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六
高考语文晨读材料六
![高考语文晨读材料六](https://img.taocdn.com/s3/m/3a0894aba0116c175f0e48fd.png)
第二周星期五哲言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苟子•劝学》【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国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
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
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
前“恶”(è):缺陷和丑恶。
后“恶”(wù):讨厌,憎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
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
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
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欲: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给。
诗词秋怀口欧阳修节物岂不好①?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②,包羞食万钱③。
鹿车何日驾④,归去颍东田⑤。
【注】①节物:节令风物。
②“感事”句:谓想到家事国事,愁得双鬓灰白。
③包羞:对所做的事感到耻辱不安。
食万钱:指耗费朝廷俸禄。
④鹿车:用人力推拉的小车。
《风俗通》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
⑤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
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
不久内迁。
第二年,约梅尧臣一起买田于颍。
【赏析】诗以问句起,并列一对矛盾——节物好,但心情不好。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六.docx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六.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704918743323968001c92ad.png)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六)【美文欣赏】《飞鸟集》(接晨读材料五)绿叶的生与死乃是旋风的急骤的旋转,它的更广大的旋转的圈子乃是在天上繁星之间徐缓的转动。
权势对世界说道:“你是我的。
”世界便把权势囚禁在她的宝座下面。
爱情对世界说道:“我是你的。
”世界便给予爱情以在它屋内来往的自由。
浓雾仿佛是大地的愿望。
它藏起了太阳,而太阳原是她所呼求的。
安静些吧,我的心,这些大树都是祈祷者呀。
瞬刻的喧声,讥笑着永恒的音乐。
我想起浮泛在生与爱与死的川流上的许多别的时代,以及这些时代之被遗忘,我便感觉到离开尘世的自由。
我灵魂里的忧郁就是她的新婚的面纱。
这面纱等候着在夜间卸去。
死之印记给生的钱币以价值,使它能够用生命来购买那真正的宝物。
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
晨光给它戴上霞彩。
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根是地下的枝。
枝是空中的根。
远远去了的夏之音乐,翱翔于秋间,寻求它的旧垒。
不要从你自己的袋里掏出勋绩借给你的朋友,这是污辱他的。
无名的日子的感触,攀缘在我的心上,正象那绿色的苔藓,攀缘在老树的周身。
回声嘲笑她的原声,以证明她是原声。
当富贵利达的人夸说他得到神的特别恩惠时,上帝却羞了。
我投射我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路上,因为我有一盏还没有燃点起来的明灯。
人走进喧哗的群众里去,为的是要淹没他自己的沉默的呼号。
终止于衰竭是“死亡” ,但“圆满”却终止于无穷。
太阳只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
山峰如群儿之喧嚷,举起他们的双臂,想去捉天上的星星。
道路虽然拥挤,却是寂寞的,因为它是不被爱的。
权势以它的恶行自夸,落下的黄叶与浮游的云片却在笑它。
今天大地在太阳光里向我营营哼鸣,像一个织着布的妇人,用一种已经被忘却的语言,哼着一些古代的歌曲。
梦是一个一定要谈话的妻子。
睡眠是一个默默忍受的丈夫。
夜与逝去的日子接吻,轻轻地在他耳旁说道:“我是死,是你的母亲。
高考语文百日冲刺系列 晨读材料六
![高考语文百日冲刺系列 晨读材料六](https://img.taocdn.com/s3/m/5bc39f8158f5f61fb736666a.png)
高考语文百日冲刺系列晨读材料六(一)近义词语辨析(10组)(二)名句名篇默写(答案见后)(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3)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4)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6)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7)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8)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三)文言实词(答案见后)1.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阿房宫赋》)(2)以其境过清________(《小石潭记》)(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劝学》)(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鸿门宴》)(5)一日,大母过余曰________(《项脊轩志》)(6)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鸿门宴》)2.何(1)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________(《观沧海》)(5)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3.恨(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出师表》)(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琵琶行》)(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________(《孔雀东南飞》)(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________(《水调歌头》)晨读材料六参考答案二、名句名篇默写参考答案(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日月忽其不淹兮(4)闻道有先后(5)望帝春心托杜鹃(6)黄发垂髫(7)略无阙处(8)苟利国家生死以三、文言实词参考答案1.(1)经过,通过(2)过分,过于(3)错误,过失(4)追究过错,责备(5)到,到来(6)超过2.(1)哪里,代词(2)什么,代词(3)怎么办,对……怎么办(4)多么(5)怎么3.(1)遗憾,不满意(2)怨恨(3)恨恨:惆怅,悲伤(4)仇怨。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6天爱读才会赢1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6天爱读才会赢1](https://img.taocdn.com/s3/m/ef5f0cf53c1ec5da50e270fd.png)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 1 - 早读材料第6天爱读才会赢
【多音字例举】
参: cān参战、参谋。
②参考、参看。
③参谒、参拜;参破、参透;参天大树。
人为你安排的路,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路;2.要善于发现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人生中虽有许多偶然,但成功只属于努力不懈的追求;4.不能死心眼,要有灵活机变;……
【轻松一刻】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
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6天 爱读才会赢 Word版含答案 (1).doc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6天 爱读才会赢 Word版含答案 (1).doc](https://img.taocdn.com/s3/m/e0b07e2f4431b90d6c85c7ec.png)
早读材料第6天爱读才会赢【多音字例举】参: cān参战、参谋。
②参考、参看。
③参谒、参拜;参破、参透;参天大树。
//shēn人参、党参;参商。
// cēn参差不齐。
称:chēng称兄道弟;名称、称号、称谓、简称、俗称;称述、称谢、拍手称快;称道、称颂、称羡、称赞。
//chèn称心、称愿、称职、称体、对称、相称。
//chèng同“秤”。
落:luò落井下石,水落石出;沦落、没落;落伍、落选;落户、落脚、落草;部落、着落;落空;落下帷幕;落款、落帐;光明磊落、落落大方。
//lào落枕、落炕。
//là丢三落四;落在后面。
//luō大大落落。
难:nàn难民、难友、空难、遇难、灾难、大难临头、多难兴邦、难兄难弟;责难、刁难、发难、非难、质疑问难。
//nán难办、艰难、困难;难人、难为、为难;难保、难免;难看、难使、难听。
胖:pàng胖子、胖娃娃。
//pán安泰舒适:心广体胖。
屏:bǐng屏除、屏退左右、屏住呼吸、屏气凝神。
// bīng屏营。
// píng屏蔽、屏障、屏风、画屏、围屏;四扇屏;屏幕、荧屏。
【易用错的成语】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休戚相关: 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置若罔闻: 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筚路蓝缕: 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耳提面命: 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三令五申: 用于上级对下级。
挥洒自如: 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豁然开朗: 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人老珠黄: 只用于妇女。
巧夺天工: 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佳作诵读】向往春风是寒冬的向往,丰硕是金秋的向往,雨露是大地的向往,海岸是风帆的向往,欢乐是痛苦的向往,蓝天是小鸟的向往,大海是鱼儿的向往,旭日是黎明的向往。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a4d1c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1.png)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第一篇:《我的大学梦》我的大学梦,从高三开始。
在这滚滚红尘中,我勤奋学习,默默积累,用汗水浇灌出一个个散发着知识的种子。
我清晰地记得,当那封录取通知书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激动地泪流满面。
大学,是我向往的地方,是我翱翔的天空。
我想要在那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我心中对大学的憧憬,从未停止过。
我知道,要想实现我的大学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于是,我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做好冥想,调整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晚上,我会静下心来,认真地复习,为明天的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的大学梦终将实现。
第二篇:《在人生的跑道上》人生如同一条无尽的跑道,我们在这条跑道上奋力前行,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高三,就是我这条跑道上的重要里程碑,我要为自己的未来梦想努力奔跑。
在这充满挑战的阶段,我时刻准备着,披荆斩棘,冲刺前行。
不论是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试,还是莫名的挫折,我都始终坚信,只要跑下去,就必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而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我心中那个美好的梦想。
我知道,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我要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学习更多的知识,迎接更广阔的挑战。
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奋斗,永不放弃。
在人生的跑道上,我会紧抓梦想的绳索,奋力向前。
无论路途怎样崎岖,我都会坚定地前行,直到梦想成真。
第三篇:《永不言弃的心》高三,是一个考验毅力的阶段。
在这段时光里,我经历了无数的挣扎、付出和收获。
而支撑着我,永不言弃的,就是内心坚定的信念。
未来的大学,是我向往的地方。
我渴望在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迎接更广阔的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我的梦想终将实现。
每当我沉浸在挑战中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要坚持,要相信,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跨越困难,迎接更好的明天。
我知道,路途上会有风雨,但我会坚持骑着信念的自行车,一直走下去。
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六
![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六](https://img.taocdn.com/s3/m/d9243e91d0d233d4b14e69cf.png)
晨读资料之六一、翻译(1)适南市火,善俊亟往视事,弛竹木税,发粟振民。
(2)民趋富家发其廪,监司议调兵掩捕,善俊日:“是趣乱也。
”译文:(1)适逢南市发生火灾,善俊立即前去视察灾情,延缓竹木税,发粮赈济百姓。
(2)百姓前往富人家打开他们的粮仓抢粮食,监司建议调兵拘捕,善俊说:“这是会促使变乱的做法。
二、文言实词71、语:话,谈论、告诉72、遗:留下来的,给予73、矢:箭头74、岂:难道(是否、何况)75、事:侍奉76、特:只是77、自:从(在)、如果78、肖:相似、像79、易:交换、改变,容易80、譬:譬喻、打比方三、文化史常识【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
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jian】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
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
2020届高三语文晨读练(1—6)
![2020届高三语文晨读练(1—6)](https://img.taocdn.com/s3/m/7eb9d589da38376bae1fae1b.png)
楚州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晨读练习1范围:课内《孔子语录》,课外《论语·为政以德》姓名:______得分:__一、课内名句默写(40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2、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是以谓之‘文’也。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6、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二、课外名句默写(36分)1、,不能则止2、危而不持,,则将焉用彼相矣。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
4、盖均无贫,和无寡,。
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既来之,则安之。
6、其身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8、道之以政,,民免而无耻。
9、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则劝。
三、阅读文言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24分)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①封人②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③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注]①绮乌:地名。
②封人:管理疆界的人。
③适:如果。
1、管仲束缚,自鲁之齐。
2、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3、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楚州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晨读练习2练习范围:课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外《论语·克己复礼》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课内名句默写(40分)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
2、,然后能改;3、困于心,,而后作;,发于声,。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课外名句默写(36分)1、,天下归仁焉。
2、,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4、,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民无所错手足。
5、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6、君子务本,。
晨读材料第六周(主题家国)(10月22日28日)-2024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
![晨读材料第六周(主题家国)(10月22日28日)-2024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cd0161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3.png)
晨读资料10月22—28日一、成语积累1.胼手胝足【释义】胼、胝:手脚上的老茧。
手上脚上都生出了老茧。
形容长期地辛勤劳作。
【出处】宋·朱熹《九江彭蠡辨》:“凡禹之所为;过门不入;胼手胝足;而不以为病者;为欲大济天下昏垫之足;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运用示例】是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百废待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胼手胝足的奋斗,让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是埋头苦干的拼搏,让我们书写下年均减贫逾1000万人的“最成功脱贫故事”……(摘自: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2.摩顶放踵【释义】摩:摩擦。
顶:头顶。
放:到。
踵:脚后跟。
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了。
形容不顾身体受到损伤而辛苦劳作。
【出处】《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运用示例】儒家求仁,虽千万人吾往矣;道法自然,善利万物而不争;墨家兼爱,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佛曰慈悲,普度众生救苦救难。
大道万千,殊途同归,盖均以担荷天下为己任。
我辈青年,身处盛世,又岂可以随便之心,忘复兴之责?3.众人役役【释义】役役:劳作不息。
普通人都辛勤劳动不息。
【出处】《庄子?齐物论》:“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
”(就是绝大部分人(他们)都为世间的繁琐事务而操劳忙碌,是世间这些俗务的奴隶。
圣人看上去就是比较简简单单的,很单纯,甚至傻乎乎的、笨笨的,但是圣人可以参破万年,可以跨越时空,与道体合一,与万物合一。
【运用示例】来到这世间一趟,谁不为碎银几两?众生皆有苦厄,又何必慌慌张张,庄子曰众人役役,圣人愚芚。
何不像圣人那样傻一点,愚一些,慢慢走,欣赏人生沿途的风景,把一瞬活成万年。
4.剪莽拥彗【释义】莽:草。
彗:扫帚。
剪除杂草,手持扫帚。
指辛勤劳动。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乃剪莽拥彗,类男子操作。
”【运用示例】耕云播雨,剪莽拥彗。
高考语文复习晨读材料(1-4
![高考语文复习晨读材料(1-4](https://img.taocdn.com/s3/m/63f1a5c3aa00b52acfc7ca47.png)
高考语文复习晨读材料(一)一、默写内容1、古文《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诗词曲《氓》《诗经·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离骚》屈原帝d ì高g āo 阳y áng 之z h ī苗裔m i áo y ì兮x ī,朕zh ân 皇hu áng 考k ǎo 曰y u ē伯b ï庸y ōng;摄s h â提t í贞zh ēn 于y ú孟m âng 陬z ōu兮x ī,惟w ãi 庚寅g ēngy ín 吾w ú以y ǐ降ji àng;皇hu áng 览l ǎn 揆k u í余y ú于y ú初度c h ūd ù兮x ī,肇zh ào 锡x ī余y ú以y ǐ嘉j i ā名m íng;名m íng 余y ú曰y u ē正zh âng 则z ã兮x ī,字z ì余y ú曰y u ē灵l íng 均j ūn ;纷f ēn 吾w ú既有j ìy ǒu 此c ǐ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h ùji āng 离l í与y ǔ辟p ì芷z h ǐ兮x ī,纫r ân 秋q i ū兰l án 以为y ǐw ãi 佩p âi;汩g ǔ余y ú若r u î将ji āng 不及b ùj í兮x ī,恐k ǒng 年岁ni ánsu ì之z h ī不b ù吾w ú与y ǔ;朝ch áo 搴qi ān 阰p 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6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6](https://img.taocdn.com/s3/m/5155d451f46527d3240ce0db.png)
高三晨读材料(六)【成语积累】61、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像自己亲身受到一样,一般用于代别人向对方表示感激和谢意。
62、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
对象为建筑、雕塑。
63、擢发难数:形容坏事和罪恶多。
64、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像棋子一样排列,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适用于空间范围较大的地方。
如,这片土地上有着最美的风景,湖泊星罗棋布,植物生机勃勃,动物欢快奔跑。
65、望其项背:比不上或赶不上,多用于否定。
对象只能是人。
66、如火如荼:形容气势旺盛、热烈。
对象只能是气势。
67、日暮途穷:对象只能是一个团体或集团,一派势力。
68、莫衷一是:大家的看法不一,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
69、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0、乳臭未干:①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
②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诗词欣赏】暮归山中蓝仁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译文】黄昏时回家,山里已经昏暗,涧水里冼洗脚,月影在水中出现。
简陋的横木门上,喜鹊归巢入眠,黑暗的树林中,萤火虫乱画弧线。
老婆孩子都等候我归来,挑亮油灯一同饱尝粗茶淡饭。
我伫立在松树、桂花间纳凉,遥望疏朗的星星远隔着河汉。
【创作背景】蓝仁基本上是一位布衣,出仕的时间很短,亦没有任过高职,一直隐居家乡崇安山中。
此诗即写作者山居生活片断,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
从诗中景物看,诗作描写的是一个秋初的傍晚,诗人刚好外出归来的情景。
【赏析】这首古体诗写诗人的一个平常的生活片断。
诗人按照行动的足迹,安排了连续的四个场面。
全诗没有奇思妙语,没有汹涌的生活波澜。
诗人只是拣取身边日常琐事,平淡的生活场景,略加点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给人以情真语切的感觉。
先写归家途中的情景。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暮色苍茫,乱山昏暗。
崎岖的山道上,诗人信步归家。
高三晨读材料(六)
![高三晨读材料(六)](https://img.taocdn.com/s3/m/275ab9b07fd5360cbb1adbb9.png)
2017届高三晨读材料(六)古代诗歌鉴赏咏湖中雁朝代:南北朝作者:沈约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迴翔。
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
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
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诗意】春天的池塘水满而清澈,每年大雁北归之前都在这里低翔盘旋。
湖雁入水觅食牵动了柔弱的水藻,他们收拢的翅膀上仿佛还带着北方的余霜。
有时群雁悠闲的漂浮在水面,荡起轻轻的浪花,有时一只单雁去追逐湖面泛起的余光。
群雁有时飞起不愿落在湖面上,有时又凌乱不能排成行。
群雁用喙整理着自己的羽毛准备飞翔,期望能够一举回到故乡。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较难确定,清吴淇认为可能作于齐粱替革之际,但缺少确凿有力的证据。
《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鸿雁来。
”春天到了,江南湖中的群雁飞举,振翅往北,准备还回故乡。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逥翔。
”起手即点题。
“白水”,极清澈之水。
此二句点化刘桢《杂诗》“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而成。
次句于“雁”字上着一“旅”字,言此湖不过是雁之逆旅,雁只是逆旅之过客而已,为结句“还故乡”铺垫。
“逥翔”,回旋盘翔;“逥翔”前下一“每”字,言每当春水满池,从北方来此过冬的群雁就要起飞盘舞,年年如此,无一年例外。
一“每”字,加大了时间的跨度。
“唼流”以下六句,用极细腻的笔触勾勒湖中群雁的神态。
“唼流”,雁入水觅食貌,宋玉《九辩》:“凫雁皆唼夫梁藻,风愈飘翔而高举。
”“弱藻”,柔嫩的水草。
“唼流牵弱藻”,湖雁觅食水流,以至牵动柔弱的藻类,真是刻画得至细至微。
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云:“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
”季秋北雁南飞,为的是避朔风霜雪。
冰雪消融,春日和暖,当他们振翮准备北飞之时,仿佛还感到毛羽上仍残留着旧年的余霜;也正是这余霜,触动了旅雁的乡思之情,因为这余霜毕竟是北方带来的呀!“余霜”一语,颇为曲妙!“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
”上句,群雁悠闲自在漂浮水面,随着轻浪晃动。
下句,日照平湖,泛泛有光,单雁浮行追逐远光中的俦侣。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六)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六)](https://img.taocdn.com/s3/m/8dd14dfecc22bcd126ff0ca9.png)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六)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辩白辩护辩解]“辩白”重在于“白”,说明白事实,一般指在被误会或被指责的情况下进行分辩,使真相大白;“辩护”着重于“护”,用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或他人申辩;“辩解”着重于“解”,分辩解释,说明见解或言行是正确的或错误不是那么严重。
[报怨·抱怨]二者都与“怨”有关。
不同点是:“报怨”指报复怨恨,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如“这都应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辩别·辨别]“辩别”指用言辞来分别,如“辩论会上,他从理论上仔细辩别了这件事的是非曲直”。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如“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要辨别好方向,不要上了政治骗子的当”。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
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
形容神态庄重严肃。
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多含讥讽之意。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正颜厉色:颜:面容。
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孟子名言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大意:没有圆规与尺子,那么就画不出标准的方形与圆形。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大意:如果全部信书上说的,那么还不如没有书。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大意:不得志的时候就修身养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得志的时候就要兼济天下的福祉。
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大意:君子最大的优点莫过于与人为善。
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大意: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也小了。
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今天,我们为何还要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来源:人民网作者:原石责任编辑:马嘉隆2019-09-18 13:160在九一八事变88周年纪念日前夕,赴河南考察调研的领袖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并看望红军后代代表,勉励他们要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六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六](https://img.taocdn.com/s3/m/a96b50f6f242336c1eb95ecd.png)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8.《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9.《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答案在本期最后二、翻译快车(选取最新模拟题上的一个句子,因为文言文划线句子中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最为集中。
)原句: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加红为得分点)【逐字翻译】元帅府(名称)建:设立改:改任元帅府参议官(官职名)因:于是请:请求(皇帝)布檄诸路:在各路发布文告(状语后置)以:来定:使动用法,使安定以定人心:来使人心安定【整句翻译】大元帅府设立,改任(他)为元帅府参议官,于是(他)请求皇帝在各路发布文告,来使人心安定。
三、文化长廊(选取8个知识点,在重点处黑体标注出。
)【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常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1、孩提表示两三岁,垂髫表示三四岁至七八岁,总角表示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2、豆蔻指女孩十三四岁。
3、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4、及笄是女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都表示成年。
5、三十岁谓之而立之年,四十岁谓之不惑之年,五十岁谓之知非之年,六十岁谓之花甲之年,七十岁谓之古稀之年,期颐之年则指一百岁。
【宗法】6、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来区别嫡庶亲疏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基本点在大宗、小宗的区分。
7、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称为宗庙。
其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
8、宗庙的等级有严格规定,周天子为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也可作王朝的代称。
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高中高三语文晨读学习材料.docx
![高中高三语文晨读学习材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64d1091647d27284a73517a.png)
高三晨读材料一、大声诵读并用心理解感悟内容:1、时文:屠呦呦:希望中医成果更多田雅婷舒像往常一, 2015 年 10 月 5 日天晚上, 85 的屠呦呦在北京的家里,与老伴儿一起坐在机前收看新,一段画外音竟出自己的名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研究所身研究兼首席研究屠呦呦与来自日本、的两位科学家,因在寄生虫疾病治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共同荣 2015 年度生理学或医学。
”屏幕之上,戴着框眼、慈祥地微笑着的正是她自己。
“有些意外,却又不是很意外。
”在个国度国假期的日子里,她成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行的科学研究而荣科学的第一人,是中国医学界迄今止得的最高,也是中医成果得的最高。
信和花至沓来。
面者提,夜未眠的她:“ 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她青蒿素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登上的世界舞台。
“我也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了,但我不想放弃”屠呦呦,了青蒿素,自己和原虫“斗”了一子。
“ 那么多次失,我也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了,但我不想放弃。
”遍典籍,多方分析,直到有一天,晋葛洪《肘后急方》中的几句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取汁,尽服之。
” 汁而非煎服,温度成了关。
由此出,研究着采用低温提取,首次以乙溶,制出具有明抗效果的青蒿提取物。
后研究,用乙提取一步,是保青蒿素有效制的关所在。
屠呦呦提出的个想法,于青蒿的抗作用,以及一步研究青蒿都至关重要,保了整个研究的不断推。
在此基上,屠呦呦又分离化出青蒿素,并与全国多个研究一起展开深入研究,一提,竟做了 190 次。
1971 年 10 月,191 号青蒿提取物品抗明,品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100%。
不懈努力,青蒿素、双青蒿素、蒿甲、复方蒿甲⋯⋯多个青蒿素抗先后生。
至此,我国利用青蒿素抗疾达到了新的高度。
1978 年,屠呦呦的中医研究院中所“523”研究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表彰。
1979 年,“抗新青蒿素”荣国家明二等。
“青蒿素是中医送世界人民的礼物”,也成屠呦呦科学生涯中最大的足。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六[2020年最新]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六[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98961d8cc22bcd126ff0cbf.png)
2021高三语文晨读材料汇编六一、默写天地(横线上为易错书写,括号为需要解释的重点字词。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并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情景默写】1.《桃花源记》中“,”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8.《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9.《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答案在本期最后二、翻译快车(选取最新模拟题上的一个句子,因为文言文划线句子中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最为集中。
)原句: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六)【美文欣赏】《飞鸟集》(接晨读材料五)绿叶的生与死乃是旋风的急骤的旋转,它的更广大的旋转的圈子乃是在天上繁星之间徐缓的转动。
权势对世界说道:“你是我的。
”世界便把权势囚禁在她的宝座下面。
爱情对世界说道:“我是你的。
”世界便给予爱情以在它屋内来往的自由。
浓雾仿佛是大地的愿望。
它藏起了太阳,而太阳原是她所呼求的。
安静些吧,我的心,这些大树都是祈祷者呀。
瞬刻的喧声,讥笑着永恒的音乐。
我想起浮泛在生与爱与死的川流上的许多别的时代,以及这些时代之被遗忘,我便感觉到离开尘世的自由。
我灵魂里的忧郁就是她的新婚的面纱。
这面纱等候着在夜间卸去。
死之印记给生的钱币以价值,使它能够用生命来购买那真正的宝物。
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
晨光给它戴上霞彩。
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根是地下的枝。
枝是空中的根。
远远去了的夏之音乐,翱翔于秋间,寻求它的旧垒。
不要从你自己的袋里掏出勋绩借给你的朋友,这是污辱他的。
无名的日子的感触,攀缘在我的心上,正象那绿色的苔藓,攀缘在老树的周身。
回声嘲笑她的原声,以证明她是原声。
当富贵利达的人夸说他得到神的特别恩惠时,上帝却羞了。
我投射我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路上,因为我有一盏还没有燃点起来的明灯。
人走进喧哗的群众里去,为的是要淹没他自己的沉默的呼号。
终止于衰竭是“死亡”,但“圆满”却终止于无穷。
太阳只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
山峰如群儿之喧嚷,举起他们的双臂,想去捉天上的星星。
道路虽然拥挤,却是寂寞的,因为它是不被爱的。
权势以它的恶行自夸,落下的黄叶与浮游的云片却在笑它。
今天大地在太阳光里向我营营哼鸣,像一个织着布的妇人,用一种已经被忘却的语言,哼着一些古代的歌曲。
梦是一个一定要谈话的妻子。
睡眠是一个默默忍受的丈夫。
夜与逝去的日子接吻,轻轻地在他耳旁说道:“我是死,是你的母亲。
我就要给你以新的生命。
黑夜呀,我感觉到你的美了。
你的美如一个可爱的妇人,当她把灯灭了的时候。
我把在那些已逝去的世界上的繁荣带到我的世界上来。
亲爱的朋友呀,当我静听着海涛时,我好几次在暮色深沉的黄昏里,在这个海岸上,感到你的伟大思想的沉默。
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
夜对太阳说道:“在月亮中,你送了你的情书给我。
”【时事评论】证明见义勇为,不只是“一纸凭证”62岁的江苏句容人江志根17年来奔波不止,为的是给逝去的儿子讨要一份荣誉证书。
2000年,他12岁的独子江伟华救人溺亡。
2011年,江志根得到了15万元抚恤金,却没有收到见义勇为证书。
2015年12月,江志根将句容市政府告上法院。
今年3月15日,他收到江苏高院受理此案的通知书。
他说:我就要给儿子一个名分,否则就对不起他。
江爸爸的心思我们都明白,他要的不是钱,而是社会对江伟华英雄事迹的郑重承认,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感动之余,不禁唏嘘不已。
中国的见义勇为观经历了较大的波动。
曾经,草原小姐妹为了不使生产队的羊群遭到损失,顶风冒雪追赶羊群被严重冻伤,被人称颂为英雄。
曾经,四川雅安的赖宁为扑灭森林大火而英勇献身,虽然,他的故事的真实性有所争议,但毕竟也被树立为全国少年榜样。
可如今为什么我们却这么吝于给一个小英雄一份证书?事出有因。
有关部门的解释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考虑,不提倡他们在不能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救人,所以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鼓励、不宣传,也不授予荣誉称号。
并依据《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抚恤办法》指出:“为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办法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
”的确,如今社会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对的,这与几十年前宣传为了保护集体的一根木材、一头牛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相比,绝对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进步。
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行动能力、判断能力也和成年人完全不能比,贸然去危险的环境里救人,完全可能加重后果。
但是如果就此认为,授予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就会误导未成年人不顾自身条件做出危险事,就是鼓励其他的未成年人学习做力所不能及的危险事,我觉得这个逻辑有点不对,是建立在对新时代青少年心智发展不了解的基础上。
并且,有关专家觉得对未成年人的见义勇为行为不予奖励的行为,并不符合法律的基本理念。
为什么成年人见义勇为之举可以获得证书,而未成人做了同样的事甚至英勇献身了,却不能得到同样的一张证书?这违反了法律的平等原则。
虽然,有法律人士指出,见义勇为不是法律范畴,这没错。
但是该不该给见义勇为者以同等的待遇,却是法律能给出的答案。
至少在同一个江苏省内,要统一做法,不能有些地方给未成年见义勇为者发证书,而有些地方却不。
当然,句容方面在这事上做得并不算错,给了江志根15万元的抚恤金,也实际承认了江伟华的义举。
只是双方过分纠结于证书这么一个形式,结果导致舆论的对峙,从而偏离了事情的本质。
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呢?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对这事讲得很透彻:不提倡的是见义勇为的方式,而不是见义勇为行为本身。
关键在于引导。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在授予证书的同时,正确引导其他未成年人采取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救助方法,比如看到溺水可以大声呼喊而不是亲身涉险。
这样,既表彰了见义勇为,又引导了正确的救助方式,既安慰了失子之痛的父亲,又符合有关部门的对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规定。
【诗文风采】秋暮吟望(清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1:“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参考试题: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4分)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译文:高高的栖在小楼阁上,打算终老山林,闲来无事吟诗作对,不为秋天而伤悲。
寒山常常映照着斜阳色,叶落之时有刚刚升起的新月渐渐明亮。
泛着烟气的山水在天尽头有飞鸿飞过的身影,秋风卷地,菊花没有了美妙的身姿。
二更的夜里,燃着短烛喝着三升小酒,北斗星低低的横跨天空好像从未想要偷窥。
赏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
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
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
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
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作者介绍: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
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
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
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
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长吟,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文言拾贝】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上)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
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解读:孟子在这段文字里既指斥了个人的功利主义,更指斥了国家功利主义。
如果说个人的功利主义尚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那么国家功利主义,尤其是极端的国家功利主义,无论在孟子的时代,还是在今天,都是治国理政的大忌。
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如果充满了拜金主义的铜臭气,充满了仰视权利力的那种腐朽霉变的阴气,“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就是必然的结局。
从这个角度说,孟子的政治理论观的确有历史的穿透力,对现代社会来说仍有很大的价值。
孟子所说的“利”,应在政治范畴内理解比较合理,不应该理解成否定人们合理合情合法的利益追求,尤其是在崇尚市场和社会竞争的现代社会,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繁荣的原动力,也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