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二讲 柏拉图

合集下载

第二讲 柏拉图文论

第二讲 柏拉图文论

柏拉图的道德功用论与悲喜剧理论

道德批评会妨碍艺术家的创 作自由,令人生厌。有意思的 是,恰恰在强调艺术的道德功 用的过程中,柏拉图提出了最 早的悲剧和喜剧理论,对后世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悲剧使人放松对哭泣的警惕

坚强的灵魂遇到灾难时会约 束自己,不轻易痛哭流涕,但在悲 剧中看见别人受苦时却会放松对哭 泣的警惕,沉浸于痛苦之中。久而 久之,我们就会不善于控制自己。
迷狂:灵感的表现

柏拉图相信人在本性上是灵魂,灵 魂本来居住在理念界,后来受到肉体 的拖累才来到尘世,然而,天才的诗 人艺术家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 界里真正的美,于是,灵魂仿佛又脱 离了肉体,飞往天国,达到“迷狂” 的境界。
艺术家的迷狂境界

诗人一旦受到音乐和韵节力量 的支配,就感到酒神的狂欢。这是 神智清醒时所不能做的。诗人不得 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 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 或者代神说话。
美让万物美
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 是因为美本身出现于它之上或 者为它所分有。美本身就是理 念。要理解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还要懂得其理念说
二、以理念论(范型论)为基础 的“摹仿说”
理念界

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追寻普 遍性,认为对普遍性的把握才是真 知识。柏拉图走得更远,断言最真 实的世界由普遍的范型构成。这种 普遍的范型(eídos ,idea )就 是理念。
这囚徒可能是我们每个人

这个隐喻与夜郎自大之类成语 有类似之处。它暗示我们每个人都 可能把最虚幻的东西当作最真实的 存在。对于洞穴,我们可以做多种 解释:身体、社会、制度、文化, 等等。
追求真知识

我们应该放弃错误 的幻觉,把头朝向真实 的世界,追求真知识。 基于这个逻辑,柏拉图 开始了他狂放的批判-建 设之旅。

西方文论第一章第二讲柏亚

西方文论第一章第二讲柏亚

艺术家的地位
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 “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 三层”。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 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因此,他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 感。把摹仿现实的诗人、艺术家 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摆在医 卜星象家之下。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 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 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本质)。

点西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柏 拉 图 与 亚 里 士
方 文 学 理 论 专 题


427 347

柏 拉 图 ( 公 元 前
- 前


求 学 于 苏 格 拉 底

各 国 漫 游

雅 典 学 园

《 斐 立 布 斯 》 和 《 法 律 篇 》 等 著 作
柏 拉 图
理式论摹仿说

“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 系的理论基石。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 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 政治的人。他懂诗却为了政治理想不得不牺牲前者,这是他的悲剧。
柏拉图的灵感说
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 本含义是“神助”、“灵 启”、“陶醉”、“迷狂”
等。原意是“神灵的附 体”,“神灵感发”,柏 拉图是古希腊灵感说之集 大成者,沿用“灵感”本 义,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 和欣赏方面,认为艺术家 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悲剧的效果与情节
他认为这种效果是由悲剧的情节安排引起的, 为此,他要求诗人在事件安排上要做到三个 “不应”: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 境,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第 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为逆境。因此, 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 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西方文论柏拉图

西方文论柏拉图

浅析灵感说摘要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美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人返回了理性的家。

换句话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关键词:柏拉图;灵感;理性;迷狂ABSTRACTSaidinsomekindofsignificance,ifPlato’sideastipulatedb eautifulessencefromto ptobottom,thentheinspirationachievedthegoalofcausingpersontopursuebeautifulessenti alfrombottomtotop,andcausedpersontoseebeautifulitself,enteredtotherealworld—perso nre2turnedtotherationalfamily.Inotherwords,theinspirationcommunicatedrationalitywit hnon-rationality,reconstructedthevaluerelationofpersonandthemainbodyworld,finallyp ointedatthereason.Keywords:Plato;inspiration;rational;mania柏拉图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十分看重理性的作用,并把理性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身进而实现自身的本质属性,开启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先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和最早的代表。

他的哲学、美学、伦理学等都是他找寻验证理性所留下的思维轨迹,透过这些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位执著、坚定而又智慧的理性主义的拥护者,但柏拉图的理主义王座似乎不那么稳固,总有人试图来推翻它,这其中最大、最直接的推力就是来自对柏拉图灵感说的质疑。

西方文论课件2

西方文论课件2

西方文论课件2西方文论第一章:古希腊文艺与希腊三贤一、古希腊文论综述怎样看待古希腊文话中“神”的观念?二、柏拉图(一)苏格拉底1、生平概述(前470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学说特色:(1)神秘主义色彩:他指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存活、发展和吞噬都就是神精心安排的,神就是世界的支配。

苏格拉底指出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缔造与精心安排的,彰显了神的智能与目的。

(2)心灵的转为: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就是什么,世界就是由什么形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作“自然哲学”。

苏格拉底则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为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例如什么就是正义,什么就是非正义;什么就是坚强,什么就是多疑;什么就是正直,什么就是伪善;什么就是智慧,科学知识就是怎样单单的;具备什么品质的人才能够环境治理不好国家,治国人才必须如何培育等等。

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缔造了一个代莱领域,并使哲学“从天上返回了人间”,(3)寻求事物的普遍意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

-1-(二)柏拉图1、生平概述(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了不起的哲学家,也就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了不起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就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柏拉图之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
前387年古希腊哲学之王柏拉图于西西里岛的锡拉古进行建立 理想国的努力。其后因国王亲属的篡权而失败。柏拉图被卖入奴隶 市场,其后被友人解救。此失败对柏拉图的思想发展影响很大。
在此之前,柏拉图于《共和国》一书中提出理想中的国家是一 个行政国家,它是依赖最出色的人的自由智慧来管理的,而不是依 凭法治。(柏拉图认为,法律的原则是由抽象的,过分简单的观念 构成的。然而简单的原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来解决复杂纷繁的事 务状况的。因此,柏拉图认为最佳的方法不是给予法律以最高权威, 而是给予明晓统治艺术,具有大智大慧的人以最高权威) 锡拉古活动失败后,柏拉图认识到具有最高才智的和不会作出 错误判断的人士很难找到,所以他次而提出“法律国家”。柏拉图 在其绝作《法律篇》中描述“法律国家”的蓝图。这种国家统治当 局应当成为法律的仆人,有义务从指导公民行为的一般法规中寻求 指南,而不是考虑人的因素。
阴暗牢狱中,苏格拉底庄重 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分列两 旁;牢门半开,门缝中射进一束 阳光,人物在黑暗背景下格外突 出;苏格拉底位于中心位置,裸 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高举 《苏格拉底之死》 左手继续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表明信仰不变),镇静地伸出右手 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毫无畏惧。打开的镣铐和散落的手卷本, 引起人们对他铁窗生涯的想象,增加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敬。
四、柏拉图学园
1、目的: 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哲学王 2、情况: 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 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教育宗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 学生来源: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 开设课程:算术、几何、天文 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 教学理念:全面、和谐、发展 3、影响: ①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 ②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③后世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课件正式版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课件正式版

“应用·落实体验”见“ 课时跟踪检测(二)”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诗歌是一种忧郁的媒体,而诗人的使命是孤独的。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 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 是我安静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问题, 问南方,问故里,问希望,问距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绝望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热情, 给分开,给死亡, 给昨天,给安寂。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虚假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真诚, 离不开,放不下,活下去,爱得起。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孤 寂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诉求, 需慰藉,待分享,惹心烦,告诉你。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冷漠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动情, 为时间,为白为天黑, 畏天命。那时我们有梦,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 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 都有冗长的回声。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影响 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1.主要哲学观点 柏拉图提出了唯心主义的 理念论 ,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 质。 2.政治观点 (1)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居民分为统治者、 军人 和平民 三部分,如果他们各自恪尽职守,国家就达到了正义与幸福。
(2)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目的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 _和 __谐 ___与效率。

西方文论2-1

西方文论2-1

西方文论2-1第二节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四、智者学派智者学派(The Sophists)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他们所关注的最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宇宙的秩序,而是更直接的人类生存和精神活动,所以他们较多地探讨了道德、法律、宗教和艺术问题。

后世认为,智者学派是古希腊学术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的起点。

由于智者学派对人本身的偏重,其美学和文论更强调主观的、相对的、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Protagoras,前481-前441)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

他的主要观点在于对“美”的相对性之论述。

在智者学派看来,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价值、制度和信仰都是约定俗成,“真”和“善”都是相对的,“美”也不例外。

《古希腊罗马哲学》收有“普罗塔哥拉斯著作残篇”,其中有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柏拉图《泰阿泰德篇》对此的解释一针见血,他认为普罗塔哥拉斯的意思是说:“事物对于你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

这样,“人是万物的尺度”实际上是说“我(审美主体)是万物的尺度”。

正如智者学派的《论辩集》所提到的一种证明:如果让人们在一块地毯上取走他们认为美的东西、留下他们认为丑的东西,那么最后地毯上会什么也不剩,因为所有的人的看法都不会相同,“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美的或者完全丑的,只是那些掌握并区分它们的准则使得一些丑、一些美”。

另一为智者也曾说:“我们……能够为自身提供愉悦,并把自己视作大自然的完美作品,这并没有什么奇怪。

同样,对狗来说狗似乎也很漂亮,对牛来说牛如此,对驴来说驴如此,甚至对猪来说也莫不如此。

”通过这样的转换,“人是万物的尺度”就等于说“美的尺度,各从其类”。

“类”的相对性,亦即“主体”的相对性,从而“美”只能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主义的态度,对后世西方对“审感”甚至“文本接受”的分析都有巨大影响。

高尔吉亚(Gorgias,前483-前376)是智者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也是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人。

19-20版: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步步高)

19-20版: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步步高)

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中的①②可知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才是正义国家。③是孔子 提出正义国家观点的原因。 (2)由史料二中的①可知,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 司其职就是国家的正义。②说明了柏拉图主张国家正义的原因。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 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 思想: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图主张 城邦的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相似之处:社会秩序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 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 答案 要求:孔子要求统治者是“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 是哲学王。 特点:强调“礼”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会)为目标。
答案
史论总结
比较柏拉图和孔子的异同
方面
柏拉图
孔子
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 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所处时代 弊端日益暴露
会过渡时期

政治思想
开创理想国
恢复周礼旧制
同 思想核心
理念论,重理性
“仁”“礼”“中庸”

学生大多来自希腊城邦的 主张“有教无类”,面向
教育对象 上层社会
社会下层,“学在民间”
面临形势
答案
思维点拨
富裕的家境为柏拉图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师从苏格拉底、外出 游历考察为柏拉图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理念论和理想国
1.理念论——哲学思想 (1)内容:世界由理念构成的_理__性__世__界__和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组成。 (2)实质:_理__念__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课件5: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课件5: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3)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 提出的,虽然理想国家最终成为 乌托邦 ,但可以得到启发。
[特别提醒] 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柏拉图追求和 向往的理想国家,表达了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柏拉图为实现 这一理想和目标倾注了毕生精力,但由于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脱离了现实,最终也未能实现。
2.下列内容属于《理想国》的是( )
A.实行财产公有
B.以法律为治国之本
C.以“中道”理论为原则 D.实现公民政治平等
A [《理想国》在《论财产与老有所福》篇中主张实行财产共
有,故 A 项为其内容,为正确选项;《理想国》没有涉及理论为原则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6.柏拉图被誉为“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下面有关柏拉图成
就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提出了著名的哲学观点:理念论 ②设想了理想国家并进行
了实践 ③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许多著名人才 ④否定奴
隶制度,使奴隶获得了许多权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柏拉图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不可能否定奴隶制度,他认
为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
谢谢观看!

[史料解读] 从教育性质、学习内容、男女平等等角度归纳柏拉 图的教育思想。
(2)简单概括史料二中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提示】 教育的政治性、重视学前教育、学习内容丰富、男 女平等教育。
归纳总结
柏拉图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2)柏拉图提出理念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组成。理性 世界由理念构成,真实、完美而永恒。感觉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 虚假、残缺而变幻。两者是对立的。这是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柏拉图1、柏拉图灵感说:(1)基本含义。

“灵感说"源自古希腊酒神祭者和女祭司在迷狂状态中宣示阿波罗的神谕的神话传说。

希腊语中“灵感”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2)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

第一,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即诗人创作时,经神灵附体后,灵魂陷入迷狂状态,回忆起神灵降临人间前在天上所经历的生活,反映的是理式世界.(3)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矛盾:既有唯心主义的神性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价值:第一,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

第二,柏拉图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第三,他在论述灵感获得的过程中,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

2、柏拉图对文艺规定的三条罪状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为摹仿的艺术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3、柏拉图主要文艺思想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可分为本质论,价值论创作论三方面:(1)“理式论”摹仿说.柏拉图的“理式”是不依存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他认为最高理式是神,“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而“自然"以“理式”为蓝本,故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其摹仿“都只是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

西方文论第二讲 柏拉图

西方文论第二讲 柏拉图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理式→现实→文艺
本体←摹仿←摹仿
本体←影子←影子
文艺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 文艺跟自然(真理)隔了三层。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镜喻”
拿一面镜子四方八面地旋转,你就马 上造出太阳,星辰,大地,你自己, 其他动物,器具,草木 。
这样制造出的其实只是“外形”,不 是“实体” 。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洞喻”: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如果真的发生如下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被 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头环视, 走动,抬头看望火光,你认为这时他会怎样呢? 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痛苦的,并且,由于 眼花潦乱,他无法看见那些他原来只看见其阴 影的实物。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他过去惯常看 到的全然是虚假,如今他由于被扭向了比较真 实的器物,比较地接近了实在,所见比较真实 了,你认为他听了这话会说些什么呢?如果再 有人把墙头上过去的每一器物指给他看,并且 逼他说出那是些什么,你不认为,这时他会不 知说什么是好,并且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阴影 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吗?”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上述两段话的意思:
第一,在灵感作用下诗人可以进入“神飞 色舞”(迷狂)的创作状态;
诗歌的创作是离不开激情和想象的,不进 入类似“迷狂”的精神状态,就无法创作 那种激情澎湃、“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的优秀作品。
精选完整ppt课件
29
第二,真正的诗歌创作无法在理智状态下 进行。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 的。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 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流 露于各种诗歌,颂赞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 垂为后世的教训。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 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 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 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他的 神智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黯然无光了。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柏拉图文论中另一个可注意的内容是他关于灵 感的论述。 柏拉图的灵感说其实是“迷狂”说。 所谓迷狂,即人陷入一种不清醒的、非理性的、 无意识的高度兴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出清 醒状态中无法产生的奇迹。柏拉图认为,迷狂也是 神灵感召的结果。 在《斐德诺篇》中,柏拉图讨论了四种迷狂, 其中第三种就是诗神凭附。(诗神凭附前面已提到 过)。这也就是柏拉图的灵感论。
由此可见,柏拉图也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文艺, 他只是觉得现有的作品不符合他的要求。柏拉图非 常赞赏合乎其要求的文艺作品:
‚至于另外一类文章却是可以给人教益的, 而且以给人教益为目标的,其实就是把真善 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只有这类文章 才可以达 到 清晰 完 美 , 也 才值得写 , 值 得 读‛。(斐德诺篇)(p174)
第一讲 柏拉图的文论与美学
一、生平与著述
柏拉图(前427?——前 347)出身于雅典贵族,原 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后来因为他 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 (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 “平坦、宽阔”等意思)。
有说柏拉图这个名字是来 自他流畅宽广(platutês)的 口才、 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 前额。
后来柏拉图又提出美是有用,美是善,美是 起于听觉和视觉的快感,美是有益的快感等 等与希庇阿斯讨论,又都一一作了否决。最 后,柏拉图慨叹:‚美是难的 ‛。
(二)、柏拉图美论的意义
1、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美的现 象与美的本质,并把研讨的目光锁定在对美 的本质(即美本身)的探究上,这一思路影 响后世美学两千多年。
也正因为其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教育 作用,柏拉图也希望能产生一种能符合他理 想的,以善为先的诗歌。他提出了一个允许 诗人回来的条件,就是要能证明诗人:‚不 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 用‛(卷十)。‚他们的作品须对于我们有益, 须只摹仿好人的言行 ‛(卷二、三)。 他的学 生亚里士多德后来在《诗学》中对此进行了 论说。

西方古代文艺理论:柏拉图

西方古代文艺理论:柏拉图

西方文论讲授内容1、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伊安篇》关于灵感的论述2、柏拉图的文艺思想——《理想国》第十卷关于艺术本质的判断3、亚里士多德《诗学》——与柏拉图艺术观念的比较4、贺拉斯《诗艺》西方文论讲授内容5、莱辛《拉奥孔》——关于造型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区别6、康德《判断力批判》——关于审美判断的特征以及艺术和天才的判断7、歌德《歌德谈话录》8、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对“美是生活”的分析和理解。

9、左拉《实验小说论》——关于艺术与自然科学关系的判断西方文论讲授内容10、琼斯《哈姆雷特与俄狄浦斯情结》——对艺术永恒魅力的分析11、结构主义——施特劳斯对神话研究12、接受美学——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对柏拉图的评论柏拉图的生平简介柏拉图对灵感的看法灵感说在古希腊不是柏拉图的首创柏拉图提出灵感说的几点依据柏拉图的灵感概念对柏拉图灵感说的评论柏拉图对艺术本质的判断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对模仿的看法柏拉图对艺术的结论几点讨论对柏拉图的评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后代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我这样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亚里士多德本来就柏拉图的产儿;第二,基督教的神学和哲学,至少直迄十三世纪为止,始终更其是柏拉图的而非亚里士多德的。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第143页“柏拉图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事实上,所有唯心论的体系和唯灵论的体系或多或少可以直接追溯到柏拉图。

”——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第161-162页对柏拉图的评论“柏拉图体系对后期希腊思想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有很大影响,这是很容理解的。

它影响范围广泛,试图从理论上解说几乎人类的一切事业和活动……每前进一步,我们都会看到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一直到现在为止,在全欧洲的哲学中,仍不失为一支有生气的力量。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76-77页“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

第二讲 柏拉图

第二讲 柏拉图


(二)理念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就是“理念”, 他的哲学亦因此被称为“理念论”。 所谓理念,柏拉图大部分时候使用的 是 “ idea ” , 出 自 于 动 词 “ idein ” (看),本意是“看见的东西”,转 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

理念到底是什么?



1、理念是超越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 在依据的实在。 2、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不同的理念之 间没有必然联系。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最早是由谁创立的?
第二讲 柏拉图

苏格拉底死后,他的众多弟子因为对老 师的观点理解不同而形成了不同派别。 而柏拉图的思想博大精深,所创立的学 园在规模、成就和影响上都是他人所无 法比拟的。 所在,在哲学史上一般把柏拉图以外的 苏格拉底的学生统称为“小苏格拉底学 派”(比如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
三种桌子
理念
理念 世界
可知
世界 可感 世界
个别 事物
现实 世界
(三)两个比喻

1、“日喻”
“日喻”即太阳之喻。犹如可感世界由 太阳主宰,可知的理念世界所统治。 万物之所以有可见性,眼睛之所以有视 力,都是因为有太阳。同理,人的心灵之 所以能认识理念,是因为善理念的存在。 “善”的理念比其他理念“具有更大的 价值,更高的荣耀。”
(四)灵魂回忆说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感觉经验是 靠不住的,那么人通过什么方式 认识理念呢?

人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 那时它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受到 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遗忘了一切。 只要经过合适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 经见过的东西。


回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西方文论第二部分

西方文论第二部分

•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 对亚里士多德文艺理论的重新发现与 重视 镜子说” 达·芬奇 画论 “镜子说” 芬奇 卡斯特尔维屈罗对《诗学》 卡斯特尔维屈罗对《诗学》的解释
世间一切都是上帝创造, 世间一切都是上帝创造,所以都有象征意 义; 圣经》文字有两种功能,一为表义, 《圣经》文字有两种功能,一为表义,表 达事物的存在和性质,二为象征, 达事物的存在和性质,二为象征,文字 所表示的事物能显示更为深远的意义。 所表示的事物能显示更为深远的意义。 但丁: 但丁:诗有四义
二、中世纪的文艺思想
• 无典型体系 • 神学论述中间接包含着对艺术与审美的 论述 • 信仰实践中充满着上帝崇拜和以上帝崇 拜为内容的艺术作品 • 教会对艺术的态度: 教会对艺术的态度: 排斥艺术的感官享受的功能, 排斥艺术的感官享受的功能,宣扬 表现上帝光辉的艺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奥古斯丁
• 关于象征的论述 圣经》中有这样一种情况, 《圣经》中有这样一种情况,“使唯一的 真理,通过肉体的行动, 真理,通过肉体的行动,在我们思想中 构成形形色色的想象而表达于外” 构成形形色色的想象而表达于外”。 在某种情况下,知识用语象表达, 语象表达 “在某种情况下,知识用语象表达,常能 产生较大乐趣” 产生较大乐趣”。 语象: 语象:象征语言中的形象
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 阿奎那
• 《圣经》的象征意义 圣经》 圣经的作者是上帝,在他的力量之内, “圣经的作者是上帝,在他的力量之内, 他能以文字,更可以事物本身, 他能以文字,更可以事物本身,表达他 的意义。 所以, 的意义。……所以,用文字表达事物的 所以 方式,是史迹性的或字义性的, 方式,是史迹性的或字义性的,而被文 字表达的事物, 字表达的事物,其本身另有表达意义的 功能,这种表达方式是精神性的, 功能,这种表达方式是精神性的,精神 的意义基于文字的意义, 的意义基于文字的意义,却存在于文字 之先。 之先。”

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第2课西⽅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2、了解柏拉图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3、认识柏拉图对世界思想⽂化的贡献。

【学习重点】1、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

2、柏拉图的思想对世界产⽣的巨⼤影响。

【学习难点】1、理解并评价柏拉图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2、归纳并分析柏拉图世界思想⽂化的贡献。

【知识优化学案】知识点⼀、柏拉图的政治活动1、政治活动(1)背景:出⽣于的⼀个贵族家庭,为其提供最理想的教育环境。

战争的惨败,充分暴露出雅典的弊端。

(2)活动:青年时代便对政治产⽣兴趣,关注希腊城邦局势的发展,伯罗奔尼撒战争惨败后,希望雅典实⾏⼀种类似那样的政体。

战后不久,雅典⼜恢复民主制,新政权对处于极刑,更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2、思想的形成(1)师从苏格拉底,学习研究,深受其思想影响。

(2)其著述以为主,其中绝⼤多数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

(3)游历诸国,考察各地制度风俗,接触各地学者,成为知名的。

知识点⼆、理念论和理想国1、理念论(1)内容:世界由理念构成的-和由个别事物构成的组成。

理性世界真实、完美⽽永恒,感觉世界虚假、残缺⽽变幻,两者对⽴。

(2)实质:先于存在,知识是⼈先天固有的,是⼀种本末倒置的。

2、理想国(1)理论:理想国家由、、⽣产者组成,三者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国家统治者应该由“”来担任。

(2)实践:找到“哲学王”的雏形——- 。

但失败。

(3)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并⾮纯粹空想,⽽是针对政体弊端提出的,有⼀定社会基础。

虽然“哲学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但给后⼈以启发。

(启⽰:国民素质特别是最⾼统治者的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常重要。

)知识点三、柏拉图学园1、柏拉图学园概况(1)建⽴地点:。

(2)学⽣来源:⼤多来⾃希腊个城邦的- ,男⽣、⼥⽣平等对待;学⽣不交纳(4)教学⽅法:⽼师采⽤教学,随⼼所欲、不拘⼀格。

学⽣不必恭恭敬敬、惟命是从,可以问题。

2、柏拉图学园地位(1)是柏拉图⽣命中的转折点。

西方文论概览PPT 第二章 古希腊文化的鼎盛至古罗马时代

西方文论概览PPT 第二章 古希腊文化的鼎盛至古罗马时代
(一)柏拉图生平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
347)自20岁结识苏格拉底,随 苏格拉底做了8年学生。苏格拉 底被处死以后,他开始漫游, 其间有培养“哲王” (Philosopher King)的传说。 40岁时回到雅典,建立后世所 称的柏拉图学园(Academy)
第一节 柏拉图
一、对以往“美”的定义之批判 (二)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形而上学的方面,他关于“存在”的理念
自身发展和生成过程。人类的发展也遵循着同 样的途径,摹仿着自然的这一发展过程,以实 现自己的潜能并达到自我完善。 2、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真理,而且“诗比历史 更富有哲理、更富有严肃性”;摹仿不仅是艺 术的创造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成为艺术活动的 目的。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三、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1、“净化”可见于亚里士多德《诗学》对
论、关于“认识”的先验论直接与“美” 的观念相联系 伦理学方面,他关于“人”的唯灵论、关 于“生活”的道德论则决定了他对艺术的 理解
第一节 柏拉图
二、以理念论为基础的 “摹仿说”
(一)理念论 1、“理念”亦即“善本
身”或者“美本身” “理念”的两个希腊文词
语是可以互换的,即idea 和eídos
(一)“迷狂”说——诗人的灵感 “迷狂”在英文中译作divine madness,即“神圣
的疯狂”。对柏拉图而言,“代神说话”也许才是 其价值所在。柏拉图关于“神力凭附”和“迷狂” 的讨论,既是在“灵感”的意义上肯定天才的诗人, 其实也是对世俗艺术的一种限定。因为如果没有 “神力凭附”,“摹仿的诗人”就没有任何真正的 创造;而进入了“迷狂”状态,诗人所说的已经不 再是世俗之言。这样,才能理解柏拉图对世俗艺术 的批判及其对诗人灵感的高度评价之间的关联。

西方美学史第2讲 柏拉图美学-精选文档

西方美学史第2讲 柏拉图美学-精选文档

塔塔凯维奇:“著名的‘美、智、善’三位一体说正是起 源于柏拉图,它体现着人类的最高价值。柏拉图把美置于其他 最高(supreme)价值同等的地位,但不在它们之上。”
真、善与美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美与善本身都是一 种“相”,都是本体,都是真。然而,美与善本身之间是同一 的,还是异质的?在“相”的世界中是并列的还是从属的? 美不是善,善也不是美。在《会饮》篇中,柏拉图认为通 过对美的观照,可以达到对于真理的把握,并把关于美的学问 看作是“唯一的涵盖一切的学问”。那么,美本身就是一种最 高的“相”?是一种最高的真? 在知识世界中最后看到的、也是最难看到的,即是善的理 念。要认识到它,就必须说明它确实是各种美和正义事物的原 因,是可见事物中的光明之父,是可知世界中理智和真理的最 高源泉。任何一个要合理地处理公务和私人生活的人必须注视 到它。
因此,善不仅是一种最高的“相”,而且还是一种与众不 同的“相”,因为所有其他的事物只是由于跟善相关,才变得 有用和有益。如果没有善,那么其他任何事物就没有价值。不 知道什么是善,就不知道其他没有善的事物是没有价值的。 追求美,是能够接近善本身的。追求美是与善、与永恒相 关: 这种美本身的观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 柏拉图把爱、美、善等,最终都还原到人的生活本身中, 与不朽相关,也可以说,不朽是人的最终目的。 美的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 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从对于荷马史 诗《伊利亚特》的阅读和欣赏中,我们从希腊人的生活和精神 世界,就可以对柏拉图的这个思想产生深切的领悟和体验。
与认识对象相对应,认识能力也分为两个部分、四个等级。 第一部分:“可以理解的”“知识世界”。分二等: 1.理解,与理性(noēsis 原意为“智性”、“智析”、 “思”)相关,对象是“相”。理解不用任何感性事物,单凭 概念本身,就可以把握“相”。理解属于哲学的活动; 2.了解,与知性(dianoia 原意为“思考”、“分析”) 相关,对象是数学对象和几何图形。数量和形状往往借助于图 形和事物来说明其不可感的数的规定性,仍然具有具体事物的 感性色彩。此外,数学方法是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前提具有 假设的性质。例如:“一切数非奇即偶”,“一切数都可通约” 等。 第二部分:“可见的”“意见世界”(判断力)。分二等: 1.相信(信念),即日常经验和常识,但缺乏确定性; 2.猜测,对象是肖像,得出的幻想是个人的想象和印象, 诗和艺术作品都属于这一阶段。

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2)

第2课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2)

知识点三柏拉图学园
1.柏拉图学园概况 (1)建立地点:阿卡德米。 (2)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希腊各城邦的上层社会,男生、女生平等对待; 学生不缴纳学费。 (3)课程设置:开设有算术、几何、天文学等,学生必须学好几何学。 (4)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 2.柏拉图学园地位 柏拉图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它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 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3.柏拉图的历史地位 (1)是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 社会学及自然科学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2)他的思想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影响,是大家公认的。
养哲学家。 答案:C
练习
3.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
学王”( )
①最富有智慧 ②最富有财富 ③最具正义感 ④最富有理性
A.①②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因为“哲学
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 答案:C
答案:背景:孔子处在春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奴隶制面临崩溃;柏拉图处在 雅典民主政治衰落时期,民主政治面临危机。目的:实现国家的安宁和社会 的有序。
典例分析
要实现理想国的主张,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处于和谐状态,而实现和谐 状态的关键是( )
A.三个阶级要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B.逐步实现奴隶的全部解放 C.国家统治者由“哲学王”来担任 D.改变希腊各种政体的一切弊端 题目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柏拉图理想国的认识能力。
解题指导: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和谐之邦,他认
分析其主要原因。 提示都不被统治者接受。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

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三、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1. 哲学观点——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人们所能感觉的东 西是不断流变着的,所以无法定 义。而不断流变着的东西背后始终 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 即不可感而可知的东西,这被称为 理念,它们是永恒不变的,是普 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柏拉图认 柏拉图 为,惟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 理念世界,人们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 的反映。
2、雅典学园的特点
(1)政治思想的‚集散地‛ (2)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3)强调思想独立并影响深远
二、柏拉图创办雅典学园
3、雅典学园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1)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现社会功用性又 体现人文特性的教育机构,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 综合性大学,或者至少是大学的雏形;
2)作为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基地,由柏拉图倡导的 ‚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 雅典学园是当时希腊乃 承,因此在历史上,雅典学园的地位比同类其它学园 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 显得更为重要; 3)学园聚集了当时希腊各地大批最有才华的青年 来此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 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同时还培养了 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等。
雅典学园
‚虽然柏拉图本人在数学研究方面没有特别杰 3、雅典学园的特点 出的学术成果,然而,他却是那个时代的数学活动 的核心……他对数学的满腔热诚没有使他成为知名 (1)政治思想的‚集散地‛ 数学家,但却赢得了‘数学家的缔造者’的美称。‛ 雅典学园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城邦培养 柏拉图强调数学,是因为他认为数学在训练智 治国人才。 力方面作用很大,而几何的学习则可以培养人的逻 学园是一个带有政治性质的学校。 辑思维能力,归根结底是将自然科学知识作为研究 政治、哲学的基础。 (2)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柏拉图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融与交叉, 是具有现实政治意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柏拉图的摹仿说:理式摹仿论

“理式摹仿论”是一直被质疑和批判的。 柏拉图的三个世界:


理式世界——现实世界——摹仿艺术的世界

“床喻”:
床有三种: 神制造的:床的理式(床之所以为床的原 因和根据) 木匠制造的:现实中的床 画家制造的:画中的床






理式→现实→文艺 本体←摹仿←摹仿 本体←影子←影子



关键词三:灵魂回忆——灵感的获得方式 在《斐德若篇》中,柏拉图给社会上的各 色人等排了座次,各个等次的人根据其灵 魂的“成色”(接近神性和真理的程度) 的不同分成了九等,其中诗人分列于第一 等和第六等。


无论哪一个等次的人,其实都可能受到神 的灵感的眷顾,陷入某种迷狂,而最高的 迷狂只能是由回忆起上界真善美的本体— —真理所引起的迷狂。 这时他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 中起无限欣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 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如此精 力弥满之后,他终于一旦豁然贯通唯一的 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

关键词一:“神灵凭附”——灵感的源泉
诗人、诵诗人其实都是在代神说话,因而 “这类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 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 是神的代言人” 。


关键词二:迷狂——灵感的表现 “迷狂”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 神的灵气,是指人在神灵凭附时 表现出来的一种“入迷发狂”、 着魔疯癫的状态。 诗人与诵诗人在创作和吟颂活动 中的激情状态 也是一种迷狂。


“洞喻”中的“真相”、“本相”、真实世 界就是“理式的世界”。
柏拉图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认清世界 的真相。 美是理式:理式才是最高的美,是美的原 因和根据。




“理式”的来源(推论):概念? 生成:事物——概念——理式 现实:理式——事物
“美是理式”说的意义:(1)客观唯心主义 观念;(2)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人和人的理 性;(3)柏拉图企图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 象去探索美的一般性、普遍性,从而确认了 尽管美具体显现于各种各样的美的事物,但 它在本质上不是实体性的东西,美是虚体, 因而带有理想的性质和价值的性质。

第二讲 柏拉图文艺思想
一、柏拉图生平 柏拉图(公元前427一前347)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涉及文艺学美学的著作主要有:《大希庇 阿斯》、《会饮》》、《伊安》、《斐德 若》、 《法律》 《理想国》卷十等篇。 柏拉图著作:对话体的典范。






二、“美是什么”——美是理式
1、“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 2、希庇阿斯的回答和苏格拉底的辩驳: (1)美不等于美的东西; (2)美与质料与形式相关,但不决定于质料 和形式; (3)美与物质上的满足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 上的满足相关,但不决定于满足; (4)美与实用功利相关,但美不等同于善 (实用性、功利性 ) 结论:美是难的;美是各种矛盾的综合体;美是 一个悖论。
(2)希腊神话成为揭示创作根源的一个根 据。



古希腊的泛艺术观念。 “诗”从艺术中独立出来:


艺术是凭技艺进行的生产,而诗是凭灵感 进行的创作;前者需要的是经验和知识,后者 需要的是神启和冲动;前者是理性的、规范的, 后者是非理性的、不规范的;前者是功利性的、 享乐性的,后者是心理性的、伦理性的;前者 是摹仿的,后者是虚构;前者提供形象,后者 提供幻觉 。

柏拉图的对话中涉及灵感问题的主要是《伊安 篇》《斐德若篇》《会饮篇》《法律篇》。
《伊安篇》:技艺与灵感


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 种灵感,象我已经说过的,有一种神力在驱谴你,象 欧里庇得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赫剌克勒 斯石’。……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 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优美的诗歌,而是因 为他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诗人们对于他们 所写的那些题材,说出那样多的优美辞句,象你自己 解说荷马那样,并非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 谴。因为诗人制作都是凭神力而不是凭技艺,他们各 随所长,专做某一类诗……假如诗人可以凭技艺的规 矩去制作,这种情形就不会有,他就会遇到任何题目 都一样能做。神对于诗人们就象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 一样,夺去他们的平常理智,用他们做代言人 ,正因 为要使听众知道,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在无知无觉 中说出那些珍贵的辞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向人说话。
→→ →


“摹仿”的艺术即不能传达真理和知识而只是展 示幻象,这种幻象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又因这 种虚假性、欺骗性而失去了道德的原则。


柏拉图摹仿说的意义: (1)揭示了艺术特质:艺术是幻象;艺术 是非实用的;艺术形象的价值则主要在于 审美 。 (2)强调了艺术对现实的依存关系。 (3)强调了艺术应求真、向善、表现美。


最高的迷狂发生在第一等人身上。 因而诗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列在第一等 的作为“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的诗人, 一种是被柏拉图列在第六等的与“其他摹 仿艺术家”同类的“诗人” 。


对于前边的“为什么”的回答: 因此,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诗人的创作 是否与理智相关,而在于诗人是什么样的 理智的作用下进入诗的创作过程:是对于 最高的真善美(真理)的的绝对信念,还 是对一般摹仿的技艺的掌握。显然,我们 在这里看到的是柏拉图对于诗的一种至高 的要求,要求诗须传达最高的真理,能够 将人们引向最高的真善美。


在柏拉图看来,理式世界是一个本体的世 界,由一个无生无灭、永恒存在的理式体 系构成,虽然无色无形,却可以凭理智去 把握。它是万事万物所由生成的最后的依 据和最高的范本,它“不仅有本领造出一 切器具,而且造出一切从大地生长出来的, 造出一切有生命的、连他自己在内;…… 还造出地和天,各种神,以及天上和地下 阴间所存在的一切” 。

Hale Waihona Puke 五、艺术教育思想 柏拉图十分重视艺术的教育功能,将艺术看作是 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重要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柏拉图又为艺术 设置了种种限制和法则,力图使艺术的创作和欣 赏完全适合自己“理想国”政治理想与道德理性 的要求。 柏拉图的艺术教育思想可以说是贯通古今的一个 扭结点 。


“神灵凭附”、“迷狂”、“灵魂回忆” 为 柏拉图的灵感论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面 纱。
揭开这幅面纱,我们则可看到:(1)柏拉 图不仅对艺术创造中特有的灵感现象做了 准确而生动的描述,(2)而且看到了艺术 创造活动的心理特征与一般凭技艺进行的 制作活动的明显区别,(3)更为重要的是 柏拉图的灵感学说将艺术创造引向对于真 善美的至高追求。

在柏拉图看来,诗人的创造性活动可能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凭灵感进行创作,一种 是凭技艺进行创作;前者直接传达了神的意 旨,而后者不过是去摹仿理式的摹本;因而 前者的结果是凭灵感写成的作品,而后者不 过是凭技艺进行制作的结果。从柏拉图本人 的态度看,他显然倾力赞成的是前者,而打 算逐出理想国的其实是后者。

“如果他被迫看火光本身,他的眼睛会感 到痛苦,他会转身走开,仍旧逃向那些他 能够看清而且确实认为比人家所指示的实 物还更清楚更实在的影象的。‛ ‚如果有人硬拉他走上一条陡峭崎岖的 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的阳 光,不让他中途退回去,他会觉得这样被 强迫着走很痛苦,并且感到恼火;当他来 到阳光下时,他会觉得眼前金星乱蹦金蛇 乱串,以至无法看见任何一个现在被称为 真实的事物的。‛
“他如果对于所摹仿的事物有真知识,他 就不愿摹仿它们,宁愿制造它们,留下许 多丰功伟绩,供后世人纪念。他会宁愿做 诗人所歌颂的英雄,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 人”


柏拉图摹仿说的根源:


(1)理式论哲学观:艺术应当引导人走向真理和 知识。 (2)理想国的理想:遵循道德原则的艺术创造。 (3)实用主义观念:有实用价值。

“洞喻”:

“如果真的发生如下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被 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头环视, 走动,抬头看望火光,你认为这时他会怎样呢? 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痛苦的,并且,由于 眼花潦乱,他无法看见那些他原来只看见其阴 影的实物。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他过去惯常看 到的全然是虚假,如今他由于被扭向了比较真 实的器物,比较地接近了实在,所见比较真实 了,你认为他听了这话会说些什么呢?如果再 有人把墙头上过去的每一器物指给他看,并且 逼他说出那是些什么,你不认为,这时他会不 知说什么是好,并且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阴影 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吗?”

上述两段话的意思: 第一,在灵感作用下诗人可以进入“神飞 色舞”(迷狂)的创作状态; 诗歌的创作是离不开激情和想象的,不进 入类似“迷狂”的精神状态,就无法创作 那种激情澎湃、“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的优秀作品。



第二,真正的诗歌创作无法在理智状态下 进行。
柏拉图似乎把迷狂状态与理智状态对立起 来了,把“神智清醒的诗”与“迷狂”的 诗对立起来了,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 为什么说不是问题的根本?

四、灵感说 柏拉图之前的灵感说:


《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神谱》中的描述。
德谟克利特的有关论述:‚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 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 ‚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 就不能成为大诗人 ‛。


早期灵感说产生的原因: (1)文艺创作繁盛,人们希望探索创作的 奥秘;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人的心理结构:理智、意志、欲望 人性、人的美德:智慧、勇敢、节制 “理想国”由三种人构成: 第一等是代表智慧的哲学家,负责治理、管理国家; 第二等是代表勇敢的军人,负责城邦的保卫工作; 第三等是各种自由民,负责建设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