乡村 、 民居、 古 民俗文化体 验等生 态和文 化旅游项 目。如九华 山由 于其山区潮湿 的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 而且茶叶在当地种植历 史悠久 ,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商 品 , 并 管委会也已经在景区开辟 了一块茶园 , 建成茶园生态观光基地。 目前效果并不是特 别理想 , 但 关键在 于游客参与度不高 , 文化含量不足, 如果在茶叶采摘 、 制作 、 茶艺表演等过程中加入佛教文化、 民俗文化要素 , 并吸引游客参与 其 中, 必能成为一项极具文化品位 的旅游产品。 3 加强对 九华 山地藏信仰文化 、 ) 九华 民歌、 佛教音乐及滩文化 、 青 阳腔等方面 的研究和开发 。加强与其他 国家佛教文化的交流合 作, 尤其是与韩国的交流合作 , 如中韩 书画艺术交流 、 金地藏学术研 究交流 、 佛茶文化交流等 , 通过佛教文化的交流 , 扩大九华山佛教文 化的影 响力 , 从而推动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4 创新传统重大节事活动。九华山“ ) 地藏文化节” 应该与传统 的庙会有机结合 ,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 内容上都要加 以创新 , 尤其 是要 在节庆活动 中融入一些游客乐 于参与 、便于参与 的体验性项 目。对 于每年元旦 与春节期间的“ 九华 山大愿平安祈福之旅” 活动, 应该与 自 驾游结合起来 , 丰富活动内容, 而不仅仅是撞钟祈福。 5 旅游商 品创新 。由于重视不够 , ) 投入不 足, 九华 山旅游产 品 佛教文化产值不高 , 大量旅游纪念品、 工艺 品来 自外地, 这不仅淡化 了佛教胜地文化特 色, 以刺激游客 的消费欲望 , 难 也不利 于带动景 区周边地 区经济发展。因此 , 当地旅游部 门应组织力量 、 加大投入 , 搞好旅游商品建设 。一方 面, 要结合 九华 山佛教文化特色 , 别出心 裁, 设计 一批能体现 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 品; 另一方面 , 把当地的土 特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商品进行包装 , 要体现其生态性 、 保健性、 文化性和便捷性特点。
浅谈旅游业与佛教文化的相互作用
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佛 教文 化对 中 国有着 深刻 的影 响 ,并逐渐 形 成 了适应 中 国国情的佛教教 规、礼仪和宗 派,留下 了许多著名 的寺 院、石 窟 和佛 塔 ,其数 量 之多 、艺 术之 精 、历 史之 久都 是驰 名 中外 的 。 由于 佛 教 宗 派 众 多 ,各 有 差 异 ,加 之 , 在 一 些 佛 教 历 史 悠 久 、佛教影 响力 较大的地 区,非佛教朝拜 目的的旅游者 数量 已 大大超 过佛教信徒 ,因此 ,在 进行旅游宣传招 徕的过程 中,应 当根据佛教文化 的特 点 、游客 类型的特 点,并结合本地 的实际 情 况,有针对性地 开发设计一 些旅游商 品,比如 出售各种 佛教 纪念 品—— 佛教木鱼 、进香袋 、念 珠、佛像雕 像,提供斋饭 等 等 。随着佛教文 化的传播 ,一些重要 的佛教节 日由于符 合人们 的心理需求 ,不 仅是佛教信徒 的节 日,而 且 已经演变 为富有 中 国特 色的 民间流行 节 日,如泼 水节、腊八节 、盂兰盆节等都 以 其 新奇感和神秘感逐 渐被人们 所接 受 。因此 ,适当地利用佛 教 节 日,也 可 以促 进 旅 游 业 的发 展 。 佛 教 文 化 也 可 以通 过 一 些 间接 的 形 式 来 影 响旅 游 业 的 发 展 。佛 教文化 中许 多传说里 的人物或地方 ,形 象生动 ,经过 艺 术 加 工 后 被 搬 上 影 视 屏 幕 和 文 学 作 品 ,并 激 发 起 一 些 旅 游 者 潜 在 的旅游动机 ,从而参加旅游 活动 。比如 《 西游记 》中的弥勒 佛 、观音菩萨 ,唐僧师徒取经 的故事和一些胜 地 ( 如洛 阳 白马 寺 、火焰 山等 );又如 电影 《 少林寺 》的上映 ,不仅弘扬 了中 华武术 ,也使 嵩 山少林寺成 为广大武术 爱好 者和旅游者 在河南 旅 游时 的必到之 处。此外 ,佛 教文化对旅游 饭店也有一 定程度 的 影 响 。在 一 些 有 佛 教 名 胜 古 迹 的 地 区投 资建 设 饭 店 时 , 必 须 有 相应 的符合佛 教规定 的客房 和膳食供应 ,绝对不 能对 客人 的 宗 教信仰和风俗 习惯有所触犯 。例如 ,每 逢 “ 佛成道节 ”时 , 饭 店应 向佛教信 徒住客提供腊 八粥 , 日常膳 食供应 中不 得出现 违 反 佛 教 禁 忌 的 食 品等 等 。 饭 店 的 管 理 者 和 员 工 都 应 该 具 备 一 定 的佛教文化 基本知识 ,如佛教常识 、宗派、礼仪 、禁 忌等 , 以便为客人提供满意 的服务 。 二 、旅游业对佛教文化的影响 随 着旅 游业 的发展 ,旅 游 资源 的开 发利 用 ,更 多游 客被 吸引前来游 览、朝拜和交 流,这些活动 都有利于佛 教文化的传 播 、交流和研 究,对佛教文物 古迹 也起着保护 、修缮 的作用 。 发 展旅 游 业 ,对于 佛 教文 化遗 产 的开 发和 保护起 到了积 极 的促进 作用 。旅游 资源 的大力 开发 是建立在政府 及全 民大力 保护 的基础 上的 。为此 ,各级各地政府 都颁布执行 了有关佛教 文物 保 护 的法 规 政策 ,使 许 多佛教 文物 古 迹得 到 了修 缮 和保 护 ,甚 至重修 ,恢复 了昔 日的风采 ,如甘肃敦煌 莫高窟 、承德 的外八庙 、庐 山的东林 寺;许多佛教 组织恢复 了正常的活动 , 佛教文化遗 产得 以整 理、传播 。发展 旅游业 ,促进 了对佛教文 物 古迹 的保护和开发 ,那些经过修 缮和重建 的佛教文化遗产 如 佛寺佛 塔,使游客在游 览的过程 中身临其境 ,欣 赏佛教建筑 、 绘 画 、雕 刻 等艺 术 ,增长 了佛 教 文化 知识 ,使 佛教 文化 得 到 传播 、交 流 。随着 到佛教胜地 的佛教信徒和游 客人数的不 断增 多 ,许 多人捐赠钱款 ,为佛教文 物古迹 日后 的保护和维修提 供 了大量 的资金 。此外 ,海外佛教旅游 团来 到中国,带来 了国际 上最新 的佛教文化信 息 ,为 中外 佛教界人士提 供了许多加 强联 系 、相 互交流 的机会 ,大大促进 和推动 了佛 教文化 的传 播及 学 术研究 。 三、解 决发展进程 中不和谐 问题 的对策 佛 教名胜 古迹 的开发 不仅 有 利于 保护 、传播 佛教 文化 ,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引言佛教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佛教文化为核心,通过旅游活动形式让游客了解佛教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一种旅游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佛教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中的热门产品。
本文将对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背景佛教文化旅游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出现多元化需求,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越来越。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佛教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中的重要分支。
目标群体佛教文化旅游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对佛教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宗教信仰者、文化爱好者等。
这些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和期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体验:游客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历史、典故、礼仪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2、心灵修养: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参佛拜佛,感受佛教文化中的“慈悲”、“放下”等思想,达到心灵修养的目的。
3、特色体验: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佛教文化的特色活动,例如禅修、素食等等。
开发策略1、市场调研在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之前,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目标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2、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将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定位为“文化+心灵+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推广渠道为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需要采取多种推广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广:(1)建立官方网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佛教文化旅游的相关信息,吸引目标游客的。
(2)与知名旅游网站、平台合作,推出优惠活动和定制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3)举办佛教文化旅游宣传活动,例如展览、讲座等,提高公众对佛教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传播内容策 划:制定具 有吸引力和 感染力的传 播内容,如 宣传片、广 告文案、社 交媒体帖子 等
传播效果评 估:对传播 效果进行实 时监测和评 估,及时调 整传播策略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策略
合作方式:采用平等和公正 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实现共赢。
沟通与协调:保持密切沟通, 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确定项目 范围:包 括项目涉 及的区域、 景点和活 动等
规划项目 内容:包 括项目特 色、游览 线路、文 化活动等
确定项目 运营模式: 包括管理 方式、营 销策略和 收益模式 等
制定项目 风险应对 策略:包 括应对市 场风险、 技术风险 和运营风 险等
旅游线路设计与景点布局
旅游线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规划出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 游线路,包括主题线路、特色线路等。
资金来源: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筹、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础设施 建设与提升计划的顺利实施。
实施步骤:制定详细的建设和提升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加强项 目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加强项目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项目实施与管理
06
项目组织架构与分工
项目领导机构:负责项目整体规划、决策和协调 项目执行机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项目监管机构: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的监管 项目支持机构:负责项目所需资源、技术支持等保障工作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02
项目背景介绍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项目目标与意义
促进佛教文化传承与发展 推动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 增强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浅谈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
1322014年4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浅谈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甄慧琴作为宗教旅游的补一补,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极高。
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程度不足。
因此,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的优点,与推动优点扩大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推动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由于藏传佛教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从其中也衍生出了众多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
为了促进藏区的旅游行业发展,就应该挖掘藏传佛教的文化以及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其运用到旅游开发研究中去。
一、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一)传佛教在内蒙古传播的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就研究表明,在成吉思汗的时期,藏传佛教与蒙古族之间就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是在窝阔台汗时期采传入到蒙古社会当中。
元世祖忽必烈版藏传佛教,是将八四巴作为了帝师,从而让藏传佛教进入到了蒙古的宫廷之内,从而成为元朝时代统治型宗教。
在这一个时候,藏传佛教在贵族之间传播很多,因此,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内涵丰富——佛事活动至今为止,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的佛事活动已经覅长悠久了,很多习俗都延续到今天,并且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比如讲经说法和晨钟暮鼓等。
就说席力图与大召寺,每一天都有经会,只不过规模有大有小而已。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每一天都有佛事活动,吃斋念佛。
在每年的六月份,其活动基本上是相同的。
此时,内蒙古可谓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藏传佛教特有的送巴令、晾大佛、跳恰木、转召等佛事活动,其规模非常宏大,并且内容精彩丰富,这样可以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往避暑进香,可谓是盛况空前。
因此,为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为了扩大上述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发展,还可以通过下面的几点措施,让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深入挖掘藏传佛教文化内涵为了改变游客满意度低、藏传佛教文化吸引力偏弱的局面,就需要对藏传佛教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将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独特性展现出来,这样也有利于产品的吸引力与知名度的提升。
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与对策
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与对策一、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意义(一)普陀山地理环境及范围普陀山风景区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由普陀山岛、洛迦山岛和朱家尖岛东部28.8平方公里三部分组成,陆地总面积41.3平方公里。
景区主要以佛教的观音文化和海岛自然风光构成的海天佛国为特色,是全国首批确定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相比于其他三大名山,普陀山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普陀山处在沿海发达地区,也是中国最发达地区,在海内外沟通当中,进出比较方便。
另一方面,四大名山中只有普陀山处在海当中,只有普陀山拥有着丰富的海岛风光,这种兼山海之胜的特点也是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之一。
(二)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因佛教观念和佛教活动而形成的对人们具有旅游吸引力并且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
其范围相当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佛教艺术文物、佛教饮食、佛教节庆、佛教建筑、佛教名人等等。
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其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
1.资源类型丰富,组合协调普陀山虽岛小山低,但寺院密集,布局合理,能满足各种旅游者正常活动的需要。
目前,普陀山岛中除普济、法雨、惠济三大禅寺,有大乘、梅福、紫竹林等三十余座禅院可供朝圣,又有普陀十二景可供观光。
普陀山文物馆收藏了佛教历史、艺术、书画等文物一千多件。
山上文物众多,其中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过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被称为普陀山三宝。
岛上奇石遍布,为一般岩峦所罕见,有盘陀石、二鬼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20余处。
全山古树名木繁多,沿海岸除"黄如金屑软如苔"的沙岙外又有许多幽深的洞穴,神秘莫测,有潮音洞、梵音洞等。
此外,普陀山近几年举办的南海观音文化节也大大丰富了普陀山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济南市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济南市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探析摘要佛教作为种复杂的社现象、义化现象,其创立、传播和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本身素质的增强,旅游者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佛教文化旅游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相应地,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济南是一座国内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展佛教文化旅游有着良好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济南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出发,对济南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济南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和建议,希望对济南市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佛教文化文化旅游旅游开发On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tourism culture in Ji'nan CityABSTRACTThe main focus is the pursuit of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as a kind of complex social phenomenon, the meaning of the phenomenon, its creation,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culture has brought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improvement and quality enhancement, tourism and cultural knowledge is more and more intense. Buddhism cultural tourism in this big background, accordingly, Buddhism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everyone's attention. Jinan is a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cultural tourism has a good foundation. In this paper, from Jinan City Buddhism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inan City of Buddhist litera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ourism resources a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Ji'nan Buddhist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s proposed,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cultural tourism in Ji'nan.Key words: Buddhist culture, Cultural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佛教文化旅游国外研究现状 (1)2、国内佛教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 (2)二、佛教文化旅游概述 (4)(一)文化旅游的概念 (4)(二)佛教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西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特色打造与提升策略
山西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特色打造与提升策略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被誉为“中华第一观音”。
为
了打造五台山的旅游特色,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可以采取以下
策略:
1. 引进佛教文化名人,举办佛教文化论坛。
可以邀请一些佛教
界的权威人士来五台山举办佛教文化论坛,分享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佛教思想的内涵等,吸引游客参与。
2. 打造佛教文化景点。
在五台山内部可以建设一些寺庙、佛塔
等佛教文化景点,提供更多佛教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参
观和了解佛教文化。
3. 建设佛教文化主题酒店。
为了提供更丰富的佛教文化体验,
可以在五台山附近建设一些佛教文化主题酒店,为游客提供更加舒
适的住宿环境,同时也可以在酒店内部提供佛教文化的展示和教育。
4. 推广佛教文化产品。
可以在五台山周边开设一些佛教文化特
色店铺,销售佛教文化产品,例如佛像、经书、手串等,增加游客
的购物体验。
5. 加强佛教文化宣传。
可以加大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游客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度,同时也可以打
造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来五台山旅游。
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生态综合开发项目
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生态综合开发项目第一篇: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生态综合开发项目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生态综合开发项目招商计划书一、佛教与旅游(一)、佛教对文化的影响近两千年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对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事业的开发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佛教徒的参方活动虽有其特定的意义,不能与旅游活动划等号,但是,如果对参方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却又不难看出它与旅游活动的密切联系。
从这个意义来说,佛教徒的确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仅如此,他们同时还是佛教旅游胜地的建设者。
如被誉为“清凉胜境”的山西五台山、“南海佛国”的浙江普陀山、秀甲天下的四川峨眉山和以奇峰劲松著称的安徽九华山,完全因四大菩萨的感应和佛教徒的长期开发、苦心经营而成为名扬天下的四大佛教名山。
环顾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寺塔之地,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
古联有云:“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大都喜欢瞻礼佛寺,文人墨客尤喜与名德高僧结方外交。
寺院也因历代文士显宦的流连过访,题咏诗文,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艺术杰作。
在今天,国内外游人无不以游历名山古寺为快:在万木掩映之中饱览布局井然、古色古香的梵宫宝殿和端庄慈祥、栩栩如生的佛菩萨塑像,领略“佛国净土”清净庄严,超尘脱俗的意境,佛教寺庙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
只是在近十年中,由于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才使旅游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在佛教方面,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名山大寺修复开放,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和香客。
广大佛教徒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例如上海玉佛寺每年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其中1986年为37万人次,1987年1~9月份就有近40万人次,是上海接待外宾人次最多的单位。
又如江苏、湖北、福建、浙江等地寺庙都兴办了素食馆、茶社等自养事业,大大方便了往来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人们在社会发展中,更加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而大力扶持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迎接以人为本的“绿色GDP时代”的到来,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而旅游业作为21世纪最受注目、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因其绿色无污染、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以体验和传播佛教文化为主旨的佛教文化旅游事业近年来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事业兴起的积极意义首先,传播了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流传数千年,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在一般社会公众眼里,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也带有一定神秘性,因为对其不甚了了,以致敬而远之,甚至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佛教的传播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
佛教寺庙一般都在名山大川,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人们前往风景名胜区旅游时,自然被独特、古朴的寺庙建筑吸引,走进寺庙,其实就是走进中国佛教文化的课堂,寺庙的殿堂、楼阁、佛塔、佛像、匾额等等,无不浸润着传承千年的佛教文化内涵,游客通过对佛教物质景观的参观,乃至对佛教生活的观摹,对佛教建筑与塑像的独特含义和佛教的教义、仪轨等有所了解,逐步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学习和研究佛教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佛教慈悲和谐的道德规范和清新、安详、净化的修持意境。
因此说,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能使佛教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彰显。
[1]其次,提高了地方知名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休闲、提高生活品位的重要选择。
佛教文化及其场所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城市开发旅游的热点、重点,甚至成为旅游景点之核心,而随着旅游观光人数的逐渐增多,也极大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发展。
西部地区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以云南为例
佛 教作 为一 种 社 会 意 识形 态 , 人类 历 史 在
终保 持 科学 、 重 的态度 , 其是 要 注意 处理 好 慎 尤
教 的庄严 和 神 圣 。 目前 , 云南 一 些 地 方在 佛 教
第
=
0
期
’一
文 化 遗产 开 发 利用 过 程 中仍存 在 着 一 些 问题 ,
如一些佛教文化遗产在修 复、 重建时 , 或是粗制
滥 造 , 是 随意将 历史 文 物和 建筑 现代 化 , 意 或 肆
破 坏佛 教景 点 的价值 和风 洛。一些 佛教 景 区 的
才 的培 养 、流 动 和 旅 游 地 社 会 秩 序 领 域 的合 作 , 力 提 升 合作 的层 次 。除着 眼 于上 述 两 省 努
区外 , 云南 还 需加 强 与 国 内其 它省 区之 间在 佛
以东南 亚 国家 为 主 。云南佛 教文 化 资源 禀赋 的 优 质 性使 其 具 备 良好 的发 展 前 景 , 要 想 在 现 而 有 基 础上 进 一 步 做 大做 强 , 则需 要 在 加 强 资 源 开 发力 度 , 扩展 客 源市 场上 下一 番 功夫 。因此 , 要 坚 持 立 足 云南 , 向全 国 , 眼 东 南 亚 的 开 面 放
整体的竞争实力。其次 , 共同研究市场开发战
略, 联合 促 销 , 大 影响 力 。通 过共 建 三地 佛教 扩 文 化 旅 游 信 息 库 ,建 设 三 地 旅 游 营 销 网络 平 台 , 时 联 合 开展 旅 游 宣 传促 销 活 动 。如 通过 适 共 同策 划 , 办 以 “ 南 地 区 佛 教 文 化 旅 游 节 举 西
佛教旅游
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佛教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佛教在其产生、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佛教旅游资源。
各地区有名的佛教胜地,只要条件允许,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都可以建成佛教旅游景点,长期发挥其旅游的功能和价值。
当前,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合理地开发、利用佛教旅游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佛教与旅游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佛教从印度传出以后,渐渐风靡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甚至在欧美等地传播,演变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目前全世界共有佛教信徒2.4亿多人。
大约在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相遇之后,其自身发生了变革,渐渐与中国固有文化相适应、相融合,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多佛教宗派,其中以汉地佛教的八大宗派和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最为知名。
这些佛教宗派有自己独特的宗派传承与教理,都有围绕宗派发源地(祖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势力范围。
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构成异彩纷呈的佛教文化,为中国旅游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1、佛教与旅行佛教与旅行的关系密切,由来已久。
佛教产生、传播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围绕传经取经、居静修行、坐谈佛理与朝拜佛陀的释游活动过程。
首先,佛教传入和传出中国与旅行不可分割。
对于中国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其本身就是东西方佛教徒梯山航海旅行的结果。
其次,佛教在中国国内的传播与旅行不可分割。
佛教是一种信奉出世哲学的宗教,讲究佛法、秉持佛性,佛法、佛性立意于自然。
再次,中国佛教的禅宗派使佛教旅行具有了旅游的内涵。
中唐以来风靡整个中国的禅宗,改写了佛教的人生哲学。
佛教的人生哲学渐渐从禁欲苦行转向适意自然,与禅宗相联系的云游宣法也逐步具有了“优哉游哉”的内涵,甚至于一度盛行的优游之风堪与文士漫游相媲美。
2、佛教旅游佛教旅游是现代旅游学中宗教旅游的一种。
从狭义上讲,佛教旅游主要指佛教徒因为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如朝圣、求法、云游、传法等;从广义上讲,佛教旅游指凡是围绕佛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都可视之为佛教旅游,也就是说,佛教旅游不仅包括佛教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也包括非佛教徒出于兴趣,游览佛教圣地、观赏佛教建筑、体验佛教特色文化等相关的旅游活动。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重塑
看 ,正是 人们 用 来排 遣郁 积 于心 的消极 感 受 的一 种方 法 和手段 。 人们 参 加宗教 活 动 ,能使他 们精神舒 畅 , 感到安 慰。人 们 渴 望寻 求一 种温 柔 情感 ,一 种 至爱亲 情 , 种轻松 超脱 。 一 宗教 场所 和宗教活动 能满足 人们 的这种需 求。
成正果 ,去普 陀山建立观音 道场,成 为中
部分 ,其文化 的主要载体——佛教建筑
大 多与我国 的美丽 山水相结合 。这笔有形
人 们 拥有 宗 教或 宗教 式 情感 ,佛 教 旅 游 资源 成 为他们 的情 感 寄托 。人 们 的 宗教心理 。 照大 多数 人 的看法 。 按 是一种 希 望 与恐 , 限交织 的双 重心 理 。信徒 在膜 拜活 动过 程 中所体 验 的 宗教感 受 。就其 心 理 学 的内容 和 动态 来说 ,跟 亚里 土 多 德率先提 出 的审美 的净化很仿 佛。礼 拜 、
积 的三 分 之 二 强 ,形 成 了 点 、 线 、面 结合
‘ 僧”已初 ‘ 下我化为的 年 国至重 天为 统佛东 我占中发 传 后极要 名 多今展 国, 成 入 。白 山文教汉 传
一
的网状分布格局 。可以说 ,桃花岛开关键的
是 。岛上有 白雀寺 的存在 。据 《 中国二十 四史演义 》记载 ,桃花 山仙 人岭 下白雀寺 是观世音 出家修行得道 之处 ,相传妙庄王 的三公主妙善 立志修行 ,终 于在 白雀寺修
的遗产和无形的佛教文化逐渐成 为吸引成
千上万游客 的重要旅游资源 。桃花 岛是佛
教 四大菩萨 之~观音菩 萨 出家修 行之 地 , 拥有得天独厚 的佛教文化旅游 资源 ,如何 提升桃花岛佛教旅游地形 象 ,将是桃 花岛
进行深度旅游开发的重要课 题。
寺庙旅游、宗教旅游开发瓶颈和要点
寺庙旅游开发:跳出寺庙看寺庙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将佛教资源与旅游开发结合的发展模式也随着水涨船高,作为传统宗教场所的寺庙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又被赋予了旅游景点的新涵义,建筑、音乐、文物、庙会、民俗等寺庙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一、三大问题制约寺庙旅游发展通过一些宗教文化项目旅游景点的开发,可以让人们感悟到佛教独有的文化内涵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质,充分发挥了寺庙文化的资源作用。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1、过度商业化寺庙旅游的过度商业化一直被游客诟病,许多人在去寺庙景区之前都会带着好奇和膜拜的心情,像是去探索一个极其神秘和神圣的地方,但是到那一看寺庙门前杂乱无章的销售摊点,脏乱差的寺内环境以及一些破坏寺庙整体和谐的告示和牌匾,游客的兴致立马就大打折扣。
2、接待能力有限寺庙接待能力有限也是影响寺庙旅游发展的一大问题,许多著名的寺庙不是在高山之上就是在偏远地区,景区本来不便,在客流大的时候更是一停车位难求,再加上寺庙本身吃、住、购、娱等方面配套的不完善,接待能力远远不足。
3、门票收入依赖寺庙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也严重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以前寺庙是民众祈福拜佛的地方,主要收入是香民的香火钱。
现在功德钱虽然也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票也是十分可观的一大收入。
门票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游客的数量,来寺庙烧香拜佛的人基本是外地游客,附近的乡民由于无法承担高额的费用,渐渐地不再来寺庙祈福还愿,当地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这恰恰是寺庙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根基和寺庙文化的精髓所在。
二、三大方法为寺庙旅游支招佛门乃清静之地,过度的商业化会招致游客反感,不利于景区的发展。
寺庙旅游开发要跳出寺庙,不能单纯依靠寺庙观光收益,而是要以寺庙文化为依托,发展复合型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增加收益手段,逐步摆脱旅游门票经济,跳出寺庙看寺庙。
1、以大旅游策划理念统筹景区开发旅游如今已成为了一种大众游憩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在开发建设寺院旅游区时要始终有大旅游策划的理念,传统旅游业的“门票经济”已经逐渐淡化、开放式景区模式成为未来发展大势、旅游规划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
论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多年 的历史 。相传 ,慧能得五祖弘忍衣钵后 ,遵师命 “ 逢怀则 止 ,遇 会则藏 ” ( 怀指今 怀集 县 ,会指 四会市 ) ,
(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特性强。广东佛 教文 化旅 游资源不 仅具 有一 般旅游资 源的特征 ,更有 其 自身 的特殊 二
性 。一方面 ,绝对 的朝圣性 。佛教圣地是人们进香拜佛 、请愿还愿 的朝礼场所 ,广东佛教文化的朝圣性特点保 持 至今。如 :潮汕 民众信仰佛教历史悠久 ,信众较多 ,信徒 共计约 1. 9 6万人 ,占全 省约 9 . 0 9万 信徒的 2 % 。 当 2 … 地 的一些著名寺院 ,如建 于唐 代的潮州开元 寺 ,仍然发挥着重要 的信仰 功能 ,吸引僧俗两众前去顶礼膜拜 、祈福
的热点 、重点。深入分析研究 广东佛教 文化旅游 资源的优 势和对策 ,是一项重要 的理论课题 和实践任务 。
一
、
广 东 佛 教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的 开 发 优 势
(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广东佛教文化历史悠久 ,千百 年来 佛教传 承让 广东结下 了佛缘 ,历代僧 侣的 一
辛勤劳作造就 了一大批佛教人文设施 ,而普通民众的执著信仰营造了浓郁的佛教氛围 ,因此广东形 成了丰富的佛
正 确 的 开发 策 略 。
关键词 :广 东;佛教 文化 ;旅 游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 :F 9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0 2 3 0 6 3 5 2 75 0 8 -5 3 2 1 )0 —0 9 —O 4
佛教在其传播过程 中形成 了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当前 ,广 东佛 教文 化旅 游资源越来越 成为一些 地方 开发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文化与旅游开发学院:岭师法政学院姓名:叶锦波摘要:我国佛教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不少地区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宗教文化底蕴以及大量佛教遗迹、遗物供后人观瞻景仰,也有独特的宗教仪式、宗教节庆、宗教音乐和因之而形成的神秘宗教氛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供游人香客感受、体验。
随着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加大其开发利用程度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已成为必然,然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佛教文化的“神圣性”、“神秘性”、“宗教性”与“商业行为”的关系对于佛教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非常重要。
关键词:佛教资源,佛教文化,旅游开发,少林寺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走出家门,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
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逐渐多层次化,旅游品味也随之提高,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代旅游业的新潮流、新热点。
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经济活动,而宗教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成为旅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历史上有许多宗教,其中最主要的是佛教。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在中国化过程中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互互融合,另一方面与中国各地的民族风俗相结合,形成各种风格各异的佛教文化。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对中国百姓的生活有着最广泛的影响。
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
因此、在我国,佛教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独特佛教文化氛围的景区蓬勃发展起来,如四川乐山大佛景区、河南嵩山少林寺景区、甘肃敦煌莫高窟景区等。
一、我国佛教文化的资源条件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在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庞大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世界遗产名录中佛教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很高——目前中国25 处世界文化遗产中,佛教文化遗产就有 5 处,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另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佛教名山有219 座,主要佛教寺庙有736 座,佛教主要的洞窟佛塔有690座”。
这些佛教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绚丽多彩、分布区域广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
(一)、庄严、华美的佛教建筑佛教建筑是僧众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景区佛教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
佛教建筑主要包括佛教寺庙、石窟、佛塔,另外经幢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佛教建筑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佛教建筑的整体形态。
我国现存的佛教建筑受到印度影响,唐代以前的塔庙里一般以塔为中心,周围建有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
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佛塔被移于寺外,多建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
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
西藏的佛寺建筑,一般有庞大的建筑群,体现出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
另外,石窟建筑在我国分布也十分广泛,佛教石窟寺不仅记录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这些石窟里大量的壁画、雕塑以及其他文物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
著名的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新疆麦积山石窟等,其艺术也呈现庄严、华美之风。
(二)、丰富的历史遗迹、遗物及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我国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经年累月积淀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如建筑、壁画、雕塑、法器、书画作品等,以及附着其上的厚重的宗教文化底蕴。
佛寺建筑本身除了宣扬佛法以外,同时也吸引了游人特别是许多诗人画家,为许多诗人画家提供了创作灵感。
诗人画家的创作从而为今人留存下了许多书画诗作等珍贵艺术作品。
以成都文殊院为例,该寺自唐建立以来,历经多代,成为佛教文物汇聚之地:除有颇具文物、艺术价值的石刻、木雕、玉制、铜铁铸的佛、菩萨雕塑,更有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的书法和郑板桥、张大千等人的书画作品,并以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著名。
此外,还有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印度贝叶经、千佛袈裟、挑纱文殊、舌血经书等佛教文物。
号称成都第一大佛寺、“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以拥有众多的名家壁画而著称,是中国唐宋时期国内少见的一座壁画宝库。
(三)、古朴、神秘的宗教氛围佛教智慧的奥妙深邃、佛教仪式的庄重神秘、景区环境的古朴幽深、佛教音乐的悠、和、淡、静,晨钟暮鼓与佛号经声的发人深省,使整个景区笼罩在古朴、神秘的宗教气氛当中,以至游客的食、住、行、游过程也深深地烙上了古朴、神秘的佛教印痕。
自然景观、自然现象也被笼罩上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如峨眉山的佛光、圣灯的神秘性,峨眉山猴群的灵异性,峨眉山药材的奇效性等。
在古朴、空灵而神秘的宗教意境里,在佛寺的古老建筑中,在晨钟暮鼓的警示下,络绎不绝的香客游人被吸引前来拜佛参禅、修身养性。
(四)、清幽典雅、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佛教寺庙多建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广东曲江南华寺等著名佛寺),依山傍水,林草繁茂,鸟语花香,曲径通幽,使大自然的动静在这儿和谐共存。
在这里能领略到大自然之美,而名山胜景之中的寺庙,是人们思想智慧、劳动创造的人文经典。
佛教建筑特有的线条和色彩极富形式美,比如掩映于山林之中的寺院以及塔刹,在线条上,往往打破了山峦起伏与绿波伸延的节奏,远远望去,一片寺院往往成为线条延伸的一个暂停点,高耸的塔刹又突兀打破蓝天与绿山的分界线,使画面产生了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色彩上,寺院屋顶、屋檐往往镶以暖色的琉璃瓦,再配以土红色的门栏窗棂,塔刹或以青砖,或以红砖,或是木构而涂以红色,与整个山林和谐共荣,相得益彰,即使是位于都市核心区的寺庙(如杭州灵隐寺等寺庙),其古朴、清幽的环境使寺院好比喧嚣、繁华的凡尘俗世中的一方净土,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二、佛教景点的区位条件分析纵观古今,历代寺院、石窟等建筑多在分布在城市市区或交通要道上。
佛寺的建造地点虽然有许多选择远离城市的山林之中,但总的看来,佛寺建筑无论从它的地点或者是从它的建造规模来说,多数还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里,或者是沿着贸易交通的主干道上。
因此佛寺所处的区位条件总体而言较为优越,交通便捷、通达性好。
如果它的资源级别高、在佛教界中地位特殊,对游客信众有强大的吸引力,那么,其开发机遇更是得天独厚。
例如,居于都市核心区且资源级别较高的佛教寺庙,如位于成都市区的文殊院、昭觉寺,其区位条件良好,且资源级别较高(文殊院与宝光寺均在1983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寺院) ,其周边是商业活动密集区,游客与信众出入便捷,加之人流量大,从而对游客及信众有较强的吸引力。
当然、也有位于城市郊区,交通便捷,资源级别高并依托于风景名胜区的佛教寺院。
这些佛教寺院位于风景名胜区之中或傍风景名胜区而存在,环境幽静,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佛教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互相依托,自然与人文和谐搭配,既利于宗教活动的开展、宗教文化的传承,也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类佛教景点对游客和香客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如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峨眉 - 乐山大佛景区拥有的丰富佛教文化资源,虽处于成都市外围,但是、随着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的修建,其交通便捷度将大大提高,加上景区内多座寺院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佛教资源级别高,又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如被誉为峨眉“四大奇观”的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从而使得峨眉 - 乐山大佛景区成为开发的重心、旅游的热点。
三、佛教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中国佛教经过了多年的恢复与发展,已经基本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现在,包括峨眉山、普陀山在内的佛教四大名山,南华寺、灵隐寺等佛教胜地在内的全国重点寺庙,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在内的全国著名佛教洞窟景点,均已先后修复开放。
在一些旅游的风景区,还有计划地修建了一些寺庙,以适应游客的需要。
总之,现在的基本情况是,各地寺庙均已修缮得焕然一新,信徒、香客、游人众多,僧众的素质也逐年有所提高,管理寺庙的水平也一年比一年进步。
佛教景点以其特有的庄严、华美的佛教建筑,丰富的历史遗迹、遗物及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古朴、神秘的宗教氛围,清幽典雅、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公布数据显示:①、2012年1—3月,举世闻名的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103.65万人次,同比增长10.02%;实现门票收入8535.67万元,同比增长16.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23.57%,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两大指标均位居四川省传统主要景区第一位。
②、2012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少林景区总计接待游客6.2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30%;营业收入519万元,与11年同期同比增加31%。
③、今年1至6月份,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旅游人数累计达208.22万人次;全景区各项旅游经济总收入20.50亿元,分别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70%和24.10%。
④、甘肃敦煌莫高窟自1979年对外开放,截止至2008年年底,莫高窟开放30年来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对外开放以来,莫高窟接待量屡创新高,1979年接待游客只有1万多人次,1984年突破10万人次,1998年突破20万人次,2001年突破30万人次。
⑤、2011年“十一”黄金周,七天内,五台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38.0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1%。
全国大小佛教景区的旅游接待人数都有所增加,景区的门票收入及其他收入也有了较大的增长。
四、我国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大批游人的到来不仅打破了深山古刹的寂静,将晨钟暮鼓诵经的悠悠意境一扫而空,还对佛教传统正常活动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心理的影响。
我国佛教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着佛教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参与性、互动性;佛教景区的历史人文类资源挖掘不够;对佛教旅游景区的文物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寺院的商业化运作对佛教文化的破坏了才是毁灭性的!以河南嵩山少林寺为例,少林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刹,在1980 年前后的只有12个老弱病残的留守僧人。
自1986 年开始,少林寺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等。
1998 年更成立“少林寺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并已经注册了国内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一些社会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
少林寺还设立了“河南少林寺影视有限公司”、“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等。
到如今,少林寺已有一百多人的大型僧团,30 万平方米的寺院和山林环境,以及每年数千万元的门票收入。
有网友在网上将少林寺与大悲寺的僧侣进行了比较,透过大量搜集到的鲜明图片,对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的少林武武僧作为,特别是对充满奢华轻浮市侩气的少林寺现任住持释永信,进行严厉批判,立刻引起强烈广泛的共鸣。
寺院的商业化运作对佛教文化的具有毁灭性的破坏性:(一)、佛寺的商业行为淡化了宗教的神秘性宗教之所以能通过神来统治人和压迫人,从认识论的角度上就因为神是一种不可被人感知的和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