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数相加之和的奇偶性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案)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案)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案)一、教材分析: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加减法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内容,而在加法中的两个数的求和则是最基本的。

因此,我们可以构思一个和小学生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课题,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法。

1.教学目标:(1) 理解奇数和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奇数和偶数相加的和是奇数,偶数和偶数相加的和仍是偶数。

(2) 通过案例,加深对奇偶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建立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加减法及约数与倍数的计算能力。

2.教学重点:(1) 理解奇数和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奇数和偶数相加的和是奇数,偶数和偶数相加的和仍是偶数。

(2) 如何通过案例应用奇偶性知识进行计算。

3.教学难点:(1) 学生对奇偶性的理解,以及在加法运算中的应用。

(2) 如何通过案例说明应用奇偶性知识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设计1.引入1.1 教师出示两个数:3和4,问学生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1.2 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并回答正确答案。

1.3 教师问学生,这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1.4 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7是奇数。

1.5 教师提醒学生,刚才我们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为奇数,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数的奇偶性来判断这个和的奇偶性。

因为3和4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2.引例2.1 教师再出示两个数:7和9,问学生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2.2 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回答正确答案。

2.3 教师问学生,这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2.4 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16是偶数。

2.5 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提出结论:奇数和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3.练习3.1 教师出题,让学生计算。

例子:(1)5+7= ___(2)2+8= ___(3)6+4=___(4)3+5+7=___3.2 让学生回答每个题的答案,并判断这个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3.3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结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和是奇数,偶数和偶数相加的和仍是偶数。

【教育资料】《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学习精品

《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阅读与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5, 7, 9, 11,…偶数:8, 12, 20, 24,…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方法二: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大家如果理解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用画图来表示:【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同学们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特征,利用直观来推断出结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同时初步验证刚才结论的正确性。

2.探究“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有了刚才的“列举法”和“图示法”,你能自己判断“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精选文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初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正方形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奇数、偶数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奇数、偶数。

下面这些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394XXXX5120XXXX18976偶数奇数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学生说出一种判断方法,老师再追问:除了这种判断方法,你还会怎样判断?)小结:是的,2的倍数是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不是2的倍数是奇数,除以2余数是1。

2、复习怎样用小正方形摆奇数、偶数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正方形,用1个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那偶数怎样摆呢?请你来摆一摆。

师:还有谁想再来摆几个偶数?(2到3个)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摆的每个图形都可以代表偶数,认真观察,偶数总能摆出一个什么图形?生:偶数总能摆出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师:奇数又怎样摆呢?请你来。

师:谁想再来摆一个?师:请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图形都有单独多出来一个。

(如果学生只答出这里,那老师就追问:为什么会多出来一个?)因为奇数除以2余1,多出来的一个表示余1。

小结:是的,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总能摆出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奇数除以2余1,所以摆出的图形总有单独多出的一个。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课件出示: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单独的数的奇偶性,那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并课件出示: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师:想一想,谁能把这些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学生回答,那就说:也就是奇数加偶数的和,用算式怎样表示?)生: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板书)【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和的奇偶性教案范文

和的奇偶性教案范文

和的奇偶性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和的奇偶性教案目标:1.理解奇数和奇数相加等于偶数,偶数和偶数相加等于偶数,奇数和偶数相加等于奇数的规律。

2.能够通过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验证和的奇偶性规律。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板书: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2.准备一些小物件或图片代表奇数和偶数。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复习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当奇数和奇数相加时,和的奇偶性是什么?当偶数和偶数相加时,和的奇偶性是什么?当奇数和偶数相加时,和的奇偶性是什么?3.板书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Step 2 探究奇数的和的奇偶性1.布置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两个奇数,将它们相加,并观察和的奇偶性。

2.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总结奇数和奇数的和的奇偶性。

Step 3 探究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布置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两个偶数,将它们相加,并观察和的奇偶性。

2.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总结偶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

Step 4 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布置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将它们相加,并观察和的奇偶性。

2.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总结奇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

Step 5 总结规律1.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奇数的和的奇偶性、偶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奇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板书: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Step 6 拓展练习1.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三个奇数相加,和的奇偶性是什么?如果有四个偶数相加,和的奇偶性是什么?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奇数和奇数相加等于偶数,偶数和偶数相加等于偶数,奇数和偶数相加等于奇数?2.引导学生将和的奇偶性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两个人一起走路,分别走奇数步和偶数步,问两人最后停下来的是奇数步还是偶数步?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奇数和奇数的和、偶数和偶数的和、奇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2.掌握判断两个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器、纸张和铅笔;2.学生准备书本、课堂笔记和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提问:“请问一下,如果有两个奇数相加,会得到什么结果?”2.学生回答:“得到偶数。

”3.教师再问:“那如果有两个偶数相加呢?”4.学生回答:“也得到偶数。

”5.教师继续问:“如果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呢?”6.学生回答:“得到奇数。

”7.教师总结:“对的,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判断两个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步骤二:讲解与演示1.教师将两个数之和的奇偶性判断分为两种情况讲解:a.情况一:两个数都是偶数时。

-如果两个偶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偶数。

-举例说明:4+6=10,10是偶数。

b.情况二:至少有一个数是奇数时。

-如果两个奇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偶数。

-如果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奇数。

-举例说明:3+5=8,8是偶数;2+7=9,9是奇数。

2.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几个示例的计算和判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步骤三:合作探究1.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3人,自行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计算并判断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

-问题例子:小明有3把铅笔,小红有7把铅笔,两人共有多少把铅笔?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汇报答案及解决思路。

步骤四:展示与讨论1.教师邀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教师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计算并判断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

-问题例子:小明有4颗糖果,小红有9颗糖果,两人共有多少颗糖果?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精品教学方案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精品教学方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6课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建立了奇数、偶数概念之后最后学习的一个专题。

通过探索和的奇偶性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本课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解读信息,以算式的形式表述信息,使学生直观易理解。

二是呈现不同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是针对学生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

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延续了以往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1/ 7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 能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地认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2/ 73/ 7师:请你在本子上写一写、试一试!学生一起汇报。

师:看余数,怎么解释规律呢?小结:是的,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偶数的和除以2余1,说明是奇数。

提问:数形结合,怎么解释规律呢?同学们可以先表示一下奇数和偶数的图形,再想想怎么解释。

小结:大家可以看到,奇数中余下的一小块怎样也不能被2整除,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生3:还可以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想一想。

学生独立解决。

:生:举例子得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生:4/ 7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进行探索,得出结论的?师:得出了什么结论?提问:这个结论正确吗?师:还有两个问题,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

交流校对,课件演示。

提问: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师:如果是减法呢?小结: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提问: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得到了这样六个结论,5/ 7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可以举例研究。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例2(教案)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例2(教案)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例2(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两数的奇偶性判断它们的和的奇偶性。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奇偶性判断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教学重点:1. 奇偶性的概念。

2. 通过奇偶性判断两数和的奇偶性。

3. 通过奇偶性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奇偶性解决数学问题。

2. 能够发现并利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课堂板书:奇偶性的概念,例题示意图,相关计算公式。

2. 课件:配合板书,集中呈现和解析题目。

3. 板书笔、粉笔、橡皮、黑板刷。

4. 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次课的内容:通过两数的奇偶性分析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巩固学习。

如两个男孩边上站着两个女孩,会先询问“两男两女?还是三男一女?”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小明和小红在校园里走着,一边数着同行的小学生,数到奇数步时,小明大声喊一声鹅,在数到偶数步时,小红大声喊一声鸭。

这两个小学生在一共数了10个人的时候,有几个人被他们喊到了?第二步:新知展示1. 引入新概念: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奇偶性的特点,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注意加强生活中奇偶数的应用。

2. 让学生猜想:两个奇数、两个偶数和一个奇数一个偶数相加的结果分别是奇数还是偶数?老师可以使用问题提示来引导学生思考。

如:2+3、4+8、1+6、5+4。

3. 通过逐一呈现这些例题,帮助学生逐渐认识判断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时,只需知道这两个数的奇偶性即可。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 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来灵活掌握奇偶性解题技巧。

2. 数学解题常常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老师可以结合学科知识,设计出多个奇妙的例题,让学生在游戏化的气氛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第四步:拓展1. 带领学生拓宽视野,感受奇偶性丰富多彩的运用,如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编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精妙的奇偶变换等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2单元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2单元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第课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1.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的特征。

2.通过探究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3.能借助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4.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师准备】PPT课件,两种颜色的正方形教具。

【学生准备】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学具(两种颜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关偶数和奇数的知识。

老师用PPT出示下面的问题:1.什么样的数是偶数?什么样的数是奇数?2.偶数是2的倍数,那么偶数除以2,余数是几?奇数除以2,余数又是几?3.如果用n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用2n表示,奇数该怎样表示呢?4.偶数、奇数在日常生活中又叫什么数?学生读题思考,在小组里议一议,然后指名回答。

预设生1: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生2:偶数除以2,余数是0(或回答没有余数);奇数除以2,余数是1。

生3:用2n+1(或2n-1)表示。

生4:偶数又叫做双数,奇数又叫做单数。

师:对于上面的问题,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老师还有1个问题:如果用1个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偶数总能摆成什么图形?奇数呢?小组里一部分同学用5个正方形摆一摆,另一部分同学用6个正方形摆一摆。

学生用正方形摆图形,老师巡视,把学生摆的图形进行展示。

用5个正方形摆的:用6个正方形摆的: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掷骰子的游戏,骰子上有1~6六个数字,有奇数也有偶数。

(1)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掷,掷出的是数字几,就再加上这个数字。

如果和是奇数,就有奖;如果和是偶数,没有奖,小组里每人掷一次,组长记录下同学们算出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活动,活动结束,组长交上记录单。

师:老师看了组长的记录单,一个得大奖的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了猜想,那就是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不可能是奇数。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设计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设计
1、填空。
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
偶数+偶数+偶数=( ) 奇数+奇数+奇数=( )
2、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268+1024 10389+2004
11387+131 38800-345
四、小结
1、今天你获得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体会?
2、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5、作业
3.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多媒体、PPT课件、数字0、1、2、3、4、5、7、8的卡纸、抽奖盒
(2)尝试用字母表示数说明。
如果用2m、2n表示两个偶数(m、n是自然数),它们的和会怎样?试试看。
2m+2n=2(m+n),因为(m+n)是自然数,所以2(m+n)一定是2的倍数。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试试怎样说明其它两种情况。
(3)归纳结论。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3、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2013审定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科第15页例2,以及第16页练习四第4题)。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导学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导学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导学案【学习内容】书本p50—51页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1、回顾激活: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你能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吗?2、创设问题情境:出示:1+3+5+……+29 如果不计算,你能判断出它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是怎么想的?师: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怎样思考呢?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开始研究,看看这样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的奇偶性”(板书)。

【小组自学、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一】探究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1、举例: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习提示:①小组同学每人各举一个例子;②组长负责把小组同学举的例子填在表1中)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表1,比较算式和得数,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

3、举例验证:请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一下,看看上面交流的结论到底对不对。

4、判断: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5、小结:两个加数中只有一个奇数,和是奇数。

【学习活动二】探究几个数连加和的奇偶性1、举例猜想: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观察算式里的加数各是什么数,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习提示:①小组同学每人各举一个例子;②组长负责把小组同学举的例子填在表2中)2、计算验证:算一算每道算式的和是多少,看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3、小组讨论:①你们写的连加算式中,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②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4、判断:回头看看,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5、小结:有了规律,判断就非常方便了。

在1——29这29个自然数里,一共有15个奇数。

所以这个算式的和是奇数。

6、回顾反思,积累经验: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个复杂问题的?把你的收获和体会与小组同学分享。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

《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5页的例2。

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获得举例、说理、图示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分类、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解决问题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格表,通过举例验证,总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用分类的思想思考问题,能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推广到多数之和。

3.会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猜想、验证、推理、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

(四)学习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学习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要性。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和的奇偶性》名师教学课件、学习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偶数是2的倍数,也就是除以2余几?奇数呢?(2)偶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为2n(n是自然数),奇数呢?(3)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偶数总能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奇数呢?请你试着画一画。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1)小竞赛:①快速判断下面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6 580 3471 531894(明确判断一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只用看个位上的数)②快速判断下面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31+32+33+34+35+……+49+50师:像这样判一个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叫做和的奇偶性。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和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引入,从简单到复杂,引出探究和的奇偶性的必要性。

】2.问题探究(1)分类思考,理解题意师:你认为要从几个数的和开始研究?师:从最简单的两数之和开始研究,是数学中常常用到的思路。

为了方便,需要先分一分类。

师:两个数相加,如果按奇数偶数可以分成哪几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小结。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也就是我们要探求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师:这些问题还可以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5页例2,以及第16页练习四第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纶活中「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好,我知道咱们班同学聪明、反应快,在上课前我准备了一道智力测试题来考考大家,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有一本书,页数比较少一共6页,这6页的页码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谁能快速判断?如果这本书有90页呢?谁还会判断?(生有的说奇数有的说偶数,师:我能快速做出判断, 是奇数)1993页呢?(师:很难判断?我还能,是奇数)神奇吗?想知道为什么吗?上完这节课,你也能做到。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奇偶数的特点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个信封,请小组长拿出1号信封和小组成员一起看一下里面装的是什么?(生:数字卡片)师:现在组长组织你们的成员快速按奇偶数分成两类。

(生快速分类)谁来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预设:(1)、定义:是2的倍数的数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2)、奇数是单数,偶数是双数。

(3)、奇数一2余1,偶数一2余0 (没有余数)。

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其实奇偶数我们用图形表示会更形象(学具演示并讲解)2•引出问题:看來同学们对奇偶数了解比较深刻了,如果我们将这两类数字两两相加会有哪些情况?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它们相加的和会是一个什么数呢?是奇数还是偶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2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及应用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2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及应用 教案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及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使学生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认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种颜色的小正方形若干,转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快乐大转盘”的游戏。

这个大转盘上有1~10,其中有奇数也有偶数。

课件呈现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转,指针指着哪个数,就加上这个数本身。

如果和是奇数,有大奖;如果和是偶数,就没有奖。

学生分成两组尝试,一组转指针,一组记录。

师:怎么还没人得到大奖啊?这是什么道理呢?有的同学已经有了猜想,和不可能是奇数。

大家认为是这样的吗?看来,加法运算中蕴含着关于奇偶性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二、探究新知(一)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明确探究的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5页例2。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有的学生将题目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遍;有的学生说,题目让我们去探索奇数、偶数的和。

教师引导学生用算式表征例题中的三个问题,并用课件呈现。

2.分析与解答师: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了解学生的情况。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是怎样研究的?教师依次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有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地方,可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教师适时评价。

预设1:举例法。

随意找几个奇数和非0偶数,加起来看一看和的情况。

奇数+偶数:3+4=7,5+8=13,9+12=21,…。

和都是奇数,可以得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3+3=6,5+7=12,11+13=24,…。

和都是偶数,可以得出结论: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4+4=8,12+20=32,30+46=76,…。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导学案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时导学案【学习内容】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课本第15页例2)【学习目标】我会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2.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可以分成几类?二、探究新知(仔细阅读课本第15页例2,认真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1.通过阅读题目我知道,题目是让我们对( )、( )的和作一些探索。

2.我能把问题表示成这样(1)( )+( )=(2)( )+( )=(3)( )+( )=3.我能随便找几个奇数、偶数加起来看一看。

奇数:5,7,9,11,( ),( ),( ),…偶数:8,12,20,24,( ),( ),( ),…(1)奇数+偶数:5+8=( ),7+8=( ),( )+( )=( ),…(2)奇数+奇数:5+7=( ),7+9=( ),( )+( )=( ),…(3)偶数+偶数:8+12=( ),12+24=( ),( )+( )=( ),…4.我会用小正方形演示。

(用小正方形拼一拼。

)5.通过举例,我发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三、知识应用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1.“因为534+319=853,所以奇数+偶数=奇数”这个结论正确吗?请你再找一些大数试试。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四的第4题。

(写在书上)四、梳理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五、达标检测30名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

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课本练习四的第6题。

)。

《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阅读与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5,7,9,11,…偶数:8,12,20,24,…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方法二: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例2》教学设计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例2》教学设计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根据奇数、偶数相加的三种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并通过举例、数形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取结论。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在此基础上学习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于举例子、拼图形等学习方法并不陌生,并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采用举例子算一算、用图形拼一拼为主要探究方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被学生所接受的。

【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明白其中的基本道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2.个位上是()的数是偶数;个位上是()的数是奇数。

二、探索研究(一)小游戏:抽卡片(二)探究新知1.呈现问题(例2),理解题意。

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2.明确要探究的问题。

3.讨论探究,验证猜想。

方法一:举例子算一算(1)偶数与偶数的和12+24=36 168+206=374 1500+2500=4000发现:偶数+偶数=偶数(2)奇数+奇数的和17+21=38 271+435=706 1231+3025=4256发现:奇数+奇数=偶数(3)奇数+偶数的和62+35=97 534+319=853 1234+4321=5555发现:奇数+偶数= 奇数方法二:用图形拼一拼用一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地摆成2行,如:偶数个小正方形总是能摆成一个长方形。

奇数个小正方形摆成的图形总是比长方形多1。

(1)验证:偶数+偶数=偶数(2)验证:奇数+奇数=偶数(3)验证:奇数+偶数=奇数三、巩固练习1.不计算,判断两个数之和的奇偶性,填在相应的圈里。

6+8 17+32 11+19 369+435 1968+95371.选择(1)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一定是()。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导入设计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导入设计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导入设计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

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发现其中的奥妙,获得数学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抽取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一份大奖。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得不到大奖呢?
(2)先自己想想,再与同桌说说。

发现现象,提出猜想: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同上。

(3)总结规律发现现象,提出猜想:偶数+偶数=偶数?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导学案
编写人:黄青松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充分预习课本15-17页,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研究导学案的内容
2、结合实际练习经验,观察特点,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预习案】
1、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2、判断下面的数那些是奇数,那些是偶数?
12、7、9、20、36、15、8、98、131、55、64、1
奇数:
偶数:
【探究案】
知识点:两数相加之和的奇偶性
1、阅读与理解: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用式子表示
2、分析与解答
(1)自主学习:动脑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

3、回顾与反思:
(1)我的结论是: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2)判断:1927+528的和是()数
534+318的和是()数
567+43的和是()数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出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吗?这些规律我们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堂堂清】
一、填空
1.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偶数-偶数=()数
奇数-偶数=()数偶数-奇数=()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10个偶数想加的和是()10个奇数相加的和是()2. 把一张画纸放在桌上,翻动1次画面朝下,翻动2次画面朝上,翻动12次画面朝(),翻动53次画面朝()。

3.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加一定是()数。

(填“奇”或“偶”)4.最小奇数与最小偶数的和是(),他们的积是()数。

5.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翻动()次后,正面还朝上;翻动
()次后,正面朝下。

二、选择
1.一个奇数如果(),结果是偶数。

A.乘5
B.加上1
C.除以3
D.减去2
2.两个奇数的积再加上一个偶数,和是()。

A.奇数
B.偶数
C.不能确定
3.自然数中前10个奇数之和是()。

A.偶数
B.奇数
C.不能确定
﹤拓展训练﹥
1.想一想
奇数x奇数=()
偶数x奇数=()
偶数x偶数=()
2.1+2+3+4+…+1999+2000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3.30名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

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