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竹石》与另外两首咏物诗《马诗》《石灰吟》一同选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且位于两首诗之后。
本单元主题为“理想信念”,单元选文着重体现着文天祥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内涵。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竹拟人化,以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竹的品格。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和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基于前两首诗的学习,学生对咏物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自主批注阅读学习古诗提供可能。
同时,六年级也有一定小组合作学习经验,能够较好地共同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为本节课学生自主发现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感受咏物诗的三重境界奠定基础。
三、设计理念悟诗意、明诗志、晓文化,是本课主要的设计理念。
我首先从诗歌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在整体性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知描写对象“竹”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资料,在落实本单元学法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咏物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此外,咏物诗承载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和人生格局。
所以,本节课我力图巧妙还原意象,破解学习咏物诗的三重境界,揭晓古诗背后丰富的文化意象,真正落实了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在学法上,我主要通过激励与引导,以读促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循序渐进地发现古诗的“竹格”“人格”与“文格”。
四、教学目标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明确竹子的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拓展资料,深入理解古诗情感内涵。
3.背诵古诗,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了解学习咏物诗的三重境界。
五、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在回味中梳理学习方法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班级通过释题了解了古诗题目的意思,又在读准字音和停顿的基础上共同探究理解了诗歌的大意。
古诗三首《竹石》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竹石》,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竹子的坚韧品质。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体会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习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句,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结合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竹子的形态和品质。
3.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通过学习《竹石》,引导学生体会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感受竹子的坚韧品质及其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朗读并背诵《竹石》,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难点:•深入理解古诗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竹子的图片或视频,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引出课题。
•提问:“你们对竹子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竹子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竹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尝试划分诗句的停顿和重音。
3.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古诗中竹子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分析诗人如何通过竹子的描绘表达情感和思想。
•分享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探讨竹子品质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4.教师引导深化•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通过竹子表达自己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
5.朗读与背诵•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诵录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逐步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一、导课激趣是前提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
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
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
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
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
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坚劲而又顽强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且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坚劲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恶劣贫瘠的环境中,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
本课古诗的内容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但是,作为北方的学生,对竹子的认知还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真正领悟竹子的品质难度就大了些。
教学目标1.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的诗意,体会竹子环境越险恶,意志越坚劲的精神。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情景的创设、关键词的探究、对比诗人和竹子经历等形式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举例:诗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学生需要理解“千磨万击”不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象征了人生经历的磨难和考验,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情景创设,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领会诗人通过竹子表达的坚韧精神。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节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来表现诗句的意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4.了解诗人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坚定品质和顽强精神。
5.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竹石》,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探究兴趣。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郑燮及其创作背景,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悟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字词理解:重点掌握诗中的生僻词汇,如“咬定”、“立根”、“磨”、“击”、“坚劲”等,理解其在句中的意义,以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含义。
-诗句的意境体会:通过分析诗句描绘的竹子和石头的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坚定品质和顽强精神。
-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郑燮通过竹石寄托的个人情感和理想,把握诗的主旨。
-朗读与鉴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举例:《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句,重点在于理解“咬定”的意象,它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这一点,确保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课前解析】《竹石》是为题咏《竹石图》而作,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教学目标】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竹石》。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 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初知诗文1.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竹石,学生齐读诗题。
2.走近作者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他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著有《板桥全集》。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题目什么意思吗?预设: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
(三)读古诗,悟诗意1.小组合作,研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前两句诗,试着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2)学生根据要求理解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学生活动: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自主结合注释说诗意。
《竹石》教学设计3篇
《竹石》教学设计1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用20分钟时间,走近一首古诗。
这首诗叫――竹石。
跟老师一起写一写题目。
(师生板书课题)2.请看大屏幕,上面有一幅画,画的左上角题写了一首诗,就是《竹石》。
像《竹石》这样题写在画上的诗,叫做题画诗。
(板书:题画诗)大家已经读过这首诗了,我想问同学们:这首诗到底写的是竹还是石?那你知道“竹石”什么意思吗?(石缝间生长的竹子、扎根在石缝间的竹子。
)《竹石》写的是竹,而不是石。
其实不管是写竹还是石,写的都是物,《竹石》也是一首咏物诗。
(板书:咏物诗)3.学诗的第一步:读!同学们预习时都读过了,能正确诵读吗?谁来读?指名读。
(三名)相机点评:读得响亮、正确,有节奏感。
同学们是不是已经会背诵了?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同学们从小读诗、背诗,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语感,把诗读得正确、读出节奏,基本没有问题,好极了!4.学诗的第二步:解!就是要理解古诗的大意。
请同学们对照字词注释,想象画面,自己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看屏幕上,老师理解的诗句的大意,供同学们参考。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5.学诗的第三步:思!光理解诗句的大意还不行,还得深入思考:诗中的哪些字词,让你深有感触?请选一个说说。
(预设: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东西南北风)就诗中来看,竹子遭受的“千磨万击”是哪些?(破岩、东西南北风)除了“破岩”这样恶劣的环境、“东西南北风”这样四季的严寒酷暑,竹子还会遭到哪些磨难和打击?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竹子――(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想,此时同学们眼里的竹子,跟刚才我们初读古诗时眼里的竹子一定不一样。
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竹子,你会用哪个词?(请学生相机板书到黑板上)6.通过深入思考,竹子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深刻起来、明亮起来、伟大起来。
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的还是诗句,是竹子,还没有看到诗人。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五书中有一本书,叫《尚书》。
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当堂实记。
2.掌握“立根、破岩、任、尔”等字的含义,根据声韵理解含义,把握意象修辞。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把握主题。
教学重难点1.反复吟咏,当堂实记。
2.掌握“立根、破岩、任、尔”等字的含义,根据声韵理解含义,把握意象修辞。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把握主题。
【教学方法】1.吟诵教学法2.互动讲解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初诵文本,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解读题目。
1.听诵、领诵、跟诵全词。
2.走近作者。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官吏、文人、画家。
乾隆元年(1736)进士及第,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此后,便客居扬州,以卖书画为生。
郑板桥一生好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著有《板桥全集》。
3.了解背景古人有作画题诗以明其意的传统,画与诗往往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如清代的方薰所说的那样“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4.解读题目“竹石”指扎根在岩石中的竹子,诗题又作《题竹石画》。
郑燮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非常有名,重在表现竹子的气节与品格。
这是他题写在自己创作的竹石图上的一首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主要歌咏了竹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品质。
三、再吟文本,理解词意,明确声韵。
1.理解诗意。
[1] 竹:“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意喻君子坚韧的气节和骨气。
[2]立根:扎根。
[3]破岩:破裂的岩石。
竹子本应生长在土里,这里却生长在破裂的石缝中,意喻出身条件不好。
[4]坚劲:坚韧刚劲。
[5]任:任凭。
[6]尔:你。
[7] 东西南北风:各个季节的风,意喻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打击。
2.明确修辞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竹之根主动“咬住”青山,“立身”则让人想到《孟子》中的著名段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一、巧用教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趣为先,兴趣作为学生认知环节的首要元素,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古诗词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对诗词内容充满兴趣或者说充满期待的基础上,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教学活动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前导入则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竹石》的时候,课前展示了美丽的竹海风景图,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是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同学们学习兴趣倍增。
二、强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人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类文学创作中,通常是有感而发,或为历史事件,或为个人遭遇,而这就是我们诗词教学中所称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学生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详细的创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讲述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体认作者的情感,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
因而,教师在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中还要强化创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意识,追求生本对话的个性旨归,拓展补充资料,紧扣诗歌借物喻人这一主题而归纳提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生活对话始终局限在教材上,难以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诉求。
因此,语文教学容量的要将更为广阔的阅读资源引入到学生的生命视界中,否则不管如何有效深入对话也难以弥补因为素材资源的缺乏所造成的语文素养的不足。
如《竹石》的作者郑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擅长兰竹石,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出身贫寒,魏征有才干,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
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
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即被人称为“狂”和“怪”。
罢官后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
出示这一文字资料与岩石中的竹子寻找共性。
让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对话不仅仅局限在古诗的表层文字,也不仅仅止步于诗歌所营造的事物描写,而是在资料的印证介入下实现由事物向本物的过渡,意蕴在不断丰厚,价值在不断提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石灰吟》和《竹石》,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2、体会诗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志向;2、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我们就是在一首首诗歌的沐浴下长大的。
有些诗,我们早已铭记于心。
说到柳树,我们会想起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提起荷花,我们脑海里会浮现起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谈到瀑布,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谈到母爱,你必定会想起盂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古诗词,请大家看到16课《古诗三首》,今天呢我们要进行一次挑战,一节课学两首,看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
3、请大家齐读课题《石灰吟》、《竹石》,现在我们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写的什么。
(石灰、生长在岩石中的竹子)请完成表格第一栏(二)朗读诗歌,体会诗意1、自由朗读2遍,再读给同桌听。
请同学展示朗读,请同学跟着朗读,然后播放名家朗读,请男生读《石灰吟》,请女生读《竹石》2、小组讨论,参考资料,说说你从诗句中分别读出了石灰和竹石怎样的特点,并完成表格第二栏(三)了解诗人,寻找共同特质1、师:相传这首《石灰吟》做于他17岁。
当时他在求学路上经过一座石灰窑,正值师傅们在煅烧石灰石。
他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便脱口而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为何于谦看到石灰会这般激动,甚至为这平平无奇的石头赋诗一首,郑燮为何也会对着普普通通的竹子,而心潮澎湃,不仅为其作画一幅,还落笔题诗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他们的一生,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竹石》教学教案设计
《竹石》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石》。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诗人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品格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3)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诗人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3. 欣赏法: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相关参考资料和案例。
(3)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诗人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讲解与赏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
(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感受诗人的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郑燮的《竹石》,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了解了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分析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
过程:
讲解《竹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诗人郑燮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竹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竹石》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竹石》案例进行分析。
4. 题型四:诗句应用题
题干:请运用下列诗句,完成一个相关的写作任务。
例不懈、永不放弃的话。
答案:正如《竹石》中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像竹子一样,在逆境中扎根生长,最终取得成功。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的句式结构,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和作者的坚定信念,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3. 题型三:诗句对比题
题干:请比较下列两句诗句的异同。
例题:《竹石》和《登鹳雀楼》中都描绘了自然景物,请问它们在表达方式和主题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竹石》通过描绘竹子和石头的坚韧品质,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而《登鹳雀楼》则通过描绘鹳雀楼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首诗在表达方式和主题上的异同主要体现在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上。
最后,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层面来看,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认为古诗词难以理解和接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去感受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竹石》教学设计2024 教案3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竹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坚韧、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学习本诗,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含义和用法,掌握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蕴和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坚韧、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古诗的背景、作者、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竹子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竹子有哪些特点和用途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竹石》的作者郑燮,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诗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可以通过PPT课件或图片展示郑燮的相关资料,如他的生平和诗歌作品等。
(3)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竹子的问题,如“你们知道竹子有哪些特点吗?”、“你们知道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吗?”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
2. 作者简介(1)教师向学生介绍郑燮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可以通过PPT课件或图片展示郑燮的相关资料,如他的生平和诗歌作品等。
《竹石》教案8篇
《竹石》教案《竹石》教案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石》教案1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依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古诗《风》吗?一起背一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代】李峤【简析】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课件出示《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明代】黎淳【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
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齐读一、了解咏物诗1.我们学过写景诗、送别诗,那么大家说以上两首诗是什么诗呢?(板书;咏物诗)2.什么是咏物诗呢?抽生说。
师:简而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板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学诗悟情(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看注释、悟诗情(二)学习《竹石》板书课题1.解诗题知作者(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4)学生猜测究竟作者郑燮写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们来登上第二级台阶——读诗文明诗意。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竹石》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竹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画家文征明和意蕴;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二、教学重点:1.了解文征明并欣赏他的画作;2. 理解《竹石》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意蕴;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2. 引导学生发现画作中的深层次意义;3. 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3. 讨论法4. 体验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画作背后的意蕴的过程,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这幅画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导师可以通过介绍文征明的背景和他所作的画作来引导学生。
2.分析画作本身在介绍文征明和他的一些作品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看完《竹石》这幅画作之后,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并引导学生分析画作的颜色、形状、构图等元素。
3.理解画作背后的意蕴通过勾起学生对画作的兴趣,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进一步了解之前,对《竹石》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理解,再加以解释和引导,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幅画。
4.启发思考与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尝试撰写一篇小论文或散文,思考和探究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将自己的思考融入文学作品中,达到自己对《竹石》这幅画作的深层次理解。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的学习途中,教师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和形式,帮助学生探究《竹石》这幅画作的内涵,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尝试对这幅画作进行创意写作,既考察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课堂效果良好。
班级朗诵活动教案:《竹石》
班级朗诵活动教案:《竹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竹石》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主旨和深层意义。
2.掌握语音语调的正确朗诵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染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意识。
4.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朗诵文本:《竹石》2.作者简介:唐代王之涣3.文本解析:背景、主题、形象描写、意境等方面三、教学步骤1.导入:生动形象地介绍《竹石》的背景和作者,并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意识。
2.朗诵示范: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原文朗诵,给学生展示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认知和理解。
3.集体朗诵: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诵《竹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口语表达和协调能力。
4.文本解析:通过讲解背景、主题、形象描写、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竹石》的内涵和价值。
5.个别朗诵:组织学生轮流进行个别朗诵,重点关注其语音语调和表情表达并给予指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感染能力。
6.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分享及阅读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提高其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7.专题展示:让学生自由创作相关主题的画、诗、散文等形式,展示班级文化特色和学生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口头测试: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口头答题,检查其对《竹石》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朗诵评价:对学生朗诵水平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其语音语调、表情表达和感染力等方面。
3.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如朗诵笔记、文本解析、诗歌创作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文本解析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专题展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会出现学生朗诵过程中的紧张和不自信等情况,需要引导其克服,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染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文的美感和价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案优质(精选1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案优质(精选15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案优质篇1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一、导入: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坚劲立根东西南北风三、体情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咏物明志)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四、拓展“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竹石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在心上画一棵竹——《竹石》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古诗诵读。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目标:1. 读准“劲”的读音,读清楚古诗的韵脚“松”、“中”、“风”,理解“咬”、“磨”、“击”、“任”、“尔”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 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流程:一、话题导入,认识“竹”字(2分钟)1.识“竹”字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板书“竹”字)。
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竹”字的)。
甲骨文的“竹”字很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这和竹叶的样子很像。
所有与竹相关的字,都采用“竹”作边旁。
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过竹子?2.知竹画师:如果见到的是画在画上的竹子,那就是——竹子画。
3.揭诗题师: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又往往把竹子和石头(板书“石”字)画到一张画上,诗人又为这样的画题了一首诗,这首诗就叫——《竹石》。
【设计意图:从“竹”字的字形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的象形字很像竹叶,为《竹石》的绘画埋下伏笔。
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揭示诗题,学生会对《竹石》会产生亲近感。
】二、吟诵古诗,感受“竹”韵(8分钟)1.读古诗师:谁愿意试着朗读一下诗题?师:对,就这样读,要读得正式,读得庄重。
预备起——《竹石》。
师: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
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劲”字读作“jìng”,是“坚强有力”的意思。
2.吟古诗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
(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
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该诗赞美竹子高尚的情感要首先通过朗读让学生有所感受,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正式庄重的朗读符合该诗的基调。
竹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竹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竹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这是竹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
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破、磨、任、尔、还”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情感与态度: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不拔,不怕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竹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借物喻人的特点,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从花中四君子说起
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有谁知道,我们通常所说的花中四君子,是哪四种?(梅兰竹菊)
根据老师说的描述,猜测是四君子中的哪一种
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一身傲骨(梅)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兰)
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
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竹)
它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
(菊)
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
盖此四物虽生于自然,而究其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四君子之一的“竹”。
二.自由朗读,读通诗歌,感知大意
大家翻到课本149页,首先自己把这首诗朗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板书:竹石)
我们通常说,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郑燮。
说到郑燮大家可能所知甚少,但要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号,大家一定耳熟能详-------郑板桥。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诗人我们经常会用号来称呼他:苏东坡)。
谁来说说,你对郑板桥了解多少?
(预设:1、他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书画家、诗人
2、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3、它的诗书画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4、他擅长画兰、竹、石、松、松等植物,以画竹成就最为突出
5、著有《板桥全集》)
同学们说的很全面,老师想补充一点。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
(只做了解,不需要记忆) 三.音频听读,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是指在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我们来看看关于这首诗的画。
------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口上有座焦山,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留下了许多竹的形象,那一杆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听音频朗读,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和释义“破、磨、任、尔、还”(强调磨的多音字)
结合音频,给诗句划分节奏(按照划分的节奏,两个同学交换朗读)
竹和石本是两物,为何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呢?由请他们二位现身说法。
(学生表演竹和石的对话)
结合二者对话,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组讲解展示:一组展示重点字词的意思;二组展示诗句的意思;三组展示整首诗的中心思想
老师补充总结:1.重点字词:咬、破、坚劲、任(磨的多音字,)
2、以千磨万击为例,复习带千和万的词语;
3. 竹的品质
作者画竹写诗仅仅为了赞美竹子吗?(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千磨万击---------比喻恶势力之甚
东南西北-------比喻恶势力无所不有,准确的概括了那个时代的黑暗特征“坚劲”、“任”准确地写出了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四.集体诵读,结合背景,领悟情感
观看《竹石》视频解析
一根竹子,扎根在贫瘠的石峰中,任凭风吹雨打,它却傲然挺立。
让我们一起试着背诵这首诗歌。
题目是?(竹石)作者是?(郑燮)
竹子怎么样才能不被吹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长在哪里?(立根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哪些磨难?(千磨万击还坚劲)
结果怎么样?(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同学单独背诵。
古诗新唱:古诗通常都咏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竹石》。
五、学以致用,参照本诗,自学《寒菊》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六.板书
《竹石》
借物喻人
咬破
千磨万击坚劲
北
西任东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