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模拟精选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

高考模拟精选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

高考模拟精选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1.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该直辖市是()A. 北京市B. 天津市C. 上海市D. 重庆市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从人口迁移的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3.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4.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距离多远,在外的游子们都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每年数以亿计的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点,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读2019年(预测)与2019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比较表(下表)和2019年春节前后春运迁徙情况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道路(亿人次)铁路(亿人次)括号内为高铁运量民航(亿人次)水运(亿人次)2019 25.23.57(1.8)0.59 0.44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万。

这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十五年来首现负增长。

(1)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比长三角城市群低的原因有哪些?(2)分析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构成的异同之处及影响原因。

(3)描述1978~2019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特征。

2019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开始出现减少,有哪些原因?13. 叙利亚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中心位置,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石油、加工业和旅游业,出产小麦、棉花、葡萄等农产品。

课时作业4:3.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4:3.2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2012·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2012·山东烟台诊断)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

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

读图完成4~5题。

甲各省人口迁出数乙各省人口迁入数4.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5.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7.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A.甲②⑥ B.乙④⑤ C.丙①④ D.丁①③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试题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试题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试题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B.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C.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D.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及政治因素等方面份影响,而身体疾病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

2.下列关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说法是错误的()A.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东移B.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C.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D.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部和西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由于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人们出于逃离战乱的目的,造成人口大规模的西移。

3.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 ( )A.由农村到农村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农村D.由城市到城市【答案】B【解析】略4.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________(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确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对于全球范围而言,人口迁移对全球人口数量的变动没有影响。

考查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5.造成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人们被迫迁往他区B.战争频繁,社会不稳定,人们为生存被迫迁移C.经济发展,收入增多,人们有条件外出旅游D.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人们想法外出打工谋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科索沃战争导致大量人口外迁。

6.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预计2009年全部竣工。

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时,库区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

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1】影响库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原因B.交通发展C.国家政策D.文化传统【答案】C【解析】影响三峡库区的人口迁移,属于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

地理人教教材习题点拨 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理人教教材习题点拨 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材习题点拨
“活动”Ⅰ
1.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2.参考答案如下表所示:
观点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匈牙利等国的自然增长率已降至0以下,这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增减的影响已经很小,其人口数量的增减主要取决于人口迁移。

观点二:有些欧美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这些国家来说,人口的自由迁移是实现人力资源空间重新配置的前提条件.
观点三:人口迁移的发生,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人口迁移还可以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活动"Ⅱ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密度低;经济发达、
个人需求等。

2.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地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3.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有大量新兴工业和新资源而成为“阳光地带”,吸引了大批移民。

课时作业1: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1: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1→b1B.a1→a2C.b1→b2D.c1→c2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B.a1→b1C.b1→b2D.c1→c2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A.a1→a2、a1→b1B.a1→b1、b1→b2C.b1→b2、c1→c2、a1→a2D.c1→c2、a1→c1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4~5题。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称为人口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B.c不能叫人口迁移C.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A.a B.bC.c D.d读中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回答6~7题。

6.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7.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C.2015~2020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D.2025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逐步减少读图,回答8~9题。

8.该图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阶段②最有可能是( ) A.原始农业B.种植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9.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西南地区D.东北地区11.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

人口的空间变化 经典习题(含详解)

人口的空间变化 经典习题(含详解)

人口的空间变化经典习题基础巩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经济及发展条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部分城镇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的问题(称为人口收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出现人口收缩现象最明显的城市是()A.钢铁工业城市B.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C.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D.资源枯竭型城市2.近年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劳动力回流”、“逃离北上广”等新人口迁移现象,对这种新迁移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大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B.大城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成本上升C.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更舒适的生活D.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答案】1.D 2.C【解析】1.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失去了动力,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引发人口外流,是城市人口持续减少;而钢铁工业城市、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和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不会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状况。

所以D符合题意。

2.近年来,随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农民工在大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上大城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成本上升,大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随着农村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是导致我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回流”、“逃离北上广”的原因;而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更舒适的生活,不是导致人口由城市回流到农村的原因。

所以C符合题意。

杭州市常住人口在2010年末达870万,到2018年末增加至980.6万。

下表为2011-2018年杭州人口净增长数量(Q)简表。

完成下列各题。

3.从2010年至今,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A.逼近了人口容量的警戒线B.加剧了当地城市化发展压力C.延缓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D.引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4.杭州净增人口在2015年后发生明显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经济B.人才政策C.开放二孩政策D.文化教育【答案】3.C 4.D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

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答案】 C【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新疆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化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化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富,浙江工业发达,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程度,加重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

(完整版)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2、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3、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A.人口素质B.人口增长状况C.人口数量D.人口发展状况4.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5.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④婚姻、生育观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7-8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9-10题:9.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0.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12.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地理2课后训练:1.2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地理2课后训练:1.2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课后训练1.关于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B.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减的结果C.就世界而言,人口迁移不能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D.就某一地区而言,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相当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完成第2~4题.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位人口来源地排序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第1位人口来源地第2位人口来源地第3位人口来源地第4位人口来源地第5位人口来源地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均在东部地区3.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4.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图中甲至丁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2011·河北冀州中学期中)下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完成第7~9题。

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9.近几年,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加大了迁出地、迁入地之间的经济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7章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7章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训练(二十一)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读我国不同时期部分省(区、市)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西迁出率最高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D.福建人口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D.珠三角地区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1.C 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10年安徽迁出率最高,所以A错误;安徽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所以B错误;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所以C正确;福建人口迁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D错误。

第2题,通过对比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移总量增加,所以A错误;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增加,所以C错误;从图中无法确定珠三角地区是否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所以D错误;由图可知,人口迁入重心北移,所以B正确。

](2020·山东日照一模)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口迁出和迁入省份的“推力”和“拉力”;二是人口迁出省份的迁移能力,包括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三是迁移成本。

其中交通成本与迁移距离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及预测。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不足百万B.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速度放缓C.2020年和2025年的人口迁移规模相差最小D.2010~2030年上海人口迁移规模超过2 000万4.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变化是由于()A.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B.人口出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C.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D.教育事业发展,人口受教育年限延长3.B 4.C[第3题,根据图中分阶段迁移人口规模的五条曲线可知,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因此A错误;2010~2030年五条曲线的数值呈现下降趋势。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试题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试题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试题1.关于人口的迁移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B.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C.人口迁移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D.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共同影响,人口迁移必须跨越一定的界线,可以有国际迁移,也可以为国内迁移,到外地旅游不是定居地的变更,故属于人口迁移,故选B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C.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二战后,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故拉丁美洲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B.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C.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D.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及政治因素等方面份影响,而身体疾病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

4.关于我国古代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A.夏朝到周朝我国的人口重心均分布在黄土高原B.东汉末年,南方的居民开始陆续北迁C.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3左右D.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争不断发生,人口数量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导致北方居民大量南迁。

5.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________,而且频率________()A.增加,减慢B.增加,加快C.减慢,减慢D.减慢,加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近年来由于政策的允许和经济等原因,人口迁移的数量在增加,频率在加快。

6.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________(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确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课时作业38: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38: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

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

答案 1.D 2.A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3~5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4.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5.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解析第3题,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

最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过关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过关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题号 1 2 3 4答案一、选择题1.读我国部分省、市、区某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1)~(4)题。

省市区人口总数/万年净增人口/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GDP/亿元海南省81783 732 1477 898 458 79012 北京市 1 4927 363 61 07 836 4 2833 上海市 1 3524 1062 6 -12 903 7 45027 新疆 1 96311 2916 16 1091 218 2 20015(1)北京市该年出生率只有61‰,而人口净增长却达到363万,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人数多B.人口的迁移.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死亡率低(2)迁入人口对北京市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的基础设施压力A.①② B.①③.①④ D.③④(3)该年份四个省区中死亡人数最少的是( )A.海南省B.北京市.上海市D.新疆(4)该年份四省区中为人口迁出区的是( )A.海南省B.北京市.上海市D.新疆2.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1)~(3)题。

(1)此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3)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德国D.泰国3.(2012·长春模拟卷)读图和下面材料,回答(1)~(3)题。

材料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改革开放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根底题组以下图为“2005—2021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

读图,答复下面两题。

1.图中( )2.图中(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

完成下面两题。

3.(2021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A.湖南→广东B.湖南→北京C.内蒙古→广东D.内蒙古→北京4.(2021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黑龙江省三亚市〞,这从侧面说明了海南省三亚市迁入了大量黑龙江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

该案例表达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以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答复下面两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提升题组以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21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2021年期间,以下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2021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 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

下表为该区2021年节后局部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户籍地性别年龄外地本地男女16—45岁46—59岁60岁及以上312人70人262人120人330人48人4人技能就业文化程度有无有工作无工作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90人292人300人82人94人187人80人21人9.(2021山西高考考前测试)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10.(2021山西高考考前测试)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1.(2021山西高考考前测试)节后流动人口的变化对该区带来的影响是( )D.缓解“民工荒〞问题12.结合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带答案和详细解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当堂检测一、选择题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城市到农村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城市D.由农村到农村2.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3.有关环境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始社会的人口“流浪”迁移,是由于他们的生存直接受到环境的制约B.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土地相对不足而引起的C.工业社会的机器大生产,人口大量从农村迁入城市D.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大致是相同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农业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土地资源,工业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矿产资源、就业机会等。

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4.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5.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A.经济发展缓慢B.因农业发达吸引迁入人口C.2008年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D.劳动力日趋紧缺,人口老龄化诶去严重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城市非机械原因引起的儿童增长率在下降B.乙城市人口迁出的数量远大于人口迁入的数量C.甲城市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原来越小D.丁城市越来越高的自然增长率降低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课时作业32: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32: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据此完成第1~2题。

1.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4.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读某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6.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

读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丁8.如果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匈牙利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9.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A.甲B.乙C.丙D.丁最近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

课时作业29: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29: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综合训练(2021·安徽黄山一模)《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

下图为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可知()A.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2.对流动人口返迁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乡土家庭观念B.城市环境质量C.产业结构调整D.城市人口政策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返迁人口中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故B正确;图中显示,流动人口中15~25岁男性比重最大,因此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则A错误;流动人口50岁以上女性比重最小,即数量最少,则C错误;返迁人口中比重最大的是40~50岁年龄阶段,而流动人口中比重最大的是15~25岁年龄段,年龄结构变化明显不一致,则D错误。

第2题,图示返迁人口中男性比重大于女性,且在40~6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大,这部分均为劳动人口,当初到城市的目的是就业,一般不会因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而返乡,故B正确。

年龄大而乡土家庭观念较重,易返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会使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减少,从而使技术较低的大龄劳动力失去就业岗位而返乡;城市人口政策也会影响返乡人口结构。

(2021·广西南宁一模)2018年中国最新人口流入城市排名,深圳市第一。

随着人口的流入,深圳市人口结构由“女多男少”演变成“男多女少”,性别比发生了“大逆转”。

下图为我国各地区迁入深圳的人口占深圳外来人口比例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对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区域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A.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小B.空间距离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C.目前,广州市是深圳市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D.文化差异是深圳外来人口中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4.深圳市人口性别结构发生“大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的调整B.生育观念的变化C.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提高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吸引西部地区人口向中东部流动;但深圳距离西部地区太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人口向深圳流动,故B正确。

高中地理二练习:.2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二练习:.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基础巩固1以下是在京沪高铁上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

丁说:“我到上海采购。

"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

乙去上海上大学,居住地发生了长期变更,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B读图,完成第2~4题。

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3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A.四川、广东B。

湖北、重庆C。

河北、山东 D.新疆、甘肃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

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D。

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第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区。

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资源开发,也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第3题,当前,我国人口主要从内陆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湖北、重庆均位于中西部地区,河北、山东均位于沿海地区,相互之间人口迁移量不大。

新疆因为资源开发,人口迁入较多。

第4题,迁入地良好的教育条件、优美的环境会吸引人口迁入。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迁移的进行.答案:2.C 3.A 4.A5人口的迁移造成的影响有()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A.①②B。

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也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图中( )
A.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

完成下面两题。

3.(2018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4.(2018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省市”,这从侧面说明了省市迁入了大量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

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政策
D.教育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 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

下表为该区2014年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2017高考考前测试)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
A.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
C.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D.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
10.(2017高考考前测试)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旅游人口增多
B.市交通设施完善
C.就业环境改善
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11.(2017高考考前测试)节后流动人口的变化对该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增加当地人均收入
D.缓解“民工荒”问题
1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2011年6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4分)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4分)
(3)目前我国的国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8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
(2)分析、、3省在、、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
(3)诸如、、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D 读图可知: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其简称是粤;人口迁出量豫大于赣;人口自然增长率沪小于鲁;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B 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为、、、、、广西、等省,不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人口净迁入的省份主要有、、、、,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图中显示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并不都大于北方各省;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不超过1亿人。

3.A 根据引力模型方法并结合选项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人口数量,即可判断和之间人口迁移数量最多。

4.B 省市和省分别位于我国南、北方地区,气候条件差别大,冬季气候寒冷,而此时气候温和,充足,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5.C 图中所示七类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

6.A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其中对迁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劳动力、促进工业化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等。

提升题组
7.A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自然增长人数加上机械增长人数等于增长人数(机械增长人数为正,表明人口净迁入;机械增长人数为负,表明人口净迁出)。

经计算可知,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①地区。

8.D 图中显示俄罗斯远东四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受其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数量会减少。

9.D 根据表中统计数据,可知该区流动人口中无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此D项正确。

10.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节后大部分流动人口在该区有了工作,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外来流动人口节后到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强了。

11.D 据表格数据可知流动人口大多数就业了,而且材料中提到流动人口增加,所以能够缓解该区“民工荒”问题,D项正确。

流动人口增加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影响很小,A项错误;表中显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都较低、大都没有技能,其收入应该也较低,因此不会增加当地人均收入,也不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B、C项错误。

12.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由乡村到城市。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析第(1)题,材料一中影响时期一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而影响时期二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经济因素;材料二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故影响因素为政治因素。

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迁移方向为由乡村到城市。

第(3)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乡村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可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等有利方面和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等不利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3.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解析(1)结合插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几个省份的共性分析。

(2)从、、3省份到、、的距离、人口总量及文化特性等方面分析。

(3)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