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区耕地土壤质量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土壤质量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全区11.48万hm2耕地进行系统的质量调查,并开展了简要评价,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定西市;耕地土壤质量;调查评价
耕地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它农产品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耕地保护,制定耕地保护措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计。目前,距第二次土壤普查已经20多年,由于农业生产耕作措施、施肥制度及种植制度的改变,耕地质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此,根据甘肃省土肥站的安排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项目的要求,在定西市安定区的典型区域开展了耕地质量调查,以便摸清土壤肥力变化情况,为搞好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调查区域
结合农业生产区域布局,选择了内官、高峰、称钩、石峡湾、白碌、鲁家沟、李家堡、青岚、西巩、石泉、团结、宁远、杏园等13个乡(镇)开展了典型区域耕地质量调查。
2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2.1耕地质量监测点的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全区共设100个。并对100个点取100个剖面样进行化验分析,采用GPS定位,同时开展了耕作情况调查。对100个监测点采取GPS定位,进行土壤剖面样的采集。各采样点设立在当地土壤类型、分布面积、土壤性状、施肥水平、种植制度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上,并结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利于生产区域化布局。
2.2耕地质量调查结果
2.2.1气候条件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东北与会宁连接,南连陇西、渭源二县,东南、西南角分别与通渭、临洮县相接,西北与榆中县毗邻,南北长82.90km,
东西宽73.30km,总耕地面积11.48万hm2,≥0℃积温2 233.50 ℃,≥10 ℃有效积温多年平均值2 239.10 ℃,年均降水量410mm,且年度变化大,降雨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分配有利于秋季作物的生长。全年日照时数2 500.10h,日照百分率为56%,年光能辐射量141.40千卡/cm2。该区光能充足,雨热同季,为旱作一季作物种植区。全区辖12镇7乡2个街道办事处,306个村,2 301个社,8.933万户,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
2.2.2立地条件全区在北纬35°17′54″~36°12′40″、东经104°12′48″~105°01′06″之间,总土地面积3 638.71km2,海拔1 700~2 580m,属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境内陵沟壑区,梁峁起伏。其现代地貌所反映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长期作为内营力的地壳运动和外营力的气候、生物及地表土壤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以第三纪末和第四纪早期古地貌的承袭比较普遍,第三代红色盆地的外貌也仍有反映,但所有沟谷梁峁等基本形态,大都与下伏第三系古地形息息相关。成土母质有四种,一是黄土母质,二是冲积-洪积母质,三是残积母质,四是坡积母质。土壤侵蚀类型可分为五种,一是河谷低阶地弱侵蚀区,二是山塬片状侵蚀区,三是梁峁沟状侵蚀区,四是长梁状侵蚀区,五是山地侵蚀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5 640t/km2。
2.3土壤剖面情况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采样地点、土壤名称、地形部位、地下水位、肥力等级、种植制度及产量水平、常年施肥水平、障碍因素、成土母质等内容,并填写了耕地质量调查点基本情况表。对耕层土样进行了采集,拍摄了景观照片及土壤剖面照片。总的概况是,全区土壤分为黑垆土、灰钙土、黄绵土和潮土四个土类。
2.3.1黑垆土黑垆土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78.20%,分布在海拔2 000~2 571m 的广大丘陵区和中山区比较平缓的部位及川台一带,其剖面形态是:①耕作层15~20 cm,呈新石灰性反应,作物根系密集;②犁底层10cm左右,灰棕色粉壤土,有假菌丝状石灰新生体;③心土层50~80cm,暗灰稍带褐色;④底土层15cm左右,淡棕带黄,黏壤土,假菌丝状和碳酸盐新生体较上层少。
2.3.2灰钙土灰钙土占总土地面积的20.90%,主要分布于海拔1 700~2 000m 的河谷阶地和丘陵下部。其剖面特征是:①耕作层15~20cm,作物根系密体,土壤结构较差;②犁底层厚约10cm;③心土层50~60cm,作物根系较少,碳酸钙反映明显;④底土层100~120cm,作物根系很少,有假菌丝状和斑点。
2.3.3黄绵土占土地总面积的0.70%,主要分布在黑垆土区比较陡坡的耕地上,其剖面特征是:土体比较均匀,层次不够明显,主要由耕作层和底土层两层构成。①耕作层呈黄灰及浅黄色,约20cm,耕层疏松,含养分较多,作物根系密集;②底土层显黄土母质特性,呈淡黄色,轻壤至中壤。耕层与底土层过渡不明显,缺乏犁底层和淀积层。
2.3.4潮土分布在河漫滩内, 口关川河流域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上分布明显。占总土地面积的0.20%,其剖面特点是:①表土层0~20 cm,浅棕或灰棕,疏松多孔;②心土层20~100 cm,棕或浅灰棕,有根孔锈纹、锈斑;③底土层100 cm以下,黄棕色,紧实,孔隙少,有大量锈纹、绣斑;④母质层冲积物。
调查时,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确定调查点并挖掘剖面,进行剖面形态描述与记载,拍摄剖面照片。填写了基础剖面的观察与记载表。
2.4调查点采样及土壤样品处理每个剖面按发生层次分耕层、亚耕层、犁底层、心土层进行取样,并进行编号,每个样品重1.50kg。样品采集后送化验室进行风干、粉碎、过筛,制成样品保存,以便化验分析。
2.5化验分析
2.5.1化验分析项目这次土壤质量调查主要分析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环境条件三大方面的内容。经土壤养分分析可知,安定区全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37g/kg,全氮0.78g/kg,全磷0.69g/kg,全钾22.40g/kg,水解氮48mg/kg,速效磷1
3.35mg/kg,速效钾204mg/kg,缓效钾 1 232mg/kg,阳离子代换量 5.14 cmol(+)/kg,铁
4.68mg/kg,锰
5.34mg/kg,铜1mg/kg,锌0.71mg/kg,硼0.51mg/kg。
2.5.2分析方法按照甘肃省土肥站下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法内容执行。
2.6绘制土壤采样点位图我们绘制了1:50 000土壤剖面样采样点位图,根据点位图严格取样,确保取样点有代表性,确保样点代表全区土壤耕地状况。
2.7简要评价依照航测和土地调查,根据气候条件的区域性和土类划分,将土壤资源划分为五级。
一等地是全区土壤中质量最好的类型,主要分布在内官、香泉、凤翔、口等河谷川台地,土壤为灌溉耕种黑垆土和灌溉灰钙土,有机质含量 1.75%~2.18%,共0.3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36%,土层深厚,蓄水保墒,耕性好。二等地是耕作中质量较好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旱川和梯田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1.16%~2.01%, 面积2.88万hm2,占总面积的25.11%,土层深厚,地面平坦,耕作方便。三等地是耕作土壤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中等地,分布在长梁、连茆、河谷地上及土石山谷出口冲积扇上,土壤有机质含量 1.07%~1.41%,面积 6.41万hm2,占总面积的55.87%。主要特征是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肥力较差。四等地是耕作土壤中质量较差的土壤,分布在胡麻岭梁一带的黑山、高峰东岳及杏园等乡,土壤有机质含量0.69%~3.70%,主要特征是气温低,热量不足,多是黑麻土,土壤耕性差。土壤面积1.0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39%。五等地是农耕中质量最差的土壤,多分布在25°以上的山坡上,现多是退耕还林地,主要分布在长梁及连峁坡上部,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0.50%~0.70%,土壤侵蚀严重,熟化程度不高,属低产地,这类土壤面积0.7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27%。
3耕地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