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

我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

论我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研究摘要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建立了政府会计体系,用来对政府资金活动进行核算、反映和监督。

从目前来看,我国有着覆盖上百万预算单位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体系和层层汇总上报的会计报表制度,但是实际上,从政府会计信息的核算反映到信息的报告披露都是不够充分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以及大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而对我国地方政府实施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作用也日益凸显:第一,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对于防范财政风险,稳定宏观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依据会计信息,有助于揭示财政前景中的潜在风险,使政府及时做出有利于长期稳定的财政决策,也有益于社会公众监测、评估和实现财政可持续性;第二,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服务作用。

政府公开会计信息可以使会计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不仅服务于公众的利益,而且鞭策行政机关能够更好肩负起经济管理责任,实现行政服务于公共利益,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宗旨;第三,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获取会计信息的知情权。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将通过运用定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结合实地调研,对我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进行研究,通过下述思路进行该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理论成果:(1)文献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

(2)基础理论回顾。

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在广泛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借鉴优秀的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给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持。

(3)利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把国内外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进行对比,为优化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提供了现实依据。

(4)政策措施建议。

针对本研究的理论成果、经验性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的结论,提出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的措施与建议。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实践调研,能够努力获得以下成果:创新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建立适合国内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的模式,促进地方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什么是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对目前学界就此问题研究成果和状态的概括和评论,它的另外一种提法就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千万注意,文献综述应该包括概括和评论两个部分!一、对文献综述错误的理解(如下例)1. 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1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还要改:文献综述是指对目前学界就此问题研究成果和状态的概括和评论。

你下面的东西看起来就是你的论文的具体内容的某些部分,而根本不像对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概括和简单评论。

所以,不好意思,再改改!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反映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对于政府自身行政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政府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诚信度才能具备一定的信用能力,公众一句政府的信用能力对政府表现持相应程度的信任。

1.政府信任流失的原因分析:1.1 政府责任感淡薄政府的责任意识则关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一旦政府全力实施不当,忽视社会工总的整体利益,在气味不谋其政,这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行为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面貌。

不当的政府行为造成的后果将是失去民心。

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玩忽职守,不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不作为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那么如何认真执行政府职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2 工作作风轻浮伴随着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政府在维护工总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民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政绩不是数字,不是高楼和形象工程不是弃民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顾。

只有让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和民主才是政府的政绩。

1.3 行政政策随意行政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依然存在,一些行政单位满足于自身的权威感,随意制定修改变更行政政策,指示政策缺乏稳定性,统一性,连贯性,尤其表现在后人政府不对前任政府制定的政策,决策负责。

在政策制定方面,以“人制”代替“法制”,行政依据,决策程度,行政结果透明化,公开化不够,对于政策的制定缺少统一的制度规定,在执行方面出现间断,政策执行的后果无人评估,使公众无法对政府的政策作出正确稳定的预期,使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削弱。

政府公信力文献综述2015.10.8

政府公信力文献综述2015.10.8

文献:反思与重构_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基层权力监管机制缺失、决策和执政过程透明度低、依法行政意识薄弱、基层政府官员政治道德素质不高等等。

其中地方政府公信力下滑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意识觉醒的结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西方政治理念赢得了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对于政府种种弊端予以强烈抨击,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而且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之一: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相对缓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例如:拆迁问题。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是体制改革变迁产生的结果,在网络时代,农村基层政权恶化,被推上舆论风尖,腐败、专权、黑社会化被揭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遭到巨大的破坏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1,“第五种权力”的崛起影响政治环境(第五种权力,一般是指以各种网络平台为载体的网民舆论和话语权):现实公众参与政治渠道有限,使得中国的互联网担负了过多的表达民意、缓解民愤的功能,大大促进了公共事件网络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改变着中国的社会政治现状。

2,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大众舆论对网络公共事件非常敏感。

容易形成与政府对立的意见。

3,传统行政方式回应性的不足:在现实的政府行政过程中,地方政府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第一选择经常是隐瞒事实真相,不能做到阳光行政,甚至有时“撒谎”,民众对地方政府难以信任,造成信任危机。

公信力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它取决于政府制度及政策制定过程的被认同程度、行政行为的纯度———公共性/公正性/公开性以及公务员群体在辖区民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等。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衰减是处于加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显现出公民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政府治理方式相对落后、制度相对匮乏之间矛盾的反应,是网络舆情的巨大力量、转型时期社会治理问题的暴露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的共同结果文献:公共危机管理状态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政府公信力即政府依据自身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1,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展示政府的目的和通过实际作为赢得公民的普遍性信任而拥有的一种权威性资源。

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安全治理:文献综述与

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安全治理:文献综述与

技术更新压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政府需 不断更新数据安全技术和 设备,以应对日益复杂的 安全威胁。
法规制度滞后
现有法规制度难以适应大 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亟 待完善。
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
系统梳理现有研究
通过综述文献,对政府数据安全治理的研究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 类。
揭示研究空白与不足
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通过收集和分析政府数据安全治理的实际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深入 研究政府数据安全治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拓展跨学科研究
鼓励计算机科学、法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为政府 数据安全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总结推广实践经验
系统梳理和归纳政府数据安全治理的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为各级 政府提供实践参考。同时,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政府数据 安全治理水平的提升。
对未来政府数据安全治理的期待与建议
期待
未来政府数据安全治理应更加注重法律 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强化技术创新和应 用,提高全民数据安全意识,形成政府 、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VS
建议
一是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 规体系;二是加大技术研发和投入,提升 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三是开展全民数据安 全教育,提高公众数据安全意识;四是推 动政企合作,构建数据安全治理共同体。
大数据时代对政府数据安全的新要求
数据处理能力
大数据时代要求政府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 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确保在保障数据安全 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实时监测与预警
面对日益复杂的数据安全威胁,政府需要建立实时监测与 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数据安全风险。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行政管理1402 4302140226 秦高文【摘要】随着信息的高速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政府。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发展的情况,结合智慧政府主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开展文献综述,希望得以了解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

总结归纳了智慧政府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并对未来智慧政府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一、引言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伴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历经传统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移动政务等多个阶段后,“智慧政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移动性、社会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

「1」这些新特征是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政务应用创新两者融合演化发展到更高级实践阶段的必然结果。

「2」智慧政府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具有明显的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它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都是在探索中先行先试。

二、智慧政府在国内外的探索实践201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能力,提出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

「3」2012年6月,韩国政府公共行政与安全部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使得韩国始终居于联合国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的领先位置。

政府信息共享的动力机制研究1

政府信息共享的动力机制研究1

政府信息共享的动力机制研究摘要现如今,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应用系统开发转向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尤其是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对与政府信息共享的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提出了理论构建模式,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希望能为政府信息的进一步共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动力机制AbstractNowadays, the emphasis of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already switched from appl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o cross-department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especially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differe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spects of reducing the cost of government operation, raising government efficienc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and so on.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s the problem with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haring a literature review,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analyses the feasibility. Hope it can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suggestion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in government.Key Words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sharing driving mechanism一、简介条块分割,信息壁垒,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信息公开与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基于社会组织评估的实验研究

信息公开与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基于社会组织评估的实验研究

信息公开与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基于社会组织评估的实验研究王 焕 魏 娜 张勇杰【摘要】个体并非缺乏志愿服务动机,但信息不足阻碍了其参与意愿。

研究借助社会组织评估场景,采用调查实验的方法,探究有关社会组织评估的政府信息公开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个体的志愿服务参与意愿。

实验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在实验组中提供更加全面的社会组织评估信息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和预期频率,该过程通过影响公众感知的组织声誉水平来发挥中介效应;且对于过去参与频率较低的公众而言,信息公开的影响效应更大。

研究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有利于缓解公众志愿服务参与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合法性,还具有动员“沉睡”的志愿者的巨大潜力。

研究结论直面当前志愿服务实践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拓宽了信息公开议题在公共管理学术研究中的解释场景。

【关键词】志愿服务 信息公开 社会组织评估 组织声誉 调查实验【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486(2023)05-0086-20一、引言志愿者是最能代表第三次分配的新主体,志愿服务与个体道德情操和社会精神文明紧密相关,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抓手(王名等,·68·王焕,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师资博士后;通讯作者:魏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勇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讲师。

感谢匿名评审专家和编辑部的修改意见。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个体、组织与社会环境维度”(72174198),雄安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雄安新区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XASK20221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行为公共政策视角下公众慈善捐助的驱动机制与长期效应研究(72304254)。

2020)。

不仅如此,志愿服务还能助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国电子化政府建设文献综述

我国电子化政府建设文献综述

我国电子化政府建设文献综述国家电子政府建设文献综述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政府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是采用现代化的电子政府管理方式,并得到普遍的应用。

电子政府是一个根植于信息科技的政府运行方式,能够将以往时期以人劳动为主,对公共服务内容主导的传统政府改变为服务导向。

它是政府“迈向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改变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政府管理效率,并提高行政部门的有效运作。

二、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电子政府的建设是通过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来实现的。

例如,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管理,通过制定监测计划和考核机制来监督、统筹安排政府部门的工作,以此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改善政府部门的内部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组织状态机的管理、把握资源配置,以此提高绩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改善传统的政府部门内部信息传输,以此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以及协调工作效率。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电子政府还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例如,设计具有用户导向的政府网络站,实施支持公共便利服务的政府行政信息系统,采用数字服务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网上政务服务等,以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群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建立可持续、开放式的公共服务网络。

四、启发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电子政府正在得到普遍应用,其中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电子政府建设。

其中一些国家成功的电子政府建设经验,可以给我国开展电子政府建设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可以采取政府管理数据中心、政府信息化基础体系建设、政务服务数字中心建设、优化电子政府管理结构等举措,加快推进我国电子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总结电子政府建设是一个包含广泛内容的复杂系统,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为政府运作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国应加快电子政府建设步伐,狠抓电子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管理机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国地市级政府电子公共服务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十个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例

我国地市级政府电子公共服务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十个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例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公共服务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服务体系是电子政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以政务为重点,以电子为支撑,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目标。

《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世界各国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就。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取得历史新高,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

其中,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升为0.9059,指数排名大幅提升全球第9位,国家排名位居第12位,在线服务达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

我国在线服务全球排名的大幅提升,与大力推进电子公共服务密不可分。

根据《201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省(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中,陕西省在绩效评估中位列第九名;副省级城市政府门户网站中,西安与济南并列第四;省会城市政府网站中,西安与济南并列第三。

陕西省及其省会西安市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均较高,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政府电子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选取陕西省10个地级市分别为: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对目前陕西省地级市电子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一、文献综述电子公共服务是政府依托现代信息手段为社会大众提供的服务形态,具有公共性、广泛性、非营利性等特征[1]。

电子公共服务包括了以公众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向公众提供便捷且符合公众需求的服务为目的,利于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维护公共利益。

公共服务的内在趋势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电子公共服务利于实现“一窗式”“一网式”“一站式”不受时空限制的高质量、标准化的在线服务,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二、电子公共服务现状电子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代表着由传统政务服务向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政务服务的转变,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我国政府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综述--以2004~2014年CNKI高被引论文为研究视角

我国政府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综述--以2004~2014年CNKI高被引论文为研究视角

一、引言政府网络舆情是指大众通过网络形成的与政府本身及其工作有关的看法和观点。

由于网络成为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方式,当出现突发敏感事件时,舆论会迅速集聚在网上,政府网络舆情事件也就随之形成。

因此,政府舆情的应对和解决成为近几年舆情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我国国内网络舆情研究从2003开始,政府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研究的细分领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网络舆情从2010年开始文献发表数量开始爆发式增加,一方面源于网络舆情基础性研究取得较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在完善政府治理、维护政府形象的巨大作用。

本文通过采用引证分析法对近十年的政府网络舆情文章进行梳理和研究,并且进一步对其研究热点分布、学科分布方面做出分析,以此了解我国政府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情况。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CNKI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政府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采用主题与关键词检索的方式,而衡量文献影响力的指标采用的是CNKI数据库被引用次数高的数据。

三、政府网络舆情研究分类分析(1)政府网络舆情的学科分布。

政府网络舆情研究的学科分布主要来自新闻传播学科、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科、计算机软件和应用学科三个主要方面:第一类为新闻和传播学领域。

网络的发展使得传播方式和工具出现了新的变化,使得原有的传播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到网络舆情和政府网络舆情的热点话题。

他们主要围绕网络和新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传播与传统舆情传播的异同,如《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危机”治理探究》(刘宗让,2009)、《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舆情处置》(闫利平,2012);政府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如《网络舆情分析:面向政府的决策情报服务》(黄小燕,2012);政府对于网络舆情有效反映和引导能力,如《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吴芸,2011)等方面展开论述和研究。

第二类是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科领域。

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也是政府舆情研究的主要贡献者,他们主要是基于行政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在网络时代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如何去理解和面对网络舆情变化和发展,为政府应对突发舆情事件提供解决机制。

文献综述与文献检索及统计分析报告

文献综述与文献检索及统计分析报告

2.4.5 专利文献检索
• 专利(Patent)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专利文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 它是专利申请人向政府递交的说明新发明创造的书面文件。此文件经 政府审查、试验、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由政府印刷发 行。专利文献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反映了世界技术与发展动向。 • 从广义上解释,专利文献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 具、专利分类表、与专利有关的法律文件及诉讼资料等。从狭义上解 释,专利文献就是专利说明书。它是专利申请人向专利局递交的说明 发明创造内容及指明专利权利要求的书面文件,既是技术性文献,又 是法律性文件。 • 由于各国的专利法不同,专利种类的划分也不尽相同。美国分为发明 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植物专利。中国、日本、德国等国分为发明专 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1. 发明专利: 国际上公认的应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 或新方法的发明。 2. 实用新型专利: 对机器、设备、装置、器具等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 结合所提出的实用技术方案。其审查手续简单,保护期较短。 3. 外观设计专利: 指产品的外形、图案、色彩或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 感而又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 主要检索途径:国际专利分类号( IPC )、专利所有者、题名、专利 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等。
2.3 文献检索的主要指标
2.4 文献检索系统
• 二次文献检索系统 1)目录(Catalog) 是对一批相关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简明的标识和描述,并按一定的序列编 排而成的。按“本”标识。 如:《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图 书馆OPAC 2)题录(Bibliography) 按“篇”来揭示文献。著录项目通常包括著者、篇名、来源出处等项。 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 3)文摘(Abstracts) 文摘=题录+内容提要。文摘所标识与揭示的不只文献的外表特征,也包 括内容特征。例:《中国化学化工文摘》、BA、CA 4)索引(index) 标目是索引的主体著录项目,不同的标目构成不同的索引,如:主题索引、 分类索引、著者索引。 一般的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后都附有相应的索 引。例如: SCI、Ei , etc. • 全文检索系统 也称全文数据库,包括光盘数据库系统和网络数据库系统。例如:CNKI、 VIP、SpringerLink、EBSCOhost, etc.

信息综述1000

信息综述1000

信息综述1000
信息综述是对某一特定主题下的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和挖掘,将各种来源的信
息汇总,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信息知识体系。

信息综述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文献综述,另一种是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是指在特定研究领域内,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搜集、评价和整理,并
分析其内容、结论和方法,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文章。

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调研报告则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采访、调查、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搜集
和分析,最终得出对该问题的解释、评估和预测。

调研报告可以为政府、企业、团体等机构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对于了解市场、把握商机、预测趋势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综述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多个来源、多种解释的信息筛选、整理和评价,使读者获得最新的、全面的和准确的信息,帮助我们理清头绪、分析问题和作出决策。

同时,信息综述还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相关热词搜索:第1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法制教育文献综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同的发源但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稳定是保障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基础。

民族地区的法治教育是全国普法工作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

因为民族、地域、经济、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边疆民族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敌中国反分裂、反渗透的第一线。

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加强民族地区法治教育工作重要性。

在长时间的民族工作中,我们发现把握好以下两个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一是正确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稳定的关系,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没有國家的完整统一就没有民族的完成和传承。

二是运用国家力量从政策、经济、文化上因地制宜的进行普法活动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相结合,要善于正确理解宗教的教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民族文化中相契合的部分,进而使得民族法治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民族地区法制教育在中国的重要研究专题对法治教育基本问题的论述在树立现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确保民族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做到实处。

要党中央的领导中心、服务国家安定统一的大局,让全国普法教育充分融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是普法教育工作的关键。

对全社会而言,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和全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保障。

因此,我们要把维护国家完整而统一、反对抵制国内外反民族分裂势力和社会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民族法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主动出击,不能以逸待劳,《关于进一步彰显法治力量全力促进社会稳定的通知》《关于开展严打暴恐专项整治活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等6个文件,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人人安居乐业来说是必要的。

法治教育活动多种多样,宣传册的印发、律师大讲堂、宗教学者教义解读课堂、服刑悔悟人员宣讲活动等。

这些积极有效的活动实践了法律问题咨询、正确宗教价值观、以及用情化人等多种宣讲形式,引导各族群众认清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与危害,不断增强国家认同、自我公民意识以及法治意识。

行政法文献综述范文

行政法文献综述范文

行政法学中的数据保护问题研究一、引言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随着数据的广泛应用,数据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行政法学领域,数据保护问题涉及政府对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等方面,对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行政法学中的数据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加强数据保护、促进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保护的重要性数据保护是指对数据进行保护和控制,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在行政法学领域,数据保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政府收集的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等,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或滥用,将严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2.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政府收集的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敏感信息,如个人财产、健康状况等,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3. 促进数字化发展。

数据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资源,保护好数据资源,有助于促进数字化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数据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行政法学中的数据保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数据保护意识不足。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对数据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数据保护意识,导致数据泄露和滥用的事件时有发生。

2. 数据保护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制度,缺乏统一的数据保护标准和规范,导致数据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 数据保护技术水平不高。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数据保护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数据保护技术和手段,导致数据保护效果不佳。

4. 数据共享和开放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开放程度不高,导致数据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数字化发展的进程。

四、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数据保护:1. 提高数据保护意识。

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要高度重视数据保护工作,加强数据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制度和规范。

电子政务发展的文献综述

电子政务发展的文献综述

电子政务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电子政务作为提高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本文首先对电子政务内涵以及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便于理解;然后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求为我国电子政务今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信息化;互联网一、电子政务的内涵与特征电子政务是近年来我国信息界、政府界最热门的话题。

对于电子政务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在我国,最早在媒体进行电子政务宣传的当属美国IBM/Lotus公司。

根据美国IBM/Lotus公司技术白皮书中的描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电子政府)是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中,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是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即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从内部网(Intranet)延伸到政府机关间交换网乃至因特网"。

可以这样说,电子政务是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从个体到连接,从物质到习惯乃至文化的核心所在。

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它可以分为Intranet应用,包括电子公文处理、电子资料处理等;应用,包括跨部门的电子公文处理、电子资料交换等,如会签文件、信访文件、督查文件;Internet应用,包括政府网站、电子福利支付、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等.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意味着在国家信息基础建设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及其部门之间开始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主要的日常事务,高效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责,全面改进与公民和社会之间的对话机制,同时也提供了结合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和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为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进而促进政府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实施电子政务最终的目标就是建立电子政府。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四)协同政务将继续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协同政务是电子政务的最高境界,把政务管理活动留在虚拟世界,在网络上把现实的各种政务活动协同起来,各个部门能够协同办公,协同为公众服务,协同为企业提供的服务。
(五)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为契机,各地政府将对各部门的网站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门户网站,给企业和公众提供“一门式”服务。
总之,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虽然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电子政务建设作了很多的探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主要是从宏观层面,通过探讨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模式、政务环境、应用系统等来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而从微观层面,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却不多见。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状况出发,结合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可行性对策分析,这不仅是我国政府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子政务自身发展的需要。
(八)电子政务建设将更加重视国产软硬件,对国产软硬件的采购额将持续上升。同时,在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中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视用国产产品构建电子政务平台等。
四、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及其信息安全保护对策
安全体系结构研究的下一个方向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可扩展、可管理、高性能、安全可靠的结构模型。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提出了基于多视图的高速互联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同时借鉴国外标准开发自己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并制定了一些信息系统的保护、评测标准和条例。目前网络广泛使用的协议如TCP/IP、HTTP等在设计之初没有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安全协议的目标就是要改进或建立新的网络协议标准。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攻击检验法,另一类是形式化的分析方法。目前形式化分析方法是热点,但目前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现在一些安全协议虽然没有得到理论的证明,但也进入了实用阶段,如:IPsec、SSL、PKI协议等。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是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一个领域。该领域主要研究黑客入侵、网络病毒防范、网络扫描监控、信息伪装等,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美国在网络攻击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设有多个研究黑客攻击方法的机构,并建立了黑客攻击方法数据库。密码理论与技术是信息安全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基于数学计算的密码理论仍是主流,但现在非数学的密码技术如量子密码、DNA密码和生物特征密码相继出现。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比较成熟,美国已采用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标准取代DES标准,AES采用Rijndael算法。非对称密钥算法目前可以提供20年不能破解的性能,是PKI的基础,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非数学的密码理论还处于探索中。信息安全管理理论基于风险管理的方法来研究安全管理,目前已形成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英国的BS 7799即ISO/IEC17799。信息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目前比较流行的有英国的CRAMM评估工具和美国的OCTAVE组织风险管理框架,未来发展方向是基于知识的评估和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

政府信息化管理的文献综述

政府信息化管理的文献综述

政府信息化管理的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政府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学者们的研究内容相对较为丰富。

美国所采用的政府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相互独立管理的分离式模式,将政府管理信息化工作建设视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来应对,并制定了长远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

例如,早在1993年美国就成立了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并提出要结合国家的现实情况,通过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以公民为核心的政府管理系统。

英国在1993年发布了《现代政府》白皮书,其中提出要构建信息化政府工作体系。

20世纪70年代,欧美很多国家在政务系统中引入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推动了政府工作的便利。

C Boura(2019)通过研究发现,在政府办公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系统,能够使办公效率得到极大地提升,这一观点已经被很多学者所认同。

Takashi Koga(2020)通过研究发现,未来的时代是电子化时代,政府只有在电子化政务建设中投放更多的精力,才能够提升政府工作的效力。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也对政府信息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学者张彤等(2022)主要就政府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他通过研究发现有效对信息化技术进行运用,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果,但也会导致档案管理面临新问题,因此要辩证看待信息化技术。

学者翟云(2022)从政务信息化与治理现代化的分野视角论述了数字化政府管理,通过研究发现政务信息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开展。

学者薄珏(2021)主要从基层人社政务信息化层面对政府信息建设有关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基层人社部门中对信息化技术进行运用,能够提升职工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负担。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开展,计算机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到今天的5.13亿左右。

由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开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公民和网民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的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网络治理的开展现状分析。

从文献中,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

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立、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平安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立,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立、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如在谢金林的?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 理念、策略与行动?、?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那么?、郑曙村和张勇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刘良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姚引良.刘波和汪应洛的?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等文章中都详细阐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方法及策略,表达出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重视。

但在网络治理如火如荼开展的背后也存在写缺乏与缺陷。

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看,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

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文献综述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的直接途径,也是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近些年,政府信息公开成为许多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他们立足不同角度和不同领域,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但是他们的研究或者过于视角过于狭窄、或者深度不够,为此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各大专家学者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他们各自的观点、创新之处以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正文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

我国当前推行的政务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初级形式。

一般的政府信息公开应该定位为政府机关的文件资料和会议活动。

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较低,偏重于保密;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

正在推行中的政务公开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在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首先应当在公民本位思想指导下摆正责任位置,之后在公民参与下,从修改现行的保密、档案法律入手建构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一、基于与其他国家政府信息公开的比较研究(一)综述1、韩双(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在《中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一文中对中韩在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进程、主题界定、信息公开内容界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1)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界定中方面:韩国信息公开的主体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公共权力机关都应依照信息公开法的规定公开其保管的信息。

而根据我国现有体制,海关、国税、金融等中央垂直系统以及工商、质检、国土、地税等省以下的垂直机关并不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地方政府对这些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是无法进行指导和监督的。

《政府公开条例》规定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行使职权的范围是“本行政区域”,不是本级政府下属部门。

(2)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界定方面: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一般都采用排除式的规定方法,即列举出豁免公开的内容,除此之外的都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秩序和第三方利益,韩国对公开获取政府信息的范围规定了限制性条款。

我国《政府公开条例》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只做了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较差,而且个人隐私概念模糊,缺乏较为详细规定。

(3)政府信息公开程序设定方面:韩国《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规定公共机关必须在:请求受理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公开的决定,如果因为无法避免的事由不能在15内作出决定,则从期限届满之日起,公共机关最多延长15日。

《政府公开条例》规定的公开申请答复期限与韩国规定的期限大致相同,但是没有明确的紧急情况的处理办法。

随着我国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量不断增大,困难也随之逐渐增多。

因此,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健全完善信息公开的监督和权利救济机制迫在眉睫。

2、李东业、江中略、丁羽(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在《中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研究》主要对中美政府之信息公开制度在基本理念、立法模式、公开方式、获取方式、公开机制、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救济手段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指出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有(1)基本原则缺失、内容笼统;(2)相关法律不配套;(3))“一权独大”意味浓厚等。

通过与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对比提出我国应该(1)确立“公民知情权”的宪法地位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和价值核心;(2)树立正确的政府信息公开理念;(3)将“公开是原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灵魂;(4)单独成文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典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法律保障;(5)配套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作为一种体系,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至少应包括:信息自由制度、行政程序制度、保密制度、相关法律细则等。

(二)评价1、韩双的《中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创新点主要是采用横向国别的比较方法,通过从中韩两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进程、主体界定、内容和程序这四个视角进行详细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其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未能从纵向上对两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行深入比较分析。

2、李东业、江中略、丁羽的《中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研究》以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为比较对象,有利于启迪研究者发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作用和不足,找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加以完善,推动我过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

通过对中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二、基于突发事件等公共危机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研究(一)综述1、徐萍、黄杰(上海大学图情档系)在《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信息公开》中讨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信息公开的侧重点,最后针对上述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起到借鉴作用。

文中强调政府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具有以下作用:(1)信息公开有益于公民有效参与到危机管理的过程中;(2)信息公开有益于杜绝谣言的滋生及扩散;(3)信息公开有益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4)信息公开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必然选择。

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1)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不健全;(2)信息流通不畅;(3)信息传播渠道过于单一;(4)官员“问责”制度的缺失以及媒体责任的缺失。

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1)健全信息公开法律体系;(2)特设一个危机管理机构——“危机管理委员会”;(3)拓宽信息传播渠道;(4)落实“问责制”和加强媒体监督的作用。

2、袁维海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一文中认为应急信息公开是政府的职责,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准确发布、及时传播和适时反馈的原则。

在具体操作上,政府必须紧扣事件动态,抢占话语先机;把握事发状态,掌握传播节奏;坦诚公开表态,满足公众期待;抚平公众心态,引导社会舆论;注重公众情态,赢得人民支持;恢复发布常态,消除各方疑虑。

同时也给出了应急信息发布的传播控制的相关措施。

(二)评价1、徐萍、黄杰在《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从公共危机管理方面来谈政府信息公开,并将政府信息公开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同时阐明每个阶段信息公开的侧重点,并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

其视角主要集中在公共危机的管理和信息公开的四个阶段上2、袁维海的《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明了了应急信息发布的基本准则,这对于我国政府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总的原则之下将相关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时期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其视角主要集中于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和相关信息的发布、控制研究方面。

三、基于政府职能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一)综述应松年的《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围绕政府信息概念的理解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其中主要包括建设阳光政府、转变政府内部职能、探索职责与经费信息配套公开、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信息公开制度和建立信息公开系统等内容。

(二)评价应松年的《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起创新点主要是提出建立信息公开系统,主要视角集中于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不足之处体现在他主要是对理论方面的探讨,缺少全面而系统的实施措施。

四、基于相关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一)综述1、谭九生、任蓉的《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性的行政保障机制》认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着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四个方面的实效性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公开立法缺位、信息公开的内生动力不足、信息公开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公开的具体途径过于形式化等原因造成的。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列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性的行政保障机制的探求,提出了(1)运用系统整体性原则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基本元素;(2)运用系统有序性原则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问责与监督机制;(3)运用系统反馈性原则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追踪反馈机制;(4)运用系统环境相关性原则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生态环境。

2、阎桂芳《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研究》主要从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针对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现状,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立法建议。

深度剖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建议。

3、杨建成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我国的实践》认为信息公开与信息不对称、政治参与、权力寻租等问题密切相关。

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质性完善:重整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实现事务型公开向权利型公开的转变,建立信息申请被拒的申诉机制,以便从制度上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评价1、谭九生、任蓉的《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性的行政保障机制》,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系统论方法为视角,运用系统整体性原则、系统有序性原则、系统反馈性原则以及系统环境相关性原则,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性的行政保障机制,主要以系统论方法为视角。

2、阎桂芳的《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研究》,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立足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深入分析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

3、杨建成得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我国的实践》,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立足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寻求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

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所提出的完善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的措施在短期内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其道路漫长而艰巨。

五、基于经济学角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一)综述牛红亮、刘静的《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政府信息公开》通过对政府信息资源经济学特征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着重阐述了政府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论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成本与收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需求与供给,概括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经济学意义。

认为(1)政府信息公开的目标是有效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充分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绩效水平。

政府信息资源除了具有信息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不均衡性、社会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等一般性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属性;(2)政府信息公开的绩效功能在于通过向经济活动者提供必需的信息,使人们更自觉和更有效地确定合理的经济决策,以进行更有效的经济活动,改善其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质量,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绩效和经济活动者的个人绩效。

(二)评价牛红亮、刘静的《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政府信息公开》,其创新之处体现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信息公开,打破了其他专家、学者习惯于从制度、法律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