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内部矛盾。
-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者,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为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时代价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的结果- 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强调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力价值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和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社会制度-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共同拥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是重要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简略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并结合了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参考资料:(此处省略参考资料列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由于它的独特性和广泛适用性,在当代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的重要工具,下面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原理知识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的变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这意味着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推动着社会向着更加先进的形态演进。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被称为剥削。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阶级对立。
三、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推动的。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而社会的进步就是通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的重要性。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是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财富公有制。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了人类解放,消除了阶级和剥削,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五、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战略思想之一。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掌握政治和经济的权力。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无产阶级能够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体现。
马克思主义强调全球范围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国际主义精神。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PPT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PPT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概念a.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b. 辩证法的内容与方法(2)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a.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b. 唯物主义的内容与方法(3)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a. 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b.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a.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b.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与方法(2)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a.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比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要求(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a.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b.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2)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a.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内在联系b. 认识的实践性与实践的认识性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性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a.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b. 延续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原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a.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规范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原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b. 人民民主的全面实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a.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b.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完善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1.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a.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b.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2)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原因a.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b.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要求(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观点a.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本质b.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新特点(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任务a. 探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b. 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特点a. 发展的基本特征b. 新时代的基本愿景(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任务a. 新时代的基本任务b. 新时代的基本要求结语通过学习《马原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强调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剥削和阶级分化。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管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等。
2. 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调整和修正对世界的认识,实现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致性。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它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用来改造自然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1.阶级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存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最新)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过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程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是1848年《宣言》的发表。
6.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具有革命性,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是: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特点定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研究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特点:具有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创立: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中叶。
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基本方法:辩证分析、历史分析、阶级分析。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发展及人的认识的发展1、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物质: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制度、心理感情等。
3、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三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基本矛盾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
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
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体系。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
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特征建立方式: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
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建设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原理知识点
马原理知识点一、马原理的定义马原理,又称为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被列宁和斯大林进一步系统总结和发展的一套理论原则。
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核心,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南。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即存在着矛盾的事物和矛盾的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运动规律,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三、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论和唯心论是两种基本哲学观点,也是马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唯心论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由意识决定的。
马原理坚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四、矛盾和斗争矛盾和斗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原理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动力。
马原理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而矛盾的解决则推动着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马原理中一个重要的原则。
马原理认为,真理是通过实践来检验和确认的。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系纽带,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六、革命和社会变革革命和社会变革是马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原理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革命和社会变革实现的。
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强调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只有通过革命和社会变革,人类社会才能向着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前进。
结语以上介绍了马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唯心论、矛盾和斗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革命和社会变革。
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大一考前知识点
马原大一考前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三个基本原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首要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的,以生产力为基础,上层建筑受制于它。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变革至关重要。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解放,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阶级斗争理论是了解社会矛盾和社会运动的关键。
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这部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剥削机制,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民主等特点。
2. 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革命和建设。
经济建设方面,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现代化水平;政治建设方面,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人民民主;文化建设方面,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
3.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其他制度具有明显优越性。
它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广大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经历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三个发展阶段。
马原知识点
马原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P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内容?P29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首要的和基本观点?P35实践的观点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32-34运动: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标志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与静止的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要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辩证关系。
P471、矛盾同一性的定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斗争性的定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寸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寸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大全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存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矛盾
- 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来揭示社会规律
-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实践目标
-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变革和人类解放
5.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
- 共产主义社会:消除剥削和阶级差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的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的核心理念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改变社会。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旳, 为他们旳后继者所发展旳,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旳旳科学理论体系, 是有关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旳科学。
马克思主义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措施论旳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旳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旳结论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 处在关键地位旳是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旳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旳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旳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旳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旳斗争日趋激化, 对科学理论旳指导提出了强烈旳需求(二)马克思、恩格斯旳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旳继承与创新(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停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马克思主义旳鲜明特性以实践为基础旳科学性与革命性旳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旳基本特性, 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旳特性(一)科学旳世界观和措施论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旳科学世界观和措施论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旳哲学基础(二)鲜明旳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旳主线利益1.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旳阶级性、革命性和党性决定旳2.由无产阶级旳历史使命决定旳3、与否一直站在最广大人民旳立场上, 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旳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旳试金石。
(三)重要旳理论品质——与时俱进1.是马克思主义旳理论本质旳反应2.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旳详细体现3.是理论创新旳内在规定(四)崇高旳社会理想——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旳共产主义社会, 是马克思主义旳最崇高旳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学习理论, 武装头脑, 要努力在掌握理论旳科学体系上下功夫, 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在掌握马克思主义旳立场、观点和措施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马原》必背知识点
《马原》必背知识点一、《马原》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编写的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重要读物之一。
下面将介绍《马原》中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变革世界的基础。
实践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观察、思考和实践。
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质量互变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等。
这些原理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运动的规律,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形态和社会变革。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体现和运行规律。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适应原有的生产关系时,就会引发社会革命,推动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
六、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阶级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
阶级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和阶级的存在。
剥削和被剥削是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被剥削阶级可以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七、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每个人都能按需取得社会财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知识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过程,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造成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新的社会制度将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重要性。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社会变革的根源。
四、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生活所需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国家的计划和管理来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理想目标,它是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社会,实现了人类的全面自由和平等。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重要内容。
这些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原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6.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8. 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0.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些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 ②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 10.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1. 方法论意义: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 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 义活的灵魂。 12.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 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13.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活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 步 14. 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本内核”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
主义,这三大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思想家们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
5. 马克思开展了深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撰写了《资本论》于稿并出版了第一 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 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 性。 13. 共产主义三个主要特征:①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②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 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
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问题
样存在问题
形而上学:坚持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否认矛盾的存在
主观唯心论:人的意识(及主观精神—感觉、经验、意志等)是世界的本
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产物。
客观唯心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 解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本质,把 握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
选择题:
绪论:
1.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 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 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原因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②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频繁
③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的渴望 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4.19 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
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
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
6.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在 90 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理 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 马克思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 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 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 的。 8.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 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9. ⑴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
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
(物质和意识精神问题)
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可知论
②同一性问题
不可知论
社会存在和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
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回答世界是怎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 理
论基础
6.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Hale Waihona Puke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7.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①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 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8.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 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 新世界的理论。
9.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 1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5.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 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6. 从意识本质来看: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
3.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①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4. 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③能被人的意识反映
④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
⑤包括人的实践活动
5.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