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二)》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 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 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第2课时,主题为“平均分(2)”。

本节课在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纸张3. 彩笔4. 小组活动道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分配物品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应用场景3. 平均分的实际操作4. 平均分的意义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分。

2.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衔接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均分的概念,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平均分?”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导入做好铺垫。

平均分(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平均分(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情境,引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发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意义,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会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对平均分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平均数背后的数学原理。

2.解决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2. 学习
1.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3. 操练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平均数的题目。

2.分组讨论,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重要性。

四、课堂反馈
通过个别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
错误。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搜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计算平均数,并写下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价
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2主要讲述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除法运算,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个人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物品分配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个人。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课件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者实物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向学生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场景会用到平均分。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例如,将1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3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每组选择一种物品,如糖果、玩具等,尝试将其平均分给组内成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单元的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对象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是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均匀地分给若干个对象。

2. 学会使用除法来计算平均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简单的分配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均匀分配”的含义。

2. 除法运算在平均分计算中的应用。

3. 将平均分的概念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进行问题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例。

2. 纸质或电子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使用。

3. 小组活动所需的物品,如卡片、小玩具等,用于实践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分配问题,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平均分的概念。

4.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和定义。

2. 使用除法进行平均分计算的步骤。

3.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示例。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习题。

2. 设计一个实际分配问题,并使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活动和练习题的巩固,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在将平均分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平均分”概念。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学会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对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平均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分配,而是要确保每个对象获得的数量相等。

2. 平均分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对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平均分的分配方法。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配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方法3.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协助,进行一次家庭平均分活动,记录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但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组活动的设计意图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平均分的分配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商,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1. 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2)》课时教学设计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
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
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
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
4.再探新知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
5.发散思维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
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
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人教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人教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人教版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平均分”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平均分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教学视频演示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计算,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2. 板书内容:- 平均分的概念-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平均分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平均分的概念,填写相应的空格。

2. 计算题:计算给定的平均分问题。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注意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概念到应用知识再到总结反思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注意的重要步骤。

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平均分的例子,如:- 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 一班有20名学生,共有100颗糖果,如果每个学生都要分到相同数量的糖果,应该怎么分?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讲述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及如何求出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及如何求出平均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的方法。

难点:如何求出平均分,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堆糖果,要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应该如何分?2. 讲解概念:通过引入的情境,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个人分到的糖果数量相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的题目,如:有15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5. 教学拓展:讲解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如:家庭成员共同分摊家务活。

六、板书设计板书平均分(2)板书内容:平均分概念: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求平均分方法:总数÷ 人数 = 平均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可以想到哪些场景可以用到平均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如:分水果、分零食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以及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1. 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具体的卡片作为教具,让学生将这些数字平均分成两份。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初步接触到平均分的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主题为“平均分(2)”。

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平均分解决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团队平均成绩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物品或数值平均分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理解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平均分概念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2. 计算过程中的精确度:在进行平均分计算时,学生需要精确地进行数值分配,避免出现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平均分的实例。

2. 学具:计算器,用于帮助学生进行平均分的计算;小组活动材料,如糖果、铅笔等,用于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通过实例讲解加深理解。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分配糖果或计算团队的平均成绩。

板书设计1. 平均分(2)2. 主要内容:平均分的定义、计算步骤、实际应用例子。

3. 辅助图表:平均分的计算示例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尝试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家务。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小组活动和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环节目的: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平均分(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平均分(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平均分(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平均分”的概念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2.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尤其是“平均”二字的理解。

2. 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什么是平均分?”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计算器计算平均分,并互相检查。

4. 小结: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调“平均”二字的理解。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平均分(二)》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实例,与同学分享并讨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使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平均”二字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掌握程度也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辅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
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分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措施】通过具体的情景图片来帮助学生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有趣的故事和动画效果还有老师的动手操作分一分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因为这节课的特殊性,我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猴妈妈摘了4个红红的大桃子,回到家后,给弟弟分了1个桃子,给哥哥分了3个桃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正确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1.理解“平均分”概念的具体应用。

2.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资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等。

3.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讨论引导法等。

4.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预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重要性,如购物时平均分摊费用等。

第二步: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过程。

第三步:课堂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概念。

第四步:讲解扩展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扩展到实际生活中的更多情境,如班级活动经费的平均分配等。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内容的布置,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材- 资源- 教学方法-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讲解- 课堂练习- 讲解扩展-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以上为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平均分”二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平均分”二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平均分”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

(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

(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

(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

(完整版)《平均分(二)》教案

(完整版)《平均分(二)》教案

《平均分(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平均分(二)”第9页例2、第10页例3。

●设计说明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理解并掌握按指定份数分和按每份的个数分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操作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按指定份数分和按每份的个数分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按指定份数和按每份的个数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谈话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若干个圆形卡片和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春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小动物们正忙着筹备运动会呢!(课件出示图片)哇!小动物们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

(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设计意图:结合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1、分水果[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18个橘子,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给几个呢?(1)各组用圆片代表橘子,讨论分配方案。

(2)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A、一个一个地把18个橘子分到6个盘子中。

B、先是每个盘子中放两个橘子,然后再在每个盘子中放一个橘子。

C、每个盘子里一次放三个橘子。

(4)利用课件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引导得出:按指定份数分橘子,分法虽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板书:按指定份数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体会到平均分的不同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索的习惯与能力。

]2、分果冻(课件出示:分果冻)[师]小朋友帮助了猴妈妈,她非常的感谢大家,特意送给我了8个果冻,如果每2个为一份,能分成几份呢?学生利用圆片分一分,然后汇报展示,并说出想法:由于2个为一份,所以每次可以拿2个作为一份……[师]谁能说说这是按什么分呢?[学生] 按每份的个数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简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分享,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实际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知识点整理:确保自己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模块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通过例题,详细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练习环节1.布置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些平均数计算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整理学生的练习册,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

2.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5. 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束]。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2课时 平均分(二)(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2课时 平均分(二)(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2课时平均分(二)(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课程中的第2课时,主题为“平均分(二)”。

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了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本课时将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应用,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平均分,以及如何解决与平均分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2. 解决与平均分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平均分示例卡片。

2.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小组讨论表格。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实例,引发学生对平均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教学视频和示例卡片,展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分的应用实例。

3. 解决与平均分相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2.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家庭作业中的平均分问题。

3.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问题。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2)”,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本课时将继续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学生自备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那么谁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是怎么计算的?二、新课讲解1.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均分的定义,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均分的计算步骤,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平均分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一些平均分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四、课堂小结2.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那么谁知道平均分是怎么计算的?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又是怎么应用的?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2. 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2)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平均分的计算题。

2. 提高题: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题。

3. 思考题: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平均分。

5人教版二数下 第二单元 平均分(2)教案

5人教版二数下 第二单元 平均分(2)教案

五、知识拓展:
18 元钱能买几本《舒克和贝塔》?
6.00 元
六、作业布置: 完成《黄冈小状元》第 7 页 七、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2 课时 平均分(二) 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教学后记
)个。说一说你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
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
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
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用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和同
学、老师、父母一起交流讨论。
1.教学例 2,尝试平均提出: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
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课题:平均分(2)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参备人员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第 周 星期五 第周
年段 主备人
二年级
总( 10 )课时
本节第( 2 )课时
1.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 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材第 8 页例 2 情境图片以及实物卡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来源:^zzst~ep.%com@&]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ww#w~.z%zst@ep^.com]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www.*z@z&step.~c^om]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小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来#%源中*^&教网
3.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来源:zzs^tep%.~com@&]
(1)理解题意。

[w~ww.zz%step*&.co@m]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w#ww.zzs%t*ep^.co@m]
4.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来源:zz^@step.&com*%]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中国教育出版*&网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平均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来#~*&源中教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