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的高招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小儿发热是常发生的症状,主要是感冒所致,小儿本身体质差,抵抗力弱,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后就容易患病,长时间发热会影响小儿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未进行合理治疗,一旦加重可能导致高热抽搐、脑炎等并发症。

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用退热药物,但鉴于小儿的特殊性,用药需谨慎。

相对来说,中医治疗更安全,治疗方法也更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有效退热。

那么,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刮痧治疗在中医理论基础上,使用牛角或玉刮拭皮肤,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效果,扩张毛细血管,调节汗腺分泌功能,增加排汗量,降低体温;同时,进行穴位刮痧还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清热、散寒的效果,让患儿的体温逐渐降低。

二、针刺治疗针刺是比较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因为中医讲究血汗同源,甚至把出血成为红汗,所以针刺出血等同于出汗,从而改善体温调节功能,达到降低效果。

而且这一方法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经济实惠。

在操作中,耳尖、十宣穴、中冲穴、少商穴等是首选穴位。

穴位确定后先认真消毒局部皮肤和三菱针,手持三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针尖,再快速拔出,通过挤压让穿刺点排血,或是穿刺部位自然出血,穿刺点用棉球按压;操作之前要向穿刺部位推按,促使局部充血。

在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针刺前要对穴位区域的皮肤情况做评估;操作手法要快、不要刺入过深,出血也不要过多;小儿容易配合度差,所以要与家属说明情况,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避免因为哭闹无法完成针刺治疗;切忌盲目针刺,要找对穴位;为了预防感染,要严格消毒三菱针和局部皮肤。

三、背部按摩治疗根据中医“推三关、退六腑”的理论,对发热患儿做背部按摩,能达到退热效果。

在操作时先将少量温水喷洒在患儿背部,之后按照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用大拇指或大鱼际推按背部,持续3-5分钟,到手下有粗糙感或是局部皮肤发红为止。

四、中药擦浴治疗通过中药擦浴可以刺激穴位局部的皮肤,增加药液渗透性,直至病灶,促进汗液排出,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中医小儿退烧方法

中医小儿退烧方法

中医小儿退烧方法中医小儿退烧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体内阴阳平衡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加快病情康复。

下面我将从中医理论、食疗、中药治疗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小儿退烧方法。

一、中医理论1. 温疫学说中医认为小儿发烧多属于温热病,病邪进入体内引起的热证。

温热病的发病与小儿体质较为脆弱,阳气不足等因素有关。

治疗时应注意清热解毒,祛邪散热。

2. 五运六气学说中医将一年时间分为五行五季,根据不同季节调养身体,可以起到预防退烧的作用。

例如夏季属于火行,易发热,此时应多食用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二、食疗1. 藕荷小米粥将藕荷洗净切片,煮至汤汁略浓,加入小米煮成粥,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2. 百合薏米粥将百合、薏米洗净煮成粥,可以清热润燥,益气养阴。

3. 绿豆粥绿豆具有消暑解毒的作用,熬成粥服用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4. 薄荷菊花茶薄荷和菊花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泡成茶,适量饮用能帮助退烧。

三、中药治疗1. 麦冬麦冬味甘、性凉,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可以煮水服用或者加入粥中,有助于退烧。

2. 石膏石膏能清热解毒,对于小儿高热的情况比较适用。

可以将石膏研成细粉,加水冲服。

3.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发热等症状。

可以泡水喝,也可以加入粥中。

4. 葛根葛根味甘、性凉,有解毒清热、散发散热的功效。

可以煮水喝或者加入粥中。

四、其他注意事项1.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室温。

2. 保持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注意饮食调理,不宜过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也不宜过度暴饮暴食。

4. 注意补充水分,小儿发烧容易出现脱水现象,适当多饮水或者口服葡萄糖盐水维持水分平衡。

总结起来,中医小儿退烧方法主要包括中医理论指导、食疗、中药治疗等方面。

在治疗小儿发烧时,我们应根据小儿体质、热证类型和季节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

同时,注意病情观察,如有任何不适或持续高烧,应及时就医。

治疗小儿发烧的中医方法有哪些

治疗小儿发烧的中医方法有哪些

治疗小儿发烧的中医方法有哪些幼小的孩子最让人揪心的状况就是发烧了。

孩子一发烧,大人就惊慌失措。

那么从中医的角度而言,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幼儿的发烧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医治疗小儿发烧,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中医治疗小儿发烧的方法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1、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烧煮5—8分钟即可,待水温凉后,用纱布蘸取反复擦洗腋窝、前额,大腿根,直到孩子烧退为止。

紧急退烧人体5个“退烧穴”有奇效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

那么这五个“退烧穴”就是你的假选。

1、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

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

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

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小儿发烧 中医经验

小儿发烧 中医经验

小儿发烧中医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发烧的经验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验方:
1.银翘散:主要由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风
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痛等症状。

2.桑菊饮:主要由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药物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

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风热
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3.麻杏石甘汤:主要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

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
小儿肺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

宝宝发烧的中医退烧方法

宝宝发烧的中医退烧方法

宝宝发烧的中医退烧方法宝宝是家庭中的宝贝,当宝宝发烧时,家长们总是非常担心。

中医学认为,发烧是宝宝体内病邪所致,可以通过一些中医方法来帮助宝宝退烧。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退烧方法。

一、温开水擦浴法温开水擦浴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退烧方法。

首先,将温开水倒入洗脸盆或浴盆中,温度应适中,不要太热或太凉。

然后,将宝宝的衣物脱掉,用温开水浸湿一块干净的小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额头、脖子和四肢等部位。

重点是前额和脖子,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较多,通过擦拭可以帮助宝宝散热,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二、中药煎剂中药煎剂是中医治疗宝宝发烧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体方法是:选用石膏、连翘、银花等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煎煮。

待药液煮至适当浓度后,放凉后喂给宝宝饮用。

中药煎剂具有清热解毒、退烧的功效,对宝宝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煎剂的制作和使用应该遵循合理的配方和药量,遵医嘱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三、中药膏贴中药膏贴是一种外用性的中医退烧方法。

首先,选用适当的中药材,如连翘、薄荷等,制作成煎剂。

然后,将煎剂放入纱布袋中,稍加挤压,让药液充分渗透纱布,再将纱布袋敷在宝宝的背部或太阳穴、手心等附近。

这样可以通过皮肤的吸收,使中药成分渗透到宝宝体内,起到退烧的作用。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中的一种疗法,在帮助宝宝退烧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具体方法是:选择宝宝身体状况较好的时间,先在宝宝的背部、胸部、手臂等部位涂上一些植物精油,然后用手指轻揉、按压这些部位,活动宝宝身体的经络和穴位。

通过按摩的方式,可以促进宝宝体内热量的散发,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退烧。

总结起来,以上介绍的几种中医退烧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发烧的原因各不相同,家长们在尝试中医退烧方法之前最好还是咨询医生的建议,以免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时机。

宝宝是生命的延续,家长们要时刻保持对宝宝的关爱和呵护。

当宝宝出现发烧情况时,中医退烧方法可以是一种选择,但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指小儿因受风寒或外感病毒而出现发热症状,常见于春秋季节。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名老中医罗笑容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医师,他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技巧。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治疗的角度,介绍罗笑容医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一、外感发热的病机分析在中医理论中,外感发热的病机主要是风寒、风热、风湿等外邪入侵人体。

风寒入侵引起的发热,多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风热入侵引起的发热,则多表现为发热、口渴、咽痛、流涕等症状;风湿入侵引起的发热,则多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身体沉重等症状。

不同的外邪入侵所引起的发热症状有所不同,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二、治疗原则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罗笑容医师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根据患儿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发热类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原则包括:1. 解表散寒,清热解毒:针对风寒、风热入侵引起的发热,应该解表散寒,清热解毒,帮助小儿排出体内的邪气,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

2. 调理脾胃,益气解表:外感发热时,小儿的脾胃功能常常受到影响,而脾胃是后天之本,对于养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罗笑容医师主张通过调理脾胃,益气解表,帮助小儿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发热的发作。

3. 中药治疗,辅以温和的针灸、按摩疗法:除了在内服方面进行治疗,罗笑容医师还主张在外治方面进行辅助治疗,如针灸、按摩等疗法,帮助小儿恢复正常的气血循环。

三、治疗要点根据罗笑容医师的临床经验,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要尽量避免小儿情绪剧烈波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 控制室内温度,避免受凉:在室内适当控制温度,避免小儿受凉,有助于预防外感发热的加重。

3. 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在饮食方面,应该保持小儿的饮食清淡,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营养摄入,有利于小儿增强抵抗力。

小孩浑身发烫最快退烧的中医方法

小孩浑身发烫最快退烧的中医方法

小孩浑身发烫最快退烧的中医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方法可以帮助小孩退烧:
1. 温水擦浴:用温水将小孩全身擦洗一遍,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水温不要过低或过高,以适应小孩的体温。

2. 燃艾炷灸:在小孩的厚衣物上点燃艾叶,让其散发出的热气被小孩的身体吸收,帮助退烧。

但要确保小孩不会被火烧伤,家长需监护。

3. 中药汤剂:根据小孩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可以开具一些适合的中药汤剂,有助于清热解毒和退烧。

4. 穴位按摩:按摩小孩的一些穴位,如太阳穴、合谷、太冲等,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体温。

请注意,以上方法应该谨慎使用,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小孩的体温持续升高、伴有其他严重症状或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介绍小儿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通常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

发热是机体对某些病原体(如病菌、病毒等)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然而,如果发热不加控制,会导致体内能量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对健康产生损害。

因此,对小儿外感发热应及时进行调理。

一、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基本法则。

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风邪、暑邪、湿邪、寒邪等致病因素入侵体内,致使机体阳气不足、阴阳失调,从而引起发热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清热解毒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在清热解毒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二、调和营卫法营卫失调是小儿外感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营”主气血,“卫”主外邪,因此,如果“营卫”失调,易导致机体的防御系统失调,从而会导致感染发热。

针对这种情况,调和营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一些有益于调和营卫的中药,如黄芪、白术、人参等。

三、贯通阴阳法中医认为,阴阳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源泉。

当阴阳失衡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外感。

因此,对小儿外感发热,贯通阴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有助于贯通阴阳的中药,如黄连、黄柏、生地等。

四、中西医结合法针对小儿外感发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可以消除病因,调节机体防御系统,起到消炎、镇痛、退热作用。

西药治疗可快速控制体温上升,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以达到快速控制发热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健康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疾病,应及时调理。

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清热解毒、调和营卫、贯通阴阳、中西医结合等方法。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外感发热的症状,缩短疾病的病程,降低疾病对小儿身体的影响,促进健康康复。

古中医学—小儿发热

古中医学—小儿发热

古中医学—小儿发热
今天给大家简单分享古中医学中有关小儿发热的内容,小儿是纯阳体出疹是胃热,出痘是胎毒,将小儿的脆弱之躯认为纯阳胃热胎毒,大用苦寒克伐之药治疗小儿病,这是何等荒谬啊。

那小儿发热究竟怎么回事,这就简单的写一下,让大家更好的理解。

小儿手心热,或头身热,脉轻按多而重按少,重按比轻拨无力,即是中气虚,相火不降。

切忌寒凉药发散消导药,误用即成大病。

善养中气即妥。

脉轻按少而重按多,重按无力,亦属中虚,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行手心。

人身气化,中气如轴,经气如轮。

中虚而胆经相火不降,故头身热,
中虚而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故手心热。

如手心热、头身热,而脉重按比轻按有力,便是内热停食。

中虚相火不降,冰糖白糖水或黄豆数十粒补中即效,不可用炙草大枣横滞之品。

火逆不清火,只须补中,胆经心包经下降,热自退去。

停食者,淡豆豉数十粒以消食,舌有黄胎,口气臭者,停食较重,淡豆豉加重用之,不可用槟椰、山楂等力大之品,致伤脾胃。

今天就简单分享这些,还有外感发热,麻疹发热等,以后回慢慢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关注相互学习探讨。

中医治疗儿童发烧的秘诀

中医治疗儿童发烧的秘诀

中医治疗儿童发烧的秘诀孩子发烧,这可是让家长们揪心不已的事情。

在中医的世界里,治疗儿童发烧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秘诀,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聊。

中医认为,儿童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积食发热等。

不同的原因,治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烧,孩子往往会有怕冷、不出汗、流清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这时候,中医的治疗重点在于散寒解表。

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喝。

生姜有散寒的作用,红糖能补充能量。

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生姜切成片,加上适量的红糖,煮上十几分钟就行。

让孩子趁热喝下,然后盖上被子睡一觉,出出汗,可能烧就退了。

要是外感风热导致的发烧,孩子会有喉咙痛、口渴、出汗、流黄鼻涕等表现。

这时就得清热解表。

可以给孩子喝一些薄荷茶。

薄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

把薄荷叶用开水泡几分钟,加点冰糖,让孩子当茶喝。

积食发热在儿童中也比较常见。

孩子吃多了,消化不了,食物积在肠胃里,就容易引起发烧。

这种发烧通常还伴有口臭、腹胀、便秘或者腹泻等症状。

对于积食发热,中医的办法是消食导滞。

可以给孩子吃点山楂丸或者鸡内金散。

山楂能消食化积,鸡内金能健脾消食。

同时,还可以顺时针给孩子揉揉肚子,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除了内服的方法,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来应对儿童发烧。

比如小儿推拿,这可是个很神奇的方法。

如果是外感风寒发烧,可以推三关。

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从孩子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上 200 到 300 次。

要是外感风热发烧,就可以清天河水。

从孩子的腕横纹中点推向肘横纹中点,同样推 200 到 300 次。

积食发热的话,可以揉板门。

板门就在手掌大鱼际的中点,用拇指揉上 3 到 5 分钟。

还有一种方法叫中药足浴。

根据孩子发烧的原因,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煮水后给孩子泡脚。

比如,用艾叶、紫苏叶煮水,可以帮助孩子驱寒退热。

另外,在孩子发烧期间,饮食的调理也很重要。

要给孩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蔬菜汤等。

不要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偏方】小儿发烧中医处理秘方,建议收藏!

【偏方】小儿发烧中医处理秘方,建议收藏!

【偏方】小儿发烧中医处理秘方,建议收藏!【病症】发热(fever)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

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

【病因病机】1.外感发热。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末充,肌肤薄弱,卫外不固,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外邪乘虚袭表,卫阳被郁而致外感发热。

2.肺胃实热。

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导致肺胃壅实,郁而化热,郁热熏蒸于肌肤而为肺胃实热。

3.阴虚发热。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

或后天失养,或久病伤阴,致阴液亏损,引起虚热内生。

【临床表现】1.外感发热风寒者,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指纹鲜红;风热者,发热重,恶风,微汗出,鼻流黄涕或浊涕,口干,咽痛,苔薄黄,指纹红紫。

2.脾胃积热者,发热腹胀,腹痛拒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口渴引饮,纳呆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盗汗,形体瘦削食欲减退,心烦少寐,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中医秘方】1.发热方(裴学义)【组成】生石膏18g,薄荷(后下)4g,鲜芦根20g,地骨皮9g,金银花15g,连翘9g,白薇10g ,板蓝根9g【功效】清热透邪,凉血退热。

【主治】外感发热。

症见高热不退,汗出热不解,精神倦怠,食纳不佳,小渡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3次服。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芦根、生石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薄荷透邪达表,引邪外出;板蓝根清热解毒;地骨皮、白薇清热凉血退热。

全方清热透邪,凉血退热。

【加减】若头痛加野菊花9g;热盛加紫雪丹。

【点评】本方为裴氏之师,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1884-1955)经验方。

裴氏继承其师经验,临床加减应用本方,治疗外感发热,疗效颇著,服药1~2剂多可获效。

中医儿科学孩子发烧感冒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发烧感冒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发烧感冒的中医调理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发烧感冒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病症。

在中医儿科学中,对于孩子发烧感冒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上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发烧感冒在中医中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也就是说孩子的脏腑功能还不够完善,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弱。

当气候骤变、衣着不当、饮食不节或者接触了患病的人群时,就容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袭,导致肺气失宣,从而引发感冒发烧。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的发烧感冒呢?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孩子通常会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等症状。

此时,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生姜红糖水,以驱散风寒。

具体做法是将生姜切成片,加入适量的红糖,煮水后让孩子趁热喝下。

同时,还可以用艾叶煮水给孩子泡脚,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孩子发汗解表。

如果是风热感冒导致的发烧,孩子会出现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头痛、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等症状。

这时,可以给孩子煮一些金银花茶或者菊花茶饮用,以清热解毒。

另外,还可以用薄荷、桑叶等煮水给孩子洗澡,帮助孩子散热降温。

除了饮食和洗浴的调理方法,中医的推拿按摩对于孩子发烧感冒也有很好的疗效。

比如,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这三个手法,可以疏风解表,缓解孩子头痛、发热等症状。

具体操作是:用双手拇指自孩子眉心交替向上推至前发际,推 50 次左右,称为推天门;从眉头向眉梢分推,称为推坎宫,推 50 次左右;用拇指按揉孩子的太阳穴,按揉100 次左右。

清肺经也是常用的推拿手法之一,它可以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操作方法是:由孩子无名指的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200 次左右。

在孩子发烧期间,家长还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

比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小孩中医退烧最有效的方法

小孩中医退烧最有效的方法

小孩中医退烧最有效的方法小孩退烧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小孩退烧方面经验丰富,以下是一些最有效的方法:1. 清热解毒法:传统中医认为热病是由于人体内的热邪引起的,因此清热解毒是治疗小孩退烧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通过煎汤或者药丸的形式给小孩服用。

2. 拔火罐: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退烧中有一定的效果。

拔火罐可以刺激皮肤,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对于小孩来说,可以选择使用刮痧板或者特制的小型拔火罐,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对小孩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3. 温脚水法:中医认为足底有诸多穴位,可以通过足底穴位进行疏通治疗。

当小孩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可用温水泡脚。

这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通过穴位的刺激起到退热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水温应该适中,不可以太烫,以免烫伤小孩。

4. 适当按摩:在小孩退烧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进行按摩。

比如可以用温热的双手在小孩的额头、太阳穴、颈部、背部等部位轻轻按摩。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热邪的排出,起到退热作用。

5. 中药膏药外敷:对于小孩退烧,中医中药膏药的外敷有一定效果。

可以使用中药膏药涂抹在小孩的背部或者前胸部位,然后用热力贴敷在上面。

中药膏药的药性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体内,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起到退热的作用。

6. 饮食调理:在小孩退烧过程中,适当的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

传统中医认为,在热病中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蒜等。

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食物来调理,比如绿豆汤、莲子薏米粥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每个小孩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选用方法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小孩发烧过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使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同时,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家长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滥用药物或者方法,以免对小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本草纲目里关于小孩高烧的描述

本草纲目里关于小孩高烧的描述

本草纲目里关于小孩高烧的描述
1、伏暑发热、作渴、呕吐及赤白痢。

用黄连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干,再焙过、研细,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黄龙丸”。

2、虚劳发热。

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3、血虚发热(困渴大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如作为热症而服白虎汤必致死亡)。

空当归身二钱(酒洗)。

棉黄氏一两(蜜灸),水煎,作一次空心温服。

一天吃两剂。

此方名“当归补血汤”。

4、惊痫发热的治疗验方。

用干蓝、凝水石,等分为末,加水调匀敷头上。

5、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

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

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

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

忌油腻鱼肉。

小儿(宝宝)发烧,中医怎么治?

小儿(宝宝)发烧,中医怎么治?

小儿(宝宝)发烧,中医怎么治?一、发烧中医机理中医认为,发热与阳明经和太阳经有关。

阳明经是人体经络之一,与胃、脾、大肠相关。

太阳经是人体经络之一,与表层组织和气血相关。

当外邪入侵或体内湿邪郁滞时,会引起阳明与太阳经络的不畅,导致发热。

发热也可能是由热邪侵袭所致。

热邪是一种外邪,可以由病菌、病毒等引起,也可以由体内湿邪转化而来。

当热邪侵入人体,阻滞了正常的气血运行,导致机体温度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湿热蕴结也是发热的原因之一。

湿热是一种病邪,由体内湿气与热邪相结合而成。

当湿热蕴结于体内时,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发热现象。

发热还有可能与阳虚火旺有关。

阳虚指的是人体阳气不足,火旺则代表了炎热的症状。

当阳气不足时,机体阴阳失衡,导致阴寒之地的阴气不能制约阳气,从而引发火旺,出现发热的症状。

小儿身体机能相较成年人而言,发烧危害也更大。

一旦幼儿出现发烧的情况,监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辅助降温,高烧不退者应及时寻求医师的帮助。

二、治疗原则、思路和方药方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小儿发热的具体表现和伴随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这意味着中医师会综合分析病情,包括体温变化、口干舌燥、咳嗽、喉咙红肿等症状,来确定发热的辩证类型。

常见的辩证有热证、寒证、风热证等,医师应当根据辨证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小儿发热过程中,中医常使用温开里解表的方法。

对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中医通常采用温性药物如麻黄、桂枝等,通过促进汗出解表,达到降温的目的。

而对于热证或热毒引起的高热,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如黄连、连翘、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中医治疗小儿发烧时还注重调理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脾胃功能良好有助于疾病康复。

在治疗小儿发热时,中医会适当调理脾胃,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营养吸收和脾胃健康。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小儿发热应该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1:概述小儿发热是指幼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由感染、免疫系统异常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应。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是机体正常的抵抗或细菌侵袭的反应,需及时进行中医治疗来平衡体内阴阳,促进康复。

2:病因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小儿发热可分为表热和里热两种类型。

表热主要是由外邪入侵引起,如感冒、风热感染等;里热则是由内蕴因素导致,如中焦功能紊乱或肝火上炎等。

2.1 表热类型- 风热感冒:鼻塞、咳嗽、喉咙痛、咽红等症状- 风寒感冒:发热、寒战、鼻塞、清鼻涕等症状- 风温感冒:发热、咳嗽、痰黄等症状- 风湿感冒:发热、关节痛、红肿等症状2.2 里热类型- 肝火上炎:发热、口苦、口干、急躁易怒等症状- 胃火上炎:发热、口干、嘈杂、食欲不佳等症状- 心火上炎:发热、心烦、失眠、健忘等症状- 肺火上炎:发热、咳嗽、痰黄等症状3: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小儿发热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恢复脏腑功能来达到病愈的目的。

3.1 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分类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清热解毒药、平肝潜阳药、理气和胃药等,常用的中药包括连翘、金银花、黄连、黄芩、柴胡等。

3.2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流通,促进阳气的运行,达到祛寒散热、益气养阴的效果。

主要采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风池等。

3.3 中医推拿疗法通过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调整经络功能,舒缓肌肉痉挛,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拿等。

4:注意事项- 小儿发热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 适时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 注意调节小儿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资料供参考:-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药配方与用量参考6:法律名词及注释- 阳气:中医理论中代表人体内健康活动的能量,阳气充盈表示体内正常功能良好。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孩子发热,是让家长们揪心不已的常见问题。

在中医看来,小儿发热并非单纯的体温升高,而是身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的一种外在表现。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这意味着小儿的阳气相对旺盛,但脏腑功能还不完善,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袭,从而导致发热。

常见的导致小儿发热的原因主要有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

外感发热多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如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等。

其中,风邪常兼夹其他邪气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等。

内伤发热则多由饮食积滞、气血亏虚、阴虚内热等引起。

对于外感发热的治疗,中医会根据不同的邪气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比如,风寒发热的孩子,往往会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疏风散寒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荆防败毒散。

而风热发热的孩子,则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等,治疗应以疏风清热为主,银翘散是常用的方剂。

如果是暑邪所致的发热,多发生在夏季,孩子会有发热、无汗或多汗、心烦、口渴、小便短黄等症状,治疗应以清暑解表为主,可选用新加香薷饮。

若是湿邪导致的发热,孩子常出现发热、头身困重、胸闷、恶心、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表现,治疗应以祛湿解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藿朴夏苓汤。

对于内伤发热,饮食积滞是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孩子如果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就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食积于内,郁而化热。

这类孩子除了发热,还会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臭、大便酸臭或干结等症状。

治疗应以消食导滞为主,保和丸是常用的方剂。

气血亏虚导致的发热,孩子多表现为发热、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容易感冒等。

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可选用归脾汤。

阴虚内热引起的发热,孩子通常会有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盗汗、形体消瘦等症状,治疗应以滋阴清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青蒿鳖甲汤。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一、引言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多是由于外感邪气入侵、内伤或体质薄弱所致。

本文将介绍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二、常见病因及症状⒈外感邪气引发的发热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入侵可导致小儿发热。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头痛、流鼻涕等。

⒉内伤引发的发热脾虚、肾虚等内伤因素会导致小儿发热。

常见症状包括烦渴、大便稀溏等。

⒊体质薄弱引发的发热小儿体质薄弱易受外邪侵袭,导致发热。

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乏力等。

三、中医治疗方法⒈外感邪气引发的发热治疗- 方法一:辛凉解表法常用药物有葱白、生姜、板蓝根等,以辛散发散风寒或风热为主。

- 方法二:清热泻火法常用药物有连翘、薄荷、金银花等,以清热解毒为主。

⒉内伤引发的发热治疗- 方法一:健脾祛湿法常用药物有白术、茯苓、山药等,以健脾益气、祛除湿气为主。

- 方法二:养阴清热法常用药物有生地、麦冬、玄参等,以滋阴清热为主。

⒊体质薄弱引发的发热治疗- 方法一:益气扶正法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党参等,以益气固本为主。

- 方法二:补肾壮阳法常用药物有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等,以补肾壮阳为主。

四、注意事项⒈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⒉配合休息饮食、适当调节室内温度。

⒊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附件:小儿发热记录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外感邪气:指由外部环境引起的病邪,包括风、寒、湿、热、火等。

⒉内伤:指由于内部功能失调或器官损伤引起的病变。

⒊脾虚:中医概念,指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⒋肾虚:中医概念,指肾脏功能不足,包括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类型。

中医:儿童发烧及治方(一)

中医:儿童发烧及治方(一)

中医:儿童发烧及治方(一)中医认为发烧多见于三阳病,即太阳、少阳、阳明。

当然三阴病也可见到体温高,但是那种发烧病情都比较危重,孩子一般不会出现,不在今天的讨论之列。

一、太阳病体温高一般碰到孩子发烧,我习惯性摸摸孩子的脊背和肚子,是否有汗。

如果有汗,孩子咳嗽甚至喘,喝水多,鼻涕黄,舌质红,嗓子红,呼吸音粗,脉浮数而有力气喘发作时口张肩耸以助呼吸之状,及临床所谓的“张口抬肩”,这就是邪热蕴肺,麻杏甘石汤症。

辨证要点:咳嗽、汗出、喘方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加减:嗓子疼,痰臭,痰粘,加桔梗。

大便干燥,加大黄。

如果孩子出汗多,怕冷,咳嗽,痰白,白鼻涕,舌苔薄,脉浮缓这就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症。

辨证要点:汗多,怕冷,咳嗽方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杏仁,厚朴以上两证鉴别要点:麻杏甘石汤症,是邪热蕴肺而喘,热症明显,所以喝水多,舌质红,呼吸音粗,脉浮数有力。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症是营卫不和,表虚,内无热,只是单纯的气逆而喘。

接着再说,如果孩子发烧,有汗,但是不咳嗽,也是两种情况。

汗多,恶风,怕冷,口渴,薄白苔,舌质不红,鼻塞,流涕,干呕,脉浮缓,这是桂枝加葛根汤症方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葛根汗多,恶风,怕冷,口不渴,薄白苔,舌质不红,鼻塞,流涕,干呕,脉浮缓,这既是单纯的桂枝汤症方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以上两证鉴别:其实桂枝加葛根汤和桂枝汤症的区别在症状上不是很大,一方面是前者项背不舒服,后者没有。

再一个就是前者有口渴的症状,但是还未化热,后者口不渴。

葛根这味药味甘辛,性平,归脾胃肺膀胱经,解肌退热,发表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要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口渴,头项强痛,麻疹初起,泄泻,痢疾等。

有汗,咳嗽,发烧总结:临床所见,麻杏甘石汤症因为邪热蕴肺,全身症状比较重,体温可达39甚至40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炎,所以石膏这味药要重用,一般都是30克起。

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因为內无蕴热,外有汗,属营卫不和,所以发烧一般体温不会太高,但是可能会持续发烧,低烧的时间长,出汗也是时有时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中医的高招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最新版)★(转)
★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最新版)★
小儿发热的原因:
小孩子发热主要是由于各种诱因(如受凉、食积、中虚等)导致阳气在体内郁滞,不能正常宣发流动而引起的。

常见原因多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内因引起的发热主要有三种:一是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特点是手心热;二是足少阳胆经相火不降,特点是头身热;三是食滞内热,特点是全身热。

对于第一和二点原因引起的发热,多无明显诱因,宝宝常常无缘无故就病了,或者现于宝宝过于劳累之后,根源是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只要补中气就好了,最平稳的方法就是喝白糖水或黄豆浆。

对于第三点原因引起的发热,多现于宝宝饮食过量,或者平时就有食滞,只要消食导滞就好了,最平稳的方法就是用淡豆豉煮水喝。

外因引起的发热分为伤寒(包括伤风、伤寒、伤湿、伤燥等)和温病两类。

外因发热其实也可先按照内伤发热的方法来治疗(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说了),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及时处理,都能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或效果不好则需要配合以下方法:伤风引起的发热,是风邪引起肝木(主荥血)的疏泄过盛所致,多伴有鼻塞、流涕、干呕、出汗、怕风等症状,用桂枝汤治疗,或用黄豆、黑豆浆等。

伤寒引起的发热,是寒气引起肺金(主卫气)的收敛过度所致,多伴有头痛、身痛、无汗、恶寒等症状,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或用葱豉汤、生姜红糖水等。

伤湿引起的发热,常在淋雨或洗澡后出现,多伴有受寒症状,用上述伤寒的方法,加上茯苓、泽泻等渗湿药。

伤燥引起的发热,常在秋季出现,多伴有干燥症状,用人参败毒散效果最好。

温病发热,其实应属内伤发热,是在中虚不足的情况下伴有肝胆相火上逆的症状,宝宝多表现出精神不足、困倦嗜睡等症状,只要舌胎不厚腻,脉大的用乌梅汤治疗,脉小的用三豆饮加减治疗。

小孩子发热时,不要太紧张,急着用退烧药或抗生素都是错误的,对小孩子的体质损害很大,很多宝宝退热后出现腹泻、厌食、出汗、遗尿、甚至惊厥等,都是发热处理不当的结果,所以千万要注意。

先认真回忆可能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然后根据表现出的不同症状选择试用以上方法,配合小儿推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只要宝宝手脚是温的,就不用太担心。

如果小孩子精神可以,饮食也正常的话,都可以先试用这种方法——
1、用10克冰糖或10克白糖和20粒黄豆煮水一点一点喂给她喝,不能加盐;
2、同时配合以下治疗发热的小儿推拿常规方法:
第一:顺时针揉按大拇指指腹500下,注意这里是揉按不是推,
第二:食指的指腹,从食指的指根往指尖方向推300下,
第三:无名指的指腹,也是从指根往指尖方向推300下,
第四:在前臂内侧(即手掌这一侧),从腕向肘窝方向推800下。

这些方法,对刚开始发热就及时处理效果很好。

小孩发烧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出现手脚冷或其他症状,最好还是找医生诊治,不要耽误了病情。

清明节气注意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小孩子发烧、咳嗽的发病率特别高,看到网上许多妈妈为了小宝宝的健康而盲目着急,又是打吊针、又是吃抗生素、又是住院,我也着急了,为妈妈们着急也为宝宝们的健康担忧。

目前预防原则是:健脾养胃、养阴降火。

可用下面的方法进行预防调理。

1、食疗方:黄豆3克、黑豆3克、绿豆3克,水泡胀后打成豆浆约200ML,加冰糖5-10克,二小时内服完。

用法:舌头无舌胎,小便少的,可加乌梅半枚。

年龄每大一岁增加半枚。

舌胎厚腻,面色不红的,加淡豆豉30粒。

年龄每大一岁增加30粒。

此为二岁小儿一次的用量,每天喝一到二次。

一岁以内减半。

年龄每大一岁各增加1克。

2、发热时,没有明确指征不能使用寒凉药物和发汗解表的药物。

特别是脉象虚弱的小孩子。

可配合中药敷脚心退热。

3、近期饮食应清淡,少进食油腻难消化的、辛辣发散的、燥热伤津的食物。

4、小儿推拿:摩腹100圈;补脾经500次;清肝经300次;清肺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揉按扳门100次;清天河水100次,发热时清300到500次;推三关300次;退六腑300次;拿风池100次;拿下肢脾经、肝经、胃经、胆经10次。

5、如以上处理未见明显效果,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6、需要观察的项目:精神、睡眠、舌胎、面色、囗喝、饮食、汗出、大小便等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