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试论如何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如何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着重探讨一下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0 前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
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着重探讨一下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1 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1.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从总体来讲,我国森林资源存在不足,森林面积逐年减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增长对森林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我国的地区森林分布不均,我国的森林大部分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而黄河流域及东北西部、西北地区则分布较少,致使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环境恶化并严重制约了相应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需求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及以木材为原料的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实际中我国森林总量不足,我国人均木材、纸制品的消费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7.6%和35.5%,同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因此国家每年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外汇进口木材及木材制品,增加了国家的支出,其外汇支出总额高达100亿美元以上。
1.3 保护难度加大由于人类对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没有充分了解森林的重要性和再生年限长的缺点,致使森林资源不断遭到了严重破坏,森林面积损失问题十分突出。
而每年通过人工造林增加的森林面积有一半以上被抵消了。
据森林资源相关文献的调查表明:每年因修公路、建水库等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大约为800万亩左右,而由于乱砍盗伐、超限额采伐、毁林开荒、病虫害及火灾等原因,每年约有2000万亩以上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这样的情况导致森林破坏的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
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分析
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重要支撑力量。
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政策背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在政策设计上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二、政策主旨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主旨在于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的出台旨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政策内容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主要包括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政策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
四、政策调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
一方面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适时调整政策重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五、政策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六、政策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执行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二是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长期性和全局性考虑;三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政策了解不深入。
七、政策建议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到位;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对政策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八、政策创新在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制定上,应该注重创新思维,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这是因为传统农业模式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可持续农业模式旨在提供更可持续、环保和社会公正的农业生产方式,以满足人类的食品需求,并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
首先,可持续农业模式注重环境保护。
传统农业模式通常依赖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来提高产量,但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污染。
相比之下,可持续农业模式倡导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方式来控制病虫害,并更好地管理土壤和水资源。
同时,可持续农业模式强调农作物的多样性,推广农作物轮作、间套种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性。
其次,可持续农业模式关注实现社会公正。
传统农业模式常常导致农民贫困和土地权益失衡的问题,因为大规模农业企业常常占据资源和市场优势,使得小农户难以生存。
可持续农业模式倡导小规模农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发展,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
此外,可持续农业也注重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和合理的工资,保证农民的权益。
第三,可持续农业模式提倡食品安全和健康。
传统农业模式常常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这些物质可能在农作物中残留,并潜在地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可持续农业模式通过使用有机农业和自然农业的方式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此外,可持续农业模式还鼓励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加强消费者对食品的了解和选择,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最后,可持续农业模式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
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改进农作物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遗传改良、水稻亩产三提高、生态农业等技术在可持续农业模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远程监测、智能农业和大数据分析等,使农业生产更加精确和可持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是当今社会所追求的方向,它强调环境保护、社会公正、食品安全和科技创新。
通过提倡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小规模农场和科技创新,可持续农业模式可以为人类提供健康、多样和可持续的粮食供应,并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
试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改革 开放 以来 ,中共 中央 关于 “ 农 ”问题 先后 颁布 三 l 1个 “ 号 文 件 ” 一 ,今 年 的 “ 号文 件 ” 仍 然 锁 定 “ 一 三
实现现 代农业 的可持续 发展 。
农” ,提 出要 进 一步发展现 代农 业 ,防止 农业生 产滑坡 ,确 保农 村 社 会 安 定 的 目标 。 “ 十一 五 ”规 划也 强 调 要 大 力 “ 进现 代 农业建 设 ” 推 。什 么是现 代 农业 ?为 什么要 大 力发
、
现 代农 业 的 特 点
现代农 业与传 统农业相 比 ,具有 以下几方面 的特点 : 1现代农 业是 以市场为 导向 的技 术密 集型产业 . 与 传 统 农 业 以 自给 为 主 的取 向 和 相 对封 闭 的环 境 相 比 ,现 代农 业使 农 民的 大部 分 经济 活 动被 纳 入市 场 交 易 , 农产 品的 商 品率很 高 ,用一 些剩 余农产 品向市 场供 应 已不 再是 农户 的基本 目的 ,完全 商业 化 的 “ 润 ”成了 评价 经 利 营 成败 的准 则 ,生产 完全 是 为 了满足 市场需 要 。 同时 ,传 统 农 业主要 依赖 资 源的 投入 ,而 现代农 业 则 日益 依 赖不 断 发 展 的新 技 术 投入 。如 生物 技 术 、信 息技 术 、耕 作 技 术 、 节水灌 溉技 术等 。这 些 高新技 术使 现 代农 业成 为技 术高 度 密集的产 业 。 2现 代农业是 以产业 化组 织为形式 的多功 能发展产 业 . 传统 农业 是 以土地 为基 本 生产 资料 ,以农 户为 基本 生 产单 元的一 种小 生 产 。在现 代农 业 中 ,农 户广 泛地 参 与到 专业化 生产 和社 会化 分 工 中 ,加 入到 各种 专业化 合 作组 织 中 ,农 业经 营活 动 实行 产业 化经 营 。同时 ,通 过开 发 利用 各类 农业资 源 ,发 展 “ 一村 一 品”的特 色经 济 ,农 业开 始 承 担 起生活 休 闲 、生态 保护 、旅 游度假 、文化 传承 、教 育 等功能 ,由此也 形成 了绿色生 态保护 农业 、休 闲观光 农业 、 循环农 业 、服 务型农业 等多 种新型农 业形态 。
试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与思路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200~202A cm A gr i cul t ur ae J i an gxi试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与思路闻学良(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简述了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分析了转变进程中面,l盏的诸多挑战,探讨了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和改革创新的举措。
关键词:推进;农业发展方式;g-变;意义;思路中图分类号:F3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0)08—0200一0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一新的要求,既是面对当前、又是立足长远的战略谋划,为我们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好这一新的要求,对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至关重要。
1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部署。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运用现代的发展理念、经营主体、科学技术、设施装备、体制机制改造传统农业,这些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们在努力追求、努力探索、不懈奋斗的一个目标。
现在,胡锦涛同志又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来说,这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农业制高点、争创农业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试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 该说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设 的首 要 任 务就 是发展 农 村经 济 。农村 经济 的发 展是 协 调城 乡统 筹发 展 ,实现 共同 富裕 及构建 和 谐 社会 的坚 实保 障 。而公 共财政 无疑 会在 促 进 农村经济 发展 中发挥 重大作 用。 制约 农村经济发 展的因素 1 农民收 入 增长 缓慢 ,城 乡收 入 差距 拉 . 大 农 民收 人 自9 年 之后 呈持 续缓 慢 增长 态 7 势 ,其收 人增 长缓 慢导 致城 乡居 民收 入差 距 逐步 拉大 ,据 有关 资料统 计 ,2 0 年 农村 居 05 民家 庭人 均村 收入 仅相 当于 上世 纪9 年代 省大庆 市让胡路 区喇 嘛甸镇农 村经济 管理 中心
维普资讯
试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摘 要 :我 国农村经济能 否持续 、稳定 、健康的发展 ,关乎着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能否顺利 完成,在这一点上 ,国家财政政策 的有力支持 ,将是实现 这一 目标 的关键所在 。
业保 障 等福利 因素 考虑 进去 ,中 国城 乡收入 经 营 仍是 以农 民为 主体 的传 统 经营方 式 ,而 建 设和 农 户经营 资本 等 。在政 策方 面 :一是 差距可 能要达 到四倍 、五 倍 ,甚 至是六倍 。 大 多数 农 民的文 化 素 质差 、经营 水平 还低 , 制 定税 收 ,信 贷及土 地 使用等 优惠 政策 ,鼓 2 农村 公用事业 发展滞后 . 加 上 小农 式的 分散 式 ,封 闭式 经营 ,这决 定 励 国内大 企业和 外 商投 资开 发农业 和组 建带 农村 基 础设 施建 设 可以 推动 农业 生 产 , 了 农 民 很难 获 得 农业 信 贷 和 科 技 推 广 的 支 动农 业产业 化 的龙头 企 业 ;二 是提 高农 业基 降 低农 业生 产成 本 ,提 高 农 民的农 业收 入 。 持 ,使以 农 民作为 主体 的产 业结 构调 整难 以 础 设施 等投 资计 划及 财政 预 算内 资金用 于农 然 而 , 目前 农业 的基础 设施 不 论是 存量还 是 达 到预期效 果 。 业 发 展的 比重 ;三是 建 立粮 食储备 基金 和粮 增 量都 难以 满足 农业 发展 的要 求 。从存 量上 = .打破瓶 颈制约 的财政 政策支持 食 、副食 品风 险基 金制 度 ,以保 障农产 品价 来 说 ,农业 基础 设施 老化 严重 。我 国现 有的 1 健 全以 财 政投 资为 引导 的支 农资 金稳 格 。 . 农 业水 利 工程 设施 大 多是 2 世纪 五六 十年 定 增 长 机 制 0 3 营造农村 经济发展 的 良好 外部 环境 . 代修建 的 ,其 中大部 分 已经年 久失 修 ,功能 目前 ,我 国 支农 资金 存 在较 大缺 口 ,已 建立 农村 的社 会 保障 体 系 。由于 受 到政 老化 ,配套 设施 不 全 ,农业保 障功 能大 大下 成 为制约 农村 经济 发 展的 瓶颈 。 因此应 进一 府财 力的 制约 ,不可能 在短 时期 健 全农 村社 降。 全 国水 库 中约 有l 带 病运 行 ,6 % 的 步提 高 财政对 农业 的 支 出在财 政支 出 中的 比 会保 障体 系 ,因此 ,应 分 层次解 决 农村 的社 /3 0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Industry Dynamics行业动态农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我国生态农业经济优势;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要支持农业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还要与农村的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展,加快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经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之间的结构进行协调发展,同时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实施管理,维护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的两者和谐。
另外还要加强对农业市场的供需管理,在监督管理控制体系中把整体的资源管理与农业生产的保护措施进行融合,发挥农业生态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作用。
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保护政策,提高生产力,促进管理结构的优化,促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发展进步。
完善社会服务系统生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得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建立更加完善、系统化的社会服务系统,保证能够维护法律法规建设结构的综合作用,提高农业生态市场的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和配合政府部门给予的有关的优惠政策。
同时为生态农业经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更好的平台。
要想做到这些,一方面要对农产品管理的程序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
对一些比较有潜力的项目进行试点经营,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同时还要转变农业运行的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和市场准入的管理,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把生态平衡作为重点,严厉惩戒乱砍滥伐的不良行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效果。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的社会服务水平,们还要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控制系统,建立一支负责落实监管职责的人才队伍,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努力开展农村环保产业要想提升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顺利落实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就要不断发展农村的环境保护产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经济产业和产业结构进行协同发展。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
试 论 我 国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及 其 对 策
唐 延 林 h ,邹 先 定 。
(. 州 大 学 基 础 部 ,贵 阳 5 0 2 ;2 浙 江 大 学 环 境 与 资 源 学 院 遥 感 研 究 所 ,杭 州 3 0 2 ; 1贵 50 5 . 10 9 3 浙 江 大 学 农 业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院 ,杭 州 3 0 2 ) . 10 9
维普资讯
贵 州农 业科 学
2 0 ,0 4 :7 5 0 2 3 ()4 ~ 0
Gu z o rc lu a c e c s ih u Ag i u t r l S i n e
[ 章 编 号 ]1 0 — 6 1 2 0 ) 40 0 —0 70 文 0 13 0 ( 0 2 0 — 1 10 4 — 4
a d Bi l g c lSce c s a d Te h o o y,Z i n i e st n o o ia i n e n c n l g h a g Un v r i y,H a g h u 3 0 2 n z o 1 0 9,Ch n i a)
[ 键 词 ]农 业 ;现 状 ;可 持 续性 ;发 展 ;对 策 关 [ 图 分 类 号 ]S 0 中 一 [ 献 标 识 码 ]C 文
我 国是 一 个人 口众 多 、 源相 对 不 足 的国家 , 资 在 农 业现 代化 建设 中必 须 实施 可 持续 发展 战 略 。 前 , 当 许 多 人 认 为 , 业 比 较 效 益 低 下 , 业 没 有 经 济 优 势 农 农 和 后劲 , 别 是 我 国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T 后 , 特 W O) 农 业更 无发 展 优势 可 言 。我 们认 为这 种 观 点是 不对 的 . 不 仅 忽 视 了 我 国农 业 发 展 的 巨 大 潜 力 , 且 忽 它 而 视 了 农 业 的 基 础 地 位 和 在 可 持 续 发 展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此 , 们 认 为 应 该 把 发 展 可 持 续 农 业 放 在 社 会 因 我 可持续 发 展 的 突 出位 置 , 战 略 高度 上 来 实 施 农业 从 的可持 续发 展 。 持 续 农 业 生 产 : 国 际 农 业 研 究 的 要 求 》 件 , 中 对 文 其 明确提 出 : 持 续 发展 农业 是 一种 不 造成 环 境恶 化 、 可 技 术上 适 当、 济 上可行 、 会 上能接受 的农 业。 经 社 19 9 1年 4月 F AO 在 荷 兰 召 开 “ 业 与 环 境 ” 际 会 农 国 议 并 发 表 了《 持 续 农 业 和 农 村 发 展 的 丹 波 宣 言 和 可 行 动 纲 领 》 9 3 5月 , 次 在 中 国 举 行 了 国 际 持 。1 9 年 首 续 农 业 和 农村 发 展 研 讨 会 , 提 出 了具 体 行 动 和建 并
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措施的意义
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措施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关注。
农业作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之一,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食物和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因此,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措施成为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一、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要维护农田土壤的肥沃度,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肥力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通过保护水资源、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农化物质的使用,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保证农业的长期发展。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靠近水源的农田如果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所生产出的农产品会带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四、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往往会对土壤、空气和水源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措施,可以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农业污染的发生概率。
这对于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五、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措施,要求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研发和应用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生态模式,采用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等方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加强农业生态环保措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农田和水源,提高生产效益,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都能够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论文农业是我国最古老的产业,具有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发展趋势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发展趋势的论文篇一《我国农业土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要]我国有三大产业,第一大产业就是农业,据统计我国有85%的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基石,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所以对农业土地问题的研究,对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农业;土地;发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业是属于原料产业,它是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早在远古时代农业就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生产的发展始于农业,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了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甚至才有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土地,狭义的来讲指的就是地球上的陆地,它是人们生活、发展以及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虽然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中所共同需要的条件,但是对于不用的生产部门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比如,在工业和其他的非农业部门中,土地并不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当,但在农业部门中,土地则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因而,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土地,没有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无从谈起。
二、现行农业土地使用现状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而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它包括耕地资源、林地资源、草地资源等等。
(一)我国农业土地使用存在的问题首先,土地开发不合理现象严重。
我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三位的土地资源,但我国土地使用现实则是山区面积大,山高谷深,高坡等地带耕地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则土地使用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因而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为了生存就采取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开发”方式。
试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科技 圈向导
2 0 1 3 年第 1 2 期
试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 1 . 泰州市蔬菜生产指导服 务站
【 摘
江苏
泰州
栾改琴 , 李锦花 2 2 2 5 3 0 0 ; 2 . 泰州市海陵区农 业综 合执 法大 队 江苏
泰州 2 2 5 3 0 0 )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经济全球化形 势的进展 , 农业经济面 临着一 系列挑 战 , 在此过程 中, 传统 的农 业经济模 式 已经不再适应时
代 的发展 需要 了, 这就 需要进行 可持 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建设 , 以实现农业经济的综合效益。
【 关键 词】 新 形势; 发展 ; 农业 经济; 方案设计 ; 具体措施
转变. 着力提高农 产品的质量和档 次 : 三是 向农业 发展功能的 多元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 四是 向农业发展 的生态产业转 变 , 发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 进 行可持续发展 的现代农业 经济运行是 化转变 . 高产 、 高效 、 生态 、 安全 的农业经济 。 很必要 的. 该文就新形 势下发展农业 经济 的具体 方法展开剖析 . 找到 展优质 、 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 . 产业经 营工业化 、 农民参与工人化 的目标 , 要 其中的不足 . 采 取措施 , 解决 问题 。 促进农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发展现代化农业. 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1 . 关 于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面 临 问题 的分 析 要 针对制约农村生 产力发展 的突出问题 . 抓住关键 环节 . 采取 综 目前来 说 我国的农 业经 济现状 并不乐观 . 其水 资源的浪费程度 加强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建设 .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 加 强农 村基 比较高 . 具体农业环节不能协调好 . 不能实现现代农业 设备的普及 . 不 合措施 . 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要用现代工业 的理念谋划农 业 能实现农业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 的结合 . 在 此过程中 . 只有 积极做好 础设施 建设 .
试论我国农村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试论我国农村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出新一轮农村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即以积极创新农村制度为基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完善公共事业为桥梁和纽带,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为归宿,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保证。
关键词:农村深化改革持续发展方向路径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48-0330年前,我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
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使“我国农村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代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30年后的今天,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农业、激活农村、致富农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出新一轮农村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一、以积极创新农村制度为基础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经过30年的大胆探索实践,我国农村已进入依靠制度创新促进发展的新阶段。
《决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农村制度建设做出了明确的决定。
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久不变”。
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始终是广大农民关心的话题。
30年前我国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农民对此非常拥护,生产积极性迸发,30年后此项制度是否还会坚持,《决定》明确提出“长久不变”,即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与长久不变。
并提出要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先进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和方向转变。
这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又向农民生产经营指出新方向。
2.农村管理制度将进一步规范。
中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1.内涵2.特征三、中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4.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5.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四、推动中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2.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3.优化种业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4.强化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5.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人才队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推动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1.内涵中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推动农作物种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模式。
2.特征(1)高技术创新:以生物科技为核心,推动种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2)高质量产品:提升种子质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3)高效益产业:实现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值。
(4)高环保水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5)高竞争力: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中国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质量的农作物种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稳定粮食生产。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节水等新品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的种养技术,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意义解读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意义解读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致力于实现我国农村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目标。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现实困境、战略部署、政策措施、意义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详细解读。
一、历史背景千百年来,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问题。
农民工外出打工、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等现象愈发显著。
因此,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内在需求。
二、现实困境当前,我国农村所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
首先,农村产业结构落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其次,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资源相对匮乏。
再次,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凸显。
这些困境无疑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促使制定乡村振兴战略。
三、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农民生活提升和农村环境改善。
在战略部署方面,政府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农”问题改革、“三变”改革和乡村振兴规划等多个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这些部署旨在通过改革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四、政策措施为了促进乡村振兴,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等措施被引入。
在“三农”问题改革方面,推进土地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完善粮食收储制度等政策被提出。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旨在改善农村民生。
五、意义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其次,改善了农民生活状况,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此外,乡村振兴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六、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振兴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可以激发农村地区的生产活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价值,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2.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可以加强城乡互通、共享,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城市人口压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安全。
乡村振兴可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安全性,确保粮食和农产品供给。
二、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一些地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流转难度大,规模经营与家庭农场错综复杂。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2.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不畅。
一些地方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滞销,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3.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三、政策建议:1.土地流转政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模式从传统的小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加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有利于留住农村人才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人才回流,鼓励农村人才创业,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安全。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乡村振兴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第一章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概述 (3)1.1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1.2 国内外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现状 (3)1.2.1 国内现状 (3)1.2.2 国际现状 (3)1.3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4)1.3.1 挑战 (4)1.3.2 机遇 (4)第二章农业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4)2.1 土地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4)2.2 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5)2.3 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5)第三章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 (5)3.1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5)3.1.1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3.1.2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3.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6)3.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 (6)3.3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 (6)3.3.1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概述 (7)3.3.2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措施 (7)第四章农业生产方式创新 (7)4.1 精准农业技术 (7)4.2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4.3 循环农业模式 (8)第五章农业绿色生产标准与认证 (8)5.1 农业绿色生产标准制定 (8)5.2 农业绿色生产认证体系 (8)5.3 农业绿色生产政策支持 (9)第六章农业绿色市场体系建设 (9)6.1 农产品绿色市场培育 (9)6.1.1 市场定位 (9)6.1.2 品质保障 (9)6.1.3 市场营销策略 (9)6.1.4 政策扶持 (10)6.2 农业绿色产业链构建 (10)6.2.1 产业链上游 (10)6.2.2 产业链中游 (10)6.2.3 产业链下游 (10)6.2.4 产业链协同 (10)6.3.1 品牌策划 (10)6.3.2 品牌宣传 (10)6.3.3 品牌营销 (10)6.3.4 品牌保护 (10)第七章农业绿色金融与投资 (11)7.1 农业绿色金融政策 (11)7.1.1 政策目标 (11)7.1.2 政策措施 (11)7.2 农业绿色投资引导 (11)7.2.1 投资方向 (11)7.2.2 投资引导措施 (11)7.3 农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11)7.3.1 产品类型 (12)7.3.2 产品创新方向 (12)第八章农业绿色政策与法规 (12)8.1 农业绿色政策体系构建 (12)8.2 农业绿色法规制定与实施 (12)8.3 农业绿色政策宣传与监督 (12)第九章农业绿色人才培养与教育 (13)9.1 农业绿色人才培养体系 (13)9.1.1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13)9.1.2 人才培养模式 (13)9.1.3 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 (13)9.2 农业绿色教育普及 (13)9.2.1 教育内容与方法 (13)9.2.2 教育对象与范围 (14)9.2.3 教育政策与措施 (14)9.3 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推广 (14)9.3.1 技术创新方向 (14)9.3.2 技术推广模式 (14)9.3.3 技术推广政策与措施 (14)第十章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监测 (14)10.1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4)10.1.1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15)10.1.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15)10.1.3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15)10.2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监测体系 (15)10.2.1 监测内容 (16)10.2.2 监测方法 (16)10.2.3 监测频率 (16)10.2.4 监测数据管理 (16)10.3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监测政策建议 (16)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6)10.3.3 优化政策体系 (16)10.3.4 强化监测评价 (16)10.3.5 推广成功经验 (17)10.3.6 加强国际合作 (17)第一章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概述1.1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上,遵循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论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农学学号:xx姓名:xx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意义:生物灾害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
提高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防治水平,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
农业生产,就是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工程。
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必须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局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相互间的依存制约关系,使农田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利用天敌,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群体蔓延扩展的方向发展,保护作物的高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相统一。
植物保护的目标和任务是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防止生物灾害的发生,而不是消灭有害生物。
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方法: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要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这也是我国农业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必然趋势。
一、农业防治、自然防治农业防治就是根据病、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特点与农业因素的关系,在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各项农业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以达到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①整地改土整地改土、深耕、耙地等措施,可改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影响某些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生活条件。
②改革和调整耕作制度如棉花与小麦或油菜间作,特别是棉麦套作,不仅可以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为害,同时还可使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受到一定抑制;大豆和禾谷类作物轮作,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③合灌溉和施肥水肥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一些病虫的为害加重。
④科学播种、合理密植⑤种植抗病虫作物良种三、物理防治1、汰选法汰选法就是利用健康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体、大小和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剔除带有病、虫种、苗的方法。
试论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农业发展道路
试论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农业发展道路
刘丽芳
【期刊名称】《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18)005
【摘要】对一个13.9亿人口大国来说,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就显得致关重要,走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关键选择.文章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对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严峻的分析,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从思想观念、政策定位、资金投入、技术体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远景思路和具体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刘丽芳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1
【相关文献】
1.试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J], 谢钦铭;王世平
2.试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农业信息化 [J], 张应良
3.试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农业信息化 [J], 张应良;
4.试论农牧结合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J], 武兰芳;朱文珊;焦艳平;张海林
5.压铸工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试论ISO14000的贯彻 [J], 王益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方式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不明确。
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
并且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也不不顺利。
1.2农业生产者自身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
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
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1.3没有公众参与基础。
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
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
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
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
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2.2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2.2.1政府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要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以解决农业生产者资金不足的难题。
2.2.2通过调整使农业生产者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维修”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
3 还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3.1农业生产者的参与职责。
农业生产者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农业循环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于他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农业生产者不愿意清洁生产,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使他们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者宣传教育力度,使他们的行为能落到实处。
3.2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公众的自觉行为。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在农村,只有让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知识,定期发布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使广大公众享有知情权,通过参与,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使公众能把环境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