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课后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生态学基础题库附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学基础题库附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学基础题库附答案1. 简答题1.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栖息地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由一定种类的生物个体组成,栖息地是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场所,而环境则包括各种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水等。

1.3 请解释以下概念: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定区域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相连的层次系统,食物链中的能量从一个级别传递到另一个级别。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反映了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

2. 选择题2.1 下图所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金字塔,对应的金字塔类型是:A. 能量金字塔B. 数量金字塔C. 生物量金字塔D. 水分金字塔答案:C. 生物量金字塔2.2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 从生物个体到环境B. 从环境到生物个体C. 双向流动D. 无法确定答案:B. 从环境到生物个体2.3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A. 空间位置B. 营养方式C. 食物链位置D. 种群密度答案:B. 营养方式3. 判断题3.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般存在较为稳定的动态平衡。

答案:正确3.2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种类生物个体的集合。

答案:错误3.3 食物链中,一般只有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错误4. 应用题4.1 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有着多样的生物群落。

假设湖泊中存在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小型鱼类和大型鱼类。

请解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答案: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提供氧气。

浮游生物以水生植物为食,同时也供给小型鱼类食物。

小型鱼类既以浮游生物为食,也成为大型鱼类的食物。

4.2 环境保护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请简要阐述为什么环境保护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的研究范畴?A. 种群数量变化B. 物种多样性C. 基因突变D. 生态系统功能答案:C2. 在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土壤侵蚀D. 提供食物答案:C4. 物种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遗传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A. 可逆B. 单向流动C. 可循环D. 双向流动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位置、角色、功能2. 食物链中,生产者通过_______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光合3. 物种丰富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物种的_______。

答案:数量4.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生态系统5. 物种间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寄生、_______和捕食。

答案:竞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因为它保证了生态系统能够持续提供服务和支持生物多样性。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

答案: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如碳、氮、磷等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些物质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理和化学过程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3. 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案:生物放大作用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浓度逐渐增加的现象。

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简化

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简化

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适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剩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基础生态位: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生态元: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这种单元称为生态元;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种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零增长线:一种生物利用某种必须营养元素时该种生物能存活和增殖的边界线; 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的系列;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独立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竞争:是指利用有限资源的个体间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稳态: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适应:生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遗传特征;内调节:生物细胞不可能在剧烈的变动环境中运行,因此,有机体要采取行动以限制其内环境的变异性,这一过程称为内调节;负反馈: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 富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养化;矿化: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中,无机的元素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异化: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的过程;再循环:进入分解者亚系统的有机物质也通过营养级而传递,但未利用物质﹑排出物和一些次级产物,又可以成为营养级的输入再次被利用;自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异养生态系统: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 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21、季相最显着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B.稳定型高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链简单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A.沼泽B.水生群落 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A.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 B.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C.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 D.具有大气候的烙印29、从裸地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32、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北方针叶林 D.沼泽38、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39、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41、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生物圈 B.群落 C.种群 D.景观单元 4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43、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4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70、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A;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75、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B;A.酸性岩母质 B.冲积物母质 C.风积母质 D.黄土母质76、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8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 87、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D;A.1~2年 B.2年 C.3年 D.3~4年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个体数量为C;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 B.竞争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91、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9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C;A.寄生 B.拟寄生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93、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A.加速期 B.转折期 C.减速期 D.饱和期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 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 D.密度越来越小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B.生产量为正值 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 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A.密度增长缓慢 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C.密度增长最快 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100、下列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101、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2 4 3102、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10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达尔文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10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A.达尔文 B.奥德姆 C.苏卡乔夫 D.坦斯利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D.真菌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 B.哺乳动物 C.大型真菌 D.蓝绿藻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亚热带 C.温带D.寒带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D.寒带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 B.开阔大洋 C.河流与湖泊 D.珊瑚礁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 B.开阔大洋 C 荒漠 D.冻原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冻原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A.热带雨林 B.橡胶园 C.北方针叶林 D.冻原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海洋 B.撂荒地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 B.果园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 B.温带农田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D.水库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开阔大洋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

生态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 )A、产生波动B、逐级降低C、逐级升高D、维持恒定正确答案:C2.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低温B、长日照C、短日照D、高温正确答案:A3.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霸王鞭是不同种类的植物。

但它们都以肉质化的茎等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A、互利共生B、趋同适应C、趋异适应D、竞争正确答案:B4.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 )A、系统趋于稳定B、结构趋于简单C、种群数量变化太D、环境变化剧烈正确答案:A5.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

A、高B、不确定C、相等D、低正确答案:A6.西双版纳和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B、常绿胸叶林和落叶细叶林C、热俗开林和针阔叶况交林D、常绿阀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正确答案:C7.生活在同一地段、生态要求相近的两个物种,发生竞争的原因是( )。

A、生态型不同B、生活型不同C、年龄相同D、资源不足正确答案:D8.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坦斯利B、达尔文C、林德曼D、奥德姆正确答案:A9.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果园B、冻原C、河流D、荒漠正确答案:A10.与异养性演替相比,生物群落的自养性演替的主要特征是( )。

A、生物量逐渐增加B、生物量逐渐减C、生物量或高或低D、生物量基本不变正确答案:A11.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A、稳定型B、混合型C、增长型D、衰退型正确答案:C12.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 )A、光照和风B、温度和降水C、光照和温度D、降水和风正确答案:B13.内源性自动调节学说将种群的自动调节分为内分泌调节、行为调A、土壤调节B、食物调节C、气候调节D、遗传调节正确答案:D14.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A、温度和雨量B、风力和雨量C、光照和温度D、风力和温度正确答案:A15.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B、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正确答案:A16.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 )A、整合性B、整体性C、稳定性D、有序性正确答案:B17.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生态学基础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下列关于阳性植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饱和点较低,生长在阴湿环境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环境D、光饱和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正确答案:B2.下列植物中,典型的短日照植物是()。

A、水稻B、甘蓝C、油菜D、大麦正确答案:A3.按照瑙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油松和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均属于()。

A、高位芽植物B、隐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上芽植物正确答案:A4.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会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降低D、冰川融化正确答案:C5.世界人口的增长动态是()A、增长率上升B、死亡率降低C、出生率增加D、老龄化严重正确答案:A6.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A、综合作用B、限制作用C、补偿作用D、替代作用正确答案:C7.生活在同一地段、生态要求相近的两个物种,发生竞争的原因是()A、年龄相同B、生活型不同C、资源不足D、生态型不同正确答案:C8.与多元顶级学说不同,单元顶级学说认为()。

A、一个气候区内可以有多个顶极B、群落能繁殖就是顶极C、一个气候区内只有一个顶极D、气候不是群落形成项极的决定因素正确答案:C9.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乳动物,其四肢、尾巴和耳朵明显缩短,这种现象称为规律。

()A、艾伦(Allen)B、贝格曼(Bergman)C、林德曼(Lindeman)D、谢尔福德(Shelford)正确答案:A10.与陆生植物相比,水生植物在形态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

A、叶片或大或小,通气组织不发达B、叶片较小,通气组织发达C、叶片较大,通气组织不发达D、叶片或大或小,通气组织发达正确答案:D11.下列选项中,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A、CO2B、SO2C、O2D、NH3正确答案:B12.下列有关阳性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弱光下生长良好B、强光下生长不好C、强光下生长良好D、荫蔽处生长良好正确答案:C13.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

基础生态学题目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题目及答案

单选题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2、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苏卡乔夫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D:坦斯利4、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成群分布5、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A:K/26、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种群的爆发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 A:密度增长缓慢8、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 C:互利共生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互利共生1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D:偏利作用11、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B:不规则波动12、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凸型曲线1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下降型种群1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生态出生率15、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 A:s2/m=016、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 C:珊瑚虫17、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C:100个/hm2鼠洞18、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 C:壤土19、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B:根系发达20、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通气组织发达21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贝格曼法则2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A:有利23、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 D:发育起点温度24、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D:水稻2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C:冬小麦26、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B:紫外光27、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D:红外光28、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可见光区2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B:光补偿点30、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 A:高单选题1、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C:单糖2、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C:水3、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肉食动物4、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A:磷5、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C:性选择6、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B:补偿点7、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B:年龄金字塔图)表示8、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性选择9、酸雨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是D:H2SO4与HNO310、(B:阿伦法则)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个体生物的行为B. 种群的遗传特性C. 种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物种的分类和分布答案:C2. 以下哪一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土壤肥力D. 工业生产答案:D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A. 出生率B. 死亡率C. 迁入率D. 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4. 群落演替的驱动力不包括:A. 自然灾害B. 人类活动C. 物种的自然灭绝D. 土壤的pH值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是顶级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A. 维持能量流动的平衡B. 促进物种多样性C. 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________。

答案:交配和繁殖2.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它反映了物种对________、空间、食物资源以及天敌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利用情况。

答案:资源3.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的,而物质循环是________的。

答案:单向的;循环的4. 物种多样性通常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________。

答案:生物群落的复杂性5.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答案: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三、简答题1. 描述生态学中的“稳态”概念,并解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答案:生态学中的“稳态”指的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其原始状态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这种稳态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生态系统在面对自然或人为干扰时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的提供。

2.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讨论它在环境可持续性评估中的作用。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最先发现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的科学家是( )。

A、孟德尔B、达尔文C、林德曼D、海克尔正确答案:C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A、生物个体的年龄大小B、种群的年龄平均值C、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所占比例D、种群中个体是年龄范围正确答案:C3.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

A、温度等于40%B、相对密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密盖度等于40%正确答案:C4.在适宜的条件下,r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速度比K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速度( )A、相似B、慢C、不确定D、快正确答案:D5.我国中部山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正确答案:D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子实体B、根瘤C、菌丝D、菌根正确答案:B7.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 )A、内分布型B、种间关系C、生态幅D、生态对策正确答案:C8.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 )A、地上芽植物B、高位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正确答案:C9.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 )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正确答案:A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动态系统B、能量单向流动C、食物链营养级数目无限D、具有自我调控能力正确答案:C11.种群的逻辑斯谛(Logistic)增长发生的条件是( )。

A、资源有限B、没有环境阻力C、没有种内种间的竞争D、资源无限正确答案:A12.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 )A、林德曼B、达尔文C、海克尔D、坦斯利正确答案:C13.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 )A、锌B、铝C、磷D、锰正确答案:C14.按照瑙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油松和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均属于( )。

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和巩固知识的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生态学?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研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

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它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种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什么是生态位?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角色。

它包括了物种的生活方式、资源利用方式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4. 请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它包括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 请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答案: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

它包括了食物的传递和能量的流动。

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结构,更准确地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复杂食物关系。

6.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答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

能量从光合作用开始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消耗最终转化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热能的释放。

而物质循环则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元素的循环利用。

例如,碳、氮、磷等元素在生物体内外不断循环,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7.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答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则是指生态系统面对外部干扰时很容易发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8.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答案: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能够自我修复和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

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 )A、森林B、草原C、荒漠D、农田正确答案:C2.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阴坡比阳坡( )。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D、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正确答案:C3.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热带正确答案:B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传递定律C、热力学第一定律D、热力学第二定律正确答案:B5.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农田C、苔原D、荒漠正确答案:A6.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正确答案:A7.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 )A、臭氧层破坏B、温室效应加剧C、水体富营养化D、重金属污染正确答案:B8.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 )A、成层现象B、季相C、群落交错区D、镶嵌正确答案:A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 )A、大气B、水C、生物D、岩石圈正确答案:D10.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霸王鞭是不同种类的植物。

但它们都以肉质化的茎等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A、互利共生B、趋同适应C、竞争D、趋异适应正确答案:B11.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A、周转率B、利用率C、生产力D、生物量正确答案:C1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层次的是( )A、种群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正确答案:A13.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A、密度B、频度C、重要值D、盖度正确答案:B14.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 )A、内分布型B、种间关系C、生态幅D、生态对策正确答案:C15.影响我国植被分布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因子是( )。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生态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什么是生态系统?请简要描述其组成和功能。

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生物群落和生物群落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个体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了土壤、水、气候等因素,它们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所需的条件。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元素的循环利用,如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能量流动则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包括光合作用、食物链和能量金字塔等过程。

习题二:什么是生态位?请举例说明生态位的概念。

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处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它包括了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特征等方面。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来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实现了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例如,老虎和狮子都属于食肉动物,它们都占据着食肉动物的生态位。

然而,由于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它们的生态位又有所不同。

老虎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的森林和草原,它们主要以猎取野生动物为食,对于猎物的选择和捕食方式有着独特的适应性。

而狮子则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草原地带,它们以群体狩猎为主,对于群体协作和领地的维护有着独特的适应性。

习题三:什么是生态足迹?请简要说明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意义。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对生态系统所需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度量。

它通过计算一个人或一个地区所需的土地和水资源面积,来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负担。

生态足迹的概念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计算生态足迹,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生物B. 种群C. 群落D. 环境2.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人类活动D. 土壤3. 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用于衡量什么?A. 物种数量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分布D. 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4. 生态位是指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5.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对吗?A. 对B. 错6.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平衡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D.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能量和物质的平衡状态7.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食物生产B. 清洁空气C. 疾病控制D. 所有以上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占用的空间B.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留下的痕迹C. 一个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的消费量9.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C. 生物地理分布的多样性D. 生物遗传特征的多样性10. 什么是入侵物种?A. 原生于某个生态系统的物种B. 被引入到新生态系统的物种C. 在生态系统中数量迅速增长的物种D. 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种答案:1-5 B D B D B6-10 D D A D 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种多样性?A. 气候B. 土壤C. 人类活动D. 物种的繁殖能力12. 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A. 负反馈B. 正反馈C. 竞争D. 捕食13. 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生产性服务B. 调节性服务C. 文化性服务D. 支持性服务14. 什么是生态恢复?A.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过程B. 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C. 恢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 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15. 以下哪些是生态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统计分析答案: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欧阳歌谷(2021.02.0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的科学。

A.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B. 生物体内生理过程C.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D. 动物的行为学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气候因素答案:D3.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基本规律是()。

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多向流动,逐级递减D. 循环流动,逐级平衡答案:A4. 下列关于生态位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B. 生态位包括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资源的利用C. 生态位重叠表示物种间不存在竞争关系D. 生态位分化是物种共存的必要条件答案:C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功能?A. 美化环境B. 稳定生态系统C. 提供观赏价值D. 增加物种数量答案:B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部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______。

答案:崩溃2. 在食物链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能量的来源,被称为______。

答案:生产者3. 一个物种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与特定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模式的总和称为该物种的______。

答案:生态型4.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为了减少竞争,它们之间的生态位可能会发生______。

答案:分化5. 在生态系统中,______是指物种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动态平衡三、简答题1. 简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答: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首先,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生产力和较高的生物量,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如食物、清洁水源、气候调节等。

其次,生物多样性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使其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和外来干扰。

最后,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能性,促进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和答案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绪论(康金林整理)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生态学基础题库+答案

生态学基础题库+答案

生态学基础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下列关于阴性植物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C、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D、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正确答案:C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

A、保持不变B、先增后减C、逐级递减D、逐级增加正确答案:C3.下列种间关系属于偏利共生的是( )A、附生的兰花与被附生的树木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地衣中的藻炎与真菌D、兔子与草正确答案:A4.“-3/2自蔬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

A、密度效应B、边缘效应C、温度效应D、产量效应正确答案:A5.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种植物常常表现为同一生活型,这是由于生物之间__________的结果。

( )。

A、趋异适应B、物种竞争C、趋同适应D、物种共生正确答案:C6.森林被火烧或被砍伐以后逐渐恢复所经历的演替过程属于( )。

A、次生演替B、水生演替C、世纪演替D、原生演替正确答案:A7.C4植物与C3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相比 ( )A、C4的高B、C4的低C、两者相同D、结果不确定正确答案:A8.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络结构比较简单的是( )。

A、落叶阔叶林B、草原C、常绿阔叶林D、苔原正确答案:D9.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能B、天然气C、煤D、石油正确答案:A10.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林德曼定律B、贝格曼规律C、阿伦规律D、谢尔福德定律正确答案:B11.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C、两个鱼塘中的鲤鱼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正确答案:D12.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N(T-C)中,C表示( )。

A、生物学零度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正确答案:A13.起始于裸岩的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A、地衣群落B、灌木群落C、苔藓群落D、草本群落正确答案:A14.根据单元顶级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里演替到最后只形成一个( )。

生态学基础习题(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习题(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与陆生植物相比,水生植物在形态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

A、叶片或大或小,通气组织不发达B、叶片较小,通气组织发达C、叶片或大或小,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大,通气组织不发达正确答案:C2.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B、环境资源不受限制C、环境资源是有限的D、多个种群共存正确答案:B3.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度B、水分C、坡向D、海拔正确答案:B4.__________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净生产力B、初级总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正确答案:C5.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水能B、天然气C、石油D、煤正确答案:A6.冬小麦等冬性作物需要经过~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A、光周期现象B、温周期现象C、春化现象D、滞育现象正确答案:C7.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弱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冻原D、温带草原正确答案:C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A、生物B、岩石圈C、大气D、水正确答案:B9.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A、次级生产B、次级生产量C、初级生产量D、初级生产正确答案:D10.按照环基耶尔的植物生活型分类,马尾松属于()A、地上芽植物B、隐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正确答案:D11.下列物质中,__________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

A、氮B、二氧化碳C、磷正确答案:C12.下列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A、银杏B、蚯蚓C、白菜D、牛正确答案:B1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增长型B、混合型C、衰退型D、稳定型正确答案:A14.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A、水圈B、大气圈C、岩石圈D、土壤圈正确答案:C15.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正确答案:A16.下列对应有误的是()A、还原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B、生产者——二氧化碳、水C、消费者——生产者D、生产者——有机营养正确答案:D17.与低纬度地区植物相比,高纬度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A、相同B、不确定C、较低D、较高正确答案:C18.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A、稀有种B、伴生种C、亚优势种D、优势种正确答案:D19.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物积累比热带雨林高,主要原因是()A、微生物代澍旺盛B、分解作用弱C、分解作用强D、没有分解者正确答案:B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定居的是()A、发芽B、生长C、繁殖D、腐烂正确答案:D21.下列矿质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基础生态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基础生态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基础生态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参考答案:非生物环境2.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参考答案:雨林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参考答案:寒温带4.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辩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

参考答案:生态系统_个体_群落_种群5.根据研究方法,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参考答案:实验生态学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7.著有《基础生态学》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参考答案:odum8.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参考答案: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9.一些次生演替的群落恢复属于( )参考答案:快速演替_长期演替10.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参考答案:气候11.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参考答案: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1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参考答案:稳定型高1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参考答案:次生演替14.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参考答案:海克尔15.原生演替属于( )参考答案:世纪演替16.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参考答案:被污染的湖泊17.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

参考答案:淋溶_异化_碎裂18.当光强度不足时,二氧化碳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参考答案:补偿作用19.在关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参考答案:黄化作用20.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参考答案:冬小麦21.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根系发达22.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参考答案:根瘤23.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关系。

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A.Lei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应作几点补充: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7.生物内稳态保持机制,有何生态意义?生物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机制:恒温动物通过体内产温(生理过程);变温动物靠减少散热或利用环境热源使身体增温。

生态意义:使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扩大。

8.贝格曼规律与阿伦规律。

Bergman 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单体面积的散热相对较少。

Allen 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耳、尾、四肢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9.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生态作用:a 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b 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c 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d 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聚盐性植物特征:这类植物能适应在强盐渍化土壤生长,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

该类植物原生质对盐的抗性强,极高的渗透压。

泌盐性植物特征: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与聚盐性植物一样是很大,但是他们吸进体内的盐分不积累在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所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

不透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所以他们虽然生长在盐碱土上,但在一定盐分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10.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种群的特征?11.内禀增长率及其在控制人口方面的意义。

内禀增长率是指当环境不受限制时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计算公式rm=lnR/T 控制人口途径:降低Ro值:降低世代增值率,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T值增大: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婚来达到。

12.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 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B 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

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13.描述并分析Logistic模型,该模型有何重要的意义。

描述与分析:呈“S”型。

具体可分为5个时期:①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②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③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时密度增长最快;④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⑤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重要的意义:它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是农、林、渔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r、K 两个参数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14.举例说明生态入侵现象。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原产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至25°33’N地区,并向东扩展到广西、贵州境内。

它常连接成片,发展成单种优势群落,侵入农田,危害牲畜,影响林木生长,成为当地“害草”。

3 15.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uniform)②随机型(random)③成群型(clumped)16.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①气候学派,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观点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强烈影响,他们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定稳定性;②生物学派, 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的决定作用;③食物因素;④自动调节学说,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

17.简述生物繁殖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1)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2)生态学意义:①在现有环境压力下的扩展性;②对多变环境的适应;③繁殖速度;④繁殖潜力;⑤在自然选择条件下的进化速度。

(3)比较而言,无性繁殖在现有环境扩展性、繁殖速度、繁殖潜力方面优于有性繁殖,但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却较差。

18.简述动植物扩散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

答:扩散是指生物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的过程。

动物扩散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如下:①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的不良后果;②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③扩大种群的颁布区。

对于动物来说,扩散可能带来遭到天敌侵袭、存活和繁殖成功率降低等诸多风险,但也可能降低暴露给捕食者了染上疾病的机会,增加遇到资源和配偶的机会。

并由于杂种优势而产生更多的合适后代的机会。

19.理解繁殖价值、亲本投资、繁殖成本的含义。

繁殖价值:是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

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

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或资源的所有消费。

20.比较两种繁殖策略(r-选择和K-选择)。

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答:具体见下表:21.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答:种间关系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有三大类,即有利、有害、无利无害,具体见P100-110:(两偏两竞,寄互捕中原)2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生物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出现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主要两个基本规律是指产量恒定法则和-3/2法则。

前者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的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即Y=W*d=Ki .后者则是指当种群密度提高时会出现“自疏现象”,即W=C*d-a,其中a为一个恒值3/2。

23.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研究意义:①他成;③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

24.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对同一种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越相似,其生态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

25.理解生态位、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的含义。

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基础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实际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一个种实际占有的实际生态空间。

26.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外貌;②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③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④形成群落环境;⑤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⑥一定的动态特征;⑦一定的分布范围;⑧群落的边界特征。

27.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答:以发展比较成熟的植物群落为例,群落组成主要有:①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和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②亚优势种(个体数量和作用仅次于优势种的物种);③伴生种(与优势种相伴存,但不起主要作用);④偶见种或稀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群落种类组成的研究意义:①群落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②群落学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种类组成开始。

28.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

答:群落结构的时间格局:主要是指群落波动(如群落季相变化)和群落演替。

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包括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

生态意义:对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的研究是研究群落性质与功能、群落变化或演替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29.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

答: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具有相邻群落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群落交错区种的数量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也即边缘效应。

生态意义:目前,人类活动正在大范围地改变着自然环境,形成许多交错带,如城市的民展,工矿的建设,土地的开发等。

这些新的交错带,可以控制不同系统之间能量、物质与信息的流通。

对生态系统交错区生物多样性、能流、物流及信息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生态交错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污染物的反应及敏感性,也有助于对变化的环境中怎样对生态交错带加以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