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详解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式,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在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学:是研究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3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4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5 环境资源: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空间及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6 经济效益: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7 外部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好的影响,没有取得报酬。
8 外部不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坏的影响,没有进行赔偿。
9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10 绿色贸易壁垒: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11 环境经济效益:是指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
1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14 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承担管理污染源,并清除环境污染所需费用的原则。
15 需求:是指人们意愿买进的数量及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6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内容:1.环境经济学的定义,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你怎么看“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的论断。
4.什么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它对环境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5.供给、需求的定义,市场均衡的主要内容。
6.效用、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7.消费者剩余的定义、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具有怎样的特性?对环境价值评估有怎样的意义?8.绿色GDP与传统GDP的主要区别,绿色GDP的重要意义。
9.外部性、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定义。
外部性对环境资源配置的影响。
10.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的方法有哪些?内部化对社会净福利存在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11.谈谈你对环境资源价值的认识,简述环境资源价值的构成。
12.帕累托最优的定义及其必要条件,帕累托最优与社会最大福利的联系。
13.公共物品的定义、特性,解决“公地悲剧”的可能途径。
14.科斯定理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资源配置的结果与初始产权的分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5.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6.“最优污染水平”的概念、提出“最优污染水平”的依据、影响最优污染水平的因素。
17.环境价值评估的方法有哪几类?各类中又有哪些常用方法?18.直接市场评价法的定义及其使用条件。
19.旅行费用法的定义及其使用条件。
20.机会成本法的定义、适用范围。
21.意愿调查法的定义、使用时应注意消除的偏差。
22.政府调控环境配置的必要性,环境政策手段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23.简述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优点和缺点。
24.环境经济政策的定义、功能和基本形式。
科斯手段、庇古手段的定义及适用条件。
25.针对武汉市当今面向市民和企业征收生活污水处理费、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有关政策,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26.排污收费的意义、排污费的种类和征收办法。
27.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排污权交易的优缺点。
环境经济学试题库含答案
环境经济学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关于开放获取资源配置方式说法错误的是:A、配置结果不会是有效的;B、需求充足情况下,不受限制的使用权将导致资源过度开发;C、稀缺租金被浪费;D、稀缺租金会受到保护;正确答案:D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典型模式有()A、部分分散管理模式B、部分统一管理模式C、部分集中管理模式D、部分集中分散管理模式正确答案:D3、以来哪一项不是我国环境政策与管理的发展趋势:A、环境质量改善B、源头治理C、行政管理手段D、区域环境治理正确答案:C4、下列属于矿产资源管理的特征是( )A、管理对象为生产创造的矿产资源B、管理的内容相对单一,集中在矿业权的设置C、是以政府机关为主体的政府行为D、管理的目的是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正确答案:C5、关于排污权交易政策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容量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
B、我国经历了总量控制前的排污权交易和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两个阶段。
C、政府通过公平合理的方法,以污染物排放权的形式分配给企业。
D、不允许企业将其拥有的排污权进行有偿转让或变更。
正确答案:D6、(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如果该问题不解决,不仅造成当代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安定无法保证,还会造成生态问题的代际转嫁,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可逆的深重灾难,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
A、生态保护B、生态安全C、生态文明D、生态平衡正确答案:B7、低碳经济应当包括_______碳汇与______碳源两个方面A、增加,减少B、增加,增加C、减少,增加D、减少,减少正确答案:A8、进入“绝对衰减阶段”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将出现持续的怎样增长。
A、负增长B、波动增长C、不增长D、缓慢增长正确答案:A9、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1)(1)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概念 30个1. 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指获取一单位国土资源时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它包括:①边际生产成本,②边际使用者成本,③边际外部成本。
2. 贴现和贴现率:运用利息率计算资本本金的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未来应收或应付款项的现期等值,它为复利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Si/(1+r)i|,式中Si 为现值,r为贴现率,i为时间;贴现率则指由于时间偏好或因存在着正利息率而对未来收益或成本进行贴现的比率。
3.揭示偏好法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4.单次投标博奕法调查者首先要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征及其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具体办法,然后询问被调查者,为了改善保护该热带森林或水体不受污染他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或者反过来询问被调查者,他最少需要多少钱才愿意接受该森林被砍伐或水体污染的事实。
5.绝对地租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撇开了绝对地租问题,暂时假设最劣土地不付地租。
实际上使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论土地好坏,只要使用土地就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6. 投资回收率为衡量投资效益的大小,假定把数量等于投资额的资金存入银行,每年从银行取回的钱等于系统每年可以获得的效益,在时间等于系统寿命时,正好把银行中的存款全部取完,这个假想的年利率就等于投资的回收率。
7. 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8. 旅行费用法对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旅游者通过消费和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所获得的效益,为了进行参观需要承担交通费用和时间代价来表示的环境价值。
9. 比较博奕法给出一定数额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环境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组合,然后询问被调查者愿意选择哪一项,被调查者要对二者进行取舍。
环境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经济增长B. 资源配置C.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D. 国际贸易答案:C2. 环境外部性是指()。
A. 企业内部的成本B. 企业内部的收益C. 企业外部的成本D. 企业外部的收益答案:C3. 环境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是为了()。
A. 增加政府收入B. 减少环境污染C. 促进企业创新D. 提高产品质量答案:B4. 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
A. 污染者不承担任何责任B. 污染者承担全部责任C. 污染者承担部分责任D. 政府承担污染责任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政策工具?()A. 排污权交易B. 环境税C. 环境补贴D. 价格管制答案:D6.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评估环境对项目的影响D. 提高环境意识答案:B7.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进步D. 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答案:D8. 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功能是()。
A. 促进能源消费B. 减少碳排放C. 提高能源价格D. 增加能源供应答案:B9. 绿色GDP是指()。
A. 考虑环境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B. 考虑能源消耗的国内生产总值C. 考虑社会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D. 考虑人口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资源的属性?()A. 稀缺性B. 可再生性C. 非排他性D. 可替代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环境问题B. 经济问题C. 社会问题D. 政治问题答案:A、B2. 环境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
A. 保护环境B. 促进经济增长C. 保障社会公平D. 维护国家安全答案:A、B、C3. 下列哪些属于环境经济手段?()A. 环境税B. 排污权交易C. 环境补贴D. 环境立法答案:A、B、C4.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详解
环境经济学一、关键概念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又称正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
外部不经济性:又称负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不利得外部影响。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
)指范围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通常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
准公共物品:指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竞争的非专有物品。
)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
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累积性污染:指如放射性废物、塑料废弃物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污染量与排放量大致相等,降解率慢,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的污染。
非累积性污染:指如噪音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时间短,消散快的污染。
生产率变动法:又称生产效应法或生产率法,指通过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的方法。
旅行成本法:又称旅行成本法,指以人们在消费环境物品过程中的费用,比如参观旅游所花费的交通费和时间,衡量他们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的方法。
通常用于评估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
(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
它要评估的是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复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环境- (b) 经济- (c) 社会- (d) 科技答案:(a) 环境2.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a) 人类行为会考虑环境后果- (b) 经济效益永远高于环境效益- (c) 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 环境问题不需要经济分析答案:(a) 人类行为会考虑环境后果3. 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指什么?- (a) 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 (b) 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 (c) 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d) 环境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答案:(b) 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第二部分: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环境保护税的作用和意义。
答:环境保护税是一种对排放污染物或占用资源的行为征收的税费,其作用是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税收可以提供经济激励,引导经济主体采取减排、节能措施,同时还可为政府提供资金用于环境治理和改善。
2. 请简要阐述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答: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通过经济分析方法评估环境资源的价值,使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保护。
其次,环境经济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经济工具和政策建议,帮助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最后,环境经济学可以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3. 请列举几个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政策工具,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答:常用的环境经济学政策工具包括排污费、碳税、可再生能源补贴等。
这些工具的特点是:- 排污费:根据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征收费用,激励企业减少排放,经济效益明显。
- 碳税: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税费,鼓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 可再生能源补贴:通过补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这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环境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有限。
例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未受污染的土地等,都是稀缺的环境资源。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也是环境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
当一个企业排放污染物时,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损害,但企业并未为此付出相应的成本,这就是负外部性。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美丽的花草,让邻居也享受到了美景,这就是正外部性。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比较某个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例如,在考虑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时,需要计算建设和运营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改善和社会效益。
此外,还有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概念在环境决策中非常重要。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时,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比如,在控制污染方面,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减少一单位污染所增加的成本等于由此带来的效益。
三、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对环境有着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增长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当一个国家变得富裕时,它有更多的能力投入到环境保护中,采用更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会导致环境恶化。
反过来,环境状况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良好的环境质量可以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恶劣的环境会增加健康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四、环境政策工具环境政策工具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两大类。
命令控制型政策包括制定环境标准、禁止某些行为等。
环境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
2、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
3、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4、帕累托最优:在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5、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6、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7、支付愿意: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8、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9、私人物品: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私人物品时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
10、公共物品: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有排他性的物品。
11、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
12、政策失效:是指由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13、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
14、边际收益: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15、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
16、边际社会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社会总成本的增量。
17、边际私人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私人总成本的增量。
18、边际外在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引起外部总成本的增量,是边际会社成本和边际私人成本之差。
19、边际社会效益:每增加一单位产量引起社会总效益的增加。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1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绝对优势:指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拟优势: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比拟本钱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拟优势。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市场中消费者所得到的福利〔利益〕。
生产者剩余:衡量的是市场中生产者所得到的福利〔利益〕。
正外部性: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增加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性〕负外部性: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减少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消费:1.消费行为绝非简单的购物行为。
2.在环境经济学中,我们关注消费者的意愿。
3. 环境消费有其特殊性,但同样符合消费理论。
消费不只是对物品的购置,它还包括获得效劳,享受资源。
在环境经济学中,我们在考察消费行为时,尤其要关注对于资源的消费。
边际替代率: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表示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这就是边际替代率。
时机本钱:一种东西的时机本钱就是指为了的得到那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漂浮本钱:价格低于企业平均总本钱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看来应当退出市场。
但问题在于,企业面临着一种无法摆脱的本钱。
出清:当价格确实能使需求等于供给,以至于任何人可以在那个价格上买到他所要买的东西,或者卖掉他所要卖的东西,这时,市场就是出清的。
帕累托效率:当没有人的境况能够在不使别人的情况恶化的情况下得到改善时,这种资源配置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的。
垄断:唯一销售某种无相近替代品物品的企业。
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一样产品的卖者的市场构造。
寡头的关键特征是合作及利已之间的冲突。
: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国居民创造的价值,包括他们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
:国内生产净值。
从中减去折旧的估计值。
折旧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与建筑物发生磨损与损耗带来的价值降低。
漂浮本钱:价格低于企业平均总本钱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看来应当退出市场。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资源的最优配置B. 环境保护C. 经济发展D. 可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旨在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2. 以下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 太阳能B. 风能C. 石油D. 水能答案:C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和特定条件。
3. 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A.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不一致B. 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一致C. 以上两者都是D. 以上两者都不是答案:C解析:外部性使得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出现差异,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偏离最优。
4. 公共物品的特征是()A.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B.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C. 非排他性和竞争性D. 排他性和竞争性答案:A解析: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无法排除他人使用;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果。
5. 资源稀缺性的本质是()A. 资源数量有限B. 人类欲望无限C. 资源数量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的矛盾D. 资源分布不均答案:C解析:资源稀缺性源于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A.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呈正相关B.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呈负相关C.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先正相关后负相关D.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先上升(正相关)后下降(负相关)的关系。
7. 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环境价值评估()A. 成本效益分析B. 市场均衡分析C. 投入产出分析D. 一般均衡分析答案:A解析: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环境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常用于环境价值评估。
8. 绿色GDP 是在GDP 的基础上扣除了()A. 资源损耗成本B. 环境退化成本C. 资源损耗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D. 社会成本答案:C解析:绿色GDP 考虑了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成本,对传统GDP 进行了修正。
环境经济学_复习题_fxt272333_1606(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7.1993年8月15日,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征收污水排污费的通知》,这是在排污收费中首次体现了()的思想。
A.浓度控制B.范围控制C.总量控制D.排污即收费
8.“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原则)是( )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来的。
A.世界银行B.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组织
12.直接市场评价法中,( )可为其他直接市场评价方法提供信息和数据基础。
A.剂量–反应方法B.生产率变动法
C.人力资本法D.机会成本法
13.环境责任保险是属于以下那种手段的具体形式( )。
A.强制手段B.经济手段C.信息手段D.协商或谈判手段
14.以下不属于区域性环境公共品的是( )。
A.河流B.热带雨林C.大气和气候系统D.大面积的湖泊
7.简析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8.简析环境资源稀缺性显现的成因及表现。
9.简析外部性的存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0.简析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目标。
11.简析环境财政的职能和目标。
12.简析环境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
4、分析论述题
1.试分析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题。
2.分析论述环境产权与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主要内容。
C.价格与竞争机制D.生产要素
2.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各种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为( )
A.机会成本B.边际成本
C.外部成本D.支付意愿
3.“一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反映的是( )市场的特点。
A.完全竞争B.垄断竞争C.寡头竞争D.完全垄断
4.以下不属于替代市场(揭示偏好)评价法的方法是( )。
环境经济学复习-参考答案
答: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在餐馆吃饭是一种比较奢侈的行为,它的需求富有弹 性。所以,当经济发生衰退,人们的收入减少时,这种需求量会大大减少。而 在家吃饭基本是一种必需的行为,它的需求缺乏弹性,人们的收入即使减少, 最经济的办法也是在家吃饭。因些,在经济衰退期间,在餐馆吃饭的支出比在 家吃的食物支出少得多。 (12) 请解释下列情况为什么是正确的:全世界的干旱使得从出售粮食中得到收入的 农民的总收益增加,但只是山东干旱,就会减少山东农民得到的总收益。 答:因为粮食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全世界的干旱使世界粮食减产,粮价上 升的幅度大于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出售粮食的农民总收入增加。但对山东的农 民来说,世界粮食市场是既定的,他们的供应量减少,世界市场粮食价格不变, 他们的总收入就会下降。 (13)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有人建议通过征收汽油税的形式来减少使用汽油从而减少 空气污染。如果决定对所销售的每升汽油征收 0.5 元的税收。A. 应该对生产者 收税呢,还是对消费者收税?请用供求图加以解释。B. 如果汽油需求较富有弹 性,这种税对减少汽油消费量有效,还是无效?用文字和图形做出解释。 答:A.(图略)对生产者收税或对消费者收税都可以。对消费者征税,使消费 者支付的价格上升,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对生产者征税,使供给曲线上左 上方移动。无论对谁征税,得到的市场效果都是一样的。
答:略。 (4) 根据供求图说明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和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答: 如图,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均衡点,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 P 是均衡价格, 所对应的数量 Q 是均衡数量。P*Q,即阴影部分是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5) 如何计算供给的价格弹性?解释这个公式衡量什么? 答:供给价格弹性=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它是衡量供给量对其 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6) 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大? 答: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为零。因为不管油画价格怎么变动,画商们不 可能再生产出这种油画,只能提供一个固定的数量。 (7) 短期供给价格弹性大,还是长期供给弹性大?为什么? 答:略。 (8)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欧佩克使石油价格急剧上升。是什么因素阻止了他们在 20 世纪 80 年代保持这种高价格呢? 答:短期供给和需求弹性小,而长期供给和需求弹性大。在 20 世纪 70 年代, 欧佩克通过减少石油供给量在短期内使石油价格急剧上升。到了 80 年代,在这 样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消费者会将耗油量大的旧汽车换成节油的新式汽车以 节省油费,其它一些耗油多的工业产品也有时间逐步改进生产技术以减少用油。 同时,其他石油生产者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自己的产量。这样,在长期内, 石油的供给和需求较富有弹性,同样的供给减少只引起价格小幅上升,使欧佩 克无法维持高价。 (9) 比较下列每组物品的弹性,并解释之。A. 指定教科书和神秘小说。B. 贝多芬音 乐唱片和一般古典音乐唱片。C. 生啤酒和水。 答:略。 (10) 两个司机——张三和李四——每个人开车到加油站。在看价格之前,每个人都 发出了一个指令。张三说:“我加 100 升汽油。”李四说:“我想加 100 块钱的汽 油。”每个司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答:张三的价格弹性为 0。因为无论油价是多少,他都要加 100 升汽油,需求 量对于不同的汽油价格没有变化。李四的价格弹性为 1。因为李四固定他要 100 元的汽油,油价上涨 1%,他所买的汽油量就下降 1%。 (11) 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在经济衰退期间,在餐馆吃饭的比在家吃的食物支出减 少得多。弹性概念如何有助于解释这种现象?
环境经济学复习
环境经济学复习第一章1.名词解释环境问题:指构成环境的因素遭到损害,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甚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环境科学、经济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综合学科。
2.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实质是个经济问题?a.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b.环境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环境问题的恶化,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c.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依赖于经济的不断发展3.环境经济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环境经济学产生: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进行经济分析和传统经济学的缺陷而产生新的学科——环境经济学。
在国外的发展:理论渊源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2002年,在南非召开了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
我国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1978年,太原,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八年发展规划(1978—1985)会议;1978年底,北京,全国经济科学发展规划会议,提出要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环境经济学;1979年3月成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列入;1980年2月,太原,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成立大会;1981年7月,江苏镇江,全国环境经济学术讨论会。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着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第二章1.说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着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答: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应导去实现公众的最后福利;结论: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对自由竞争的任何干预都是有害的,而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2.何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怎样理解P26答: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是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由此可以得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3.说明需求与供给曲线的意义和画法;P26答:左图表达的就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其中纵轴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P,这一价格是在一个既定供应量下买方付出的价格;横轴表示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商品数量Q;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称市场达到均衡,图中P0和Q0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市场在价格P0和数量Q0处没有存货;需求和供给并不总是均衡的,当市场状况突然发生变化时,一些市场或许不能很快出清,但其趋势是市场出清;在更高的价格P1处,有剩余产生,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在P2处,发生短缺,价格就会上扬;4.何为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P27答: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效用估价不同,所以他们的支付意愿也不一样;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5.举例说明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征;P30答:与私人物品相反,在现实经济中还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道路、广播等,这种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是供给的普遍性、消费非排他性;6.何为外部性影响分为几种试举例说明;P32答: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反应在市场价格中时,就表明存在外部性;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事例如上游居民种树,保护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这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外部不经济性的典型事例例如上游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农业、灌溉、运输和工业产生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 ----------第三章1. 举例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和不经济性;P37答: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321n i m i i i i i X X X X X f F , ,i ≠j,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 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 存在外部影响;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前者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益,希望j 能增加nj X ;例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产生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则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损,希望j 能减少n j X ;钢铁企业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这种污染就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2.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有什么区别与联系P41答:不管外部性是货币的还是技术的,最终的效果可能是一些相关变量的价格和价值的变化;但是,两者的实质性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技术外部性介入以后作为一个自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作为一个因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产出水平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故比较一个投入向量在有技术外部性和没有技术外部性两种状况下的分配,所有经济成员都会产生差异;相反,货币外部性介入以后,如果所有资源投入像以前一样使用,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以补偿作为外部性调节手段的价格变化对收入的影响,所有经济成员将保持他们原来的效用水平;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格变化转化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灵;技术外部性是不会反映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P43答:图为某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对其燃煤发电量的影响;当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时,n X j 的价格为零,电价为e P ,发电量为e Q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例如要求发电厂支付大气污染物排放费,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成本,使供给曲线e S 左移,到达'e S 的位置,形成'e P 和'e Q ;从国民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因为减弱了外部不经济性,'e P 和'e Q 都是高效率的;4.什么是产权它与外部性有何联系P46答: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由于物的存在及其关于它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的本质是规定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准则;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哪一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能够通过重新明确财产所有权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5..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P47答: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如图所示;在图中,横轴是A 的活动水平,曲线CD 是A 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益,曲线JK 是由于A 的活动对B 产生外部性而造成的边际损害;在没有任何特别刺激的情况下,A 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活动水平OD,此时,A 的边际效益为零;在CD 与JK 相交的F 点,社会边际效益为零,对A 的边际效益正好被对B 的边际损害所抵消;因此当A 的活动保持在OE 水平时,是帕累托最优产出;在科斯交易的背景下,B 可以付钱给A,使其把活动削减到OE;由于任何位于OE 右边的活动,对B 的边际损害超过对A 的边际效益,因此,B 可以从交易中获得潜在的收益;科斯均衡是OE, F 点位有效率的社会产出;然而,假设在科斯交易条件下仍对A 所造成边际社会损害征税,税额为每单位活动水平EF,其效果可能使A 得边际效益曲线下移到MN;MN 表示A 完税后的边际效益;当科斯交易在有税的情况下进行时,将导致均衡点由F 移至P,最优活动水平由OE 转为OG,A 的活动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在科斯背景下,庇古税不仅是多余的,其本身也变成了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6.假设:某炼油厂是某地区水的主要污染者;汽油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汽油的供给需求函数分别是:供给函数 P=10+需求函数 P=Q 的单位是千桶/天,P 表示每桶油的价格边际外部成本 MEC=,不存在消费的正外部性;求:1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这时的效率均衡度; 2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效率均衡点;答:1⎩⎨⎧-=+=QP Q P 125.042075.010 联立解得,P=12,Q=160 则,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的效率均衡度为P=12,Q=160;2MSC=MPC+MECMPB=MSB所以,MSC=10+ 即,10++= 解得,P=26,Q=128则,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效率均衡度为P=26,Q=128----------第四章1.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形式都包含哪些方面P54答: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率,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物,特别是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2.古典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认识方面的代表学说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P51 答:1绝对稀缺论语相对稀缺论绝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等资源产出却呈算术级数增长,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限制,就会导致灾难;马尔萨斯虽然没有强调,甚至忽视了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对人口实施控制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已经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自我设置的“生存困境”2约翰·穆德的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想穆德对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资源稀缺观点全部进行了吸收,并从技术进不上加以发展和给予更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穆德还提出了关于人类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界限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食物缺乏和自然美景消失的现象出现;这是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表明其已经意识到,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自然所允许的限度,社会就会出现失衡;3.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P52答:1资源绝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环境质量是不变的,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绝对约束,只有在达到极限时,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2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资源质量是变化的;不存在环境资源的绝对稀缺,仅有资源质量下降的相对稀缺;当资源被消耗时,质量下降,稀缺性就上升,单位生产边际成本提高;经济增长可能使特定资源存量出现暂时的、不断增加的相对性稀缺,但不会导致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约束;4.历次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分别是什么了解----------第五章1.作图说明高效率的生产过程过程;答:在矩形内有无数条代表W和C的等产量线,向右上角移动时,C的产量增加而W的产量减少,向左下角移动时,W的产量增加而C得产量减少;矩形内任意一点P可表示为资源的一种配置状况和产出情况;但是P点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只有当P点恰好是W等产量线和C等产量线的切点时,才能得到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最高的产出量,也就是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由于矩形内有无数条W和C的等产量线,这些等产量线总是两两相切,因而必然产生无数个切点,连接位于矩形之内的所有切点,就可以得到一条从O W至O C的曲线,此即生产契约曲线或称高效率生产线;2.效用边界线是如何得到的P63答:高效率生产可能性在线有无穷多个点,每个点都代表一种可能的产品组合,因而都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消费契约曲线,在效用空间把它表示出来,又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效用可能性线;故对应于生产可能性线可以得到无数多条效用可能性线,如图,将这些效用可能性线位于最外侧的部分连接起来,就得到效用边界线;即图中加粗的部分;3.实现最大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是什么P64答:设有社会福利函数,记为SWF. SWF=fU1,U2,…,U n;式中U1,U2,…,U n表示个人1,2,3的效用水平;从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中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是最大社会福利点;因为效用边界在线只有该店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所以其在全部帕累托最优点中是最理想的;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1该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2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充分条件是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一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4.比较说明效率与最优的区别;P69答:一效率与最优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效率评价可以站在多个角度,而最优标准却是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二站在社会的角度,效率与最优也是有区别的;效率是指由效用边界线所确定的效用最大化的区间,在此区间内的任何一个资源配置组合都是有效率的;而最优则是既满足效率又满足公平的效用边界在线的一个点;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5.最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P70答:最优与可持续发展有相通的地方,但还有很大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公平,还包括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第六章1.科斯关于外部性的问题的主要论点有哪些P74答:其一,损害问题具有相互性,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即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要以社会产值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其二,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而达到产值最大化;但市场交易的前提是权利的初始界定,即如果不存在这种界定,就不会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2.作图说明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P76答: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在左图中,MPC和MSC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MPR和MSR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在没有环境污染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按照MPC=MP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为Q2;当该厂商的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时,如果污染所导致的边际外部成本MXC不需要他本人承担,则厂商仍会把产量确定为Q2,但由于厂商的污染行为导致了边际外部成本MXC,从而使边际社会成本由MPC移至MSC;此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应按照MSC=MS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应为Q1;可见,由于污染所导致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2与按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1严重偏离,从而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因此,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生态林的建设则是环境问题中正外部性的典型;在右图中,投资者的私人边际收益MPR低于社会边际收益MSR,此时,投资者按照MPR=MPC的原则确定它的产量Q1,而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的产量MSR=MSC决定的Q2,很明显生态林建设等保护环境的投资行为,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供给严重不足;3.关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和科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P73答:庇古认为,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以消除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背离,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补贴;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科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就是把外部性问题转变成产权问题,然后讨论什么样的产权才最有效率;4.产权交易是否能实现环境资源合理定价P85答:刚刚进入市场的稀缺资源的初始产权结构往往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其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偏离;但由于产权的可交易性,则可实现博弈均衡;资源合理定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产权交易,通过产权合约的自由选择;只有通过产权交易,在重复多次的博弈过程中,才能获取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才能克服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断地对产权合约进行纠正,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就是产权主体对不同产权合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资源的市场价格在不断选择中被不断纠正,在重复多次的产权交易中逐渐向其相对价格靠近;因此,产权交易是纠正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偏离的重要途径;----------第七章1.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什么答:2.什么是最优环境管理政策答:3.什么是循环经济答:4.循环经济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资源环境经济学试题库(试卷一)一、概念( 14 分)1、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2、贴现和贴现率3、揭示偏好法4、单次投标博奕法5、绝对地租6、资源的内部成本7、投资回收率二、判断题(10 分在题号前划×或√)1、只有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资源的市场价格才会等于相对价格,使外部成本内在化;当外部性内在化的收益大于内在化的成本时,就产生了对环境资源产权界定的强烈需求。
2、当我们利用有限资源时,应将它适当地分配给各种用途,使其在每一种用途中所获得的边际报酬大致相等。
3、在预计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预计的正常开发成本及有关专业费用、利息、利润和税收等,以价格余额来估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叫市场比较法。
4、对消费者也应交纳庇古税,将外部成本内化或把外部成本转嫁到他人身上,而污染者和消费者则能得到最大化的近期利润。
5、消除最后单位的污染物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最优污染水平,发展生产获取利润。
6、污染物的排放与收入差距一样都与人均收入存在倒U 型关系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拐点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对环境需求。
7、边际开采成本越小时,因为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开发,未来因节省资源而获得的净效益也会越大。
三、简答(50 分)1、说明资源无价值的弊病。
2、用资源经济学原理分析评价土地投机。
3、简述中国排污费改革的主要目标。
四、论述( 20 分)1、比较政府直控型与社会制衡型资源环境管理的优缺点。
2、讨论真实储蓄状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试卷一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概念题(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1、指获取一单位国土资源时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它包括:①边际生产成本,②边际使用者成本,③边际外部成本。
2、运用利息率计算资本本金的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未来应收或应付款项的现期等值,它为复利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Si/(1+r)i|,式中Si 为现值,r 为贴现率,i 为时间;贴现率则指由于时间偏好或因存在着正利息率而对未来收益或成本进行贴现的比率。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或者资源配置不能达到社会最佳状态的状态。
2、影子价格:当资源稀缺时,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并使其生产效益或社会福利达到最优,对这类资源的价格或国家颁布的流通价格加以纠正,或是在没有市场价格时的补充的价格,这种价格成为影子价格。
3、机会成本:由于资源有限,选择了这种使用机会就放弃了另一种使用机会,把其他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4、外部性:外部性又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和效用的影响。
5、PPP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
6、效用:物品或劳务满足人类欲望的属性。
7、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增加),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
换句话说,就是成本的增长率小于产量的增长率。
8、防护费用法:当环境活动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时,人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或治理环境污染,用采取上述措施所需费用来评估环境危害的方法。
9、贴现:将某一时刻的金额计算成现在的时值的计算。
10、帕累托最优:指社会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使至少某一成员受益的同时,不使其他任何成员受损,也就是说社会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经济效率达到最高,如果作任何改变使某一成员受损,其他成员必然受损。
二、简答题1、试简述市场机制是怎样发挥调节作用的。
答: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价格。
反过来,价格又可以自动地调节供给和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这种调节功能就称为市场机制。
如图,在p1的价格下,需求量为Qd1,供给量为Qs1,Qd1< Qs1,供大于求,市场上产品有剩余,此时价格会下跌,逐渐靠近均衡价格p0。
在p2的价格下,需求量为Qd2,供给量为Qs2,Qd2 >Qs2,供小于需,市场上产品短缺,此时价格就会上涨,也逐渐靠近p0。
这两种趋势都可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走向均衡,这个调节的过程就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经济学一、关键概念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又称正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
外部不经济性:又称负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不利得外部影响。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
)指范围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通常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
准公共物品:指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竞争的非专有物品。
)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
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累积性污染:指如放射性废物、塑料废弃物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污染量与排放量大致相等,降解率慢,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的污染。
非累积性污染:指如噪音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时间短,消散快的污染。
生产率变动法:又称生产效应法或生产率法,指通过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的方法。
旅行成本法:又称旅行成本法,指以人们在消费环境物品过程中的费用,比如参观旅游所花费的交通费和时间,衡量他们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的方法。
通常用于评估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
(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
它要评估的是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人力资本法:指计算环境恶化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的方法。
防护支出法:指计算人们为避免环境危害而作出的预防性支出来衡量环境危害的经济损失的方法。
(指根据人们为防止环境退化所准备支出的费用多少推断出人们对环境价值的估价。
)重置成本法:又称恢复费用法,指它将消除环境危害的费用作为环境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
(估算环境被破坏后将其恢复原状所要支出的费用,属于直接市场评价法。
)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运用机会成本计算资源价值的方法。
将某种资源安排特种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所造成的损失、付出的代价,就是该种资源的机会成本。
2、在评估无价格的自然资源方面,运用机会成本法估算保护无价格的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可以用该资源作为其他用途时可能获得的收益来表征。
)排污权:污染排放权包括环境容量资源所有者的免受污染权和环境容量的使用权两部分。
前者指排污企业为环境资源所有者支付的污染损失费用;后者指排污企业使用环境资源而向环境资源所有者支付的租金。
排污收费:指对厂商排放的污染物征收的费用,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最直接体现。
排污费也被称为庇古税。
二、简答题1、用公式表示“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边际外部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举一例简要加以说明。
边际私人成本用MC表示,边际社会成本用MSC表示,边际外部成本用MEC表示。
三者之间的关系:MSC=MEC+MC 例子:P682、市场失灵是由什么引起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②不一定。
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但是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
(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3、利用系统的观点说明减少污染的途径。
第一,从污染源着手,第二,从传播途径着手,第三,从载体着手,4、为什么有效率的污染水平非零?(1)决定环境容量有效利用(或者污染物有效排放)水平的两项关键因素是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2)边际治理成本曲线MAC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治理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边际损害成本曲线MEC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损害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治理成本与损害成本之和是社会总成本。
有污染的存在社会总成本就不可能为零。
(3)理想的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E点,此点又称为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此时边际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社会总成本最小,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
5、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而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2)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
(3)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4)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
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5)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
6、排污收费对企业的排污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引进污染治理成本之后,厂商有三种选择:缴纳排污费、减产、追加投资购买和安装处理污染物的设备。
①竞争性行业:排污费率、边际污染控制成本曲线。
②垄断行业:具有较高的价格支配力,而直接交纳排污费。
三、论述题1、治理累积性污染与非累积性污染,哪个要困难?为什么?累积性污染更难治理。
⑴累积性污染有一个从少到多的累积过程,开始时量少并不会立刻危及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不具备表面的紧迫性,很难迅速演变为对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力构成威胁的紧急事态,因此也就难以引起权力中枢的高度警觉和迅速应对。
⑵累积性污染往往牵扯到各个主题的利益,治理这类污染的资金需求大,治理的技术要求高。
2、企业可否把排污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由消费者分担排污费公平吗?)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分担了排污费。
而各方负担的多少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斜率。
一般来说是公平的。
因为生产者只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生产者生产某一数量的某种产品(从而产生污染)是因为消费者需要。
消费者因而应当分担产生污染的部分责任。
排污费的一个作用是通过增加成本和提高价格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达该产品生产造成污染的信息,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转向生产和消费污染较少的产品。
3、为什么老虎会成为濒危动物?请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释。
提示:(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区别,产权是否明确,私人市场有无动力去提供这种商品等)经济学家们区分的标准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四、计算题1、在一个两期动态有效配置模型中,假设某一不可再生资源的逆需求函数为P=8-0.2Q, 其中,P为价格,Q为开采数量,边际生产成本为MC=2,(1)如果两期共有30个单位资源可供利用。
在动态有效配置和贴现率为0的情况下,第一期和第二期将分别开采多少单位的资源?(2)如果两期共有20个单位资源可供利用。
在动态有效配置和贴现率为0.1的情况下,第一期和第二期将分别开采多少单位的资源?2、据调查,某省有90%的耕地暴露在SO2浓度为20mg/m3的范围内,对农作物无影响;而在10%的耕地上SO2的浓度为150mg/m3左右,每年造成的农业损失为5000万元。
若在无污染的情况下,该省的农作物总产值为13亿元(设种植结构不变),求10% 耕地上农作物的减少百分数。
3、某城市因水资源短缺,引起工业生产减少或停产,造成经济损失。
设该城市工业用水为1⨯108吨,可创造产值10⨯108元。
若因水体污染致使该城市的工业用水短缺0.2⨯108吨,用机会成本法估算水体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4、意大利米兰市是欧洲城市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
这些古建筑在无污染时50年才修复一次,其费用为10亿意大利里拉,近30年,由于工业污染使许多大理石建筑物被大气中SO2或酸雨腐蚀,致使每10年要修复一次,每次费用为4亿意大利里拉。
用恢复费用法估算环境污染带来的该项经济损失。
五、案例分析1、乌素沙漠南缘的石光银、牛玉琴、白春兰,近20年坚持不懈地种树治沙,分别营造起大片生态效益明显的林地。
但是由于他们种植的林地被国家列为生态林,禁伐生态林政策使“绿色银行”只能存不能取,他们都变成了欠债大户,难以继续专心治沙。
请结合案例,设计促进林地资源持续经营利用的政策方案,以调动更多的人参与治沙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一)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干到底;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结合起来。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世纪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
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明确责任,积极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对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以激励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自觉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去。
(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和加快制定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强大舆论。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不适宜生产和生活的地区,要作出规划,创造条件,实行异地开发和安置,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三)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
要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科技知识。
要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攻关,力争有新的突破。
鼓励各类科技研究和开发机构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对研究开发成果予以保护,并依法有偿转让。
要大力培育和推广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如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径流林业技术,生根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
(四)继续深化“四荒”承包改革,稳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