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论)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性中毒(ppt)
铅蓄电池
铅丹 铅制品
【毒理】-吸收、转运与排泄
铅 尘
呼 60%呼吸道排除10%血浆蛋白结合铅
、 烟
吸 道
40%血循环 游离可溶性磷酸氢铅
90%与红细胞结合
肝
肾
酸碱平衡失调 磷酸铅
磷酸氢铅
骨骼 毛发
数周后
脾 肺
牙齿 血入
铅中毒 主要随尿排除 症状发作
血铅通过 胎盘屏障
【毒理】-对各系统的毒性作用及机制
• 2)防护服装 • 3)防护油膏
3、加强健康教育和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
•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 2)做好生产环境检测
职业接触限值 MAC(最高容许浓度) • 3)作好健康监护工作 • 4)合理营养
4、消除和控制环境污染,使其排出 量低于国家标准以下
5、加强毒品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 误服或他人用来自杀和他杀。
学习指南
1、案例开路 2、理化特性 3、接触机会 4、毒理 5、临床表现 6、诊断及处理原则 8、特殊预防措施
铅(lead,Pb ) 中毒
“20世纪戒烟,21世纪戒铅”
锡箔作坊使浙江2千儿童铅中毒导致中毒的工厂被查封 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严重匮乏
距离村小学只有 300米远的铅锌厂
村委会的大门
厚厚的铅块裸露在外已经凝固
铅中毒轶事
• 贝多芬是死于铅中毒 :当时的多瑙河和莱 茵河两岸有很多制铅厂,河水已被铅污染。 但是贝多芬很喜欢吃多瑙河的鱼,而且吃 鱼数量很多。所以,铅一直累积,最后铅 过量,中毒死亡 。
古罗马帝国的消亡
• 古罗马贵族很富有,他们用的是很贵重的 铅壶装酒、饮酒,大部分的用具都是铅制 成的。铅中毒使得盛极一时的罗马贵族消 亡。当时铅中毒导致罗马帝国人的平均年 龄只有25岁;贵族妇女很多不能生育,流 产的也很多;婴儿的夭折率很高,而且出 生的孩子低智。
精选工业毒物和职业中毒
接触锰的机会: (1)冶金工业。锰矿石经开采、运输、加工后主要用于冶金方面,如制造锰铁等。 (2)电焊条的制造与使用。电焊条的药皮中含锰可达5%~50%。 (3)制造干电池、染料工业、制造陶瓷等用二氧化锰、铬酸锰、硅酸锰等;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消毒剂等用于医药等许多方面。
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锰烟和锰尘。锰中毒表现:急性锰中毒十分少见。慢性锰中毒早期可出现四肢麻木或疼痛、夜间肠肌痉挛、两腿无力、随后出现肌张力增高,手指明显震颤,四肢僵硬,动作迟缓笨拙,语言含糊不清,走路身体向前冲,足尖先着地,上肢摆动不协调,后退极易跌倒,坐下时有顿坐现象。书写下笔迟疑,写字困难,患小书写症,越写越小。
常见的职业中毒有以下七类:(一)金属和类金属中毒;(二)刺激性气体中毒;(三)窒息性气体中毒;(四)有机溶剂中毒;(五)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六)高分子化合物单体中毒;(七)农药中毒
九、常见金属和类金属中毒
(一)金属中毒最常见的是铅中毒、汞中毒和锰中毒1.铅中毒:铅为银白色金属,熔点327.5℃ ,400℃以上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铅有很多化合物,其中四乙基铅毒性很大。在56种职业中毒中,除了铅中毒以外,还有四乙基铅中毒。四乙基铅过去做汽油防爆剂,现在已经由新的防爆剂代替。
职业接触:铅矿开采(硫化铅矿)。铅冶炼。熔铅、铸铅、制铅及生产和修理蓄电池。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常用于油漆工业。铅油漆在砂磨、刮铲、焊接、熔割时,可产生铅烟、铅尘。塑料、陶瓷、玻璃、景泰蓝、搪瓷、农药、锡焊等工业生产也可接触铅烟、铅尘。日常生活中,报纸、书籍、以及陶瓷作的盘和碗的釉中都含有铅。
三、工业毒物以何种状态存在?
工业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一)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等。 (二) 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苯蒸气等。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 控制熔铅温度或用自动控制温度感应电热 炉加热以降低铅烟析出;
➢ 加强局部抽风、排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1页
造粒机,铅酸蓄电池生产中制造铅粉球磨机前道设备。能 替换人工浇、冲制铅粒,机构合理,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运行可靠,生产效率高。整机由熔铅炉,输铅冷却系统 ,造粒机三部分组成。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7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8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9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20页
贵州铜仁工矿区汞污染
土法炼汞污染
粮食 0.484mg/kg (0.112—1.72) 为卫生标准24倍
蔬菜 0.486mg/kg
为卫生标准48.6倍
汞无机化合物: • 如硝酸汞(Hg(NO3)2、升汞(HgCl2)、甘汞(HgCl)、溴化汞(HgBr2)、 砷酸汞(HgAsO4)、硫化汞(HgS)、硫酸汞(HgSO4)、氧化汞(HgO)、氰化 汞(Hg(CN)2)等,用于汞化合物合成,或作为催化剂、颜料、涂料等; • 有作为药品,口服、过量吸入其粉尘及皮肤涂布时均可引发中毒。
➢ 白血病。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37页
(四)临床表现
2. 慢性中毒
❖ 其它
➢ 皮肤:脱脂而干燥、脱屑、皲裂,过敏性湿 疹。
➢ 生殖系统:女工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 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率增高。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38页
(六)治疗与处理
1. 急性中毒
❖ 快速脱离现场,清洗污染部位。 ❖ 无特效解毒剂,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醛酸和 维生素C,忌用肾上腺素。
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三章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第1讲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考频指数】★★★【考点精讲】1.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2)肾脏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谢物的极有效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3)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4)毒物的吸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如铅吸收。
(5)迟发性中毒:在一些情况下,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中毒的临床病变,如锰中毒等。
2.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职业中毒诊断是遵从法定职业病的诊断原则,诊断应有充分的资料,包括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査、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并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综合分析,集体诊断,方能做出合理的诊断。
3.急性职业中毒的治疗原则是(1)现场急救,如立即将患者搬离中毒环境,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如经口中毒者,须尽早引吐、洗胃及导泻。
(3)解毒和排毒,如对中毒患者应尽早使用有关的解毒排毒药物。
(4)对症治疗,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解除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进阶攻略】从总体上把握职业中毒,理解中毒的过程。
【易错易混辨析】生产性毒物通常以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其直径大小多在0.1~10μm。
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尘)。
【知识点随手练】一、A1型选择题1.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应包括A.职业史、症状与体征B.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症状与体征C.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D.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E.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和症状与体征2.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因素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D.外界气温、气湿E.以上都是3.职业中毒是由于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E。
版预防医学职业中毒总论及各论七年制2
二、职业中毒的毒理学
(一)、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Absorption)
1. 呼吸道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 吸道迅速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毒物均由此
途径进入人体而导致中毒。 特点:
毒作用快; 毒物吸收受浓度、血/气分配系数、水溶性、劳动
强度等影响。
(一)、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Absorption)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2. 生物转化或代谢(Metabolism)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
四类反应。 一般为解毒,但是BaP、芳香胺经生物
转化后反而活化。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3. 排出 (Excretion) 肾脏 呼吸道 消化道 其它途径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联合作用 个体易感性
三、职业中毒的临床
(一)临床类型
• 急性中毒 (acute poisoning):毒物一次或短 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急性 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 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 :毒物长期少 量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中毒。
中性粒 出血倾向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相对
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定为致癌物
其它---皮肤脱脂、干燥、皲裂、过敏性湿疹
四、诊断
慢性苯中毒应根据较长时间密切接 触苯的职业史,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 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 气中苯浓度的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按照 国家颁布的慢性苯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 (GBZ68-2002)进行诊断。
毒物与职业中毒
其他常见毒物
农药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长期接触农药可对人体造成 多方面的危害,如农药中毒、致癌等。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 用农药、加强农药残留监测等。
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是指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浓度超过安全限值 ,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药物 、加强药物残留监测等。
04
职业中毒的应急处理与救治
咳嗽、气喘、胸闷、 呼吸困难等。
皮肤症状
皮疹、瘙痒、红肿、 溃疡等。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 失眠、记忆力减退 等。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食欲 不振、腹痛、腹泻 等。
其他症状
心悸、胸闷、心律 失常等。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加强通风和排气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 有毒物质的积聚。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持呼吸道通畅。
紧急就医流程
01
呼叫急救车或前往最近的有救治 能力的医院。
02
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尽量保持患 者安静,减少搬动,以免加重病
情。
告知医生患者的病史、接触史以 及现场急救措施,以便医生更好 地判断病情和治疗。
03
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检查,遵循医 嘱,积极配合救治工作。
04
救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某些工作场所,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护措 施,如通风设施不完善、未佩戴个人防护 用品等,增加了职业中毒的风险。
操作不规范
缺乏健康监护
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可能导 致有毒物质的泄漏或意外事故,从而引发 职业中毒。
缺乏定期的健康监护和体检,使得职业中 毒在早期不易被发现和诊断。
职业中毒的症状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
现场急救措施
01
职业中毒概论
⚫ (二)、主要临床表现
⚫
⚫ 在生产条件下,常表现为慢性中毒,如铅、 锰等;
⚫ 毒性大,蓄积作用不明显的毒物,因生产 事故常引起急性中毒,如光气等。
⚫ 同一毒物,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有 时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如苯。
⚫ 职业中毒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 1.神经系统 常见毒物有金属、类金属及其
化合物、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
⚫ 2)、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 常为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如电镀铬时的酸雾, 喷漆作业时的漆雾。
存在形态: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
⚫ 3)、烟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 的固体微粒
⚫ 主要为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 化而成,如熔炼铅时的铅烟;有机物加热或燃烧时, 也形成烟。
劳动者健康损害防治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概述
夏昭林
zlxia@
职业中毒的几个概念
⚫ 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 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 物质。
⚫ 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毒物 ⚫ 中毒(poisoning):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
蒸气等。排出速率取决于肺泡呼吸膜内外两侧有毒气体的分 压差;通气量也影响排出速度。
⚫ (3)消化道 肝脏是排泄外源物质的重要器官,许多金属毒
物如铅、锰,可由肝细胞分泌,经胆汁随粪便排出。含经口 摄入而未被消化道吸收的部分。
⚫ (4)其它排出途径 如汞可经唾液腺排出;如铅、锰等可经
乳腺排入乳汁;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如铅等。铅、砷等可 富集于头发和指甲。
三、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 (一)、分布
⚫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 毒物在体内分布取决于其进入细胞的能力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导论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还是存在许多工作场所存在着生产性毒物的问题,这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从生产性毒物的定义、分类、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展开,以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定义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化学品、有害气体、粉尘等。
这些毒物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吸收、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分类根据毒物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生产性毒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物质: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金属和其化合物等。
比如,甲醛、苯、砷、铅等。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以气体、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
2.硅尘、煤尘等粉尘: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物料破碎、搅拌等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长期暴露于这些粉尘环境中会引发职业性肺病。
3.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甲烷等。
这些气体通常具有刺激性、窒息性或致癌性等危害。
4.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
在一些医疗、核工业等领域存在辐射的工作环境,长期暴露于辐射下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危害暴露于生产性毒物下的职业工人可能会面临以下危害:1.呼吸系统受损: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和有害气体中,会引起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2.神经系统损害:一些化学物质和有害气体可以直接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头晕、失眠、抑郁等症状。
3.肝肾功能异常: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金属等进入人体后会积累在肝脏和肾脏中,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甚至衰竭。
4.致癌性:一些化学物质和射线辐射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长期暴露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人免受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工程控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例如使用封闭式设备、通风系统等。
2.个人防护措施:工人需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口罩、护目镜等。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Hg2++酶 SH SH
酶 S Hg 硫醇盐 S
具有高度亲电子性
酶与生理活性物质的活性基团,如 巯基、羧基、羟基、氨基等
直径大多数为0.1μm~10μm的固体微粒。
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吸收:主要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意义不大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讨论职业中毒时考虑的方向: ➢1. 理化特性 ➢2. 接触途径 ➢3. 毒理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毒机理 ➢4. 临床表现 ➢5. 诊断及处理原则 ➢6. 治疗 ➢7. 预防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代谢: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当食物中缺钙 或因感染、饮酒、外伤和服用酸碱药物而造成酸 碱平衡紊乱时,均可使骨内不溶性的磷酸铅转化 为可溶性的磷酸氢铅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铅中毒 症状发生。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3.排泄
体内的铅排出缓慢,半减期估计5-10年
主要途径:肾脏 尿 (每天约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血液、软组织 === 骨骼、毛发、牙齿
PbHPO4
Pb3(PO4)2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铅在血中: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90%)与红细 胞结合,小部分在血浆中,血浆中的铅主要与 血浆蛋白结合,少量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
(PbHPO4 )。
分布、转移:血液中的铅初期主要分布于肝、 肾、脑、皮肤和结缔组织中;数周后,离开软 组织以不溶性的磷酸铅(Pb3(PO4)2)形式沉积于骨、 毛 发 、 牙 齿 等 器 官 。 人 体 内 90%-95% 的 铅 储 存于骨内,呈稳定状态。
(1)血液和造血系统 1)卟啉代谢障碍:是铅对机体影响较为重要 和早期变化之一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2O3)与雄黄(As2S3)相比,前者的溶 解度大,毒性也剧烈得多。
分配系数
(二)剂量、浓度、接触时间
降低空气中毒物浓度,减少接触毒 物的时间可减少毒物进入体内的量,这 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三)联合作用 1、毒物的联合作用 独立作用
相加作用
增强作用
拮抗作用
2、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 可影响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4)
3.工艺、建筑布局
分区隔离 风向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5)
4.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的佩戴 作业场所卫生设施:沐浴更衣室、冲
淋装置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6)
5.职业卫生服务
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监
督
对接触人群实施健康监护:上岗前和定期
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
(一)分布 毒物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是不均匀、有选 择性的。 (二)生物转化
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增毒 作用)。 (三)排出 排出的途径有多种,其中肾脏、呼吸道是 主要的途径。
(四)蓄积
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 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 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 的蓄积。 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 毒的物质基础。
(一)职业中毒临床类型
1、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指毒物一 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 体而引起的中毒。
2、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指毒物 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3、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发 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
两名工人身着轻型防护服,迅速 将中毒的工人,抬离现场
穿戴重型防护服的工人,将 泄漏的钢瓶装入毒物存储桶 中,密闭。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2. 慢性中毒
尽早诊断处理,使用有关的特效解毒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症治疗,健康促进,安排合适的工
作或休息。
七、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1)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使用有毒物品 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应遵循“三级
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一)毒物的特性 1、化学结构 (化学物质的毒性与其化 学结构有关) 不饱和化合物的毒性大于饱和化合物 最外层电子不饱和程度愈大,毒性愈强 电子稳定性愈低的元素,毒性亦愈强
2、理化特性 (分子量、比重、熔点、 沸点、蒸气压、溶解性、分配系数等) 分散度高的毒物化学活性大 挥发性大的毒物吸入中毒的危险性大 毒性与其溶解度有密切关系,如砒霜
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
好“前期预防”。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2)
1.根除毒物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 可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 料。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3)
2.降低毒物浓度
技术革新:密闭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 通风排毒:通风排毒系统(经通风排出的
毒物,必须经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出)
高温环境使毒物的挥发增加,呼吸、循 环、出汗等增加,促进毒物的吸收 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机体耗氧量及毒物 吸收增多,对毒物的毒作用更为敏感。
(四)个体感受性
性别 年龄 生理变动期(孕期、月经期、授乳期) 健康状态 营养 内分泌功能 免疫状态 遗传特征
六、职业中毒的临床
重要的途径。
(二)皮肤 某些毒物可透过完整皮肤而进入体内。
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进入血循环 通过汗腺导管,或通过毛囊与皮脂腺, 绕过表皮屏障而到达真皮。汗腺与毛囊 总截面积仅占表皮面积的0.1%~1.0%左 右,实际意义不大。
(三)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 职业中毒的事例甚少。 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 消化道进入体内。 进入消化道的毒物主要在小肠吸收, 经门脉肝脏再入大循环,有的毒物如氰 化物,在口腔内即可经粘膜吸收。
迟发性中毒(delayed poisoning):脱离毒 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中毒临床病变。 毒物的吸收(poisons’ absorption):毒物 或者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 无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
(二)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a) 神经衰弱综合征 b) 周围神经炎 c) 震颤 d) 中毒性脑病及脑水肿 2、呼吸系统 a)上呼吸道炎 b)化学性肺炎 c)化学性肺水肿
支持治疗能提高患者抗病能力,促使早日 恢复健康。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1.急性职业中毒 立即将患者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 现场急救:
场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心、 肺、脑、眼等重要脏器的。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清洗、吸氧、洗胃。 金属络合剂;高铁血红蛋白还原 解毒和排毒: 剂;氰化物中毒解毒剂;有机磷 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缓解 农药中毒解毒剂等。 对症治疗: 病痛,促使康复,挽救生命。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搬运与贮藏; 材料加工及准备;加料与出料; 成品处理与包装; 辅助操作:如采样品、检修设备;
生产中的使用:如农业生产中喷洒杀虫剂。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一)呼吸道
气体、蒸气及气溶胶形式的毒物均可经呼吸
道进入人体。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最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7)
6.安全卫生管理
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设备维修
管理部门和作业者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工人享有“知情权”,管理者 “危害告知”义务)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毒物、生产性毒物、职业中毒、气溶胶
二、简答题
1、生产性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有哪些?
2、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危害
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概述
毒物 (poison):是在一定条件下,摄入 较小的剂量即可造成机体功能或结构损 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生产性毒物( productive toxicant): 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毒物。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 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 在生产环境中的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 体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
(1)气体(gas)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如氯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
(2)蒸气 (vapor)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 发时形成蒸气。凡沸点低、蒸气压力大的物质 都易形成蒸气。对液态物质进行加热、搅拌、 喷雾、通气及超声处理时可加速挥发,暴露面 积大亦能促进挥发。
3、血液系统 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 蛋白血症等。 4、消化系统 a)急性胃肠炎 b)腹绞痛 c)口腔征象 d)中毒性肝损害 e)其它
5、泌尿系统 中毒性肾病 泌尿系统肿瘤 6、循环系统 心肌损害、心律异常…… 7、生殖系统 生殖毒性 发育毒性 8、皮肤 皮炎、溃疡、疣赘、角化过度、皲裂、脱 发、皮肤肿瘤 9、其他 眼部病变
3、叙述职业中毒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物质蓄积:长期接触某些毒物时, 其吸收超过消除,使毒物或毒物的代谢 产物在体内的量逐渐积累增多,蓄积达 一定量则导致中毒。 功能蓄积:在体内检测不到毒物的 累积增多,但毒物多次接触造成的功能 损害却可积累起来而引起慢性中毒。
储(贮)存库 :有时毒物在其 它部位产生毒作用,而对蓄积部位 相对无害,此时蓄积部位称为储存 库。储存库释放出来的毒物,会引 起中毒的急性发作。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1)原料:例如制造氯乙烯所用的乙烯和
氯,制造颜料、蓄电池用的铅。
(2)中间产品(中间体):例如制造苯胺 时,硝基苯是中间体。 (3)辅助材料:如橡胶行业用苯、汽油作 溶剂,生产乙醛时用汞作催化剂。
(4)成品:如农药厂生产的对硫磷、乐果。 (5)副产品或废弃物:如炼焦时产生的煤焦油, 沥青、含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粘胶 纤维厂、制革厂等产生硫化氢,冶炼中产生的 二氧化硫。 (6)夹杂物:如某些金属、酸中夹杂的砷。 生产性毒物尚可以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 的形式出现。如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时,四氯 化碳与明火或灼热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光 气。
(3)粉尘(dust)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 固体微粒称为粉尘。其粒径大小多在0.1—— 10μ m。固体物质经机械粉碎或碾磨时可产生 粉尘。 (4)烟(fume)为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 0.1μ m的固体微粒。某些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 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或氧化而形成烟。 (5)雾(mist)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多由于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形成的。如电镀时 的铬酸雾。金属酸洗时的硫酸雾。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及雾,统称为气 溶胶(aerosol)。
(三)职业中毒的诊断
诊断依据 a)职业史 b)劳动卫生条件调查 c)症状与体征 d)实验室检查:接触指标、效应指标 属于法定职业病的职业中毒诊断原 则详见职业病的诊断
(四)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职业中毒的治疗可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 疗及支持治疗三类。 病因治疗的目的是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 促进毒物排泄以及拮抗或解除其毒作用。 对症治疗是为缓解毒物引起的主要症状, 以促进人体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